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主题一:在古诗中赏月

合集下载

赏月诗句古诗

赏月诗句古诗

赏月诗句古诗1.《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望月怀远》唐: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3.《月夜忆舍弟》唐: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4.《关山月》唐: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5.《送友人》唐:薛涛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6.《春江花月夜》唐:张若虚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7.《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唐: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8.《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9.《送柴侍御》唐:王昌龄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10.《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唐:白居易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浅谈古典诗词中月的意象

浅谈古典诗词中月的意象

浅谈古典诗词中月的意象---------------------------------------浅谈古典诗词中月的意象月亮,古今诗人最钟情的诗歌意象之一,频繁出现在古典诗词作品之中。

为什么众多诗人对“月”这一意象情有独钟呢?月的意象与诗歌意境的呈现又有什么关系呢?苏轼《水调歌头》歌咏:“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月”这一意象寄托着诗人悲欢离合的主观情思。

一、悲——永恒、无常“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刘禹锡驻足“石头城”的秦淮河畔,仰望苍穹,一弯“旧时月”引起了诗人对历史的浩叹和追思,感慨系之。

月作为历史的见证,阴晴圆缺,循环往复,亘古不变,月在诗人眼中是“永恒”;石头城昔日繁华,今日萧条,可谓“无常”。

在永恒与无常的鲜明对照中,在历史与现实的梦幻交错中,诗人不禁悲从中来。

李煜说:“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虞美人》),世事无常,如烟似梦,往昔歌舞升平、雕梁画栋的故国金陵如今只能在追忆中重现——所谓无常;而春花秋月亘古不变——所谓永恒。

春花秋月的良辰美景只能越发衬托出国破家亡、君王沦为阶下囚的悲哀。

张若虚从“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的发问中引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的感伤。

虽年年岁岁“月”相似,却岁岁年年“人”不同。

人生就如同历史长河中稍纵即逝的浪花一般,显得短暂而渺小,而明月、宇宙才是伟大而永恒的存在。

诗人以月作为人生的参照物,通过对月之永恒与人生无常的哲学思辨,抒发了绵绵无绝期的悲痛之情。

李白的“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悠悠万世,一轮皎洁的明月长挂碧天苍穹,毫不吝惜地倾泻着邈邈银辉,它晚升日隐,与人总是若即若离。

今人看不到古时的明月,古时的人也看不到今天的月亮,明月长在,而人生短暂。

面对亘古如斯的明月,诗人不觉感慨系之,引发了对人生哲理的探求,把宇宙的浩瀚无际、时空的苍茫无限与人生的短暂渺小巧妙融合,抒发了永恒与无常之悲。

中班语言古诗中秋教案

中班语言古诗中秋教案

中班语言古诗中秋教案中秋教案。

中秋节,又称月圆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家家户户团圆的日子,也是赏月、吃月饼的日子。

在中秋节来临之际,如何在中班语言古诗中秋教案中,让孩子们了解中秋节的由来、习俗和传统文化,是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中秋节的由来和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对中秋节的了解和热爱。

2.通过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3.通过手工制作月饼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相关古诗材料,如《静夜思》、《水调歌头》等与中秋节相关的古诗。

2.准备相关中秋节的图片、道具等教具,如月饼、兔子、桂花等。

3.准备手工制作月饼的材料,如面粉、豆沙馅等。

4.准备相关中秋节的音乐、歌曲等。

5.准备相关中秋节的故事、传说等。

三、教学过程。

1.引入。

教师可以通过播放中秋节的相关音乐、歌曲,或者讲述中秋节的相关故事、传说,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学习古诗。

教师可以选择一两首与中秋节相关的古诗,如《静夜思》、《水调歌头》,让学生朗读、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3.了解中秋节的由来和习俗。

教师可以通过图片、道具等教具,讲解中秋节的由来和习俗,如嫦娥奔月、吃月饼、赏月等,让学生了解中秋节的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

4.手工制作月饼。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手工制作月饼的活动,让学生动手实践,体验中秋节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5.课堂表演。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中秋节的课堂表演,让学生扮演中秋节的角色,如嫦娥、兔子等,通过表演,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中秋节的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

6.总结。

教师可以通过问答、讨论等方式,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对中秋节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四、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可以了解中秋节的由来和传统文化,通过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通过手工制作月饼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幼儿园中秋共庆:古诗赏月诗会策划方案

幼儿园中秋共庆:古诗赏月诗会策划方案

幼儿园中秋共庆:古诗赏月诗会策划方案一、策划背景中秋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各个芳龄段的人都喜欢在这一天与家人团聚,共赏圆月。

而在幼儿园这个特殊的教育场所,如何让孩子们在这个传统节日中感受到我国的文化传统,也是一项重要的教育任务。

策划一场古诗赏月诗会成为了幼儿园中秋共庆活动的首要任务。

二、活动流程1. 开幕式- 孩子们身着汉服或者民族服饰,演绎中秋佳节传统习俗。

- 由幼儿园老师们带领全园师生高声朗诵《静夜思》。

2. 古诗赏析- 以课文《长恨歌》为例,老师向幼儿们讲述《长恨歌》的故事、背景、作者及写作动因。

- 播放动画版《长恨歌》。

- 导入古诗《静夜思》,老师讲授文言文汉字及古诗背景知识。

- 孩子们按芳龄分组,老师带领进行吟诵《静夜思》。

3. 月饼DIY- 小朋友们戴着国风头饰,进入月饼DIY活动。

- 使用造型月饼模具,给孩子准备好月饼糕料并在严肃监护下进行制作。

4. 月亮手工- 老师布置制作月亮手工的任务,传达中秋节的意义。

5. 精彩节目表演- 教师们准备了精彩的节目表演,如清歌曼舞、古筝弹唱等文化节目。

6. 结营式- 举办集体联欢晚会,老师和学生们共同唱响《月亮代表我的心》,寓意节日共庆。

三、活动意义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举办“古诗赏月诗会”有助于让幼儿了解和亲近传统文化,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通过古诗赏析、月饼DIY以及月亮手工等活动,引导幼儿了解中秋节的起源、传统习俗和文化内涵,增强幼儿的家国情怀和集体荣誉感。

四、个人观点作为策划者和撰写者,我深信幼儿园中秋共庆的活动对于幼儿的文化传承和情感体验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可以帮助幼儿在欢乐中学会爱国情怀,了解我国传统文化,培养文学鉴赏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艺术才能。

这个中秋共庆活动不仅仅是一场文化活动,更是一次情感交流的盛会,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一次集体的回忆和深刻的体验。

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能够让孩子们在幼小的心灵中埋下关于家国情怀的种子,让他们在童年就能够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让中秋节成为他们美好的记忆。

描写中秋节赏月的古诗

描写中秋节赏月的古诗

描写中秋节赏月的古诗1. 《明月情》“明月照九州,团圆乐无忧。

”就像那明亮的月光照亮了大地,中秋节一家人围坐赏月,不也是一种莫大的快乐吗?想想看,我们坐在院子里,吃着月饼,看着那一轮皎洁的月亮挂在天空,哇,那场景,多美好呀!2. 《中秋月》“清辉洒人间,思念绕心间。

”这月光就如同丝线一般,把我们对亲人的思念紧紧缠绕起来。

每当中秋节,看着月亮,是不是就会想起远方的亲人呢?哎呀,真的会呢!3. 《望月思》“独上高楼望,明月在天涯。

”这不就跟我们有时候独自望着月亮,想着远方的人和事一样吗?那种感觉,有点惆怅,又有点温暖,好奇怪呀!4. 《月中情》“月光似水流,情意永不休。

”哇,这月光就像流水一样绵绵不绝,我们对家人朋友的情意不也是这样吗?中秋节赏月的时候,感受可深啦!5. 《赏月夜》“夜色深如墨,明月耀光芒。

”就好像黑暗中的一盏明灯,那月亮在中秋的夜晚格外耀眼。

大家一起赏月,叽叽喳喳地说着话,多有意思呀!6. 《明月寄思》“明月代我心,千里传真情。

”这月亮多像个使者呀,帮我们把思念传到千里之外。

每到中秋,看着它,就觉得自己的心意能被远方的人感受到呢,难道不是吗?7. 《中秋之月》“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

”可不是嘛,在外地的时候,中秋节看到月亮,就特别想念家乡和家乡的人呀!8. 《赏月有感》“仰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跟我们有时候看着月亮就会想起家乡是一样的呀,这感觉,好强烈呀!9. 《明月伴中秋》“中秋佳节至,明月伴我行。

”在中秋节,月亮就像个好朋友一样一直陪着我们呢,多贴心呀!10. 《赏月度中秋》“举头赏明月,共度好中秋。

”大家都抬起头来看月亮,一起度过这个美好的中秋节,多棒呀!我的观点结论:中秋节赏月真是一件特别有意义的事情,这些古诗把那种情感和氛围都很好地表达出来了,让人越发觉得中秋赏月的美好和珍贵。

作文写一家人中秋赏月玩古诗接力的感受

作文写一家人中秋赏月玩古诗接力的感受

作文写一家人中秋赏月玩古诗接力的感受全文共8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今年中秋节,我们一家人玩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游戏,就是赏月接龙古诗词。

我最喜欢中秋节了,因为这一天晚上的月亮又大又圆又亮,真的好漂亮啊!中秋节的前一天晚上,爸爸妈妈就把我们家阳台上的桌椅都搬到了院子里。

爸爸说,中秋节这天晚上,我们一家人要在院子里赏月、吃月饼、喝汽水,好不好玩啊!我当然二话不说,就乐呵呵地帮忙搬东西。

中秋节当晚,月亮已经完全升起来了。

爸爸妈妈点着蜡烛,摆好桌椅,我们就开始赏月了。

爸爸突然说:"孩子们,你们知道古人怎么赏月吗?他们不但赏月,还要做一些有趣的事情呢!"我和妹妹都摇了摇头,我们不太了解古人的赏月习俗。

爸爸接着说:"古人赏月的时候,经常还会吟诗作对呢!我们今天也来玩这个游戏吧,一家人接力吟诵关于月亮和中秋节的经典古诗,怎么样?"听起来好有意思哦!我立马附和着说好啊好啊!于是爸爸先开了个头,吟诵了李白的名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妈妈紧接着吟了"家家户户团圆夜,万户捻灯赏月光"。

接下来就轮到我了,虽然我只是个小学生,但是我也背过一些简单的古诗呢!我大声吟诵道:"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哥哥跟着念了"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我妹妹是最小的,她只会背古诗的最后一句,就是"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爸爸妈妈都笑着鼓励她,真不愧是我们家的小甜心啊!接下来又轮到爸爸了,他缓缓吟诵起"曲院风荷,舞影横斜"。

妈妈跟着念道:"映月狐踪还记否?高阁独倚日将暮。

"这首诗我也认识,就是李太白写的嫦娥奔月的故事呢。

于是我也接着吟诵:"姮娥离梦入长空,长作云屼无所终。

"就这样,我们一家人你一句我一句,慢慢接着吟诵了很多首关于月亮和中秋节的名句和诗篇。

《古诗词中的月亮意象》教学设计(部编版八年级)共3篇

《古诗词中的月亮意象》教学设计(部编版八年级)共3篇

《古诗词中的月亮意象》教学设计(部编版八年级)共3篇《古诗词中的月亮意象》教学设计(部编版八年级)1《古诗词中的月亮意象》教学设计(部编版八年级)一、教学目标1.理解古诗词中的月亮意象,掌握古诗词的基本韵律和修辞手法。

2.提高学生诗歌欣赏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3.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学内容1.授课内容:1)古诗词中的月亮意象:《静夜思》、《登高》、《临安春雨初霁》、《临江仙·满江红》等。

2)古诗词的基本韵律:词牌、押韵、对偶等。

3)古诗词中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等。

2.课内活动设计:1)学生听课:教师上课讲解古诗词中的月亮意象、诗歌韵律和修辞手法。

2)学生朗读:学生在课堂上朗读《静夜思》、《登高》等古诗词,感悟其中的月亮意象,培养学生的朗诵能力。

3)学生欣赏:学生观赏《临安春雨初霁》、《临江仙·满江红》等古诗词,感受其中的美、领悟其中蕴含的文化底蕴和人生哲理。

4)学生写作:学生根据所学的古诗词中的月亮意象,自主创作一首古诗词,锻炼学生的创意思维和语文表达能力。

三、教学方法1.听课法:教师对古诗词进行讲解,学生听课并做好笔记,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

2.朗读法:学生朗读古诗词,并通过反复练习,提高朗诵能力。

3.欣赏法:学生观赏古诗词,理解其中的美,领悟其中的文化底蕴和人生哲理。

4.写作法:通过学生自主创作古诗词的方式,锻炼学生的创意思维和语文表达能力。

四、教学评价1.学生学习态度评价:以学生的听课认真程度、课堂表现和完成作业质量等方面进行评价。

2.学习能力评价:以学生掌握古诗词中的月亮意象、诗歌韵律和修辞手法等方面进行评价。

3.审美能力评价:以学生对古诗词的欣赏和创作评价,识别学生的审美能力。

五、教学步骤1.引入:讲解月亮的文化内涵和意象,启发学生对月亮的认识和理解。

2.讲解月亮意象:简要讲解《静夜思》、《登高》、《临安春雨初霁》、《临江仙·满江红》等古诗词中的月亮意象,以及古诗词的基本韵律和修辞手法。

元旦诗词鉴赏活动总结

元旦诗词鉴赏活动总结

元旦诗词鉴赏活动总结
在元旦这一天,我们举办了一场诗词鉴赏活动。

活动中,我们邀请了众多诗词爱好者和参与者一同欣赏、解读经典的诗词作品。

活动开始前,我们精心挑选了一些经典的古代诗词作品,包括唐诗宋词等。

这些作品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

我们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诗词,感受古人的智慧和情感。

在活动中,我们组织了诗词朗诵和解读环节。

参与者们有机会亲自上台朗读自己喜爱的诗词作品,并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大家的朗诵声仿佛把诗词重新唤醒,让人们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深意和美好。

活动进行期间,我们还组织了大家一起欣赏名家诗词的阅读活动。

在这个环节中,我们选择了几首经典的诗词作品,让大家一同读诵、分析、解读。

通过集体讨论,我们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诗词作品,并领略其中的修辞手法和意境。

在鉴赏活动的最后,我们邀请了一位诗人来分享他的创作经历和交流。

他给予大家一些建议,告诉我们如何写作出优雅的诗词。

他的讲座让大家对诗词创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激发了很多人对写作的热情。

通过这次元旦诗词鉴赏活动,我们增加了对诗词的了解和欣赏,
也丰富了文化内涵。

在未来,我们希望能继续举办这样的活动,让更多的人爱上诗词,传承中华优秀的文化传统。

幼儿园传统文化之旅:古诗词歌赋主题活动

幼儿园传统文化之旅:古诗词歌赋主题活动

幼儿园传统文化之旅:古诗词歌赋主题活动古诗词歌赋,作为中华文明的瑰宝,承载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在现代社会,让孩子们通过幼儿园传统文化之旅,参与古诗词歌赋主题活动,既能够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能够激发孩子们对诗词歌赋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和文学素养。

1. 深入了解古诗词歌赋在进行古诗词歌赋主题活动之前,幼儿园可以通过展示古诗词歌赋的图片、演唱古诗词歌赋的音频和等多种形式,让孩子们深入了解古诗词歌赋的内容和特点。

还可以通过手工制作古诗词歌赋相关的艺术品,让孩子们在动手的过程中感受古诗词歌赋的魅力。

2. 参与古诗词歌赋主题活动在活动中,可以组织孩子们参与古诗词歌赋朗诵比赛、古诗词歌赋绘画比赛等活动,让他们在亲身体验中感悟古诗词歌赋的韵味。

可以设置古诗词歌赋知识问答环节,让孩子们通过游戏形式学习古诗词歌赋的知识,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

3. 感悟古诗词歌赋的内涵除了参与活动,幼儿园还可以组织孩子们观赏名家古诗词歌赋朗诵、讲解古诗词歌赋的典故和故事,让孩子们从不同角度感悟古诗词歌赋的内涵。

通过这些活动,可以激发孩子们的情感共鸣,让他们在情感上亲近古诗词歌赋,领略其中的情感表达和人生智慧。

4. 培养孩子们的文学素养在活动结束后,幼儿园可以邀请专业老师对孩子们参与活动的成果进行点评和指导,引导他们在古诗词歌赋的领域中自由发挥,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

还可以通过编写古诗词歌赋故事、创作古诗词歌赋小品等形式,让孩子们在创作中感受古诗词歌赋的魅力,提升他们的文学修养。

总结:通过参与古诗词歌赋主题活动,幼儿园可以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古诗词歌赋的魅力,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和文学素养。

这也是一种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对民族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注入了浓厚的文化元素。

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能够让孩子们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舞台。

元旦活动古诗主题方案策划

元旦活动古诗主题方案策划

元旦活动古诗主题方案策划元旦活动主题:古诗风华一、开场:舞台上悬挂着写有古代诗词的横幅,灯光温暖,音乐悠扬。

主持人用婉转的语调引出今天活动的主题“古诗风华”。

二、古诗朗诵:请请来几位文艺爱好者,穿着古装,分别朗诵唐诗、宋词、元曲等不同朝代的经典诗词,氛围浓郁。

三、古韵歌舞:编排一支古风舞蹈表演,以古代舞姿和动作,配以古典音乐,展现出古人的风采和气质。

演员精心打造古装造型,以及传统功法,呈现出古代舞蹈的美感。

四、古乐演奏:请来几位古乐演奏家,演奏古琴、古筝、古箏等古乐器。

通过音乐的流淌,迁徙时光,将观众带入古代的诗意世界。

五、古色故事:请来一位知名古文学家,讲述古代文学作品的背后故事和文化内涵。

根据他的介绍,精心排播几个古代故事片段,给予观众更多的文化饕餮之感。

六、古诗绘画:请来几位书法家和绘画爱好者,在现场设置一块巨幅宣纸,现场创作古诗题字和古代人物风景画。

观众可以近距离欣赏他们的创作过程,还可以选择购买自己喜欢的作品。

七、古都美食:设置几个古代风味小吃摊位,摆放着传统的糕点、茶饮等美食。

观众可以在品尝美食的同时,感受古人的生活情趣。

八、古风展览:在会场的周围设置几个展览区域,展示古代文学作品的手稿、古代书籍的装帧、古代文物等。

观众可以近距离欣赏这些珍贵的展品,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

九、闭幕:主持人再次上台,感谢观众的光临,并回顾一下今天精彩的活动内容。

以一首古诗作结尾,将整个活动推向高潮。

十、即兴互动:在闭幕之后,安排一个互动环节,鼓励观众参与互动游戏,如通过诗词问答、古代谜语等,增加趣味性。

这是一个以古诗为主题的元旦活动策划方案,不同形式的古代文化表演和展示,以及互动环节,将为观众带来一次别开生面的文化盛宴。

幼儿园古诗词乐园:古诗词文化体验教案

幼儿园古诗词乐园:古诗词文化体验教案

在幼儿园古诗词乐园:古诗词文化体验教案一、引言幼儿园是孩子们开启学习之旅的地方,如何在这个特殊的教育环境中,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激发他们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知,是每个老师和家长共同关注的问题。

古诗词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其优美的语言、深刻的内涵,一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神根基。

在幼儿园教育中,如何引导孩子们接触、了解和热爱古诗词,是当前幼儿园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特意设计了一个“古诗词文化体验教案”,旨在帮助幼儿在欢乐的氛围中,深入感受古诗词的魅力,在游戏中学会古诗词,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

二、教学目标1.了解古诗词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感受古诗词的魅力,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3.学会背诵和朗诵简单的古诗词;4.通过游戏活动,巩固古诗词的记忆和理解。

三、教学准备1.古诗词歌谣的图片或简笔画;2.古诗词朗诵音频或;3.古诗词相关的游戏道具:卡片、拼图等;4.古诗词解说的简单故事或绘本。

四、教学活动设计1.古诗词赏析通过展示古诗词的图片或简笔画,让孩子们观看,然后引导他们描述画面中的内容,提出他们自己的感悟。

播放古诗词的朗诵音频或,让孩子们听一听,感受古诗词优美的语言。

2.古诗词互动游戏设计一些简单有趣的游戏,如拼图游戏、古诗词填空游戏等,让孩子们在游戏中接触、理解和记忆古诗词,巩固所学内容。

3.古诗词朗诵表演组织孩子们进行古诗词朗诵表演,可以分组进行,也可以个别进行。

通过表演,让孩子们更深入地理解古诗词的内涵,同时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4.古诗词故事阅读讲述古诗词的故事背景,或者以古诗词为蓝本编写绘本故事,让孩子们通过故事了解古诗词的故事背景,增加他们对古诗词的了解和感情投入。

五、总结和反思通过这种“古诗词文化体验教案”的教学设计,我发现孩子们对古诗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热爱,不仅在活动中融入了快乐与欢乐,更是在欣赏中感悟,从而加深了对古诗词的理解和记忆。

而我个人对于古诗词也有了全新的认识,通过这个教案的设计和实施,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也更加坚定了我要将我国传统文化薪火相传的决心。

幼儿园四月古诗主题活动方案

幼儿园四月古诗主题活动方案

幼儿园四月古诗主题活动方案一、活动背景与目标古诗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人文内涵。

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了解和感受古诗的魅力,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我们特别策划了本次四月古诗主题活动。

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古诗,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二、活动主题与内容活动主题:古诗韵味,童心传承活动内容:1.古诗朗诵会:组织幼儿进行古诗朗诵比赛,让他们通过朗诵感受古诗的韵律和意境。

可以邀请家长参与,共同欣赏孩子们的表演。

2.古诗绘画展:鼓励幼儿根据自己喜欢的古诗内容进行绘画创作,将古诗的意境通过画面展现出来。

举办绘画展览,让幼儿互相欣赏、交流作品。

3.古诗故事会:以古诗为素材,编排有趣的故事,通过讲述故事的形式,让幼儿了解古诗的背景和含义。

可以邀请老师或家长担任故事讲述者,增强活动的趣味性。

4.古诗手工制作:利用废旧材料,指导幼儿制作与古诗相关的手工作品,如古诗书签、古诗灯笼等。

通过动手制作,让幼儿更深入地理解古诗的内涵。

三、活动时间安排本次活动共计四周,每周安排不同的活动内容,具体安排如下:第一周:古诗朗诵会第二周:古诗绘画展第三周:古诗故事会第四周:古诗手工制作四、活动准备与实施1.活动准备:提前收集适合幼儿学习的古诗,准备绘画材料、手工制作材料等。

同时,对活动场地进行布置,营造古诗氛围。

2.活动实施: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幼儿的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活动。

通过讲解、示范、引导等方式,帮助幼儿理解古诗的内容和意境。

同时,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五、活动总结与评估活动结束后,教师应及时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和评估。

通过收集幼儿的作品、观察记录、家长反馈等信息,了解活动的效果和幼儿的收获。

同时,对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反思和改进,为今后的古诗教育活动提供参考和借鉴。

六、家园共育鼓励家长积极参与本次活动,与幼儿共同学习古诗,增进亲子关系。

赏月古诗中秋文化

赏月古诗中秋文化

赏月古诗中秋文化秋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

在仲秋时节,人们常常会赏月。

古代中国的文人墨客们也是对赏月情有独钟,并用诗歌来表达他们对月亮的赞美之情。

在古人的古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浓厚的中秋文化氛围。

本文将从古代古诗中秋文化的意义、古代诗人的赏月情结以及古诗中的中秋意象等方面进行论述,带领读者领略赏月古诗中秋文化的魅力。

古代古诗中秋文化的意义古人将中秋节与赏月联系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中秋文化。

中秋文化既有崇拜自然的情感,也代表了人们对家人团聚的向往和思念之情。

古代古诗中秋文化通过文字表达了人们对自然景观的喜爱,同时寄托了对家人团聚的美好祝愿。

这种文化意义也是我们传承和弘扬的宝贵财富。

古代诗人的赏月情结许多古代诗人对赏月情有独钟,他们用诗歌表达对月亮的崇拜之情。

例如,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写道:“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这首诗描绘了戍楼中的孤寂与凄凉,以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杜牧也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中表达了对月亮的赞美:“把酒神仙人,举杯消愁别。

月明月朦胧,每长皆过客。

”这些诗人用优美的文字将自己内心的寂寞与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让人感受到中秋夜的深情与美丽。

古诗中的中秋意象在古诗中,中秋节与月亮是紧密相连的。

月亮作为中秋夜的主角,成为古人表达情感的媒介。

例如,在白居易的《静夜思》中,他写道:“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通过描绘月光和霜,以及以待思故乡的情感,展示了中秋夜人们的思乡之情。

另外,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也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中秋诗。

其中他写道:“世间如此多娇,何以解忧?唯有暗中观月光,长是人千里共婵娟。

”通过诗中的意象描绘,苏轼将中秋夜与心灵的宁静联系在一起,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古诗中还有一些其他的意象,例如桂花、湖泊、众星等,都在特定的语境下寓意着中秋的美好寓意。

这些意象不仅丰富了古诗的艺术性,也增添了中秋文化的内涵。

幼儿园中秋节赏月:古诗词倾诉情怀活动规划

幼儿园中秋节赏月:古诗词倾诉情怀活动规划

幼儿园中秋节赏月:古诗词倾诉情怀活动规划中秋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也是一个家庭团聚的时刻。

而在幼儿园的中秋节活动中,赏月则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在这个活动规划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古诗词来倾诉情怀,让孩子们在观赏月亮的也能领略到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一、赏月活动的意义在中秋节这一天,赏月是我国人民传统的习俗。

在幼儿园中,举行赏月活动不仅可以增加孩子们对中秋节的了解,更可以培养他们的情感和审美情趣。

赏月活动还可以加深家庭、学校和社会的联系,提升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二、古诗词在赏月活动中的作用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它们富有美感和艺术感,可以带领孩子们领略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古诗词中关于赏月的诗句,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游泳》,辛弃疾的《丑奴儿·书东墙》等等,这些经典的古诗词可以引发孩子们对中秋节、赏月活动的兴趣,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

三、活动规划1. 诗词朗诵:在赏月活动中,可以组织孩子们进行古诗词的朗诵。

选择一些简单易懂的古诗词,比如《静夜思》、《水调歌头》等,让孩子们用朗诵的形式感受古诗词的诗意和美感。

2. 制作月饼:中秋节必备的美食当然也是少不了的。

在活动中,可以让孩子们动手制作月饼。

通过亲自动手,孩子们可以体验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3. 制作灯笼:赏月的活动当然少不了灯笼。

可以让孩子们在活动中亲手制作灯笼,这不仅可以增加亲子互动,也能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审美观。

四、个人观点作为一名中文文章写手,我深深地认识到幼儿园的活动对孩子们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这样的中秋节赏月活动规划,可以让孩子们在欢乐中接触到我国传统文化,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心,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也让他们在快乐中接受教育。

幼儿园,作为孩子们成长的摇篮,应该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帮助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总结中秋节赏月活动规划需要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孩子们的情感体验。

通过古诗词的朗诵、月饼的制作、灯笼的制作等活动,让孩子们在欢乐中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他们的情感和审美情趣。

中秋节古诗活动方案策划书范文

中秋节古诗活动方案策划书范文

中秋节古诗活动方案策划书范文中秋节古诗活动方案策划书一、活动背景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华人世界中的重要节日。

在中秋节这一天,人们会赏月、赏灯、赏花、赏桂花酒等,伴随着欢歌笑语和各种传统美食,共度欢乐时光。

与此同时,中秋节还有一个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其中包括了许多优美的古诗词。

为了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加强人们对中秋节文化的了解与认识,并提高人们的中文语言能力,我们组织了这场以“中秋古诗会”为主题的活动。

二、活动目的1、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传承和发扬优秀的中华文化2、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增强对中文诗歌的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3、激发学生的文化探究兴趣,让学生从中秋文化中发现美,增强其文化自信心和身份认同感三、活动主体及形式活动主体:学生团体活动形式:小组竞赛活动流程:第一步:选诗指导教师为每个小组分配10首与中秋节相关的古诗。

每个小组从中挑选5首诗进行学习。

第二步:学习小组成员按照分配的5首诗进行学习,研究其中的意义和诗意,领会其中的典故和隐含的文化内涵,为答辩做准备。

第三步:答辩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选择其中一首诗进行朗诵,并解读其意义和诗情。

答辩分为两轮:第一轮为初选,第二轮为决赛。

第四步:评选评委根据选手的朗诵、解读及其文字语言的运用等一系列综合素质,选出冠军、亚军以及三等奖。

四、时间及场地时间:中秋节前一周时间场地:学校礼堂五、预期成果1、学生加强了对诗歌的理解和认知,提高了自身的中文语言能力2、弘扬中华文化,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身份认同感3、促进学生间的互动与合作,培养了良好的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4、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六、总结这次“中秋古诗会”活动既锻炼了学生的中文语言能力,又丰富了学生的文化素养。

通过深入理解和学习古诗词,学生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秋节的文化内涵,也让他们更加认识到中华文化的丰富和多样性。

活动不仅加强了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更让我们看到了未来中华文明的蓬勃发展和光明前景。

幼儿园古诗情趣园:古诗词教学活动方案

幼儿园古诗情趣园:古诗词教学活动方案

幼儿园古诗情趣园:古诗词教学活动方案一、引言在幼儿园的语言教育中,古诗词教学一直被认为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古诗词不仅可以启蒙幼儿的文学素养,还可以培养幼儿的情感、审美和语言表达能力。

设计一套富有情趣的古诗词教学活动方案对于幼儿园的语言教育至关重要。

本篇文章将围绕这一主题,为您提供一套幼儿园古诗情趣园的古诗词教学活动方案。

二、活动内容1. 古诗词欣赏- 为了培养幼儿对古诗词的兴趣,可以通过播放优秀的古诗词朗诵或录音,让幼儿聆听古诗词的音乐之美。

- 可以选择一些简短易懂的古诗词作品,利用图片、装饰品等辅助教具,让幼儿观赏古诗词的艺术之美。

2. 古诗词演唱- 鼓励幼儿模仿古诗词的音乐特点,进行简单的歌唱活动。

可以选择一些古诗词改编成童谣,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古诗词。

- 通过歌唱活动,引导幼儿用声音表达自己的情感,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古诗词创作- 针对幼儿的特点和兴趣,可以设计一些简单易懂的古诗词创作活动。

可以提供一些古诗词的模板,让幼儿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创作,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

- 鼓励幼儿根据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创作属于自己的古诗词作品。

4. 古诗词表演- 定期举办古诗词诵读比赛或表演活动,让幼儿有机会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 通过表演活动,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目标通过以上活动,幼儿可以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对古诗词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学习古诗词。

2. 开发幼儿的艺术和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水平。

3. 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提升他们的情感体验能力。

4.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促进他们的综合素质发展。

四、总结与展望通过设计富有情趣的古诗词教学活动,幼儿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古诗词,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艺术情趣。

未来,在教学中可以不断探索和创新,设计更多有趣的古诗词教学活动,让幼儿在欢乐中学习,让古诗情趣园成为幼儿园语言教育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中秋赏月作文-中秋赏月的古诗词 中秋节赏月要来一点诗词和美景 .doc

中秋赏月作文-中秋赏月的古诗词 中秋节赏月要来一点诗词和美景 .doc

中秋赏月作文|中秋赏月的古诗词中秋节赏月要来一点诗词和美景导语:秋风高起,微凉,在八月十五的晚上清风习习,让人感到清爽怡人这时候摆上一碟子的月饼,有五仁馅的,莲蓉馅儿的还有椰蓉或者是蛋黄,再来一杯桂花酒,一对螃蟹,这样的情景如果不赏月都对不起自己。

中秋节赏月要来一点诗词和美景,下面就带上这些中秋赏月的古诗词去赏月吧!中秋赏月的古诗词中秋节赏月要来一点诗词和美景中秋赏月的古诗词中秋节赏月要来一点诗词和美景1、明月几时有山东诸城诗词赏析“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苏轼《水调歌头》传唱至今,就连天后王菲也翻唱了一首《但愿人长久》。

把酒临风、对月当歌,此情此景酣畅淋漓。

《水调歌头》是诗人苏轼在密州时所作,这一年的中秋,皓月当空,银辉遍地,苏轼因与当权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外放在密州做知府;而其又与胞弟苏辙分别七年之久。

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

游览推荐密州,即现在的诸城,位于山东半岛东南部,是齐鲁文化的一部分。

苏轼任密州知府时建了一座超然台,用以登高远望、吟诗作赋。

同时他也就是在这里写了千古闻名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历代文人墨客为缅怀苏轼,常慕名登台凭吊,留下了许多名诗佳句、墨迹刻石。

因此若要赏月,必登此台。

其实明月依旧,只是当月光洒落到这超然台上并把你照亮后,也许你便更能体会苏轼当年那种“超然物外、淡泊名利”的处世态度。

而在中秋之夜,和家人共处此台,其乐融融下也省去了苏轼“千里共婵娟”的忧愁。

同时在山东省境内的其他地方也有不少赏月奇观等着你去探索。

比如山东益都县西南柳长山上的千佛洞,高数十丈,两壁凿有无数佛像,洞中有一自然天窗,中秋夜从洞中窥月,可见银盘高悬,月华泻地。

而东岳泰山南麓普照寺旁的筛月亭有一棵六朝古松,虬枝弯曲如蟠龙,月圆之夜,朗朗月光透过茂密的松针洒向地面,光怪陆离,也堪称是赏月佳处。

TIPS:自驾从北京三环上京沪高速,一直走到潍坊西出口下高速可直达诸城。

中秋赏月诗词

中秋赏月诗词

中秋赏月诗词篇一:中秋赏月诗词中秋赏月每逢中秋来临,赏月谈月便成为人们久谈不衰的话题。

追溯中秋赏月的来历,据《长安玩月诗序》载:“秋之于时,后夏先冬;八月于秋,季始孟终;十五之夜,又月之中。

稽于天道,则寒暑均,取于月数,则蟾魄圆。

”也就是说,八月十五在秋季八月中间,故曰:“中秋”。

为何人们钟情中秋赏月呢?有诗道:“明月四时有,何事喜中秋?瑶台宝鉴,宜挂玉宇最高头;放出白豪千丈,散作太虚一色。

万象入吾眸,星斗避光彩,风露助清幽。

”从时令上说,中种是“秋收节”,春播夏种的谷物到了秋天就该收获了,自古以来,人们便在这个季节饮酒舞蹈,喜气洋洋地庆祝丰收,这在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描绘。

从渊源上说,中秋又是“祭月节”,它源于远古人类对自然的崇拜。

古代帝王的礼制中有春秋二祭:春祭日,秋祭月。

最初祭月的日子在“秋分”这一天,“秋分”这个季节在八月内每年不同,所以秋分这一天不一定有月亮,祭月无月是大煞风景的,逐渐约定俗成,祭月的日子固定在八月十五日。

从科学观察来看,秋季地球与太阳的倾斜度加大,华夏大地上空的暖湿空气逐渐消退,而此时,西北风还很微弱。

如此,湿气已去,沙尘未起,空气即显得格外清新,天空特别洁净,月亮看上去既圆又大,是赏月的最佳时节。

恰如古诗所云:“光辉皎洁,古今但赏中秋月,寻思岂是月华别?都为人间天上气清澈。

”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魏晋时期,盛于唐宋。

据宋朱翌《曲消旧闻》说:’中秋玩月,不知起于何时?考古人赋诗,则始于杜子美。

”浏览唐诗,中秋赏月诗确有多篇,如王建有诗云:“月似圆盛色渐凝,玉盆盛水欲侵棱。

夜深尽放家人睡,直到天明不炷灯。

”徐凝的诗云:“皎皎秋月八月圆,嫦娥端正桂枝鲜;一年无似如今夜,十二峰前看不眠。

”宋代,民间中秋赏月之风更加兴盛。

据《东京梦华录》对北宋京都赏月盛况有这样的描写“中秋夕,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我连坐至晓”。

《新编醉翁谈录》记载:“倾城人家子女不以贫富能自行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服服饰之,登楼或于中庭拜月,各有所期:男则愿早步蟾宫,高攀仙桂;女则愿貌似嫦娥,圆如皓月。

古诗词中月亮的意象赏析

古诗词中月亮的意象赏析

古诗词中的月亮意象赏析之迟辟智美创作展开浩如烟海的诗卷,咏月诗词俯拾皆是,更不乏名篇佳作:或描绘其绰约妩媚的姿影,或抒发相思和离别之情,或感伤身世和流离之苦,或倾诉旷达潇洒之胸襟,或寄托济世报国之壮志,或是借以抒发对宇宙、社会人生的思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月亮这一意象经常成了人类思想情感的载体,她的意蕴十分丰富.在很多咏月诗歌中,诗人将月融于的内心思想情感之中,并使月与内心的思想情感互为辉映,缔造了许多优美的审美意境,并将诗的文学品位、思想内涵与艺术造诣提升到一个极高的水平.由于作者心境分歧,在分歧的古诗词中,月亮这一意象暗示出的意蕴也往往不尽相同,体现出其意蕴的丰富性.月亮这一意象在诗人们的心中有着多种分歧的意蕴:幽美、自由、纯粹、美好、永恒、凄凉、悲凉、离合悲欢等等,无不表达.月亮的分歧意蕴,形成份歧的审美意境,烘托出诗人们的分歧情怀.在这方面,我们应当引导学生有所积累.否则,就容易犯囫囵吞枣、生搬硬套的毛病.一、以月渲染清幽气氛,烘托悠闲自在、旷达的情怀在恬淡闲适、乐观旷达的人的眼里,月亮这一意象成了清幽雅致、悠闲自在的代名词. 在很多古诗词中,文人墨客经常以明月来渲染清幽气氛,烘托悠闲自在、超脱旷达的情怀. 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是一幅何等幽雅、明净而又布满情趣的画面啊!在这里,一切都显得自在安然、新鲜活泼,洋溢着诗人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隐逸山水间的飘逸情怀.又如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在这首诗中,月亮以静态的形式呈现,一个“惊”字打破了宁静,唤醒了一个息息相通的世界.在这夜静春山空中,一轮明月的呈现,更加渲染了清幽与雅致!其它咏月渲染清幽气氛,烘托悠闲自在、旷达的情怀的古诗词还有很多,如: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三更鸣蝉”(《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万丈生白毫”(苏轼《和子由中秋见月》);“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前赤壁赋》)等.二、以月寄托相思之情,抒发思乡怀人之感在远离家乡,远离亲人者的眼里,月亮这一意象或是寄托恋人间的苦苦相思,或是蕴含对故乡和亲人朋友的无限思念.在众多的咏月古诗词中,这一类是最多的.从月相的形态及其变动来看,圆月如盘,团团圆圆;残月如勾,残缺不全.月亮圆了又缺,缺了又圆,自然勾起人们的想象和联想.宁静的月夜里,沐浴着清幽柔和的月光,人们很容易陷入深思,展开遐想,发生缱绻而渺远的情思.离家在外的人,仰望明月,思绪经常飞越空间,想起同在这一轮明月照耀下的故乡、亲人、朋友.李白《静夜思》中的乡情,就是这样生发出来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垂头思故乡.”,当诗人“举头望明月”时,一缕乡思便从心头油然升起了.这样一个乡思引动的过程,不单人们很容易理解,而且很多人都亲自体验过,这就突破了诗人与读者之间因生活经验分歧可能发生的感情上的隔膜,因而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诗中的月亮已不再是纯客观的物象,而是浸染了诗人感情的意象了.李白的诗作中,有年夜量都是咏月的诗歌,如:“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只到夜郎西”(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帏望月空长叹”(李白《长相思》);“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等.其他以月寄托相思之情,抒发思乡怀人之感的古诗词还有很多,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杜甫《月夜》);“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年夜刀”(杜甫《八月十五夜月》);“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人有离合悲欢,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希望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的《苏幕遮》);“江南月,如镜复如钩.似镜不侵红粉面,似钩不挂画帘头,长是照离愁.”(欧阳修《望江南》);“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欧阳修《生查子》);“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工具,南北工具,只有相随无分别.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吕本中《采桑子》);“东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几家夫妇同罗帐,几家飘零在外头?”(南宋民歌《月儿弯弯照九州》)等等,真是举不胜举.三、以月渲染凄清的气氛,烘托孤苦的情怀在失意者的笔下,月亮又有了失意的象征,引发了许多失意文人的空灵情怀,寄寓了文人墨客的身世感伤和流离之苦. 1、在很多古诗词中,月亮这一意象也经常是诗人触景伤情的媒介.如李白的《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概况上看,是写诗人在花下与月、影相伴、相舞、相酌成欢的美好情景.实则是诗人用这美好的情景来反衬出自己内心的孤寂与悲苦.而这一切,皆因月起.若无此月,诗人恐怕也不会有此感伤.又如杜甫的《旅夜书怀》:“细草微风岸,危墙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年夜江流.名岂文章著?天地一沙鸥.”“星垂平野阔,月涌年夜江流”这一句写出了一幅明星高扬,平野广阔;月随波涌,年夜江东流的雄浑情景与浩瀚气势.通读全诗,我们会很容易发现本诗是写诗人垂暮之年漂泊的凄苦景况.而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年夜江,残酷的星月正是为了反衬出诗人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连无告的凄凉心情,以乐景抒哀情. 2、在很多古诗词中,月亮这一意象经常是诗人哀思的借托,是诗人心境的写照.如白居易的《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此诗前两句写出了一幅残阳暮日的悲壮情景;后两句则写出了一幅明星弯月的凄清景象.这两幅景象虽美,但一个“可怜”揭示了诗人真实的情感.暮时风景固然壮阔,然已近黄昏;夜时情境纵然美丽,独无人欣赏.以美景写哀景,哀意之深实在难以言喻.月在此,早已不成与诗相分离了.3、在很多古诗词中,月亮这一意象的呈现,经常将诗人的内心悲苦上升到一个极高境界.如杜甫的《咏怀古迹五首(其三)》:“画图省识东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诗人用“环佩空归月夜魂”这一句写出了一幅极度悲凉的情景,令人读到此句便感伤万千,月在此,功不成没.又如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诗中所描绘的意象全是诗人在船舱里看到、听到、感觉到的,所有这些都触发着诗人远游的孤独、思乡的愁绪,使他不能入睡,秋深,夜静,西天的上弦月渐渐落下去了,天色变得漆黑,此情此景,使诗人越发感到凄凉难耐.其它咏月渲染凄清的气氛,烘托孤苦的情怀的诗词不还有很多:如“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李白《蜀道难》);“俱杯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月兆)楼饯别校书叔云》);“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白居易《琵琶行》);“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晏殊《蝶恋花》)等.四、以月蕴涵时空的永恒那高悬于天际的月亮,也经常引发诗人们的哲理思考:明月亘古如斯,跨越时空,而相比之下,人生是何等的长久和渺小.在他们的诗歌中,月亮这一意象成了亘古不变的象征和世事变迁的永恒见证.李白《把酒问月》中有:“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明月亘古如斯,而相比之下,人生是何等的长久,这几句诗句将时间对生命的劫掠和生命在时间面前的无奈暗示得淋漓尽致,读来意味深长,勾魂摄魄.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本诗开篇便用“秦时明月汉时关”勾勒出一幅极为壮阔的月夜之景,纵横历史,时空交错,物是而人非.本诗概况上看写月夜的美景与对李广老将军的推崇之情,实际上,诗人以李广自喻,抒发了自己欲建立像李广一样的丰功伟业,但却因为小人的陷害而无所作为的无奈与悲凉之情.月在此,成了跨越时空的见证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有:“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江月年年如此,人物代代无究已,诗人从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一种欣慰.苏轼《前赤壁赋》中有:“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千百年来,诗人们对明月、新月倾注了很多感情去歌咏她!情由景生,景由情变.人心好,景色美;人心灰暗,景也灰暗.景色自在人心中!面对亘古的月亮,分歧的诗人,分歧的环境,各有分歧的感受,都把自己共同的感受写出来,绘景寓情,便有分歧的吟月诗词.五、历代文人墨客钟情于月的文化探源1、从文化渊源上看,月文化源远流长.在远古时代,民间就流传着许多关于月亮的传说,如“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中国民间有赏月的传统习俗,赏月赋诗唱和,更是文人雅士的交游活动之一.据有关专家考证,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魏晋时期,盛于唐宋.至唐代已呈现登台观月、泛舟赏月、饮酒对月等活动.至宋代,民间中秋赏月之风更加兴盛.节日里有祭月、拜丹、赏月、吃月饼之俗.据《东京梦华录》对北宋京都赏月盛况有这样的描写“中秋夕,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我连坐至晓”.2、从月亮的亮度和质感上看,月光虽明亮,但与太阳的光辉相比,她仍然显得有些清幽,不像太阳那样让人感到温暖,有时甚至让人感觉有些凄清、悲凉.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的《鸟鸣涧》),一轮明月的呈现,更加渲染了春山的清幽与雅致,烘托出清幽宁静的意境.又如:“画图省识东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杜甫《咏怀古迹》)“环佩空归月夜魂”这是何等的凄惨悲凉,读到此句便让人感伤万千,月在此,功不成没.3、从月亮的特征来看,尽管人们身在分歧的处所,但看到的月亮都是相同的.许多脍炙人口的名句都是和这一特性有关的,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望月怀远》),看着辽阔无边的年夜海上升起一轮明月,诗人想起了远在天涯海角的友人,此时此刻他也和我望着同一轮明月.诗人思念远方的友人,以至于今夜难眠,埋怨长夜漫漫.这与谢庄《月赋》“美人迈兮音尘绝,隔千里兮共明月”如出一辙,自然浑成,意境雄浑壮阔;再如“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人借这轮同照两地的明月,来转达自己对朋友的一片真心,通过诗人的艺术想象,无知的月亮,就这样成了李白与王昌龄心灵之间的纽带.4、从月相的形态及其变动来看,圆月如盘,团团圆圆;残月如勾,残缺不全.月亮圆了又缺,缺缺了又圆,自然勾起人们的想象和联想.碧空如洗,圆月如盘,人们在尽情赏月之际,会情不自禁地想念远游在外、客居异乡的亲人.如“人有离合悲欢,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希望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又如“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工具,南北工具,只有相随无分别.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等得团圆是几时?”(吕本中《采桑子》);“月子弯弯照几州,几家欢乐几家愁?几家夫妇同罗帐,几家飘散在他州?”(南宋民歌《月儿弯弯照九州》)等.弯弯的月牙儿的残缺形象与夫妻分别、飘散的孤苦形象交互辉映,摧人泪下.附:高考满分作文守护心中的月亮漆黑的夜,迷茫的旅途,是什么让我们还残留着光明的希望?行走人间,纷乱的世事,是什么指引我们不偏离世间的正途?是月亮,是如水的月光,拥抱了黑黑暗争扎彷徨的众生,为你我流淌出身命的畅想.是品德,这心中的月亮,拨散开心头密存的阴云,为人们点明前行的方向.然而面对着活动之后的狼籍满目,打量着那些被人们摧残后的奄奄一息的花朵,我们的心被刺痛了.当传承了千年的谦让、礼貌、尊老爱幼种种美德已伦落到需要物质的奖励与安慰才华再次呈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时,我们心中的月亮已失去了心中曾有的光芒,她正暗然神伤.千年前她曾那样耀眼.还记得那河边洗耳的身影吗?只为一身洁白,还曾有人那样的活过.他心中的月亮一定被洗的纤尘不染,那光芒才有了穿越千年的不朽力量.还记得那持竿失落臂的洒脱吗?心如澄彻秋水,心如不系之舟者如斯,他心中的明月,浸满了君子的追求与胸怀,于是在盈盈的月光中,他拒绝权势媒聘,是那样坚定,那样无悔,而他心中自有明月.那样的时代,呈现了小小的孔融,呈现了千千万万修身养德的君子.品德的力量是那样的坚强,那心中的明月就是悬在日日自醒的君子头上,悬在为父母暧床的孩子头上,悬在奔丧守孝的哀思之上......岁月流转,世事变迁.我们突破了封建礼教的束缚,拥有了安宁富足的生活,一路走来看似硕果累累.然而,不经意间,你我似乎都遗失了一丝美的月光,一点品德的力量.温总理说:如果我们有比高山还要高尚的品德,有比年夜海还要宽广的包容,有比爱自已还要宽广的泛爱,那么我们国家就是一具有精神文明和品德力量的国家.这需要每个人都反思自已,去追寻自已心中的那轮月亮,看看是否还清澈,是否还明亮,当千千万万轮明月在你我心中点亮,我们才真正拥有了品德的力量.也许,只要那友善的一笑,只要那真诚的一扶,只要多体谅一些他人的处境,多尊守一些品德准则.让我们每个人都守护住心中的月亮,让美丽的品德光芒在你我一举手间,洒满世间的每一个角落...。

语文古诗展览活动方案策划

语文古诗展览活动方案策划

语文古诗展览活动方案策划一、活动背景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包含了丰富的情感、哲理和审美价值。

古诗的优美语言和深刻意境吸引着无数人的关注和喜爱。

为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人们对古诗的热爱,我们计划举办一场以古诗为主题的展览活动。

二、活动目标1.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古诗的优美语言和情感表达能力。

2. 提升参观者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激发对古诗的研读和欣赏兴趣。

3. 打造一个促进文化交流和学术探讨的平台,吸引专家学者参与。

三、活动内容1. 展览主题(1)展示古诗的发展历程和文化内涵。

(2)展示古诗的代表作品及其创作背景。

(3)展示古诗的艺术表现和艺术魅力。

2. 展览形式(1)实物展示:通过展出古代文人的手迹、古籍和古代文人的生活工具等实物,展示古代文人的创作环境和工具。

(2)图片展示:通过展出古代文人的画像、古籍原文、古代文人的生活照片等,呈现古代文人的形象和作品。

(3)多媒体展示:通过投影仪等设备,播放古代文人的音像资料,如朗读古诗的声音、古诗的音乐配乐、古诗改编的影视作品等。

3. 展览内容(1)古诗分类展示:将古诗按照题材、风格、时代等进行分类,并展示每个分类下的代表作品。

(2)古诗创作过程展示:通过展示古代文人的手稿、草稿和修改过程,展示古诗的创作过程和创作技巧。

(3)古诗赏析:设立赏析区域,陈列古代文人的名句,配有解读和赏析,让参观者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古诗的内涵。

4. 活动亮点(1)古典音乐演奏:组织专业古琴演奏、古筝演奏等,为参观者提供古风音乐的欣赏。

(2)朗诵比赛:组织参观者参与朗诵比赛,通过朗诵古诗,展示他们对古诗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3)名家讲座:邀请古诗专家学者进行名家讲座,分析古诗的创作技巧和艺术特点。

四、活动宣传为了吸引更多的观众和参与者,我们将采取以下宣传措施:1. 媒体宣传:在电视台、广播电台、报纸等媒体上发布新闻稿、电视广告和采访报道,宣传活动的背景、目标和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活动主题一:在古诗中赏月
丰润区西实验小学王洪玲
一、活动背景:
古典诗歌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朵奇葩。

登高望远,每每生“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豪气;浪迹天涯,时时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惆怅。

这些浩如烟海的诗歌,或咏山川名胜,或颂边塞将士,或诉百姓疾苦,或鞭鞑权贵腐败,或抒发人生情怀┅┅读之往往令人浮想联翩,感慨万千,回味无穷。

我校为打造诗书氛围,让学生从小领略古人的文字的精妙之处。

也为了陶冶学生的情操,在书海中畅游。

每个年级都配备了必背古诗40首。

所以为了配合学校特色活动,开展在古诗中赏月的活动主题。

二、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
1)学生通过上网查找资料、了解有关赏月的古诗;
2)搜集阅读与月亮相关的古诗、词、文、故事、对联等,感受古代文化;
2、能力目标:
1)学会调查、收集、整理资料的方法,培养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社会调查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

3)通过展示、朗读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3、情感目标:
1)以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对对生活的热爱;
2)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和团结合作精神。

三、活动方法
1.收集资料(语文课本、课外书籍、网络等)
2.整理资料(按要求收集游历山川古诗并理解诗意、配简单的与诗有关的图画)
3.组交流,丰富积累
4.进行评比总结
四、活动安排:
在整个研究活动中,我把学习的主动权完整地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教师只是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指导,认真处理好学生的自主选择、主动实践和教师有效指导之间的关系。

本次活动分五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选择主题
第二阶段:确立主题
第三阶段:制定活动方案
第四阶段:收集、欣赏、吟诵、学习有关赏月的古诗
第五阶段:收集、欣赏、吟诵、学习有关赏月的诗句
第六阶段:赏析赏月的古诗
第七阶段:古诗配画
五、活动准备:
1、事先将学生分好组,分好工,以便活动时分组有目的性地调查。

2、各小组首先选出小组长,讨论制定活动方案。

3、制作课件,以激发学生的实践兴趣。

五、活动过程
第一二三课时
(阶段一二三:选择主题,确定主题,制定方案)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谈话导入:同学们,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你知道那些赏月的古诗吗?
2、欣赏课件((二)启发提问,确定主题
1、启发提问:看了刚才的图片,大家有什么话想说?关于赏月的古诗,你想知道些什么?
2、总结发言,确定主题
(三)活动指导,教给方法
第四、五、六、七课时
第四阶段:收集、欣赏、吟诵、学习有关赏月的古诗
第五阶段:收集、欣赏、吟诵、学习有关赏月的诗句
(一)了解赏月的古诗
1、学生分组展开实践调查活动,通过询问、查阅资料等方法了解收集的内容
2. 教师配合这次活动,指导学生观察、调查。

研究解决问题。

(二)小组交流:
主持人发言:经过近两周大家的共同努力,终于完成了最初制订的活动方案,在这次亲身实践活动中,你们有哪些可喜可贺的收获,愿意与大家共同分享吗?你们想以怎样的形式展示自己的丰采呢?
各组准备好材料,商量一下,你们准备与其他小组交流哪些内容?(三)小组汇报:
1、主持人主持,分组汇报。

按照预定方案,第
2、听了别人的汇报,,我们有哪些收获和不足?又有哪些体会和感想?
(四)收集资料,追溯赏月文化渊源
我们开展这一系列的研究活动目的是通过这次机会真正地将学生们带到我国文化中,以此来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兴趣,并从活动中提高学生个人素质及综合实践能力。

首先要求学生收集有关赏月的诗词佳句,填写下表。

八、总结活动成果
本次活动同学们开展的有生有色,每一个成员都积极参与,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无论是绘画还是手抄报,无论是书法还是短信,都向我们展示了个人的风采,同时也向我们展示了小组成员的合作探索精神,我相信,通过这次活动,大家一定会有丰厚的收获,如果能把这次活动经过或感受体会写出来,一定会为我们这次活动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通过古诗词诵读,使学生认识到我中华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有着灿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认识到中华语言的改革发展兴衰史,就是中华民族寻求进步、探索文明的历史;认识到热爱祖国,离不开祖国语言文字的传承和依托。

所有这些,对学生的人格塑造、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对学生良好道德观的的形成,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激发了学生对中华诗词的热爱,提升了学生人文素养。

丰润区西实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评价表
备注:评价分成三个等级优、良、一般,分别用☆、△、○表示。

有五个以上的☆,没有○的则评为优;有三个及以上☆,没有○或者有四个及以上☆一个○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