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题课
怎样做好“习题课”教学
![怎样做好“习题课”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b247379b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ca.png)
怎样做好“习题课”教学“习题课”是指在课堂上进行习题训练的课程形式。
通过习题课,学生可以加强对知识点的掌握,并且有机会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做好习题课的教学工作,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下面我将和大家分享一下怎样做好“习题课”教学。
1. 充分准备在进行习题课教学之前,教师需要充分准备。
这包括整理好所要讲解的知识点和习题内容,明确教学目标,梳理好教学流程和步骤。
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教材和习题,以及设计好相应的辅助教学材料,如PPT、练习册等。
只有做好充分准备,才能够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2. 清晰明确教学目标在习题课教学中,教师要清晰明确教学目标,即要让学生在课程结束时达到何种程度的能力水平。
这样有利于引导学生学习,也便于教师根据学生成绩反馈进行教学调整。
教学目标应该与学生的实际水平相适应,既不能过高,也不能太低,要使学生有一定的挑战性和动力性。
3. 激发学生兴趣在习题课教学中,教师要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通过生动的教学方法、趣味性的习题设计、实例分析等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教师也可以适时地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参与感。
4. 灵活运用教学方式在习题课的教学中,教师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如讲解、举例、分析、讨论、演练等,以便使学生全方位地掌握所学知识。
在讲解知识点时,可以适当地举一些生动的例子和实际应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
还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5. 鼓励学生多练习在习题课上,学生需要有充足的时间进行习题练习。
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练习,加强对知识点的巩固和应用。
可以设置一些例题或者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同时教师也可以适时地点评学生的作业,指导学生做出更好的答案。
6. 及时进行讲解和指导在学生进行习题练习时,教师要及时进行讲解和指导。
怎样做好“习题课”教学
![怎样做好“习题课”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a58ae883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b5.png)
怎样做好“习题课”教学习题课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学习能力,因此教师在进行习题课教学时,需要注意一些方面,才能让学生有效地学习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怎样做好“习题课”教学。
一、提前准备在进行习题课教学之前,教师需要对所要讲解的习题进行充分的准备。
要熟悉所要讲解的习题内容,包括题目的类型、难易程度等。
然后,在备课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深入理解每个习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并讲解这些方法。
还要准备一些示例题目和练习题目,并在课堂上逐个讲解和引导学生一起解答,以帮助学生掌握习题的解题方法。
二、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进行习题课教学时,教师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为习题课本身可能比较枯燥,而且有些学生可能对习题课缺乏兴趣,所以教师需要通过一些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通过讲解有趣的习题、解题技巧等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对习题课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三、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习题课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解题能力,因此教师在进行习题课教学时,需要借助各种教学手段来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在课堂上可以通过举一反三的方式来扩展习题,引导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培养他们的解题思维;还可以通过分组讨论、示范解题等方式来锻炼学生的解题能力,让他们在解题中逐渐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
四、及时纠正错误在进行习题课教学时,学生可能会出现各种解题错误,教师需要及时纠正。
因为解题错误不仅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需要在课堂上及时纠正学生的解题错误。
在纠正错误的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找出错误的原因,并指导他们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提高解题能力。
五、鼓励学生参与在进行习题课教学时,教师需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因为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不仅能让他们更好地掌握知识,还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解题能力。
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让他们在积极的课堂氛围中学会解题的方法和技巧。
如何上好习题课
![如何上好习题课](https://img.taocdn.com/s3/m/2ea36c6b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95.png)
如何上好习题课
习题课教学策略:备课、练习、纠错与反馈
上好一节习题课,需要做好充分的备课,并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以下是一些建议:
1.明确教学目标:在备课时,要明确教学目标,并围绕目标设计教学环节和练习题。
2.精选练习题: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能够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点的练习题。
同时,要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设计不同难度和类型的练习题。
3.做好解题方法的总结:在讲解练习题时,要引导学生总结解题方法,并提炼出解题的思路和技巧。
同时,要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
4.加强速度训练:在练习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和效率意识,让他们在短时间内采用最佳的方法准确解决问题。
5.做好学生错题的纠正:对于学生做错的题目,要及时进行纠正,并分析错误原因,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6.做好课堂互动:在讲解练习题时,要注重与学生的互动,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和不同的解题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7.合理安排时间:在讲解完练习题后,要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反思和消化,以便更好地掌握知识点。
怎样做好“习题课”教学
![怎样做好“习题课”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6b84f438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a3.png)
怎样做好“习题课”教学如何做好“习题课”教学一、充分准备做好“习题课”教学,充分的准备工作至关重要。
教师在上课之前需要做好相关的教学准备工作,包括准备教案、相关教学资料和教学辅助工具等。
教师还需要针对不同的学生,准备不同难度和题型的习题,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和水平。
只有充分的准备工作,才能够有条不紊的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更好的帮助。
二、引导学生思考“习题课”教学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习题解答的方式,逐步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一些思考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思考、学会分析问题。
教师还需要耐心的给予学生指导和帮助,从而帮助学生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在“习题课”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程内容,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可以采用讲解、示范、操练、引导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得到全面的锻炼和提高。
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采用针对性的教学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习题课上得到有效的提高和巩固。
四、及时纠正错误在习题课上,学生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这需要教师及时纠正并给予指导。
当学生答错了问题,教师需要及时指出错误,并给予正确的答案和解题方法。
教师还可以通过解析题目的方式,让学生了解解题的思路和逻辑,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通过及时纠错,可以让学生在习题课中不断提高,减少错误,巩固知识。
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除了教学内容外,教师还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在“习题课”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生动的讲解、有趣的题目和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可以通过鼓励和赞扬的方式,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成就感和快乐,从而愿意更加努力地投入到学习中。
在做好“习题课”教学中,教师需要从准备工作、引导思考、灵活教学、及时纠错和激发学习兴趣等多方面做好教学准备和教学过程中的指导。
习题课教学目标语文(完整版)
![习题课教学目标语文(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c8cdb456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732754e.png)
习题课教学目标语文(完整版)习题课教学目标语文语文习题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课堂所学的语文知识,掌握分析和解决语文问题的能力,能够独立完成语文作业和考试。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练习和讨论,能够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培养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语文学习态度,培养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感。
通过习题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巩固和扩展语文知识,提高语文成绩和水平,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语文教学的人文目标是什么语文教学的人文目标如下:1.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形成初步的道德观念和健全的人格。
2.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形成健康的人生观,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
3.形成健康的人生观,学会客观地分析、辩证地思考,全面、准确地评价学生。
4.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社交能力,形成民主、宽容的合作氛围。
5.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形成乐观的人生态度。
6.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引导学生珍惜家庭和他人给予的机会,努力成为一个具有人文素养的有担当的好公民。
总之,语文教学的人文目标旨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健全的人格。
语文教学的努力方向和目标语文教学的努力方向和目标可以概括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具体来说,语文教学的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使学生能够读懂各种体裁的文本,理解作者的思想和情感,能够批判性思考问题,分析文本的结构和语言特点。
2.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语文教学要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写作技巧,包括写作的基本结构、语言表达、修辞手法等,使学生能够写出逻辑清晰、表达准确、语言优美的*。
3.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语文教学要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言表达能力,包括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使学生能够准确、清晰、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习题课专题教育课件公开课获奖课件省赛课一等奖课件
![习题课专题教育课件公开课获奖课件省赛课一等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634599a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a1c9808.png)
4n
20/35
由切比雪夫不等式
P{0.4 X 0.6} P{ X 0.5 0.1}
D( X )
1
1
0.12
1
0.9
0.01 4n
故 1 0.1,取n 1000 250.
0.04n
4
21/35
用正态逼近
P {0.4
解:设 5000 只零件的重量分别为 Xk , k 1,2,5000,
5000
E( Xk ) 0.5kg, D( Xk ) 0.12(kg)2,记 X Xk .
k 1
28/35
由独立同分布的中心极限定理
5000
Z
Xk
k 1
0.5 5000
X
2500近似服从标准正
0.1 5000
26/35
则
P V
1920
P V
1600 400
1920 1600
400
1
P
V
1600 400
0.8
1
(0.8)
0.2119.
即 16 只元件的寿命的总和大于 1920 小时的概率为
0.2119.
27/35
习题 5-4 设各零件的重量都是随机变量,它们相互 独立且服从相同的分布,其数学期望为 0.5kg,均方 差为 0.1kg ,问 5000 只零件的总重量超过 2510kg 的 概率是多少?
14/35
P(6800 X 7200) P( X E( X ) 200)
D( X )
np(1 p)
1 (200)2 1 (200)2
10000 0.7 0.3
习题课实施方案
![习题课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56505531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d8.png)
习题课实施方案一、背景。
习题课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通过习题课的实施,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解题能力,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习题课实施方案对于教学工作至关重要。
二、目的。
习题课实施方案的制定旨在提高习题课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使习题课更好地发挥作用。
三、具体内容。
1. 习题选取。
在实施习题课时,首先要选择合适的习题。
习题应该贴近教材内容,符合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既能够巩固基础知识,又能够拓展学生的思维。
同时,习题的数量也要适当,不宜过多或过少,以确保学生在习题课中能够充分参与。
2. 习题讲解。
在习题课中,教师要对选取的习题进行逐一讲解。
讲解应该清晰明了,突出重点,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方法和技巧。
同时,还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启发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生参与。
习题课的实施不应该是教师单方面的讲解,学生的积极参与同样至关重要。
因此,在习题课中,要鼓励学生提问、回答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
4. 反馈与总结。
习题课结束后,要及时进行学生答疑和解惑,帮助学生及时消化习题课的内容。
同时,还要对习题课的实施效果进行总结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不断完善习题课实施方案。
四、实施步骤。
1. 提前准备。
在实施习题课之前,教师需要提前准备好习题、讲义、课件等教学资源,确保教学内容的充分准备。
2. 课堂教学。
在习题课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根据习题课实施方案的要求,有条不紊地进行习题讲解和学生参与,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解决问题。
3. 学生反馈。
在习题课结束后,教师要及时进行学生反馈,了解学生对习题课的学习情况和感受,为下一次习题课的实施做好准备。
五、注意事项。
1. 习题课实施方案的制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科特点,因材施教,不拘泥于形式。
2. 教师在实施习题课时,要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怎样做好“习题课”教学
![怎样做好“习题课”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07027972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9f52e4e.png)
怎样做好“习题课”教学习题课是一种重要的教学形式,能够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解题能力和理解深度。
要做好习题课的教学工作,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准备工作1. 确定教学目标:明确该习题课的教学目标,既要符合教材内容的要求,也要满足学生的需求。
目标可以是帮助学生掌握基本概念,提高解题能力,拓宽思维,培养自学能力等。
2. 审查习题:仔细审查教材中的习题,从中选取适当的题目进行讲解。
选择的习题应该具有代表性,能够涵盖本章或本节的重点知识点,具有一定的难度和启发性。
3. 准备教学材料:根据教学目标和习题的特点,准备相应的教学材料,如教学PPT、习题讲解的笔记等。
这些材料应该简洁明了,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二、教学过程1. 导入与激发兴趣:讲解习题之前,可以通过提问、展示实例、引入实际问题等方式,导入本节课的内容,并激发学生对问题的兴趣。
2. 主体部分:讲解习题的解题思路、步骤和方法。
可以选择适当的题目进行讲解,尽量选择具有启发性的例题。
在讲解的过程中,要注重启发性讲解,要让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3. 学生练习与解答:在讲解完一道习题后,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练习和解答。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个别辅导和指导,帮助他们解决问题遇到的困难。
4. 订正与总结:收集学生的解答结果,订正习题的答案,并给予评价和建议。
可以选择一些学生表现好的解答答案进行展示和讲解,让其他学生从中获益。
三、教学方法1. 归纳法:在讲解习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时,可以通过归纳总结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可以将解题过程归纳为一定的步骤或方法,便于学生掌握和运用。
2. 启发式教学法:在讲解习题时,要注重启发性讲解。
引导学生关注问题的本质、解题思路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反思讨论法:鼓励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互相交流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多种可能性和解决方法。
可以组织小组讨论,或进行师生互动,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怎样做好“习题课”教学
![怎样做好“习题课”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5a8df6bf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c4.png)
怎样做好“习题课”教学1. 引言1.1 习题课的重要性习题课作为教学中重要的一环,具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习题课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和强化所学知识,通过大量的练习和实践,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提高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习题课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解题过程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习题课可以帮助学生检测学习效果,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
习题课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练习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效果。
习题课在教学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都具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1.2 习题课教学的特点1. 注重实践性:习题课是一个很好的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解答问题和练习题目,学生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知识的应用和实际操作,从而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2. 突出问题导向:习题课更注重学生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教师可以通过讲解习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方式。
3. 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通过反复练习和讲解,习题课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应对不同类型问题的能力,增强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自信心和实战能力。
4. 强调知识与技能的结合:习题课旨在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强调知识与技能的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运用知识。
5.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习题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2. 正文2.1 设置清晰的教学目标在进行习题课教学时,设置清晰的教学目标是非常重要的。
教学目标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向和标准,也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导向。
教师在设计习题课时应该充分考虑以下几个方面来设置清晰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应该具体明确。
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该明确指出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技能和能力。
习题课的教案
![习题课的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a1a2410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c0.png)
习题课的教案教案标题:习题课的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
2. 提供学生机会进行练习和解决问题。
3.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选择合适的习题: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课程要求,选择适当的习题,包括基础习题、应用习题和拓展习题。
2. 组织习题的结构:将习题按照难易程度和逻辑关系进行组织,确保学生能够逐步提高并巩固所学知识。
3. 提供解题方法和策略:引导学生掌握解题的基本方法和策略,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思维能力。
4.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合作: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解题,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步骤:1. 导入:回顾上节课的知识点,引起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兴趣和思考。
2. 习题练习:根据选择的习题,逐步引导学生进行习题练习,包括个人练习和小组合作练习。
3. 解题方法和策略讲解:在学生进行习题练习的过程中,及时给予解题方法和策略的讲解和指导,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解题的关键点。
4. 学生讨论和合作:安排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解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分享解题思路和方法。
5. 汇总和总结:对学生的解题过程进行汇总和总结,强调解题的关键点和注意事项。
6. 课堂反馈:通过课堂练习和讨论的形式,对学生的习题练习情况进行反馈和评价,帮助学生发现和改正错误。
教学评估:1. 课堂观察:观察学生在习题练习和讨论过程中的表现,包括参与度、解题思路和方法等。
2. 个人作业:布置适量的个人作业,帮助学生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
3. 小组合作评价:鼓励学生互相评价和反馈,在小组合作中评估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贡献度。
教学资源:1. 习题册或习题集: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进度,选择合适的习题资源。
2. 解题方法和策略手册:准备一份解题方法和策略手册,供学生参考和学习。
3. 小组合作材料:准备小组讨论和合作解题所需的材料,如小组活动指导书、讨论问题等。
教学延伸:1. 拓展习题:为学生提供一些拓展习题,挑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何上好习题课
![如何上好习题课](https://img.taocdn.com/s3/m/8dbc7bae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fc.png)
如何上好习题课习题课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相当重要的一环。
通过参加习题课,学生可以巩固所学的知识,锻炼解题能力,提高学习效果。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充分利用习题课来取得好的效果。
下面将介绍一些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更好地上好习题课。
首先,要提前预习相关内容。
在习题课之前,要事先了解本节课的基本知识点和主要内容。
通过预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后的习题课,快速掌握重点内容,为上课打下基础。
其次,要积极参与课堂互动。
习题课一般会设置一定数量的课堂练习,学生要积极主动地发言,与老师和同学进行互动。
通过互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的解决方法,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表达和思考能力。
另外,要认真思考并尝试独立解决问题。
在习题课中,老师会给出一系列的问题和题目,学生要积极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法,并尝试独立解题。
通过自主思考和解题实践,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培养问题解决能力。
此外,要及时记录和整理课堂所学内容。
在习题课上,老师和同学们可能会提供一些重要的解题技巧和方法,学生要及时记录下来。
回到家后,可以将这些内容整理成笔记,方便后期复习和查看。
通过整理笔记,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回顾和巩固所学内容。
最后,要识别和解决自身问题。
习题课上,学生可能会遇到一些困惑和难题。
要及时识别这些问题,并主动向老师和同学请教。
通过解决问题和互动交流,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消化和理解知识点,从而提高解题能力。
总之,上好习题课需要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进行预习、课堂互动、独立解题、记录整理和问题解决等环节。
只有通过不断地实践和探索,才能够在习题课中取得好的学习效果。
希望上述方法和技巧能对学生们在习题课上取得更好的成绩和效果有所帮助。
化学习题课课程目的
![化学习题课课程目的](https://img.taocdn.com/s3/m/bf88125f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a6.png)
化学习题课课程目的
化学习题课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在课堂上,老师会讲解一些重要的概念、原理和实验操作方法等内容,这些都是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
而通过做习题,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些知识点,同时也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及时进行补充和提高。
化学习题课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习化学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计算题、分析题、实验设计题等。
这些问题需要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和解决。
通过做习题,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化学习题课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科学,学生需要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理论知识和探究新的科学现象。
而通过做习题,学生可以熟悉实验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掌握实验技巧和方法,提高自己的实验能力。
化学习题课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非常有趣的学科,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然界的奥秘,还可以应用于生活中的各个方面。
通过做有趣的化学习题,学生可以感受到化学的魅力和趣味性,从而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化学习题课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解决问
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习题的设计和讲解,让学生能够真正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学生也应该积极参与到习题课中来,认真思考和解答问题,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和能力。
习题课教案
![习题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1811536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e6.png)
习题课教案习题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习题训练,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加对数学的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复习前一堂课所学的知识点;2. 针对所学的知识点,设计一些综合性的习题,帮助学生巩固理解和运用;3. 提供一些拓展的题目,让学生有机会挑战自己。
三、教学重点1. 确保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2. 培养学生解题的思维能力。
四、教学步骤步骤一:复习回顾1. 复习上一堂课所学的知识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2. 回顾关键概念,引导学生复述要点。
步骤二:习题训练1. 准备一些与上一节课相关的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等;2. 让学生课堂上解题,辅助学生解答疑问,纠正错误。
步骤三:拓展训练1. 准备一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题目;2. 让学生自主思考解题方法,并在黑板上解题过程,引导学生共同讨论解题思路;3. 学生独立完成拓展题目,老师检查并给予指导。
步骤四:小结1. 所学知识点的巩固和总结;2. 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反思和总结;3.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困惑,老师及时解答。
五、板书设计习题课教案1. 复习回顾2. 习题训练3. 拓展训练4. 小结六、课堂实施要点总结1. 确保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2. 培养学生解题的思维能力;3. 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4.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七、教学反思通过习题训练,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课堂氛围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得到了增强。
但是在课堂实施过程中,有些学生的基础薄弱,无法解决一些较难的问题,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加以关注和帮助。
高三数学习题课教案(通用10篇)
![高三数学习题课教案(通用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7084b626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8e.png)
高三数学习题课教案(通用10篇)高三数学习题课教案 1一、教材简析:本节课是在认识了角及量角器量角的基础上教学的。
角的度量是测量教学中难点较大的一个知识点。
上节课学生第一次认识量角器,第一次学习用量角器量角,学生掌握这部分知识还不是特别熟练,学习这部分内容为学生牢固掌握角的度量,为后面学习角的分类和画角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使学生巩固量角器量角的方法,能正确、熟练地测量指定角的度数。
2、通过练习,提高学生观察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使学生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细心的习惯并获得成功的体验,能运用角的知识描述相应的生活现象,感受用实验数据说明问题的实事求是的态度与方法。
三、教学重点:掌握正确的量角方法,熟练的测量角的度数。
教学难点:1、测量不同方位角,量角器的正确摆放;2、量角时正确选择内外圈刻度,找准度数。
四、教具准备:教师用的量角器、课件学具准备:量角器、三角板、画图铅笔、尺子五、教学方法:比较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六、预设教学过程:(一)复习:交流怎样用量角器量角?师课件动画演示,重现巩固方法。
板书:两重一看(设计意图:第一节课学生练习量不够,量角方法没有得到巩固,知识回生快,用课件动态的演示,可加深对量角方法的理解,为本堂课的练习打下基础。
此环节的设计,符合人的遗忘规律。
)(二)基本练习1、看量角器上的刻度,说出各个角的度,完成P20第4题。
课件出示第一幅图,想想说说:这个角是多少度?怎么看的度数?让不同意见学生发表意见。
明确量角时把与0刻度线重合的边作为始边,始边对的0刻度在内圈,另一条边就看内圈刻度,始边对的0刻度在外圈,另一条边就看外圈刻度。
学生说出另两幅图上角的.度数。
(设计意图:本题练习主要是解决量角时读准另一条边的度数。
学生交流不同的读法,在讨论中加深印象,巩固方法。
)2、量出下面各个角的度数,完成P20第5题。
先照着图中量角器的摆法量出不同方向的角的度数,初步感知调整量角器量角。
习题课教学目标
![习题课教学目标](https://img.taocdn.com/s3/m/c3ec0733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f2f6a70.png)
习题课教学目标习题课是一种针对学生针对性进行解题训练的教学形式,其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巩固与提高他们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下面是一份关于习题课教学目标的700字的答案。
习题课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理解知识点:习题课的首要目标是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堂上所学的知识点。
通过解题的过程,学生能够对知识点有更深层次的理解,掌握其本质和内在规律。
这有助于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的知识。
2. 熟悉题型和解题方法:习题课通过大量的习题训练,使学生熟悉各种题型和解题方法。
这有助于学生提高解题的熟练度和速度,增强他们在解决问题时的灵活性。
3. 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习题课主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不同题型和难度的习题,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分析、推理、判断和创新思维能力。
他们能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
4. 锻炼应用能力:习题课注重考察学生对所学知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能力。
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习题,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 强化记忆与巩固知识:习题课通过大量的习题训练,能够帮助学生巩固和加深所学知识的记忆。
学生通过解题的过程,不断重复和复习所学的知识,使其在脑海中形成更稳定的记忆。
6. 提高应试能力:习题课也是针对考试的具体准备,因此通过习题训练,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这有助于学生在考试中更好地应对各种题型和难度,并取得更好的成绩。
总之,习题课教学目标主要是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熟悉题型和解题方法、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应用能力、强化记忆与巩固知识和提高应试能力。
通过习题训练,学生能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解题速度和熟练度,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习题课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教师应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习题教学目标,以及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达成这些目标。
怎样做好“习题课”教学
![怎样做好“习题课”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85593ac7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e1.png)
怎样做好“习题课”教学习题课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习题课教学,可以让学生通过解题来巩固和提升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提高解题能力和应用能力。
那么,如何才能做好习题课的教学呢?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一谈我的一些看法和做法。
一、精心准备课前工作1. 熟练掌握教材内容在进行习题课教学之前,首先要对所要讲的知识点和习题内容进行充分的准备。
要熟练掌握教材内容,了解习题的难易程度和出题规律,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学生进行讲解和指导。
2. 审查习题在教学前,应该对所选用的习题进行认真审查。
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题目,既能涵盖整个知识点的各个方面,又能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解题能力,以便更好地进行教学计划的安排和指导。
3. 准备教学辅助材料在进行习题课教学时,适当的教学辅助材料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在教学前应该准备好相关的教学辅助材料,比如PPT、板书、实物等,以便更好地进行教学。
二、注重教学方法1. 提问引导在进行习题课教学时,不宜一味地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应该通过提问引导的方式,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和分析问题,促进他们的主动学习。
这样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解题示范虽然提问引导很重要,但是对于一些难点问题,有时候需要进行解题示范。
在进行解题示范时,要结合具体题目,逐步地、清晰地展示解题的思路和步骤,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掌握解题方法。
3. 案例分析在习题课教学中,通过案例分析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可以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和实际意义的案例进行分析,让学生从实际问题中了解知识的应用和实际意义,提高他们的综合分析和判断能力。
三、注重学生参与1. 个性化辅导在进行习题课教学时,应该注重学生个性化的辅导。
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和特点,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和辅导,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应有的关注和帮助,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2. 鼓励学生讨论在习题课教学中,应该鼓励学生之间进行讨论。
习题课的教案模板初中数学
![习题课的教案模板初中数学](https://img.taocdn.com/s3/m/77b3641c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6362852.png)
教学对象:初中一年级学生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习题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1. 理解并掌握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 解题思路的拓展和优化。
2. 复杂题型的解题策略。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习题,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分类。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等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回顾重点知识。
2. 引入本节课的习题课主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讲解习题1. 教师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习题进行讲解,引导学生分析解题思路。
2. 分析解题步骤,强调解题方法,提高解题效率。
三、学生练习1.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布置的习题,教师巡视指导。
2. 学生之间互相讨论,共同解决难题。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强调解题技巧。
2. 学生回顾所学内容,提出疑问。
五、布置作业1. 布置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2. 布置拓展性作业,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教学反思: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进度和难度,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跟上教学节奏。
2. 在讲解习题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解题思路,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4.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
2. 解题能力:通过学生完成的习题,评价学生的解题能力。
3. 学习态度: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评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时间:40分钟。
《高一数学《习题课》课件
![《高一数学《习题课》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077685a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dc.png)
中档题解析
总结词:提升能力
详细描述:中档题目相对于基础题目难度有所提升,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解析这类题目, 可以帮助学生提升数学思维能力,掌握数学思想和方法。
难题解析
总结词:拓展思维
详细描述:难题通常具有较高的难度,需要学生具备较为扎实的数学基础和较高的思维水平。通过解 析这类题目,可以帮助学生拓展数学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了 解数学的深度和广度,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随着知识点的深入,题目难度将逐渐加大 ,要求学生具备更扎实的数学基础和更高 的思维能力。
课堂活动
复习计划
下节课将组织更多的课堂活动,如数学竞 赛、小组讨论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和积极性。
建议学生提前预习下节课内容,并制定相 应的复习计划,以确保下节课的学习效果 。
THANKS
感谢观看
解题技巧
通过讲解典型例题,教授了学生如何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如 何运用数学思维分析问题。
课堂互动
课堂上进行了多次小组讨论和互动问 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课堂氛 围。
作业布置
布置了相应的习题作业,以巩固本节 课所学内容,并要求学生按时完成。
下节课展望
知识拓展
难度提升
下节课将进一步深入学习高一数学中的其 他重要知识点,如三角函数、平面几何等 。
04
易错点分析
Chapter
常见错误分析
学生对某些数学概念理解不准确 ,导致在应用时出现偏差。
学生在解题过程中逻辑推理不严 密,导致结论错误。
计算错误 概念理解不清 公式运用不当 逻辑推理混乱
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经常出现计算 失误,如加减乘除运算错误、开 方运算错误等。
初中习题课教案
![初中习题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afa8cc5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8eaa058.png)
初中习题课教案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解题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提高解题能力。
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互相学习的良好习惯。
教学内容:1. 分析习题,找出解题关键。
2. 讲解解题方法与技巧。
3. 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4. 总结解题经验,交流学习心得。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回顾上一节课所讲的内容,引导学生复习相关知识点。
2. 提问学生:解题时需要注意哪些方面?怎样才能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性?二、分析习题(10分钟)1. 出示习题,让学生独立阅读题目,理解题意。
2. 引导学生分析习题,找出解题关键。
3.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解题思路和方法。
三、讲解解题方法与技巧(10分钟)1. 针对习题,讲解解题方法与技巧。
2. 引导学生总结解题规律,归纳解题步骤。
3. 举例说明,让学生加深理解。
四、学生练习(10分钟)1. 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解答。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 选取部分学生的解答,进行点评和讲解。
五、总结解题经验,交流学习心得(5分钟)1. 让学生谈谈在解题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及如何克服。
2. 引导学生总结解题经验,分享学习心得。
3. 教师总结,强调解题技巧和注意事项。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撰写学习心得。
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2. 在下一节课开始时,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3. 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分析习题,讲解解题方法与技巧,让学生在练习中提高解题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总结解题经验。
同时,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鼓励学生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习题课就是做练习题
![习题课就是做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baac2431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94.png)
习题课就是做练习题习题课是在学习过程中常见的一种教学形式。
它主要通过做练习题来巩固和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习题课的设置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检验学习成果,并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本文中,我将详细探讨习题课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地进行习题课。
一、习题课的重要性习题课作为一种教学形式,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的作用。
1. 巩固知识。
习题课通过大量的练习题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在课堂上,学生通过做题的方式,将前面学习的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2. 检验学习成果。
习题课通常需要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完成一定数量的习题。
通过习题的完成情况,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提高教学效果。
3. 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习题课的题目通常涉及到不同的知识点,学生需要分析、思考和解决问题。
通过长时间的练习,学生能够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如何有效地进行习题课为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应该在习题课中采取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
1. 定期进行习题课。
习题课不应该只是偶尔进行,而是应该定期安排。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保持对所学知识的持续关注和理解。
2. 合理设置习题数量。
在习题课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课程进度合理设置习题的数量。
数量过少可能不能充分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数量过多可能会给学生造成过大的压力。
3. 引导学生思考。
在习题课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过程,而不仅仅是给出答案。
通过提问、讨论和解释,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4. 精心设计习题内容。
习题课中的习题应该覆盖所学知识的各个方面,既要有基础题目,也要有较难的拓展题目。
这样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同时也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5. 及时反馈学生答案。
在习题课中,教师应该及时给出学生的答案,并进行讲解和评价。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错误并及时改正,提升学习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算得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B10 = −0.4023 dB10 dTr 1 B1 = −0.1093 dB1 1 dTr = 0.8472
0 B2 = −1.0295 0 dB2 = 3.2616 dTr 1 B2 = −2.0521 1 dB2 = 16.8574 dTr
= 101375
分别代入公式(3-44)及(3-45)得
(2) 水泵功和透平功之比为:
Ws( R ), pmp Ws ( R ) = 13.993 = 9.87 ×10 −3 1417.6
(3) 提供1KW电的蒸汽循环量为: Q=1/WN=1/1403.6=7.12×10-4kg/s=0.712g/s
5-12 (如右图) 由附表(3)可得 540℃/14MPa过热水蒸气的热 力学参数: h2=3431.6KJ/kg S2=6.5327 kg/(kg.K) 2-3过程为等熵过程,则: S3=S2=6.5327 查表得压力为0.007MPa时水的饱和温度为38.81 ℃; hg=2572.14KJ/kg ; h1=162.60KJ/kg ; S1=0.5564 kg/(kg.K) ; Sg=8.2802 kg/(kg.K)
m=n ×M=220.6 ×18=3.9708kg
冷凝前水蒸气的比容为 V g 1 = 则冷凝后气相得比容 V g 2
_
_
0 .4 = 0.1007 m 3 / kg 3.9708
5_ = V g 1 = 0.1679 m 3 / kg 3
由饱和水蒸气表估算得:T2=186.8 ℃;P2=1168.96Kpa
∆H
∆H
Θ R
1000 ℃ 反应产物
Θ ∆H p
Θ ∆H 298
查表得各种物质的摩尔生成焓分别为: CH4:-74.85kJ/mol; CO2:-393.51kJ/mol; C2H6:-84.67kJ/mol:H2O(g):-241.83kJ/mol
Θ ∆H 298,CH4 = −393.51+ 2 × (−241.83) − 0 − (−74.85) = −802.32kJ / mol Θ ∆H298,C2H6 = −393.51× 2 + 3× (−241.83) − 0 − (−84.67) = −142784kJ / mol .
需要空气的量为[(2 × 96+1.5 ×3.5)/21% ]×115%=1080.18kmol 天然气燃烧后气体的组成为: N2:855.34kmol;O2:29.59kmol; CO2:99.5kmol;H2O:196.5kmol 200℃,100kmol天 然气和25 ℃ 1080.18kmol空气
H1R = −3024.9 J / mol; S1R = −6.8138 J /(mol • K ) H 2R = −3610.9 J / mol; S 2R = −6.7242 J /(mol • K )
由附表2得:A=5.457;B=1.045 × 10-3;C=0;D=-1.157 ×105
将数据代入公式(3-34e)(3-34f),得
△H3 100 ℃(g) 1大气压
分别计算出△H1 、△H2 、△H3,再通过△H= △H1 +△H2 +△H3 算得△H 最好采用查附表的方法: 由于压力对液态的水的焓值影响不大, 故54 ℃液态水的焓值可近似看成54 ℃的饱和水的焓值 查附表得: h1=226.05kJ/kg;h2=3287kJ/kg (430 ℃;3.73MPa) △h=3061.65kJ/kg; 产生蒸汽的量为: (2) W=281.88KW
由于压力变化较大,水蒸气不能视为不可压缩流体 故有:
S 1v V 1
1
=
S
2
v
2
2
V
算得:v2=7.092m2/s 将数据代入式(4-17)得 透平功:w=32720.65J/s
4-6 P1=1.5Mpa;T1=303.15K; p2=0.10133Mpa;
查表得CO2: A=5.457;B=1.045 × 10-3;C=0;D=-1.157 ×105 ; Tc=304.2;pc=7.375MPa; ώ=0.225 则:Tr1=0.9965;pr1=0.2034; pr2=0.01374 由普遍化关联法算得:
H1R = −613.75 J / mol; S1R = −1.4317 J /(mol • K )
因节流过程前后的焓值不变 故设出口温度的值进行试差 设T2=287.5K 由普遍化关联法算得:
H 2R = −46.614 J / mol; S 2R = −0.1142 J /(mol • K )
则:Tr2=0.9451;
则有:
Θ ∆H 298 = 96 × (−802.32) + 1.5 × (−1427.84) = −7.916448×107 kJ / mol
Θ * 又:∆H R = (∑ ni Ccmpi )(25 − 200) = −7.129 ×105 kJ
同理,得:
Θ ∆H p = 3.9189 × 107 kJ
将数据带入,得:
B10 = −0.3158 dB10 dTr 1 B1 = −0.00926 dB1 1 dTr = 0.6007 = 0.6157
0 B2 = −0.1924 0 dB2 = 0.3374 dTr 1 B2 = 0.08288 1 dB2 = 0.1804 dTr
再将其分别带入公式 (3-44)及(3-45)得
H1R = −576.28 J / mol; H 2R = −57.04 J / mol
再由公式(3-48)得: △H=7859.16J/mol; △h= △H × qvs=32741.26J/s
用Amagat定律和普遍化Z图,算得
V1 = V2
Z 1 RT = 3 . 188 m 3 / kmol p Z 2 RT = = 83 . 653 m 3 / kmol p
B 0 = 0.083 − dB 0 0.675 = dTr Tr 2.6 B1 = 0.139 − dB1 0.722 = 5.2 dTr Tr 0.172 Tr 4.2 0.422 Tr 1.6
Tr2=0.5456;pr2=0.002587
∗ pmh
将数据代入公式(3-34e)得 C
= 34 . 91 J /( mol • K )
C C
∗ pmh ∗ pms
= 40 . 778 J /( mol = 40 . 696 J /( mol
• K ) • K )
由公式(3-48)(3-49)得 △H=2757.8J/mol △S=3.9J/(mol·K)
3-11 由题意知:水蒸汽的热力学状态为:p=2.0651MPa;T=487.15K 查附表得:Tc=647.3K;Pc=22.05MPa; ώ=0.344 则Tr=0.7526,Pr=0.09365 由于0.6P<Tr<1.0;故由公式(3-126)得 △HLV =-33960.79J/mol; 由维里系数关联式得 :z=0.9247 V=zRT/p=0.001813m3/mol n=0.4/V=220.6mol Q=n × △HLV =2996.157KJ
Q n= = 1678.83kJ / kg ∆h
4-9 以100kmol天然气为标准,则含有:CH4:96kmol; C2H6:1.5kmol; N2: 2.0kmol; CO2:0.5kmol;
CH 4 ( g ) + 2 O 2 ( g ) → CO 2 ( g ) + 2 H 2 O ( g ) C 2 H 6 ( g ) + 3 . 5 O 2 ( g ) → 2 CO 2 ( g ) + 3 H 2 O ( g )
由式5-18 得:s3=sgx3+(1-x3)s1 代入数据得: 6.5327=8.2802x3+(1-x3)×0.5564 计算得:x3=0.7743 由5-17:h3=hgx3+(1-x3)h1=2028.31KJ/kg 膨胀功 ώ(R)=h2-h3=1403.29KJ/kg; h4=h1=162.6KJ/kg 冷凝过程传热量qL=h4-h3=-1865.71KJ/kg 查饱和水蒸气表得:v4=0.001m3/kg 可逆轴功ώs(R)pmp=-v4(p1-p4)=-13993J/kg 根据热一律,h1=h4- ώs(R)pmp=176.593KJ/kg 吸热量qH=h2-h1=3255.07KJ/kg ώN=qH+qL=1389.297KJ/kg 朗肯循环的热效率为:ηT= ώN/qH=42.68%
流体的压力、体积、温度关系: 第二章 流体的压力、体积、温度关系:状态 方程式
2-12 Z RT Vm = m 解题思路:先由 求出Vm,再求得氨的物质的量; p
用Amagat定律和普遍化Z图,由临界常数求出氢和氮的Tr和Pr H2: Tr=7.2365, Pr=14.4022 N2: Tr=2.3625, Pr=8.9661 由图2-4(C)查得ZH2= 1.16,ZN2=1.16 混合气体压缩因子:Zm=1.16 ×0.75+1.16 ×0.25=1.16
4Vs u= 3600πd 2 =1155.74m/s
=0.1392m3/kmol
第三章 纯流体的热力学性质计算 3-5:入口:T=315.15K;p=8.05MPa;出口:T=397.15K; p=15.78MPa 由附表得: CO2:Tc=304.2;pc=7.375MPa ώ=0.225 则:Tr1=1.0360;pr1=1.0915;Tr2=1.3056; pr2=2.1397 根据普遍化关联法: 0 = 0.083 − 0.422 B Tr 1.6 dB 0 0.675 = dTr Tr 2.6 0.172 B1 = 0.139 − 4.2 Tr dB1 0.722 = dTr Tr 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