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饪学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都理工大学
课程论文
课程名称:烹饪学概论
论文题目:中国人吃口味西方人吃营养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指导老师:**
论文成绩:
提交日期:2012 年04 月24 日
中国人吃口味,西方人吃营养
内容摘要:饮食是人类保留与成长的第一需要,也是社会糊口的根基形式之一。

然而差异的文化背景,却有差异的饮食看法和饮食习俗,最终形成
差异的饮食文化。

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别造就了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别,
而这种差别来自中西方差异的思维方法和处世哲学。

Content abstract: the diet is the human reserves and the growth of the first need, also is the foundation of one of the form to society.
But the cultural background of the difference, but it is
different from the opinion diet and the diet custom, and finally
form the diet culture difference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make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food culture, and this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differences from the thinking method and
philosophy.
关键字:东西方饮食饮食文化对比
中国人吃口味,西方人吃营养
饮食是人类保留与成长的第一需要,也是社会糊口的根基形式之一。

然而差异的文化背景,却有差异的饮食看法和饮食习俗,最终形成差异的饮食文化。

中国人的饮食强调感性和艺术性,追求饮食的口味感受,而不注意食物的营养身分,多从“色、香、味、形”等方面来评价饮食的优劣黑白,追求的是一种难以言传的意境。

简单地说,中国人吃的是口味,“味”是中国饮食的魅力地址。

中国人饮食的目的,除了充饥果腹,同时还要满足对美味的渴望,带来身心的愉悦。

讲求和谐之美,是中国烹饪艺术的精要之处。

如福建名菜“佛跳墙”,里面有鸡肉、鸭肉、猪蹄筋、鲍鱼、海参、猪肚、鱼翅等多种主料,另有数种辅料。

这样调制出来的制品,本性全被埋没,而整体却色泽熠熠,这与中国人贬抑本性、讲平均、重中和的中庸之道是相通的。

中国饮食过分强调味感以及用餐的精神享受,忽视营养分析和营养的合理搭配,有其片面性。

而西方饮食注重科学分析与营养,虽有其机械性,但从根本上来说,它对维护人体的健康发展是积极的。

现在只要留心观察,就会发现周围的餐馆总是不断的变换招牌,这应该也是为了满足中国人的口味而在不断的应变吧。

中国有句老话:人,越吃越馋,越呆越懒。

其实,这句话真是很有道理的。

常听一些人说:过去经济困难,吃的东西很有限,可是吃着感觉有滋味,能填饱肚子就是最大的快乐;现在经济发达了,吃的东西非常多,可是吃什么都觉得乏味,常常因为不知道该吃什么而烦恼。

我们中国人到底要吃什么,怎么吃?在《黄帝内经》中,有许多关于人类的日常健康饮食方面的论述,提出“谷肉果菜,食养尽之”(《素问·五常政大论》)的饮食养生原则。

并且要求在日常饮食生活中,以及在对疾病的食疗调养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的天时季节、不同的地域人群、不同的体质状况与疾病种类等具体情况,按照因时、因地、因人的“三因制宜”原则,将谷、肉、果、菜四者进行合理搭配,调和运用,这样才能不断的滋补人体的精气津血,使气血阴阳保持平衡协调状态,真正实现“吃出健康”。

其实,只要认真留意观察,就能够发现那些外国餐的搭配结构还是非常合理的。

先说谷物方面吧,主要是面包、蛋糕、面条、白米饭,中国的北方人喜欢吃米饭,南方人更喜欢吃面食。

中国面食的品种和花样称得上是天下无敌,举世无双。

尤其是各种带馅的面食,各式的饺子、包子、馄饨、馅饼等,那是即味香可
口,又营养丰富。

这些在中国内地随处可见的饮食佳品,在这里却是一样也没有见到。

中国人说的“好吃不如饺子”在这里没能体现出来。

餐厅正中央总是非常夸张地摆放着一些很大个头的全麦面包,这应该是有意向人们推荐的,许多老外都会切一小块这样的面包。

我们中国人没有一个去吃的。

蛋糕的品种很多,配以各种水果、奶油、沙拉,很受欢迎。

为了防止一次吃的甜味太多,这些美味蛋糕都被切成非常小的块(多是5cm左右的方块),这应该是餐厅对于控制甜食的摄入量所作的精心安排。

伴随着面包的,就是牛奶。

在牛奶旁边,摆放着几种不同颜色与口味的麦片(燕麦),用牛奶泡麦片成为外国人的饮食习惯,它是公认的谷物与动物类食物搭配的最佳组合之一。

在肉蛋方面,有烤牛肉(是八分熟的)、烤鸭肉、清炖鸡肉(实际上是一种菌汤)、火腿、海鲜等。

因为是在海边,所以海鲜食品不少,鱼、虾、螃蟹、扇贝等都是非常新鲜的,加入的都是很少的调料,可以品到原味。

当然,也会有生鱼片类的,那是要生吃的。

这些没有一样是适合中国人口味的。

看到牛肉,我们想吃的是酱牛肉、铁板牛柳;看到鸭肉,我们想吃的是北京烤鸭、咸水鸭;看到鸡肉,我们想吃的是香酥鸡、红烧鸡翅;看到海鲜,我们想吃的是红烧鱼、水煮鱼、燜大虾、清蒸螃蟹……唉,心里想着:这些东西都让老外给做白瞎了,怎么就不请几个中国厨师来呢?蛋类之中竟然会有咸鸭蛋、松花蛋(这是中国独有的吧),可是也被切成1/2或1/4的块,生怕你多吃。

好在这里常有煎蛋,算是比较受中国人欢迎的。

水果是非常丰富的。

每餐必有20多种新鲜水果摆放,还有各类果汁、水果汤、果酱等。

与中餐不同的是,西餐把水果也当成餐饮中的重要食品,并不像中餐那样,常常将其放在餐后食用。

这样一来,即避免了因饮食已饱、无法再进水果的弊端,同时也会减少经常忘记吃水果的情况。

如果在正餐时没有吃水果,谷肉果菜四者之中就会缺少一个种类,变成了完全是谷肉菜占据肠胃。

有的人会在两餐之间加吃水果,这样就会加重肠胃的负担。

因为胃中的食物已经消化掉一部分了,有了一定的空间,加吃水果后可能又吃了个饱,这样就容易造成吃的过量,时间久了就会因营养过剩而引起肥胖。

我治疗过一些得了肥胖症的女士,她们之中有很多就是这个原因导致的。

如果正餐中没有吃水果,许多人会因为一整天忙于工作、学习而忘记,从而养成吃不喜欢吃水果或想不起来吃水果的不良饮食习惯。

所以,我在此建议大家,在正餐时,不妨也把一些常吃的、应季的水果摆放在餐桌上,让家人在进餐的同时也能及时吃到一些水果,使每餐饮食的营养结构更加趋于合理。

蔬菜方面是最值得一提的。

在这种西餐厅里,多种新鲜蔬菜都是基本保存着原本的味道,并不做任何加工,比如西红柿、黄瓜、青椒、包心菜、胡萝卜、元
葱、香葱、香菜、生菜等,或是切成片,或是切成寸断,或是拿来整个的,旁边只有三种不同口味的沙拉(甜、微辣、微咸)。

从营养学角度来看,这种吃法更有利于保护蔬菜中的营养成分不被破坏。

现代研究发现,蔬菜中有许多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以及相关的植物化学物质、酶等,这些都是有效抗氧化剂,能够帮助身体清除过多的有破坏性的活性氧、活性氮,从而防止因受到环境污染而引起多种疾病。

所以蔬菜不仅是低糖、低盐、低脂的健康营养食物,同时蔬菜还能减轻环境污染对人体的损害,具有对抗各种疾病的预防作用。

许多蔬菜中还含有抗癌物质,具有防癌、抗癌的作用,如洋葱、大白菜、芹菜、韭菜、蘑菇等。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这方面的成果将会越来越多,会更加引起人们的普遍重视和关注。

蔬菜中富含多种维生素,这些维生素都是按照一定比例而存在的天然成份,可以说蔬菜就是多种维生素的集合体,是任何人工合成的维生素制剂不能代替的。

蔬菜中还有一些与维生素类似的天然物质,如叶绿素等,它对人体的作用也很重要。

当然蔬菜中还含有矿物质、微量元素、碳水化合物、纤维素等非维生素类营养成份,营养更全面。

因此,想用维生素制剂代替蔬菜几乎是不可能的。

蔬菜里的维生素及营养成分很容易丢失,有的会溶于水中,有的怕高温等,多数容易被空气氧化,所以蔬菜更宜保持新鲜,有些蔬菜尽量减少加工或不加工为好。

中国人喜欢按自己的口味来加工蔬菜,为了使饭菜更合口味,不惜以破坏食物营养为代价而一顿的煎炒烹炸,最后常常会导致让蔬菜面目全非,让营养四分五裂。

在营养界有一种说法:外国人用“脑”吃饭,中国人用“嘴”吃饭。

在日本、西班牙等饮食比较健康的地区,人们多是根据营养结构来决定吃什么、怎么吃,而我们现在绝大多数的人还是根据味道决定吃什么、怎么吃。

从根本上讲,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别造就了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别,而这种差别来自中西方差异的思维方法和处世哲学。

中国饮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影响深远,风靡世界。

它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成长,已成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世界饮食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西方的一些国度曾搜集着各国的移民,因此这些国度深受各国饮食文化的影响,博采众长,并结合自已的饮食习惯,形成自成体系的饮食文明。

西方饮食看法是一种理性的、讲求科学的饮食看法。

他们强调饮食的营养价值,注重食物所含卵白质、脂肪、热量和维生素的几多,出格讲究食物的营养身分搭配是否适宜,卡路里的供应是否恰到利益,以及这些营养身分是否能为进食者充实吸收,尽量保持食物的原汁和天然营养,而不追求食物的色、香、味、形
的完美。

即便是口味千篇一律,甚至味同嚼蜡,他们也会将它吃下去。

西方人吃的是营养,他们很少或几乎不把饮食与精神享受联系起来。

在饮食上反应出一种强烈的实用与功利的目的。

西方人认为,饮食仅是保留的手段,用以充饥果腹罢了,只不外它回收了一种更科学、范例和公道的方法。

如他们的中小学校都配有营养师,以担保青少年的营养富裕宁静衡。

这种科学化理性化的饮食看法,是值得中餐借鉴的。

但同时这又使西餐在用料上受到极大的局限。

如西方人不吃动物内脏以及他们认为没有营养价值的对象。

同时在烹饪技巧上也显得机械呆板,牛排就是牛排,鸡就是鸡,各式蔬菜也决不会稠浊串味,也不会变出几多格式来。

由此可以看出,中餐菜的品种虽然非常繁多,变化多端,但基本上都是围绕着“口味”而展开,很少考虑食物的营养和人体的健康这些十分关键的问题,这使得不少人变成了为满足口福而吃,而不是为维护健康而吃。

因此,中餐在其发展中,应汲取西餐的“科学”观念,取长补短,使之更为完善。

参考文献:
[1] 栾扶桂. 谈西方饮食的基本特色[J].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 2004, (03) .
[2] 蒋璟萍. 中国饮食习惯特点[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
(05) .
[3] 吴爱宁. 中西饮食文化内涵反思 [J]. 理论导刊, 2007, (08) .
[4] 李晓军. 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与融合[J]. 内江科技, 2007.(05)
[5] 李芹,高鉴国. 现代西方饮食的基本精神与特点[J]. 民俗研究, 2008,
(04) .
[6]汤瑞林. The Comparison of the Etiquette between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Hospital Culture[J].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2006, (09) . [7] 孙爱珍. 中国传统饮食习惯[J]. 山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2, (04)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