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课堂笔记
五年级上册课堂笔记第一课
![五年级上册课堂笔记第一课](https://img.taocdn.com/s3/m/4815d4a4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086930f.png)
五年级上册课堂笔记第一课一、生字词。
1. 会认的字。
- “鹭”(lù):白鹭是一种鸟类。
- “嫌”(xián):嫌弃,表示厌恶而不愿接近。
如“嫌它长得不好看”。
- “喙”(huì):鸟的嘴。
- “黛”(dài):青黑色。
如“黛色的山峦”。
- “嵌”(qiàn):把东西填镶在空隙里。
“嵌在玻璃框里”。
2. 会写的字。
- “宜”:适宜、相宜。
书写时注意上半部分是“宀”,不要写成“穴”。
- “鹤”:仙鹤。
左边是“隹”,右边是“鸟”,表示和鸟类有关。
- “嫌”:注意右半部分的写法,中间是“兼”。
- “朱”:朱红。
- “嵌”:笔画较多,要写得紧凑些。
- “框”:框架。
是左右结构,木字旁。
- “匣”:匣子。
笔顺要正确书写。
- “哨”:口哨。
口字旁加上“肖”。
- “恩”:恩情。
上半部分是“因”。
- “韵”:韵味。
左边是“音”,右边是“匀”。
二、文章结构。
1. 总起。
- 文章开篇“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直接点明了白鹭的特点,将白鹭比作一首精巧的诗,总领全文,奠定了全文对白鹭赞美的感情基调。
2. 分述。
- 外形之美。
- 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雪白的蓑毛、铁色的长喙、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这里通过对白鹭外形细致的描写,运用对比的手法,强调了白鹭外形的恰到好处,就像一首精巧的诗中的优美词句,每一处都恰到好处。
- 生活习性之美。
- 白鹭在清水田里钓鱼的画面,“钓”字赋予白鹭以人的动作,写出了白鹭觅食时的悠然自得,就像一位优雅的垂钓者,这是一幅充满诗意的画面。
- 白鹭站在树顶瞭望的情景,“孤独地站立在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
”写出了白鹭的高雅、闲适,仿佛是一位智者在思考。
- 黄昏中低飞的白鹭,“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
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生命了。
”这里把白鹭低飞的画面与乡居生活联系起来,写出了白鹭给乡居生活带来的美感和生机。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课堂笔记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课堂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115b556b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d5.png)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课堂笔记第一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一、字词理解①昼(zhòu):白天②耘(yún)田:在田间锄草③绩麻:把麻搓成线。
④各当家:各人都担任一定的工作。
⑤解:理解,懂得。
⑥供(gòng):从事。
⑦傍:靠近。
⑧阴:树荫。
二、诗歌译文(1)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译文:白天在田里除草,到了夜晚回来搓麻线,村中男男女女各有各的家务劳动。
(2)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小孩子虽然不懂得耕织之事,却也模仿大人的样子,在桑树荫下学着种瓜。
三、诗句赏析(1)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这首诗描写农村初夏时节生活中的一个场景。
诗的前两句用昼和夜对比,生动地描绘了乡村里男耕女织、日夜辛劳的情形,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敬重之情。
(2)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诗的后两句生动描写了农村儿童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的情形,一个“学”字让天真可爱的儿童形象跃然纸上,流露出诗人对热爱劳动的农村儿童的喜爱和赞扬之情。
四、句子解析1.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这两句表现了一个字——忙,白天忙,夜里忙,昼夜不停,生动地描绘了乡村里男耕女织、日夜辛劳的情形。
2.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这两句通过儿童“学种瓜”的情景衬托“忙”,生动描写了农村儿童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的情形。
一个“学”字让天真可爱的儿童形象跃然纸上。
五、重难点归纳1.诗的前两句从哪些方面表现了夏日的农忙?一是时间上,“昼”“夜”忙个不停;二是内容上,既要“耘田”又要“绩麻”;三是劳动者,村庄儿女,各忙其事。
2.诗的后两句中写不懂如何耕织的“童孙”也在“学种瓜”,要表现什么呢?在农村,无论男女老幼,人人爱劳动,人人需要劳动,另外也说明劳动像游戏一样,虽然繁忙但充满乐趣。
第二首:《稚子弄冰》一、字词理解①稚(zhì)子:幼小的孩子。
②金盆脱晓冰:早晨从金属盆里把冰取出来。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课堂笔记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课堂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d56f12d4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2b.png)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课堂笔记古诗三首是五年级语文下册的第一课,课堂笔记如下:第一首:《登鹳雀楼》1. 作者:唐代诗人王之涣2. 诗歌描写的是作者登高远望的壮丽景色,景物包括群山、滔滔黄河水和县城的建筑等。
3. 诗歌尾声表达了作者的怀才不遇之情感。
第二首:《静夜思》1. 作者:唐代诗人李白2. 诗歌描写了作者在深夜时对故乡的思念。
3. 诗歌末句表达了作者的思乡情怀深切而长久。
第三首:《悯农》1. 作者:唐代著名历史人物李绅2. 诗歌描写的是农民在辛苦劳作中的艰难困苦和富贵人们的冷漠。
3. 诗歌末句表达了作者对农民生命的尊重和对农业的重视。
以上是古诗三首的简介和主要内容,老师还对诗歌的意境和表达方法进行了详细解析。
登鹳雀楼的描写堪称雄奇壮丽,将大自然的伟大形象描写得淋漓尽致,使我们看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
其中,“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的描写,不仅表现了黄河的辽阔和城市的孤独,还反映了作者心灵的孤独和追求,给人以深刻的感触。
静夜思是一首极具个人色彩的抒情诗,表达了作者远离故乡怀念家乡的情感。
李白通过连续并列的景物,如床前明月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等,营造出静谧、感性的意境,使读者深入感受到作者孤独、思乡的情感,引起读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悯农诗歌通过描写农民艰辛的劳动和富贵人物的冷漠,反映了社会现实的不公与残酷。
最后一句“谁知道,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蕴含深刻的道理,表明农民作为社会基础和中坚力量的尊严和价值,在社会生产和发展中是不可缺少的。
古诗三首为我们展现了唐代的诗歌艺术和思想境界,具有很高的文学和价值意义。
读完这三首诗歌,我们更能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思想的深刻。
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应该更加热爱祖国的文化,重视文学艺术的修养,铭记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
六年级下册第1课课堂笔记
![六年级下册第1课课堂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107c0c84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87.png)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北京的春节》课堂笔记一、课文内容概述《北京的春节》是一篇描绘北京市民过春节的生活场景的文章。
作者通过对春节期间的各种活动和习俗的描述,展示了北京市民浓厚的节日气氛和独特的民俗风情。
二、课文重点内容1. 春节前的准备工作:扫尘、贴对联、挂灯笼、准备年货等。
2. 春节当天的庆祝活动:守岁、拜年、吃饺子、放鞭炮等。
3. 春节期间的其他活动:走亲访友、看庙会、逛花市等。
三、生字词解释1. 扫尘:用扫帚清扫地面,清除灰尘。
2. 对联:一种具有对仗、韵律、意境的文学形式,通常用于春节等节日贴在门两侧,以表达美好祝愿。
3. 灯笼:一种用纸或丝织品制成的可以悬挂的装饰物,内燃蜡烛或电灯,用以照明或增添节日气氛。
4. 年货:指春节期间购买的各种食品、饮料、礼品等。
5. 守岁:指在除夕夜不睡觉,等待新年的到来。
6. 拜年:指在春节期间,亲朋好友之间互相拜访,祝贺新年。
7. 饺子:一种中国传统面食,馅料多样,煮熟后食用。
8. 鞭炮:一种爆竹类烟花,点燃后发出响亮的声音,迎接新年。
四、课堂笔记要点1. 了解北京市民过春节的各种习俗和活动。
2. 学习描写春节氛围和活动的语言表达。
3. 学会运用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五、课文重点句子1. 腊月初旬,人们就开始忙碌起来,准备过年了。
2. 到了除夕夜,全家人团聚在一起,吃年夜饭,守岁。
3. 午夜时分,鞭炮声响彻云霄,整个城市都沉浸在喜庆的氛围中。
4. 大年初一,人们穿上新衣服,走亲访友,互相拜年。
5. 孩子们最期待的是收到压岁钱,因为这意味着新的一年里会有好运。
6. 春节期间,各地都会举行庙会,人们可以观看各种表演、品尝美食、购买玩具等。
7. 舞龙舞狮是春节期间最受欢迎的表演之一,它们象征着吉祥、喜庆。
8. 家家户户都会挂上红灯笼,贴上对联,营造出浓厚的节日氛围。
初一语文第一课课堂笔记
![初一语文第一课课堂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307aae57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b5.png)
初一语文第一课课堂笔记一、课文标题及作者《春》,作者朱自清。
二、生字词1. 朗润(lǎng rùn):明朗润泽。
2. 酝酿(yùn niàng):原意是造酒的发酵过程,这里指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3. 卖弄(mài nong):炫耀、夸耀或骄傲地显示。
4. 喉咙(hóu lóng)。
5. 应和(yìng hè):(声音、语言、行动等)相呼应。
6. 嘹亮(liáo liàng):声音清晰响亮。
7. 烘托(hōng tuō):陪衬,使明显突出。
8. 静默(jìng mò):寂静;没有声音。
9. 风筝(fēng zhēng)。
10. 抖擞(dǒu sǒu):振作,奋发。
三、文章结构1. 盼春:总领全文,开启下文。
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急切盼望之情。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运用反复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突出了人们对春天的期盼以及春天即将到来的喜悦。
2. 绘春:具体描绘春天的景象。
-春草图:“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小草的生机勃勃和顽强的生命力。
“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从视觉角度写出了春草的面积之广。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通过人的活动,侧面烘托出春草带给人的欢乐。
-春花图:“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百花争春的热闹景象。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花的色彩艳丽。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由春花联想到秋实,虚实结合,富有想象力。
-春风图:“‘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运用引用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风的温暖柔和。
四年级上册第一课语文观潮课堂笔记
![四年级上册第一课语文观潮课堂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970f22a3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3c.png)
四年级上册第一课语文观潮课堂笔记一、生字词。
1. 会认的字。
- 盐(yán):食盐,可组词“盐水”“盐巴”。
- 屹(yì):山势高耸,喻坚定不可动摇,如“屹立”。
- 昂(áng):仰,高抬,如“昂首挺胸”;也可表示高涨,如“昂贵”。
- 顿(dùn):稍停,如“停顿”;忽然,立刻,一下子,如“顿悟”。
- 鼎(dǐng):古代煮东西用的器物,一般是三足两耳,如“铜鼎”;也可表示正当,正在,如“鼎盛”。
- 沸(fèi):开,滚,液体受热到一定温度时,内部发生气泡,表面翻滚,变成蒸气,如“沸腾”。
- 贯(guàn):穿,通,连,如“贯穿”“贯通”。
- 浩(hào):水大,引申为大和多,如“浩大”“浩渺”。
- 崩(bēng):倒塌,如“崩塌”;破裂,如“崩溃”。
- 震(zhèn):疾雷(霹雳)使物体振动,如“地震”“震动”。
- 霎(shà):短时间,一会儿,如“霎时”。
2. 会写的字。
- 潮(cháo)- 结构:左右结构。
- 部首:氵。
- 字义:海水因为受了日月的引力而定时涨落的现象,如“潮水”;也指像潮水那样汹涌起伏的,如“思潮”。
- 组词:浪潮、潮流。
- 书写要点:左窄右宽,右边“朝”字中间的横画要写短,左边的“氵”呈弧形分布。
- 据(jù)- 结构:左右结构。
- 部首:扌。
- 字义:凭依、倚仗,如“据点”;也表示占有,如“据为己有”;还可表示可以用做证明的事物,如“证据”。
- 组词:据说、根据。
- 书写要点:左窄右宽,右边“居”字的横画间距要均匀。
- 堤(dī)- 结构:左右结构。
- 部首:土。
- 字义:用土石等材料修筑的挡水的高岸,如“堤坝”。
- 组词:河堤、堤岸。
- 书写要点:左窄右宽,“土”字旁的最后一横变提,右边“是”字中间的横画要长。
- 阔(kuò)- 结构:半包围结构。
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课白鹭七彩课堂笔记
![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课白鹭七彩课堂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a17281bd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b3.png)
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课白鹭七彩课堂笔记
一、课文解读
《白鹭》是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它通过生动而简洁的文字描述了白鹭的美。
作者运用了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使得文字具有强烈的画面感和视觉效果。
二、生字词学习
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包括“白鹭”、“恩惠”、“清澄”、“适宜”等,我们需要掌握它们的发音和含义,以便在日常生活中正确使用。
三、重点句子理解
1.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这句话是课文的中心句,它概括了全文的主旨,要求我们用心去感受白鹭的美,去发现生活中的诗意。
2. “白鹭的身子精巧匀称,色素那么协调”等句子,通过比喻和排比的手法,形象地描绘了白鹭的美丽和优雅,要求我们用心去感受和欣赏这种美。
四、拓展阅读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篇课文,我们可以选择一些与白鹭相关的文章和图片进行阅读和欣赏,以便更全面地了解白鹭的特点和美。
五、作业与练习
课后练习包括词语解释、重点句子理解、段落划分等,需要我们深入理解和掌握课文的内容和思想。
同时,我们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一些拓展阅读和写作练习,以提高自己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总的来说,《白鹭》是一篇非常优美的课文,它不仅让我们欣赏到了白鹭的美,还让我们感受到了生活中的诗意。
通过学习生字词、理解重点句子、阅读拓展和完成作业等方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篇课文,从而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和欣赏能力。
语文六年级下册课堂笔记第一课
![语文六年级下册课堂笔记第一课](https://img.taocdn.com/s3/m/bfbc5ea0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b8.png)
语文六年级下册课堂笔记第一课1. 生字词。
- 蒜:suàn,大蒜。
注意“蒜”字的结构,上半部分是“艹”,中间是“祘”。
- 醋:cù,吃醋。
左边是“酉”,表示与酒有关,右边是“昔”。
- 饺:jiǎo,饺子。
右边是“交”,书写时要注意笔画顺序。
- 摊:tān,摆摊。
右边是“难”字的右半部分。
- 拌:bàn,搅拌。
左边是“扌”,表示动作。
- 擦:cā,擦桌子。
左中右结构,书写时要紧凑。
- 眨:zhǎ,眨眼。
右边是“乏”。
- 宵:xiāo,元宵。
宝盖头下面是“肖”。
- 燃:rán,燃烧。
左边是“火”字旁,右边是“然”。
- 贩:fàn,商贩。
右边是“反”。
- 彼:bǐ,彼此。
左边是“彳”。
- 贺:hè,祝贺。
上下结构,下面是“贝”,与钱财有关。
- 轿:jiào,轿车。
左边是“车”字旁。
- 骆:luò,骆驼。
都是“马”字旁。
- 驼:tuó,骆驼。
- 恰:qià,恰好。
左边是“忄”。
2. 文章结构。
- 时间顺序。
- 腊月初旬开始,人们就开始为过年做准备,如熬腊八粥、泡腊八蒜等。
-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这是春节的一个小高潮,人们要祭灶王。
- 过了二十三,大家更忙了,要大扫除、准备年货等。
-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贴对联,放鞭炮,守岁等。
- 正月初一,男人们外出拜年,女人们在家接待客人,小孩们可以得到压岁钱。
- 正月十五元宵节,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有看花灯、吃元宵等活动。
- 到了正月十九,春节结束。
- 详略得当。
- 详写的部分:腊八、除夕、正月初一、元宵。
这些部分详细描写了人们的活动、习俗以及热闹的场景。
- 略写的部分:腊月二十三、过了二十三后的准备工作等。
这样的安排既突出了重点,又能让读者全面地了解北京春节的习俗。
3. 重点句子赏析。
- “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 赏析: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腊八粥比作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第一课白鹭的课堂笔记
![第一课白鹭的课堂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efd9373c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ef.png)
第一课白鹭的课堂笔记1. 引子:白鹭的魅力嘿,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聊那只白得发光的白鹭,真是个神奇的小家伙。
首先,得说说这小鸟的外表,纯白的羽毛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简直就像是在说:“快看,我是最美的!”你知道吗?白鹭的身姿优雅得就像模特走在时尚秀场上,走一步都带着风。
它们那细长的脖子、尖尖的嘴巴,真是让人一看就心生敬意。
可不是说说而已,白鹭在自然界的舞台上可是个大明星哦!2. 生活习性2.1 狩猎技巧白鹭可不仅仅靠颜值吃饭,哦不,靠的是它那绝妙的捕食技巧!你见过它们捕鱼吗?简直像是在看一场精彩的表演!白鹭会在水边静静地等待,像个忍者一样,一动不动,直到一条小鱼从水面游过。
然后,嗖的一声,白鹭的嘴巴就像箭一样直射过去,轻松就把小鱼抓住了。
真是“虎口夺食”啊,捕猎时的专注劲儿,简直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2.2 生活环境说到生活环境,白鹭可真是挑剔,喜欢栖息在水边的湿地、湖泊和沼泽。
想象一下,它们站在碧绿的水边,四周鸟语花香,简直就是个度假村嘛!而且,白鹭们还是非常社交的小鸟,成群结队地聚在一起,像一群好朋友在开派对。
每当夕阳西下,它们的身影映在水面上,简直美得让人窒息。
真的,光是想象那个场景,我就忍不住想去拍照!3. 社会角色3.1 生物链的重要性白鹭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简直就是自然界的“清道夫”。
它们通过捕食小鱼和昆虫,帮助维持水域的生态平衡。
这样一来,水里就不会因为小鱼太多而变得混乱。
它们的存在,让整个生态系统运转得更加顺畅,就像一个精密的钟表,各个部分都缺一不可,白鹭就是那个关键的齿轮,缺了它可不行啊!3.2 文化象征在一些地方,白鹭还是吉祥的象征,代表着纯洁和优雅。
人们常常把它们与幸福、美好挂钩,看到白鹭飞过,心里总会冒出“风水轮流转”的感觉。
它们的形象不仅出现在诗词歌赋里,还在各种艺术作品中频繁亮相。
可以说,白鹭已经成为了文化的一部分,带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4. 小结:我们的白鹭课堂总的来说,白鹭可真是个迷人的存在,从它们的外貌到习性,再到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真是让人爱不释手。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堂笔记第一课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堂笔记第一课](https://img.taocdn.com/s3/m/246a0f65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77f811e.png)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堂笔记第一课一、生字词。
1. 会认的字。
- 坝(bà):平坝,指山间平坦的土地。
可通过组词“堤坝”来记忆。
- 汉(hàn):汉族,中国的主要民族。
也可以说“汉字”“汉语”。
- 艳(yàn):鲜艳,色彩明亮好看。
如“艳丽”“娇艳”。
- 扬(yáng):飘扬,在空中随风摆动。
“扬”字还可以组成“飞扬”“表扬”等词。
- 读(dú):读书,阅读文字。
- 摔(shuāi):摔倒,身体失去平衡而倒下。
- 跤(jiāo):摔跤,一种体育运动或指人摔倒的动作。
- 凤(fèng):凤凰,传说中的神鸟。
- 洁(jié):洁白,纯净洁白。
像“洁净”“清洁”也是这个字。
- 扮(bàn):打扮,使容貌和衣着好看。
2. 会写的字。
- 晨(chén):早晨,清晨。
结构是上下结构,日字底。
书写时注意上半部分笔画的紧凑。
- 绒(róng):绒毛,柔软细小的毛。
左右结构,左边是绞丝旁,右边是“戎”。
- 球(qiú):足球、地球等。
左右结构,王字旁表示与玉石有关,这里表示圆形的物体。
- 汉(hán):汉族,汉字等。
左右结构,三点水表示与水有关,这里是一个民族的名称。
- 艳(yàn):鲜艳,艳丽。
左右结构,左边是丰字旁,右边是色,表示色彩丰富好看。
- 服(fú):衣服,服务。
左右结构,月字旁,书写时注意右边“又”字的笔画。
- 装(zhuāng):服装,装饰。
上下结构,上面是“壮”,下面是“衣”。
- 扮(bàn):打扮,扮演。
左右结构,左边是提手旁,右边是“分”。
- 读(dú):读书,阅读。
左右结构,言字旁,表示与说话、读书有关。
- 静(jìng):安静,宁静。
左右结构,青字加上争字,书写时注意笔画的分布。
- 停(tíng):停止,停车。
左右结构,单人旁加上“亭”。
历史第一课课堂笔记
![历史第一课课堂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879f9744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f2.png)
历史第一课课堂笔记
一、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1. 元谋人
- 发现地点:云南省元谋县。
- 距今时间:约170万年。
- 地位: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 生活状况
- 能够制作工具,知道使用火。
2. 北京人
- 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
- 距今时间:约70 - 20万年。
- 体质特征
- 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如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嘴部前伸等。
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够直立行走。
- 生产生活
- 制作石器:使用打制石器(旧石器时代),如尖状器、刮削器等。
- 群居生活:共同劳动,共同分享劳动果实,形成早期的原始社会。
- 学会用火:会使用天然火,还会保存火种。
用火烧烤食物、防寒、照明、驱兽,改善了生存条件。
3. 山顶洞人
- 发现地点: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里。
- 距今时间:约3万年。
- 体质特征: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
- 生产生活
- 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骨针是他们最典型的缝纫工具,说明他们已经会缝制衣服。
- 人工取火:比北京人进步,增强了人类适应自然的能力。
- 具有审美观念:他们会用骨针、贝壳、石珠等制作装饰品。
二、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依据 - 化石
1. 定义:化石是研究远古人类历史的重要证据,它是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埋藏在地下变成的跟石头一样的东西。
2. 意义:通过对化石的研究,可以了解早期人类的体质特征、生产生活情况等。
例如,根据北京人的化石可以推测出他们的外貌、脑容量以及他们的生活方式等信息。
四年级上册第一课语文观潮课堂笔记
![四年级上册第一课语文观潮课堂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69659ddd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3c.png)
四年级上册第一课语文观潮课堂笔记一、生字词。
1. 生字。
- 潮(cháo):左右结构,部首为氵。
本义指海水的涨落,如“潮水”“潮汐”。
文中指钱塘江大潮。
- 据(jù):左右结构,部首为扌。
有依据、凭借的意思,如“根据”“据说”。
- 堤(dī):左右结构,部首为土。
指用土石等材料修筑的挡水的高岸,如“大堤”“堤坝”。
- 阔(kuò):半包围结构,部首为门。
有宽广、广阔的意思,如“宽阔”“辽阔”。
- 笼(lǒng)(lóng):上下结构,部首为竹。
读“lǒng”时,有笼罩的意思,如“笼络”“笼统”;读“lóng”时,如“笼子”“鸟笼”。
文中“笼罩”读“lǒng zhào”。
- 罩(zhào):上下结构,部首为罒。
有遮盖、扣住的意思,如“罩住”“灯罩”。
- 盼(pàn):左右结构,部首为目。
有盼望、期待的意思,如“期盼”“盼望”。
- 滚(gǔn):左右结构,部首为氵。
本义为大水奔流貌,有滚动、翻转的意思,如“滚动”“翻滚”。
- 顿(dùn):左右结构,部首为页。
有停顿、忽然的意思,如“顿时”“停顿”。
- 逐(zhú):半包围结构,部首为辶。
有追赶、驱逐的意思,如“追逐”“逐鹿”。
- 渐(j iàn):左右结构,部首为氵。
有逐渐、渐渐的意思,如“渐变”“渐进”。
- 犹(yóu):左右结构,部首为犭。
有如同、还的意思,如“犹如”“犹豫”。
- 崩(bēng):上下结构,部首为山。
有倒塌、破裂的意思,如“崩塌”“崩溃”。
- 震(zhèn):上下结构,部首为雨。
有震动、震惊的意思,如“地震”“震动”。
- 余(yú):上下结构,部首为人。
有剩余、多余的意思,如“余下”“余数”。
2. 词语。
- 奇观:指雄伟美丽而又罕见的景象或出奇少见的事情。
文中指钱塘江大潮是雄伟美丽而又罕见的景象。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白鹭的课堂笔记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白鹭的课堂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27c47e9a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1296059.png)
《白鹭》的课堂笔记
一、课文内容
这篇课文是一篇写动物的散文,通过对白鹭的描写,突出
了白鹭的精巧和美妙,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和赞美。
二、知识点
1. 理解课文中关键词句的含义,如“嵌在”、“悠然”、“望哨”等。
2. 了解课文中描述白鹭的适宜、身段、颜色、觅食、栖息、飞行等方面的特点。
3. 感受课文中描绘的白鹭的美妙和诗意。
三、重点段落
课文的第2自然段是对白鹭身段和颜色的描写,用词精准,形象生动,需要重点理解和学习。
四、学习方法
1. 朗读法:通过朗读,了解课文内容和语言特点。
2. 批注法:在阅读过程中进行批注,记录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3. 比较法:将白鹭与其他鸟类进行比较,突出白鹭的特
点。
4. 联想法:通过学习课文,联想到其他相关的知识和体
验。
五、思考题
— 1 —
1. 白鹭为什么被称为“钓鱼郎”?
2. 课文中哪些词语表现了白鹭的精巧和美妙?
3. 为什么说黄昏时的白鹭是一幅“水田钓鱼图”?
4. 你认为白鹭是一种怎样的动物?你有什么感受或想法?— 2 —。
第一课观潮课堂笔记
![第一课观潮课堂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06aa4b09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1c6d958.png)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观潮》课堂笔记一、字词积累1、生字注音及组词盐yán(食盐、海盐、油盐酱醋)薄bó(薄雾、单薄、日薄西山)屹yì(屹立、屹然、屹立不倒)昂áng(昂首、昂贵、昂首挺胸)鼎dǐng(鼎沸、鼎盛、人声鼎沸)沸fèi(鼎沸、沸腾、沸沸扬扬)贯guàn(横贯、学贯东西、鱼贯而入)浩hào(浩荡、浩大、浩浩荡荡)崩bēng(崩塌、崩溃、山崩地裂)震 zhèn(地震、震碎、震动)霎shà(霎时、一霎、霎那间)余yú(余波、余额、多余)恢huī(恢复、恢弘、天网恢恢)潮cháo(观潮、潮水、潮涨潮落)据jù(据说、根据、依据)堤dī(堤坝、大堤、堤岸)阔kuò(宽阔、广阔、大刀阔斧)盼pàn(盼望、期盼、盼着)滚gǔn(滚动、滚滚、翻滚)顿dùn(顿时、安顿、停顿)逐zhú(逐渐、追逐、驱逐)渐jiàn(渐渐、渐变、渐进)堵dǔ(堵车、拥堵、堵塞)犹yóu(犹豫、犹如、过犹不及)2、多音字薄bó(薄雾、浅薄)báo(薄厚、薄片)据jù(据说)jū(拮据)3、近、反义词近义词:屹立——耸立依旧——依然颤动——颤抖宽阔——宽广反义词:阔阔——狭窄平静——喧闹人声鼎沸——鸦雀无声若隐若现——清清楚楚风平浪静——风号浪吼4、重点词语奇观、农历、据说、宽阔、人山人海、滚动、顿时、逐渐、犹如、齐头并进、山崩地裂、霎时、余波、依旧、笼罩、恢复、薄雾、昂首、若隐若现、人声鼎沸、风平浪静、风号浪吼、浩浩荡荡二、重点内容1、段落划分第一部分(1)总体介绍钱塘江大潮的特点和地位。
第二部分(2)潮来前在海塘大堤上的所见。
第三部分(3、4)潮来时由远及近的变化过程。
第四部分(5)潮头奔腾西去后的情景。
2、课文按照时间顺序,先写潮来的景象,再写潮来时的景象,最后写潮去后的景象,表现了钱塘江大潮奇特、壮观的景色。
二年级第一课课堂笔记
![二年级第一课课堂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d3923ecb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6ecb77e.png)
二年级第一课课堂笔记
一、生字部分:
1.要求会写的生字:坪、坝、戴、招、蝴、蝶、孔、雀、舞、铜、粗、尾。
2.要求认识的生字:坪坝、穿戴、招引、蝴蝶、孔雀、舞动、粗壮、尾巴。
二、词语:
1.坪坝(指平坦的场地):坪坝里开满了鲜花。
2.穿戴:他穿戴得很整齐。
3.招引:招引来许多蝴蝶。
4.蝴蝶(昆虫):蝴蝶在花丛中飞舞。
5.孔雀(鸟类):孔雀开屏非常美丽。
6.舞动:她舞动着手中的彩带。
7.粗壮:他的身体很粗壮。
8.尾巴:他的尾巴很短。
三、句子:
1.他穿戴整齐,招引来了许多朋友。
2.花丛中飞舞着蝴蝶和孔雀。
3.她舞动手中的彩带,像一只美丽的蝴蝶。
4.他的身体很粗壮,但尾巴很短。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运用“穿戴”、“招引”、“舞动”、“粗壮”等词语来描述人和物的特征,以及如何运用这些词语组成完整的句子。
希望大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多加运用这些词语,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第一课草原的课堂笔记
![第一课草原的课堂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393f5ba5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cf.png)
第一课草原的课堂笔记一、生字词。
1. 认读生字。
- 毯(tǎn):毛毯、地毯。
注意“毯”字是半包围结构,毛字部,最后一笔是点。
- 陈(chén):陈旧、陈列。
左右结构,阝(双耳旁),右边是“东”字。
- 裳(shang):衣裳。
在这个词中读轻声,单独表示“下衣”的意思时读“cháng”。
- 虹(hóng):彩虹。
虫字部,左右结构。
- 蹄(tí):马蹄。
足字部,表示与脚有关。
- 腐(fǔ):腐烂、腐朽。
半包围结构,广字头。
- 稍(shāo):稍微、稍等。
左右结构,禾木旁。
- 微(wēi):微小、微风。
双人旁,中间部分是“山”和“一”。
2. 多音字。
- 行:háng(银行、行列);xíng(行走、行动)。
- 勒:lè(勾勒、勒令);lēi(勒紧)。
3. 近义词。
- 清鲜 - 清新。
- 明朗 - 晴朗。
- 柔美 - 优美。
- 奇丽 - 瑰丽。
- 天涯 - 天际。
4. 反义词。
- 清鲜 - 混浊。
- 明朗 - 阴暗。
- 柔美 - 刚硬。
- 奇丽 - 平淡。
- 静寂 - 热闹。
二、文章结构。
1. 第一段(第1自然段):草原美景。
- 作者初入草原,看到了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的草原景色。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这里“一碧千里”写出了草原的辽阔,“并不茫茫”则强调了草原景色的清晰,天空明朗,小丘柔美。
-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如“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把草原比作绿毯,把羊群比作白色的大花,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草原的美和羊群的灵动。
2. 第二段(第2自然段):欢迎远客。
- 描写了草原人民迎接远客的情景。
“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这里通过描写迎接人群的速度之快(群马疾驰)和衣着的鲜艳(像一条彩虹),表现出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
四年级下册古诗三首课堂笔记第一课
![四年级下册古诗三首课堂笔记第一课](https://img.taocdn.com/s3/m/8630d73c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b38e61b.png)
四年级下册古诗三首课堂笔记第一课一、原文。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二、字词解析。
1. 杂兴。
- 随兴而写的诗。
“兴”在这里读“xìng”,表示兴致、兴趣。
就像诗人看到田园里的各种景象,一时兴起就写了这首诗。
2. 梅子。
- 就是梅树的果实,到了成熟的时候就变成金黄色啦。
3. 杏子肥。
- 这里的“肥”是说杏子长得很大很饱满。
你可以想象一下,杏子在树上长得圆滚滚的,就像胖娃娃似的。
4. 麦花。
- 是指小麦开的花,像雪花一样白。
5. 菜花稀。
- 油菜花到了这个时候已经开始凋谢了,所以看起来很稀疏。
6. 日长篱落无人过。
- “日长”就是白天变长了。
“篱落”就是篱笆。
整句话的意思是白天变长了,篱笆边都没有人经过。
为什么呢?因为大家都在田里忙着干活呢。
7. 惟有蜻蜓蛱蝶飞。
- “惟有”就是只有的意思。
只有蜻蜓和蝴蝶在那里飞来飞去。
这就和前面的“无人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显得田园里很安静,只有这些小昆虫在自由自在地活动。
三、诗句赏析。
1. 前两句“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这两句诗就像一幅色彩鲜艳的田园画。
你看啊,诗人先给我们展示了梅子是金黄色的,杏子又大又肥,麦花像雪一样白,油菜花稀稀拉拉的。
这里面有黄的、白的,颜色搭配得多好看啊。
而且他写了好几种植物呢,有梅子树、杏树、麦子和油菜花,就把田园里的作物都概括进去了。
就像我们去田园里逛了一圈,看到了各种各样的植物,诗人把他看到的这些植物的样子都告诉我们了。
2. 后两句“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这两句特别有趣。
前面说白天很长,篱笆边都没有人经过,感觉田园里很安静。
然后突然一转,说只有蜻蜓和蝴蝶在飞。
这就好像是在一个大舞台上,本来主角应该是那些在田园里劳作的人,可是现在他们都不在,舞台上就只有蜻蜓和蝴蝶这些小昆虫在表演啦。
通过这样的对比,我们能感觉到田园里虽然很安静,但是又充满了生机呢。
一、原文。
四年级上册笔记语文第一课
![四年级上册笔记语文第一课](https://img.taocdn.com/s3/m/11e8825d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94.png)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观潮》课堂笔记《观潮》是一篇文质兼优的描写景物的文章。
作者通过描写潮前、潮中、潮后的景象,展现了壮丽的自然风光,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
一、生字学习1. 字音:“笼罩”的“笼”读lóng;“磅礴”的“礴”读bó;“沸腾”的“沸”多音字,读fèi;“浩浩荡荡”的“荡”读dàng。
2. 字形:重点指导“罩”、“薄”、“崩”、“撼”、“屯”、“咽”等字的书写。
二、词语积累1. 形容声音的词语:人声鼎沸、风号浪吼。
2. 形容气势的词语:惊涛拍岸、雄伟壮观。
3. 形容心情的词语:心惊肉跳、激动不已。
三、句子品析1.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潮水的响声比作闷雷的滚动,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潮水的声音特点。
2. 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这句话通过描写人们沸腾般的喧闹声,表现了人们激动兴奋的心情。
3.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浪潮比作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潮水奔腾而来的壮观景象。
4. 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什么变化。
过了一会,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这句话通过描写江面的变化和人们的表现,展现了潮水即将到来的壮观场面。
5.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潮水的白浪比作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潮水的气势和威力。
6.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这句话通过描写潮水的声势和气势,展现了潮水的震撼力和吸引力。
7. 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的,看不出有什么变化。
这句话通过描写人们的动作和江面的变化,展现了人们激动的心情和期待的心情。
六上语文课堂笔记第一课
![六上语文课堂笔记第一课](https://img.taocdn.com/s3/m/41898b43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48d1d4b.png)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草原》课堂笔记一、生字毯(tǎn) 茵(yīn) 袍(páo) 涩(sè) 醉(zuì) 吟(yín) 虹(hóng)二、多音字好:hǎo (好事) hào (好学)蒙:mēng (蒙骗) méng (蒙蔽) měng (蒙古)三、重点词语解释襟飘带舞:形容人衣襟和衣带迎风飘动。
群马疾驰:许多马匹急速奔跑。
迂回:回旋,环绕。
翠色欲流:翠绿的颜色像要流淌出来,形容绿得鲜艳、浓郁。
逼近:靠近,迫近。
热乎乎:形容温暖。
无边无涯:形容草原广阔无边。
涯,边际。
高歌一曲:放声高唱一首歌。
襟怀:胸怀。
回味:品尝过后的余味。
四、句子解析“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
”这里描写的是草原上自由自在的行车状态,表现出草原的广阔和自由。
“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这里用“欲流”和“流入”形象地描绘了草原的绿色像要流淌出来,却又无法完全流淌出来,给人一种浓郁而富有生命力的感觉。
“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这里用“襟飘带舞”形象地描绘了蒙古族同胞欢迎客人的热情和奔放。
同时,用“彩虹”来比喻他们的衣着鲜艳亮丽,与草原的绿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预示着两族人民之间的友谊之桥将会更加坚固。
“火候”“色香味”这里运用了比喻手法,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草原的美食和热情好客的主人。
通过这些描写,展现了草原的饮食文化和民俗风情。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里用“何忍别”表达了蒙汉两族人民之间深厚的感情和不忍离别的情感;“天涯碧草”则形象地描绘了草原的无边无际和辽阔壮美;“话斜阳”则进一步表现了人们在夕阳下话别时的情景和情感。
整句话表达了作者对蒙汉两族人民之间深厚友谊的赞美和留恋之情。
五、问题解析文章中描写了哪些场景?分别有什么特点?答:文章描写了草原上的多个场景,包括草原的广阔、翠绿、蒙古族同胞的热情好客、饮食文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