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教师编制考试教育学基础知识复习讲义:第二章 教育的基本规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教育的基本规律
★★
【学习要求】
●1.识记教育、遗传、环境、教育功能的概念,教育的本质属性和社会属性,各个社会历史时期教育的目的、内容。
●2.理解和掌握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及教育应如何适应这些规律。
●3.能运用上述基本原理分析和说明有关教育现象和问题。
第一节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
●常考题:简述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
(一)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1.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
2.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3.决定着教育目的
4.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二)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影响
1.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2.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
3.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教育与生产力水平
(生产力水平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
●常考题:简述教育与生产力水平(或经济)的关系。
●(一)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制约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一二三次工业革命及信息革命与教育的普及)
2. 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学校比例关系等)
3.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如:幻灯、投影等)
4.教育的相对独立性(落后与超越)
(二)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劳动力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2.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教育与科学技术(动力作用)
●(一)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1.改变教育者的观念
●2.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
●3.影响教育内容和教育技术
●(二)教育对科学技术的影响
●1.完成科学知识再生产
●2.推进科学的体制化
●3.促进科研成果的开发利用
教育与文化
(一)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
1.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
2.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
3.文化影响着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
(二)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
1.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
2.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
3.教育具有更新
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学校内部依靠历史积淀的,在教育教学中实践着的学校的制度规范,物质设施,精神品性等。
●校园文化是一种亚文化,是一种多层面的综合文化,是以教育为目的及载体的教育文化。
●常考题:如何创建理想的校园文化?
●(1)主题统揽策略;办学理念
●(2)个性塑造策略;特色学校
●(3)传统拓展策略;发展传统
●(4)重点突破策略。
重点建设
●2.1决定教育性质的主要因素是()
●A.生产力发展水平 B.政治经济制度
●C.社会意识形态 D.民族文化传统
●答案:B
●2.2判断:政治经济制度是决定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的根本因素。
()
●答案:错误。
●2.3多项选择:教育发展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经济对教育的决定性作用主要体现在()
●A.决定教育的权利
●B.决定教育的发展速度
●C.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D.决定教育的发展规模
●答案:BD
●2.4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促使科学技术再生产的最主要途径是()●A.学校教育B.高新技术的应用
●C.科学理论的产生D.完善的社会制度
●答案:A
●2.5判断:教育可以促进政治民主化,对政治经济制度起决定作用。
()
●答案:错误
●2.6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首先表现为对教育的()
●A.规范作用B.动力作用
●C.引导作用D.爆发作用
●答案:B
●2.7校规、校纪等属于校园文化中的()
●A.物质文化B.制度文化
●C.教师文化D.学生文化
●答案:B
第二节教育与人的发展※
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
●(一)内发论(遗传决定论)
●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
顺序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
(填空)
●孟子:“仁义礼智,非由外烁我也,我固有之也。
” (填空选择)△
●苏格拉底:“产婆术” ☆
●卢梭:“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
”
●霍尔:一两遗传胜过一吨教育。
(填空、选择)△
●弗洛伊德:人的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
外烁论(环境决定论)
●强调外部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等,重视教育作用。
●荀子: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
●洛克:白板说,人的心灵如同白板,它本身没有内容,可以任意涂抹、刻画,一切发展都来自后天。
△
●华生:人可以用特殊的方法任意加以改变,或者使他们成为医生、领袖、银行家,或者使他们成为乞丐、盗贼,全然不顾人的内在需要。
△
●2.8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人物是( )
●A.孔子B.孟子
●C.韩非子D.荀子
●答案:B
●2.9在历史上持“环境决定论”观点的人物是( )
●A.柏拉图和霍尔B.柏拉图和华生
●C.霍尔和洛克D.洛克和华生
●答案:D
●2.10单选:历史上有各种关于人的发展动因的理论和假设。
下列学说中,支持“外铄论”观点的是()
●A.成熟论B.性善论
●C.人本主义心理学D.行为主义心理学
●答案:D
●2.11多选:“环境决定论”认为人的发展主要由外在力量决定,人的家庭出身、经济地位和生活环境为人的发展提供了根本性的动力。
这一理论的代表人物有()
●A.孟子 B.荀子 C.洛克 D.弗洛伊德
●答案:BC
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
●(填空选择)
●(一)遗传素质—— 生理前提
●(二)社会环境——重要作用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蓬生麻中,不扶则直;孟母三迁;出淤泥而不染)
●(三)教育—— 主导作用△
●(专人、方向、影响全面深刻)
●(四)个体主观能动性——动力作用
●2.12 单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A.环境B.遗传
●C.教育D.社会活动
●答案:A
●2.13单选:人的身心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在于()
●A.个体因素B.环境因素
●C.教育活动D.遗传因素
●答案:A
●2.14多选:宋朝王安石写过一篇《伤仲永》的短文,说江西金溪有一个叫方仲永的少年,5岁时就能作诗,但后来由于他父亲没有及时教育,使他到十二、三岁时写的诗就不如以前了,到20岁左右,则¡°泯然众人矣¡±。
方仲永的实例说明了什么?()
●A.后天的环境和教育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B.遗传因素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
●C.遗传素质好的人,如果离开后天的环境、教育和主观努力,是得不到充分发展的
●D.人的知识、才能、思想、观点、性格、爱好、道德品质都是在后天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形成的,如果离开了后天的社会生活和教育,遗传素质所给予人的发展的可能性便不能变为现实
●答案:ACD
人体身心发展的规律★★★★★
●常考题:论述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教育应该怎样适应这些规律。
●1.顺序性
●循序渐进;不陵节而施;不能“拔苗助长” △
●2.阶段性
●阶段性: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具体任务,采取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根据实际情况区别对待。
●3.不平衡性:把握发展关键期或最佳期。
●4.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5.互补性:培养自信和努力的品质是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2.15单选:《礼记·学记》中提出“学不躐等”,讲的是教学要重视()
●A.启发性原则B.直观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
●答案:C
●2.16 单选:“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运用在教育中强调()
●A.理论联系实际B.因材施教
●C.教学相长D.循序渐进
●答案:B
●2.17 单选: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
这是身心发展()规律的反映。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答案:B
●2.18 单选:“如果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我保证能够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培养成任何一类人,或者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于训练成乞丐和盗贼。
”这句话的作者是( )
●A.洛克 B.华生
●C.霍尔 D.皮亚杰
●答案:B
●2.19 单选:“生而知之”的天才论和“一两的遗传胜于一吨的教育”都是( )的观点。
●A.环境决定论 B.实践决定论
●C.经验决定论 D.遗传决定论
●答案:D
●2.20 单选: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下列哪一规律要求教育工作者必须因材施教。
()
●A.顺序性B.阶段性
●C.不平衡性D.个别差异性
●答案:D
●2.21 单选:在一个人的发展过程中,有的方面在较低的年龄阶段就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有的方面则要到较高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成熟的水平。
这反映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A. 顺序性 B. 阶段性C.差异性 D.不平衡性
●答案:D
●2.22 单选:一些事例显示,对“兽孩”进行的补救教育都不很成功。
这表明人的发展具有()
●A.顺序性B.可逆性
●C.模仿期D.关键期
●答案:D
本章知识点汇总
●教育与生产力水平的关系;
●教育与科学技术的关系;
●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
●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
●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哪些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