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凡卡》的教学设计
五年级语文下册《凡卡》教学设计及反思
![五年级语文下册《凡卡》教学设计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bc45f600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c1.png)
五年级语文下册《凡卡》教学设计及反思五年级语文下册凡卡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词义;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凡卡悲惨的生活遭遇,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了解插叙的反衬作用,对比写法和含蓄结尾对突出中心的作用。
领悟文章将作者叙述、信的内容和回忆插叙结合在一起的表达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读自悟和动手标记,理清文章条理;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凡卡写信的内容以及描写他的神态、动作、联想的段落,了解他的内心,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精读,学习文章表达手法。
3、情感与态度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沙皇统治下穷孩子的悲惨生活,激发学生痛恨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培养爱国之情。
二、教学重点: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凡卡写信的内容,了解凡卡遭受的苦难。
三、教学难点:理解凡卡写信过程中的联想和文章结尾的含义,领悟文章将作者叙述、信的内容和回忆插叙结合在一起的表达方法。
四、教学时间:3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明确任务大家接触过哪些外国文学上节课同学们初步自学了这篇课文,按写信前、写信、写信后的顺序理清了文章的层次,并从凡卡写信前的动作、神态中体会出他当时的心情是十分害怕的。
这节课我们继续运用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联想来了解人物内心的方法学习写信这部分内容。
二.情境导读,直奔重点1通过第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到写信这一部分内容包括信文和凡卡的回忆。
(着重从挨打、挨冻、挨饿三方面进行引导归纳)(描写凡卡挨打的句子),引导学生运用正确学习方法体会:抓住重点词语:抓住拖、揪、揍等动词认真加以体会,再想象凡卡挨打时的惨状,并结合凡卡挨打的原因深入体会凡卡生活的苦。
多问几个为什么:为什么挨打怎样打打成什么样联系下文:打昏了,连狗都不如引导学生从睡在过道里、简直没有、一点儿、稀等描写凡卡挨冻、挨饿的词句中进一步体会他生活的苦。
综合老板、老板娘、伙计们对凡卡的态度,从直戳、捉弄等词中体会凡卡生活的孤独。
凡卡教案(优秀5篇)
![凡卡教案(优秀5篇)](https://img.taocdn.com/s3/m/f97528be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12.png)
凡卡教案(优秀5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下内容是本文范文为您带来的5篇《凡卡教案》,亲的肯定与分享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凡卡》教案篇一教学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主要内容,了解凡卡悲惨的学徒生活,体会他极度痛苦的心情。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第八自然段,关注凡卡的悲惨命运,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刚才我们读了凡卡写给爷爷的信。
谁来说说凡卡为什么要写信给爷爷?文中有一句话直接写出了凡卡的生活,是哪一句?——(屏幕出示)“我的生活没有指望了,连狗都不如!”2、“连狗都不如的生活”究竟是怎样的生活啊?哪个自然段集中写出了他“连狗都不如的生活”呢?二、品读片段,感受“没有指望”1、请大家自由朗读第八自然段。
(屏幕出示)可以拿起手中的笔,勾划相关语句,或者写下你的理解,在书上留下的痕迹记录着你读书的思考。
好,开始读(师随机巡视,个别交流。
)2、第八自然段从哪几个方面诉说“我的生活没有指望了,连狗都不如!”?(1)挨打(屏幕出示)“昨天晚上我挨了一顿毒打,因为我给他们的小崽子摇摇篮的时候,不知不觉睡着了。
老板揪着我的头发,把我拖到院子里,拿皮带揍了我一顿。
这个礼拜,老板娘叫我收拾一条青鱼,我从尾巴上弄起,她就捞起那条青鱼,拿鱼嘴直戳我的脸。
”a、哪个镜头深深的刺痛了你的心?哪些动作词可以看出是一顿毒打?b、此刻,你似乎能看见什么?似乎又能听见什么?再来读一读?c、面对老板的凶狠残暴,九岁的凡卡痛苦无助,带着这种理解,谁来读?(指名读——学生评价——分组读——小结方法抓住重点词语来理解)师:因为常常遭这样的毒打,所以凡卡说:“我的生活没有指望了,连狗都不如!”除了挨打,还有哪里看出凡卡生活的悲惨?(屏幕出示)(2)挨饿“吃的呢,简直没有。
早晨吃一点儿面包,午饭是稀粥,晚上又是一点儿面包;至于菜啦,茶啦,只有老板自己才大吃大喝。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凡卡》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凡卡》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b9a2e02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c5.png)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凡卡》教案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是俄国闻名作家契诃夫写的短篇小说,采纳了“写信”这一表达形式。
9岁的凡卡给自己的爷爷写信,诉说了自己在莫斯科学徒生活的凄惨遭遇,表达了想回到乡下爷爷周围的急切心情。
课文是由作者的叙述、信的内容和凡卡的回忆三部分穿插起来的。
揭露了旧俄时代穷苦劳动人民的凄惨生活,即使是儿童也逃脱不了凄惨的命运。
学情分析:学生已初步具有读明白比较长的文章的能力,能抓住课文的要紧脉络和重点语句明白得课文。
他们与课文中的凡卡年纪相仿,在情感上容易产生共鸣。
但课文由作者的叙述、信的内容和凡卡的回忆三部分组成的,内容较复杂,需引导学生动笔读书、集体交流等方法疏通课文。
文中凡卡的称呼不一,能够在初读课文时解决。
而“凡卡什么缘故会回忆起欢乐的往事”“爷爷能不能收到信”“凡卡能实现梦中的愿望吗”等问题,都应在引导学生细细品读课文的基础上逐步解决。
教学目标:正确规范地读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通过学习凡卡写信的内容以及他的神态、动作、联想,来了解他的内心。
通过明白得课文,了解旧俄沙皇统治下穷苦小孩的凄惨生活,激发学生痛恨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珍爱今天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1.明白得凡卡写的信的内容,了解凡卡遭受的苦难。
2.明白得写信过程中凡卡的联想和文章结尾的含义。
教学难点:明白得写信过程中凡卡的联想和文章结尾的含义教学预备:教师预备:(作者的简要资料、生字新词、课文的重点语段),搜集到有关作者的资料。
学生预备:预习课文,查阅有关作者的生平资料。
教学过程:板书课题并解题。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凡卡”是故事中的人物。
本文是以故事中人物名字来命题的。
2.交流本文作家契诃夫的有关资料。
学生交流:本文的作者是契诃夫。
他是俄国闻名的作家。
生于18 60年,逝世于1904年。
他出身于小商人家庭,1879年进莫斯科大学医学科求学。
做过店员也当过大夫。
他生活在19世纪末期,正是沙皇统治俄国最黑暗的年代。
《凡卡》经典教学设计(最新3篇)
![《凡卡》经典教学设计(最新3篇)](https://img.taocdn.com/s3/m/8fbbd628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232fa6c.png)
《凡卡》经典教学设计(最新3篇)凡卡教学设计篇一设计理念:根据课标提出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因此,在设计《凡卡》这节课的时候,我以创设情景,指导朗读,畅谈感悟等方法为主,引导学生深刻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让学生在不知觉间领悟了章文的表达方式,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学习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关注人物的命运,了解凡卡悲惨的学徒生活,从而激起学生对不合理社会制度的痛恨,对今天幸福生活的珍惜。
2、有感情朗读课文,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课文结尾“梦”的含义。
学习重点理解凡卡写信的内容,了解凡卡悲惨的学徒生活,体会他极度痛苦的心情。
体会结尾句子的含义。
学习难点:体会文中回忆的内容和写信的内容对比、衬托的写法。
课前准备:相关的课件教学过程一、直奔主题,复习导入。
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凡卡》,请大家打开课本73页。
上一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理清了文章的脉络,现在,我们来复习一下。
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过渡:凡卡的这封信写了什么内容?请把信的内容找出来,读一读,看看这封信写了什么?[设计意图:开门见山,直奔主题。
为下文学习信的内容作好铺垫]二、走进文本,诵读感悟1、出示阅读提纲:把信的内容找出来,有感情地读一读,想想这封信写了什么?找出你感触最深的地方,读一读,说说你的体会。
2、学生汇报学习体会,相机出示句子。
(重点学习第八自然)过渡:读了信之后,如果让你挑一些词来形容凡卡在老板家过的生活,你会挑一个什么词?[板书:悲惨]3、课文中哪些语句最能体现凡卡悲惨的学徒生活?(出示第八自然段相关内容)(1)指名读。
(2)读后你能说一说你的感受吗?4、自由地读一读这个片断,看看有哪些语句触动了你?交流交流你的感受(学生汇报感受,相机出示句子)句子一:老板揪着我的头发,把我拖到院子里,拿皮带揍了我一顿。
小学语文《凡卡》优秀教案【优秀5篇】
![小学语文《凡卡》优秀教案【优秀5篇】](https://img.taocdn.com/s3/m/9ab4d60d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4ce7b52.png)
小学语文《凡卡》优秀教案【优秀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资料、求职资料、报告大全、方案大全、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教案设计、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odel essays, such as work materials, job search materials, report encyclopedia, scheme encyclopedia,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teaching plan design,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other model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understand different model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小学语文《凡卡》优秀教案【优秀5篇】作为一名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北师大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凡卡》教案
![北师大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凡卡》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b329eb9b0717fd5360cdce0.png)
凡卡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理解凡卡写信的内容。
3.了解沙皇统治下穷苦儿童遭受的苦难,激发学生珍惜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
4..引导学生自读感悟,探索质疑,以合作交流方式进行学习,注重学生独特感受,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沙皇统治下穷苦儿童遭受的苦难,激发学生珍惜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通过多种渠道和方法查找有关资料,了解作者及时代背景。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请学生把自己一天的生活说给大家听一听,从衣、食、住、行等方面自由谈论,结合学生语言表情引导他们体会到现在生活的幸福。
然后借机导入,有一个九岁小男孩却生活在与我们完全不同的环境中,他叫凡卡。
板书课题。
二、回顾学习方式,主动探索1.回顾一篇课文的自学方式(学生可能提到如下方式:①从题目入手,写了哪些人和事;②查阅资料的方法;③按预习提示和课后思考题学文;④边读边思边批注学文;⑤质疑问难,讨论研究的方式学习;⑥列提纲,设计板书的方法学文;⑦分角色表演理解课文;⑧通过重点语句抓住人物特点学文等等。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课文,读中探索感悟。
3.读书交流:自己用什么方式学习的,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疑问,把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①凡卡为什么希望爷爷带他回到村子里去。
②凡卡写的信爷爷会收到吗?③梦醒后会怎样……4、合作学习,探索交流(1)小组学习学生按学习方式自成小组,再读感悟,交流自己在学习中的感受,合作学习解疑答惑。
(2)分组汇报,全班交流交流后每小组推荐一人汇报学习情况,教师随机抓重难点进行点拨指导:①凡卡信中的内容:集中反映凡卡生活悲惨和内心痛苦的是八、十、十五自然段。
尤其是第八自然段,弄清凡卡在哪些方面受到怎样的虐待,设身处地体验凡卡内心难以忍受的痛苦。
②凡卡写信过程穿插的两次回忆,一次是爷爷守夜和乡村美丽夜景。
另一次是和爷爷一起砍圣诞树的"快乐",体会凡卡的感受。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凡卡》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凡卡》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0a58c8d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cd.png)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凡卡》教案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是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写的短篇小说,采用了“写信”这一表达形式。
9 岁的凡卡给自己的爷爷写信,诉说了自己在莫斯科学徒生活的悲惨遭遇,表达了想回到乡下爷爷身边的急切心情。
课文是由作者的叙述、信的内容和凡卡的回忆三部分穿插起来的。
揭露了旧俄时代穷苦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即使是儿童也逃脱不了悲惨的命运。
学情分析:学生已初步具有读懂比较长的文章的能力,能抓住课文的主要脉络和重点语句理解课文。
他们与课文中的凡卡年纪相仿,在情感上容易产生共鸣。
但课文由作者的叙述、信的内容和凡卡的回忆三部分组成的,内容较复杂,需引导学生动笔读书、集体交流等方法疏通课文。
文中凡卡的称呼不一,可以在初读课文时解决。
而“凡卡为什么会回忆起快乐的往事”“爷爷能不能收到信”“凡卡能实现梦中的愿望吗”等问题,都应在引导学生细细品读课文的基础上逐步解决。
教学目标:正确规范地读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通过学习凡卡写信的内容以及他的神态、动作、联想,来了解他的内心。
通过理解课文,了解旧俄沙皇统治下穷苦孩子的悲惨生活,激发学生痛恨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1.理解凡卡写的信的内容,了解凡卡遭受的苦难。
2.理解写信过程中凡卡的联想和文章结尾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写信过程中凡卡的联想和文章结尾的含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作者的简要资料、生字新词、课文的重点语段),搜集到有关作者的资料。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阅有关作者的生平资料。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凡卡”是故事中的人物。
本文是以故事中人物名字来 2.交流本文作家契诃夫的有关资料。
板书课题并解题。
命题的。
学生交流:本文的作者是契诃夫。
他是俄国著名的作家。
生于 年进莫斯科大学医学科求学。
做过店员也当过医生。
他生活在 荡不安。
他的作品无情地揭露了沙皇统治下不合理的社会制教学过程: 1860 年,逝世于 1904 年。
《凡卡》教学教案优秀6篇
![《凡卡》教学教案优秀6篇](https://img.taocdn.com/s3/m/3ce7b97c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ae.png)
《凡卡》教学教案优秀6篇凡卡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学会15个生字,认识“蘸、戳、醺”4个字。
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立柜、生锈、摩平、皮袄、揪着、稀粥、逮住、地址、邮筒、暖炕、圣诞节。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凡卡悲惨的生活遭遇,体会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4、领悟文章将作者叙述、信的内容和回忆插叙结合在一起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信的内容(重点是第八、十、十五自然段)感受凡卡生活的悲惨和内心的痛苦。
教学难点:初步领悟文中所采用的对比、反衬、暗示的表达方法。
课时内容安排:第一课时:检查预习情况,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重点学习信的'内容,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自主体验探究,感受凡卡生活的悲惨和内心的痛苦,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第二课时:学习凡卡回忆往事的内容及作者叙述的内容,进一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将作者叙述、信的内容和回忆插叙结合在一起及对比、反衬、暗示的表达方法。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介绍背景,导入新课由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悲惨命运导入,板书课题。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认识了外国的穷孩子卖火柴的小女孩,生活在黑暗的资本主义制度中的小女孩的悲惨命运催人泪下。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外国文学作品——《凡卡》。
简介写作背景。
这是100多年前俄国著名的作家契诃夫写的。
当时由于沙皇政府的残酷统治,社会非常黑暗,无数破了产的农民被迫流入城市谋生,深受老板的剥削压迫,连儿童也不能幸免。
文中的主人公凡卡就是被爷爷送到城里一家鞋铺当学徒的童工。
那么小凡卡的命运又是怎样的呢?同学们课前已做好了充分预习,接下来我来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简介写作背景,拉近学生与文本间的距离,一开始就奠定了情感基调,为课文学习作好了铺垫。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1、检查生字词,纠正读音。
2、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设计意图】突出了对预习能力的培养,而良好的预习方法的掌握是学生形成自主学习习惯的关键。
《凡卡》教学教案(最新5篇)
![《凡卡》教学教案(最新5篇)](https://img.taocdn.com/s3/m/24ac69e8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e7.png)
《凡卡》教学教案(最新5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子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这次xxx为您整理了《凡卡》教学教案(最新5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凡卡教案篇一教学目标:一、了解《凡卡》回忆部分的主要内容,体会本部分在全文中的作用。
二、知道什么是插叙,了解插叙的一般作用。
教学内容及过程:一、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凡卡写信的过程以及书信的内容,我们根据屏幕的内容来回顾课文的相关内容。
出示ppt:回忆课文内容填空:1、凡卡是一个岁的(农村城市)孩子,他没没,只有一个亲人,就是他的。
爷爷在给庄园当。
凡卡在三个月前被送到的一家鞋店里当。
2、课文主要写了凡卡给爷爷写信一事,凡卡为什么给爷爷写信呢?指名回答。
二、分析课文的1--3、7—12、15--21 段,导入回忆的内容。
1、请同学们快速默读1--3、7—12、15--21 段,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子发现课文选段结构依然完整,内容充实。
板书:时间圣诞节前夜地点莫斯科事件写信2、那为什么课文不这样写,还要写乡下生活的内容呢?请同学们跳读课文,完成屏幕上的题目。
出示ppt:跳读课文,填空:课文第到第自然段、第到第自然段还穿插了两次对往事的回忆,凡卡回忆了和这些情景。
从凡卡的回忆中,我们可以感受到。
指名回答。
三、分析回忆部分,引入“插叙“。
1、梳理回忆内容的时间、地点、事件,适时板书。
时间:三个月前,地点:乡下,事件:回忆乡村生活。
2、分析本部分内容在全文起到的作用。
为什么乡下的生活可以衬托凡卡在莫斯科生活的悲惨呢?乡下生活真的那么美好吗?从课文中找一找答案。
学子回答。
爷俩在乡下的生活也是贫苦的,但凡卡还是怀念乡下的生活,希望爷爷能够接他回去,说明莫斯科的生活更苦,凡卡在这里感觉生活没有指望。
这样就更加突出了主题———通过凡卡的不幸遭遇批判当时俄国社会的贫富不均、贫苦农民尤其是儿童的苦难生活的黑暗现实。
小学语文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凡卡》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凡卡》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8b1686f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4ce7b77.png)
小学语文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凡卡》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的基本特征,学会欣赏和朗读诗歌。
2.了解作者在作品中所表达的情感及其意义。
3.掌握并能正确使用一些词语。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习和掌握诗歌的基本特征,了解作者的情感和意义。
2.难点:较长诗歌的朗读和理解。
三、教学准备1.教学用品: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本《凡卡》和教师用书。
2.学生用品:笔、书、笔记本。
3.黑板、粉笔或白板、笔。
4.教学录音机、多媒体投影仪。
四、教学过程1.课前活动1.教师提前将课文内容录制成音频,然后对音频进行播放,同时,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凡卡在诗中产生的感情是什么?这首诗借助哪些形象的描绘表现了情感?”让学生通过音频以及自己的思考回答问题。
2.学生就课文内容进行讨论,集中精力聆听并理解音频内容。
2.学习课文1.播放音频,让学生反复听,模仿朗读,引导学生合理处理语音节奏和情感表达。
2.教师针对诗歌的语言特点进行解释,如押韵、节奏感、鲜明的意象等。
3.教师针对文章内容和句子结构,提供合适的解释,让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和意义。
4.教师将课文分成小节,引导学生重点理解每个小节的内容,并通过这种方式改善学生的朗读。
3.阅读练习1.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教师可以设计练习来进行巩固,同时可以将相应的练习材料作为课后作业。
2.教师可以在小组中或课堂上进行默写练习和口语练习,以增强学生的记忆和朗读能力。
4.主题拓展1.让学生选择喜欢的题材,在朗诵诗歌时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情感进行解读.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表演,为其他人提供意见和建议.五、教学效果1.能较为熟练地运用诗歌朗读技巧,理解和欣赏诗歌,了解咏叹调的特点和韵律节奏.2.能在自己的朗诵时恰当地运用语音韵律和情感表达.3.能不断发掘文本信息,灵活掌握语言的表达,进一步提高文学素养.六、教学反思1.本次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审美能力和解读能力,通过带上少量的讲解、练习解释,让学生更加深入理解诗歌的语言特点、意义,获得了一定的收获。
2023最新-《凡卡》教学设计【优秀8篇】
![2023最新-《凡卡》教学设计【优秀8篇】](https://img.taocdn.com/s3/m/04ae717e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9a.png)
《凡卡》教学设计【优秀8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这次为您整理了《凡卡》教学设计【优秀8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凡卡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沙俄制度下劳动人民生活的悲惨,激发爱新中国之情。
2.了解插叙的反衬作用,对比写法和含蓄结尾对突出中心的作用。
了解沙俄制度下劳动人民生活的悲惨,激发爱新中国之情。
了解插叙的反衬作用,对比写法和含蓄结尾对突出中心的作用。
教学素材:投影片小黑板录音机教学过程:1.复习检查。
看拼音写词语;听写第6自然段。
2.质疑问难。
课文主要写什么?现在还有哪些问题不懂需要全班研究讨论?3.阅读研究,(1)快速默读3分钟。
课文有哪几自然段是写凡卡对乡村生活的回忆?分别回忆了什么?课文插入这些回忆有什么作用?①第4-6自然段回忆什么?爷爷守夜滋味好吗?明明是苦的,为什么凡卡回忆中乡村的冬夜这么美妙?(出示第6自然段灯片,配上音乐,训练朗读。
)②第13、14自然段回忆什么?爷爷冷得吭吭地咳,凡卡也冻僵了,他俩在冰天雪地中砍圣诞树,爷爷在干啥?为什么这样的日子凡卡会认为是多么快乐的日子呀?(2)第11自然段写莫斯科的事,这和凡卡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富人和穷人生活的对比。
)课文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对比?(慈祥的爷爷--凶狠的阿里亚希涅;清苦的农村--悲惨的城市;甜蜜的希望--凄惨的现实。
)自由读找--四人议论--全班交流--课内作业:作业本第6题(1)(2)。
(3)学习第三段。
凡卡寄信是什么心情?从哪些词句看出?爷爷能收到信吗?为什么?明明收不到信,为什么课文结尾要写凡卡甜蜜的希望,美好的梦境?假如爷爷收到凡卡的信,凡卡能过上好日子吗?为什么?全班讨论,朗读第3段,做作业本第5题(3),第6题(3)。
4.指导片断。
在下列三题中,任选一题写作:(1)续写(凡卡的信寄出以后)。
《凡卡》教学设计精选3篇
![《凡卡》教学设计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252b633e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19.png)
《凡卡》教学设计7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学会生字词,理解重点句子。
1.按照凡卡写信的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2.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通过凡卡写信的内容及他的神态、动作、联想来了解他的内心。
4.看图想象凡卡的悲惨遭遇,写片断:《我与凡卡比童年》。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自主学习与小组学习相结合,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沙皇统治下穷苦孩子的悲惨生活,激发学生痛恨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向学生进行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教育。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1.理解凡卡写信的内容、了解凡卡遭受的苦难是本文教学的重点。
解决办法:采取感情朗读课文,分层理解,抓重点词、句进行品折的方来突出重点。
2.凡卡的悲惨遭遇是由作者的叙述,凡卡的信,信中凡卡的回忆这三部分内容穿插起来写的。
分清这三部分内容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解决办法:通过预习,熟读课文,让学生分清这三部分内容。
3.课件,联系课文内容,结合自己实际,与凡卡比童年,写片断是本文教学的又一个难点。
解决办法:在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再结合课件说说凡卡学徒生活的悲惨遭遇。
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童年是怎样的。
采用对比法或夹叙夹议的手法写片断。
标题:我与凡卡比童年。
写信交流。
通过鲜明对比进一步体会凡卡生活之苦,自己童年之幸福,不合理的社会之黑暗、丑陋,社会主义祖国之光明美好。
激发学生憎恨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爱社会主义的祖国之情。
三、学生活动设计1.预习生字,熟读课文,回答课后问题。
勾划重点词、句,联系课文解释。
2.学生自悟、分组讨论,交流,文中哪些句段的描写最突出凡卡的悲惨遭遇。
3.观察文中插图,发挥想像,写片断。
4.质疑问难。
四、课时安排三课时。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检查预习,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脉络,概括段意。
(二)教学过程:1.检查预习,质疑问难。
凡卡的优秀教案设计(通用10篇)
![凡卡的优秀教案设计(通用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2fdadb8e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d1ed47b.png)
凡卡的优秀教案设计〔通用10篇〕凡卡的优秀教案设计〔通用10篇〕凡卡的优秀教案设计篇1老师目的;1.通过理解课文,理解旧俄沙皇统治下穷苦孩子的悲惨生活,激发学生痛恨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
2.通过学习凡卡写信的内容以及他的神态、动作、联想,来理解他的内心。
3.领悟文章将作者表达,信的内容和回忆插叙结合在一起的表达方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凡卡写的信的内容,理解凡卡遭受的苦难。
2.理解写信过程中凡卡的联想和文章结尾的含义。
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老师目的〔一〕初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二〕学习生字、新词。
〔三〕以“信”为线索,给课文分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一〕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二〕给课文分段,理解课文各段的主要内容。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翻译小说——《凡卡》。
小说的作者是19世纪后期俄国的伟大作家契诃夫。
契诃夫从小就熟悉学徒生活,同情他们的不幸遭遇,所以《凡卡》写得真实感人。
他写了很多极为深化的揭露沙皇黑暗统治和旧俄人民悲惨生活的作品。
他的作品曾经受到列宁的赞赏。
今天学习的《凡卡》一文就是作者的一篇代表作品,它反映了旧俄沙皇统治时期人民的悲惨生活。
〔二〕自学课文。
1.自学生字、新词。
〔自己,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
〕2.弄清小说中人物之间的关系,人物名字要读顺口。
3.考虑以下问题,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凡卡是怎样的孩子?他的身世怎样?〔2〕小说写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候?〔3〕凡卡给爷爷的信主要写些什么?〔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生字、新词,要读准字音。
2.词语解释。
梆子:打更用的器具,空心,用竹子或木头制成。
崽子:常用来称幼小的动物,这里是对老板幼儿的贬称。
邮差:邮递员的旧称。
卢布、戈比:沙俄时使用的货币单位。
一卢布等于一百戈比。
3.指名逐节试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4.分小组讨论考虑题。
〔学生讨论后,老师小结:凡卡是一个才9岁的农村孩子,他没有爹没有娘,只有一个亲人,就是他的爷爷。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凡卡》教学设计与反思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凡卡》教学设计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1548d1ea2f60ddccda38a0e6.png)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凡卡》教学设计与反思[教材分析]本课文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描写了来到城里当学徒、饱受推成的九岁的几卡想回到乡下爷爷身边,而无法实现的故事。
[学情分析]本课的授课对象是五年级下学期的学生,该学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预习能够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有自己的独特感受,能流利地朗读课文。
处于五下的学生课外阅读量都不小了,对外国小说有一些了解,默读可以达到一定的速度。
但学生对关键词的理解不够深入、对课文使用的表达方法有的还无法自行领悟,故事内客臣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学生很难走入人物的内心,这些都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才能体会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及运用不同表达方法的好处。
[设计理念]阅读小说要达到:一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二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这两点在课后练习中都有体现。
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们解读课后练习的编排意图,将课后练习与课堂教学进行结合。
本课的课后习题有两题1.凡卡的心愿是什么?结尾写道:“他怀着甜蜜的希望睡熟了。
”对此你有什么感受? 2. 找出课文中插叙的部分,想想,插叙的内容有什么作用? 这两个问题的设计,问题1指向课文内容,重在引导学生发现结尾的表达特点,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问题2指向表达方法,重在让学生在阅读中领悟插叙、对比、反复表达方法的作用。
因此,本课时设计主要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结尾,复习学过的小说结局,判断结局的类型,补充课外阅读的结局,初步体会不同结局的作用: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发现反复的表达方法,并能清楚表述运用反复的好处,构建教、学、测三位一体的课堂。
[教学目标]1.揣摩课文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是如何把叙述、信文和回忆插叙结合起来写的。
2.抓住重点句子,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凡卡极度悲苦的心情。
3.聚焦结尾,体会其意味深远;回顺学过的小说结尾,判断结尾的类型,并初步体会不同结尾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回顾学过的小说结尾,判断结尾的类型,并初步体会不同结尾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凡卡》的教学设计
教学分析:
1. 教材特点:《凡卡》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主题课文,作者写于1886年,当时正是俄国沙皇统治最黑暗的时期,人民过着苦难的生活,无数破产的农民被迫流入城市谋生,他们深受剥削之苦,连儿童也不能幸免。
契诃夫家的小杂货店里有两个小学徒,就常受他父亲的虐待。
他自小了解学徒生活,也同情小学徒的不幸命运,所以《凡卡》这篇小说写得真实感人,也使我们从中看到旧俄时代穷苦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
课文内容以写信为“线索”展开:第一部分准备写信交代凡卡生活的环境;第二部分写信过程三次叹气,两次回忆、多次请求;第三部分寄信;第四部分梦信。
整节课共分三个板块:第一板块,弄清人物关系,把握主要内容;第二板块,对比读,读出不同;第三板块,对比读,读出相同。
2. 人文价值:了解沙皇统治下穷苦孩子的悲惨生活,感受凡卡生活的悲惨和内心的痛苦,激起学生对不合理社会制度的痛恨,对今天幸福生活的珍惜。
3. 语文要素:学习对比、反衬的写作方法。
运用了联想的方法、推测的方法、连结跳读的方法、图像化的方法,以及边听边记录等方法。
教学目标:
1.运用对比的阅读策略理解课文内容,关注人物的命运,了解凡卡悲惨的学徒生活。
2.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凡卡生活的悲惨和内心的痛苦,激起学生对不合理社会制度的痛恨,对今天幸福生活的珍惜。
3.揣摩课文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插叙、对比、反衬写作手法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难点:理解凡卡写信的内容,了解凡卡悲惨的学徒生活,体会他极度痛苦的心情。
领悟文中回忆的内容和写信的内容对比、衬托的写法。
教学准备:
1.与文本相关的背景资料。
2.自学单和共学单各一份。
教学方法:运用对比的策略,达到长文短教,紧扣重点。
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取俄文名字
施丽聪施共和
丽聪·共和耶夫娜·施
师总结:看看我现在的这个名字和我的中国名字三个字的名儿有什么不一样?你是否找到规律了?这种外国名在中间就是爸爸的名字。
男女有别哟。
师:谁来读一读?一起来看看(出示课件),试着给你自己取个名字写在老师发给你的红色卡片上。
现在请你把你的名字贴在你的左胸口,这节课,你就是这个名字了。
一、谈话导入了解作者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给自己取了一个俄国名字,这节课我们也要学习一位俄国作家契诃夫写的短篇小说《凡卡》,(师板书课题)一起来读读课题。
二、弄清人物关系,把握主要内容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俄国作家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凡卡》。
1.“凡卡”是故事的题目,也是故事的主人公。
2.故事中还有哪些主要人物?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请快速默读全文,边读边思考,把相关人物的名称圈画出来,并思考好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出示金钥匙:外国人的名字一般比较难记,有时影响阅读速度,精读时,重要的人名要反复读顺,次要的人物名字可以整体认记。
)
3.师:读小说,我们首先得关注人物,你记住了谁?咱们一起来认识认识他们吧。
(出示人物名:凡卡·茹科夫、伊凡·茹科夫、康司坦丁·玛卡里奇、阿里亚希涅、老板娘。
生读。
)
4.师:你不仅记住了人物的名字,还要理清了他俩之间的关系。
这一些人物(板书“人物”)。
因为一封信的联结,就构成了故事的情节。
(板书:人物情节)
5.说一说小说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吗?
屏幕出示:
“准备写信”——“写信”——“寄信”
6.发现小说主人公的人称有什么变化吗?
屏幕出示课后阅读金钥匙:
《修鞋姑娘》从“我”的角度叙述故事,《凡卡》则站在他人的角度叙述故事。
【设计意图:梳理主要内容,着力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发现用第一人称的写法以及站在他人角度叙述故事,为下文发现对比做好铺垫。
】
三、对比阅读,读出不同
师:读一篇小说,如果只认识几个人物,了解故事情节,那就太可惜了,我们还得走进文字,细细地———读读故事
1.出示自学要求
师:怎么读呢?咱们试着用对比读的方法来读一读。
课文很长,让我们把视线落在课文的第二部分第3~15自然段。
读出不同———对比读回忆和写信的段落,找找凡卡前后生活的不同,填写自学单。
(生自学 6 分钟)
2.生按要求自读课文,师巡视指导
师:读小说就是要边读边思考,边联想边推测。
读完后,你看到一个怎样的凡卡呢?(大屏幕内容:读出不同:对比读回忆和写信的段落,找找凡卡前后生活的不同,填写自习单。
3.学生汇报:对比读凡卡(6分钟)
师:谁先来说说你找到了凡卡的哪些不同,这是一个怎样的凡卡?
4.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点评:老师发现同学们的学习习惯特别好,当一个同学在读课文中的某一个文段时,其他同学也在跟着默读,同学在分析时,其他同学也能边做笔记。
师:同学们找出了很多相关句子,读懂文字背后的含义。
我们读出快乐、可怜的凡卡,我们读出了不一样的凡卡,读出了对比鲜明的凡卡。
5.小结:学文至此,咱们回头看看,一处处的不同都被你们发现了,真是了不起!你们看到了不同的凡卡。
不难看出,这一处处的不同形成了鲜明的———(板书:对比)
6.师:难怪契诃夫自己也这么说———
(出示:对比的事情越多,快乐也就无穷无尽了。
)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梳理主要内容后,紧扣主线,做到长文短教,舍弃枝叶,抓住小说的主要人物与情节,直奔重点,把教学重点确定在课文第3~15 自然段的阅读。
聚焦对比的写法。
一读,初次对比,重在求异。
通过对比阅读课文第
3~15 自然段,学生潜心会文,细细地品读了“回忆”和“写信”的段落,找出凡卡前后生活的不同,并完成了“自学单”。
这一过程,完全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发现。
学生通过对比阅读,从文章的相关语句中发现了不一样的凡卡:回忆中的凡卡是快乐的、自由的;现实中的凡卡是卑微的、可怜的、孤独的、受尽苦难的。
从而体悟到“对比”写法的妙处:突出凡卡命运的悲惨,激起读者的同情,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
四、对比阅读,读出相同
1.质疑问题:凡卡在乡下的生活真有无穷无尽的快乐吗?真如你们说的那么幸福吗?再次走进文本,细细地读一读。
2.出示共学要求,读出相同: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找找凡卡城里学徒生活和乡下生活的共同点,完成共学单。
温馨提示:1.时间五分钟;2.控制讨论时的音量。
3.明确自己的分工责任。
3.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4.学生汇报:
师1:你们组真厉害,能够跨段联系来读出凡卡生活的共同点。
把你的发现写在黑板上。
师2:你们组能从城里生活推测出他乡下的生活的共同点,也很厉害。
师3:你们能抓住关键词来发现细节,真了不起。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评价)
5.师:同学们,我们在相同点中,我们又读到了怎样的凡卡?
生读板书:贫穷,可怜,拮据、辛苦、悲伤
6.探究一:凡卡还有你们刚才说的幸福吗?还有你们说的快乐吗?既然小凡卡已经如此可怜,那为什么作者契诃夫为什么还要写他曾经的幸福快乐呢?
生预设1:对比突出小凡卡现在的可怜
生预设2:写出小凡卡对家乡的回忆及眷念。
7.探究二:如果凡卡的苦难经历不是由他写在信里头向爷爷倾诉出来,改为作家直接表达,请问这个世界上还有没有一篇名为《凡卡》的文章。
是呀,契诃夫这篇小说之所以感人,也就是他采取了凡卡用写信的方式直接向爷爷反复祈求呼告他城里学徙生活的悲惨,读来令人为之动容。
仿佛看到,沙
俄时期千千万万个肉体和精神都受到巨大摧残的凡卡出现在我们的面前。
8.讨论故事结局,感受人物命运。
探究三:文章有一个细节:凡卡写完信,把这封信投到了邮箱里头去,那是一封什么信?
【设计意图:二读,再次对比,旨在求同。
通过追问把学生的学习与思考引导得更为深入,这一次的深入阅读与合作共学,学生又在文字中走了一遭,发现了一个“相同”的凡卡。
让学生体悟到写凡卡从前的“快乐”是为了反衬现在的“痛苦”,更进一步体会到对比写法在表达文章主旨方面的作用。
本课的“对比”,既是一种写作方法,也是一种阅读策略。
作者运用对比,鲜明地揭示了凡卡的苦难,社会的黑暗;读者运用对比,深刻地感受到了凡卡的痛苦,社会的罪恶。
同时,这一过程,实际上是在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反复而深入的对话,这既是对文章的深入解读,也是我们对作者表达的最大敬意。
】
五、配乐朗读感悟升华
【设计意图:朗读训练,情到深处才反复。
通过配乐朗读,给学生留下了鲜明深刻的烙印:有文字的,有画面的,有语言的,有形象的。
】
六、课外延伸布置作业
师:同学们,课结束了,阅读却是没有止境的。
1.继续对比读读课文中的其他文段。
2.契诃夫是一位伟大的作家,他不仅为我们塑造了“凡卡”这样一个令人难忘的形象,还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同学们以后可以去读读他的其他作品。
例如《名贵的狗》希望大家有时间阅读。
【设计意图:三读,三次对比,意在溯源。
在课堂的结尾处,布置学生从《凡卡》的原文中去对比发现相同与相异之处。
这样的延伸阅读,达到了课虽尽而意无穷的教学效果。
并且这一设计与课内的阅读一脉相承,并由此延展开去,让学生在课后继续进行课文的溯源之旅,继续进行探秘发现。
】
板书设计:
凡卡
情节人物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