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课笔记
高一政治必修一第一课笔记
![高一政治必修一第一课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270b7e83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18.png)
高一政治必修一第一课笔记
高一政治必修一第一课是《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以下是相关笔记内容:
一、商品
1.商品的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
二、货币
1.货币的产生: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2.货币的含义: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3.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
4.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
三、纸币
1.纸币的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2.纸币的发行规律: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四、信用工具
1.信用卡: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功能的电子支付卡。
2.支票: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持票人的票据。
五、外汇
1.外汇的含义: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结算的支付手段。
2.汇率的含义: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六、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1.从起源看,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本质上看,它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从职能上看,它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两个基本职能。
2.在一定意义上,货币是财富的象征。
对于金钱,要取之有道,用之有益、用之有度。
以上是高一政治必修一第一课的部分笔记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Half a day 大学英语精读1 第一课笔记
![Half a day 大学英语精读1 第一课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14b758a6dd3383c4bb4cd2db.png)
Half a day1.phrasesWalk alongside sbBe thrown intoDo not you want to be useful like your brothersThere is really any good in doing sthTear sb away fromArrive at /inFind sb doing sthTake /walk a few stepsCome into viewGlance atLose one’s wayBurst into tears=burst out tearingSort sb into ranksOverlook sb/sthBenefit form…Dry/wipe one’s tearsNo basis=grandlessFall in love with sbAll sort of =a variety ofTake a napIt is not a matter of doing sthFool around means waste time doing nothingGive rise toResort toChange one’s mindThere is on question doing sth \Take advantage ofTrace of sbIn vainIn a dazeTake over =replaceLet upStretch out2.Translation⑴They took advantage of our helpless situation and took over our company.⑵Although there are still difficulties ahead of us, I am sure that we Chinese people will have the wisdom to bring about the peaceful unification of our country on our own.⑶It is wrong to put emphasis on nothing but GDP. It will give rise to many serious problems.⑷He loves to show off his wealth, but that is all in vain. People also avoid him as though he were poison.⑸He soon fell in love with this village, and was determined to make it a beautiful garden together with other villagers.⑹We must spend more money fighting against global worming. In addition, we must resort to tough laws. It is not just a matter of money .⑺When the police arrived at school ,the students and teachers were still in a daze.⑻This corrupt official was still clinging to his power. He refused to step aside.⑼When the man finally came in to view, I found it was my father. I did not know how he managed to find this place in the blinding snow. At that moment , I burst into tears.⑽She glanced at him from time to time. It was the first time in her life that she had found herself looking at a young man like that.⑴Before I came into collage, I had never thought that that life in collage would be so rich and interesting.⑵Most of the Chinese collage students born in 1990s are the only child of their families.⑶All those who know him admire him for his work .⑷I missed this class because I did not know it had moved up to Thursday.⑸In some counties, those who are overweight will be punished one way or another.⑹Soon after the fire,those who were lost their homes were taken to a safe place .⑺When we met again, we found that we both had changed a lot.⑻A team of experts headed by Professor Li will soon come and help famers solve their problems.⑼The field planted with tomatoes used to be wasteland.⑽Our teacher told us to read books written by such master as Mar Dun and Ba Jin.。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课笔记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课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414edebc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b2.png)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课笔记
第1课商周至秦朝政治制度的演变
一、商、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1.商朝的政治制度
(1)王权传承:实行王位世袭制,传承方式是父子相传或兄终弟及。
(2)王权特点:通过占卜决定国家大事,具有神秘色彩。
2.西周的分封制
(1)目的:进行有效的统治,扩展周的统治范围。
(2)概况
①对象:周武王把王畿以外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
②义务:诸侯要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
③权利:受封诸侯在自己领地内可以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
(3)影响:①前期: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开发了边远地区;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②后期:受封诸侯在自己领地内有相当大的独立性,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
3.西周的宗法制
(1)目的: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2)内容:推行嫡长子继承制,形成相对的大宗和小宗。
(3)地方官制:推广郡县制
①在春秋战国基础上全面推行。
②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下设若干县。
③郡、县长官都由皇帝直接任命。
3.影响
(1)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
(2)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沿用,并不断加强和完善。
①背景:雍正帝为办理西北军务,在宫内设置军机处。
②职责:军机大臣每日跪受笔录,军国大事由皇帝裁决。
③影响:不仅提高了行政效率,而且加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进一步得到巩固。
高中历史统编必修一第一课基础知识笔记整理
![高中历史统编必修一第一课基础知识笔记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07f1ecaada38376baf1faef2.png)
必修一第一课原始社会——社会组织形式:氏族制度1、原始社会的地位: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也是最低阶段。
2、原始社会发展的阶段:(1)旧石器时代(绝大部分时期):打制石器、以采集天然食物为生、天然取火(2)新时期时代:磨制石器、出现畜牧业和种植业、人工取火3、原始社会的生产关系:(1).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生产资料所有制)(3)共同劳动,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4)平均分配劳动产品(产品的分配关系)45、原始社会的解体(1)原因:生产力的发展。
(2)过程/表现①生产工具的改进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出现②以氏族为单位的共同劳动,逐渐被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劳动代替;③生产资料相应地由氏族公有转归家庭私有;④土地变成私有财产,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⑤贫富分化加剧,氏族成员地位越来越不平等,原始社会逐渐解体。
奴隶社会——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门槛(国家开始出现)1、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奴隶阶级和奴隶主阶级之间的矛盾(最早的阶级出现)2、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特点(1)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
(生产资料所有制)(2)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3)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
(产品的分配关系)3、国家(1)产生原因:奴隶主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建立了军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关。
这样,奴隶制国家产生了。
(2)国家含义: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注意:国家的出现不是为了调和矛盾的,而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镇压被统治阶级的。
4、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体现:①金属工具的出现②城市的出现③文字的发明和应用;脑体劳动的分工。
封建社会1、产生的原因:生产力的进一步提高2、社会主要主要矛盾: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3、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①地主占有绝大部分的土地,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农民有自己的土地,甚至少量的劳动工具。
高一语文第一课笔记
![高一语文第一课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5fde947e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35.png)
高一语文第一课笔记
(实用版)
目录
1.语文课程的重要性
2.高一语文课程的内容安排
3.第一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4.笔记的必要性和作用
5.如何做好高一语文第一课的笔记
正文
1.语文课程的重要性
语文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关乎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而且关系到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尤其是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语文课程更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
2.高一语文课程的内容安排
高一语文课程的内容安排主要包括现代汉语、古代汉语、文学欣赏、写作和口语交际等。
这些内容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汉语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和口语表达能力。
3.第一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第一课的主要内容通常是介绍课程的目标和要求,让学生对整个课程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此外,还会涉及一些基本知识点,如汉字的构造、词语的用法、句子的结构等。
4.笔记的必要性和作用
笔记是学习的重要手段,可以帮助学生整理和归纳知识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对于高一语文课程来说,做好笔记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
果,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
5.如何做好高一语文第一课的笔记
首先,学生应该认真听讲,理解教师讲解的内容。
其次,学生应该注意归纳和总结,将重要的知识点和难点记录下来。
最后,学生应该定期复习笔记,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总的来说,高一语文第一课的笔记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应该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笔记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a99529a6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70cb258.png)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笔记一、生字词。
1. 会认的字。
- 盐(yán):食盐,如“盐巴”。
- 屹(yì):山势高耸,如“屹立”,形容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挺立着。
- 昂(áng):仰,高抬,如“昂首挺胸”,表示抬起头,挺起胸膛。
- 顿(dùn):忽然,立刻,短暂地停止,如“停顿”。
- 鼎(dǐng):古代煮东西用的器物,圆形,三足两耳,也有方形四足的。
在文中“人声鼎沸”形容人群的声音吵吵嚷嚷,就像煮开了锅一样。
- 沸(fèi):水开,如“沸腾”,也表示情绪高涨。
- 贯(guàn):穿,通,连,如“贯穿”“贯通”。
- 浩(hào):浩大,多,如“浩浩荡荡”,形容水势广大的样子。
- 崩(bēng):倒塌,如“崩塌”“山崩地裂”,形容声响巨大或变化剧烈。
- 震(zhèn):迅速或剧烈地颤动,如“震动”“震惊”。
- 霎(shà):短时间,一会儿,如“霎时”。
2. 会写的字。
- 潮(cháo)- 结构:左右结构。
- 部首:氵。
- 笔顺:点、点、提、横、竖、竖、横折、横、横、横、竖、撇、横折钩、横、横。
- 字义:海水因为受了日月的引力而定时涨落的现象,如“潮水”;也指像潮水那样汹涌起伏的,如“思潮”。
- 据(jù)- 结构:左右结构。
- 部首:扌。
- 笔顺:横、竖钩、提、横折、横、撇、横、竖、竖、横折、横。
- 字义:凭依、倚仗,如“据说”“依据”。
- 堤(dī)- 结构:左右结构。
- 部首:土。
- 笔顺:横、竖、提、竖、横折、横、横、横、竖、横、撇、捺。
- 字义:用土石等材料修筑的挡水的高岸,如“堤坝”。
- 阔(kuò)- 结构:半包围结构。
- 部首:门。
- 笔顺:点、竖、横折钩、点、横、撇、横折、竖、横折、横。
- 字义:宽广,或指时间的长久,如“宽阔”“广阔”。
- 笼(lǒng)(lóng)- 结构:上下结构。
初二语文上册第一课笔记
![初二语文上册第一课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8a1a8767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ee.png)
初二语文上册第一课笔记1. 新闻的六要素。
- 人物:人民解放军三十万大军。
- 时间:1949年4月20日。
- 地点:长江前线。
- 事件的起因: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了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
- 经过: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 结果:人民解放军突破国民党军的长江防线,占领南岸广大地区。
2. 新闻结构。
- 导语:“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导语部分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了新闻的核心内容,交代了最重要的信息,即渡江人数和渡江时间。
- 主体:从“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正向南扩展中。
”主体部分详细叙述了渡江战斗的时间、地点、经过等情况。
其中描述了我军的英勇无畏,如“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通过对比,突出了我军强大的战斗力。
3. 语言特点。
- 简洁有力。
如“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
”短短几句话,清晰地交代了渡江的起始时间、地点、渡江部队及渡江人数等信息。
- 用词准确。
“摧枯拉朽”形容我军势如破竹的气势,准确地表现出国民党军队的不堪一击;“纷纷溃退”生动地描绘出国民党军队败退的狼狈之态。
1. 新闻的六要素。
- 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 时间:1949年4月20日 - 4月22日(中路军)、21日(西路军、东路军)- 地点: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的长江战线。
- 事件的起因: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以解放全中国。
- 经过:百万大军分三路横渡长江。
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西路军接着突破九江、安庆线;东路军也发起渡江作战。
- 结果:百万大军胜利横渡长江,占领长江南岸广大地区,国民党军的长江防线全线崩溃。
2. 新闻结构。
- 导语:“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高一历史第一课课堂笔记
![高一历史第一课课堂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80dd7f0c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d224074.png)
高一历史第一课课堂笔记高一历史人教版第一课课堂笔记。
一、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1. 旧石器时代。
- 时间:距今约170万年 - 1万年前。
- 特点。
- 生产工具:以打制石器为主,如砍砸器、刮削器等。
- 生活方式:从事渔猎和采集,过着群居生活。
- 典型遗址: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发现于云南元谋县,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北京人(距今约70 - 20万年,发现于北京周口店,能够使用天然火并保存火种)。
2. 新石器时代。
- 时间:距今约1万年前 - 5000 - 4000年前。
- 特点。
- 生产工具:开始使用磨制石器,如石斧、石铲等,还出现了陶器。
- 生活方式。
- 农业产生: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粟(北方)和水稻(南方)的国家之一。
- 饲养家畜:猪、狗、鸡等。
- 居住形式:形成了村落,如半坡居民(黄河流域,居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种植粟,制作彩陶)和河姆渡居民(长江流域,居住干栏式建筑,种植水稻,制作黑陶)。
- 社会组织:出现了母系氏族社会(妇女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财产公有,共同劳动,平均分配)向父系氏族社会(男子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贫富分化开始出现)的转变。
3. 从部落到国家。
- 三皇五帝。
- 传说中的部落首领,三皇时代较早,五帝时代较晚。
- 禅让制:部落联盟首领由推举产生,如尧、舜、禹之间的禅让。
- 夏朝(约公元前2070 - 约公元前1600年)- 建立:禹建立夏朝,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 政治制度。
- 王位世袭制:禹死后,其子启继承王位,标志着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家天下”开始。
- 国家机构:设置了军队、刑法、监狱等,国家开始形成。
- 商朝(约公元前1600 - 约公元前1046年)- 政治。
- 内服与外服制度:内服是商王直接统治的地区,外服是附属国管辖的地区。
商王对附属国的控制力有限。
- 神权色彩浓厚:通过占卜决定国家大事,商王通过垄断神权以强化王权。
- 经济。
第一课 盘古开天地 笔记要点
![第一课 盘古开天地 笔记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08c2bd56f46527d3240ce057.png)
第一课盘古开天地
笔记要点
一、重要字词:
(原文一)
1.混沌:hùn dùn,我国民间传说中指盘古开天辟地之前天地模糊一团、清浊不分的状态。
2.一日九变:九,是虚指,指多次。
3.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高、厚,都做动词,指升高、增厚。
长,zhǎng,增长。
4.天数极高:数,数字、数目。
天数,指天的高度。
5.盘古极长:长,cháng,高大。
6.数起于一:起,开始。
7.处于九:处,chǔ,终止。
8.故天去地九万里:去,距离。
(原文二)
1.垂死:临死。
垂,临近、接近。
2.四极五岳:极,边际。
四极,指大地四方的边际。
3.髭:zī,嘴上边的胡子。
(嘴下边的胡子是须)
4.精髓:髓,suǐ。
5.身之诸虫:之,的。
6.化为黎甿:黎甿(méng),这里泛指老百姓。
黎,众多。
甿,原指农民。
二、成语:
一日三秋:
三秋,指三个季度。
意思是一天不见面,就象过了三个季度。
比喻分别时间虽短,却觉得很长。
形容思念殷切。
语出《诗经》:“彼釆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
三、文化常识:
秋分:第16个节气,在公历9月22-24日间。
秋分时,昼夜时间相等。
秋分后,北方气候转凉,白昼越来越短。
高一语文第一课笔记
![高一语文第一课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de92b6ec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93.png)
高一语文第一课笔记摘要:一、开篇介绍1.课程名称:高一语文2.课程时间:第一节课3.课程内容:第一课笔记二、课程内容概述1.作者介绍2.文章主题3.文章结构4.文章亮点与感悟三、具体课程笔记1.作者背景与成就2.文章内容详述3.文章中的修辞手法4.文章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四、个人感悟与启示1.对文学作品的欣赏2.对文学创作的理解3.对提高自身文学素养的思考正文:【开篇介绍】高一语文的第一节课,我们开始了第一课的学习。
本节课的内容为第一课笔记,通过这篇文章,我们领略了文学的魅力,同时也为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了基础。
【课程内容概述】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课笔记。
文章作者是著名文学家,他的作品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文章主题围绕作者的成长经历与感悟展开,通过生动的描绘,使读者产生共鸣。
文章结构清晰,分为引言、正文和结尾,层次分明,易于理解。
在文章中,作者运用了许多修辞手法,如对仗、排比、拟人等,使文章更具表现力。
通过学习这篇文章,我们感受到了文学的魅力,也对今后的学习充满期待。
【具体课程笔记】在课程中,我们详细了解了作者的背景与成就。
他出生于一个文学世家,从小受到良好的文学熏陶。
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他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学风格,作品广泛涵盖小说、散文、诗歌等多种体裁,为我国文学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文章内容详述了作者的成长经历,从童年时期的文学启蒙,到青年时期的奋斗与挫折,再到成名后的思考与感悟。
通过讲述自己的故事,作者传达了勤奋学习、敢于追求梦想的精神。
在文章中,作者运用了许多修辞手法。
例如,通过对仗和排比,使句子更加和谐,增强表现力。
同时,作者还运用拟人、比喻等手法,描绘出丰富的画面,使文章更具生动性。
【个人感悟与启示】学习这篇文章,我对文学作品的欣赏有了更深的理解。
同时,我也认识到文学创作并非易事,需要长时间的积累与磨练。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将更加努力地学习文学知识,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争取在创作方面取得突破。
高一物理第一课知识点笔记
![高一物理第一课知识点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b3f27fd0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e1.png)
高一物理第一课知识点笔记一、物理学的基本定义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能量和宇宙的自然科学,它研究物质的基本性质、相互作用以及它们在空间和时间中的运动规律。
二、物理学的分支1.力学:研究物体运动的规律和相互作用的科学。
a.质点力学:研究质点的运动规律。
b.刚体力学:研究刚体的运动规律。
c.流体力学:研究流体的运动规律。
2.热学:研究物体之间热量传递和热力学性质的科学。
a.热力学:研究热能和功的转化。
b.热传导:研究热量在物体中的传导。
c.热辐射:研究物体通过辐射传递热量。
3.电磁学:研究电和磁的科学。
a.静电学:研究静电场和静电力。
b.电流学:研究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c.电磁感应:研究磁场和电流之间的相互作用。
4.光学:研究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和干涉等现象的科学。
a.几何光学:研究光的传播、反射和折射。
b.物理光学:研究干涉、衍射和偏振等现象。
5.原子物理学:研究原子结构和原子核的科学。
a.量子力学:研究微观粒子的运动规律。
b.核物理学:研究原子核的结构和性质。
6.相对论:研究高速运动和引力的科学。
a.狭义相对论:研究高速运动下的物理规律。
b.广义相对论:研究引力和时间空间的弯曲。
三、运动的描述1.位移(s):物体从初始位置到结束位置的位置变化。
2.时间(t):物体从初始时刻到结束时刻所经过的时间。
3.速度(v):物体单位时间内的位移。
4.加速度(a):物体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
四、运动的规律1.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一条直线上以相同的速度进行运动。
a.平均速度(V):物体在总时间内的位移与总时间的比值。
b.瞬时速度(v):物体在某一时刻的速度。
2.匀加速直线运动:物体在一条直线上的速度以相同的加速度进行变化的运动。
a.加速度(a):速度变化率,即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增加量。
b.位移(s):物体在某一定时时间内的位置变化。
3.自由落体运动:物体在重力作用下自由下落的运动。
a.重力加速度(g):在地球上,物体自由下落时的加速度约为9.8m/s²。
高一政治必修一第一课重点知识笔记
![高一政治必修一第一课重点知识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9bd4d26e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82.png)
高一政治必修一第一课重点知识笔记1. 商品啊,这可是个有趣的东西。
咱就说,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就好比你在学校小卖部买的那支笔,它是工人辛辛苦苦制造出来的,然后拿到小卖部来交换你的钱,这就是商品啦。
你可别小看这个概念,它是经济生活的基础呢。
要是不明白商品是啥,就像你去打篮球却不知道球规则一样,那可不行。
2. 商品的基本属性有两个,使用价值和价值。
使用价值就是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你看那面包,它能填饱肚子,这就是它的使用价值。
价值呢,就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比如说,做面包的师傅花了时间和精力去做面包,这时间和精力就转化成了面包的价值。
这俩属性就像人的两条腿,少了哪个,商品这个“人”都走不稳呢。
3. 货币啊,这可是个神奇的东西。
它是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想象一下,在古代没有货币的时候,人们只能以物换物,那多麻烦呀。
就像你有羊,想换人家的布,可人家不一定想要羊呢。
有了货币就不一样了,就像有了万能钥匙。
你拿着钱,想买啥就买啥。
像我拿着钱去买我喜欢的漫画书,这钱就充当了一般等价物。
4. 货币的职能可不少。
首先是价值尺度,这就像一把尺子,衡量其他商品的价值。
比如说,一个书包标价50元,这50元就是在衡量这个书包的价值。
还有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你去商店买东西,把钱给老板,老板把东西给你,这钱就在流通了。
这就像水流一样,在商品交换中流淌。
要是货币不流通,就像水不流了,那经济就会出大问题。
5. 纸币呢,它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
你可不能随便印纸币啊,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要是每个人都能印纸币,那钱就不值钱了。
就像游戏里,如果每个人都能随便给自己加金币,那这个游戏就乱套了。
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超了就会引发通货膨胀,物价飞涨,咱们的日子可就不好过喽。
6. 信用卡和支票也是经济生活里常见的东西。
信用卡就像一个方便的小助手。
四年级语文书上册第一课课堂笔记生字
![四年级语文书上册第一课课堂笔记生字](https://img.taocdn.com/s3/m/ba4dacaf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8c.png)
四年级语文书上册第一课《课堂笔记生字》一、生字:秋天1. 拼音:qiū tiān2. 解释:秋天是一年中的第三个季节,是夏天过去后、冬天来临之前的时期。
在秋天,白天的温度开始下降,夜晚也会变得凉爽。
秋天的天空常常是蔚蓝色的,天空中的云朵非常的美丽。
秋天也有很多美丽的风景,比如金黄色的稻田和成熟的果实等。
二、生字:收获1. 拼音:shōu huò2. 解释:收获是指种植作物或者耕种、畜牧后得到的成果。
在农业上,收获通常指收集庄稼成熟后的农作物,比如稻谷、小麦、玉米等。
收获也可以用来比喻通过辛勤劳动得到的成果。
“通过努力学习,我们会有丰硕的收获。
”收获也可以指一定时期内取得的成绩或成功。
三、生字:柿子1. 拼音:shì zi2. 解释:柿子是一种水果,形状有圆形和扁圆形。
柿子成熟时一般呈鲜红色,口感甜脆,非常的美味。
柿子是秋天的常见水果之一,许多人喜欢在秋天吃柿子。
在我国,有一句古谚:“立秋吃梨,处暑过后吃葡萄,中秋吃桃子,霜降吃柿子。
”说明了柿子在秋天的重要地位。
四、生字:南瓜1. 拼音:nán guā2. 解释:南瓜是一种常见的蔬菜,也是一种重要的食材。
南瓜的外形通常呈圆形或椭圆形,外皮呈橙黄色,内部有纤维和籽。
南瓜可以作为蔬菜来烹饪,也可以用来制作甜品,比如南瓜饼、南瓜粥等。
在秋天,南瓜是非常常见的食材之一,人们经常会用南瓜来做一些美味的菜肴。
五、生字:庄稼1. 拼音:zhuāng jia2. 解释:庄稼是指农田里种植的各种农作物,比如小麦、水稻、玉米等。
庄稼是农民的希望所在,也是人们的口粮来源。
庄稼的生长需要耕耘、施肥、浇水等一系列的劳动。
庄稼的成熟需要保护,以免被害虫和自然灾害破坏。
庄稼成熟后,人们就可以进行丰收了。
六、生字:枫树1. 拼音:fēng shù2. 解释:枫树是一种落叶乔木,常绿或落叶很少。
枫树的叶子一般呈掌状,叶脉明显。
枫树的叶子在秋天会变成红色、黄色或橙色,非常的美丽。
高一语文第一课沁园春长沙笔记
![高一语文第一课沁园春长沙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3cef110f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8eb9f6b.png)
高一语文第一课沁园春长沙笔记
高一语文第一课《沁园春·长沙》笔记如下:
1、创作背景:毛泽东在1925年深秋,从韶山前往广州主持全国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面对绚丽的秋景,回忆往昔的岁月,写下了这首词。
2、词牌:沁园春
3、内容梗概: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高一历史第一课笔记整理
![高一历史第一课笔记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5d588085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e4.png)
高一历史第一课笔记整理第一课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一、夏代1、公元前2070年建立2、古代中国的第一个国家政权3、政治制度的特点:出现了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二、商代1、公元前1600年建立2、主要政治制度:内外服制度(内服指商王直接统治的地区;外服是附属国管辖的地区)3、商朝政治制度的特点(政权特点):①以商部族为中心的内外服联盟②弥漫着神权色彩③商王对附属国的控制力有限三、西周1、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2、基本政治制度:分封制(政治)、宗法制(家族血缘)、礼乐制度(维护分封、宗法制度的工具) (1)分封制目的:为了巩固周王朝的统治(“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内容:①将土地和人民授予同姓亲族、姻亲功臣、殷商降族和古国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保卫周王室②各诸侯国必须承认周王权威,承担义务(与商代相比,臣属关系更加明确)③层层分封作用:①周人势力范围不断扩大②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平民”的等级序列,确立了周天子“天下共主”地位(2)宗法制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内容:大宗小宗制、嫡长子继承制(大宗:在宗法制度下,由嫡长子传宗继统,这个系统被称为大宗;小宗:嫡长子的同母弟或者是庶母兄弟是小宗。
大宗和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
)特点:①嫡长子继承制(核心、最大特点)②双重关系(血缘关系和政治关系)实质:血缘关系和政治关系相结合作用:①保证了贵族“世卿世禄”( 贵族不仅世袭土地和人口,而且还世袭职务和待遇)②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
(与原始笔记有所改动)(3)礼乐制度是西周的等级名分制度,是维护宗法分封制的工具。
初一语文上册第一课课堂笔记
![初一语文上册第一课课堂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abf0c148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7ee1411.png)
初一语文上册第一课课堂笔记一、文学常识。
1. 作者。
- 朱自清(1898 - 1948),原名自华,号实秋,后改名自清,字佩弦。
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今连云港市东海县平明镇),后随父定居扬州,是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2. 背景。
- 本文大致写于1928年到1937年期间。
这个时期,朱自清在清华大学任教,他的生活相对稳定。
当时的中国社会却处于动荡不安之中,军阀混战,民不聊生。
朱自清先生用他的笔,描绘了心中的理想境界——春,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积极向上的情怀。
二、生字词。
1. 正音。
- 朗润(rùn):明朗润泽。
- 酝酿(yùn niàng):本义是造酒的发酵过程,这里指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 卖弄(nòng):有意显示、炫耀(自己的本领)。
- 喉咙(hóu lóng):咽喉。
- 应和(hè):(声音、语言、行动等)相呼应。
- 嘹亮(liáo liàng):(声音)清晰响亮。
- 烘托(hōng tuō):本是一种绘画的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
这里指写作时先从侧面描写,然后再引出主题,使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
- 静默(jìng mò):寂静;没有声音。
- 风筝(zhēng):一种玩具,在竹篾等做的骨架上糊纸或绢,拉着系在上面的长线,趁着风势可以放上天空。
- 抖擞(dǒu sǒu):振作;奋发。
- 健壮(jiàn zhuàng):健康强壮。
2. 多音字。
- 涨:- 涨(zhǎng)水:水位升高。
- 涨(zhàng)红:充血。
- 薄:- 薄(báo)烟:厚度小的。
- 薄(bó)雾:轻微、少。
- 薄(bò)荷:一种植物。
三、文章结构。
1. 盼春(1 - 2段)- 第一段:开篇点题,总领全文,写“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运用了反复和拟人的修辞,强调了作者盼望春天到来的急切心情,“东风”点明了春天的到来,“春天的脚步近了”将春天当作人来写,形象生动。
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笔记
![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9592c498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ec.png)
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笔记一、生字。
1. 塘(táng)- 结构:左右结构。
- 部首:土。
- 组词:池塘、水塘。
- 记忆方法:“唐”加上“土”字旁,池塘是有水有土的地方。
2. 脑(nǎo)- 结构:左右结构。
- 部首:月。
- 组词:脑袋、头脑。
- 记忆方法:“月”字旁与身体部位有关,人的脑袋很重要。
3. 袋(dài)- 结构:上下结构。
- 部首:衣。
- 组词:口袋、袋鼠。
- 记忆方法:“代”加上“衣”字底,口袋就像衣服上能装东西的部分。
4. 灰(huī)- 结构:半包围结构。
- 部首:火。
- 组词:灰色、灰尘。
- 记忆方法:火灭之后留下的就是灰,“火”字加上“又”字。
5. 哇(wā)- 结构:左右结构。
- 部首:口。
- 组词:好哇、哇哇叫。
- 这是一个语气助词,看到表示惊讶或者高兴的语气时可能会用到。
6. 教(jiāo)(jiào)- 结构:左右结构。
- 部首:攵。
- 组词:教书(jiāo shū)、教育(jiào yù)。
- 记忆方法:“孝”加上“攵”,当读“jiāo”时,侧重于传授知识的动作;读“jiào”时,更强调教育的意义。
7. 捕(bǔ)- 结构:左右结构。
- 部首:扌。
- 组词:捕捉、捕食。
- 记忆方法:用手(扌)去捕捉东西,“甫”加上“扌”。
8. 迎(yíng)- 结构:半包围结构。
- 部首:辶。
- 组词:迎接、欢迎。
- 记忆方法:“辶”表示行走,走去迎接,里面是“卬”。
9. 阿(ā)- 结构:左右结构。
- 部首:阝。
- 组词:阿姨。
- 这是一个很常见的称呼用词。
10. 姨(yí)- 结构:左右结构。
- 部首:女。
- 组词:姨妈、阿姨。
- 记忆方法:女字旁的字大多和女性有关。
二、词语。
1. 快活。
- 近义词:快乐、高兴。
- 反义词:难过、痛苦。
- 例句:小蝌蚪在池塘里快活地游来游去。
2. 连忙。
- 近义词:赶忙、急忙。
高一历史知识点第一课笔记
![高一历史知识点第一课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ed17b835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ba.png)
高一历史知识点第一课笔记古代中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是世界上最悠久的文明之一。
了解古代中国的历史,对于我们深入了解现代中国的社会、文化及其发展变迁具有重要意义。
在高一历史学科中,我们将学习古代中国历史的知识点,以便更好地理解我们的过去。
以下是高一历史知识点第一课的笔记。
一、夏、商、西周1. 夏朝的建立与结束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王朝。
神农氏是夏朝的开国君主,他发明了农业工具和草木炭,对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夏朝结束的原因较多,其中包括民族内争、政治腐败等。
2. 商朝的特点与衰落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王朝,以商汤为开国君主。
商朝的最大特点是发展了青铜器制作技术,并建立了完善的礼制。
然而,由于统治者的腐化和外族的进攻,商朝最终衰落。
3. 西周的兴起与演变西周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三个王朝,由周武王建立。
西周的政治制度采用了分封制,使得各地的诸侯国得以独立治理。
封建制度促进了周朝的繁荣与文化发展。
然而,周朝晚期出现了分封制失灵、封建割据等问题,导致了战国时期的到来。
二、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也是一个非常动荡的时期。
在这一时期中,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发生了许多重要的变化。
1. 春秋时期的封建制度春秋时期,封建制度进一步巩固,并形成了以诸侯国为基础的政治格局。
诸侯国在政治上相对独立,与中央政权周朝形成了复杂的关系。
2. 春秋时期的思想家与学派春秋时期是中国古代思想的繁荣时期,孔子、老子等众多思想家活跃在这个时期。
他们提出了各自的政治、伦理、宇宙观等学说,对中国古代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战国时期的分裂与变革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混乱时期,七雄争霸,战争频繁。
然而,战国时期也是一个思想家辈出的时期。
墨子、荀子等思想家提出了许多关于道德、政治、军事等方面的理论,为后世的思想和文化奠定了基础。
三、综合复习与思考题1. 回顾夏、商、西周时期的特点,你认为哪个时期对古代中国的发展影响最大?为什么?2. 你对春秋战国时期的学派和思想家有了解吗?他们的思想对古代中国文化有何贡献?4. 如何理解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现象?这对中国古代哲学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以上是高一历史知识点第一课的笔记。
语文第一课六年级上册课堂笔记
![语文第一课六年级上册课堂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074f225b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fd95a5f.png)
语文第一课六年级上册课堂笔记1. 作者简介。
2. 生字词。
- 认读生字。
- 毯(tǎn):毛毯,地毯。
“毯”字是半包围结构,毛字部,注意书写时撇和横的长短比例。
- 陈(chén):陈列,陈旧。
左右结构,阝(双耳旁),右边是“东”字。
- 裳(shang):在课文中读轻声,衣裳。
这个字还有“cháng”的读音,如“霓裳”。
- 虹(hóng):彩虹。
虫字部,左右结构。
- 多音字。
- 行:háng(银行、行列);xíng(行走、行动)。
在课文“同行(xíng)的歌手也赶紧唱起来”中读xíng。
- 勒:lè(勾勒、勒令);lēi(勒紧)。
课文中“勾勒”的“勒”读lè。
3. 词语理解。
- 一碧千里:一眼望去全部都是绿色,形容很大的范围内都是碧绿的颜色。
- 翠色欲流:翠绿的颜色好像就要流淌出来一样,形容绿到了极致。
- 襟飘带舞:衣襟和裙带随风舞动。
4. 课文结构与内容。
-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草原风光图。
- 作者初入草原,看到了草原的天空、小丘、羊群等景色。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这一句写出了草原的辽阔和碧绿。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草原比作一幅中国画,生动地写出了草原景色的美丽和柔和。
-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喜迎远客图。
- 描写了草原人民迎接客人的情景。
“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这一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穿着各色衣裳的草原人民比作彩虹,写出了他们迎接客人时的热情和欢快。
- 第三部分(第3自然段):主客联欢图。
- 写了主客在蒙古包内联欢的情景。
大家互相敬酒、唱歌、表演节目等,体现了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
八年级上册英语人教版第一课笔记
![八年级上册英语人教版第一课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a6ad10a3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8a.png)
八年级上册英语人教版第一课笔记Unit 1 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语法解析]不定代词:不指名代替任何特定名词或形容词的代词叫做不定代词。
用法注意:1. some和any +可数名/不可数名。
some多用于肯定句,any多用于否定句、疑问句和条件从句。
有些间句中用some,不用any,问话者希望得到对方肯定回答。
2.由some, any, no, every构成的复合不定代词作主语时,其谓语动词用第三单3.不定代词若有定语修饰,该定语要置于其后:如: somehing interesting一、知识点:1. buy sth for ab./ buy sb. sth为某人买某物2. taste + adj.尝起来....3. nothing ..but + V. (原形)除了...外什么都没有4. seem+ (tobe) + adj看起来5.arrive in+大地方arrive at+小地方到达某地6. decide to do sth.决定做某事7. try doing sth.尝试做某事try to do sth.尽力做某事8. enjoy doing sth.喜欢做某事9. want to do sth.想去做某事10. start doing sth.开始做某事=begin doing sth.11. stop doing sth.停止做某事区分: stop to do sth.停下来去做某事dislike doing sth.不喜欢做某事14. so+ adj+ that +从句如...以至....16. tell sb. (not) to do sth.告诉某人(不要)做某事17. keep doing sth.继续做某事18. forget to do sth.忘记去做某事forget doing sth忘记做过某事二、词语辨析:1 、take a photo/ take photos拍照quite a few+名词复数“许多..”2、seeng[形容词看起来-.. You seem happy today.to do sth.似乎、好像做某事I seem to have a coldIt seems +从句似-. It seems that no one believe you.seem like -.好像,似乎... It seems like a good idea,3、 { arive in +大地点,= gtto= reach+地点名“到达..arrive at +小地点(注:若后跟地点副词here/therehome,介词需省略,如: arive here; get home)4. feel like sth/ doing sth.感觉像是...5. wonder“想知道”,+疑问词(who, what, why)引导的从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以任务为导向的应用界面
1.1功能区与选修卡
1功能区3个基本组成部分
○1选项卡:代表在word程序中执行的一组核心任务。
○2组:将一系列同类的命令汇集一起。
每一个选项卡都有不同的组。
○3命令:按组来分类、排,同样的每一个组里的命令都是不同的。
○4不同的选项卡包含不同的组,不同的组又包含着不同的命令。
1.2主选项卡和上下文选项卡
主选项卡:必然存在选项卡;
上下文选项卡或者叫工具选项卡:处理特定对象才会出现的选项卡
1.3屏幕提示
可以直接从某个命令的显示位置快速访问你相关帮助信息。
1.4实时预览
可以将指针所指的选项应用到当前所编辑的文档中来。
1.5快速访问工具栏
无论在执行什么命令,都可以快速的使用到操作。
1.6后台试图。
用于对文档货应用程序执行操作的命令集。
1.7自定义功能区。
2创建并编辑文档
2.1使用模版快捷创建文档。
2.2输入文本
○1shift键中英文的切换。
○2自动换行与段落标记。
○3隐藏段落标记。
2.3选择并编辑文本
○1拖动鼠标,浮动工具栏使用一些最基本常用的功能。
○2选择词,双击;○3选择行,该行左侧单击;○4选择一段,该段左侧双击;○5选择不相邻文本,按住CTRL键拖动鼠标。
○6选择格式相似文本;○7选择垂直文本,按住ALT键拖动鼠标;选择整编文档,在文本左侧,三击鼠标。
○8用键盘选择文字,CTRL+A全选。
2.4复制与粘贴文本
○1CTRL+C与CTRL+V。
○2剪贴板,开始→剪贴板→右下角。
○3格式复制,选择A,格式刷。
○4选择性粘贴,开始→剪贴板→粘贴下三角→选择选择性粘贴。
选择“选择粘贴并链接”会自动更新。
2.5删除与移动文本
2.6查找和替换文本
2.7检查文档中文字的拼写和语法
2.8保存文档
○1手动保存;○2第一次保存,提示选择保存;○3自动保存,在一定的时间里自动保存一次,文件→选项→保存选项卡→输入分钟→确定。
3字处理题考点详解
1设设置文本格式(100%)。
○1设置字体字号;○2设置字形:B/I/U;○3设置字体颜色、文本效果、突出文本;○4设置字符间距,开始→字体组→组右下三角→选择高级→调整字符间距:缩放/间距/位置/为字体调整字间距/如果定义了文档网格,则对其到网络。
○5清楚格式:选择文本→开始→字体组→清楚按钮。
2设置段落格式(100%)
○1段落对齐方式,五种段落对齐方式,开始→段落组。
○2段落缩进,开始→段落组→组右下三角→缩进,设置左右缩进/特殊格式○3行距和段落间距,开始→段落组→组右下三角→间距,设置段前、段后。
3设置边框和底纹(40%)
○1设置边框:选中要添加边框的文本,开始→段落组→下框线→选择所需样式:○2添加底纹:选中要添加边框的文字/段落,开始→段落组→下框线(下拉三角)→边框和底纹→底纹→选择填充颜色和样式。
○3设置页面边框:页面布局→页面背景组→页面边框→选择样式颜色
4调整页面设置(100%)
○1文字方向;○2页边距;○3纸张方向;○4纸张大小;○5分栏;
5设置页面背景(100%)
○1水印,页面布局→页面背景组→水印;○2页面边框(同3.3);○3页面颜色,页面布局→页面背景组→页面颜色,选择颜色;○4填充效果,页面布局→页面背景组→页面颜色→填充效果→渐变色/纹理/图案/图片,用图片作为背景,需要用填充方式实现。
○5取消:页面颜色→无颜色。
6在文档中使用文本框(60%)
○1插入→文本组→文本框→文本框类型/绘制→输入文字或者图形;○2格式,选中文本框→在显示的上下文选项卡格式→形状样式组选择填充、形状、效果;○3文本框链接:创建多个文本框选择一个→格式选项卡→文本组→创建链接→鼠标单击另一个文本框。
7在文档中使用表格(100%)
○1使用即时预览创建表格;○2插入表格命令;○3手动绘制/擦除表格:先在文本中划出一个大的矩形→在该矩形内随意绘制行和列。
第二擦除,使用擦除按钮。
○4使用快速表格:快速表格→选择。
○5将文本转换为表格,选择文本,鼠标定位→插入→表格组→表格→文本转换成表格→显示转换成表格后列/行/文字分隔。
○6管理表格中得单元格、行和列,鼠标定位→右击→选择在哪插入插入行或者列;选择行或列删除。
○7合并或拆分单元格。
右击鼠标选中合并或者拆分。
○8设置标题的跨页重复,鼠标定位表格标题→表格工具→布局→数据组→重复标题行。
○9美化表格第一:右击文档中表格→边框和底纹→选择边框样式颜色宽度/底纹颜色样式→应用于表格。
第二:设置样式:单击表格→设计选项卡→表格样式→选择其一。
8在文档中使用图表(80%)
将文字转换成表格→鼠标定位图表显示的位置→选择图表类型→复制
word数据到Excel中→删除多余的关闭Excel即可;(Excel中细讲)9表格的计算与排序(55%)
○1求和:单击表格中显示求和数据的区域→布局选项卡→数据组→公式→确定;○2排序:单击表格→布局选项卡→数据组→排序→选择主/次关键字、排序类型、升/降。
10表格的链接(55%)
将表格复制到word中,保持链接关系:复制外文档表格→鼠标定位
word→开始→粘贴下拉三角→选择性粘贴→粘贴链接并选择形式。
11图片处理技术(100%)
○1插入图片,鼠标定位→插入选项卡→插图图→图片→指定的文件下指定图片;○2设置大小样式:单击图片→格式→大小组设置高度和宽度/图片样式组设置图片样式、边框等;○3设置图片与文字环绕方式。
选择图片→格式→排列组→自动换行→选择相应的嵌入式或者浮动式,○4设置图片在页面的位置,选择图片→格式→排列组→位置;○5设置透明色,选择图片→格式→调整→颜色。
12设置艺术字(60%)
○1插入选项卡→文本组→艺术字→选择样式→可在格式选项卡,形状样式组,设置具体的形状样式、轮廓、形状效果等
13插入形状80%)
1插入现成的形状,如矩形、圆形、箭头灯等
○1插入:插入选项卡一插图组,选择相应样式即可
○2设置:编辑形状(顶点)、位置大小(同图片)、样式和轮廓
○3可直接输入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