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自由贸易与保护贸易之争-PPT精品文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批评古典自由贸易学说忽视了各国 历史和经济上的特点。 各国应根据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采取不 同的贸易政策。 李斯特的经济发展五阶段说:
原始未开化时期——畜牧时期——农业 时期(自由,葡萄牙) —— 农工业时期(保 护,美、德) —— 农工商业时期(自由,英 国)
第三,主张国家干预对外贸易 用“两个家长——两种投资”的例子来说 明国家应以发展生产力为长远目标的道理。 例:植林者可主动造林而不是只期待风力 吹播种子造林,喻为国家可采取适当干报酬(总收入) 厂商 购买产品(总支出) 家庭
投入市场:总产出
产出市场:总收入


总收入 (AS)
总支出 (AD)
总产出 = 总收入 = 总支出
流量与存量: 流量 :指在某一时期中某种经济变量的增量。 —— 时期数,可相加 存量 :指在某一时点上某种经济变量的数值。 —— 时点数,不可相加 关系:流量来自存量,流量又归于存量;流 量会导致存量变化。
对古典自由贸易理论的批评
第一,指出“比较成本说”不利于德国生产力 的发展,因为本国的工业将越来越弱。
“财富的生产力比之财富本身,不晓得要重要 多少倍。”
李斯特的贸易保护论与比较利益理论不同, 它是建立在生产力论的基础上。他认为落后国家 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目的是发展本国的生 产力。只有这样,发展对外贸易才会有利于该国 的经济发展。而比较利益理论宣扬的是贸易参与 国均会获取贸易利益的观点,只着眼于眼前的使 用价值的增加,而没有考虑落后国家的发展。 李斯特认为:“财富和财富的生产实质不 是一回事,财富的生产能力比财富本身不知要重 要多少倍,它不但可以使已有的财富获得保障, 而且可以使已经消失的财富获得补偿。生产力是 创造财富的源泉,财富是生产力的结果。”

李斯特的理论以后一直被广泛引用,成为 落后国家保护其工业的主要论据。 在实际操作中,保护幼稚工业能否在长期获 利,取决于三个条件: 第一,这些被保护的“新生儿”必须有长 大的潜力,从国际贸易的角度分析,必须有潜在 的、通过成长会发挥出来的比较优势; 第二,保护只是短期的,为保护所付出的 代价是短暂的、有限的; 第三,被保护的“新生儿”在长大后带给 社会的收益会足以弥补社会为保护付出的“抚养 费”。
① 支付报酬 厂商
⑥ 转 移 支 付
④ 投资
金融市场
③ 储蓄
四部门经济循环——开放经济
案例:注入和漏出
在改进的两部门模型中,我们曾经介 绍了漏出与注入的概念,并指出储蓄是漏出, 追加投资是注入。那么,在三部门模型和四 部门模型中,哪些是漏出,哪些是注入?
分析:在三部门模型中,除了储蓄之 外,税收也是漏出,因为它与储蓄一样,也 是购买商品和劳务之外的支出,是经济循环 流动中的漏出。除了追加投资之外,政府支 出也是注入,是对经济循环流动的注入。在 四部门模型中,又增加了一项漏出——进口 支出和一项注入——出口收入。
幼稚产业保护理论的局限性
经济学家发现,保护幼稚工业理论在实践 中有两个很难克服的困难: 保护对象的选择 保护手段的选择 一般来说,采用产业政策优于关税等限制 进口的贸易政策。在产业政策下,企业的补贴来 自政府,政府有权控制和调节,政府为减少开支 会促进企业提高效率。
在关税等限制进口的贸易政策下,企业的 收益来自市场,来自无数个不知名的消费者,对 此企业自然无所顾忌,没有提高效率的压力。 通过限制进口的错误手段来保护幼稚工业 还有一种常常不被人注意的社会代价,即推迟接 受和普及先进技术和知识所造成的损失。
保护贸易理论的主要论据和观点

主要论据 重商主义思想 保护幼稚工业理论 对外贸易乘数理论 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
主要论据

经济方面的观点





保护就业论 维护公平竞争论 促进本国产业多样化论 改善贸易条件论 改善国际收支论 利润转移论 纠正市场失灵论

非经济方面的观点



保障国家安全论 维护社会公平论 保护国民健康论
重商主义:一点历史背景及其思考
中世纪时(约11-15世纪)西欧各国物资短缺, 鼓励进口,限制出口;将外贸作为政府收入的重要来源, 对出口商品征税。 早期贸易保护政策(15-17世纪)流行重商主义, 早期管制金银进出口;晚期采取保护关税的方法,奖出 限入,其中包括出口补贴、出口退税等; 英国还采取:1)保护农业 “谷物法” 限制进口; 2)鼓励工业发展 “职工法”和“行会法”;3)保护航 运业发展 “航海法”与荷兰争夺海上霸权;4)奖励人 口繁殖 重商流行于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和资本主义发 展初期,在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英国、德 国、法国和俄国,其政策实质都是进行贸易保护。
四部门经济模型均衡条件:
总需求:
C+I+G+X 消 费
总供给:

C+S+T+M 消 费
投 资
政 府 支 出
出 口
储 蓄
政 府 收 入
进 口
总需求方程:
Y = C + I + G +(X-M)
净出口
萨伊定律与凯恩斯定律
萨伊(1767~1832)定律:“一个产品一 旦被创造出来,从那一刻起,它就向其它产品提 供了市场,其大小就等于自身的全部价值……创 造一个产品就意味着立刻打开了通向其它产品的 大门。”“供给创造自己的需求。” 凯恩斯认为不是供给决定需求,而是需求 创造自己的供给。这一说法被一些西方学者称之 为“凯恩斯定律”。
漏出( leakage ):指家庭将其收入部分用 于储蓄,而没有全部用于消费。 注入(injection ):指厂商获得了追加的投 资。
支付报酬 厂商 消费支出 家庭
注入
(投资) 金融市场
漏出
(储蓄)
三部门经济循环 —— 政府介入
⑥ 政 府 购 买 政 府 ⑤ 征 税 家庭 ② 消费支出
⑤ 征 税
三大心理法则
凯恩斯认为有效需求不足是由消费需求不 足和投资需求不足造成的,而消费需求和投资需 求的不足又主要是由三个心理规律--消费倾向 规律、资本边际效率规律和流动偏好规律所决定 的。一方面,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 但消费的增加往往不如收入增加的那么快,这就 导致了消费需求不足;另一方面,人们对未来预 期的不确定,引起灵活偏好的加强,抑制利率的 下降。利率的粘性和预期资本收益的下降交织在 一起,就导致了投资需求的不足。
保护贸易的政策与措施
保护的目的是促进本国生产力的发展。 保护的对象是本国受到国外强有力竞争的 有前途的幼稚产业。 保护的时间不应超过30年。 具体措施是禁止进口与征收高额进口税为 主要手段。
幼稚工业划分的三类标准
穆勒标准 某种产业在关税、补贴等保护措施下继续生产,经过一 段时间,能够在自由贸易条件下获利,达到其他国家 水平而自立,这样的企业就是幼稚企业。 巴斯塔布尔标准 保护、扶植幼稚产业所需的社会成本不能超过该产业将 来利润的现值,符合这一标准的产业为幼稚产业。 肯普标准 除了包含穆勒 -巴斯塔布尔标准的全部内容外,又加进了 产业在被保护期间所获得的学习成果应具有外部经济 效应的标准。
自由贸易和保护贸易的并存
英法自由贸易的胜利(始于18世纪后 期)—斯密与李嘉图的学说 —英国谷物法、航海 法废除,关税削减,与外国签定自由贸易条约, 对殖民地贸易政策改变—1860年“英法条约” 德美贸易保护政策的延续—美国财长 Hamilton 提出为使美国经济独立,应当保护幼稚 工业。平均关税曾到47%,为世界最高—德国李 斯特据此提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成为落后国 家贸易保护的理论依据(不以保护手工劳动为目 的,相反是为了用机器挤掉手工劳动)—俾斯麦 的政策实施
但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 , 美日汽车贸易逆 差继续扩大。美国向日本提出新的从日本进口的 限制并要日本开放其国内市场的要求。但这次日 本强烈要求由单方面的自愿出口限制转向了双方 协商解决。随后美国宣布就美日汽车贸易问题采 取两个制裁措施;日本政府也宣布如果美国的制 裁措施付诸实行,日本将采取对美国的报复措施 并正式通知世界贸易组织,要求同美国就美日汽 车贸易争端举行紧急磋商。
美日汽车贸易争端的谈判早在 1979 年就 进行了。当时的美国政府宣布要对日本的汽车及 其零部件进行限制。最后,日本单方面妥协并同 意就向美国的汽车出口实行“自愿”出口限制措 施(VER) :1981-1983年每年168万辆,1984年 为 185 万 辆 , 1985-1991 年 为 每 年 230 万 辆 , 1992-1993年为165万辆。
问题的提出
自从亚当· 斯密时代以来,主流经济学所一再 倡导的贸易政策,均带有自由放任的倾向,并将自 由贸易作为理想的国际贸易制度基础。 然而,现实世界国际贸易政策的演进,却与 这种主流经济学理念相悖。自从地理大发现以后全 球贸易形成以来,几乎所有主权国家奉行的贸易政 策,都带有或弱或强的保护主义色彩。 为何造成世界贸易政策实践与主流经济学贸 易理论之间存在如此巨大的差距?
经济学的理解(抽象模型) 总需求(AD):指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 务的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总量。 总供给(AS):指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 务的实际供给总量,即经济社会的总产量。 当经济处于均衡时 AD = AS
两部门经济循环(储蓄与财富)
1.简单的经济情况:
(1)提供生产要素 要 素 市 场 (2)支付报酬 家庭部门 (3)购买产品 产品劳务市场 (4)商品提供 企业部门
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 The General Theory of Employment,Interest and Money)创立了凯恩斯主义的基本原理,成 为西方经济学中的经典著作,被西方经济学者誉 为一场象“哥白尼在天文学上,达尔文在生物学 上,爱因斯坦在物理学上一样的革命”。是本世 纪内“对社会经济政策最有影响的一本书”并把 此书比之于斯密的《国富论》、李嘉图的《政治 经济学和赋税原理》,也有的把它和马克思的 《资本论》相提并论,认为“马克思的著作是对 资本主义的尖锐批评,凯恩斯的著作是摒弃自由 放任的基础。”
环顾世界,可以发现几乎每个国家使用关税, 也采用其他的贸易壁垒,在许多国家重要的经济和 政治利益集团要求更多的贸易保护。 正统的贸易理论的自由贸易政策与国际贸易 政策实践之间的“反论”如何进行解释? 1 、自由贸易理论的种种假定前提没有得到 满足。 2、保护贸易政策有其特定的理论依据。 3、贸易政策的政治经济学的解释。
保护幼稚工业理论
自由贸易虽会给世界带来经济利益,但也 会引起经济利益在不同国家和不同利益集团之间 的重新分配。一国政府出于某种目的,可以并且 必须采取某种手段来干预这种经济利益的分配过 程,这就是保护贸易理论的出发点。 亚力山大 · 汉密尔顿: 1791 年《制造业报 告》 代 表 人 物 : 李 斯 特 ( 德 国 ) , 1841 年 《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
不同时期、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采取不 同的贸易政策。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在国际层面的体 现:两种基本的类型 自由贸易政策:自由的进出入,在国内外市 场上自由竞争,让市场机制在国际范围内作用,实 现资源的全球配置。 理论依据:比较优势+规模经济(主流理论得 出的政策结论) 保护贸易政策:奖出限入,人为地将国内市 场与世界市场割裂
对外贸易乘数理论(超保护贸易理论)
20 世 纪 30 年 代 , 垄 断 削 弱 了 自 由 竞 争 ; 1929-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发生空前严重的经济 危机,在大危机后,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积极干预 对外贸易,实行高关税,外汇限制,数量限制, 鼓励出口等措施改善国内的经济状况。英国抛弃 了自由贸易政策,转而实行超保护贸易政策。 超保护贸易理论著作是凯恩斯的 ( J· M· Keynes , 1883–1946 )《就业、利息和 货币通论》。在经济危机前,凯恩斯是一个自由 贸易论者,此后转而推崇重商主义保护贸易政策, 形成超保护贸易政策理论。
所谓战略性贸易政策是指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中政府积极运用补贴或出口鼓励等措施对那些被认为存在着规模经济外部经济或大量租的产业予以扶持扩大本国厂商在国际市场上所占的市场份额把超额利润从外国厂商转移给本国厂商以增加本国经济福利和加强在有外国竞争对手的国际市场上的战略地位
国际贸易学
主讲:刘凯
从美日汽车贸易争端说起……
根据 WTO《争端解决规则和程序的谅解》 规定,美日双方在世界贸易组织总部日内瓦举行 谈判。最后美日双方都做了让步,达成了协议。 日本同意美国开设在日本的汽车及零部件经营店 在 2019 年增加化解矛盾,日本逐步废除了通过 关税和进口数量限制等方式来限制外国车进口的 做法,采取了繁琐的汽车进口标准,进口车的售 后服务,进口车的定期检查,不采购外国零部件 等做法。同时,日本政府仍以优惠贷款、补贴等 方式鼓励本国汽车出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