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朱自清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小层: 主要描写荷 塘四周环境, 呼应了第二 大段。(第6自 然段)
第二小层: 主要描写 荷塘上的 月色。(第5 自然段)
第一小层: 主要描写 月光下的 荷塘景色。 (第4自然段)
《荷塘月色》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 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 子吧。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 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 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
襟。
结束
第四大段:作 者忽然想起了 古人有关采莲 的诗。在想着 的当而,不自 觉以到了家门 口。(第7-第8
自然段)
文章结构
发展
开始
第三大段: 描写荷塘月 色,是全文 的重点所在。 (第4-第6自然 段)
第二大段:
叙写小径漫 步,勾勒荷 塘輪廓,抒 发月下独处 的感受。(第 2-第3自然段)
第一大段: 交代作者独 游荷塘的时 间:今晚、 地点和缘由。 (第1自然段)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
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 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 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 酣眠固不可少,
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 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 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 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 曲。
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这是一条幽僻的 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荷塘四面,长着许多 树,蓊蓊郁郁的。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 字的树。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 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
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我爱热 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像今晚上,一个人在 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 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 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 好了。
可见当时嬉游的光景了。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 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于是又记起《西洲曲》里的句子: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今晚若
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只不见一些 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 这样
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 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
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
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从诗歌里可以约略知道。采莲 的是少年的女子,她们是荡着小船,唱着艳歌去的。采莲 人不用说很多,还有看采莲的人。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 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梁元帝《采莲赋》里说得好:
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许;鹢首徐回,兼传羽杯;欋将移而藻 挂,船欲动而萍开。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 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
此段主要采视觉摹写、譬喻及拟人的手法致力 于描写月光及月的投影。其中虚实并用,流畅的将 月光、树及塘中的荷连结在一起。
第五段写月色,「 月光如流水一般, 静静地泻在这 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是实写; 而「 叶子和花彷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 梦。」则是虚拟。这是「虚」与「实」的对比摩写,其 「对比」手法,成熟而巧妙!
名词批注
踱(duo)-慢慢的走。 袅娜(niao nuo)-枝叶柔长摇曳的样子。 凝碧(ning bi)-青翠欲滴的样子。 酣眠(han mian)-指睡得很香。 斑驳(ban bo)-色彩相杂不一。 鹢(yi)-一种鸟类。 欋(qu)-一种农具。 敛裾(lian ju)-缩回衣袖。敛:收。裾:衣服的大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 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 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 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 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 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 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 我什么也没有。
(2)他觉得独处的妙处在于自由、自适、 自在。「甚么都可以想,甚么都可以不 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 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 理。」
延伸写作
试以你在学校闲逛之余所看到的人事物 ,写出对现在社会现象的一些看法。
游白沙有所思
近来心情烦躁,待在狭小的房间实在让人透不过 气,忽然想起白沙山庄的白沙湖,于是拿起外套独 自踱向白沙湖。从宿舍出来,缓缓的走在宿舍前的 小花圃别有一番风味。绕过了宏伟的大操场,一眼 望去便是白沙大楼前笔直的椰林大道,校门口堆满 了机车,恐怕最近又吹起了家聚风吧。
文章赏析
在第一段的时候,作者心理里颇不宁静,因此到家附 近的荷塘散步,舒散心中的郁闷。接下来作者运用白描 的写法描写荷塘小径的景色。「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 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 蓊蓊郁郁的。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 的树。」
散步的时候,情绪大概比较平伏了。因为他说:「这 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 另一世界里。」看来他已摆脱现实生活中令他困扰烦恼 的东西。他觉得独处的妙处在于自由、自适、自在。 「甚么都可以想,甚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 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
朱自清的散文特色
善于写景,描写细致。 结构严谨 朴实自然 善于言情,感情真挚。 行文简炼,抒情含蓄。 善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极富诗意美 情调和谐
文章大意
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月色》所述的引 人入胜的景色在近春园一带。1927 年仲夏,朱自清感于世变,夜不成寐, 深夜走出家门到这一带散步,以其精 妙的构思和生花之笔写下名文《荷塘 月色》。
在白沙湖的中心有着一座古色古香又具设计感的 湖心亭,湖的周围都是些大大小小的建筑物。坐在 湖心亭,感受着从湖面吹来的风,心中所有的烦躁 顿时有了種解放的感觉。从亭中放眼望去,处处可 见生命的展现,像是在湖畔边抢食的鱼群,乌龟在 晒月亮,鸟在湖面上飞翔。
看着小朋友快乐的在喂养鱼群,心中有着这样的 疑问,究竟这样的童真能够保留多久?人总是要长 大,不管你愿不愿意。而在成长后要面对的事、要 负责的事更是堆积如山。像是国小升国中,国中升 高中,高中升大学,每一次升级的门坎是越来越高 的,现在的小孩是不是越来越没有童年了,从小每 天都是读书和补习,放寒暑假亦是如此。难道现在 小孩的生命中就只有这些吗?
内容讨论
1.作者为甚么到荷塘散步? 他是甚么时候去的?
作者心里颇不宁静,因此到在家附近的 荷塘散步,舒散心中的郁闷。他散步的 时分,月亮已渐渐地升高了,在马路上 游玩的孩子都已回家了,他的妻子也伴 着儿子睡觉了。
2.作者散步时的心情怎样?他觉得独处有 甚么妙处?
(1)作者散步前,心绪颇不宁静。散步的 时候,情绪大概比较平伏了。因为他说: 「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 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看 来他已摆脱现实生活中令他困扰烦恼的 东西。
2 小煤屑路
步移
感到独处的妙处
3 荷塘-荷叶
形态 心情 投入景色中,忘记欠佳心情
4 荷塘-荷花
色彩、形态
5 荷塘-荷香
气味
6 荷塘-流水
7 月光
向上
8 月影
向下
9 光与影的和谐 整体
10荷塘四周的树 近
11树梢的远山 远、向上
12 蝉和蛙
听觉
心情寂寞郁闷如初
名句摘要
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 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 群居,也爱独处。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 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 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 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 荷香月色好了。
反过来我还真是羡慕湖里的鱼,天天都过着无忧 无虑的生活。他们无需担心衣食住行,也不用担忧 生命有没有危险。想着想着拿起手机一看,原来已 经很晚了,便独自走回宿舍。
谢谢!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 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 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 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 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 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 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 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采用示现手法从远到近、从上到下、从里到外描绘了 荷塘月色的无尽风光,使得整个文章呈现立体感跟渗透感, 彷佛置身其中。
作者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并且引用了梁元帝的采莲赋。
在最后作者又想起西州曲,勾起了乡思,「到底惦着江南 了」。
最后我们可以以一个表来看这一篇散文。
次序 描写的景物 描写的角度 作者心情
1颇不宁静
荷塘月色--朱自清
作者介绍:朱自清(1898-1948)
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 佩弦,祖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江都县。 自六岁移居扬州,故自称扬州人。是中国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诗人、散文作家、 著名学者。朱自清自幼在私塾受传统文化 的熏陶。1922年和俞平伯等人创办《诗》 月刊,是新诗诞生时期最早的诗刊。他是 早期文学研究会会员。1925年经俞平伯 推荐,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从此 一生服务于清华大学。开始研究中国古典 文学;创作则以散文为主。1948年6月, 他签名抗议美国扶日,并拒绝领取美援面 粉,在严重的营养不良之下,他的胃病复 发在同年的8月12日于北平病逝。
在第四段的时候主要是采用譬喻及拟人手法描 写荷叶、荷花、荷香和流水。
※他把荷叶比喻做亭亭的舞女的裙。
描写荷花,分别写已开放的荷花和未开 放的荷花; 他把这些荷花比喻做明珠、星星和刚出浴的美人。
※他把荷花的香气比喻做高楼上渺பைடு நூலகம்的 歌声。
叶子和花有一丝颤动时,露出叶子下的流水,作者 把这碧绿色的流水也描写出来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