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鲁迅的资料

合集下载

鲁迅先生的简介资料

鲁迅先生的简介资料

鲁迅先生的简介资料鲁迅,字梦笔,号阿Q,浙江金华人,早年受中国现代最著名诗人顾嗣立、朱彝尊,及创立中国群众文学派的李大钊的影响。

鲁迅曾是北洋军官,主要文学作品有《狂人日记》、《阿Q正传》、《故事新编》、《祝福》等,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之父”。

他是中国先锋派文学的代表人物。

鲁迅的简历鲁迅,原名周树人,号梦笔,号画眉、小鹤,1881年9月25日出生于浙江金华,浙江温岭人。

鲁迅曾受中国现代最著名诗人顾嗣立、朱彝尊,及创立中国群众文学派的李大钊的影响;其子鲁滨逊受到他的父亲的影响而入伍,就读于北洋军校,担任过军官,1911年辞去军官职务,到美国深造,毕业后在上海创办《语丝》,参与创办《优知天下》,随即又创办《南早》等,并加入匪会的中央委员会,编辑《中华世界报》等,广泛参与共产党在中国的运动,后赴日本生活。

鲁迅一生著述鲁迅一生发表了大量的书籍、诗歌、文学和历史文章,其中有些自己创作,有些是编辑和收集,如《狂人日记》、《阿Q正传》、《故事新编》、《朝花夕拾》、《老残游记》及《祝福》等,有批判性的小说,有张择端的短篇小说,有英雄悲歌,有抒情漫话,有诗歌酝酿的散文,有四部史诗,有历史剧,有时间性的报告文章,更有自传体文学作品《野草》,等等。

外,鲁迅在文学上提出了“闹剧风格”,被称为“鲁迅风格”,称他的文学作品有“天赋的诗学家”“批判的艺术家”“唯美艺术的奠基者”“社会史的编制者”“东方晚清文化开拓者”等。

鲁迅对中国文学的影响鲁迅有着深远的影响,他的作品开拓了中国文学的新境界,是中国现代文学之父。

他的著作大多反映了晚清社会的政治和社会现实,尤其是批判的小说,劝谏清廷的文章,开创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形式,其反映中国当时社会矛盾的抒情小说,深受读者和学者的赞誉,为中国文学界熠熠生辉。

此外,鲁迅把传统文学及自然神学和现代文学一道融入演说中,从而形成了“鲁迅风格”,其特色也受到了中国文学家们的赞誉。

鲁迅更是中国先锋派文学的代表人物,其创作和抒情文学影响了日后很多学者和文学家的创作方式,例如《插图小说》等。

鲁迅资料

鲁迅资料





时间就象海绵里的水一样,只要你愿挤,总还是有的。 时间就是性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 害命 节省时间,也就是使一个人的有限的使命更加有效,而也 即等于延长了人的生命读书要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脑 到是鲁迅参照朱熹的名言写的要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 段删去,毫不可惜。--鲁迅 。 时间,每天得到的都是24小时,可是一天的时间给勤勉的人 带来智慧与力量,给懒散的人只能留下一片悔恨。 --鲁 迅 伟大的成绩和辛勤劳动是成正比例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 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鲁 迅




出生日期:清光绪七年辛巳年八月初三(1881年9月25日) 出生地:生于浙江绍兴府会稽县东昌坊口新台门周家,鲁迅 原名周树人,字豫山、豫亭、豫才。至三十八岁,使用鲁迅 为笔名。 祖父:周福清(1838~1904),原名周致福,字震生,又 字介孚,清同治十年(1871年)辛未科进士,翰林院庶吉 士,曾任江西金溪县知县,此时正在北京任内阁中书。后任 内阁中书。 父亲:周伯宜(1861~1896),字伯宜,曾改名文郁,秀 才,闲居在家。因肺结核而死。 母亲:鲁瑞(1858~1943)当地举人鲁希曾三女,思想颇 为开通,出身于绍兴平桥村一户官宦人家,没念过书,但以 自修得到能够看书的学力。 二弟:周作人(1885-1967),暮年译《希腊神话》 三弟:周建人(1888-1984),曾任浙江省省长,全国人 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鲁迅的成功,有一个重要的秘诀,就是珍惜时间。鲁迅十 二岁在绍兴城读私塾的时候,父亲正患着重病,两个弟弟 年纪尚幼,鲁迅不仅经常上当铺,跑药店,还得帮助母亲 做家务;为免影响学业,他必须作好精确的时间安排。 此后,鲁迅几乎每天都在挤时间。他说过:「时间,就 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挤,总是有的。」鲁迅读书的兴趣 十分广泛,又喜欢写作,他对于民间艺术,特别是传说、 绘画,也深切爱好;正因为他广泛涉猎,多方面学习,所 以时间对他来说,实在非常重要。他一生多病,工作条件 和生活环境都不好,但他每天都要工作到深夜才肯罢休。 在鲁迅的眼中,时间就如同生命。「美国人说,时间就 是金钱。但我想时间就是性命。倘若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 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因此,鲁迅最讨厌那些 「成天东家跑跑,西家坐坐,说长道短」的人,在他忙于 工作的时候,如果有人来找他聊天或闲扯,即使是很要好 的朋友,他也会毫不客气地对人家说:「唉,你又来了, 就没有别的事好做吗?」

鲁迅先生生平

鲁迅先生生平

鲁迅先生生平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号舫山。

他是中国现代著名的作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鲁迅被广泛认为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鲁迅生于辽宁省沈阳市,出生在一个富商家庭。

他在日本留学期间接触到了西方的文化思想,深受其影响。

1909年,他初次发表了自己的作品,开始了他的文学创作生涯。

他的作品以犀利的批判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著称。

鲁迅作为一位思想家,对中国传统文化以及封建社会的弊端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他在他的作品中揭示了中国社会的黑暗面,呼吁人们觉醒和反抗。

鲁迅也是中国的一位革命家,他积极参与了中国的革命运动。

他通过文学和言论不断地呼吁和激励人们对抗压迫和不公。

他的著名演讲《狂人日记》、小说《阿Q正传》等作品,表达了他对当前社会现实的愤怒和抗议。

1936年,鲁迅因病逝世,享年55岁。

然而,他的思想和作品却长存于世。

他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后来的作家和思想家树立了榜样。

鲁迅的生平是一个充满坎坷和挣扎的历程,但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才华成为了一位伟大的文化人物。

他的精神和思想将继续激励着后人,让我们铭记他的贡献并继续努力。

关于鲁迅的简介

关于鲁迅的简介

关于鲁迅的简介鲁迅先生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鲁迅的简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鲁迅,原名周树人(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

浙江绍兴人,字豫才,十七岁之前曾用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

以笔名鲁迅闻名于世。

鲁迅先生青年时代曾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

1904年初,入仙台医科专门学医,后从事文艺创作,希望以此改变国民精神。

鲁迅先生一生写作计有600万字,其中着作约500万字,辑校和书信约100万字。

作品包括杂文、短篇小说、诗歌、评论、散文、翻译作品。

对“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毛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可谓知言。

生平简介:鲁迅,清朝光绪辛巳年八月初三(1881年9月25日)出生于浙江省绍兴市会稽县东昌坊口新台门周家,初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在南京求学时学名为“周樟寿”,字豫山、豫亭、豫才。

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奠基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至三十八岁,使用鲁迅为笔名。

二弟周作人,三弟周建人,合称为“周氏三兄弟”。

鲁迅1902年考取留日官费生,赴日本进东京的弘文学院学习。

1904年9月,入仙台医学专科学医。

后弃医从文学(详见《藤野先生》一文),回到本国从事文艺工作,希望用以改变国民精神。

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

期间曾奉母命回国结婚,夫人朱安。

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同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等地担任教师。

辛亥革命后,鲁迅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并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

是一个非常受学生欢迎的老师。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作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有关鲁迅先生的资料

有关鲁迅先生的资料

有关鲁迅先生的资料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树人,浙江宁波人,字梦笔,号阿Q,后改名鲁迅,是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家、散文家、诗人、新文化运动的领军人物及革命思想家。

鲁迅,中国近代重要的文学家,独特的文学思想家,人类思想文明史上伟大的精神改革家,在中国的文学史上标志着新思想的到来,并开创了中国近代文学的新时代。

鲁迅从小喜爱阅读,诵读儒家文献,看着古代小说,立志长大要研习古文,少年时就作诗,笔名“惠”,“清绝”,“阿Q”,改名“鲁迅”。

鲁迅曾就读于上海师范大学、日本东京帝国大学,但未获得学位。

1905年,他发表《古怪文学报》,发表许多有思想见解的散文、短篇小说,开始用文字剖析现实。

1918年,鲁迅先生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小说集《围炉夜话》,这部作品创造了新的写作题材和手法,它是思想文学的艺术实现,体现了鲁迅一向崇尚新的作文理论,是中国近现代文学的文学分水岭。

鲁迅的小说被世人称为“新月传”,它立足于社会现实,兼牵传统文学,把激进派正义理想和悲剧意识以及批判意识融汇研究新型现实主义小说,代表了中国文学新的形式和审美价值。

鲁迅的散文受到国内外的普遍欢迎和认可,他的话语久远延续,这是一种“缺乏偷听的民族思维”,它被整合在现代语言文学里,将隐含的“超现实诗性”藏于新的文学空间,它代表了当时小说的新方向。

鲁迅还注重政治参与、公众行动,1927年创办《新青年》杂志,后来又投身于中国共产党,敦促新民主主义和资产阶级民主共同促进中国民族独立和一体复兴,在新文化运动中领导和推动了改革与创新的进程。

鲁迅曾被《TIME》杂志评为亚洲20世纪百大人物之一,其小说、散文被广泛翻译成多种文字,在全球读者中广为流传,他的思想影响了几代中国文人,他创造了新时代的发展和改革,被誉为中国现代思想家。

今天,我们仍不曾忘记鲁迅先生这位伟大的思想家,更不会忘记他劝说改革、敦促进步,筑梦四海,为改革开放奠定了宝贵的思想基础;在正义和真理方面他也给了后人无尽的启示,使我们能够在有限的条件下探索最真实的人生和最宏大的梦想。

关于鲁迅的生平简介

关于鲁迅的生平简介

关于鲁迅的生平简介关于鲁迅的生平简介相信大家大家对鲁迅这个伟大作家都是不陌生的,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关于鲁迅的生平简介,供大家阅读参考。

关于鲁迅的生平简介: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他”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

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毛泽东曾评价:“他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他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

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和翻译家和新文学运动的奠基人。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的封建家庭。

青年时代受进化论思想影响。

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学医,后从事文艺等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

1909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

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

1918年5月,首次用"他"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对人吃人的制度进行猛烈,地揭露和抨击,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的工作,站在反帝反封的新文化运动的最前列,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旗手。

1918-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呐喊》、《坟》、《热风》、《彷徨》、《野草》、《朝花夕拾》、《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表现出爱国主义和彻底的民主主义的思想特色。

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品之一。

鲁迅资料

鲁迅资料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

中国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

鲁迅以笔为武器,战斗了一生,被誉为“民族魂”。

毛泽东评价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是中华文化革命的主将。

1881年9月25日生于浙江省绍兴府会稽县(今绍兴市)东昌坊口,祖籍河南省汝南县。

儿时享受着少爷般的生活,慢慢家基衰败变得贫困。

青年时代受达尔文进化论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898年鲁迅从周樟寿更名为周树人。

1902年公费至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理想以自己的双手去治病救人,可有一次,在上课前放映的幻灯画片中,鲁迅看到一个中国人被日本军队捉住杀头,一群中国人却若无其事地站在旁边看热闹。

鲁迅受到极大的刺激。

这使他认识到,精神上的麻木比身体上的虚弱更加可怕。

要改变中华民族在世界上的悲剧命运,首要的是改变中国人的精神,而善于改变中国人的精神的,则首先是文学和艺术。

于是鲁迅弃医从文,离开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回到东京,翻译外国文学作品,筹办文学杂志,发表文章,从事文学活动,希望用以改变国民精神。

鲁迅先生一生写作600万字,其中著作500万字,辑校和书信100万字。

鲁迅在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他的著作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阿Q 正传》等皆收于《呐喊》中)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含《藤野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文学论著:《中国小说史略》散文诗集:《野草》(含《风筝》、《雪》等作品) 论文集:《门外文谈》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花边文学》《伪自由书》《附集》《准风月谈》《集外集》《且介亭杂文集》《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等19部和很多另外的杂文集。

二、周海婴的资料周海婴出生于1929年9月。

鲁迅先生的资料

鲁迅先生的资料

鲁迅先生的资料鲁迅(1881.9.25—1936.10.19),原名周樟寿,字豫山、豫才;后改名为周树人。

他的著作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等。

鲁迅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首)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等,已成为家喻户晓的艺术形象小说《祝福》、《阿Q 正传》、《药》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

北京、上海、广州、厦门等地先后建立了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同时他的作品被译成英、日、俄、西、法、德等5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拥有广大的读者。

鲁迅以笔代戈、奋笔疾书,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

毛泽东评价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是中华文化革命的主将。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先生一生的写照。

鲁迅于1881年出生在浙江绍兴一个官僚地主的家庭里,但在他13岁那年,他的原来在京城做官的祖父因科举舞弊案入狱,此后他的父亲又长期患病,终至死亡,家境败落下来。

家庭的变故对少年鲁迅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他是家庭的长子,上有孤弱的母亲,下有幼弱的弟妹,他不得不同母亲一起承担起生活的重担。

天真活泼的童年生活结束了,他过早地体验到了人生的艰难和世情的冷暖。

他经常拿着医生为父亲开的药方到药店去取药,拿着东西到当铺去变卖。

在过去家境好的时候,周围人是用一种羡慕的眼光看待他这个小“公子哥儿”的,话语里包含着亲切,眼光里流露着温存。

但现在他家穷了下来,周围人的态度就都变了:话语是凉凉的,眼光是冷冷的,脸上带着鄙夷的神情。

周围人这种态度的变化,在鲁迅心灵中留下的印象太深刻了,对他心灵的打击也太大了,这使他感到在当时的中国,人与人之间缺少真诚的同情和爱心。

人们是用“势利眼”看人待物的:对有钱有势的人是一种态度,对无钱无势的人又是另一种态度。

多年之后,鲁迅还非常沉痛地说:“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

描写鲁迅先生资料

描写鲁迅先生资料

描写鲁迅先生资料
1. 鲁迅先生,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号漱石,一位杰出的思想家、作家和革命家。

2. 鲁迅先生出生于1881年,在中国近代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3. 鲁迅先生的父亲是一位地方官员,他的家庭环境相对较为富裕。

他从小就展示出对社会不公和人民疾苦的关注。

4. 鲁迅先生在北洋政府的考试中表现出色,获得了奖学金前往日本留学,后在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学习医学。

5. 鲁迅先生留学期间,深受西方文化和思想的影响,特别是对于社会问题和人权的思考。

6. 鲁迅先生在留学期间开始写作,他的作品被称为“迅猛”风格,真实地揭示了中国社会的黑暗和腐败。

7. 鲁迅先生的作品有许多经典之作,包括《狂人日记》、《阿Q正传》、《草地》等。

这些作品反映了他对于社会不公的愤怒和对于普通人民的同情。

8. 鲁迅先生的作品对于中国文学的发展和现代意识的唤起起到了重要作用,他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和启蒙者。

9. 鲁迅先生也是一位重要的革命家,他积极参与了反对帝制和封建制度的斗争,为中国的独立和革命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

10. 鲁迅先生于1936年逝世,他的离世引起了广泛的哀悼和追思。

他的思想和作品至今仍然深深地影响着中国文化和社会。

鲁迅简介

鲁迅简介

鲁迅简介鲁迅(1881--1936),字豫才,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

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

作品有小说集《呐喊》(1923年),包括《狂人日记》、《阿Q正传》、《孔乙己》、《药》、《故乡》、《社戏》、《一件小事》、《风波》等14篇作品;《彷徨》(1926年),包括《伤逝》、《祝福》等11篇作品;《故事新编》(1936年),包括《补天》、《奔月》、《理水》等8篇作品。

散文集《朝花夕拾》(1927年),包括《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等10篇作品。

散文诗集《野草》(1927年),包括《秋夜》、《过客》等24篇作品。

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且介亭杂文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等。

鲁迅生平简介鲁迅,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原名周树人,号豫才。

浙江绍兴人。

七岁开始读书,十二岁从寿镜吾老先生就读于三味书屋。

十三岁那年家里发生一场很大的变故,经济状况渐入困顿,接着父亲一病不起,使他饱尝了冷眼和侮蔑的滋味,“看见世人的真面目”。

1898年离开故乡考进南京江南水师学堂;后又转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路学堂。

1902年初毕业后被选派赴日留学,先是学医,后为改变国民精神,弃医从文。

1909年8月回国。

辛亥革命后应蔡元培之邀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供职,后又随部迁住到北平。

1918年在《新青年》上发表新文学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正式开始了辉煌的创作生涯,至1926年,又相继出版短篇小说集《呐喊》和《彷徨》等。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使其思想产生了飞跃,由此进化论思想为主导,转向以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论思想为主导。

1930年3月“左联”成立时,被推荐为常委,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左翼文化运动的主将。

后十年的杂文,更加深刻、犀利,有如匕首、投枪,充满了唯物辨证的精神。

这些作品收在《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等专集中。

鲁迅介绍(增加多场景)

鲁迅介绍(增加多场景)

鲁迅介绍(增加多场景)鲁迅(1881-1936)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他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民族魂”。

他的作品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特征,深刻揭示了旧社会的黑暗面,批判了封建主义的腐朽和愚昧,同时也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民族命运的关切。

鲁迅的一生,充满了对国家、民族、人民的深沉热爱,他用自己的笔,为民族解放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一、早年经历鲁迅生于一个没落的士绅家庭,他的童年生活并不幸福。

他的父亲早逝,家境贫寒,使他过早地体会到了人间的艰辛。

然而,这种逆境也培养了他坚韧的性格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1902年,鲁迅赴留学,专攻医学。

在,他接触到了西方的先进文化,开始对文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1909年,他回国后,曾在杭州浙江两级师范学堂、绍兴府中学堂等地任教。

二、文学创作1918年,鲁迅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标志着中国新文学的诞生。

这篇小说通过一个“狂人”的视角,揭示了封建社会的残酷和人性的扭曲。

此后,鲁迅陆续发表了《阿Q正传》、《药》、《祝福》等一系列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小说。

这些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三、思想观点鲁迅是一位坚定的民主主义者,他主张推翻封建统治,实现民主与自由。

他认为,要救国必须先救民,而救民的关键在于启蒙。

因此,他提倡新文化运动,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以便更好地传播新思想。

鲁迅还关注妇女解放、儿童教育等问题,他主张废除封建礼教,实现男女平等,提高民众的文化素质。

四、革命活动鲁迅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还是一位勇敢的革命者。

他积极参加各种革命活动,支持学生运动,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斗争。

1927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共产主义战士。

在此后的岁月里,他始终坚定地站在革命的一边,为民族解放事业献出了自己的力量。

五、晚年生活鲁迅的晚年生活颇为坎坷。

鲁迅资料收集

鲁迅资料收集

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和翻译家和新文学运动的奠基人。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的封建家庭。

青年时代受进化论思想影响。

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学医,后从事文艺等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

1909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

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对人吃人的制度进行猛烈,地揭露和抨击,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的工作,站在反帝反封的新文化运动的最前列,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旗手。

1918-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呐喊》、《坟》、《热风》、《彷徨》、《野草》、《朝花夕拾》、《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表现出爱国主义和彻底的民主主义的思想特色。

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品之一。

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为反动当局所通辑,南下到厦门大学任教。

1927年1月到当时革命中心广州,在中山大学任教。

"四一二"事变以后,愤而辞去中山大学的一切职务。

其间,目睹青年中也有不革命和反革命者,受到深刻影响,彻底放弃了进化论幻想。

1927年10月到达上海。

1930年起,鲁迅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等进步组织,不顾国民党政府的种种迫害,积极参加革命文艺运动运动。

1936年初"左联"解散后,积极参加文学界和文化界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从1927-1936,创作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这些作品收录在《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等专集中。

近代文学家鲁迅的生平简介

近代文学家鲁迅的生平简介

近代文学家鲁迅的生平简介鲁迅,原名周树人,曾用名周樟寿,字豫山,后改为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近代非常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战士。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近代文学家鲁迅的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鲁迅生平简介鲁迅原名为周樟寿,后来改为周树人,1881年出生于清末的一个大家族,从小在三味书屋学习,师从于寿镜吾。

然而祖父下狱,父亲去世,导致家道中落,困顿的家境加上族中长辈的指责,让他在年少时期就感受到了人情冷漠。

1898年,鲁迅鲁迅来到南京水师学堂求学,通过县考后进到江南陆师学堂学习,读了《天演论》等很多新书,接触到了新思想。

1902年,鲁迅毕业,并有公费去到日本留学,在医院学校受到战争片的影响,肄业改从事文学工作,在翻译时接触并学习了俄语、德语。

1908年,鲁迅加入光复会,与周作人合作翻译了《域外小说集》,一年后回国在浙江的师范学堂教化学和生理学,此后担任过家乡中学堂教员、临时政府的教育司科长、《新青年》编委。

1918年,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首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两年后在北京高等师范学校任教期间创作了《风波》,1923年兼任女师大教员。

1925年,鲁迅由于支持学生进步运动被罢免佥事职位,一年后鲁迅为抨击“三一八惨案”发表了《纪念刘和珍君》等文章,被政府追捕。

此后,鲁迅辗转各地任教、演讲,但是从未停止写作,期间与许广平同居,与其生下了周海婴。

1930年开始,鲁迅以左翼作家联盟常务委员之职继续写作并参与社会活动,与1936年病逝。

鲁迅的作品有哪些鲁迅生前一直致力于文学创作,留下了超过600万字的作品,除去翻译之类的作品,自己创作的就多达500万字。

鲁迅的作品十分丰富,包括了学术专著、小说、杂文、、散文、翻译作品,尤其是杂文和小说,在文坛上有极高的地位。

鲁迅的小说集有《呐喊》、《彷徨》、《故事新编》这三本。

《呐喊》是他的首部短篇小说集,基本上写于五四运动时期,包含了揭示封建礼教吃人本质的《狂人日记》、披露科举制度毒害知识分子的《孔乙己》、描写当时麻木不仁的农民病态的《阿Q正传》等14篇小说。

鲁迅先生主要事迹简介

鲁迅先生主要事迹简介

鲁迅先生主要事迹简介鲁迅先生主要事迹简介七篇鲁迅先生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旗手和开路先锋,一生致力于中国国民性的批判。

下面是作者整理的鲁迅先生主要事迹简介,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鲁迅先生主要事迹简介篇11881年9月25日,鲁迅生于浙江绍兴城内东昌坊新台门周家,幼名阿张,长根,长庚,学名周樟寿。

1892年入三味书屋从寿镜吾读书,课余影描图画。

与章闰水建立友谊,1898年4月,入南京水师学堂,改名周树人。

12月,被本家叔催促参加县考,中榜后以四弟患病为由不再参加府考,继续前往南京求学。

1899年转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矿务铁路学堂,学开矿。

这期间接触了赫胥黎的《天演论》,对他以后的思想具有一定影响。

除读新书外,爱骑马运动,敢于和旗人子弟骑马竞赛。

1909年8月,归国,任杭州、浙江两级师范学堂生理学和化学教员兼任日本教员铃木珪寿的植物学翻译。

1910年8月,任绍兴中学堂教员兼监学。

1911年,写个人的第一篇小说文言小说《怀旧》。

1912年,临时政府成立于南京,应教育总长蔡元培之邀,任教育部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

八月任命为教育部佥事。

从本年起至1917年,他大量抄古碑,辑录金石碑帖,校对古籍,其中也对佛教思想进行了一定的研究。

1927年,1月赴中山大学任教。

3月,与中共两广区委书记陈延年会见。

4月1日,赴黄埔军校发表演讲《革命时代的文学》,12日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发生,29日,营救进步学生无果愤然辞职。

8月,发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9月,致信台静农,拒绝作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离开广州赴上海,并与许广平在上海开始同居生活。

12月,与梁实秋等人就第三种人、自由人发生论争,双方争论持久,1930年2月,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成立,为发起人之一。

3月2日,出席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大会,被选为常务委员,作《对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演讲。

1936年1月,肩及肋骨皆出现剧痛,最后的创新之作《故事新编》出版。

鲁迅先生背景

鲁迅先生背景

鲁迅先生背景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字豫山,号独树。

他是中国现代文学和思想的重要先驱者之一。

下面是鲁迅先生的背景信息。

早年生活
鲁迅出生于浙江绍兴的一个书香世家。

他的祖父是儒家思想的追随者,父亲是一个有文化修养的医生。

鲁迅从小受到严格的家教和良好的教育环境影响,培养了他深厚的学识和思辨能力。

留学经历
鲁迅曾经留学日本,就读于早稻田大学医学院。

在日本期间,他接触到了西方文化和现代思潮,对中国封建社会的腐败和落后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这段经历对鲁迅的思想触动极大,也为他后来的文学创作提供了重要的灵感。

文学事业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巨擘,他的文学作品深入揭示了中国社会的黑暗面。

他以小说《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作品,揭示了封建社会的虚伪和苦难,并呼吁人们要勇敢地面对现实。

思想影响
鲁迅的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他的文学作品被广泛传阅,激发了人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他的呼吁“以百姓之言,破朽决”,“以百姓之言,兴觉醒”,对当时的社会变革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终年
鲁迅于1936年10月19日逝世,享年55岁。

他的去世给中国文学界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但他的思想和作品将永远激励着人们追求真理和正义。

以上是对鲁迅先生背景的简要介绍,他的贡献将被永远铭记在中国文化史上。

鲁迅生平

鲁迅生平

鲁迅生平鲁迅(1881-1936),浙江绍兴人。

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樟寿,号豫才;“鲁迅”是其投身五四五四运动后使用的一个笔名,因为影响日甚,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鲁迅。

鲁迅,1882年9月25日出生于绍兴都昌坊口一个封建士大夫家庭,7岁启蒙,12岁就读于三味书屋,勤学好问,博闻强记,课余喜读野史笔记及民间文学书籍,对绘画艺术产生浓厚兴趣,自此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

他不囿于四书五经,多方寻求课外读物,努力掌握历史文化知识。

绍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特别是众多越中先贤的道德文章,给鲁迅的思想以很大的熏陶和影响。

鲁迅少年时代,祖父因科场案下狱,父亲病故,家道从此中落。

鲁迅由一个封建士大夫大家庭的长房长孙,变成了一个破落户子弟。

家庭所遭受的一系列重大变故,使少年鲁迅饱受人间冷暖,世态炎凉,看到了“世人的真面目”,认识到封建社会的腐朽和没落。

鲁迅母亲鲁瑞,农民的女儿,品格高尚,对鲁迅影响很大。

1898年春,鲁迅离开故乡,满怀人生新的希望,考入了南京江南水师学堂,翌年,因不满学堂的“乌烟瘴气”,改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务铁路学堂。

他广泛接触西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阅《时务报》,看《天演论》,深受维新思潮和进化论学说的影响,初步形成“将来必胜于过去,青年必胜于老人”的社会发展观。

1902年,鲁迅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被官派赴日留学。

他先入东京弘文学院学习日语,后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习医。

因深受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浪潮的影响,积极投身于反清革命的洪流之中,课余“赴会馆,跑书店,往集会,听讲演”,立下了“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

1906年,鲁迅在事实面前,有感于国内同胞的愚弱,认识到改变国民性的重要,便毅然弃医从文,迈出了人生道路上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选择了文学艺术,以笔作为自己救国救民的战斗武器。

他参与筹办文艺杂志《新生》,撰写了《人之历史》、《科学史教篇》、《文化偏至论》、《摩罗诗力说》等早期重要论文。

鲁迅先生的资料简介

 鲁迅先生的资料简介

鲁迅先生的资料简介鲁迅(1881年9月25日- 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树人,字豫才,号灵风,中国近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被誉为“百年来中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之一”。

鲁迅生于浙江绍兴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早年深受传统文化熏陶。

他自幼聪颖,精通经史子集,早年就读于绍兴求是书院。

后来,他赴日本留学,先后就读于早稻田大学和东京帝国大学医学院。

在日本,他深刻感受到国家的危亡,思考中国社会的问题,并逐渐形成对文学的热爱和对封建社会的不满。

鲁迅的文学创作开始于20世纪初,他的代表作品之一是小说《狂人日记》,该作被视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开山之作。

通过“我”的视角,鲁迅生动地描绘了一位因社会不公而发狂的知识分子形象,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腐败。

他的另一力作《阿Q正传》则以讽刺的手法揭示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病。

除小说外,鲁迅还涉足散文、诗歌、翻译等领域。

他的散文以《呐喊》、《彷徨》、《野草》等集子为代表,揭示了对社会不公和人性丑恶的深刻认识。

鲁迅的诗歌以《红楼梦后感》、《临湖感怀》等为典范,表达了对祖国和人民的深沉感情。

鲁迅不仅在文学领域有着卓越的成就,他还是中国现代文学思想启蒙运动的领军人物之一,提倡文学要为社会进步而服务。

他的文学思想深刻影响了中国的文学发展,开创了现代文学的新局面。

鲁迅一生坎坷,面对国家的危难,他坚定支持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事业。

他积极投身文学、政治和社会活动,呼吁文艺家要有社会责任感。

他曾任北大文学院教授,是中国左翼文学团体“鲁迅艺术学会”的主要成员之一。

1936年,鲁迅因肺病辞世于上海。

他的离世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大损失。

鲁迅的文学成就和崇高品质使他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巅峰人物,他的思想和作品仍然在当今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鲁迅简介简版

鲁迅简介简版

鲁迅简介鲁迅(1898年3月18日-1922年5月25日),字鲁直,笔名周海婴、周树人、洪应明、三船夫解语等,中国现代作家、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军事家。

中国近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在鲁迅先生所处的时代,中国社会经历了一段动荡混乱的时期。

由于当时人们大都受到封建主义统治时期所产生的一种思想——封建意识的影响而没有能力创造出新的文学作品来。

鲁迅先生在那个时代的中国处于这样一个动荡混乱的社会中,他也是中国文化传统、中国思想传统和中国文化传统的一位承前启后并且开创着一个新时代的伟人。

他以他非凡的才华和博大精深的思想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

一、人物形象鲁迅先生是中国近代文学中一个具有深远影响的人物,他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也是一位具有民族精神的文学家。

从鲁迅先生对社会的批判到对人生的超越与思考,这一切都表现出他崇高独特的人格魅力,并且形成了以自己为代表意义的人物形象和思想体系。

鲁迅先生从自身经历中发现人之初性本善出发,“以本为源”,强调人必须有自觉性,这是一种思想自由和人格解放,也是鲁迅一生追求的目标和境界,从作品中所表现出的这种思想魅力上来看,鲁迅先生是对封建传统的一种否定和批判以及对于未来人生观念的认识。

在这些思想体系中鲁迅先生有着自我批判精神并在以后创作中逐渐向自我否定靠近:既要肯定自身的优点也要批判自身缺陷;既要反映出封建社会底层人民对美好生活、民主、自由、平等思想的追求;又要揭露封建社会统治者为满足个人私欲而采取的种种禁锢手段;还要以丰富且深刻的思想内涵来充实自己,从而实现人生态度上至理想境界上至道德境界上到社会责任感上均达到了高度一致。

鲁迅先生笔下那些鲜活人物形象,也正是因为他们对社会生活有着深刻而又独特而深厚的理解和认识,才构成了鲁迅独特的人生内涵和高尚人格魅力。

二、文学创作鲁迅的小说有很多,但大多数都是“杂文”,也就是短篇小说,或者是杂文。

他在创作中始终坚持了自己的思想主张,始终坚持了对“国民”这一概念的立场上去。

鲁迅的生平资料

鲁迅的生平资料

鲁迅的生平资料鲁迅(1881~1936)中国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

光绪七年八月初三(1881年9月25日)生于浙江省绍兴府会稽县(今绍兴市)东昌坊口。

原名周树人,字豫山、豫亭、豫才。

笔名除鲁迅外,还有邓江、唐俟、邓当世、晓角等。

小时享受着少爷般的生活,慢慢家基衰败变得贫困。

青年时代受达尔文进化论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

1898年鲁迅从周樟寿更名为周树人。

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希望用以改变国民精神。

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

期间曾回国奉母命结婚,夫人朱安。

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

同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

1918年以“鲁迅”为笔名,发表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在此之前,他是一名医生,因战乱奋起改行为作家。

鲁迅生平是一个“爱书如命”的人。

1927年与许广平女士结合,生有一男名周海婴。

1936年10月19日因病逝世于上海。

著作收入《鲁迅全集》,作品及《鲁迅书信集》,并重印鲁迅编校的古籍多种。

1981年出版了《鲁迅全集》(共十六卷)。

2005年出版了《鲁迅全集》(共十八卷)。

他的著作主要有《祝福》、《阿Q正传》、《狂人日记》等。

北京、上海、绍兴、广州、厦门等地先后建立了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

鲁迅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首)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

小说《祝福》、《阿Q正传》、《药》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

鲁迅的作品被译成英、日、俄、西、法、德、阿拉伯等5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拥有广大的读者。

鲁迅年谱1881年一岁八月初三(公历9月25日),生于浙江绍兴府城内东昌坊口。

姓周名樟寿,字豫山、豫亭、豫才。

1886年六岁是年入塾,从叔祖玉田先生初诵《鉴略》。

其五六岁时,宗党皆呼之曰“胡羊尾巴”。

誉其小而灵活也。

1888年八岁十一月,以妹端生十月即夭,当其病笃时,先生在屋隅暗泣,母太夫人询其何故,答曰:“为妹妹啦。

鲁迅先生的资料

鲁迅先生的资料

鲁迅先生的资料一、简介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本名周树人,字豫才,曾用笔名芸隐、士隐等。

他是中国近现代作家、思想家、文化评论家,被誉为“现代文学之父”。

鲁迅的作品对中国文学和思想有着深远的影响,他的思想实践探索了中国现代化的道路,开辟了中国现代文学的新境界。

二、生平1.早年经历鲁迅出生在浙江绍兴一个贫寒的书香门第。

他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精通中文、日文和英文。

1902年,他赴日本留学,先后就读于加拿大温哥华大学和东京医科大学。

在日本期间,他广泛接触西方文化,接受了马克思主义、自然科学等思想的熏陶。

2.文学生涯鲁迅的文学创作分为两个时期:白话文学时期和实事小说时期。

他以白话文为载体,试图革新文学语言和形式,致力于书写现实生活和社会问题。

代表作品有《狂人日记》、《阿Q 正传》等。

在实事小说时期,鲁迅以散文体撰写了大量杂文和评论文章,对时事和社会现象进行了深入观察和批判。

三、思想1.民主主义思想鲁迅是中国民主主义思想的重要代表之一。

他主张反对封建专制和民族压迫,倡导平等、自由、科学、民主的社会制度,呼吁人民的觉醒和革命。

2.文化批判鲁迅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批判。

他认为传统文化对于现代社会的发展具有消极的影响,主张摒弃旧有的陈腐观念,追求新的人文精神。

3.人道主义思想鲁迅对人道主义思想有着深刻的关注和反思。

他通过小说和杂文表达了对社会底层人民苦难的同情和关怀,呼吁消除社会的不公和不平等,追求人类的共同幸福。

四、影响1.文学影响鲁迅的文学创作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以白话文打破了古文的束缚,为现代汉语文学奠定了基础。

他的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对社会问题的深入观察而闻名,成为国内外文学研究的热点。

2.思想影响鲁迅的思想为中国现代化进程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

他的民主主义思想为中国革命和建设提供了指导,推动了社会变革和进步。

他的文化批判和人道主义思想也引起了人们对传统观念的反思和关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鲁迅的资料作者简介之一[鲁迅](1881—1936) 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出身于破落的封建家庭。

青年时代受进化论思想影响。

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

1905年至1907年,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和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改良派展开大规模的论战时,鲁迅站在革命派一边,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重要论文。

1909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

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

1918年5月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对人吃人的封建制度进行猛烈的揭露和抨击,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的工作,站在反帝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的最前列,并同早期共产主义者李大钊等取一致步调,坚决反对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妥协、投降倾向。

1918年至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呐喊》、《坟》、《热风》、《旁徨》、《野草》、《朝花夕拾》、《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表现出爱国主义和彻底的革命民主主义的思想特色。

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品之一。

在这一时期,鲁迅开始接触马列主义,阅读过《共产党宣言》、《国家与革命》等著作。

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为反动当局所通缉,南下到厦门大学任教。

1927年1月来到当时革命中心广州,在中山大学任教。

“四·一二”蒋介石反革命政变后,愤而辞去中山大学一切职务。

其间,目睹青年中也有不革命和反革命者,受到深刻教育,彻底放弃了进化论思想。

1927年10月到达上海,认真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

1930年,左翼作家联盟成立,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左翼文学运动的主将。

这期间,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等进步组织,不顾国民党反动政府的种种迫害,积极参加革命文艺运动,介绍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同国民党反动派御用文人及其他反动文人、反动文学进行不懈的斗争,逐步成为我国文化革命的旗手和无产阶级的伟大战士。

1936年初“左联”解散后,响应党的号召,积极参加文学界和文化界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从1927年到1935年,创作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

后十年的杂文,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地、深刻地分析了各种社会问题,表现出高瞻远瞩的政治远见和韧性的战斗精神。

这些作品收辑在《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等专集中。

鲁迅对中国的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领导和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进步的文学团体;主编了《国民新报副刊》(乙种)、《莽原》、《奔流》、《萌芽》、《译文》等文艺期刊;热忱关怀、积极培养青年作者;大力翻译介绍外国进步的文学作品和绘画、木刻;搜集、研究、整理了大量中国的古典文学,批判地继承了祖国古代文艺遗产,编著《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整理《嵇康集》,辑录《会稽郡故书杂集》、《古小说钩沉》、《唐宋传奇集》、《小说旧闻钞》等等。

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

1938年出过《鲁迅全集》(二十卷),新中国成立后,鲁迅的著译已分别编为《鲁迅全集》(十卷),《鲁迅译文集》(十卷),《鲁迅日记》(二卷),《鲁迅书信集》,并重印鲁迅编校的古籍多种。

1956年,党和人民政府迁移重建了鲁迅墓。

毛泽东亲自为鲁迅墓题字,并多次号召全党和全国人民向鲁迅学习。

北京、上海、绍兴等地建立了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

作者简介之二鲁迅(1881—1936)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无产阶级文化思想的先驱。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生于浙江绍兴城内一个没落的封建家庭。

母亲鲁瑞,农民的女儿,品格高尚,对鲁迅影响很大。

七岁入私塾“三味书屋”,读诗书经传,但他更喜欢野史、杂记,同时又喜欢美术和民间文艺。

十三岁时,祖父因科场案被捕入狱,父亲又患了重病,家庭由小康而坠入困顿。

十六岁那年,父亲去世,家里“几乎什么也没有了”。

家庭经济地位的变化,使鲁迅饱尝了世态炎凉的况味,看到了封建社会的腐败和封建道德的虚伪。

鲁迅幼年及祖父下狱后常住外婆家,使他有机会接触农民的孩子,了解农民的痛苦生活和勤劳朴素的品质。

所有这些,对鲁迅后来的思想和创作产生深远的影响。

1898年5月鲁迅入南京江南水师学堂,后转入江南矿务铁路学堂。

在南京四年,鲁迅从维新派变法中接触了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和近代自然科学知识。

严复翻译的《天演论》,使他接受了达尔文的进化论,相信“将来必胜于过去,青年必胜于老人”的社会发展观。

1901年12月鲁迅从矿路学堂毕业,怀着“救国救民”的信念决定去日本留学。

次年1月入东京弘文书院学习。

为了表示与满清统治斗争到底、献身祖国解放事业的决心,鲁迅毅然剪掉象征种族压迫的辫子,并存照题诗,发出“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庄严誓言。

1904年鲁迅到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以为“日本维新大半发端于西方医学”,想借此走“科学救国”的道路。

但严酷的现实使他醒悟到改变“愚弱的国民”的精神尤为重要。

于是弃医从文,立志以文艺来唤起民众。

1906年6月,鲁迅回到东京,积极参加反清爱国的革命活动,翻译与介绍了具有反抗精神的外国小说。

1907年,他写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文章,站在革命民主主义的立场,以进化论为主要武器,对形形色色的反动思潮进行猛烈的批判,提出改革中国社会的政治主张。

1909年夏,离日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教书。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鲁迅非常兴奋,热情地欢迎、支持这一革命。

1912年1月,孙中山领导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鲁迅应教育总长蔡元培之邀请,赴南京教育部任职,后随部迁往北京,先后任社会教育司科长、佥事。

他亲眼看到袁世凯称帝和张勋复辟的丑剧,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和妥协,“看来看去,就看得怀疑起来,于是失望、颓唐得很了”。

他在寂寞和苦闷的心情中抄写碑帖,整理古籍;同时考察中国的历史,思索中国的前途。

《唐宋传奇集》和《嵇康集》等大多是这个时期辑录整理的。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正在沉思、探索的鲁迅以强烈的震动,使他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和人民革命的希望。

“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使鲁迅的革命精神更加振奋。

从1918年起,鲁迅参加《新青年》的编辑工作。

这一年四月,鲁迅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揭露封建制度和孔孟之道的吃人本质,发出“救救孩子”和推翻这个社会的号召。

在现代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从此,鲁迅“一发而不可收”,接连发表了《孔乙己》、《药》等优秀短篇小说和大量匕首投枪式的杂文,以彻底反封建的思想和犀利冷峻的艺术风格,显示文学革命的实绩。

1920年秋天开始,鲁迅先后在北京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教中国古典文学,并坚持文学创作。

《中国小说史略》就是根据教课讲义整理成的文学史专著。

1921年12月鲁迅写成著名小说《阿Q正传》。

作品通过雇农阿Q这个典型,鞭挞封建制度对农民的残酷压迫和精神奴役,深刻批判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

这是鲁迅的代表作之一,也是现代文学史上一座丰碑。

1923年和1926年相继出版了短篇小说集《呐喊》和《彷徨》,展示了辛亥革命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广阔的生活画面。

散文诗集《野草》也是这个时期的作品。

1925年,围绕“女师大风潮”,鲁迅同封建势力和资产阶级自由派进行尖锐的斗争。

1926年1月,在大革命高潮声中发表著名杂文《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提出“打落水狗”彻底革命的口号。

在“三·一八”惨案中,面对反动军阀的血腥暴行,鲁迅愤慨地指出:“血债必须用同物来偿还,拖欠得愈久,就要付更大的利息。

”同年八月,因受反动军阀的迫害,鲁迅离开北京到厦门大学执教,著有《汉文学史纲要》和优秀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五篇。

这些散文笔调优美、含蓄,感情深沉、激宕,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1927年1月到广州中山大学任教,发表了著名文章《庆祝沪宁克服的那一边》,热烈赞颂革命,发出“永远进击”的号召。

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血腥屠杀共产党员和进步学生,鲁迅因营救中山大学学生无效,愤而辞去该校一切职务。

血的事实使鲁迅“轰毁”了进化论思想,认识到“青年必胜于老人”的偏颇,向共产主义的思想飞跃。

1927年9月底,鲁迅到上海定居。

从此专门从事文学创作和文艺运动。

在1928年文学论争中,鲁迅比较系统地学习马克思主义,深刻地进行自我解剖,确信“惟新兴的无产者才有将来”。

长期阶级斗争的磨炼和艰苦的自我教育,使鲁迅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成为一名共产主义战士。

鲁迅最后的十年,在党的领导下,在新文学的战场上,冲锋陷阵,浴血奋战。

他参加“左联”的领导工作,并先后参加了革命互济会、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等进步组织。

他还主编和与人合编过《语丝》、《奔流》、《前哨》等革命刊物,倡导过文艺大众化运动和新兴木刻运动,培养了不少革命作家。

他以杂文为武器,同形形色色的资产阶级文人进行英勇、坚决的斗争,揭露他们充当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走狗的丑恶嘴脸。

1935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到达陕北,鲁迅怀着极大的喜悦,向中共中央和毛主席发了贺电,表达了对党和毛主席的崇敬和热爱。

鲁迅为革命为人民鞠躬尽瘁,积劳成疾,但谢绝到国外就医。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坚持在中国战斗到最后一息。

1936年10月19日在上海逝世,终年五十六岁。

鲁迅的“治丧委员会”由毛泽东、蔡元培、宋庆龄、茅盾等人组成。

上海各界敬献的“民族魂”旗帜,覆盖着他的遗体。

中共中央从延安发来唁电,谨表哀悼。

当鲁迅遗体在虹桥公墓安葬时,成千上万的群众赶来送殡。

解放后,鲁迅遗体移葬虹口公园,毛主席亲书“鲁迅先生之墓”六个大字,出版了《鲁迅全集》二十卷,《鲁迅书信集》和《鲁迅日记》各两卷。

鲁迅著作已被译成五十多种文字广为传颂,为世界各国人民所热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