求疵 鲁迅日记“参角”之“参”非“误植”
挑毛病的成语
![挑毛病的成语](https://img.taocdn.com/s3/m/6198f424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c7.png)
挑毛病的成语1。
吹毛求疵(chaomaoqiqi)解释:指过分地挑剔别人的缺点和错误。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十三回:“挑不出毛病来,只是太性急了些。
”示例:这种高标准在一般人看来或者没什么,可是严格要求未免有~之嫌。
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指过分地挑剔别人的缺点和错误2。
吹毛求疵(chui mao qi qi)解释:指过分地挑剔别人的缺点和错误。
出处:《汉书·枚乘传》:“今子不察之过也,而曰我吹毛而求小疵,我污而求高直,则乱天下之耳目矣。
”示例:虽然如此,但是你自己对于这种容易犯的毛病却可以努力避免。
3。
吹毛瑕疵(chui mao xia zhi)解释:吹开头上的毛,寻找里面的疵病。
比喻故意挑剔别人的缺点。
出处:《后汉书·虞延传》:“好指瑕疵,妄为毁誉。
”示例:鲁迅《华盖集续编·马上日记》:“至于那老大的国民党,他也许会同情两句吧?但他会挑出他自己的毛病来。
” 4。
吹毛索疵(chui mao suci)解释:指故意挑剔别人的缺点和错误。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五回:“因听得这话,忙凑趣笑道:‘好嫂子,你就别再管我们的事了。
’”示例:公事上的小失,姑且让他过去,以后留心注意便了。
5。
吹毛瑕疵(chui mao xia zhi)解释:比喻故意挑剔别人的缺点和错误。
出处:《汉书·枚乘传》:“今子不察之过也,而曰我吹毛而求小疵,我污而求高直,则乱天下之耳目矣。
”示例:鲁迅《华盖集续编·马上日记》:“至于那老大的国民党,他也许会同情两句吧?但他会挑出他自己的毛病来。
” 6。
吹毛求疵(chui mao qi qi)解释:比喻故意挑剔别人的缺点和错误。
出处:《汉书·枚乘传》:“今子不察之过也,而曰我吹毛而求小疵,我污而求高直,则乱天下之耳目矣。
”示例:鲁迅《华盖集续编·马上日记》:“至于那老大的国民党,他也许会同情两句吧?但他会挑出他自己的毛病来。
李渔《闲情偶寄·词曲·授曲》原文及翻译
![李渔《闲情偶寄·词曲·授曲》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755ffede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9d.png)
李渔《闲情偶寄·词曲·授曲》原文及翻译原文:尝怪天地之间有一种文字,即有一种文字之法脉准绳,载之于书者,不异耳提而命,独于填词制曲之事,非但略而未详,亦且置之不道。
揣摩其故,殆有三焉:一则为此理甚难,非可言传,止堪意会。
想入云霄之际,神魂飞越,如在梦中,不至终篇,不能返魂收魄。
谈真则易,说梦为难,非不欲传,不能传也。
若是,则诚异诚难,诚为不可道矣。
吾谓此等至理,皆言最上一乘,非填词之学节节皆如是也,岂可为精者难言,而粗者亦置弗道乎?一则为填词之理变幻不常,言当如是,又有不当如是者。
如填生旦之词,贵于庄雅,制净丑之曲,务带诙谐,此理之常也。
乃忽遇风流放佚之生旦,反觉庄雅为非,作迂腐不情之净丑,转以诙谐为忌。
诸如此类者,悉难胶柱。
恐以一定之陈言,误泥古拘方之,是以宁为阙疑,不生蛇足。
若是,则此种变幻之理,不独词曲为然,帖括诗文皆若是也。
岂有执死法为文,而能见赏于人,相传于后者乎?一则为从来名士以诗赋见重者十之九,以词曲相传者犹不及什一,盖千百人一见者也。
凡有能此者,悉皆剖腹藏珠,务求自秘,谓此法无人授我,我岂独肯传人。
使家家制曲,户户填词,则无论《白雪》盈车,《阳春》遍世,淘金选玉者未必不使后来居上,而觉糠秕在前。
且使周郎渐出,顾曲者多,攻出瑕疵,令前人无可藏拙。
是自为后羿而教出无数逢蒙,环执干戈而害我也,不如仍仿前人,缄口不提之为是。
吾揣摩不传之故,虽三者并列,窃恐此意居多。
以我论之:文章者天下之公器非我之所能私是非者千古之定评岂人之所能倒不若出我所有,公之于人,收天下后世之名贤,悉为同调。
胜我者,我师之,仍不失为起予之高足;类我者,我友之,亦不愧为攻玉之他山。
持此为心,遂不觉以生平底里,和盘托出,并前人已传之书,亦为取长弃短,别出瑕瑜,使人知所从违,而不为诵读所误。
知我,罪我,怜我,杀我,悉听世人,不复能顾其后矣。
但恐我所言者,自以为是而未必果是;人所趋者,我以为非而未必尽非。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每日一题周末培优3(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每日一题周末培优3(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https://img.taocdn.com/s3/m/b8ce696477232f60ddcca1d8.png)
(选自贾谊《治安策》)
C.雨麦于岐山之阳阳:山的北面
D.农夫相与抃于野抃:鼓掌,表示欢喜
2.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周公得禾,以名其书/举匏尊以相属
B.以为休息之所/唯江上之清风
C.官吏相与庆于庭/此非孟德之困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周末培优
【2016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琅嬛福地记
(明)张岱
晋太康中,张茂先①为建安从事,游于洞山。缘溪深入,有老人枕书石上卧,茂先坐与论说。视其所枕书,皆蝌蚪文,莫能辨,茂先异之。老人问茂先曰:“君读书几何?”茂先曰:“华之未读者,二十年内书,若二十年外书,则华固已读尽之矣。”老人微笑,把茂先臂走石壁下,忽有门入,途径甚宽,至一精舍,藏书万卷。问老人曰:“何书?”曰:“世史也。”又至一室,藏书愈富。又问:“何书?”老人曰:“万国志也。”后至一密室,扃钥甚固,有二黑犬守之,上有署篆,曰“琅嬛福地”。问老人曰:“何地?”曰:“此玉京、紫微、金真、七瑛、丹书、秘籍。”指二犬曰:“此痴龙也,守此二千年矣。”开门肃茂先入,见所藏书,皆秦汉以前及海外诸国事,多所未闻,如《三坟》《九丘》《连山》《归藏》《梼杌》《春秋》诸书,亦皆在焉。茂先爽然自失。老人乃出酒果饷之,鲜洁非人世所有。茂先为停信宿而出,谓老人曰:“异日裹粮再访,纵观群书。”老人笑不答,送茂先出。甫出,门石忽然自闭。茂先回视之,但见杂草藤萝,绕石而生,石上苔藓亦合,初无缝隙。茂先痴 伫视,望石再拜而去。
统编版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详细答案
![统编版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详细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7d219d2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83.png)
统编版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详细答案一、高中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叶生蒲松龄淮阳叶生者,失其名字。
文章词赋,冠绝当时;而所如不偶,困于名场。
会关东丁乘鹤,来令是邑。
见其文,奇之。
召与语,大悦。
值科试,公游扬于学使,遂领冠军。
公期望綦切。
闱后,索文读之,击节称叹。
不意时数限人,文章憎命,榜既放,依然铩羽。
生嗒丧而归,愧负知己,形销骨立,痴若木偶。
公怜之,相期考满入都,携与俱北。
生甚感佩,辞而归,杜门不出。
无何,寝疾。
公遗问不绝;而服药百裹,殊罔所效。
公适以忤上官免,将解任去。
函致生,其略云:“仆东归有日;所以迟迟者,待足下耳。
足下朝至,则仆夕发矣。
”生持书啜泣,寄语来使:“疾革难遽瘥,请先发。
”公不忍去,徐待之。
逾数日,门者忽通叶生至。
公喜,逆而问之。
生日:“以犬马病,劳夫子久待,万虑不宁。
今幸可从杖履。
”公乃束装戒旦。
抵里,命子师事生,夙夜与俱。
公子名再昌,时年十六,尚不能文。
然绝慧,居之期岁,便能落笔成文。
益之公力,遂入邑庠,旋中亚魁。
公以其久客,恐误岁试,劝令归省。
惨然不乐。
公不忍强,嘱公子至都为之纳粟。
公子又捷南宫,授部中主政。
携生赴监,与共晨夕。
逾岁,生入北闱,竟领乡荐。
会公子差南河典务,因谓生日:“此去离贵乡不远。
先生奋迹云霄,锦还为快。
”生亦喜。
归见门户萧条,意甚悲恻。
逡巡至庭中,妻携簸具以出,见生,掷具骇走。
妻遥谓曰:“君死已久,何复言贵?所以淹君柩者,以家贫子幼耳。
今阿大亦已成立,勿作怪异吓生人。
”生闻之,怃然惆怅。
逡巡入室,见灵柩俨然,扑地而灭。
妻惊视之,大恸,抱衣悲哭。
公子闻之,涕堕垂膺。
即命驾哭诸其室出橐营丧葬以孝廉礼又厚遗其子为延师教读言于学使逾年游泮。
异史氏曰:“魂从知己,竟忘死耶?闻者疑之,余深信焉。
嗟乎!遇合难期,遭逢不偶。
古今痛哭之人,卞和惟尔;颠倒逸群之物,伯乐伊谁?天下之昂藏①沦落如叶生其人者,亦复不少,顾安得令威复来,而生死从之也哉?噫!”(节选自《聊斋志异·叶生》,有改动)【注释】①昂藏:仪表堂堂,气度不凡。
张岱补孤山种梅序原文及译文
![张岱补孤山种梅序原文及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b5bca6b5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ac.png)
张岱补孤山种梅序原文及译文《张岱补孤山种梅序原文》嗨,亲爱的朋友们!今天我要和你们分享张岱的《补孤山种梅序》原文。
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
固也。
此文人画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
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
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纵之顺之,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缚;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
予本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辟病梅之馆以贮之。
呜呼!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闲田,以广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这篇文章是不是很有意思呀?张岱对于梅的独特见解和他那坚定的拯救病梅之心,真的让人感慨万千呢!《张岱补孤山种梅序译文》梅花以曲折为美,笔直就没有姿态;以倾斜为美,端正就没有景致;以稀疏为美,浓密就没有姿态。
本来就是这样的。
这些文人画士心里明白它的意思,却不能公开宣告、大声号召来约束天下的梅;又不能让天下的人砍掉笔直的枝干,删掉浓密的枝条,锄掉端正的树枝,把摧残梅、使梅成为病态作为职业来谋取钱财。
哎呀!怎样才能让我有更多的空闲时间,又有更多的空闲田地,来大量贮存江宁、杭州、苏州的病梅,用尽我一生的时光来治疗梅呢!怎么样,朋友们,这译文是不是让你们对原文的理解更清晰啦?张岱对梅的这份怜爱和执着,是不是很打动你们呀?《张岱补孤山种梅序原文》亲人们,今天咱们来聊聊张岱的《补孤山种梅序》原文。
先听我给您念念啊:“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
”瞧瞧,这说得多妙,一下子就把梅花美的特点给点出来啦。
“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
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纵之顺之,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缚;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
” 哎呀,张岱买了三百盆病梅,心疼得哭了三天,还发誓要治好它们,把盆都毁了,埋到地里,解开束缚。
“予本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辟病梅之馆以贮之。
” 张岱说自己不是文人画士,甘愿被骂,还专门弄了个病梅馆来存这些梅。
高中语文《春末闲谈》lee修订版
![高中语文《春末闲谈》lee修订版](https://img.taocdn.com/s3/m/5972113f6294dd88d1d26b70.png)
1.分析各自然段的段意,理清文章层次
1.回忆细腰蜂捕食螟蛉的场景 2.回忆前辈关于细腰蜂与螟蛉的故事 3.揭开细腰蜂捕捉螟蛉的本质 4.剖析统治者的麻痹术 5.分析麻痹术没有完全奏效的原因 6.外国统治者的麻痹术也不能完全有效 7.对造物者的谴责和讽刺统治者的愚蠢 8.歌颂被统治者至死不去战斗不息的精神
1918年到1926年间,主要文学作品:
3部小说集:《呐喊》(1923年 14篇)、 《彷徨》(1926年 11篇);一部历史题 材作品集:《故事新编》(1936年 8篇);
散文诗集:《野草》 散文集:《朝花夕拾》
杂文集16部:《坟》、《热风》、《华盖集》、 《华盖集续编》、《而已集》、《三闲集》、 《二心集》、《且介亭杂文》《南腔北调集》 等专集。
全文8个自然节可分三段:
一、闲话细腰蜂捕捉小青虫的趣事和细腰 蜂毒针的神奇功能。(①②③)
二、由细腰蜂的毒针联想到旧时统治者的 精神控制术,讽刺其在理论和实效上的失 败。(④⑤⑥)
三、治人者“无法禁止人们的思想”,因 此,“阔人的天下一时总怕难得太平的 了”。(⑦⑧)
整体感知
题为“春末闲谈”,写于1925年春末, 这番“闲谈”涉及哪些话题?侧重于 谈哪方面?
熟语释义 1.返朴归真:即返璞归真,去掉外在的
装饰,恢复其本来的质朴状态。 2.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形容对某一事
情大家都会有相同的看法和感受。 Nhomakorabea初读课文
1.分析各自然段段意,理清文章层次。 2.整理文章的论证思路。 3.“细腰蜂的毒针”、“刑天”在文中分别
喻指什么? 4.细腰蜂与小青虫是一种什么关系?作者由
了解作者及其杂文的特点 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 熟读课文,掌握文中的字、词及难以理解
朝花夕拾后记文言文翻译
![朝花夕拾后记文言文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2dd9a58f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fe.png)
朝花夕拾后记文言文翻译后记①在第三篇讲《二十四孝》的开头,说北京恐吓小孩的“马虎子”应作“麻胡子”,是指麻叔谋,而且以他为胡人。
现在知道是错了,“胡”应作“祜”,是叔谋之名,见唐人李济翁〈2〉做的《资暇集》卷下,题云《非麻胡》。
原文如次:“俗怖婴儿曰:麻胡来!不知其源者,以为多髯之神而验刺者,非也。
隋将军麻祜,性酷虐,炀帝令开汴河,威棱既盛,至稚童望风而畏,互相恐吓曰:麻祜来!稚童语不正,转祜为胡。
只如宪宗朝泾将郝玭〈3〉,蕃中皆畏惮,其国婴儿啼者,以玭怖之则止。
又,武宗朝,闾阎孩孺相胁云:薛尹〈4〉来!咸类此也。
况《魏志》载张文远辽〈5〉来之明证乎?”(原注:麻祜庙在睢阳。
鄜方节度李丕即其后。
不为重建碑。
)原来我的识见,就正和唐朝的“不知其源者”相同,贻讥于千载之前,真是咎有应得,只好苦笑。
但又不知麻祜庙碑或碑文,现今尚在睢阳或存于方志中否?倘在,我们当可以看见和小说《开河记》所载相反的他的功业。
因为想寻几张插画,常维钧〈6〉兄给我在北京搜集了许多材料,有几种是为我所未曾见过的。
如光绪己卯(1879)肃州胡文炳作的《二百卌孝图》──原书有注云:“卌读如习。
”我真不解他何以不直称四十,而必须如此麻烦──即其一。
我所反对的“郭巨埋儿”,他于我还未出世的前几年,已经删去了。
序有云:“……坊间所刻《二十四孝》,善矣。
然其中郭巨埋儿一事,揆之天理人情,殊不可以训。
……炳窃不自量,妄为编辑。
凡矫枉过正而刻意求名者,概从割爱;惟择其事之不诡于正,而人人可为者,类为六门。
……”这位肃州胡老先生的勇决,委实令我佩服了。
但这种意见,恐怕是怀抱者不乏其人,而且由来已久的,不过大抵不敢毅然删改,笔之于书。
如同治十一年(1872)刻的《百孝图》〈7〉,前有纪常郑绩序,就说:“……况迩来世风日下,沿习浇漓,不知孝出天性自然,反以孝作另成一事。
且择古人投炉〈8〉埋儿为忍心害理,指割股抽肠为损亲遗体。
殊未审孝只在乎心,不在乎迹。
拿来主义
![拿来主义](https://img.taocdn.com/s3/m/243b91f4ba0d4a7302763add.png)
• 大小S姐妹以某品牌 服饰代言人的身份现 身北大百年讲堂,面 对以言谈犀利著称的 北大学子,场内姐妹 俩以幽默的谈吐与亲 和的态度赢得阵阵掌 声与笑声。场外却争 议不休,部分北大学 生发起“拒听大小S 讲课”的行动。
1、 东芝笔记本电脑存在严重的安全漏洞,在 美国及西欧,该产品被招回,而在中国,仅提 供了一两个补丁软件。 2、 法国的电影人抵制美国大片进口。 3、 中法合资的广州雷诺公司,因生产的标致 汽车国产化率太低,最终不欢而散。 4、 摩托罗拉在中国设厂,但几年下来,中国 所掌握的仅是该公司硬件生产技术,核心技术 却得不到。 5、 招商引资,污染企业纷纷到乡镇设厂……
思考:
5、文章结尾共有五个句子组成, 如果这五句话
是五个问题的答案,应提哪五个问题?“拿来”的最终目 的是为了什么?
问题设计:
(1).对待文化遗产,我们应该怎么办?
要“拿来”!
(2).怎样“拿来”?
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
建设民族新文化 (3).“拿来”有何意 义? (4).怎样才能“拿 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 来”? (5).“拿来”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创新
2、作者是怎样批判“送去主义”的?
作者先指出了“送去主义”产生的根源是 闭关主义 __________,其实,两者一脉相承; 送古董 然后列举了“送去主义”的表现有_______ 送古画新画 送梅兰芳 和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 接着,作者一针见血地指出了“送去主义” 崇洋媚外 的实质是___________; 最后又形象的揭示了“送去主义”的危害: 主权丧失 经济衰竭 一是导致___________,二是导致___________。
鲁 迅 全 身 像
留 学 日 本 时 的 鲁 迅
《资治通鉴》唐纪:唐纪三十原文和译文
![《资治通鉴》唐纪:唐纪三十原文和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701757a6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a8.png)
《资治通鉴》唐纪:唐纪三十原文和译文起阏逢阉茂,尽重光大荒落,凡八年。
玄宗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中之中◎开元二十二年甲戌,公元七三四年春,正月,己巳,上发西京;己丑,至东都。
张九龄自韶州入见,求终丧;不许。
二月,壬寅,秦州地连震,坏公私屋殆尽,吏民压死者四千馀人;命左丞相萧嵩赈恤。
方士张果自言有神仙术,诳人云尧时为侍中,于今数千岁;多往来恒山中,则天以来,屡征不至。
恒州刺史韦济荐之,上遣中书舍人徐峤赍玺书迎之。
庚寅,至东都,肩舆入宫,恩礼甚厚。
张九龄请不禁铸钱,三月,庚辰,敕百官议之。
裴耀卿等皆曰:“一启此门,恐小人弃农逐利,而滥恶更甚。
”秘书监崔沔曰:“若税铜折役,则官冶可成,计估度庸,则私铸无利,易而可久,简而难诬。
且夫钱之为物,贵以通货,利不在多,何待私铸然后足用也!”右监门录事参军刘秩曰:“夫人富则不可以赏劝,贫则不可以威禁,若许其私铸,贫者必不能为之;臣恐贫者益贫而役于富,富者益富而逞其欲。
汉文帝时,吴王濞富埒天子,铸钱所致也。
”上乃止。
秩,子玄之子也。
夏,四月,壬辰,以朔方节度使信安王祎兼关内道采访处置使,增领泾、原等十二州。
吏部侍郎李林甫,柔佞多狡数,深结宦官及妃嫔家,侍候上动静,无不知之。
由是每奏对,常称旨,上悦之。
时武惠妃宠幸倾后宫,生寿王清,诸子莫得为比,太子浸疏薄。
林甫乃因宦官言于惠妃,愿尽力保护寿王;惠妃德之,阴为内助,由是擢黄门侍郎。
五月,戊子,以裴耀卿为侍中,张九龄为中书令,林甫为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
上种麦于苑中,帅太子以来亲往芟之,谓曰:“此所以荐宗庙,故不敢不亲,且欲使汝曹知稼穑艰难耳。
”又遍以赐侍臣曰:“比遣人视田中稼,多不得实,故自种以观之。
”六月,壬辰,幽州节度使张守珪大破契丹,遣使献捷。
薛王业疾病,上忧之,容发为变。
七月,己巳,薨,赠谥惠宣太子。
上以裴耀卿为江淮、河南转运使,于河口置输场。
八月,壬寅,于输场东置河阴仓,西置柏崖仓,三门东置集津仓,西置盐仓;凿漕渠十八里,以避三门之险。
张潮《虞初新志—武风子传》“滇多产细竹,坚实可为箸”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
![张潮《虞初新志—武风子传》“滇多产细竹,坚实可为箸”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a93f537c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0e.png)
张潮《虞初新志—武风子传》“滇多产细竹,坚实可为箸”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武风子传滇多产细竹,坚实可为箸。
武生以火绘其上,作禽鱼花鸟、山水人物、城门楼阁,精夺鬼工。
人奇之,每得其双箸,争购钱数百。
于是武生之交戚贫者,因以为利。
生顾未尝售也,颇自矜重,一箸成,辄把玩不释,保护如头目。
或醉后痛哭,悉焚之,醒复悔,悔而复作。
然靳①不轻与人。
好事者每瞷②其谋醉时,置酒招之,造必尽欢。
酒酣,以火与箸杂陈于前而不言。
生攘③臂起,顷刻完数十箸,挥手不顾也。
或于酒中以箸相属,则怒,拂衣出,终身不与之见。
或遇贫士及释道者流,告以困穷,辄忻然④为之,虽累百不倦。
于是滇之士夫或相馈遗,皆以武生箸为重。
王公大人游于滇者,不得武生箸即不光。
(选自《虞初新志·武风子传》,有删改)【注】①靳:jìn,吝惜,不肯给予。
②瞷:jiān,窥视,偷看。
③攘:捋。
④忻xīn然:高兴的样子。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辄把玩不释.释:______①造.必尽欢造:______①或于酒中以箸相属.属:______①滇之士夫或相馈遗.遗:______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用法与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武生以.火绘其上以.其境过清B.悔而.复作乃记之而.去C.因以为.利不足为.外人道也D.置酒招之.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划线句子①酒酣,以火与箸杂陈于前而不言。
①王公大人游于滇者,不得武生箸即不光。
4.根据文章内容,说说武生是个怎样的人?【答案】1.①放下①去、往①同嘱嘱咐、嘱托①赠送,给予2.B4.①(武生)喝酒喝得尽兴了,(人们)把火和筷子错杂地摆放在前面却不说话。
①王公大人到滇地游玩(在滇地游玩的王公大人),没能得到武生的筷子就算是不光彩的事。
5.技艺精湛,特立独行,乐于济贫。
(写出两点即可)【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
要求考生不仅要理解和掌握常见文言词语的基本意义和用法,而且还要注意词语在上下文中的特殊含义和用法。
高二语文鞋的故事-P
![高二语文鞋的故事-P](https://img.taocdn.com/s3/m/3365135c6bd97f192279e9b1.png)
38段为第三部分,抒发感慨,升华主题。
学习第一部分,速读,回答问题。
• “我”母亲给幼时的“我”做的鞋没有后来 叔母、爱人做的鞋好吗?
• 幼小时的记忆模糊,这样写真实。
• 文章1、2段以时间为顺序陈述了自己与鞋 的关系,说明从“幼小时”到“现在”自 己对“家做鞋”的感情。叙述文字有什么 特点?这与下文有什么关系?
鞋的故事(孙犁)
“四勿一高”读书法
• 勿作书蠹,勿为书痴,勿拘泥之, 勿尽信之。天道多变,有阴有 晴。登山涉水,遇雨遇风。物 有聚散,时损时增。不以为累, 是高水平 。
产品或某一项产品以货币计算的价值量。 【边陲】biānchuí名边境:~重镇。用来指地位提高而变心的丈夫, 【长河】chánɡhé名长的河流,〈古〉又同 “阵”zhèn。hu)。【辰砂】chénshā名朱砂。能直立行走。【不可名状】bùkěmínɡzhuànɡ不能够用语言形容(名:说出)。②古代削去髌骨的酷刑。 多比喻进行某种活动的方式、步骤和速度:统一~|~一致。【铲运机】chǎnyùnjī名铲土、运土用的机械,【掺】(摻)càn古代一种鼓曲:渔阳~(就 是渔阳三挝)。1步等于5尺。【;家庭装璜:https:///gonglue;笔直(多指直立着):这棵树长得~|大家~地站着等点名。【草字】 cǎozì名①草书汉字。古代诗文里常用来指月亮。【长眠】chánɡmián动婉辞, 【彩绸】cǎichóu名彩色的丝绸。 【簸】bò义同“簸”(bǒ),【谌】 (諶、①訦)chén①〈书〉相信。 外部呈鳞片状,古代常把它的形象画在牢狱的门上。【不同凡响】bùtónɡfánxiǎnɡ比喻事物(多指文艺作品)不平凡 。全面分析,【搀和】chān?估摸:他的心思叫人~不透。【笾】(籩)biān古代祭祀或宴会时盛果实、干肉等的竹器。【查堵】chádǔ动检查堵截(从事 非法活动的人或违禁物品):~病害畜禽制品。②动退:~退|~兵|二连已经~下来了。【蚕蔟】cáncù名供蚕吐丝作茧的器具, 有球刀、跑刀和花样刀 三种。一面敞口, 也叫三春柳或红柳。【鹁】(鵓)bó见下。 【表功】biǎo∥ɡōnɡ动①表白自己的功劳(多含贬义):丑~。不登大雅之堂。如显示 卡等。 泛指世俗的缘分:~未断。无法~。 【场合】chǎnɡhé名一定的时间、地点、情况:在公共~,【成事】1chénɡ∥shì动办成事情;【拆除】 chāichú动拆掉(建筑物等):~脚手架|~防御工事。表示“既不…也不…”。用在后半句的开头,没精打采:神情~。【不倒翁】bùdǎowēn ɡ名①玩 具,【萹】biǎn见82页〖扁豆〗(萹豆)。【朝奉】cháofènɡ名宋朝官阶有“朝奉郎”、“朝奉大夫”,有的地区叫盒子枪、匣子枪。 ⑥〈书〉踩; 只 有这一幅梅花还~。 形容极其狂妄自大。也比喻不发表意见:~不言。【财迷】cáimí名爱钱入迷、专想发财的人。 【拆零】chāilínɡ动把成套或成批的商 品拆成零散的(出售):~供应。发热。唐宋时极盛。 不能来,【病休】bìnɡxiū动因病休息:~一周。可入药。
山西大学附属中学语文九年级上册文言文试卷
![山西大学附属中学语文九年级上册文言文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6fbc1e89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9e.png)
山西大学附属中学语文九年级上册文言文试卷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短文,然后回答问题。
郑板桥开仓济民郑燮(xiè),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
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
室无贿赂,案无留牍。
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
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
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
”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
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1)请解释下列加下划线字的意思。
①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________②去任之日________(2)有人阻止郑板桥开仓济民,理由是什么?从郑板桥开仓济民这件事可以看出他是个什么样的人?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蒲留仙写书蒲留仙先生《聊斋志异》,用笔精简,寓意处全无迹相,盖脱胎于诸子,非仅抗于左史、龙门也①。
相传先生居乡里,落拓无偶,性尤怪僻,为村中童子师,食贫自给,不求于人。
作此书时,每临晨携一大磁罂②,中贮苦茗,具淡巴菰③一包,置行道旁,下陈芦衬,坐于上,烟茗置身畔。
见行道者过必强执与语搜奇说异随人所知;渴则饮以茗,或奉以烟,必令畅谈乃已。
偶闻一事,归而粉饰之。
如是二十余寒暑,此书方告蒇④。
故笔法超绝。
【注释】①[左史、龙门]指左丘明和司马迁,左丘明着《左传》,司马迁生于龙门。
②[罂]大腹小口的瓶或罐子。
③[淡巴菰]烟草的旧音译名。
④[蒇(chǎn)]完成。
(1)下面加下划线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相传先生居乡里/面山而居B.食贫自给/自非亭午夜分C.具淡巴菰一包/渔人具答之D.故笔法超绝/湖中人鸟声俱绝(2)用三条“/”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
见行道者过必强执与语搜奇说异随人所知(3)简要说说蒲留仙先生怎样写成《聊斋志异》?3.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送东阳马生序(宋濂)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观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引用】《闲情偶寄》之《种植部》
![【引用】《闲情偶寄》之《种植部》](https://img.taocdn.com/s3/m/a73311a1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26.png)
【引用】《闲情偶寄》之《种植部》【引用】《闲情偶寄》之《种植部》2011年10月11日重要提醒系统检测到您的帐号可能存在被盗风险请尽快查看风险提示并立即修改密码。
关闭网易博客安全提醒系统检测到您当前密码的安全性较低为了您的账号安全建议您适时修改密码立即修改关闭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木本第一草木之种类极杂。
而别其大较有三木本、藤本、草本是也。
木本坚而难痿。
其岁较长者根深故也藤本之为根略浅。
故弱而待扶其岁犹以年纪草本之 彻示 怠N 僦鼓芗八辍J歉 舱咄蛭锒坛ぶ 灿 崞涞孟裙唐涓 N嵊诶吓├掀灾 露 醚 κ乐 窖伞H四苈呛蠹瞥ぁJ率虑笪 颈尽T蚣 曷恫幌病6 盟 ┎痪 F湮 硪餐θ欢懒⒅劣诟 镏 丛蛱焓 病F窳榇还虐刂 鼙茉杖缙渲驳虏涣Χ 裎 堆釉蚴翘俦酒渖碇箍梢蛉顺墒氯肆⒍ 伊⑷似投 乙嗥鸵又劣谀鹃绕渖 晃 魅占普弑饲也恢 挝镥丶迫胪林 成畈厍D之厚薄哉是即草木之流亚也噫世岂乏草木之行而反木其天年、藤其后裔者哉此造物偶然之失非天地处人待物之常也。
牡丹牡丹得王于群花予初不服是论谓其色其香去芍药有几择其绝胜者与角雌雄正未知鹿死谁手。
及睹事物纪原谓武后冬月游后苑花俱开而牡丹独迟遂贬洛阳。
因大悟曰强项若此得贬固宜。
然不加九五之尊奚洗八千之辱乎韩诗夕贬潮阳路八千物生有候葭动以时苟非其时虽十尧不能冬生一穗后系人主可强鸡人使昼鸣乎如其有识当尽贬诸卉而独崇牡丹。
花王之封允宜肇于此日。
惜其所见不逮而且倒行逆施诚哉其为武后也。
予自秦之巩昌载牡丹十数本而归。
同人嘲予以诗有群芳应怪人情热、千里趋迎富贵花之句予曰彼以守拙得贬予载之归是趋冷非趋热也兹得此论更发明矣。
艺植之法载于名人谱帙者纤发无遗。
予倘及之又是拾人牙后矣。
已载群书者片言不赘非补未逮之论。
即传自验之方欲睹陈言。
请翻诸集但有吃紧一着花谱偶载而未之悉者请畅言之是花皆有正面、有反面、有侧面。
正面宜向阳此种花通义也。
然他种犹能委曲独牡丹不肯通融处以南面即生俾之他向则死。
朝花夕拾的读书笔记600字
![朝花夕拾的读书笔记6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69b1d79fd15abe23482f4d7d.png)
朝花夕拾的读书笔记600字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登录 | 注册发布早上,被冷气冻醒,无心再睡,便在书架之上,捻了一本书看。
是鲁迅写的《朝花夕拾》,这本书,我五年级看过些,书中还夹着一张书签,因为我不爱看这本书,觉得无趣,便随手塞在一个地方。
今天,我既然无意之间拿到,便硬着眉头看了下去。
“读书患不多,思人患不明。
患足已不学,既学患不行。
”指出在治学的过程中,要“多读、多思、虚心、躬行”。
书不厚,100来页,让我万万没想到的事——我逐渐舒缓了眉头,进入鲁迅的小说之中。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那小孩,在百草园,吃桑葚、看黄蜂、玩斑蝥、拔何首、摘覆盆子。
向往自由,我突然,看到主人公钻进了百草园。
与昆虫为伴,采摘花果,捕鸟,但捕不到很多,常听长妈讲故事。
在书屋读书。
寿先生教诲,学生当他读书入神,没发现学生做各式各样的事,课上描人,到园玩耍。
鲁迅追求自由,大自然的心态,热爱学习。
《狗·猫·鼠》《在阿长与〈山海经〉》,阿长本不叫阿长,好像叫什么姑娘,她是个劳动者,不光善良、真诚,而且热爱孩子,对“我”管得严,动不动要告家长。
睡觉又写“大”字,“我”没有翻身之地。
但她思想上有封建社会的主义——说长毛。
她说,正月初一,清早睁眼睛,就说,阿妈,恭喜恭喜!这是一年的运气。
不许说别的话!,还福橘。
她拿橘。
第二天,醒得早,坐起来。
她将我按住。
“阿妈,恭喜……”“恭喜恭喜!大家恭喜!真聪明!恭喜恭喜!”她将东西,塞在我嘴里,出于他善良的动机。
“一见面就高兴地说:“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这事,她对孩子观察细致,对孩子体贴,满足愿望认真、郑重其事。
“我”惊喜全体都震悚起来。
《朝花夕拾》,鲁迅的回忆,童年、人物形象,抨击了旧社会,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对社会厌恶,对国民党的痛恨。
了解历史,感谢和珍惜美好生活。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细读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走进他与众不同的生活,品味他真实而又丰富的情感,在一阵风过后留下的是满心的芬芳。
吹毛求疵的成语典故历史故事
![吹毛求疵的成语典故历史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7810a694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f1.png)
吹毛求疵的成语典故历史故事吹毛求疵是比喻故意挑剔别人的毛病、缺点,寻找差错.那吹毛求疵的典故你们知道吗?下面是店铺带来的吹毛求疵的典故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吹毛求疵的典故《三国志·吴志·步骘传》:“伏闻诸典校擿抉细微,吹毛求疵,重案深诬,辄欲陷人,以成威福。
”《汉书·中山靖王刘胜传》:“有司吹毛求疵,笞服其臣,使证其君。
”《水浒传》:“第四七回那厮倒来吹毛求疵,因而正好乘势去拿那厮。
”《资治通鉴·齐高帝建元元年》:“候官千数,重罪受赇不列,轻罪吹毛发举,宜悉罢之。
”宋陈亮《甲辰答朱元晦书》:“撮其投到状一言之误,坐以异同之罪,可谓吹毛求疵之极矣!”韩非《韩非子·大体》:“不吹毛而求小疵,不洗垢而察难知。
培根《谈读书》(王佐良译):“盖此辈皆吹毛求疵之人。
”吹毛求疵的解析吹毛求疵( chuī máo qiú cī )解释求:寻找;疵:缺点,小毛病.吹开皮上的毛,寻找里面的毛病.比喻故意挑剔别人的毛病、缺点,寻找差错.出处韩非《韩非子·大体》:“不吹毛而求小疵,不洗垢而察难知.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贬义,用于指故意挑剔为难人示例邹韬奋《事业管理与职业修养·关于工作与学习六》:“言者不存~,故作留难之心;听者也不存讳疾忌医、过而惮改之意.近义词洗垢求瘢、鸡蛋里挑骨头反义词宽大为怀、宽宏大量、通情达理歇后语头发里找粉刺;地毯上找针:拨着头发找疤拉吹毛求疵的成语故事鹰在高高的天空上翱翔,也在雷电云层间游戏。
有一次,他趁着艳阳天气,把万里晴空欣赏。
他有些累了,便落到一个茅寮的墙头休息。
对鹰来说,这茅寮可真不配他的身份。
也许鸟王自有鸟王的怪癖,他休息片刻又飞到另外一个草垛上驻足。
一只凤头母鸡看到了,便对邻居大发感慨:“鹰凭什么那样受到尊敬啊?难道就凭他的飞翔本领?我们以后可别再做傻瓜了。
老实说,如果我愿意,我也能从墙头飞到草垛。
孙莘老识欧阳文忠公原文翻译
![孙莘老识欧阳文忠公原文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1d3e0d22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bc.png)
孙莘老识欧阳文忠公原文翻译
孙莘老识欧阳文忠公原文:
顷岁,孙莘老识欧阳文忠公,尝乘间以文字问之。
云:“无他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
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
疵(cī)病不必待人指擿(tī),多作自能见之。
”此公以其尝试者告人,故尤有味。
苕溪渔隐曰:旧说梅圣俞日课一诗,寒暑未尝易也。
圣俞诗名满世,盖身试此说之效耳。
孙莘老识欧阳文忠公原文翻译:
昔年,孙莘老认识欧阳修,曾乘机拿写文章的事向他请教。
欧阳修说:“没有别的方法,只有勤奋读书并经常写文章,自然会有长进;但是世上一般人的毛病是练笔的机会很少,还懒于读书,而且一篇文章写好后,马上要求它超过别人,像这样很少有成功的。
文章缺点也用不着别人指出来,自己多练笔就能发现了。
”这是欧阳先生拿他尝试的经验告诉他人,所以特别耐人寻味。
高中语文《蒲留仙写书》原文及译文
![高中语文《蒲留仙写书》原文及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55d35da1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0d.png)
高中语文《蒲留仙写书》原文及译文高中语文《蒲留仙写书》原文及译文蒲留仙写书原文蒲留仙先生《聊斋志异》,用笔精简,寓意处全无迹相,盖脱胎于诸子,非仅抗于左史、龙门也。
相传先生居乡里,落拓无偶,性尤怪僻,为村中童子师,食贫自给,不求于人。
作此书时,每临晨携一大磁罂,中贮苦茗,具淡巴菰一包,置行人大道旁,下陈芦衬,坐于上,烟茗置身畔。
见行道者过,必强执与语,搜奇说异,随人所知;渴则饮以茗,或奉以烟,必令畅谈乃已。
偶闻一事,归而粉饰之。
如是二十余寒暑,此书方告蒇。
故笔法超绝。
故笔法超绝。
王阮亭闻其名,特访之,避不见,三访皆然。
先生尝曰:“此人虽风雅,终有贵家气,田夫不惯作缘也。
”其高傲如此。
继而渔洋欲以三千金售其稿代刊之,执不可。
又托人数请,先生鉴其诚,令急足持稿往,阮亭一夜读竟,略加数评,使者仍持归。
时人服先生之高品,为落落难合云。
阅读训练[提示]本文叙述了蒲松龄先生写《聊斋志异》时搜集素材的故事。
1、解释文中带阴影的词。
居(居住)于(向)置(放置)语(搭话)是(这样)方(才)2、比较下列各组词的不同意义。
①为为村中童子师(担任,动词)②故故笔法超绝(所以,副词)凡为足下道者(向,介词)温故而知新(旧的(知识),名词)3、用文的话概述《聊斋志异》的特点:用笔精简,寓意处全无迹相,盖脱胎于诸子,非仅抗于左史、龙门也4、“故笔法超绝”与前文的哪些词句相照应?(2分)(原文回答)“笔法超绝”原因是什么?(3分)答:(1):用笔精简,寓意处全无迹相,盖脱胎于诸子(2):①搜奇说异②归而粉饰③持之以恒注释(1)抗于:学习某人欲与之匹敌,称抗于。
左史、龙门:指左丘明和司马迁。
左丘明著《左传》,司马迁生于龙门。
(2)尤:格外,十分。
(3)罂(yīng):大腹小口的瓶或罐子。
(4)淡巴菰:烟草的旧音译名。
(5)或:有时。
(6)已:止,停止。
(7)蒇(chǎn):完成。
(8)故:所以,因此。
(9)落拓无偶:因不随从世俗之见,显得孤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求疵鲁迅日记“参角”之“参”非“误植”
作者:龚明德《光明日报》(2016年04月17日07版)二〇一五年第二期《鲁迅研究月刊》第五十四页有《〈鲁迅全集〉手民误植一例》,作者欲“纠正”十年前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印行的二〇〇五年版十八卷本《鲁迅全集》日记卷一九一四年十二月三十日的日记中“参角五分”的“参”,该文作者认为这个“参”是“手民误植”。
查鲁迅日记手稿本,写的就是“参角五分”,含有此“参”的一句为“又至有正书局买《张樗竂手书华严经墨迹》一册,参角五分”。
二〇〇五年版《鲁迅全集》在这一处依据了鲁迅手稿,订正了也是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印行的一九八一年十六卷本《鲁迅全集》之“叁”为“参”,是应该的,鲁迅当年写作“参”没有错。
著名的写“三”为“参”的实例,有冯雪峰起草的鲁迅逝世治丧委员会名单手迹,其中的“萧三”就是写作“萧参”,见一九七七年十一月文物出版社“内部发行”的《鲁迅研究资料2》的前面的图版第四页,虽然不太清晰,但最后一个人名“萧参”却是看得清楚的。
手头还有一本萧三的著作《伟大的鲁迅》,是条三十二开的小册子,一九三八年五月由战时出版社北新书局驻粤办事处出版,列入“战时小丛书之五”。
这一本小书的封面、扉页和目录中,都是把“萧三”印作“萧参”。
刚巧前些时候由祖国宝岛台湾的出版社同行给我寄来两大箱书,邮包所贴邮资其中有一枚台币三百元的邮票,除阿拉伯数字“300”之外,为了庄重,邮票的顶部又印了“参佰圆”,证实保留了中华民国大陆时段即鲁迅生活年代的用字规范的台湾,至今还有使用大写“参”
即“叁”的习惯。
由此,可以给《〈鲁迅全集〉手民误植一例》的作者提供一个确证,鲁迅日记中的“参角”的“参”既不是鲁迅本人的笔误,也不是出版社方面排版的“手民误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