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陌生人打交道的语用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陌生人打交道的语用分析
丁文娟
(山东师范大学大学外语教育学院山东济南250014)
[摘要]在社会交往中,每个人都不可避免的与陌生人打交道。

那么究竟怎样把握交往的方式与尺度呢?本文从语用学的角度,主要包括礼貌原则,合作原则等,对这个过程中语言交际进行了一系列的理论分析,以望能给一些怯于与陌生人打交道之士提供借鉴。

[关键词]礼貌原则;合作原则
1.引言
处于社会上的每个人,几乎都有与陌生人打交道的机会,除非你整天足不出户,把自己封闭起来。

而且,与陌生人打交道是结交朋友,扩展社会关系,进行社会活动必不可少的步骤。

因为每个人都是按照从陌生到熟悉再到熟知这样的交往路线走过来的,即使是最亲密的朋友关系,乃至夫妻关系也不过如此。

在这个交往过程中,如果你处理得当,那么你们就有继续交往的可能,甚至都有可能成为更亲密的关系。

若是处理不当,那么就会导致交往的中断,闹得双方不欢而散。

成败与否,在我看来,主要看你是否很好的遵守了礼貌原则和合作原则。

下面,我首先解释一下言语交往中的礼貌原则。

2.礼貌原则
会话当中的礼貌原则(politeness principle)是由英国语言学家George Leech在总结前人的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主要包括的Goffman的面子理论,Brown和Leech他们做的一项调查,即”语言使用中的普遍现象”。

为了更好的理解礼貌原则,我先介绍一下Goffman的面子理论。

他说面子问题好像是一个人在执行一种政策,维护自己所具有的人格。

特征,总是希望人们说我是大方的,勇敢的,无私的,不小气的,勤劳的,这些性格和属性都是社会上比较赞成的赞许的,并希望自己也具有这些特点。

这样的话,自己就有面子。

这个面子又充满了感情。

正如人们经常说的那样,有面子就感觉舒服,安全;丢了面子就感到难为情,羞耻。

所以说,人们把面子看成自己很神圣的东西。

但同时,面子又是非常脆弱的东西,它是一个社会问题。

即面子是个人的,但它却掌握在别人的手里。

所以很容易丢面子,也很容易伤害别人的面子。

正因为如此,人们才要相互尊重,彼此礼貌,经常使用礼貌策略,遵守礼貌原则。

下面我讲一下Leech的礼貌原则。

他给礼貌原则下了一个定义,即如果其他情况相同,尽量少表达不礼貌的信念,尽量多表达礼貌的信念。

并提出了礼貌的六个准则:
第一个准则叫得体准则(tact maximan):尽量少使别人吃亏,尽量多使别人获益。

第二个准则叫慷慨准则(generosity maxim):尽量少使自己获益,尽量多使别人获益。

第三个准则叫赞誉准则(approbation maxim):尽量少贬低别人,尽量多赞誉别人。

第四个准则叫谦虚准则(modesty maxim):尽量少赞誉自己,尽量多贬低自己。

第五个准则叫一致准则(agreement maxim):尽量减少双方分歧,尽量增加双方的一致。

第六个准则叫同情准则(sympathy maxim):尽量减少双方的反感,尽量增加双方的同情。

根据各条准则,我们还可以得出这样的规律:礼貌强调的是交际对方(other),即听话人和第三者,而非说话人自己(self),说
~~~~~~~~~~~~~~~~~~~~~~~~~~~~~~~~~~~~~~~~~~~~~~~~~~~~~~~~~~~~~~~~~~~~~~~~~~~~~~~~~~~~~~~~~~~~~~~~~~~~~~~~~~~~~~~~~~~~~~~
用英语表达汉语中有些表示完全否定的句子,例如:“所有的答案都不对”,学生照字面搬入英语中,成了“All the answers are not right”(不是所有的答案都对),变成了部分否定句,使汉、英文之间的意义相去甚远。

此外,在写作中学生还容易犯下列错误:
(1)主语并非谓语的逻辑主语,例如:
误:In recent one or two years,people who go abroad for studies have decreased.
正:In recent one or two years,the number of people who go abroad for studies has decreased.
(2)受汉语注重主题的句法影响,学生在写作中常常把汉语的主题当作英语的主语,造出如“That room can live four people.”(那个房间能住四个人)“This shoes walk very comfortably.”(这双鞋走起路来很舒服)这样的句子,不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

思维是英文写作活动的基础,在实践过程中,思维的差异对英文写作的准确性有着极大的影响。

因此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应充分重视语言中的思维因素,注意不同民族思维之间的类同与差异,也只有充分了解英汉表达的各种差异,才能写出地道的英语。

在实践中我们可以采取下列切实可行的策略和方法:
1.引导学生阅读英文原著,培养学生运用英语思维的能力。

阅读和写作是外语学习过程中重要的输入和输出途径,只有足够的输入才可能有较好的输出。

引导学生大量阅读英文原著,学生的语感才可以得到提高,才能减少汉语负迁移对写作的影响。

经过阅读训练,不但能扩大学生英语的词汇量和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而且在大量的阅读英文原著的过程中,学生能逐渐掌握和积累英语写作中的一些固定用法,同时,他们的英语思维能力也能得到相应的提高。

2.实行英汉对比教学,减少汉语负迁移的影响。

为了减少母语负迁移对英文写作的影响,在教学中进行英汉思维模式对比教学,把英语思维模式和汉语思维模式的不同加以比较。

教师还应多向学生分析和对比中外文章,分析和对比汉语与英语思维模式差异,加深学生对差异的理解,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文化差异敏感性。

使学生在思想上有所认识,在写作时有所考虑,从而写出比较地道、自然的英语文章,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

总之,要使大学生提高英语的写作能力,不仅需要丰富的思想内容,扎实的语言基本功,而且还需要掌握因不同思维方式和文化背景而形成的英语特有的句法和篇章结构模式,养成英语思维习惯,只有这样,才能摆脱汉语作为母语的干扰,写出地道、规范的英语作文。

参考文献:
[1]莫海文,刘燕.从汉语负迁移看英语写作中连接词的误用[J].桂林师范高等
专科学校学报,2005(1).
[2]缪敏.从英汉思维的差异看大学英语写作教学途径[J].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
[3]李春元,李璐.母语负向迁移与英语写作[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
[4]李少红.浅析英汉差异与大学英语写作[J].固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
[5]杨松.英汉对比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4(1).
[6]施慧英.英汉思维模式与大学英语写作[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
[7]丁往道等.英语写作手册(修订本)[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8]麻保金等.大学英语写作教程(修订本)[M].河南大学出版社,1999.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Thinking Modes and the Effect s on the
Accuracy of Sent ences in Colle ge English Writing
Abstract:University students have many problems in English writ ing,many of which are due to lack of awareness of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E nglish and Chinese modes of thinking and expression patt e rn.This paper analyse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sentences and some strategies are also suggested so as t o enhance the students’aw areness of the gaps between the t wo languages and improve their writing ability as well.
Key words:College English wri ting;Chinese mode of thinking;di fferences of
Chinese and English thinking modes;negative t ransfer
作者简介:刘丽丽(1979-),女,许昌学院公共外语教学部教师,主
要从事英语教学研究。

收稿日期:2007-10-11
话人讲话时往往都尽量多给别人一点方便,尽量让自己多吃一点亏,从而在交际中使双方感到受尊重,同时反过来获得对方对自己的好感。

当然,人们并非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同任何人交际时都要恪守礼貌原则,例如在紧急或意外事件中,在激烈的争辩或紧张工作的场合,或者在十分亲密友好的朋友之间不拘礼节的谈话中,礼貌原则可能会让位于话语的内容或交际信息,屈居次要地位。

但在与陌生人的交往中,你却完全有必要遵守这六条准则。

2.1礼貌原则与言语活动结合分析。

在与人第一次打交道时,我们总喜欢根据双方所处的环境来选择适当的话题。

比如说,在观看球赛时,你可以问及你邻座的人对这场球的看法;在参加聚会时,如果对方是女孩子,你可以和她谈论时尚,如果是男士,你可以和他谈论时事新闻。

因为一般情况下,女人对梳妆打扮的话题比较敏感,而男人对新闻比较感兴趣。

但也有例外。

这要你会从对方的言语反馈中把握,若发现对方对你引起的话题不感兴趣,你要及时转换话题。

若是忽略对方的反应,一直延续这个话题的话,那么,就有可能导致交往的失败。

而且,在引起话题的时候,一般是要遵照礼貌的六原则。

比方在球赛上你可以对邻座的人说:“你觉得某某球员今天发挥得怎么?”对方可能就会发表自己的评论。

在听完他的见解以后,哪怕是他说的不那么内行,甚至对球事是一知半解,或是与你的见解大相径庭,你也要出于礼貌的说:“我也是这样认为的,看来你是一位老球迷了,懂得就是比我多。

”经你这么一夸,对方顿感自己有了面子,于是也就有了继续和你交谈的欲望。

下面我们来看一段在一聚会上,两位首次见面的女士的对话。

甲:你的衣服真漂亮,在那里买的?像是大商场里的货呢?一定会贵吧?
乙:呵呵。

哪是啊,都是地摊货,一出门总遇见撞衫的呢。

甲:是吗?可是这衣服穿在你身上就上是很上档次的样子。

而我就不行了,什么都穿不出来味来。

乙:哪有呢。

你身上这件衣服才好看呢。

你看看,整个聚会上的人都被你比下去了。

上例中的对话经常在生活中出现,你不定你就有这样的经历呢。

这看似相互吹捧的对话,就是礼貌原则在生活中的体现。

从提出话题的甲来看,她一开始就夸乙的衣服好看,就很好的遵守了礼貌原则的第六条准则——赞誉准则。

尽管我们不知道她的话是真是假,但是乙听了就很高兴。

你看她先呵呵的笑了两声,这既是对甲的赞誉的欣喜心情的流露,也是为了表达自己的谦虚作一下缓冲。

若是她直接就说:“是啊,是挺贵的。

出席这样的场合要是穿廉价的衣服那多掉价啊。

”可能是实话,可是如果对一个第一次见面的人就这样直言不讳的宣扬自己的奢侈,这实在不是我们中国人提倡的做人准则,也不符合礼貌原则中的谦虚准则。

而乙却是称自己的衣服为地摊货,如此的贬低自己,即使对一个陌生人赞誉表示羞赧,也是为说话人提供一个心里平衡。

乙很好的执行了尽量多贬低自己的谦虚准则。

而甲见对方这么说,也知道她是过度谦虚地表现,也感觉这个人不错,于是就有了继续赞誉对方的行为,并极力的贬低自己,以给对方留足面子。

甲在听了乙的夸奖以后,当然是会乐得心花怒放,但是她知道人家这是通过贬低自己来抬高自己,作为面子的补偿,乙才会把对甲的夸奖推到了一个无以复加的地步。

此时甲的面子也得到了满足。

也算是不妄她的一番口舌,获得双赢的结果。

3.G r i ce的合作原则及其会话含义
会话的合作原则是美国语言哲学家H.P.Grice于1967年在哈佛大学的三次演讲中提出的。

Grice认为,谈话的各方要保证会话的顺利进行,必须共同遵守一些原则,特别是合作原则,也就是说,谈话各方要相互合作,共同配合(以达到交际的目的)。

Grice还指出,合作原则包含四条准则,即(1)量的准则(Maxim of Quantity);(2)质的准则(Maxim of Quality);(3)关系准则(Maxim of Relation),又译为相关的准则;(4)方式准则(Maxim of Manner),又译为风格的准则。

量的准则指的是所说的话应包含当前交谈目的所需要的信息;所说的话不应包含超出需要的信息。

或者说说话包含的信息应不多也不少。

质的准则指的是不要说自知是虚假的话、不要说证据不足的话,即要努力使说出的话是真实的。

关系准则的意思是说话要同话题有关联,也就是话语要切题。

方式准则则是指话语要清楚明白,简洁而有条理,要避免晦涩,避免歧义。

3.1合作原则与话语活动分析。

一般而言,只要是想诚意与你结交的人都会极力的遵守这四条准则。

只有如此,听者才能感觉到你要与他结交的诚意。

但是,也有很多情况,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说话人并不完全遵守这些原则,从而就会产生会话含义。

这就要求听话人要意识到这点,能够积极地加以配合,只有如此,才能推动谈话的继续。

那么,究竟怎样辨别说话人究竟通过违反其中的一条或数条准则想要表达什么含义呢。

我通过下面几个例子来略解一二。

先举一个违反量的准则的例子。

比如说,在于一个你刚认识的人谈话中,你们可能会问到双方父母的工作问题
A:“what does your father do?”
B:oh,this and that.
上面的回答就提供了少的信息。

按照正常的交流,应该说他父亲是医生,教师,建筑工人什么的。

而他却说oh,this and that。

可以从中产生会话含义。

一是他爸爸官太大,不能告诉你。

另一种是她爸爸可能在监狱蹲着呢。

他这句话的信息就是要告诉你,不要再问了,和你没有关系。

你若此时还是穷追不舍的问,势必会引起对方的反感。

再比如说,在一次酒会上,你举杯向一异性朋友作自我介绍,你说:“I am Liu,an English teacher with a wonderful salary,unmarried.”这就是多余的,别人会认为你是别有用心。

关于违反质的准则,这样的例子太多了。

反正对方也不知道你的过去,你说的是真是假他也不知道。

如果你是故意违反,那你就是在撒谎。

但当你对自己所说的话感觉证据不足时,你可以有些修饰语,使你在违反这个准则的时候合法化。

比如你可以说:“我拿不准了,我知道的不确切”在英语中也有类似的表达方式:“I am not the expert,but…”“I really can not tell you anything useful,but…”这是给对方一个警告。

还有其它说法:“I guess”“I have heard”“I was told”等等。

关于关系准则,一般而言,说话双方都会很好遵守的。

但是也会有这样的情况,在于陌生人的交谈中,你突然想起了什么,要打断你们的谈话,你如果什么也不加,突然的冒出一句不着边际的话,是非常不礼貌的。

为了不显得那么唐突,你可以加上下面几句话,例如That reminds me something…”“as you were saying”“before we were interrupted we were talking about…”这些都会使你违反关系准则合法化。

关于方式准则,为了确保你说的话简洁明了,对方能够明白,你可以通过询问别人下面的问题,比如:“我讲清楚了吗?”又是在讲话过程中,会说:“哎呀,这个话怎么讲清楚呢?”英语中说:“Wait,Let me simplify that”“Let me repeat”等等,这些都说明你已经意识到问题的存在了,你在极力纠正它呢。

4.结束语
通过以上言语活动分析,我们不难发现,生活中的语用现象万万千千,其中在与陌生人打交道时,如果你充分地利用了礼貌原则,恪守合作原则并留意由此产生的会话含义,还有什么好恐惧的呢?
参考文献:
[1]Lightbow n,P.M.&N.Spada.How Languages Are Learned.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3.
[2]McKay,S.L.&N.H.Hornbe rger.Sociolinguistics and l anguage teaching. Cambridge Universit y Press,1996.
[3]刘润清.21世纪的英语教学——记英国的一项调查[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6(2).
[4]刘润清.许国璋教授与英语教育[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5(2).
Abstract:Everybody in our society are inevi tably to get contact with strangers. Then,the question is how to grasp the ma nner and scale of contact?The paper has a series of theoretical analysis to the process of l anguage communication from the angle of Polit eness Principle and Cooperat ive Principle,in the hope of providing some advi ce for those peopl e who are scared to get contact with strangers。

Key Words:Cooperat ive Princi ple;polit eness princi ple
作者简介:丁文娟(1982-),女,山东威海市,山东师范大学外语教育学院6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翻译与教学。

收稿日期:
200
2007-9-2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