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三单元面对现实的聪慧5甘罗学案鲁人版选修《史记选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甘罗
学生用书[P 51~P 53]
一、积存运用
1.以下各项中加点的词语说明不.
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A .未有以强.
也 强:勉强 B .我身自请.
之而不肯 请:请求 C .与.
强赵攻弱燕 与:帮忙 D .君其试臣,何遽.
叱乎 遽:慌忙 解析:选B 。
请:告知。
2.以下各项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欲与.燕共伐赵 较秦之所得,与.
战胜而得者 B .君侯何不快之.甚也 牛何之.
C .君其.试臣 且行千里,其.
谁不知 D .女焉.能行之 古之人因此大过人者,无他焉.
解析:选A 。
A 项,介词,和,跟。
B 项,助词,可不译;动词,到。
C 项,副词,用在句中表示期望语气;副词,莫非。
D 项,副词,怎么;语气词,啊。
3.以下各项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
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 A .臣请行.
之 B .请归.
燕太子 C .欲攻赵而广.
河间 D .赵襄王郊.
迎甘罗 解析:选D 。
D 项是名词作状语,其他三项都是动词的使动用法。
4.以下各项中括号内补出的省略成份,不.
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A .得唐者与(得唐者)百里之地
B .(应侯)孰与文信侯专
C .(秦王)乃封甘罗以为上卿
D .(应侯)去咸阳七里而立死于杜邮
解析:选D 。
此处省略成份是“武安君”。
二、课内阅读
阅读课文,完成5~8题。
5.对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说明,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
A .卿明知..
其不如文信侯专与 明知:明明明白 B .令装治行..
治行:预备动身 C .行有日..
,甘罗谓文信侯曰 有日:有一天 D .燕秦不相欺无异故..
异故:不同的缘故 解析:选B 。
A 项,确实明白;C 项,确信了日期;D 项,其他的缘故。
6.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
相同的一组是( ) A.⎩⎪⎨⎪⎧ ①君侯何.不快之甚也②大王来何.操
B.⎩⎪⎨⎪⎧ ①女焉.能行之②焉.
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 C.⎩⎪⎨⎪⎧ ①今臣生十二岁于兹矣,君其.试臣②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D.⎩⎪⎨⎪⎧ ①臣不知卿所.死处矣②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解析:选A 。
A 项,什么缘故;什么。
B 项,疑问副词,怎么,哪里。
C 项,语气副词,表期望语气。
D 项,助词,用在动词之前,组成名词性的词组,指代人或事物,那个地址指代地址。
7.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归纳和分析,不.
正确的一组是( ) A .那时,秦国派蔡泽出使燕国,燕国派太子到秦国做人质,秦国又预备派张唐去燕国做丞相,如此,秦燕两国和好,使赵国处于燕秦两国夹攻的危险当中。
B .张唐去燕国做丞相,张唐不肯动身,是因为他可怕对他有怨恨的赵国可不能放过他,就连吕不韦亲自劝说也不肯许诺,张唐处在十分危险的境界。
C .甘罗劝说张唐,引导张唐将历史教训与现实情形进行比较,使张唐惊醒过来。
为了秦燕联盟,他当即同意出使燕国,甘罗帮忙张唐摆脱险境,显示了甘罗是一个智谋出众的人材。
D .甘罗出使赵国,游说赵王,三言两语就说服赵国割地给秦国,拆散了秦燕联盟,让秦国从中渔利,甘罗帮赵国离开了秦燕夹攻的危险,进一步显示了甘罗纵横游说,擅长谋划的才华。
解析:选C 。
从张唐不同意出使的理由和甘罗采纳迂回的方式、旁敲侧击式的劝说能够看出,张唐同意出使燕国完满是为了自己,开始是因为怕死而不同意出使,后来又因为怕死同意出使,并非“为了秦燕联盟”。
8.将以下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文信侯不快,未有以强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君其试臣,何遽叱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应侯之用于秦也,孰与文信侯专?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文信侯(听了)很不快乐,(可是)没有方法勉强他去。
(2)您仍是让我试一试,什么缘故这么急着训斥我呢?
(3)应侯(范睢)被秦国任用为丞相时,与文信侯相较,谁的权利大?
三、类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
张范,字公仪,河内修武人也。
太傅袁隗欲以女妻范,范辞不受。
性恬静乐道,忽于荣利,征命无所就。
弟承,字公先,亦知名,以方正征,拜议郎,迁伊阙都尉。
董卓作乱,承欲合徒众与天下共诛卓。
承弟昭时为议郎,适从长安来,谓承曰:“今欲诛卓,众寡不敌,且.
起一朝之谋,战阡陌之民,士不素抚,兵不练习,难以成功。
卓阻兵而无义,固不能久;不假设择所归附,待时而动,然后能够如志。
”承然之,乃解印绶间.
行归家,与范避地扬州。
袁术备礼招请,范称疾不往,术不强屈也。
遣承与相见,术问曰:“昔周室陵迟,则.
有桓、文之霸;秦失其政,汉接而用之。
今孤以土地之广,士民之众,欲徼福齐桓,拟.
迹高祖,何如?”承对曰:“在德不在强。
夫能用德以同天下之欲,虽由匹夫之资而兴霸王之功,不足为难。
假设苟僭拟,干.
时而动,众之所弃,谁能兴之?”术不悦。
是时,太祖将征冀州,术复问曰:“今曹公欲以弊兵数千,敌十万之众,可谓不量力矣!子以为何如?”承乃曰:“汉德虽衰,天命未改,今曹公挟天子以令天下,虽敌.
百万之众可也。
”术作色不怿,承去之。
太祖平冀州,遣使迎范。
范以疾留彭城,遣承诣太祖,太祖表以为谏议医生。
范子陵及承子戬为山东贼所得,范直诣贼请二子,贼以陵还范。
范谢曰:“诸君相还儿厚矣。
夫人情虽爱其子,然吾怜戬之小,请以陵易之。
”贼义其言,悉以还范。
太祖自荆州还,范得见于.陈,以为议郎,参丞相军事,甚见敬重。
太祖征伐,常令范及邴原留,与世子居守。
太祖谓文帝:“举动必谘此二人。
”世子执子孙礼。
救恤穷乏,家无所余,中外孤寡皆归焉。
赠遗无所逆.
,亦终不用,及去,皆以还之。
建安十七年卒。
(选自《三国志·魏书》有删节)
9.对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说明,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A .乃解印绶间.
行归家 间:(得)机遇 B .欲徼福齐桓,拟.
迹高祖 拟:比,比拟 C .假设苟僭拟,干.
时而动 干:冒犯,冲犯。
此处可译为“背离” D .赠遗无所逆.
,亦终不用 逆:迎,迎接 解析:选C 。
A 项,间:秘密地;B 项,拟:效法;D 项,逆:违抗。
10.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且.起一朝之谋不出,火且.尽 B.⎩⎪⎨⎪⎧
昔周室陵迟,则.有桓、文之霸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C.⎩⎪⎨⎪⎧ 今曹公挟天子以令天下,虽.敌百万之众可也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D.⎩⎪⎨⎪⎧
太祖自荆州还,范得见于.陈赵氏求救于.齐 解析:选C 。
A 项,何况;将。
B 项,于是,就;却。
C 项,即便。
D 项,在;向。
11.以下句子别离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张范“忽于荣利”的一组是( )
①太傅袁隗欲以女妻范,范辞不受
②征命无所就
③乃解印绶间行归家
④袁术备礼招请,范称疾不往
⑤范以疾留彭城
⑥救恤穷乏,家无所余
A .①②③
B .④⑤⑥
C .①④⑥
D .②③⑤
解析:选C 。
③说的是张承,⑤说的是张范因为抱病而留在彭城,不涉及“荣利”。
12.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归纳和分析,不.
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A .董卓作乱时,张范与张承想要集合亲信与天下好汉一路讨伐董卓,后在其弟张昭的劝阻下作罢。
B .张范让张承去见袁术,由于张承在言谈当中没有曲意巴结袁术,致使见面不欢而散。
从中能够看出张承“方正”的性格。
C .张范与张承的儿子同被盗贼劫持,张范前去贼穴营救,最终盗贼为他的仁义之言所感动,把两个小孩都还给了他。
D .太祖每当出兵征战,常常让张范和邴原辅助世子曹丕一同留守,并警告曹丕假设有所行动必然要向两人咨询,足见张范深得太祖重视。
解析:选A 。
“张范与张承”错,只有张承一人想聚合亲信与天下好汉一路讨伐董卓。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傅袁隗欲以女妻范,范辞不受。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贼义其言,悉以还范。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救恤穷乏,家无所余,中外孤寡皆归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太傅袁隗想要把女儿嫁给张范,张范推辞没有同意。
(2)强盗以为他的话很仗义,把两个小孩都还给了张范。
(3)(张范常常)救济抚恤贫困的人,(以致)家中没有多余的财物,本地和外地的孤寡之人都来投奔他。
参考译文:
张范,字公仪,河内修武人。
太傅袁隗想把女儿嫁给张范,张范推辞没有同意。
他性格恬静,乐于道义,淡泊名利,从不同意公荐。
张范的弟弟名承,字公先,也是知名人士,由于做人方正而被征召,被录用为议郎,又升任伊阙都尉。
董卓作乱时,张承想聚合亲信与天下好汉一路讨伐董卓。
张承的弟弟张昭那时任议郎,恰好从长安来,他对张承说:“此刻想讨伐董卓,寡不敌众,何况,仅凭一时的方式,就让田间耕耘的百姓去打仗,士人们平常没有取得安抚,士兵没有操练过,难以成功。
董卓招架天下的讨伐,得不到道义上的支持,其势力必然不能长久;不如选择能够归附的对象,等待机会行动,然后能够凭借这实现志向。
”张承同意了张昭的建议,于是他解下印绶,辞官不做,秘密地从小路回抵家乡,与张范一同在扬州隐居。
袁术预备好厚礼招请他们,张范假称
有病而不能前去,袁术没有强逼他。
然后派人请张承与他相见,袁术问他:“往昔周朝衰落,于是有了称霸的桓、文二帝;秦国丧失法度,汉代把天下接管过来而以法度治理。
此刻我拥有广漠的土地,众多的人口,想求取齐桓公那样的福事,效法汉高祖称霸天下,怎么样呢?”张承回答说:“(称霸之资)在于道义而不在壮大。
假设以道义来统一天下之人的欲望,(那么)即利用一个人的力量来成绩王业,也不足为难。
可是若是超越本分,逆时而行,被人民抛弃,谁能使他兴隆发达起来?”于是袁术不快乐。
在这时,太祖将要进军冀州,袁术又问他:“现在曹操要以数千弱兵抗拒十万大兵,真可谓蚍蜉撼树!你以为如何呢?”张承于是说:“汉代的德尽管已衰败,(可是)天命没有改变,而今曹操挟天子以令天下,即便(用数千弱兵)抗击百万之众也能够了。
”袁术于是脸现怒色不快乐,张承就离开了袁术(回到扬州)。
太祖平定冀州,派使者迎请张范。
张范因为抱病而留在彭城,他让张承去见太祖,太祖奖励张承并录用他为谏议医生。
张范之子张陵和张承之子张戬被山东强盗抓住,张范直接到强盗居处去要还两个小孩,强盗只把张陵放回。
张范谢道:“诸君把儿子相还,已经十分厚道了。
可是以人之常情,尽管怜爱自己的小孩,但是我却可怜幼小的张戬,请用张陵换回张戬。
”强盗以为他的话很仗义,把两个小孩都还给了张范。
太祖从荆州回来,张范在陈州取得召见,(太祖)任张范为议郎,参谋丞相军事,专门受敬重。
(每当)太祖征伐之时,常让张范和邴原留在都城,与世子一路镇守。
太祖对文帝说:“如有什么行动,必然要向这两人咨询。
”世子用子孙之礼对待他们。
(张范)救济抚恤贫困的人,(以致)家中没有多余的财物,本地和外地的孤寡之人都来投奔他。
他人对他的赠遗他从不反对,但也不用它们,等到(他们)走的时候,都把它们还回。
张范在建安十七年归天。
四、语言表达
14.(原创)仿照下面例如,运用比喻修辞手法,自选诗人,仿写两个句子。
清照词是雁字回时的一轮满月,温婉忧愁;红藕、玉簟、锦书、西楼,想念满腹。
答:(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例如)(1)王维诗是山居秋林的一场新雨,清新自然;空山、明月、松间、清泉,淡然盈怀。
(2)柳永词是十里长亭处的一次分离,多情伤别;晓风、残月、雾霭、烟波,无语凝噎。
15.下面一段话中画线部份有成份赘余的地址,在不阻碍原意的情形下,必需删除的有哪四处?把删除部份的序号填在下面横线上,并说明缘故。
Internet 已经成为①现今信息社会中最忙碌、最富有挑战性、最具活力的②信息系统。
它跨越时空③的限制,把世界各地的④有效信息快速地送到你眼前,⑤不仅能传送文字、图形、图像,还能传送声音、动画和视频。
它将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种族、⑥不同肤色、不同文化背景⑦和不同社会阶级的人们联系在一路。
人们能够在 Internet上讨论⑧他们关切的问题查阅所需的资料,还能够在网上听音乐、看电影、交友⑨谈天,乃至⑩更能够在网上参观、购物。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修改语病的能力。
这段话中②与前文重复;第④处“有效”也应删除,因为所传递的信息均为“有效”的;第⑥句成份赘余;第⑩处也是重复的问题。
答案:②,因为前面有“信息社会”;④,无用的信息用不着传递;⑥,“不同肤色”与“不同种族”重复;⑩,“更”与“乃至”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