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龙的传人》教案范文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龙的传人》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龙的传人》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龙的传人》教案一、教材内容《龙的传人》是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

该篇课文讲述了小龙海宝在寻找自己家族中的龙之路上经历的事情。

课文通过小龙海宝的经历,让学生了解到了传统文化中关于龙的起源和历史。

同时,也通过这个故事让学生懂得了“追梦”的重要性以及“坚韧”和“勇敢”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1.了解龙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了解龙的起源和历史。

2.掌握课文中关键词汇及重点句式的意义。

3.理解本文所表达的“追梦”“坚韧”“勇敢”等主题的意义。

2.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1.运用阅读策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能够在语境下理解和运用词语。

3.能够阅读和理解相关的文章。

3.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1.学会感悟课文中表达的“追梦”“坚韧”“勇敢”等意义,树立信心和勇气。

2.学会尊重传统文化,认识中华文化中其他的动物符号。

1.预习(10分钟)让学生在课前阅读本课文,了解课文的主题和语言特点,预习的重点在于让学生先了解本文的主要内容。

2.导入(5分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简单的描述故事的大致内容,让学生通过提问的方式进一步了解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

3.阅读(20分钟)读故事后,让学生再读一遍故事,并在阅读中找到一些关键词汇,并能够理解这些词语的意义。

4.关键词汇理解(15分钟)老师可以将与课文相关的词汇列表放置在黑板上,然后由教师逐个解释词汇的含义。

对于部分生词,可以通过举例子或者下面的小练习让学生理解。

•龙:中华文化中重要的动物符号。

•传人:龙的后代。

•先人:祖先。

小练习:请用自己的话简单地解释一下“龙”的含义。

5.阅读理解小练习(20分钟)老师可以根据故事内容设计一些练习题,以检测学生对于故事内容的表述和对关键词汇的理解。

6.拓展(10分钟)请学生自己查找有关于“中华文化”和“龙”的历史资料来进一步了解和拓展。

(北师大版)语文五年级下册《龙的传人》优秀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语文五年级下册《龙的传人》优秀教学设计
4.课堂练习: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实际操作。教师对学生的练习进行点评,及时发现问题,给予指导。
5.总结归纳:在课堂尾声,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总结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教师强调重点,提醒学生注意课后复习。
五、作业布置
针对本节课《龙的传人》的学习内容,特布置以下作业:
1.写一篇关于“我是龙的传人”的作文,要求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表达出自己对民族文化的理解和自豪感。字数在300-400字之间。
5.教师要及时检查作业完成情况,给予评价和指导,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
(二)教学设想
针对以上重难点,我设想以下教学策略: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通过展示与龙相关的图片、故事,引起学生对龙的兴趣,进而导入课文。在课堂上,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龙的传说、民间故事等,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
2.精讲细读,深入理解: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精读课文,分析龙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通过课堂讨论、小组交流,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民族精神。
5.合作学习,共同进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在小组讨论、分享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6.课堂总结,巩固提升:在课堂尾声,引导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同时,布置富有思考性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后继续深入探究,提升语文素养。
7.关注评价,激发潜能: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给予积极评价。鼓励学生发挥潜能,培养自信、自主、自强的品质。
1.教学活动设计:设计以下练习题目:(1)根据课文内容,连线龙的不同象征意义;(2)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写一段关于“我是龙的传人”的文字。
2.教学目标:巩固学生对课文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五)总结归纳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龙的传人》教案范文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龙的传人》教案范文
禹治水,为千千万万人民造福。在龙的身上,人们寄托了对大自然的崇拜和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
(4)、生带着情感再读这一段。
原因之二:总起句 龙是至高无上的权力的象征。
具体描写 皇帝自认为是“真龙天子”。他的身体称为“龙体”,他穿的衣服是“龙袍”,他坐的椅子是“龙椅”…… 处理步骤2: (1)、抽同学读第一句,抓重点词“至高无上”体会。“至高无上”的意思:再没有
三、检查演唱
1、指导学生随伴奏演唱,你觉得用怎样的情绪,用哪一种人声和
演唱形式能更好地表达这首歌的情感。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你能设计一个节奏型为歌曲伴奏吗?
四、音乐知识: 节拍的读法以及在小节中的强弱规律。
篇二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尤其是课后列出的几个形声字,理解文中关于龙的成语的含义; 2、理解课文所写的内容,了解为什么中国人自称是龙的传人,感受龙对中华民族的特殊意义,激发作为龙的传人的自豪
含蓄转为振臂疾呼,富有历史感和号召力。曲调和旋律采用了自然小调式,结构为不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音域仅五度,级进
为主,易于传唱。其中1、2小节与3、4小节同头换尾;5、6小节重复1、2小节,13、14小节又重复9、10小节;而所有偶数小
节都采用同样的节奏。这种复沓回环的手法,既精当洗练,又给人无比眷恋之感。恰如其分地表达了人民渴望回归同一的感情 趋向。
比这更高的了。
(2)、师:哪些语言在具体讲龙是至高无上的权力的象征? 齐读具体描写的语言。
原因之三:总起句 龙在老百姓心中,又象征着自由欢腾和完美。
具体描写 所谓“金龙献瑞”“龙凤成祥”“龙飞凤舞”“龙腾虎跃”,说的就是这种祥和幸福、欢腾自由的景象。 处理步骤3: (1)师:龙的形象并非帝王所专有,在老百姓心目中,龙还象征着什么? (2)抽同学读第总起句。 (3)师:哪些语言具体讲这种自由欢腾和完美? 读具体描写的语言。 (4)抽生讲“金龙献瑞”“龙凤成祥”“龙飞凤舞”“龙腾虎跃”的意思,体会这种自由欢腾、祥和幸福。 (5)民间的哪些有关龙的活动能让你有这种喜庆祥和的气氛?(舞龙灯、赛龙舟等) (6)请同学们看图,你感受到了什么?(畅所欲言。) (7)师补充龙文化

小学五年级语文《龙的传人》精选教案

小学五年级语文《龙的传人》精选教案

小学五年级语文《龙的传人》精选教案通过《龙的传人》了解为什么中国人自称是龙的传人,感受龙对中华民族的特殊意义,激发作为龙的传人的自豪感。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五年级语文《龙的传人》精选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小学五年级语文《龙的传人》精选教案一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龙所代表的追求自由完美的民族精神。

2、学会本课生字词,记住它的音形义。

3、学习作者首尾呼应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龙的象征意义,体会龙所代表的追求自由完美的民族精神。

2、学习作者首尾呼应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准备:1、教师:录音机录音带图片课件2、学生:预习课文,查找有关资料。

四、教学过程:(一)设疑激趣导入课题1、播放歌曲《龙的传人》,问:谁知道歌词中的“龙的传人”指的是什么人?2、过渡:中国人为什么要自称是龙的传人呢?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借助工具书理解不懂的词语,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2、教师出示含有本课生字的词语,检查认读。

3、讨论交流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三)、细读感悟,合作探究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把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多读两遍,想想读懂了什么?边读边在书上批注感悟,并把不懂的问题记下来。

读完后自己出题目检测阅读效果。

2、小组内汇报交流。

3、集体汇报交流,教师相机点拨指导。

(1)收集古迹中龙的图案,引导学生观察体会其样子的不同,深入理解它并不真实存在,只是人们想像出来的传说中的动物。

(2)理解图腾的意思,讨论远古时期的人们为什么把龙当作崇拜的图腾?(3)①理解“金龙献瑞、龙凤呈祥、龙飞凤舞、龙腾虎跃”等成语的意思。

②指导学生感情朗读,想象它们所表现的“祥和幸福、欢腾自由”的景象。

③拓展交流:你还知道哪些带“龙”字的成语?(4)讨论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特点?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体会作者首尾照应的表达方法。

五年级龙的传人教案

五年级龙的传人教案

五年级龙的传人教案【篇一:《龙的传人》教学设计】语文学科教案(10册)【篇二:龙的传人教案】《龙的传人》第二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尤其是课后列出的几个形声字,理解文中关于龙的成语的含义;2、理解课文所写的内容,了解为什么中国人自称是龙的传人,感受龙对中华民族的特殊意义,激发作为龙的传人的自豪感;3、体会文章首尾呼应的写作特点和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中国人自称是龙的传人”的原因,激发学生产生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突破:1、课前收集有关龙的成语、图片、传说、甚至歌曲等,通过这种方法使学生对龙有一种感性上的认识,从而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2、引导学生感受中国人对于龙的喜爱、崇拜之情,以及中国人作为龙的传人的自豪感。

教学过程:师:齐读单元主题词和课题。

师:总结练习题情况,点明本课学习重点。

一、回顾课文,整体感知。

师:通过上节课的读书和练习,说说课文都讲了些什么内容?生:自由作答,估计学生可能会答到以下问题:龙与中国人的关系;龙到底是什么;中国人自称为龙的传人的具体原因;总的讲中国人自称为龙的传人的原因。

二、精读课文,深化理解。

1、生齐读课文第一句“提起龙,中国人莫不引以为自豪,有时还自称为?龙的传人?。

”(分别请两个同学读此句,重点读出“自豪”之情。

)2师:中国人为什么自称为龙的传人?请孩子们自由读课文4——7自然段。

生自由读课文。

3、讨论交流生。

师:从哪些段落中的语句中可以看出中国人骄傲地称自己为龙的传人?原因之一:总起句——龙威力无比、变换万千、无所不能的。

具体描写——龙王高居天上,也能潜入深渊;它能呼风唤雨,也能翻江倒海。

天下旱涝,庄稼丰歉,人间祸福,全凭它的旨意。

处理步骤:(1)、请孩子读出总起句,教师重点引导“威力无比”“无所不能”的理解和全句的朗读,读书骄傲之情。

(2)、师:哪些语言文字在具体写龙的威力无比和无所不能呢?——抽同学读具体描写的句子。

(3)、师补充相关龙文化:在中国古代神话中,龙频繁出现,它成为了开天辟地的神,帮助皇帝统一了中国,又力保大禹治水,为千千万万人民造福。

北师大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龙的传人》教案

北师大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龙的传人》教案

龙的传人教学目的: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龙所代表的追求自由完美的民族精神。

3、学习作者首尾呼应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龙的象征意义,体会龙所代表的追求自由完美的民族精神。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首尾呼应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录音机、有关龙的图片和资料。

课时安排:一课时学习过程:一、导入课题。

1、播放歌曲《龙的传人》,教师问:①知道这首歌曲的名字吗?②关于龙,你都知道些什么?③谁知道歌词中的“龙的传人”指的是什么人?2、过渡:中国人为什么要自称是龙的传人呢?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借助工具书理解不懂的词语,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2、教师出示含有本课生字的词语,检查认读。

3、讨论交流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三、细读感悟,合作探究。

1、学生以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把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多读两遍,想想读懂了什么?边读边在书上批注感悟,并把不懂的问题记下来。

读完后自己出题目检测阅读效果。

2、小组内汇报交流:先把自己感兴趣的段落读给同学听,再说说从中读懂了什么?是从哪些词句中读懂的?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和同学一起讨论。

互相交流题目检测阅读效果。

3、集体汇报交流,教师相机点拨指导。

(1)课件出示在不同时期文物古迹中龙的图案,引导学生观察体会其样子的不同,深入理解它并不真实存在,只是人们想像出来的传说中的动物。

(2)解图腾的意思,讨论远古时期的人们为什么把龙当作崇拜的图腾?(3)①理解“金龙献瑞、龙凤呈祥、龙飞凤舞、龙腾虎跃”等成语的意思,②指导学生感情朗读,想象它们所表现的“祥和幸福、欢腾自由”的景象。

③拓展交流:你还知道哪些带“龙”字的成语?(4)讨论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特点?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体会作者首尾照应的表达方法。

四、感情朗读,升华认识。

教师过渡:中国人自称是龙的传人,是因为我们向往和追求自由完美,你能通过朗读把这种感情读出来吗?1、学生自由练读。

《龙的传人》教案4篇

《龙的传人》教案4篇

《龙的传人》教案4篇《龙的传人》教案篇1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龙的文化、历史,以及在中华民族传统中龙的特殊地位,知道龙的各部位的动物原型与象征意义。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与人合作,小组探究学习的能力。

通过塑造一个龙的新形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引导学生体会龙的,树立自己的民族,以我们是龙的传人为荣。

通过集体完成一件美术作品,培养学生合作和竞争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龙的文化、历史,以及在中华民族传统中龙的特殊地位,知道龙的各部位的动物原型与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通过塑造一个龙的新形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课前准备(学生)收集有关龙的图片资料、身边动物的图片、水彩笔或油画棒。

(教师)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1.图片激趣,引出《龙的传人》。

(1)课件展示:北京故宫九龙照壁,激发学生的兴趣。

(2)议一议:为什么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我们的祖国是,我们是炎黄的子孙,我们是龙的传人。

2.龙的由来(文化、历史)(1)龙的形象已出现了六千余年,它现在的形象经过了三个时期的演化。

课件:商周——秦汉,秦汉——隋唐,唐宋——明清请学生说说这三个时期龙的形象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龙的历史:红山文化遗址——玉龙,赵州桥栏板雕刻——双龙,北京故宫太和殿前云龙纹。

学生欣赏并判断分别处于哪个时期?(3)龙是古人对鱼、鳄、蛇、马等动物和云、虹、雷、电等自然天象模糊集合而形成的一种象征性神物。

①请学生找找龙的各部位各自分别具有由哪几种动物的特征?②你还在哪里见到过龙的形象?请学生介绍、展示、交流——“丰富感性体验”。

③“龙”作为吉祥的化身寄托了人们美好的愿望。

你觉得龙还有其它动物的一些特征吗?④根据你的思考你能用上其他动物的一些特征来创造一条,你心目中的龙吗?请学生说一说或相互形容你心中的龙。

3.创作实践,审美体验。

(1)根据你的理解和想象,创编你心目中的龙。

(2)自我,体验审美情趣,寄托自己美好的愿望。

第二课时课前准备(学生)收集一些龙的传说故事、龙舟赛的图片、水彩笔或油画棒。

龙的传人北师大版五年级下语文优秀教学案例

龙的传人北师大版五年级下语文优秀教学案例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反思,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自我学习能力。
2.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自评、互评、教师评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3.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注重培养他们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品质。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学生的反思与评价,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反思,巩固所学知识。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自评、互评、教师评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同时,我还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注重培养他们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品质。
五、案例亮点
1.情景创设丰富多样:通过展示龙的图片和视频、讲述龙的传说故事等手段,我成功营造了一个充满神秘和威武的龙的世界,让学生仿佛置身其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问题导向具有启发性:我设计了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同时,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龙的传人北师大版五年级下语文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案例背景以“龙的传人——北师大版五年级下语文优秀教学案例”为主题,针对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龙的传人”一课进行深入探讨。本节课主要内容围绕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龙图腾展开,通过讲解龙的历史、传说和文化内涵,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并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利用多媒体手段,如图片、视频等,展示龙的神秘和威武,让学生对龙产生浓厚的兴趣。然后,通过讲述一个有关龙的传说故事,引导学生进入龙的世界,激发他们对本节课的兴趣。最后,我提出问题,如“你们对龙有什么了解?”、“龙在中华民族的文化中有什么特殊地位?”等,让学生思考并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增强他们的民族自信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龙的传人》教案范文篇一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歌曲《龙的传人》,并能用优美连贯的声音表现音乐。

2、通过演唱,培养学生乐意在丰富的音乐活动中体验热爱祖国的情感,让学生学会用歌声表达爱国之情,体验音乐的表现力。

教学重点:鼓励学生用优美、连贯的声音表现音乐。

教学难点:鼓励、培养学生唱歌的信心。

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各种龙的图片以及民间的龙饰图片,我们中华名族有悠远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传统。

有自立于世界名族之林的英雄气概。

全世界的炎黄子孙一脉相连,都以“龙的传人”自豪。

(播放《龙的传人》的背景音乐,学生朗诵单元寄语)二、新授:1、欣赏感受:多媒体播放《龙的传人》学生有一个直观的印象,并要求学生可以轻轻随教师哼唱,进行感情初体验。

2、教唱歌曲(1)、歌曲分析:20年前此歌曾在中国广泛流行。

歌曲的歌词具有丰富的内涵,形象鲜明,富有想象力。

感情从较为深沉含蓄转为振臂疾呼,富有历史感和号召力。

曲调和旋律采用了自然小调式,结构为不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音域仅五度,级进为主,易于传唱。

其中1、2小节与3、4小节同头换尾;5、6小节重复1、2小节,13、14小节又重复9、10小节;而所有偶数小节都采用同样的节奏。

这种复沓回环的手法,既精当洗练,又给人无比眷恋之感。

恰如其分地表达了人民渴望回归同一的感情趋向。

(2)跟录音学唱歌曲(3)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情绪特点。

(学生思考、讨论,教师归纳)学生发言、教师归纳。

这是一首抒情的男声独唱歌曲,它深情地唱出了华夏儿女对祖国母亲的爱恋和盼望统一的共同心愿。

(4)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随录音演唱。

此歌容易上口,应着重引导学生自主选择表现情绪和演唱形式,并能投入感情地演唱,“唱出华夏游子对祖国母亲刻骨铭心的爱恋”。

(5)注意纠正歌曲中容易唱错的地方。

唱准第9小节和第12小节的“虽不曾看见”和“长江水”,另外,歌曲第15小节的“澎湃汹涌”,要注意重点提出,让学生唱准。

三、检查演唱1、指导学生随伴奏演唱,你觉得用怎样的情绪,用哪一种人声和演唱形式能更好地表达这首歌的情感。

2、你能设计一个节奏型为歌曲伴奏吗?四、音乐知识:节拍的读法以及在小节中的强弱规律。

篇二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尤其是课后列出的几个形声字,理解文中关于龙的成语的含义;2、理解课文所写的内容,了解为什么中国人自称是龙的传人,感受龙对中华民族的特殊意义,激发作为龙的传人的自豪感;3、体会文章首尾呼应的写作特点和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中国人自称是龙的传人”的原因,激发学生产生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突破:1、课前收集有关龙的成语、图片、传说、甚至歌曲等,通过这种方法使学生对龙有一种感性上的认识,从而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2、引导学生感受中国人对于龙的喜爱、崇拜之情,以及中国人作为龙的传人的自豪感。

教学过程:师:齐读单元主题词和课题。

师:总结练习题情况,点明本课学习重点。

一、回顾课文,整体感知。

师:通过上节课的读书和练习,说说课文都讲了些什么内容?生:自由作答,估计学生可能会答到以下问题:龙与中国人的关系;龙到底是什么;中国人自称为龙的传人的具体原因;总的讲中国人自称为龙的传人的原因。

二、精读课文,深化理解。

1、生齐读课文第一句“提起龙,中国人莫不引以为自豪,有时还自称为‘龙的传人’。

”(分别请两个同学读此句,重点读出“自豪”之情。

)2、师:中国人为什么自称为龙的传人?请孩子们自由读课文4——7自然段。

生自由读课文。

3、讨论交流生。

师:从哪些段落中的语句中可以看出中国人骄傲地称自己为龙的传人?原因之一:总起句——龙威力无比、变换万千、无所不能的。

具体描写——龙王高居天上,也能潜入深渊;它能呼风唤雨,也能翻江倒海。

天下旱涝,庄稼丰歉,人间祸福,全凭它的旨意。

处理步骤1:(1)、请孩子读出总起句,教师重点引导“威力无比”“无所不能”的理解和全句的朗读,读书骄傲之情。

(2)、师:哪些语言文字在具体写龙的威力无比和无所不能呢?——抽同学读具体描写的句子。

(3)、师补充相关龙文化:在中国古代神话中,龙频繁出现,它成为了开天辟地的神,帮助皇帝统一了中国,又力保大禹治水,为千千万万人民造福。

在龙的身上,人们寄托了对大自然的崇拜和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

(4)、生带着情感再读这一段。

原因之二:总起句——龙是至高无上的权力的象征。

具体描写——皇帝自认为是“真龙天子”。

他的身体称为“龙体”,他穿的衣服是“龙袍”,他坐的椅子是“龙椅”……处理步骤2:(1)、抽同学读第一句,抓重点词“至高无上”体会。

“至高无上”的意思:再没有比这更高的了。

(2)、师:哪些语言在具体讲龙是至高无上的权力的象征?——齐读具体描写的语言。

原因之三:总起句——龙在老百姓心中,又象征着自由欢腾和完美。

具体描写——所谓“金龙献瑞”“龙凤成祥”“龙飞凤舞”“龙腾虎跃”,说的就是这种祥和幸福、欢腾自由的景象。

处理步骤3:(1)师:龙的形象并非帝王所专有,在老百姓心目中,龙还象征着什么?(2)抽同学读第总起句。

(3)师:哪些语言具体讲这种自由欢腾和完美?——读具体描写的语言。

(4)抽生讲“金龙献瑞”“龙凤成祥”“龙飞凤舞”“龙腾虎跃”的意思,体会这种自由欢腾、祥和幸福。

(5)民间的哪些有关龙的活动能让你有这种喜庆祥和的气氛?(舞龙灯、赛龙舟等)(6)请同学们看图,你感受到了什么?(畅所欲言。

)(7)师补充龙文化在封建社会,龙象征着皇权、神权,是不可侵犯的尊严,而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龙更成为一种吉祥物,飞入寻常百姓生活,人们舞龙、赛龙舟,在灯谜、对联、图画中,龙成为了不朽的主题。

(8)再美滋滋的幸福的读读这段文字。

4、学习一二段。

师引:龙在中华儿女的心中,占有不可取代的地位,那么龙和中国人有怎样密切的关系呢?——生读第一段“古往今来”到“龙也深受人们喜爱”。

龙到底是什么呢?宋代画家董羽怎么认为?——生读描写龙的语句。

师:补充图腾文化:原始社会的人认为跟本氏族有血缘关系的某种动物或自然物。

中国人认为龙跟自己有血缘关系,完全把龙当成心目中的神。

5、师:因为龙是威力无比、无所不能的,所以——生读“中国人常常自称为龙的传人。

”因为龙是至高无上的权力的象征,所以——生读“中国人常常自称为龙的传人。

”因为龙在老百姓心目中,象征着自由欢腾、祥和幸福,所以——生读“中国人常常自称为龙的传人。

”(生在读时,师顺势出示这句话。

)师:“自称”从表面上讲是什么意思?——自己称谓自己为龙的传人,不是别人称谓的。

从深层次上看,“自称”这个词里又包含着一些思想感情。

作为龙的传人,我们是怎样的情感?——自豪、骄傲。

我们对龙本身又是怎样一种情感?——喜爱、崇敬、赞颂。

请两个同学骄傲的读这句,再全班齐读。

6、师:请孩子们再读课文第一句和最后一句,发现了什么?再将这两句和题目连起来看一看,又发现了什么?(首尾呼应,扣题呼应,前后连贯一致,结构严谨。

)三、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1、师语:龙,集日月之精华,会天气之灵气,具百兽之形,兼包容四海、吐纳百川之胸襟。

在这新的时代,被赋予了新的生命。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它还将代表中华民族的精神,成为新世纪的中华魂。

2、生一起读开头一句,最后一句。

3、师重点引读3——7段。

四、拓展积累,丰富语汇。

1、师引语:作为龙的传人,我们更应该记住有关龙的成语,请同学们说说从本课中积累的龙的成语。

(生说师出示板书,并齐读。

)课外你积累了哪些有关龙的成语?(生自由说,师出示一部分,并让孩子齐读。

)2、动笔写写,摘抄书上的成语和黑板上的成语,越多越好。

篇三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龙所代表的追求自由完美的民族精神。

2、学会本课生字词,记住它的音形义。

3、学习作者首尾呼应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龙的象征意义,体会龙所代表的追求自由完美的民族精神。

2、学习作者首尾呼应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准备:1、教师:录音机录音带图片课件2、学生:预习课文,查找有关资料。

四、教学过程:(一)设疑激趣导入课题1、播放歌曲《龙的传人》,问:谁知道歌词中的“龙的传人”指的是什么人?2、过渡:中国人为什么要自称是龙的传人呢?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借助工具书理解不懂的词语,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2、教师出示含有本课生字的词语,检查认读。

3、讨论交流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三)、细读感悟,合作探究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把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多读两遍,想想读懂了什么?边读边在书上批注感悟,并把不懂的问题记下来。

读完后自己出题目检测阅读效果。

2、小组内汇报交流。

3、集体汇报交流,教师相机点拨指导。

(1)收集古迹中龙的图案,引导学生观察体会其样子的不同,深入理解它并不真实存在,只是人们想像出来的传说中的动物。

(2)理解图腾的意思,讨论远古时期的人们为什么把龙当作崇拜的图腾?(3)①理解“金龙献瑞、龙凤呈祥、龙飞凤舞、龙腾虎跃”等成语的意思。

②指导学生感情朗读,想象它们所表现的“祥和幸福、欢腾自由”的景象。

③拓展交流:你还知道哪些带“龙”字的成语?(4)讨论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特点?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体会作者首尾照应的表达方法。

(四)、感情朗读,升华认识过渡:中国人自称是龙的传人,是因为我们向往和追求自由完美,你能通过朗读把这种感情读出来吗?1、学生自由练读。

2、指名读喜欢的部分,师生评议。

3、播放歌曲,学生跟唱,引发情感共鸣。

(五)、拓展延伸1、关于龙的民间活动:赛龙舟舞龙灯……2、关于龙的壁画、工艺品、装饰:九龙壁双龙戏珠云龙纹……板书设计:龙的传人威力无比变幻万千无所不能象征着中国人对自由完美的向往和追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