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一轮浙江语文教案:第1部分_专题8_考点1_连_贯_附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八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
生动
1.(2016·浙江卷)在空格处分别补写出倡议的理由和具体内容。
(两处字数各不超过40个字)(5分)
倡议书
各位同学:
乘坐公交是很多市民日常出行的选择。
众所周知,。
可是,我市不文明乘车现象时有发生,甚至发生老人被人群挤倒而摔成粉碎性骨折的悲剧。
为此,我们向全校同学发出倡议:。
文明乘车,从我做起!让我们用自己的行动为城市增光添彩!
××中学学生会
×年×月×日
【解析】本题考查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语言表达。
首先要准确理解所给材料的基本意思:为了呼吁大家文明乘车而写倡议书,补出倡议的理由和具体内容。
根据语境,第一段的空白处应填写文明乘车的好处,也就是文明乘车的理由。
后一空白处则是文明乘车的具体做法。
【答案】(示例)文明乘车让出行更安全,更高效,体现了一个人的基本素养,也有益于社会和谐。
自觉排队,有序上车;尊老爱幼,主动让座;举止文明,谈吐有礼。
2.(2015·浙江卷)古人有名有字。
名与字意义上往往有联系,或同义,或反义,或相关,如岳飞字鹏举,意思是鲲鹏高飞。
给下面的人名取字,并说明字与名的意义关联。
(各不超过25字)(4分)
(1)陈璋,字。
说明:
(2分)
(2)孙冠群,字。
说明:
(2分)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古人的名与字之间的关系问题及语言表达简明、连贯的能力。
首先应仔细阅读题干,弄清要求是什么,题干中例子的意思;其次应对陈璋、孙冠群两个名字进行分析,明白“璋”为玉器名,“冠群”意思为冠压群芳,出类拔萃。
然后根据此意思,得出两个名字的字,并进行解释。
【答案】(1)(示例)玉成“璋”,玉器名,字“玉成”,表示玉汝于成。
(2)(示例)谦之“冠群”意为出类拔萃,字“谦之”,以谦虚戒之。
3.(2014·浙江卷)根据下面的情境,补写答话。
字数不超过30字。
(4分)
师父训练徒弟爬树,徒弟爬到高处时,师父喊道:“小心,小心!”第二次,徒弟爬到高处时,师父一言不发,等徒弟下到低处时,他才说:“小心,小心!”
徒弟问:“师父,为什么上次在高处时提醒我,这次下到低处才提醒我?”
师父回答:“。
”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
首先要准确理解所给材料中“高处”“低处”的深层含义。
树的“高处”是难以攀爬的,指代“艰险的地方”“困难的时候”等。
“低处”就是“容易的地方”“得意的时刻”等。
据此,结合语境“第一次”指没经验时,而“第二次”指有经验时,补写出答话。
【答案】(示例)没经验时,容易在难处出错;有经验了,往往在易处出错。
4.(2014·浙江卷)根据下面的内容,拟写信的正文。
字数不超过90字。
(4分)
张先生订购了一件衣服,店家发货时,误发了一条围巾给他。
就此情况,请你以店家身份拟一封处理此事的信给张先生。
地址、姓名等信息用××代替。
尊敬的张先生:
您好!
此致
敬礼!
店主:×××
×年×月×日【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简明、得体的能力。
根据材料,信的正文应该包含以下内容:说明责任在自己,为给张先生带来的麻烦表示歉意,说明已采取补救措施,请张先生寄回围巾并说明邮费由自己承担,交代自己的地址以便张先生邮寄围巾。
据此拟写信的正文。
【答案】(示例)由于我们的失误,将您订购的衣服错发成了围巾,给您添麻烦了,深表歉意!
您的衣服已寄出。
烦请您在收到后将围巾寄回,地址是××××,邮资由我们承担。
欢迎再次惠顾。
5.(2013·浙江卷)依次填入下面空格处,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有地上之山水,有画上之山水,有梦中之山水,有胸中之山水。
地上者妙在________,画上者妙在________,梦中者妙在________,胸中者妙在________。
①位置自如②笔墨淋漓③景象变幻④丘壑深邃
A.④③②①B.①②④③
C.②③①④D.④②③①
D[本题以语句复位的形式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
主要是考查考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思维判断能力。
解答时要注意抓住关键词“地上”“画上”“梦中”“胸中”的特点,根据特点选择相应的词语即可。
]
考点1连贯
语句的连贯指的是一个语段的各个句子之间,或者是一个复句的各个分句之间,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接得上、扣得紧,意思一贯而下,话题前后统一,合乎逻辑、事理,词句前后照应,搭配得当,脉络清晰,文气顺畅,能够准确、完整地表达一个意思。
连贯题常有以下两种命题形式:语句排序题和嵌入填充题。
语句排序
语句排序类连贯题,通常要求将打乱的句子按一定的逻辑关系重新排列组合,使之有序,合乎逻辑。
主要有衔接式排序和无语境式排序两种形式,有时以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考查,有时以主观题的形式考查。
[典题试做]
1.(2015·江苏卷)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自宋元至明清,清明节除了要祭扫家墓,还要在门楣、窗户上插上柳条。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达到人丁兴旺、身体健康的目的②于是在郊游踏青时③它便成了人类文化中生命力的象征④人们企盼将这种生命力转移到自家门庭和家庭成员身上⑤不会忘记顺便折一些柳条回来⑥由于柳树最先送来春的消息并且具有旺盛的生殖力
A.⑥③④①②⑤B.②⑤①④⑥③
C.②④⑥③①⑤D.⑥④②⑤③①
【解题思维】第一步,看衔接前的语句。
语段的第一句引出清明节要插柳条的习俗。
第二步,分析衔接后的语句。
后面6句话我们经过阅读可知,其中④和①是说插柳条的目的;②和⑤是有关插柳条的行为;⑥和③则是说插柳条的渊源。
第三步,综合考查,得出选项。
根据语句表达的逻辑顺序,应该是渊源、目的、行为。
所以选A 项。
【答案】 A
[方法归纳]
解答排列句序题须“3抓”
1.抓中心
一个句群,虽然由若干句子组成,却表述一个中心。
句序的安排必然围绕这一中心问题。
因此,抓住了句群的中心,就抓住了要害,对句序的认识就会由暗到明。
分析句子(如总领句、总结句、过渡句、解说句、观点句、材料句等)的性质和作用,是抓准中心的重要手段。
一个句群的中心,大多用一个关键句表达。
这一关键句往往放在句群的开头,也有放在结尾的。
2.抓思路
从总体上看,句群小层次之间一般呈现出相并(并列、对照)、相承(顺接、递进)、相属(总分)的关系。
从局部看,句与句之间往往呈现出并列、承接、解说、对比、递进、转折、因果、总分等逻辑关系。
理顺句序,要尽可能多地确定出必然相连接的句子,找到“句链”。
这是最常用、最基本的方法。
从文体来看,记叙文常常以时间、空间为顺序;议论文常常把观点句放在前面,把材料句放在中间,把总结句放在后面,形成或总分或并列或对照或递进的结构;说明文同议论文一样,往往把事理句放在
前面,把材料句放在后面,因为材料是用来说明事理的,材料的内部又遵循一定的顺序(时间、空间、逻辑等)。
3.抓标志
(1)关联词语的呼应。
即关联词语之间的搭配关系,或并列,或转折,或条件,或假设,或递进,或因果。
(2)暗示性词语的使用。
“换句话说”,表示等同关系;“与此同时”“与此相反”“反过来说”,表示相反、相对关系,中间不可插入别的词语;“首先”“其次”“再次”,表示主次轻重的顺序,不可倒置;“先前”与“后来”,“过去”“现在”与“将来”,表示时间先后;“总之”“综上所述”“由此看来”,表示要提出结论;“诸如此类”,表示综合;“所谓”表示有所解释;“例如”表示举例。
抓标志是解答排序题的基本方法。
(3)关键词语、相同句式的重复出现。
(4)句子之间的对应关系(内容上、形式上),也往往体现语言顺序的一致性,肯定、否定的一致性。
(5)陈述对象前后一致,议论角度一致。
[即时训练]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那么,藏族为什么也很重视“茶马互市”呢?因为藏族非常喜欢饮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对于长期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的藏族来说,他们并不需要外界供给很多东西,但茶叶却是绝对不可缺少的。
①招待客人,首先端出来的就是茶
②尤其藏族平时食用肉、乳较多,喝茶可以解油腻、助消化
③病了,饮一口浓茶能解毒祛病
④累了,饮几口热茶能立即消除疲劳
⑤用煮过的茶叶喂牲畜,马吃了长膘快,牛吃了增加奶量
⑥外出旅行,必带的也是茶
A.①⑥⑤②④③B.①⑥④③⑤②
C.①⑥③④⑤②D.④③①⑥⑤②
B[首先根据句子之间的关系,确定①⑥是一组,明确茶在家、在外的用途,根据“首先”“也”等关键词确定其先后顺序及在文段中的首要位置,由此可以排除D项;根据句式确定③④是一组,介绍茶在养生保健方面的用途,根据程度轻重可以推断其先后顺序为④③,由此排除C项;⑤说明茶对于畜牧也能起到作用;②中“尤其”表明是突出强调,单独成句,放在最后。
]
嵌入填充
嵌入填充类连贯题,通常要求根据语段中心内容和具体情境在指定的位置填入合适的话语,使之上下贯通。
材料多为说明性语段,以主观题的形式考查。
[典题试做]
(2015·全国Ⅱ卷)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5分)
读书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记住书中的内容吗?答案是否定的。
__①__。
记忆型阅读是我们缺乏想象力的根源之一,因为它容易导致盲从书本知识,从而失去质疑精神。
批判型阅读是一种创造性阅读,它不追求__②__,而主张激发想象力和灵感,带着自己的思考,让自己变得更有思想。
能通过阅读提出有价值的质疑,__③__,通过分析根源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这在泛阅读日益普遍的时候更显得难能可贵。
【解题思维】第一步,根据上下文语意推断①。
根据下文的内容很容易看出①处应填阅读的两种类型:记忆型和批判型。
第二步,根据第4和第5句推断②。
②处应填的是批判型阅读与记忆型阅读相比的优点:不追求盲从书本知识。
第三步,分析第③句与上下文的关系,补写完整。
③处与上下句之间形成递进关系的排比句。
【答案】(示例)①阅读有记忆型和批判型之分②简单的、机械的知识记忆③通过质疑找出问题的根源
[方法归纳]
解答嵌入填充题的“四个步骤”
步骤一:读懂题目要求,辨明有效信息
考生要根据上下文提供的条件或者语境进行分析比照,从而合理地推断出所补写的内容。
要考虑陈述对象和话题的统一性。
步骤二:把握文段语脉,理清句子关系
考生应搞清整个语段或前后句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特别要注意关联词语,注意总结规律,如段首句总领下文,中间句承上启下,结尾句多有结论。
步骤三:注意推导合理,联系背景资料
考生应结合上下文和自己了解的相关资料,注意补写句要主旨一致,意境、色彩等符合要求。
要从试题形式和内容入手进行分析,写出最佳答案。
步骤四:检查补写后内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语言是否连贯、有无语病、是否简洁等
要防止草率审题、盲目机械地答题,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纠错。
[即时训练]
下面是关于“匠人与大师”的一段文字。
请根据上下文,补写画线处的内容。
要求:紧扣主题,语意连贯,表达明确,每处不超过12个字。
【导学号:26612067】在社会上常听到称某人为“大师”,有时是尊敬,有时是①__________。
又常不满于某件作品,说有“匠气”。
②__________?匠人在重复,大师在创造。
一个匠人,比如木匠,他总在重复做着一种式样的家具,高下之分只在③__________。
比如一般木匠每天做一把椅子,好木匠一天做三把、五把,再加上刨面更光,合缝更严,等等。
但就算一天做到100把也还是一个木匠。
④__________,他设计了一种家具,下一个肯定又是一个新样子。
判断他的高下是⑤__________。
匠人总在想怎么把手里的玩意儿做得更多、更快、更绝;大师则早就不稀罕这玩意儿,而在不断构思新东西。
【解析】第①处,谈的是称某人为“大师”的用意,根据上下文内容,此处所填的词应是与“尊敬”无关的,而偏又称之为“大师”,据此可填写“吹捧”。
第②处后面是一个问号,显然此处应填一个问句,而后文谈的是匠人与大师的区别,所以此处应填写“匠人与大师到底有何区别呢”。
第③处谈的是木匠的高下之分,根据后文“一般木匠每天做一把椅子,好木匠一天做三把、五把,再加上刨面更光,合缝更严”可知,此处应填“他的熟练程度和技术精度”。
第④处显然说的是大师区别于匠人的所在,前面说匠人总是在重复,而后面说“他设计了一种家具,下一个肯定又是一个新样子”,所以此处应填“大师则绝不重复”。
第⑤处结合前后文内容应填“有没有突破和创新”。
【答案】(示例)①吹捧②匠人与大师到底有何区别呢③他的熟练程度和技术精度④大师则绝不重复⑤有没有突破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