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长治市长治一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生物试卷 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2016学年山西省长治市长治一中高二(下)期中生物试
卷
一。
选择题(共45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植物组织培养依据的原理、培养过程的顺序及诱导的植物激素分别是()
①体细胞的全能性②离体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③根、芽
④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⑤生长素和乙烯⑥愈伤组织
⑦再分化⑧脱分化⑨植物体.
A.①、②⑧⑥⑦③⑨、④B.①、②⑧⑥⑦③⑨、⑤C.①、
⑥②⑨⑧③⑦、⑤D.①、②⑨⑧⑥⑦③、④
2.某洗衣粉中有一种生物活性物质,为了验证其性质,进行如图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
A.实验甲中纱布上蛋白膜消失,原因是适宜的温度催化蛋白质水解
B.实验甲中纱布上蛋白膜消失,原因是洗衣粉中含有增白剂
C.实验乙中纱布上蛋白膜未消失,原因是温度过高使蛋白膜发生变性
D.实验乙中纱布上蛋白膜未消失,原因是温度过高使酶变性失活
3.如果萃取胡萝卜素样品层析后,层析带的颜色比标准样品浅,则最有可能的原因是()A.萃取的时间不够B.选择的萃取剂不恰当
C.提取物中含有杂质 D.浓缩过程操作不当
4.如图是提取胡萝卜素的装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酒精灯加热的目的是促进有机溶剂的蒸发
B.酒精灯可以对烧瓶直接加热
C.冷凝管的作用是使蒸发的有机溶剂重新回到烧瓶
D.胡萝卜素和有机溶剂会发生化学反应
5.在DNA粗提取的实验中,先后两次向烧杯中加入蒸馏水的作用分别是()
A.稀释血液;冲洗样品
B.使血细胞破裂;降低NaCl浓度,使DNA析出
C.使血细胞破裂;增大DNA溶解量
D.使血细胞破裂;提取含杂质较少的DNA
6.下列有关植物芳香油的提取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植物芳香油具有较强的挥发性,能随水蒸气蒸发,因此可利用蒸馏法提取;
②压榨法是利用机械压力榨出芳香油;
③将新鲜的植物材料浸泡在用于萃取的有机溶剂中,然后蒸去溶剂,即可获得植物芳香油,此为萃取法.
A.①②③ B.①③C.②③D.①②
7.下列关于果酒制作过程中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发酵过程中,发酵装置内的温度要维持在20℃左右
B.在发酵过程中,需从充气口不断通入空气
C.应先去除葡萄的枝梗,再反复冲洗,这样洗得彻底
D.由于酵母菌的繁殖能力很强,不需对所用装置进行消毒处理
8.在我们的生活中,人们经常会利用酵母菌的发酵原理制作美味的食品,下列关于酵母菌的说法中合理的是()
A.酿造葡萄酒时一定要完全隔绝空气才能使葡萄汁变成葡萄酒
B.利用在有氧的条件下酵母菌将酒精氧化成醋酸的原理,能把果酒加工成果醋
C.馒头中的孔泡是由于酵母菌在面团中产生CO2,蒸馒头时CO2受热膨胀形成的
D.腐乳和泡菜的制作过程中都离不开酵母菌的发酵
9.将特定的培养基装入锥形瓶,培养酵母菌.由于操作不慎,培养基受到污染,不仅长出了酵母菌,还长出了细菌和霉菌等微生物.瓶中的一切构成了一个()
A.生态系统 B.群落
C.种群 D.不构成生物系统
10.绿色开花植物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是()
A.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B.细胞﹣组织﹣系统﹣植物体
C.细胞﹣器官﹣系统﹣植物体 D.细胞﹣器官﹣组织﹣植物体
11.用高倍镜和低倍镜观察同一根尖,高倍镜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大小和明暗情况是()A.多、大、亮B.少、小、暗C.多、小、暗D.少、大、暗
12.美国细胞生物学家威尔逊曾经说过:“每一个生命科学问题的答案都必须在细胞中寻找.”他得出这一结论最可能的依据是()
A.细胞内能发生一切生命活动
B.有些生物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
C.各种生物的生命活动都是在细胞内或细胞的参与下完成的
D.一切生物体都由细胞构成
13.下列生物具有细胞结构的是()
A.艾滋病毒 B.疯牛病毒
C.炭疽杆菌 D.乙型肝炎病毒
14.下列有关生物体内化学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同一生物体不同组织细胞内化学元素种类不同,含量大体相同
B.组成人体细胞的主要元素占细胞鲜重的百分比由多到少位于前四位的分别为:C.O.N.H C.蛋白质中不可能含铁元素
D.细胞通过某些生理功能可以维持细胞内元素组成的相对稳定
15.在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实验时,正确的操作是()
A.向2毫升蛋白稀释液中先加0。
1g/mL的NaOH溶液,振荡均匀后,再加入3~4滴0。
05g/mL 的CuSO4溶液
B.向2毫升蛋白稀释液中先加0。
1g/mL的NaOH溶液,振荡均匀后,再加入3﹣4滴0。
01g/mL 的CuSO4溶液
C.向2毫升蛋白稀释液中先加0.01g/mL的CuSO4溶液,振荡均匀后,再加入3﹣4滴0。
1g/mL的NaOH溶液
D.向2毫升蛋白稀释液中同时加0。
1g/mL的NaOH溶液和0.05g/mL的CuSO4溶液16.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几种肽类化合物的氨基酸数目如下表:
肽类化合
物
①②③④⑤⑥
名称催产
素
牛加压
素
血管舒张
素
平滑肌舒
张素
猪促黑色素细胞
激素
人促黑色素细胞
激素
氨基酸数
目
9个9个9个10个13个22个
据表格分析,可以归纳以下几点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A.表中①②③的氨基酸数目虽然相同,但其生理作用彼此不同
B.表中③与④、⑤与⑥虽然功能相似,但各具专一性
C.⑥中常见的氨基酸最多22种
D.假如构成这六类化合物的每一种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均为m,则⑤的相对分子质量比④的相对分子质量多
17.人体遗传物质的组成成分有()
A.碱基5种,五碳糖2种,核苷酸8种
B.碱基4种,五碳糖1种,核苷酸4种
C.碱基5种,五碳糖1种,核苷酸8种
D.碱基4种,五碳糖2种,核苷酸8种
18.下列对一条核苷酸链的说法不合理的是()
A.碱基C和碱基G的数目可不相等
B.组成核苷酸的糖是五碳糖
C.磷酸基团与碱基相连接
D.可由四种核糖核苷酸组成
19.下列有关细胞中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叶肉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蛋白质
B.肝细胞中含有葡萄糖和蔗糖
C.脂肪是细胞中良好的储能物质
D.细胞中的无机盐都以离子形式存在
20.“观察DNA、RNA在细胞中分布”的实验中,下列正确的实验步骤是()
A.水解→制片→冲洗→染色→观察B.制片→水解→染色→冲洗→观察
C.制片→染色→水解→冲洗→观察D.制片→水解→冲洗→染色→观察
21.下列关于生物大分子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生物大分子的主要功能是为细胞提供能量
B.核酸是储存遗传信息、控制蛋白质合成的生物大分子
C.淀粉、糖原、纤维素都是生物大分子
D.DNA和RNA是具有生物活性的生物大分子
22.如图是生物体内几种有机物组成以及它们各自功能的关系图,m1、m2、m3、m4分别是大分子物质M1、M2、M3、M4的基本组成单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相同质量的M1和M2被彻底氧化分解,则M1的耗氧量少,且产能也少B.同一个体不同细胞中M3的种类不同取决于细胞不同的功能
C.m3和m4之间的区别主要是五碳糖和碱基的种类不同
D.不同的M4在结构上的区别主要是m4的连接方式不同
23.表中有关人体细胞化合物的各项内容,正确的是()
编号化合物实验检测组成单位主要功能检测试剂颜色反应
①淀粉碘液蓝色葡萄糖储存能量
②糖原斐林试剂砖红色葡萄糖提供能量
③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氨基酸承担生命活动
④核酸甲基绿染液绿色核糖核苷酸携带遗传信息
A.①B.②C.③D.④
24.有关糖的叙述,正确的是()
A.葡萄糖在线粒体中合成 B.葡萄糖遇碘变为蓝色
C.纤维素由葡萄糖组成D.胰岛素促进糖原分解
25.根据下表分析相同质量的脂肪和糖类在氧化分解时的差异,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物质各元素比例氧化分解时
C O 耗氧量释放能量产生的水
脂肪75%13%较多较多X
糖类44%50%较少较少Y
A.同质量下,脂肪比糖类在氧化分解时耗氧量多
B.脂肪中H的比例是12%
C.X<Y
D.脂肪中H的比例较高,所以释放能量较多
26.下列图中动植物糖类、脂质的种类与比较正确的是()
A.B. C.
D.
27.某研究人员对玉米组织、小白鼠组织、T2噬菌体、乳酸菌、酵母菌等五种样品进行化学成分分析.以下分析结论不正确的是()
A.含有水、DNA、RNA、肝糖原、蛋白质等成分的样品是小白鼠组织
B.只含有蛋白质和DNA成分的样品是T2噬菌体
C.含有水、DNA、RNA、蛋白质、纤维素等成分的样品是玉米组织和乳酸菌
D.既有DNA,又有RNA的是玉米组织、小白鼠组织、乳酸菌和酵母菌
28.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离不开水,下列关于水的叙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氨基酸形成多肽链时,生成物H2O中的氢来自氨基和羧基
B.正在萌发的种子中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上升
C.在线粒体、叶绿体和核糖体中进行的化学反应都有水生成
D.在天然无污染的泉水中,含有B、Fe、K、Zn、Cu等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29.下列细胞结构中不含有核酸的是()
A.线粒体B.高尔基体 C.核糖体D.叶绿体
30.下列关于细胞代谢场所的叙述,正确的是()
A.蓝藻无叶绿体,所以无法进行光合作用
B.雌性激素合成的场所是核糖体
C.血红蛋白合成的场所是高尔基体
D.线粒体内的嵴增大了线粒体膜的面积
31.对下列生物或结构进行化学成分分析,最相似的是()
A.细菌和酵母菌 B.核糖体和中心体
C.蓝藻和衣藻D.艾滋病病毒和核糖体
32.如图是一个双隔水槽,在中隔的中间有一小孔,在小孔处用半透膜(葡萄糖不能通过)将两槽完全隔开,左槽中装有麦芽糖溶液,右槽中装有蔗糖溶液,两侧的液面等高.蔗糖溶液和麦芽糖溶液的物质的量相等,然后在左右槽中各加入等量的麦芽糖酶液.下面是一些关于这个实验的叙述,其中正确的一组是()
①左槽液面上升②右槽液面上升③利用了酶的专一性
④利用了酶的高效性⑤利用了酶的催化特性⑥利用了酶是蛋白质的特性.
A.①②⑥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①④⑥
33.如图表示有氧呼吸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④表示的是ATP
B.②⑥代表的物质名称是水
C.产生①②的场所是线粒体
D.所有原核生物都能完成图示全过程
34.如图显示新鲜菠菜叶的光合色素纸层析结果,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A.能转换光能的色素位于色素带①中
B.寒冷时,色素带④较色素带②更易被破坏
C.色素带③的扩散速度小于②
D.色素带③和④属于类胡萝卜素
35.如图是绿色植物叶肉细胞内部分生命活动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⑤表示生理过程,A、B、C、D表示物质.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在生物膜上发生的生理过程有③和④
B.①②⑤过程均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
C.A和B分别表示丙酮酸和[H]
D.有氧呼吸包括图中的①②③过程
36.a、b、c、d分别是与细胞分裂有关的示意图,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A
如图表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
B
如图表示植物细胞分裂的某个阶段
C
如图表示细胞周期,甲→甲是一个细胞周期
D
如图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单体
37.如图表示细胞分裂某一时期,细胞内染色体(a)、染色单体(b)和核DNA(c)的数量关系,假设该生物体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体,该图可表示()
A.有丝分裂中期 B.有丝分裂后期
C.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D.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38.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于图中哪个过程?()
A.①B.②C.③D.④
39.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两个纯合亲本(YYRR和yyrr,且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杂交得F1,F1自交产生的F2中,在新类型中能够稳定遗传的个体占F2总数的()
A.B.C.D.
40.西葫芦的皮色遗传中,已知黄皮基因(Y)对绿皮基因(y)为显性,但在另一白色显性基因(W)存在时,基因Y和y都不能表达.现有基因型为WwYy的个体自交,其后代表现型种类及比例是()
A.4种,9:3:3:1 B.2种,13:3 C.3种,12:3:1 D.3种,10:3:3 41.有机磷农药中毒会导致肌肉处于痉挛状态(骨骼肌持续收缩),其原因可能是该农药抑制了()
A.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
B.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
C.神经递质在神经元之间进行传递
D.结合于突触后膜受体上的神经递质分解
42.“胰岛素抵抗”是指机体的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使胰岛素促进葡萄糖摄取和利用的效率下降.下列能引起“胰岛素抵抗”的是()
①胰岛B细胞受损②靶细胞表面胰岛素受体减少③胰岛素与其特定受体识别发生障碍④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43.如图曲线Ⅰ、Ⅱ、Ⅲ分别表示某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在达到环境容纳量后所发生的三种可能变化,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因环境阻力的存在,该种群数量不能呈“J”型增长
B.曲线Ⅰ说明该种群栖息地可能受到轻度破坏
C.形成曲线Ⅱ后,若建立保护区可以提高该种群数量
D.形成曲线Ⅲ最可能的原因是该种群的天敌数量增多
44.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含有非生物成分
B.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能量的输入和散失处于动态平衡
C.生态系统维持相对稳定离不开信息传递
D.正反馈调节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
45.如图是描述生命现象的模型(部分),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若A代表人体下丘脑,a为血浆渗透压下降,则b.c可分别代表产生渴觉和尿液减少B.若A代表人体B淋巴细胞,a为抗原刺激,则b,c可分别代表浆细胞和记忆细胞的形成C.若A代表棉铃虫种群,a为诱捕雄虫,则b,c可分别代表性别比例失调和种群密度升高D.若A代表草原,a为过度放牧,则b,c可分别代表土地荒漠化和生物多样性提高
二.非选择题(共7个小题)
46.胡萝卜素是一种常用的食用色素,可分别从胡萝卜或产胡萝卜素的微生物菌体中提取获得,流程如下:
(1)筛选产胡萝卜素的酵母菌菌R时,可选用或平板划线法接种.采用平板划线法接种时需先灼烧接种环,其目的是.
(2)培养酵母菌R时,培养基中的蔗糖和硝酸盐可分别为酵母菌R的生长提供
和.
(3)从胡萝卜中提取胡萝卜素时,干燥过程应控制好和以防止胡萝卜素分解;萃取过程中宜采用方式加热以防止温度过高;萃取液浓缩前需进行过滤,其目的是.
(4)纸层析法可用于鉴定所提取胡萝卜素,鉴定过程中需用胡萝卜素标准品作
为.
47.生物体中某些有机物及元素组成如下图.其中x、y代表化学元素,a、b、c、d代表不同的有机小分子,A、B、C、D、E代表不同的生物大分子,请据图分析回答:
(1)若A为动物特有的储能物质,则A表示的物质是;若A为植物细胞壁的组成成分之一,则A表示的物质是.
(2)x为.;多个b可通过脱水缩合形成B,连接两个b的化学键的结构简式是.
(3)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是(用图中字母回答),它的细胞器由B和
组成(用图中字母回答),其体内单体c有种.
(4)在真核生物体内,A、B、D、E中可能具有催化作用的是.
(5)若d为胆固醇,其跨膜方式为;其作用是,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48.已知20种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28.图1为某蛋白质的肽链结构示意图(其中数字为氨基酸序号),其二硫键(﹣S﹣S﹣)形成时会脱去两个氢,图2为部分肽链放大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化合物由氨基酸脱去个水分子形成,图1所示的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
(2)图2中有种R基,该肽链至少有个游离的羧基.
(3)假设有一个十肽,分子式为CxHyOzNmSn,组成该肽的氨基酸只有图2中的几种,则含有①的氨基酸有个,含②的氨基酸有个,含有⑥的氨基酸有个.
49.斐林试剂甲液是质量浓度为0。
1g/mL的NaOH溶液,乙液是质量浓度为0.05g/mL的CuSO4溶液.某同学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实验中,产生了一些疑问,在征得老师同意后,他利用课外时间进行了探究.如表是他的探究实验的部分操作.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试管号第1次加入物第2次加入物第3次加入物
1号2mL苹果汁1mL 0.1g/mL的NaOH溶液 A
2号2mL苹果汁1mL 0。
05 g/mL的CuSO4溶液 B
3号2mL苹果汁 C
(1)该同学试图通过上述实验解决什么问题?.
(2)2、3号试管中应加入的物质是A.;B.;C..(3)上述试管中,作为对照组的是号试管.
(4)要使上述试管中的溶液发生显色反应,还必须做处理.
(5)若将苹果汁换成蔗糖溶液并按正确操作做上述探究实验,结果是溶液颜色呈
现.
50.如图中A、B分别表示高等动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中结构[2]在细胞与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动物细胞吸水膨胀时,[2]的厚度变小,说明[2]具有.?为研究细胞内各种组成成分和功能,需将细胞器分离.分离各种细胞器常用的方法是.
(2)若某细胞含有甲、乙两图中各种细胞器,则该细胞为细胞.
(3)甲图中具全透性的结构是[] ,若要将其除去,应选用
酶.
(4)在酶参与下,为进行多种反应合成有机物创造有利场所的细胞器是
[ ];与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有关的细胞结构是
(填标号).
(5)在图中[4]上合成的某物质由4条多肽链组成,其中含有3个二硫键(﹣SH+﹣SH→﹣S﹣S﹣+2H).已知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28,若此物质由100个氨基酸组成,则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约是.
51.将适量的小麦种子置于密封的、有适量水的广口瓶内,在25℃条件下,瓶内CO2和O2含量变化如图所示.请回答:
(1)在0~t1期间,广口瓶内的CO2有少量增加,主要原因可能是.在此期间,广口瓶内还生成,可通过向培养液中滴加溶有的浓硫酸溶液加以鉴定.
(2)在t1~t2期间,瓶内O2含量降低主要是由种子细胞进行引起的,该过程进行的场所是,此过程中小麦种子吸收的O2转移到生成物中.(3)若测得t1~t2期间广口瓶内O2和CO2含量变化比例为2:3,则此时种子细胞内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之比为(假设呼吸底物为葡萄糖).
(4)t2时,小麦种子细胞中水的存在形式主要是,若t3后,广口瓶内O2含量开始增加,推测其原因可能是.
52.甘蓝型油菜花色性状由三对等位基因控制,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花色表现型与基因型之间的对应关系如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表现型白花乳白花黄花金黄花
基因型AA____ Aa____ aaB___、aa__D_ aabbdd (1)白花(AABBDD)×黄花(aaBBDD),F1基因型是,F1测交后代的花色表现型及其比例是.
(2)黄花(aaBBDD)×金黄花,F1自交,F2中黄花中的纯合个体所占比例是.(3)甘蓝型油菜花色有观赏价值,欲同时获得四种花色表现型的子一代,可选择基因型为
的个体自交,理论上子一代比例最高的花色表现型是.
2015-2016学年山西省长治市长治一中高二(下)期中生
物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45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植物组织培养依据的原理、培养过程的顺序及诱导的植物激素分别是()
①体细胞的全能性②离体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③根、芽
④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⑤生长素和乙烯⑥愈伤组织
⑦再分化⑧脱分化⑨植物体.
A.①、②⑧⑥⑦③⑨、④B.①、②⑧⑥⑦③⑨、⑤C.①、
⑥②⑨⑧③⑦、⑤D.①、②⑨⑧⑥⑦③、④
【考点】植物培养的条件及过程.
【分析】1、植物组织培养﹣﹣在无菌和人工控制的条件下,将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细胞,培养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给予适宜的培养条件,诱导其产生愈伤组织、丛芽,最终形成完整的植株.
2、植物组织培养的条件:
①细胞离体和适宜的外界条件(如适宜温度、适时的光照、pH和无菌环境等);
②一定的营养(无机、有机成分)和植物激素(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
【解答】解:(1)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原理是: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即①;
(2)植物组织培养过程:离体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愈伤组织根、芽→植物体,即②⑧⑥⑦③⑨;
(3)决定植物脱分化和再分化的关键因素是:植物激素的种类和比例,特别是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协同作用在组织培养过程中非常重要,被称为“激素杠杆",因此诱导的激素为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即④.
故选:A.
2.某洗衣粉中有一种生物活性物质,为了验证其性质,进行如图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A.实验甲中纱布上蛋白膜消失,原因是适宜的温度催化蛋白质水解
B.实验甲中纱布上蛋白膜消失,原因是洗衣粉中含有增白剂
C.实验乙中纱布上蛋白膜未消失,原因是温度过高使蛋白膜发生变性
D.实验乙中纱布上蛋白膜未消失,原因是温度过高使酶变性失活
【考点】酶的特性.
【分析】分析图解:实验的自变量为洗衣粉溶液是否煮沸,因变量为蛋白膜是否消失,由此可见,高温使洗衣粉中活性物质的活性丧失.
【解答】解:A、实验甲中纱布上蛋白膜消失,原因是洗衣粉中的活性物质催化蛋白质水解,A 错误;
B、实验甲中纱布上蛋白膜消失,原因是洗衣粉中含有生物活性物质,B错误;
C、实验乙中纱布上蛋白膜未消失,原因是温度过高使洗衣粉中生物活性物质发生变性,C 错误;
D、实验乙中纱布上蛋白膜未消失,原因是温度过高使酶变性失活,D正确.
故选:D.
3.如果萃取胡萝卜素样品层析后,层析带的颜色比标准样品浅,则最有可能的原因是()A.萃取的时间不够B.选择的萃取剂不恰当
C.提取物中含有杂质 D.浓缩过程操作不当
【考点】从生物材料中提取某些特定成分.
【分析】1、胡萝卜素不溶于水,微溶于乙醇,易溶于石油醚等脂溶性有机溶剂,石油醚属于水不溶性的脂溶性溶剂,最适宜用于萃取胡萝卜素.
2、胡萝卜素的鉴定可以使用纸层析法,验对标准样品和提取样品进行点样层析,如果萃取样品出现了和标准样品一样的层析带,则说明提取胡萝卜素的实验成功.
【解答】解:如果提取物中混有杂质,则胡萝卜素的含量相对较少,层析带的颜色可能比标准样品的浅.
故选:C.
4.如图是提取胡萝卜素的装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酒精灯加热的目的是促进有机溶剂的蒸发
B.酒精灯可以对烧瓶直接加热
C.冷凝管的作用是使蒸发的有机溶剂重新回到烧瓶
D.胡萝卜素和有机溶剂会发生化学反应
【考点】从生物材料中提取某些特定成分.
【分析】胡萝卜素的化学性质稳定,不溶于水,微溶于乙醇,易溶于石油醚等有机溶剂,常采用萃取法提取胡萝卜素,其提取流程为:胡萝卜→粉碎→干燥→萃取→过滤→浓缩﹣胡萝卜素.
【解答】解:A、萃取时用的有机溶剂是易燃物,直接使用明火加热容易引起燃烧、爆炸,萃取过程不可放在酒精灯上直接加热(通常采用水浴加热),A错误;
B、酒精灯不可以对烧瓶直接加热,B错误;
C、在萃取过程中,为了防止加热时有机溶剂挥发需要在瓶口安装冷凝回流装置,C正确;
D、胡萝卜素的化学性质稳定,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D错误.
故选:C.
5.在DNA粗提取的实验中,先后两次向烧杯中加入蒸馏水的作用分别是()
A.稀释血液;冲洗样品
B.使血细胞破裂;降低NaCl浓度,使DNA析出
C.使血细胞破裂;增大DNA溶解量
D.使血细胞破裂;提取含杂质较少的DNA
【考点】DNA的粗提取和鉴定.
【分析】在DNA粗提取的实验中,先后两次向烧杯中加入蒸馏水,第一次鸡血中加入蒸馏水,目的是使血细胞吸水涨破,释放DNA;第二次在2mol/L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蒸馏水,目的是降低NaCl浓度,使DNA析出.
【解答】解:在DNA粗提取的实验中,先后两次向烧杯中加入蒸馏水的作用分别是使血细胞吸水涨破,释放DNA;降低NaCl浓度,使DNA析出.
故选:B.
6.下列有关植物芳香油的提取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植物芳香油具有较强的挥发性,能随水蒸气蒸发,因此可利用蒸馏法提取;
②压榨法是利用机械压力榨出芳香油;
③将新鲜的植物材料浸泡在用于萃取的有机溶剂中,然后蒸去溶剂,即可获得植物芳香油,此为萃取法.
A.①②③ B.①③C.②③D.①②
【考点】提取芳香油.
【分析】植物芳香油的提取方法一般采用蒸馏法、压榨法和萃取法,选取芳香油的提取方法时要结合芳香油的性质和材料特点选择适宜的提取方法.
【解答】解:①植物芳香油具有较强的挥发性,能随水蒸气蒸发,因此可利用蒸馏法提取,
①正确;
②压榨法是利用机械压力榨出芳香油的方法,②正确;
③含水量与萃取效率有关,使用萃取方法材料必须进行干燥处理,③错误.
故选:D.
7.下列关于果酒制作过程中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发酵过程中,发酵装置内的温度要维持在20℃左右
B.在发酵过程中,需从充气口不断通入空气
C.应先去除葡萄的枝梗,再反复冲洗,这样洗得彻底
D.由于酵母菌的繁殖能力很强,不需对所用装置进行消毒处理
【考点】酒酵母制酒及乙酸菌由酒制醋.
【分析】1、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果酒制作的原理:
(1)在有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
(2)在无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C6H12O62CO2+2C2H5OH+能量.
2、实验操作:
(1)材料的选择与处理:选择新鲜的葡萄,榨汁前先将葡萄进行冲洗,除去枝梗.
(2)灭菌:①榨汁机要清洗干净,并晾干.②发酵装置要清洗干净,并用70%的酒精消毒.
(3)榨汁:将冲洗除枝梗的葡萄放入榨汁机榨取葡萄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