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检测题

合集下载

第一单元检测题及答案

第一单元检测题及答案

第一单元检测题 (答题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第一部分 语言运用 一、语言运用 (共计24分)(一)阅读下列这段话填空。

(8分)1.好一派生机 àng 然的蓬莱仙境啊!这里有身材秀颀( )的毛白杨,伸着绿如fěi 翠的叶子向你致意;有躯干枯jí 的古松,展着如虬( )龙般的枝丫向你问好;这里有争yán 斗艳的奇花异草,挥着花骨( )朵向你欢呼,让人不能不zh ù 立流连!(二)默写。

(注:每空错一字该空记为零分) (12分)2.淮南秋雨夜, 。

( 《闻雁》 )3. ,泥香带落花。

( 《迎燕》 )4.《池鹤》中的“ 。

”一句表现出诗人对仕宦生活的厌倦和无奈。

“鹤立鸡群”与《池鹤》中的“ 。

”一句相对应。

5.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 。

但是它伟岸, ,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6.写出一首有关杨柳的古诗并标明作者出处。

(6分)(三)展开联想,在下面横线上仿写一个句子。

(4分)大自然能给我们许多启示:成熟的稻穗低着头,那是在启示我们要谦虚;一群蚂蚁抬走骨头,那是启示我们要齐心协力: , 。

第二部分 阅读理解二、阅读下文段落,回答问题: (共计56分)(一)文言文阅读: (34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7.为下列划线字的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6分) ①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 ) 班级 姓名 成绩A. 等候B. 等同,一样C. 等于D. 等级②策之不以其道:()A. 道理B. 规律C. 方法D. 道德③执策而临之:()A. 面对B. 驾驭C. 到达D. 光临8.选出“安求其能千里也”于此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句。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综合检测题》含答案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综合检测题》含答案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学期第一单元测试一.选择题1.(2020•永嘉县)下列各图中,能表示1223⨯的意义是A .B .C .D .2.(2019秋•昌乐县期末)如图,颜色最重的部分所表示的意义正确的是A .15米的2倍是多少B .1米的15是多少C .1米的12是多少 D .15米的12是多少3.(2019秋•巩义市期末)把2222455555++++改写成乘法算式,下面改写错误的是 A .435⨯B .255⨯C .265⨯4.(2019秋•怀柔区期末)下面算式符合如图图意的是A .3143⨯B .3344⨯C .1133⨯5.(2019秋•丹江口市期末)如果是非零的自然数,下列算式的结果最大的是 A .58a ⨯B .58a ÷C .32a ÷D .32a ⨯二.填空题6.(2020•慈溪市)245m 增加它的15后是 ,245m 增加215m 后是 .7.(2020春•新田县期中)比大小: 415÷45;2334⨯ 1;551111÷ 551111⨯.8.(2019秋•綦江区期末)75cm 的35是 cm , 的57是25kg .9.(2020春•湘东区期末)4.2千米增加它的16是 千米, 千克减少它的15是30千克.10.(2019秋•孝昌县期末)140的35是 ,一个数的58是240,这个数是 .11.(2020•扎兰屯市) 比20多45,16比 少20%. 12.(2019秋•雅安期末)两个因数的积是6.96,如果把这两个因数都扩大到原来的10倍,那么现在的积是 . 三.判断题13.(2020春•新田县期中)5米的18和8米的15相等. (判断对错)14.(2019秋•广州期末)6174⨯就是求67的14是多少. (判断对错)15.(2019秋•麻城市期末)2吨钢铁的12比3吨棉花的13重. .(判断对错)16.(2019春•衡东县期末)“4个23的和是多少”可以列式为243⨯,也可以列式为243⨯. (判断对错) 四.计算题17.(2019秋•綦江区期末)直接写出得数. 355⨯= 1164⨯= 318⨯= 5275⨯= 2377⨯= 6367÷= 1132÷= 516÷= 5588÷= 407÷= 18.(2019秋•唐县期末)看图计算.列式计算:19.(2019•郴州模拟)直接写出结果. 98109⨯= 6372⨯= 9384÷= 3261337⨯= 187219⨯= 2382469⨯= 92114⨯= 6155÷= 五.应用题20.李伯伯家的果园去年摘了640kg 苹果.今年摘了多少千克苹果?21.一瓶果汁的净含量是34升,4瓶这样的果汁一共是多少升?小华喝了这瓶果汁的23,喝了多少升?22.小明说:2千克铁的25比2千克棉花的25重;小红说:1米的34与3米的14一样长.你认为他俩谁说得对?为什么? 六.解答题23.(2019秋•吉水县期中)12的110是,7.2吨的18吨,16是14的()().24.(2018秋•鹿城区期末)写一写,用分数乘法表示如图阴影中斜线部分的面积.()() ()()⨯25.(2019秋•太原期末)实践一:画一画,算一算(1)在如图的图中,先涂色表示出23,再面斜线表示出2334⨯的计算结果.(2)从图中可以看出写2334⨯的计算结果是()(),约分后是()().26.(2018秋•常州期中)3个56千克是千克;849÷就是89的()()是多少.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1.(2020•永嘉县)下列各图中,能表示1223⨯的意义是A.B.C.D.【解答】解:1223⨯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2份,取其中的1份,即12,然后把这1份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3份,表示其中的2份的数,所以结合选项应选;故选:.2.(2019秋•昌乐县期末)如图,颜色最重的部分所表示的意义正确的是A.15米的2倍是多少B.1米的15是多少C.1米的12是多少D.15米的12是多少【解答】解:颜色最重的部分所表示的意义就是15米的12;故选:.3.(2019秋•巩义市期末)把2222455555++++改写成乘法算式,下面改写错误的是A.435⨯B.255⨯C.265⨯【解答】解:22224 55555 ++++444555=++435=⨯或:22224 55555++++ 222222 555555 =+++++265=⨯ 选项和是正确的,是错误的. 故选:.4.(2019秋•怀柔区期末)下面算式符合如图图意的是A .3143⨯B .3344⨯C .1133⨯【解答】解:由图可得算式: 3344⨯. 故选:.5.(2019秋•丹江口市期末)如果是非零的自然数,下列算式的结果最大的是 A .58a ⨯B .58a ÷C .32a ÷D .32a ⨯【解答】解: 5885a a ÷=⨯ 3223a a ÷=⨯ 52388325<<< 所以:53358228a a a a ⨯<÷<⨯<÷故选:. 二.填空题6.(2020•慈溪市)245m 增加它的15后是 ,245m 增加215m 后是 .【解答】解:41(1)55⨯+4655=⨯ 2425=(平方米) 41155+=(平方米)答:245m 增加它的15后是22425m ,245m 增加215m 后是21m .故答案为:2425;1. 7.(2020春•新田县期中)比大小: 415÷45;2334⨯ 1;551111÷ 551111⨯. 【解答】解:44155÷>; 23134⨯<; 555511111111÷>⨯. 故答案为:;;.8.(2019秋•綦江区期末)75cm 的35是 cm , 的57是25kg .【解答】解:37545()5cm ⨯=52535()7kg ÷= 答:75cm 的35是45cm ,35kg 的57是25kg .故答案为:45;35.9.(2020春•湘东区期末)4.2千米增加它的16是 千米, 千克减少它的15是30千克.【解答】解:①14.2(1)6⨯+74.26=⨯4.9=(千米)答:4.2千米增加它的16后是4.9千米; ②130(1)5÷-4305=÷5304=⨯37.5=(千克)答:37.5千克减少它的15后是30千克.故答案为:4.9;37.5.10.(2019秋•孝昌县期末)140的35是,一个数的58是240,这个数是.【解答】解:(1)3 140845⨯=答:140的35是84.(2)5 2403848÷=答:一个数的58是240,这个数是384.故答案为:84;384.11.(2020•扎兰屯市)比20多45,16比少20%.【解答】解:(1)4 20(1)5⨯+9205=⨯36=(2)16(120%)÷-1680%=÷20=故答案为:36,20.12.(2019秋•雅安期末)两个因数的积是6.96,如果把这两个因数都扩大到原来的10倍,那么现在的积是.【解答】解:6.96(1010)⨯⨯6.96100=⨯696=答:现在的积是696.故答案为:696.三.判断题13.(2020春•新田县期中)5米的18和8米的15相等.(判断对错)【解答】解:15588⨯=(米)18855⨯=(米)故5米的18和8米的15不相等.故答案为:.14.(2019秋•广州期末)6174⨯就是求67的14是多少. (判断对错)【解答】解: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可知:6174⨯就是求67的14是多少,说法正确;故答案为:.15.(2019秋•麻城市期末)2吨钢铁的12比3吨棉花的13重. .(判断对错)【解答】解:1212⨯=(吨) 1313⨯=(吨) 答:2吨钢铁的12比3吨棉花的13一样重.故答案为:.16.(2019春•衡东县期末)“4个23的和是多少”可以列式为243⨯,也可以列式为243⨯. (判断对错) 【解答】解:求4个23的和是多少,列式是243⨯, 所以求4个23是多少,可以列式为243⨯或243⨯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四.计算题17.(2019秋•綦江区期末)直接写出得数. 355⨯= 1164⨯= 318⨯= 5275⨯= 2377⨯= 6367÷= 1132÷= 516÷= 5588÷= 407÷= 【解答】解: 3535⨯= 11644⨯= 33188⨯= 522757⨯= 2367749⨯=636427÷= 112323÷= 56165÷= 55188÷= 4007÷= 18.(2019秋•唐县期末)看图计算.列式计算:5156424⨯=【解答】解:5156424⨯=;故答案为:5156424⨯=.19.(2019•郴州模拟)直接写出结果. 98109⨯= 6372⨯= 9384÷= 3261337⨯= 187219⨯= 2382469⨯= 92114⨯= 6155÷= 【解答】解: 9841095⨯= 639727⨯= 933842÷= 3266133737⨯=18722193⨯= 238124699⨯= 92721142⨯=6215525÷=五.应用题20.李伯伯家的果园去年摘了640kg 苹果.今年摘了多少千克苹果?【解答】解:2640(1)5⨯+76405=⨯896=(千克)答:今年摘了896千克苹果. 21.一瓶果汁的净含量是34升,4瓶这样的果汁一共是多少升?小华喝了这瓶果汁的23,喝了多少升? 【解答】解:3434⨯=(升)321432⨯=(升)答:4瓶这样的果汁一共是3升,小华喝了这瓶果汁的23,喝了12升.22.小明说:2千克铁的25比2千克棉花的25重;小红说:1米的34与3米的14一样长.你认为他俩谁说得对?为什么?【解答】解:24255⨯=(千克)33144⨯=(米)13344⨯=(米)答:2千克铁的25与2千克棉花的25一样重;1米的34与3米的14一样长,小红说得对.六.解答题23.(2019秋•吉水县期中)12的110是,7.2吨的18吨,16是14的()().【解答】解:111 21020⨯=即:12的110是120.17.20.98⨯=(吨)即:7.2吨的180.9吨.112 643÷=即:16是14的23.故答案为:120,0.9,23.24.(2018秋•鹿城区期末)写一写,用分数乘法表示如图阴影中斜线部分的面积.()() ()()⨯【解答】解:由图可得算式:231342⨯=.故答案为:23,34;25.(2019秋•太原期末)实践一:画一画,算一算(1)在如图的图中,先涂色表示出23,再面斜线表示出2334⨯的计算结果.(2)从图中可以看出写2334⨯的计算结果是()(),约分后是()().【解答】解:(1)画图如下,斜线表示2334⨯的计算结果;(2)2361 34122⨯==即从图中可以看出写2334⨯的计算结果是612,约分后是12.故答案为:612,12.26.(2018秋•常州期中)3个56千克是52千克;849÷就是89的()()是多少.【解答】解:(1)55362⨯=(千克)答:3个56千克是52千克.(2)84 9÷8194 =⨯29=答:849÷就是89的14是多少.故答案为:51,24.。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检测》含答案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检测》含答案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学期第一单元测试一.选择题(共10小题)1.上午8时15分用24时计时法表示是( )A.8时15分B.20时15分C.18时15分2.体育课上,小华跑了100米用了( )A.8秒B.17秒C.10分钟3.把12分钟改成用“时”作单位的小数,结果是多少?( )A.0.12时B.1.2时C.0.2时4.下午3:30也就是( )A.3:30 B.13:30 C.15:30 D.21:305.用24时记时法,下午5时是( )A.5时B.17时C.17小时6.秒针从数字3走到数字6,经过的时间是( )A.3分钟B.15分钟C.15秒7.钟面上的时针在数字“2”和“3”之间,分针指向“7”,秒针指向“1”,这时是( ) A.2时7分1秒B.3时35分5秒C.2时35分5秒8.用24时记时法,正确描述下面三幅图片时间的是( )A.10:00、4:00、20:00 B.10:00、16:00、20:00C.10:00、16:00、8:009.我们每天上午上四节课,这四节课所用的时间之和比较接近的是( ) A.3小时B.110分钟C.3600秒10.一场电影大约要播放( )A.90秒B.90分C.9小时二.填空题(共8小题)11.1时=分1时10分=分120秒=分90分=时分12.钟面上秒针从3走到6,走了秒;分针从7走到11,走了分.13.钟面上分针从数字2走到数字5,经过了个大格,是个小格,是分钟.14.再过5分钟是,半小时后是.15.例:上午8时:8:00根据例子,用24时记时法表示下面的时间.中午12时:;下午6时40分:;晚上12时:.16.3.25时=时分17.秒针走1小格是秒,走1大格是秒,走1圈是.18.把下面的时刻改成24时计时法.早上7时凌晨4:30中午12时下午5时30分晚上11:00下午2时25分三.判断题(共5小题)19.钟表上分针走1个大格,秒针走60个小格.(判断对错)20.秒针从数字12走到数字7,走了7秒.(判断对错)21.秒针从12走到6,经过了6秒.(判断对错)22.当分针从4走到5时,也就是走了500秒.(判断对错)改正:.23.分针走半圈是30分钟.(判断对错)四.操作题(共2小题)24.连线.25.如图是淘气每天早晨的时间安排,先写出钟面上的时刻,再算算淘气做每件事经过的时间.五.应用题(共4小题)26.小红写作业用了多长时间?27.优优小学一天的郊游优优小学2018年的1月1日计划带领一年级、二年级和三年级的全体学生去郊游.让我们随他们一起出发吧!28.“2012年伦敦奥运会开幕式开始的时间是7月27日20时12分,也就是北京时间7月28日3时12分.”请你查阅相关资料,解释其中的原因.29.三个小朋友进行骑自行车比赛,9:35三人同时从同一起点出发,下面是三个小朋友到达终点的时间.(1)谁获胜了?(2)他们分别用了多长时间?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共10小题)1.【分析】把普通计时法转化成24记时法时,上午时刻不变,只要去掉“早晨、上午”等词语即可;下午时数加12时,同时去掉“下午、晚上”等词语即可.【解答】解:上午8时15分用24时计时法表示是8时15分.故选:A.【点评】本题是考查普通计时法与24计时法的相互转化,属于基础知识,要记住.2.【分析】根据生活经验、对时间单位大小的认识和数据的大小,可知计量小华跑了100米用了17用做单位较为合适;据此得解.【解答】解:体育课上,小华跑了100米用了17秒;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计量单位和数据的大小,灵活的选择.3.【分析】把12分换算为小时数,用12除以进率60.【解答】解:12分=0.2时;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名数的换算,把高级单位的名数换算成低级单位的名数,就乘单位间的进率,把低级单位的名数换算成高级单位的名数,就除以单位间的进率.4.【分析】普通计时法换成24时计时法,凌晨和上午的时间不发生变化;而下午和晚上的时间要加上12时,表示出来即可.【解答】解:3时30分+12时=15时30分所以下午3:30就是 15:30.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普通记时法和24时记时法的互换,然后根据题意进一步解答即可.5.【分析】把普通计时法化成24时计时法,上午时间不变,下午时间加12时,即可得解.【解答】解:5时+12时=17时,答:用24时记时法,下午5时是17时;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了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的转化.6.【分析】秒针每走1小格是1秒,则走1大格是5秒;由此即可解答.【解答】解:秒针从数字3走到数字6,经过的时间是(6﹣3)×5=15(秒)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了认识钟面问题,需要记住上面的这些基础知识.7.【分析】根据钟表的认识,当分针指向12时,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整;不是整时时,时针刚过几就是几时,分针指向多少分,就是几时多少分,秒针指向几就是几个5秒.钟面上的时针在数字“2”和“3”之间,是2时,分针指向“7”,是35分,秒针指向“1”是5秒.此时是2时35分5秒.【解答】解:钟面上的时针在数字“2”和“3”之间,分针指向“7”,秒针指向“1”,这时是2时35分5秒.故选:C.【点评】此题是考查钟表的认识,属于基础知识,要掌握.8.【分析】上午10时,孩子们正在上课;下午4时,孩子们再踢足球;晚上8时孩子开始睡觉休息;然后把普通计时法化成24时计时法,即可得解.【解答】解:上午10时即10:00;下午4时即16:00;晚上8时即20:00;故选:B.【点评】普通计时法化成24时计时法,上午时刻不变,下午和晚上时刻加上12时,去掉“上午”“下午”和“晚上”等文字.9.【分析】每节课40分钟,四节课所用的时间之和是40×4=160分钟;把3小时化成分钟数,用3乘进率60,得到180分钟;把3600秒化成分钟数,用3600除以进率60,得到60分钟;180、110和60与160相减,差越小越接近.【解答】解:40×4=160(分钟)3小时=180分钟3600秒=60分钟180﹣160=20(分钟)160﹣110=50(分钟)160﹣60=100(分钟)20<50<100答:这四节课所用的时间之和比较接近的是3小时.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名数的换算,把高级单位的名数换算成低级单位的名数,就乘单位间的进率,把低级单位的名数换算成高级单位的名数,就除以单位间的进率.10.【分析】根据生活经验、对时间单位和数据大小的认识,可知计量一场电影大约要播放90用“分钟”做单位;据此得解.【解答】解:一场电影大约要播放90分钟;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计量单位和数据的大小,灵活的选择.二.填空题(共8小题)11.【分析】把1时化成分钟数,用1乘进率60;把1时10分化成分钟数,用1乘进率60,然后再加上10;把120秒化成分钟数,用120除以进率60;把90分化成复名数,用90除以进率60,商是时数,余数是分钟数;即可得解.【解答】解:1时=60分1时10分=70分120秒=2分90分=1时 30分故答案为:60,70,2,1,30.【点评】此题考查名数的换算,把高级单位的名数换算成低级单位的名数,就乘单位间的进率,把低级单位的名数换算成高级单位的名数,就除以单位间的进率.12.【分析】在钟面上,一周分成12个大格,一个大格又分成了5个小格,秒针每过一小格分别是1秒,分针每过1小格是1分,时针过一个大格是1小时;时、分、秒相邻的进率都是60,即1分=60秒,分针走1小格,秒针走一圈;时针走1大格,分针走1圈,是60分;由此得解.【解答】解:秒针从3走到6共经过6﹣3=3个大格,所以一共走了5×3=15(秒)分针从7走到11经过11﹣7=4个大格,一共走了5×4=20(分)故答案为:15,20.【点评】本题是考查钟表的认识,属于基础知识,要记住分针每走一大格是5分钟,秒针每走一大格是5秒,时针每走一大格是1小时.13.【分析】根据对钟表的认识,钟面上分12大格,每大格分5小格,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分针从数字2走到数字5,经过了5﹣2=3个大格,是5×3=15个小格,是15分钟.【解答】解:钟面上分针从数字2走到数字5,经过了3个大格,是15个小格,是15分钟.故答案为:3,15,15.【点评】此题是考查钟表的认识,属于基础知,要掌握.14.【分析】根据钟表的认识,当分针指向12时,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整;不是整时时,时针刚过几就是几时,分针指向多少分,就是几时多少分.第一个钟面所显示的时刻是3:05,再过5分钟就是3:10;第二个钟面所显示的时刻是5:35,半小时(即30分钟)后是6:05.【解答】解:再过5分钟是 3:10,半小时后是 6:05.故答案为:3:10,6:05.【点评】此题是考查钟表的认识及时间的推算.开始时刻+经过时间=结束时刻.15.【分析】把普通计时法转化成24记时法时,上午时刻不变,只要去掉“早晨、上午”等词语即可;下午时数加12时,同时去掉“下午、晚上”等词语即可.【解答】解:中午12时:12:00;下午6时40分:18:40;晚上12时:24:00.故答案为:12:00,18:40,24:00.【点评】本题是考查普通计时法与24计时法的相互转化,属于基础知识,要记住.16.【分析】把3.25时化成复名数,整数部分3是时数,0.25乘进率60就是分钟数.【解答】解:3.25时=3时 15分故答案为:3,15.【点评】此题考查名数的换算,把高级单位的名数换算成低级单位的名数,就乘单位间的进率,把低级单位的名数换算成高级单位的名数,就除以单位间的进率.17.【分析】在钟面上,一圈分成60个小格,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圈是60秒;一圈分成12个大格,一个大格又分成了5个小格,走1大格是5秒;据此解答.【解答】解:秒针走l小格是1秒,走1大格是5秒,走1圈是60秒.故答案为:1,5,60.【点评】此题属于钟表上的数学问题,同时考查了学生认识秒的知识的掌握情况.18.【分析】把12时计时法转化成24时计时法,凌晨0点到中午12点以前时分都不变;12点以后到凌晨0点只需给时加12,分不变.【解答】解:早上7时 7:00凌晨4:30,4:30中午12时 12:00下午5时30分 17:30晚上11:00,23:00下午2时25分 14:25故答案为7:00,4:30,12:00,17:30,23:00,13:25.【点评】此题主要考查12时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转化:熟练掌握两种计时的关系是解本题的关键.三.判断题(共5小题)19.【分析】根据对钟表的认识,钟表上分针走1个大格,即5小格,分针走1小格秒针走一周,即60小格,因此,钟表上分针走1个大格,秒针走60×5=300(个)小格.【解答】解:钟表上分针走1个大格,即5小格,分针走1小格,秒针走60个小格,因此,钟表上分针走1个大格,秒针走60×5=300(个)小格.原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点评】此题是考查钟表的认识.钟面上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周,即60小格;分针走1个大格,秒针走300小格.20.【分析】根据对钟表的认识,秒针走1大格(1个数字)是5秒,秒针从数字12走到数字7,走了7个数字,即2大格,是5×7=35(秒).【解答】解:5×7=35(秒)即秒针从数字12走到数字7,走了35秒原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点评】此题是考查钟表的认识.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是5秒.21.【分析】根据对钟表的认识,秒针走1大格是5秒,秒针从12走到6,走了6大格,是5×6=30(秒) 【解答】解:5×6=30(秒)秒针从12走到6,经过了30秒原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点评】此题是考查钟表的认识.秒针走1小格是1秒钟,走1大格是5秒钟;分针走1小格是1分钟,走1大格是5分钟;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22.【分析】分针走一个大格是5分钟,从数字4走到5走了1个大格,一共走了5分钟,5分钟=300秒,据此判断.【解答】解:分针从数字4走到5走了一个大格,分针走一个大格是5分钟,5分钟=300秒,所以当分针从4走到5时,也就是走了300秒.原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点评】此题考查了钟面的认识,应明确分针走一个大格是5分钟.23.【分析】在钟面上,共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均分成5个小格,共有60个小格,分针走1小格是1分;走1大格是5分;走一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据此进行解答.【解答】解:根据题干分析可得,分针走半圈,是走了30个小格,走1小格是1分,走30小格是30分,所以原题说法正确.故答案为:√.【点评】此题考查在钟面上时针、分针,秒针的运行规律和时间单位时、分、秒之间的进率.四.操作题(共2小题)24.【分析】首先认真观察,弄清分针与时针所指的位置,根据分针和时针所指的时刻,时针过几是几时,分针指几是5乘几分,连线即可.【解答】解:如图,【点评】此题重点考查学生能正确读、写钟面时刻,初步建立时间观念.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善于思考问题的好习惯.25.【分析】起床时刻是6:30;第二个钟面,分针指向9,是45分,时针在6和7之间,表示6时多,即洗脸、刷牙时刻是6:45;第三个钟面,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7,即吃饭时刻为7:00;第四个钟面,分针指向6,是30分,时针在7和8之间,表示7时多,即上学时刻是7:30.通过数格即可数出前一个钟面经过多少分钟是后面一个钟面所显示的时刻.【解答】解:【点评】根据钟表的认识,当分针指向12时,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整;不是整时时,时针刚过几就是几时,分针指向多少分,就是几时多少分.五.应用题(共4小题)26.【分析】先根据钟面写出两个钟表表示的时刻:左图时针在5和6之间是5时多,分针指向6是30分,所以钟面的时刻为5:30;右图时针刚过6是6时多,分针指向4是20分,所以钟面的时刻为6:20;用结束时刻减去开始时刻即可得出经过的时间;据此解答.【解答】解:6时20分﹣5时30分=50分钟答:小红写作业用了50分钟.【点评】本题主要是考查钟表的认识及经过时间段的计算,用结束时间减去起始时间就是经过的时间段.27.【分析】分针每经过1大格,是5分,时针每经过1大格,是1小时,由此写出这三个钟表表示的时刻;用到达游乐场的时间减去从学校出发的时间,即可求出从学校到游乐场的时间,用游乐场返回的时间减去到达游乐场的时间即可求出在游乐场玩的时间.【解答】解:【点评】此题考查了时、分、秒及其关系,明确分针每经过1大格,是5分,时针每经过1大格,是1小时,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8.【分析】伦敦在零时区,本初子午线穿过伦敦的格林尼治天文台,伦敦的经度是零度.北京在东8时区,即北京时间比伦敦时间晚8小时,伦敦时间是7月27日20时12分,也就是北京时间7月28日3时12分.【解答】解:伦敦在零时区,北京在东8时区,即北京时间比伦敦时间晚8小时,伦敦时间是7月27日20时12分,也就是北京时间7月28日3时12分.【点评】本题可能上网查一下.由于伦敦、北京所在时区不同,北京要比伦敦时间晚8小时.29.【分析】(1)9:35三人同时从同一起点出发,那么谁到得最早,谁就获胜,在三个时间中,9:52最早,所以涛涛获胜;(2)根据经过时间=结束时刻﹣开始时刻计算即可.【解答】解:(1)9:52早于9:58早于10:10,答:涛涛获胜.(2)9时58分﹣9时35分=23分钟9时52分﹣9时35分=17分钟10时10分﹣9时35分=35分钟答:洋洋用了23分钟,涛涛用了17分钟,亮亮用了35分钟.【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经过时间=结束时刻﹣开始时刻这个公式及其变形.。

【三套试卷】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材检测题附答案

【三套试卷】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材检测题附答案

第一单元练习检测卷(含答案)一、列竖式计算(1)3.2×5= (2)4.09×2= (3)0.025×40=(4)3.06×2.7= (5)4.01×0.06= (6)4.2×5.64=(得数保留一位小数)二、计算并验算(1)0.18×2.5= (2)1.2×0.45=三、用简便方法计算(1)0.99×5.06 (2)6.8×2.31+2.31×3.2(3)72×0.125 (4)2.64×0.9+0.264四、填空1、72.3074保留整数约是(),省略十分位后面的尾数约是(),精确到百分位约是(),精确到0.001约是()。

2、3.15×0.09的积是()位小数,保留三位小数约是()。

3、根据运算定律填空2.8×()=5.14×()(0.8×0.5)×()=0.8×(()×0.4)(2.4+3.6)×()=()×0.5+3.6×0.5五、选择1、9.999保留两位小数约是()。

A.9.90B.9.99C.10.002、两个数的积的近似数是3.47,这两个数的积可能是()A.3.474B.3.475C.3.4643、找出与算式1.25×(8+0.8)计算结果不相等的算式A.1.25×8+0.8B.1.25×8+1.25×0.8C..1.25×8.8六、解决问题1、根据13×8=104直接写出下列算式的积1.3×8=() 13×0.8=()0.13×8=() 1.3×0.08=()2、北京时间2018年1月27日,在德国柏林室内田径赛男子60米决赛中,中国飞人苏炳添夺得冠军。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综合检测题》附答案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综合检测题》附答案

第①单元测试卷一、照样子,数一数,把对应的数圈起来。

二、把数量同样多的连起来。

三、比一比,选一选。

1.比一比,在多的后面画“√”,在少的后面画“○”。

(1)()
()
(2)()
()
(3)()
()
2.比一比,在高的下面画“√”,在矮的下面画“○”。

(1)
3.哪根绳子最长?在最长的下面画“√”。

四、照样子,画一画或划一划。

五、数一数,女孩有几人?在相应的答案下面画“○”。

男孩有几人?在相应的答案下面“△”。

()()()
六、圈一圈,涂一涂。

1.在每组的右图中圈出和左图同样多的数量。

2.两只小猴吃桃子,每只小猴吃两个桃子,下面几堆桃子中选哪一堆最合适?把它圈出来。

3.请你给气球涂上红色、黄色、绿色,使红色的气球最多,绿色的气球最少。

七、按要求画一画。

1.画□,要和△同样多。

2.画○,要比☾多2个。

△△△△△☾☾☾☾
八、数一数,涂一涂,写一写。

参考答案一、⑥①③⑩⑦
二、
三、1.(1)(√)(○)
(2)(○)(√)
(3)(○)(√)
2.(1)(√)(○) (2)(○)(√)
3.( )( )(√)
四、
五、( )(△)(○)
六、1.示例:
2.
3.涂6个红色,3个黄色,1个绿色,涂色略。

(答案不唯一)
七、1.□□□□□2.○○○○○○
八、示例:。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综合检测题(附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综合检测题(附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综合检测题(附答案)一、根据拼音写字词。

1.马路边有位卖快餐的tān fàn( ),他和其他人的做法jié rán( )不同,哪怕是在 wàn bù dé yǐ( )的情况下,他也不会把臭烘烘的zāng shuǐ( )倒在马路上。

2.寒风凛冽的冬天,再也没有什么能比一碗nóng chóu( )的热粥更熨帖的了。

我顾不上用tāng chí ( )进行jiǎo b àn( ),一碗热乎乎的粥一zhá yǎn( )就下肚了。

二、选择填空。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火炽.(zhì)哽咽.(yè) 截.然不同(jié)朝.露待日睎(zhāo)B.展览.(lǎn)汤匙.(shí)道观.(guān)纤纤擢.素手(zhuō)C.分.外(fèn)栖.息(qī)地广人稀.(xī)札札弄机杼.(zhù)D.僧.人(sēng)间.断(jiān)响彻.云霄(cè)皎皎..河汉女(jiǎo)2.下面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万象更新张灯结采残灯末庙B.能歌善舞青面潦牙身无分文C.朴实敦厚随心所欲精彩演绎3.下列加点字解释有错误的一组是()A.终日不成章.(花纹)B.纤纤擢.(洗)素.(白)手C.泣涕.(眼泪)零.(落下)如雨D.盈盈..(清澈)一水间4.我们读文章,发现有些内容写的很详细,有些内容写的很简略,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A.文章主要写什么,次要写什么,是根据作者的主观意志决定的。

B.读文章的时候,分清文章的主次,就能领会作者要表达的主要意思。

C.习作的时候,先想好重点要表达哪些内容,把它们写得具体详细一点儿,其他内容则写得简略一点儿。

5.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春回大地,到处一片万象更新....的景象。

第一单元测试题

第一单元测试题

第一单元测试题一、填空题。

1.我们的食物主要来自()和()。

()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食物。

2.维持人类生命健康的营养素,主要包括()、()、()、()、()、()和()。

3.每个人因为()、()、()等不同,会产生饮食差异。

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需求制订属于自己的健康饮食计划。

4.()会在纸上留下油渍。

碘酒可以使面粉变成()色。

()在燃烧时会发出像头发烧焦的气味。

5.瘦肉、鱼肉中含有的营养素主要是(),各种粮食中含有的主要营养素是(),蔬菜和水果中含有的主要营养素是()和()。

二、判断题。

1.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的食品将由工厂生产。

所以,人们可以不再依赖大自然。

()2.鱼肉很有营养,所以我们要多吃鱼少吃蔬菜。

()3.各地因自然环境不同,发展出不同的地方名吃。

( )4.密封包装中的食品即使过了保质期,只要时间不长,仍可以吃。

()5.面包和馒头都是含淀粉较多的食物。

()6.多吃油炸食品有利于健康。

()7.我们研究食物是为了科学合理地饮食。

()8.我们应选择无毒、无污染的食物。

()9.只吃素食就能满足人体的需要。

()10.如果缺少了维生素,人就容易生病。

()三、选择题。

1.在日常饮食中下列正确的是( )。

A.对不同类的食品都感兴趣B.只对动物类食品感兴趣C.只对植物类食品感兴趣D.只对水果和糖类食品感兴趣2.下列食物( )中含有燃烧时发出像有烧焦头发的气味物质。

A.马铃薯B.蘑菇C.瘦肉3.下面晚餐设计合理的是( )。

A.鱼肉、鸡肉、鸡蛋汤B.馒头、咸菜、小米粥C.西红柿炒鸡蛋、土豆丝、米饭D.油条、面包、饺子4.花生的主要营养是( )。

A.水B.脂肪C.蛋白质D.纤维素5.如果我们想全面满足人体需要,应提倡( )。

A.只吃素食B.只吃荤食C.荤素搭配6.( )含脂肪较高。

A.谷类B.蔬菜C.水果D.奶类7.下列能为我们提供较多的纤维素的是( )。

A.瘦肉B.莴苣C.鱼肉D.花生8.下列都属于植物性食物的是( )。

第一单元检测题

第一单元检测题

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单元复习与测试一、选择题(共20题,每题2分)1.有关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季风区全部在东部季风区范围内B.季风区的范围包括东部季风区的全部,青藏高寒区和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部分C.非季风区只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区D.季风区河流的年际变化比非季风区河流的要小得多2.关于区域空间分布形式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农业表现为面状②交通运输线表现为线状和网络状③城市和工业表现为岛状④城市群和工业区表现为点状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3.人文发展指数(hdi)通过哪几个指数反映一个区域的总体发展水平①预期寿命②人均国内生产总值③教育程度④国内生产总值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4.产业比重与区域发展的不同阶段搭配正确的是A.第二业比重上升,第三产业加速发展,仍以第二产业为主——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B.第三产业增长速度和产值比重明显超过第二产业——工业化阶段C.高技术产业成为推动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D.第一产业占有较大比重,第二产业比重迅速上升——传统农业为主的阶段5.区域成长阶段的具体表现有A.资源对生产来说是充足的B.环境受到明显破坏C.区域整体发展呈现萎缩状态D.人地关系基本协调6.关于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A.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当低,传统农业占有较大的比重B.工业化处于发展阶段,以资源型和技术密集型工业为主C.区域内部的经济差异比较大D.大多数劳动力从事工业生产活动7.下列特点属于工业化发展阶段的是A.区域内部的经济差异比较小,处于低水平的平衡状态B.区域内部的发展差异逐渐缩小,趋于高水平分的平衡C.区域开放程度逐步提高D.区域开放程度大幅度增强2003年9月10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问题。

据此回答8-10题。

8.东北原有工业体系的特点是A.综合性的完整的工业体系B.以重化学工业为基础的工业体系C.以劳动密集型工业为主的工业体系D.以知识密集型工业为主的工业体系9.东北原有工业体系形成的主要因素是A.有悠久的农垦历史,有良好的农业基础B.历史上是人口稠密的地区,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C.自然资源种类多、数量大,地区组合好,工业接近原料、燃料地D.河网密布,有十分便利的水运条件10.高技术工业部门比东北传统的工业A.增长速度慢B.更新换代周期长C.生产规模大D.研究开发费用高11.划分三个经济地带的主要依据是A.产业结构B.自然条件C.社会经济发展水平D.历吏背景12.就工业结构而言,我国具有的基本特征是A.“南轻北重,中轻西重”B.“南轻北重,东轻西重”C.“南重北轻,东重西轻”D.“南轻北重,东重西轻”13.导致我国东、中、西部经济发展差距的社会经济原因是①产业结构差异②资源分布差异③距海远近差异④对外开放程度差异A.①④B.③④C.①③D.②③14.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具备的优势是A.基础设施完善,法制健全B.资源和劳动力丰富C.制造业发达D.科技力量雄厚15.通常作为我国南方和北方分界线的是A.长江B.黄河C.长城D.秦岭――淮河一线16. 当代世界经济的两大发展趋势是①区域经济一体化②经济全球化③世界政治多极化④地缘合作与冲突并存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7.由西向东,分别位于西中东部经济地带的城市是A.乌鲁木齐、西安、郑州B.成都、武汉、南昌C.沈阳、太原、西安D.昆明、长沙、福州读“我国能源调运图”,回答18—20题。

第一单元综合检测题

第一单元综合检测题

第一单元综合检测题篇一:第一单元·单元综合检测题一、语文知识积累及运用1.下列加粗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沁qìn园春草茸茸róng 栖xī息B.披蓑shuāi戴笠耸sǒng立寂寞mC.襁qiáng褓留滞zhì 闪烁shuD.成吉思汗hàn 禁锢gù 颤chàn抖2.下列加粗词语没能结合语境解释的一项是A.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能够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B.去看牧场就要抽发忍冬的新苗。

能够忍受冬寒C.用这些成语打击敌人,讽刺社会上的不良现象,鞭笞那些行为不轨的人,是有力的武器。

用鞭子或板子打D.她不是不想去救球,可她实在太累了,即使站起来,也追不上那刁钻的来球。

形容来球变化莫测,难以捉摸3.下列一组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找出来,并订正。

略输文彩冰雪复盖一言九鼎微波荡漾谈笑风声原弛蜡象一代天骄抑扬顿挫4.下列关于课文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沁园春雪》是一首词,“沁园春”是词牌名,它直接决定着词所写作的具体内容和采用的曲调。

B.《雨说》的作者是台湾诗人郑愁予,诗人笔下的雨,被赋予了生命的灵性,她是温柔亲切的爱的使者。

C.《星星变奏曲》一诗中,星星象征着光明,象征着生活中的美好事物,诗人反复咏叹星星,表达了他对光明的渴望。

D.《蝈蝈与蛐蛐》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济慈的作品,诗人通过歌咏两种极为平常的昆虫的叫声,发出了“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的感叹。

5.下列各句语气最委婉的一句是A.你能不能把字典借给我用一下?B.请你把字典借给我用一下。

C.你把字典借给我一下。

D.请你把字典借给我用一下,好吗?6.填入下面横线上的一段话,句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他面前是一片壮丽宁静、碧蓝无边的海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远处群山在晨雾中隐现着。

①现出一片片的火焰②涟波反映着融化的太阳③海和淡蓝色的云天相连④在眼光所能看到的远处A.①②③④B.③②①④C.④③②①D.④②①③7.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句是A.古代神话里说,雨后彩虹是“人间天上的桥”。

(易错题)小学数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单元检测题(有答案解析)

(易错题)小学数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单元检测题(有答案解析)

(易错题)小学数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单元检测题(有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这支铅笔的长度是()厘米。

A. 7B. 9C. 8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小猫比1米高B. 房间高4厘米C. 跳绳长2米3.公共汽车站相邻两站之间的路程约是500()。

A. 米B. 千米C. 厘米4.图中小刀长()厘米A. 9B. 5C. 45.想测量长方形的长,下面的测量方法正确的是()。

A. B. C.6.9千米比9000厘米()。

A. 长得多B. 短得多C. 短一些7.下图中的钢笔长()厘米。

A. 6B. 7C. 88.2米长的绳子和200厘米的长的线段比()。

A. 2米长B. 200厘米长C. 一样长9.100张纸的厚度约1厘米,推想一下,一百万张这种纸的厚度约是()A. 10米B. 100米C. 1000米D. 10000米10.“1.01米○1米1厘米”,比较大小,在○里应填的符号是( )A. >B. <C. =D. ×11.一棵大树高14()A. 米B. 分米C. 厘米D. 毫米12.看图列式,算式正确的是( )。

A. 3+5=8B. 3+7=10C. 3+4=7二、填空题13.量一量,两个小动物的家隔了多远呢?________厘米14.1米=________厘米 45厘米-17厘米=________厘米15.把1米5厘米、1米50厘米、1米15厘米、2米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是: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16.在横线上填上“>”“<”或“=”.56米 ________65米 100厘米________ 1米 51厘米________ 49厘米17.下面这枝铅笔长________厘米。

18.100张纸的厚度大约是1厘米,1万张纸的厚度大约是________厘米,也就是________米,10万张纸的厚度大约是________米,1亿张纸的厚度大约是________米。

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必考题检测卷(有答案)

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必考题检测卷(有答案)

第一单元必考题检测卷-语文六年级上册统编版一.选择题(共6小题)1.下列每组词语中有一个字的读音是错误的,把它选出来。

( )A.疾病(jī)B.天涯(yá)C.欲望(yù)D.衣襟(jīn)2.下列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黑云/翻墨/未遮山B.白雨/跳珠/乱入船C.卷地风/来忽吹散D.望湖楼下/水/如天3.给加横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日暮客愁新( )A.客人B.做客C.诗人自己4.下列城市宣传语运用了排比手法的一项是( )A.天天乐道,津津有味。

(天津)B.诗画瘦西湖,人文古扬州。

(扬州)C.成功之都,多彩之都,美食之都。

(成都)5.(《草原》)这篇课文在表达上特点鲜明,下列说法描述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是一篇参观访问记,作者移步换景,由景及人。

B.本文运用情景交融的方法,无论是描写草原的自然风光,还是主客相见的生活场景,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C.本文既有草原生活的纪实描写,又有异域风情的虚幻想象。

D.本文语言优美,表现了草原的风光美、人情美和民俗美。

6.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或俗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重庆合川区三汇天然石体,虽不及云南石林壮观奇绝,也不及湘西红石林古朴秀雅,却也形态万千,别具匠心。

B.他出生于书画世家,自幼便随研究敦煌艺术的父亲出入莫高窟,耳濡目染,最终选择了用线条的色彩演绎人生。

C.玉不琢不成器,一个运动员天赋再好,如果没有教练的悉心心指导和严格训练,也难以超越自我,取得优异成绩。

D.柳敬亭拜说书艺人莫后光为师,虚心学习,说书技艺炉火纯青,成为扬州评话的一代宗师,真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二.填空题(共7小题)7.看拼音,写词语:diǎn zhuì yōu yǎ huǎng rán cēn cī móhu bèn zhuō fúàn dān bó 8.用拼音写出下列地名。

景德镇 秦皇岛 阿拉善 上饶 库尔勒 呼伦贝尔 9.比一比,再组词。

(必考题)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时`分`秒》 单元检测题(答案解析)(4)

(必考题)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时`分`秒》 单元检测题(答案解析)(4)

(必考题)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时`分`秒》单元检测题(答案解析)(4)一、选择题1.100米赛跑,小明用了16秒,小刚用了15秒,他们俩谁快?()A. 小明B. 小刚C. 一样快2.分针走1大格,秒针走了()小格。

A. 60B. 120C. 300D. 3603.下表为3个同学参加50米賽跑的成绩。

()跑得最快。

小军贝贝丽丽8秒7秒11秒A. 小军B. 贝贝C. 丽丽4.钟面上,秒针走一小格是()。

A. 1秒B. 1分C. 5秒5.在操场上跑一圈,小明用58秒,小红用1分,小华用1分零3秒。

()跑得快一些。

A. 小明B. 小红C. 小华6.下面是三名小朋友在一次赛跑比赛中的成绩,比一比,冠军是()。

乐乐用了1分13秒;欢欢用了1分32秒;牛牛用了1分50秒A. 乐乐B. 欢欢C. 牛牛7.钟表滴答一声是1()。

A. 秒B. 分C. 时8.我们学过的时间单位从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

A. 分、时、秒B. 秒、时、分C. 时、分、秒9.分针走1小格,秒针要走()。

A. 1大格B. 半圈C. 1圈10.刘翔跑110米栏需要13()。

A. 分钟B. 秒C. 小时11.分针走5小格,秒针走了()。

A. 5圈B. 50圈C. 5小格12.1时=()秒A. 60B. 120C. 3600二、填空题13.秒针走________,分针正好走1小格,也就是1分=________秒。

14.时针从5走到10,走了________分;分针从3走到8,走了________秒.15.钟面上秒针从2走到7,一共走了________秒.16.时钟先生说:“我身上有________根针,走的最快的是________,它走1周是________秒,此时分针走________小格,是________分钟。

”17.2时=________分 180秒=________分1时30分=________分 87分=________时________分1时20分=________分 3分10秒=________秒18.秒针从12走到5,走了________个大格,是________秒.19.大小比较。

第一单元《青春时光》检测题(含答案)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青春时光》检测题(含答案)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青春时光》检测题一、单选题1.传统观念认为男生的逻辑思维相比女生要好,所以到了初三后,一般男生在学习上就比女生好。

但观近几年全国各省的中高考状元,女生所占的比例不比男生低,在有些省市甚至还高于男生。

这给我们的启示是()A.我们要学会塑造自我形象B.女生的思维能力比男生更好C.我们在接受生理性别不同的同时,不要过于受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D.男女生之间的性别差异已经消除2.鲁班是我国古代建筑工程家,他发明的每一件工具,都是在生产践中得到启发,经过反复研究试验创造出来的。

这启示我们()A.创造离不开实践B.要敢于打破常规C.创造是多姿多彩的D.要看重创造的意义和价值3.青春期男生女生的性别差异很明显:女孩语言能力较佳,男孩在基础教育处劣势;女孩在精细动作上占优势,男孩在运动能力方面领先……对此,我们应该()①学会相互帮助,相互理解①学会相互取长补短,忽视性别差异①学会欣赏对方的优势,不断完善自己①不仅认识自己的优势还要善于发现对方的优势A.①①①B.①①①C.①①①D.①①①4.著名作家柳青说: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

”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最恰切的是()A.青春是有缺憾的,是不完美的B.青春是美好的,拥有青春是幸福的C.青春是易逝的,要把握青春,开拓进取D.青春是火热的,要正确处理青春期的萌动情感5.2021年9月1日《开学第一课》以“理想照亮未来”为主题,通过一个又一个真挚动人的故事,抒写了一幅幅可歌可泣的百年面卷,从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李大钊、毛泽东,以及奋力拼搏、为国争光的航天员、奥运健儿等新时代奋进者群像,无不用榜样的力量激励着广大青少年要()A.迎接挑战,彻底与过去告别B.坚定理想,奋发图强C.超越自我,忽视自己的懈怠D.追逐梦想,不必考虑国家利益6.为提高学生对青春期知识的认知水平,让学生了解青春期的变化,解开成长中的困惑,2021年12月8日,某初中七年级开展青春期教育专题讲座。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检测卷(含答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检测卷(含答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检测卷(含答案)一、选择题1. 科学研究是()。

- A. 发现事物的规律,解决问题的方法- B. 唯一可以使用的方法- C. 没有具体目的的活动2. 乌龟的生活性是()。

- A. 白天活动,晚上睡觉- B. 晚上活动,白天睡觉- C. 随时都可以活动3. 植物的根主要的功能是()。

- A. 吸收水分和养分- B. 吸收阳光和空气- C. 吸收能量和食物4. 科学家们在白天和黑夜观察乌龟的生活,发现乌龟是()。

- A. 白天活动,晚上睡觉- B. 晚上活动,白天睡觉- C. 随时都可以活动5. 植物的茎主要的功能是()。

- A. 支持和固定植物,传递养分- B. 吸收水分和养分- C. 吸收阳光和空气二、填空题1. 妈妈告诉小明,太阳出来之后,()的花朵就会展开。

2. 茎把水分从()输送到叶子中。

3. 太阳落山后,()就该起床了。

4. 苹果树的根长在()里。

5. 干旱时期,我们要帮助()浇水。

三、简答题1. 为什么乌龟在夜晚活动,白天睡觉?2. 你能从植物的茎、根和叶子中各说出一个功能吗?3. 在生活中你可以用科学研究的方法解决哪些问题?答案一、选择题1. A2. B3. A4. B5. A二、填空题1. 草2. 根3. 昆虫4. 地下5. 植物三、简答题1. 乌龟在夜晚活动,白天睡觉是因为夜晚温度较低,可以避免过热;白天温度较高,需要休息保持水分。

2. 茎的功能是支持和固定植物,同时将水分和养分从根部输送到叶子;根的功能是吸收水分和养分,并固定植物在土壤中;叶子的功能是进行光合作用,吸收阳光能量并释放氧气。

3. 科学研究的方法可以帮助解决各种问题,例如解决家庭中的日常生活问题、解决学习中的难题,或者解决社会中的环境污染等问题。

2023—2024学年度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一)(打印版,可编辑)

2023—2024学年度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一)(打印版,可编辑)

第1页,总2页学校: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内…………○…………装…………○…………订…………○…………线…………○…………人教版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检测试卷(一)测试时间:90分钟 测试总分:100分一、填空。

(第1题2分,第5题3分,其余每空1分,共26分)1. 0.58+0.58+0.58+0.58+0.58=( )×( )=( )。

2.4个0.28的和是( ),0.36的5倍是( )。

3.5.2×2.73的积有( )位小数,保留两位小数是( )。

4. 10.5米=( )分米 0.6时=( )分 3.25日=( )时5.根据运算律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1)2.2×5.5=( )×5.5+( )×5.5(2)12.5×(0.34×8)=( )×( )×( ) (3)5.31×3.7+4.69×3.7=〔( )×( )〕×3.7 6.在○里填上“>”“<”或“=”。

278×0.86○278 5.25×2.6○5.25 2.3×7.93○7.93 7.根据37×46=1702,直接在( )里填入适当的数。

0.37×4.6=( ) 3.7×( )=0.1702 ( )×( )=17.02 8.一个长方形长0.76m ,宽0.6m ,它的周长是( )m ,面积是( )m ²。

9.每千克大米7.69元,妈妈买了2.6千克,妈妈实际需要支付( )元。

10.一个三位小数保留两位小数后为2.57,这个三位小数最大是( ),最小是( )。

11.优优的爸爸、妈妈带着她和妹妹去动物园参观,动物园成人票15元,儿童票7.5元,他们一家买门票一共需要( )元。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 第一单元 四则运算 单元检测题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   第一单元   四则运算  单元检测题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单元检测题一.选择题1.如果被减数是160,那么被减数、减数与差的和是()。

A.160 B.320 C.480 D.802.下面两辆车可以用来运煤。

如果每次运煤的车都装满,安排能恰好运完32吨的方案有()种。

A.1种B.2种C.3种D.4种3.下列算式中得数最小的是()。

A.56×(28-28)÷2 B.56÷(28+28)×2C.56×(28÷28)×2 D.56÷(28÷28)÷24.在“欢乐换物”活动中,按照下图换物的方法,军军用18块橡皮,可以换铅笔()。

A.6支B.12支C.24支D.30支5.根据加、减、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下列方法错误的是()。

A.B.C.D.二.填空题6.四(2)班图书角上有科技书45本,童话书比科技书少35本,故事书的本数是童话书的3倍,故事书有( )本。

7.求几个相同( )的( )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8.亚运会吉祥物钥匙扣每个39元,飞向未来徽章每个27元,乐乐一共买了8个,花了276元。

乐乐买了( )个钥匙扣,( )个飞向未来徽章。

9.甲数是48,乙数是56,两个数的和除以两个数的差,商是( )。

10.把下面方框中的三个分步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

综合算式:( )。

三.判断题11.减数=被减数-差。

( )12.计算2022-22×10+45时,先算乘法,再算减法,最后算加法。

( )13.在一道除法算式中,被除数是除数的24倍,是商的9倍,则被除数是216。

( )14.3889-(108+31)×5=3889-149×5=3889-745=3144。

( )15.师生共32人去公园划船,每条大船租金30元,限乘6人,每条小船租金24元,限乘4人。

租4条大船,2条小船最省钱。

( )四.计算题16.直接写出得数。

第一单元检测题(单元测试)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检测题(单元测试)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检测题一、读拼音,写词语。

yàn zi yuān yāng huì chóng lú yájùjí( ) ( ) ( ) ( ) ( ) ǒu ěr fēi juàn hén jì huā bàn lián péng ( ) ( ) ( ) ( ) ( )zī shi fǎng fú wǔ dǎo chuī fú sǎ luò( ) ( ) ( ) ( ) ( )pò liè piāo dòng jiǎn dāo huó pō gǎn jǐn( ) ( ) ( ) ( ) ( ) 二、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泥融.( ) 河豚.( ) 减.少( ) 蒌蒿..( )( )凑.成( ) 翼.尖( ) 荡漾.( ) 伶俐..( )( )纤.细( ) 膜.翅( ) 饱胀.( ) 闲散..( )( )记录.( ) 款款( ) 黑绸.( ) 瓷漆..( )( )三、根据意思写出四字词语。

1.形容鲜花在春天争相开放的景象。

( )2.指阳光或月光照在水面上十分明净。

( )3.光彩极为鲜明,令人眼花缭乱。

( )4.形容轻快地跳起舞来。

( )5.形容荷叶多而密集的样子。

( )四、按要求写句子。

1.小燕子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横掠着。

(缩句)2.北京人把瓢虫叫作“花大姐”,好名字!(改为被字句)3.吃马铃薯嫩叶的瓢虫,你们就不能改改口味,也吃蚜虫吗?(改为陈述句)4.这家伙,是昆虫里的霸王。

(改为双重否定句)5.根据意思写出诗句。

(1)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苇也冒出嫩芽,此时河豚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2)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3)梅子黄透了的时候,天天都是晴和的好天气,乘小舟沿溪走到尽头。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综合检测题(附答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综合检测题(附答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学期第一单元测试一、单选题1.6厘米+8厘米=( )厘米A. 36B. 32C. 9D. 142.1米-14厘米=( )A. 13厘米B. 不够减C. 86厘米3.用直尺测量一条线段,下面( )可以看出这条线段长7厘米.A.刻度1至刻度7B.刻度2至刻度9C.刻度1至刻度64.有一把磨损严重的直尺,能看清的只有5个刻度(如图),那么,用这把直尺能直接量出( )种不同的长度.A. 4B. 6C. 9D. 11二、判断题5.电线杆的高度大约是8厘米.6.判断对错我的一步长15米.7.6厘米8.3米-2米40厘米=1米60厘米.三、填空题9.下面纸条的长度是________厘米.10.一般来说,用刻度尺时,要把________刻度对准物体的一端,物体另一端对着的数字就是物体的长度.11.72米-66米-5米=________米=________厘米12.身边的小数.在检查身体时,医务室的王老师说:“张小明的身高是1米36.”1米36合________米________厘米.13.量一量.________四、解答题14.量出下面的长度15.量体买衣量一量胸围、腰围、臀围提示:五、综合题16.估一估,量一量,填一填.(1)估计长________厘米,实际长________厘米.(2)估计长________厘米,实际长________厘米.六、应用题17.一根电线用去28米,还剩47米,这根电线原来长多少米?答案与解析一、单选题1.【答案】D【解析】6厘米+8厘米=14厘米,选D.2.【答案】C【解析】【解答】解:1米-14厘米=100厘米-14厘米=86厘米.故答案为:C.【分析】1米=100厘米,把米换算成厘米后再计算即可.3.【答案】B【解析】【解答】解:7-1=6厘米,9-2=7厘米,6-1=5厘米.故答案为:B.【分析】用直尺测量:线段的长度=后刻度线对应的数字-前刻度线对应的数字.4.【答案】C【解析】【解答】解:能测量出的长度有1cm、2cm、6cm、9cm、6-1=5cm、6-2=4cm、9-1=8cm、9-2=7cm、9-6=3cm,共9种不同的长度.故答案为:C.【分析】因为是直接测量出的长度,所以每两个刻度之间的长度都是可以测量的,由此列举出两个刻度之间的长度即可.二、判断题5.【答案】错误【解析】6.【答案】错误【解析】7.【答案】错误【解析】【解答】解:根据分析可知:图中由于没有把铅笔放平,所以题中说法不正确.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使用时应将刻度尺放正,不要歪斜,要把刻度尺的刻度紧贴被测物,读数时视线应经过被测物体末端与尺相交的位置并与尺面垂直,根据刻度尺的分度值读出准确数值,并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记录测量数据,应记录准确数字,估读数字和所记录数据的单位.8.【答案】错误【解析】【解答】解:3米=300厘米,2米=200厘米,200厘米+40厘米=240厘米,300厘米-240厘米=60厘米,即:3米-2米40厘米=60厘米.故答案为:错误.【分析】单位相同才可以直接相加减,单位不同时需先统一单位再进行计算.1米=100厘米.三、填空题9.【答案】9【解析】【解答】起点刻度是2厘米,终点刻度是11厘米,纸条的长度是11-2=9(厘米)【分析】找到纸条的两端所对准的刻度,然后用终点刻度减去起点刻度10.【答案】0【解析】【解答】测量物体时,一般都以0刻度对准物体的一端【分析】了解测量物体的基础知识便可知道答案11.【答案】1;100【解析】【解答】解:72米-66米-5米=1米=100厘米.故答案为:1;100.【分析】先计算得出结果,然后进行单位换算即可,即1米=100厘米.12.【答案】1;36【解析】【解答】1米36合1米36厘米.故答案为:1;36.【分析】根据对生活中小数的认识可知,1米36写成小数是1.36米,整数部分表示几米,小数部分的十分位上的数表示几分米,百分位上的数表示几厘米,据此解答.13.【答案】4厘米,3厘米,4厘米【解析】四、解答题14.【答案】解:测量如下:【解析】【分析】测量时用直尺的0刻度对准线段的一端,把直尺与线段重合,看另一端对准的刻度就是线段的长度.15.【答案】72;63;77;145;146【解析】【解答】经测量,胸围是72cm;腰围是63cm;臀围是77cm;身高是145cm,应该买衣服的号码是146cm.故答案为:72;63;77;145;146【分析】测量时要用软尺子,按照图示的测量位置测量出四个数据,然后在尺码表中找出对应的衣服号码即可.五、综合题16.【答案】(1)5;4(2)6;5【解析】【解答】(1)估计长5厘米,实际长4厘米.(2)估计长6厘米,实际长5厘米.故答案为(1)5;4;(2)6;5.【分析】根据题意可知,结合对长度的认识进行估算,用直尺测量线段长度时,要把直尺的0刻度线对准线段的左端点,再看线段的右端点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据此测量即可.六、应用题17.【答案】解:28+47=75(米)【解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检测题
一、选择。

1.一袋米重6kg ,吃掉
2
1kg ,还剩下( )kg 。

A. 3 B. 521 C. 2
1 2.3m 的72和1m 的7
6比较,( )。

A. 3m 的72长 B. 1m 的7
6长 C. 一样长 3.“小羊只数是大羊只数的83”,( )是单位“1”。

A. 小羊只数 B. 大羊只数 C. 无法确定
4.1根铁丝长
8
3m ,3根铁丝长( )m,1.6根铁丝长( )m 。

A. 53 B. 49 C. 89 二、填空 1.
52+52+52+5
2=( )×( )=( ) 2. 51小时=( )分 83kg=( )g 201m2=( )dm212
1m=( )dm 3.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4
3dm,它的周长是( )dm。

4.2的0.5倍是( ),94的43是( )。

5.里填上“>”“<”或“=”。

10×43 525
2 115115×611 6.看一本书,每天看全书的18
1,3天看了全书的( )。

7.妈妈给红红切了一个蛋糕的41,可是红红只吃了这块蛋糕的32。

红红吃了这个蛋糕的( )。

三、计算
1.直接写得数。

95×3= 1411×7= 72×41= 87×3.6= 83×94= 5
2×720= 2.计算下面各题。

103×41×95 28×215—6
1 83+85×52
3.用简便算法计算下面各题。

181×22×9×113 99×2512+2512 94×1211+121×94 (52+72)×35
4.列式计算。


21与32的和乘54,积是多少? ⑵40比50的52多多少?
⑶24的31比24的41多多少? ⑷42与42的7
5的差是多少?
四、解决问题。

1.人体内血液的质量大约是体重的
13
1,血液内大约含2513的水。

张叔叔体重是75kg,他的血液内大约含水多少kg ?
2.爸爸和小新都感冒了,妈妈给他们买了3天的药,说明书
见右图。

⑴爸爸和小新每天各需要服几袋感冒颗粒?
⑵妈妈至少需要买多少袋感冒颗粒?
3.一根绳子,第一次用去21,第二次用去剩下的2
1。

⑴这是剩下这根绳子的几分之几?
⑵第三次又用去剩余部分的2
1,还剩下这根绳子的几分之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