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2024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必刷题(新教材新高考)(解析版)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2024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必刷题(新教材新高考)(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c995555b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de.png)
专题05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建议完成时间:25分钟实际完成时间:_______分钟)目录考点一物质的组成与分类考点二物质的性质与变化考点三分散系与胶体考点一物质的组成与分类1(2023春·广东河源·高三统考开学考试)岭南文化历史悠久,广东是岭南文化的重要传承地,下列关于岭南文化所涉及物质的主要成分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是选项A B C D地方文化顺德木制龙舟 广州珐琅 梅州长乐烧酒茂名“岭南圣母”冼太夫人铜像【答案】A【解析】A.木制龙舟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A项正确;B.珐琅是一种玻璃搪瓷,主要成分为石英、长石,B项错误;C.酒的主要成分为乙醇、水,不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C项错误;D.铜像的主要成分属于合金材料,D项错误;故选:A。
2(2023·广东惠州·统考一模)下列邮票内容所涉及的主要物质,属于无机化合物的是A B C D工业合成乙烯生产橡胶侯氏制碱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答案】C【解析】A.乙烯是有机化合物,故A错误;B.合成橡胶是三大合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属于有机化合物,故B错误;C.纯碱是碳酸钠,是无机化合物,故C正确;D.结晶牛胰岛素是一种蛋白质,属于有机化合物,故D错误;故答案选C。
3(2023秋·新疆巴音郭楞·高三八一中学校考开学考试)下列各组物质,按化合物、单质、混合物顺序排列的是A.生石灰、白磷、熟石灰B.空气、氮气、胆矾C.干冰、铁、氯化氢D.烧碱、液态氧、碘酒【答案】D【解析】A.生石灰是钙、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白磷为单质;熟石灰为氢氧化钙,属于化合物,为纯净物,故A不符合题意;B.空气中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氮气为单质;胆矾是由铜、硫、氧、氢四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故B不符合题意;C.干冰是由碳、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铁为单质;氯化氢是由氢、氯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故C不符合题意;D.烧碱是由钠、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液态氧为单质;碘酒为碘和酒精的混合物,故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1.1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新课标
![1.1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新课标](https://img.taocdn.com/s3/m/a709fa1bdd36a32d737581f5.png)
---------------------------------------------------------------最新资料推荐------------------------------------------------------1.1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新课标)2019 版高中化学二轮专题复习学案:1.1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新课标)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新课标)专题一基本概念【备考策略】根据近几年高考命题特点和规律,复习本专题时,要注意一下几个方面。
1.要特别注意对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的物质的量的理解,不仅知道它是建立宏观与微观连接的重要物理量,更重要的是要了解它的内涵和外延,建构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知识网络体系。
比较重要的题型是有关阿伏加德罗常数的问题,涉及的概念很多。
另外,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以及物质的量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等。
2.对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理解,纵观近年高考命题的发展趋势,氧化还原反应除注重考查基本概念外,出现了将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和物质的分析推断相结合的趋势,特别是从生活应用入手,设计新的问题背景和思考阶梯。
3.离子反应:该类题目的主要题型有三个:一是考查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从高考试题的表现形式来看,除考查中学化学教材中所涉及的典型的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外,越来越注重有关知识迁移应用的考查即信息给予题。
二是判断离子反程式的正误。
1 / 23三是离子共存题,离子共存的条件是:在溶液中离子之间不发生任何化学反应,如复分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相互促进的水解反应,络合反应等。
在分析判断过程中,除要熟悉常见离子不能共存时所发生的离子反应外,还要注意题目的要求、限制条件,多种离子间的相互影响。
4.能源是社会生产生活中的热点问题。
复习时要理解燃烧热、中国和热、反应热到呢个概念,明确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加强与电化学、化学平衡的联系与拓展,牢牢抓住盖斯定律的实质,并能熟练应用第 1 讲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考纲点击】 1. 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 专题1 第1讲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性质的分散系
![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 专题1 第1讲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性质的分散系](https://img.taocdn.com/s3/m/fbdaf551fe4733687e21aae6.png)
第1讲物质的组成与分类性质的分散系考纲要求 1.理解分子、原子、离子等含义。
2.掌握物质分类的常用方法,理解常见不同类型物质间的相互联系和转化关系。
3.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
4.知道胶体是常见的分散系,了解胶体与溶液的简单鉴别方法和胶体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胶体的渗析、凝聚、布朗运动和电泳等性质不作要求)。
考点一物质的组成与分类1.原子、分子、离子概念比较(1)原子、分子、离子的概念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一般分子由原子通过共价键构成,但稀有气体是单原子分子。
离子是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2)原子是怎样构成物质的?2.元素与物质的关系(1)元素: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元素在自然界的存在形式有游离态和化合态。
①游离态:元素以单质形式存在的状态。
②化合态:元素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状态。
(2)元素组成物质元素――→组成⎩⎪⎨⎪⎧单质: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3)纯净物与混合物①纯净物:由同种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②混合物:由几种不同的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3.同素异形体(1)概念: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叫同素异形体。
(2)形成方式①原子个数不同,如O 2和O 3;②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如金刚石和石墨。
(3)性质差异:物理性质差别较大,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属于化学变化。
4.简单分类法——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 (1)交叉分类法的应用示例(2)明确分类标准是对物质正确树状分类的关键(3)树状分类法在无机化合物分类中的应用 无机化合物⎩⎪⎪⎪⎪⎪⎪⎪⎪⎪⎨⎪⎪⎪⎪⎪⎪⎪⎪⎪⎧氢化物:HCl 、H 2S 、H 2O 、NH 3等氧化物⎩⎪⎨⎪⎧不成盐氧化物:CO 、NO 等成盐氧化物⎩⎪⎨⎪⎧碱性氧化物:Na 2O 、CaO 等酸性氧化物:CO 2、P 2O 5等两性氧化物:Al 2O 3等过氧化物:Na 2O 2、H 2O 2等酸⎩⎪⎪⎨⎪⎪⎧按电离出的H +数⎩⎪⎨⎪⎧一元酸:HCl 、HNO 3等二元酸:H 2SO 4、H 2S 等三元酸:H 3PO 4等按酸根是否含氧⎩⎪⎨⎪⎧ 无氧酸:HCl 、H 2S 等含氧酸:HClO 4、H 2SO 4等按酸性强弱⎩⎪⎨⎪⎧ 强酸:HCl 、H 2SO 4、HNO 3等弱酸:CH 3COOH 、HF 等按有无挥发性⎩⎪⎨⎪⎧ 挥发性酸:HNO 3、HCl 等难挥发性酸:H 2SO 4、H 3PO 4等碱⎩⎨⎧按水溶性⎩⎪⎨⎪⎧ 可溶性碱:NaOH 、KOH 、Ba (OH )2等难溶性碱:Mg (OH )2、Cu (OH )2等按碱性强弱⎩⎪⎨⎪⎧ 强碱:NaOH 、Ba (OH )2、KOH 等弱碱:NH 3·H 2O 等盐⎩⎪⎨⎪⎧正盐:BaSO 4、KNO 3、NaCl 等酸式盐:NaHCO 3、KHSO 4等碱式盐:Cu 2(OH )2CO 3等复盐:KAl (SO 4)2·12H 2O 等1.分子、原子、离子的概念及物质组成成分的判断(1)现在人们借助扫描隧道显微镜,应用STM 技术可以“看”到越来越细微的结构,并实现对原子或分子的操纵( )(2)Na 、NaCl 、SiO 2、H 2SO 4都称为分子式( )(3)含有金属元素的离子不一定是阳离子()(4)氢氧两种元素只能组成水()(5)人们可以利用先进的化学技术,选择适宜的条件,利用化学反应制造新的原子() 答案(1)√(2)×(3)√(4)×(5)×解析(3)MnO-4、AlO-2均为阴离子。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新高考化学专题讲解 考点详细分析与深入讲解 化学高考必看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新高考化学专题讲解 考点详细分析与深入讲解 化学高考必看](https://img.taocdn.com/s3/m/1c85fae3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d3.png)
考点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考点详细分析与深入讲解
必备知识通关
1.物质的组成
必备知识通关
2.物质的分类 (1)常见物质分类标准及分类结果
必备知识通关
(2)常见的分类方法 ①树状分类法——按不同层次对物质进行逐级分类,各层之间属于包含 关系 高中阶段,无机化合物的分类中常涉及的元素有H、O、Na、Mg、Al、 K、Ca、Ba、S、N、C、Si、Cl、Br、I等,这些元素的常见化合物分类 如下:
解题能力提升
⑧陶瓷:传统硅酸盐陶瓷的原料是黏土,主要成分为硅酸盐;氧化铝陶瓷常用 作耐火材料,如制坩埚、高温炉管等;氮化硅陶瓷具有较高的硬度和耐磨性、 较强的抗化学侵蚀性和电绝缘性等,可用于制陶瓷发动机;碳化硼陶瓷广泛 应用于航空航天等领域。 ⑨玻璃:普通玻璃的主要成分是Na2SiO3、CaSiO3、SiO2,是混合物;石英玻 璃的主要成分是SiO2,可制作光导纤维;有机玻璃的主要成分为聚甲基丙烯 酸甲酯。 ⑩塑料:主要成分是合成树脂。热塑性塑料是线型高分子材料,主要有聚乙 烯、聚氯乙烯、聚丙烯,这类塑料可以反复加热熔融加工。热固性塑料具有 网状结构,如酚醛树脂,这类塑料加工成型后受热不能软化或熔融,也不溶于 任何溶剂。
分散系
溶液、胶淀粉等
常见特殊的混合物
石油、煤、漂白粉、碱石灰、福尔马林、天然气、 水煤气、铝热剂、氨水、王水、水玻璃等
必备知识通关
②氧化物 a.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碱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但金 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Mn2O7为酸性氧化物,Al2O3为两性氧化物。 b.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酸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一般是非金属氧化物或过 渡金属元素的高价氧化物,如SO3、Mn2O7、CrO3等;非金属氧化物大多是酸性氧化 物,CO、NO不是酸性氧化物,其为不成盐氧化物。 c.酸性氧化物SiO2不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碱性氧化物Fe2O3不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 的碱。 d.酸性氧化物都是对应酸的酸酐,但酸酐不一定都是酸性氧化物,如乙酸酐[(CH3CO)2O], 含C、H、O三种元素,就不是酸性氧化物。 e.与酸反应能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Al2O3。 f.与碱反应能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NO2、Al2O3。
专题一 物质的组成、分类、变化 化学与STSE (解析版)
![专题一 物质的组成、分类、变化 化学与STSE (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2315ddf9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ea.png)
专题一物质的组成、分类、变化化学与STSE【新高考专用】【题型1物质的组成与分类】【题型2物质的性质及变化】【题型3化学与健康】【题型4化学与能源】【题型5化学与科技】【题型6化学与环境】【题型7化学与材料】【题型8化学与生活、生产】【题型9古文献中的化学常识】【题型10古诗词中的化学常识】1.(2024·河南新乡第一中学模拟)下列有关第19届杭州亚运会的叙述错误的是A.会场“莲花碗”(如图)采取自然采光方式有利于实现“碳中和”B.“绿电”全部由单晶双面光伏组件提供,该光伏组件的主要材料为二氧化硅C.各个项目的冠军获得的金牌是合金,属于混合物D.导光管的采光罩将室外自然光引入场内,采光罩的材质是有机玻璃,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答案】B【解析】A.会场采取自然采光方式能节约能源,有利于实现“碳中和”,A正确;B.该光伏组件是电池,主要材料为晶体硅,B错误;C.金牌是合金,属于混合物,C正确;D.采光罩的材质是有机玻璃,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D正确;故选B。
2.(2024·辽宁联考模拟)2023年中国航天大会的主题是“格物致知,叩问苍穹”。
下列关于航天飞船上所用材料说法正确的是A.航天飞船上太阳能电池板的材料主要成分为SiO2B.航天飞船制作发动机喷管套筒的碳纤维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C.发射航天飞船的新一代运载火箭成功应用液氧煤油发动机,煤油是烃的混合物D.航天飞船上用于燃气管路隔热层的纳米二氧化硅是胶体【答案】C【解析】A .Si 是一种良好的半导体材料,用于制造载人飞船上太阳能电池板的半导体材料主要成分为Si ,选项A 不正确;B .碳纤维为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不是有机化合物,选项B 不正确;C .煤油的主要成分是烃、是烃的混合物,选项C 正确;D .纳米二氧化硅只有分散到水中才能形成胶体分散系,选项D 不正确;故选C 。
3.(2024·河北石家庄二中模拟)中国的文化源远流长,下列文物的主要成分属于金属材料的是A B C D凤舞九天木雕彩绘云凤纹漆圆壶(木板剜凿而成)战国晚期木觚青铜尊盘【答案】D 【解析】凤舞九天木雕、彩绘云凤纹漆圆壶、木觚的主要成分均为纤维素,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A 项、B 项、C 项均不符合题意,青铜尊盘属于金属材料,故选D 。
高中化学专题01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备战2021年高考化学纠错笔记(教师版含解析)
![高中化学专题01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备战2021年高考化学纠错笔记(教师版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af89199e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9d7095d.png)
专题01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易错点1 混淆物质分类的基本概念1.分类思想是研究化学的常用方法。
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A.纯净物:水玻璃、干冰、液氯、水银B.电解质:BaSO4、熔融NaCl、氢硫酸、石膏C.胶体:烟、淀粉溶液、稀豆浆、墨水D.酸性氧化物:NO2、SO3、SiO2、Mn2O7【错因分析】SiO2能与NaOH溶液等强碱溶液反应,因此SiO2属酸性氧化物。
SiO2能与HF溶液(唯一)反应,因此不能将其识别为两性氧化物。
本题易误选D项。
【试题解析】水玻璃是硅酸钠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A项错误;氢硫酸是硫化氢气体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B项错误;烟、淀粉溶液、稀豆浆、墨水是粒子直径在1~100nm之间的分散系,属于胶体,C项正确;NO2与NaOH反应生成NaNO2和NaNO3,有元素化合价变化,NO2不是酸性氧化物,D项错误。
答案选C。
【参考答案】C物质的分类内容涉及面广,但难度不大,多属于识记方面的内容。
掌握一些高频考点考查的物质的类别或特殊物质,对快速解题很有帮助。
(1)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O2与O3组成的气体时混合物,金刚石和石墨组成的是固体混合物。
(2)同位素形成的单质混合在一起可以是纯净物,如H2和D2。
(3)强碱都是离子化合物,盐不一定都是离子化合物,如AlCl3是共价化合物。
(4)能电离出H+的物质不一定是酸,如NaHSO4属于盐;溶于水显碱性的物质不一定是碱,如NaCO3。
盐中一定有酸根离子,有酸根离子的不一定为盐,如H2SO4。
(5)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6)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
(7)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不一定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碱,如SiO2。
1.我国古代文化蕴藏了很多化学知识,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 .“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屠呦呦对青蒿素的提取属于化学变化B .“霾尘积聚难见路人”,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有丁达尔效应C .“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该过程发生了置换反应D .“丹砂(HgS)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描述的是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 【答案】A【解析】青蒿素的提取用的是萃取,属于物理方法,A 项错误;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属于胶体,有丁达尔效应,B 项正确;铁置换铜属于湿法炼铜,Fe +Cu 2+=Fe 2++Cu ,属于置换反应,C 项正确;红色的硫化汞在空气中灼烧有Hg 生成,反应为HgS ══ΔHg +S 。
初中化学基本概念专题复习资料
![初中化学基本概念专题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a25d31fdb9f3f90f76c61b80.png)
第一部分基本概念专题一物质的组成、分类、性质和变化能够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认识物质的组成和变化,掌握物质的一般分类方法和酸、碱、盐、氧化物之间的反应规律,为元素化合物的复习打好基础。
知识点《高考考试大纲》对应教科书内容分子、原子、离子了解分子、原子、离子等概念的含义。
了解原子团的定义。
义务教育教材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酸、碱、盐、氧化物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物质及变化的分类方法了解常见物质及变化的分类方法,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化学1 第二章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认同分类法对于化学科学研究和化学学习的重要作用。
选修5 第一章第一节一、知识整理知识网络:1.物质的组成2.物质的分类3.物质的性质和变化4.酸、碱、盐、氧化物之间的反应规律注:此规律指一般情况下的反应,还有许多物质间的反应不符合此规律。
二、重点知识解析1.分子与原子的区别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反应中可分。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分。
2.元素与同位素的区别元素是指具有相同核电荷数(或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元素只有种类之分,无数量概念。
同位素是指具有相同质子数和不同中子数的同种元素的不同原子。
元素种类仅由质子数决定,而同位素是由质子数和中子数共同决定。
3.混合物与纯净物的区别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组成,它没有固定的组成,没有固定的熔、沸点。
由同种元素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例如同素异形体。
如由O2和O3组成的混合物,由白磷、红磷组成的混合物。
具有相同组成的物质(如最简式、分子式相同)也不一定是纯净物。
因此,不能仅由化学式来判断是否是纯净物,要充分考虑其结构,要考虑同素异形体或同分异构体。
4.氧化物分类的依据氧化物有不同的分类。
按氧化物的性质,通常分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和两性氧化物。
专题一 物质的组成 性质和分类
![专题一 物质的组成 性质和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c1f6001f6edb6f1aff001fd4.png)
专题一
[考纲要求] 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等概念的含义。了解原子团的定义。 2.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3.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 概念。 4.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5.了解胶体的特征与鉴别方法。
本 专 题 栏 目 开 关
本 专 题 栏 目 开 关
考点串讲
专题一
考点二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考查
1.对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认识 (1)从宏观上看,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反 之则为物理变化。这里的新物质生成所能实现的仅是原 子与分子(或离子)的相互转化,在整个过程中原子核没 有发生改变。一种原子变为另一种原子涉及原子核的变 化,不属于化学变化。
本 专 题 栏 目 开 关
考点串讲
专题一
(2)从微观上看,化学变化过程中有旧化学键的断裂,同时 有新化学键的形成,但有化学键断裂的变化未必就是化学 变化,如NaCl晶体熔化、SiO2晶体的熔化,分别破坏了离 子键、共价键,但属于物理变化。 (3)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伴有物理变化,但物理变化过程中 未必有化学变化,观察到一定的实验现象不一定是发生化 学变化造成的。
考点串讲专题一Fra bibliotek(7)HClO是弱酸,所以NaClO是弱电解质
( ×) (2012· 山东理综,8A)
本 专 题 栏 目 开 关
(8)HCl溶液和NaCl溶液均通过离子导电,所以HCl和NaCl均 为离子化合物 ( × ) (2012· 山东理综,8C)
( × )
(9)石油是混合物,其分馏产品汽油为纯净物
考点串讲
专题一
(4)SiO2是酸性氧化物,能与NaOH溶液反应
专题一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专题一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8b9e0be06137ee06eff918b2.png)
专题一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考纲要求】(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等概念的含义。
了解原子团的定义。
(2)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3)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4)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要点归纳】1. 分子、原子、离子的相互关系2.从微观后者两3.为了认识自然和科学研究的方便,我们通常按一定的规则给物质分类,如:按组成元素分类有机物(由碳、氢为主要元素组成):烃、醇、醛、酸、酯、卤代烃、油脂等。
化合物无机物:酸、碱、盐、氧化物按在水溶液中能否电离分类: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完全电离成离子的化合物电解质化合物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只能部分电离的化合物非电解质按性质分类酸:有机酸、无机酸、一元酸、多元酸、强酸、弱酸混合物碱:强碱、弱碱、物质化合物盐:易溶、微溶、难溶纯净物氧化物: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两性、不成盐单质:金属、非金属、惰性气体【试题精选】1.Cl和Cl-的共同点是()A.有相同的核电荷数B.都有毒C.都有氧化性D.最外层电子数相同2.(河南安阳2010高三上学期统一考试(化学))关于金属元素在自然界存在的全科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金属元素仅存在于矿物中B.金属元素存在于矿物和动物体内,单植物体内不含C.大多数金属元素以游离态存在,少数金属元素以化合态存在D.金属元素不仅存在矿物中,动物和植物体内页存在少量金属元素3.(山东济宁一中2010高三第二次反馈练习)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开始了它的探月历程,它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探测月球表面土壤里的一种非常有用的资源——可控核聚变的原料3He,3He是一种安全高效而又清洁无污染的物质,据统计,月球上的3He可以满足人类1万年以上的供电需求,月球土壤的3He含量可达500万吨。
关于3He的叙述正确的是()A.3He和4He两种核素互为同素异形体B.3He和4He两种核素互为同位素C.核聚变时,原子核发生了变化,发生了化学反应D.在3He中存在: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2.(东北师大附中2010高三第二次摸底)最近意大利罗马大学的FulvioCacace等人获得了分子。
专题一 物质的组成、性质、分类及化学用语
![专题一 物质的组成、性质、分类及化学用语](https://img.taocdn.com/s3/m/6526e955b307e87101f69612.png)
一、 选择题 ( 每小题 4 分, 共 60 分 ) 1. 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 ) A. SO2 、 SiO2 、 CO 均为酸性氧化物 B. 稀豆浆、 硅酸、 氯化铁溶液均为胶体 C. 烧碱、 冰醋酸、 四氯化碳均为电解质 D. 福尔马林、 水玻璃、 氨水均为混合物 2. 氰酸铵 (NH4 OCN) 与尿素[CO(NH 2)2( ] A. 都是共价化合物 C. 互为同分异构体 A. 丙烯的结构简式: C3H 6 ∶ B. 氢氧根离子的电子式: ∶ [ O ∶ H]∶
+17 2 C. 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8 8
B. 都是离子化合物 D. 互为同素异形体 )
3. 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
A. HCl 、 NO2 溶于水都有化学键断裂 , 因此均属于
D. 中子数为 146 、 质子数为 92 的铀原子: 4. 下列有关化学用语使用正确的是 ( H ∶ A. NH4 Br 的电子式: [H∶ N ∶ H]+Br∶ H
A
HCl H SO
2 4
B
酚酞 石蕊
CNΒιβλιοθήκη Cl NaO H7.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天然油脂的分子中含有酯基, 属于酯类
1
高三二轮复习专题 化学 B. 所得的分散系中的分散质为 Fe2O3 C. 给分散系通电时阳极周围黑色不变 D. 该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13. 纳米是长度单位, 1 nm=10 - 9 m, 当物质的颗粒 达到纳米级时, 会具有一 些特殊的性质。如由 铜制成 的 “ 纳米铜” 具 有非常强的化学活性 , 在空气中 可以燃 烧。下列关于 “纳米铜” 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纳米铜” 比铜片的金属性强 B. “纳米铜” 比铜片更易失去电子 C. “纳米铜” 比铜片的氧化性强 D.“纳米铜” 的还原性与铜片相同 14. 《美国化学会志》 报道: 中国科学家以二氧化碳 为碳源、 金属钠为还原剂, 在 470 ℃, 80 MPa 条件下合成 出金刚石, 具有深远意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此反应中金刚石是氧化产物 B. 由二氧化碳合成金刚石是化学变化 C. 金刚石是碳单质的一种同素异形体 D. 此反应中钠元素发生氧化反应 15. 以下推理中正确的是 ( 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B. 金属 铝排在金属 活动性顺序 表中氢元素 的前 面, 铝与酸反应一定放出氢气 C. 中 和反 应都 有盐 和水生 成, 有 盐和水 生成 的 反应都属于中和反应 D. 氧化 物中 都含有 氧元 素, 含氧 元素 的化合 物 不一定是氧化物 二、 非选择题 (共 4 小题, 40 分) 16. ( 10 分 ) 现 有 NH3 、 F2 、 Cl2 、 Na、 Fe、 Na2O、 Na2O2、 SO2 、 CO2、 NO2 等物 质, 根据 它们与 水是否发 生氧化 还 原反应进行分类。 生成物水溶液呈酸性) A组 ( 甲组 题 给 物 质 乙组 C组 D组 E组 请回答下列问题: ( 1) 图中所示的分类方法叫 ( 2) 淡 黄色 固体 位 于 mol 该物质与水反应转移电子 ; 组 (填 “A~E ” ) , 1 mol; (水作氧化剂 ) (水作还原剂) (水既 不作 氧化 剂又 不 作作还原剂 ) B组 ( 生成物水溶液呈碱性) ) A. 单质 都是 由同种 元素 组成的 , 只含 一种元 素 ) 为 ) 其水溶液呈弱酸性的原因 应, 其化学方程式为 成, 其化学方程式为 ; ; 。
化学高考专题复习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化学高考专题复习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07c20e86fab069dc5122012d.png)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1.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元素没有数量意义,只论种类,不论个数。
原子:是化学变化最小的微粒。
少数非金属单质如:金刚石、石墨等直接由原子构成。
金属单质也可以认为由原子构成,但实际是由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构成的。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它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某些非金属单质(如:氢气、氧气、S8、Br2、I2和Ar等),氢化物(如氨气、水等),酸酐(如SO2、SO3、P2O5等),酸(如硫酸等),和有机物等由分子构成的。
离子:离子是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绝大多数盐、强碱和某些低价态金属氧化物是由离子构成的。
2.元素有两种存在的形式,在单质中的元素称为游离态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元素称为化合态元素。
3.混合物:由不同种物质混合而成,没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
纯净物:由同种物质组成,具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
4.单质: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元素的游离态)化合物: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元素的化合态)5.氧化物:由氧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酸:电离时所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碱:电离时所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盐: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6.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物质发生变化时,只是形状或状态发生改变,而没有新物质生成,这种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发生物理变化时,物质的分子(或原子组合)保持不变。
化学变化:物质发生变化时,生成了新的物质,这种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发生化学变化时,物质组成中的原子(或离子)重新组合,生成了新的物质。
化学变化场伴随着物理变化,有放热、吸热、改变颜色、生成气体和沉淀等现象。
7.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是指物质在物理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聚集状态、气味、熔沸点、密度和硬度等。
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和热稳定性等。
8.物质的分类:金属:钠、铁混合物酸性氧化物CO2、SO2单质非金属:氯气、硫物质成盐氧化物碱性氧化物Na2O、CuO稀有气体:氖、氩纯净物氧化物两性氧化物Al2O3、ZnO不成盐氧化物:NO、CO、NO2无氧酸:HCl、H2S化合物酸含氧酸:H2SO4、H3PO4可溶性碱:NaOH、KOH、Ba(OH)2、Ca(OH)2碱不溶性碱:Mg(OH)2、Cu(OH)2正盐:Na2CO3、K2S酸式盐:NaHCO3、NaHSO4、CaHPO4盐碱式盐:Cu2(OH)2CO3、Mg(OH)Cl复盐:KAl(SO4)2·12H2O络盐:Na3AlF6注意:判断氧化物所属类别时,一定要注意①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②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Mn2O7是酸性氧化物;Al2O3是两性氧化物。
高考化学 二轮复习 专题一 基本概念 第1讲 物质的组成、性质、分类及常用化学用语
![高考化学 二轮复习 专题一 基本概念 第1讲 物质的组成、性质、分类及常用化学用语](https://img.taocdn.com/s3/m/53085cece2bd960591c677a0.png)
2. (2015·湖北武汉四校联考)下列叙述与胶体无关的是( D ) A.鸡蛋白溶液中分散质的微粒直径在10-9~10-7 m之间 B.当日光从窗隙射入暗室时,可观察到一条光柱 C.明矾[KAl(SO4)2·12H2O]可用作净水剂 D.向氯化铁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
解析:由 A 项可知鸡蛋白溶液属于胶体;由 B 项可知暗室里 的空气能产生丁达尔效应;C 项,明矾电离出的 Al3+水解产 生 Al(OH)3 胶体,Al(OH)3 胶体粒子吸附水中悬浮物后形成沉 淀而净水;D 项,发生反应:Fe3++3OH-===Fe(OH)3↓,产 生红褐色沉淀,与胶体无关。
2.下列物质:①冰醋酸 ②NaOH溶液 ③CaO ④小苏打
⑤纯碱 ⑥SiO2 ⑦CO2 ⑧淀粉溶液 ⑨水玻璃 ⑩Al ⑪Cl2 ⑫碱石灰 (1)属于纯净物的是__①__③_④__⑤__⑥__⑦__⑩_⑪______,属于酸性氧化 物的是_⑥_⑦_______,属于酸式盐的是④________。 (2)属于混合物的是___②__⑧__⑨_⑫______,其中②__⑨____属于溶液, __⑧_____属于胶体。
解析:A 项,S 燃烧生成的是 SO2,错误;B 项,铜锈的主要 成分为碱式碳酸铜:Cu2 (OH)2CO3,而明矾溶液中的 Al3+发 生水解使溶液显酸性,可以与碱式碳酸铜发生反应,正确;C 项,碳酸氢钠可以与水杨酸反应,正确;D 项,水中的钙离子 与肥皂发生反应生成高级脂肪酸钙,降低了肥皂的去污能力, 正确。
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D ) A.SO2、SiO2、CO均为酸性氧化物 B.稀豆浆、硅酸、氯化铁溶液均为胶体 C.烧碱、冰醋酸、四氯化碳均为电解质 D.福尔马林、水玻璃、氨水均为混合物 解析:CO为不成盐氧化物,A错;氯化铁溶液不是胶体,B 错;四氯化碳属于非电解质,C错;故选D。
2020版【5年高考3年模拟】人教新课标版高考化学_专题一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2020版【5年高考3年模拟】人教新课标版高考化学_专题一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708e1d1eb90d6c85ec3ac6ca.png)
专题一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挖命题【考情探究】分析解读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分类多结合生产、生活实际及传统文化内容,以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
随着考试大纲的变化,预计高考对本部分内容的考查将有增大的趋势。
【真题典例】破考点【考点集训】考点一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1.(2019届湖北部分重点中学起点考试,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涉及很多化学知识。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其中的“火树银花”涉及焰色反应B.古剑沈卢“以剂钢为刃,柔铁为茎干,不尔则多断折”,剂钢是铁的合金C.“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这种对青蒿素的提取方法属于物理变化D.《天工开物》中有“至于矾现五色之形,硫为群石之将,皆变化于烈火”,其中的矾指的是金属硫化物答案D2.(2019届广东惠州一调,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淀粉、纤维素、油脂都是高分子化合物B.石油分馏和煤的干馏都属于物理变化C.聚乙烯是无毒高分子材料,可用于制作食品包装袋D.甲烷、汽油、柴油、酒精都是碳氢化合物,都可作燃料答案C3.(2018吉林长春普通高中一模,1)化学与社会、技术、环境、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A.石油裂解、煤的干馏和纳米银粒子的聚集都是化学变化B.天然气、沼气都是比较清洁的能源,它们的主要成分都是烃类C.碘酒、84消毒液、75%的酒精都可用于消毒D.高纯硅广泛应用于太阳能电池和计算机芯片答案A4.(2017江西上饶六校联考,7)我国晋朝傅玄的《傅鹑觚集·太子少傅箴》中写道:“夫金木无常,方园应行,亦有隐括,习与性形。
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这里的“朱”指的是下列物质中的()A.HgSB.CuC.Cu2OD.Fe2O3答案A5.(2017福建漳州八校2月联考,2)分类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下列物质分类不正确的是()A.化合物:干冰,冰水混合物,烧碱B.同素异形体:石墨,C60,金刚石C.非电解质:乙醇,四氯化碳,氯气D.混合物:漂白粉,纯净矿泉水,盐酸答案C6.[2018河北“名校联盟”质监(一),5]下列各项叙述正确的是()①氯水、氨水、水玻璃、水银、福尔马林、淀粉均为混合物②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③CO2、NO2、P2O5均为酸性氧化物,Na2O、Na2O2均为碱性氧化物④C60、C70、金刚石、石墨互为同素异形体⑤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一定强⑥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为离子化合物A.全部正确B.①②⑤C.②③⑥D.④⑥答案D考点二分散系1.(2018陕西西安中学摸底,2)将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并煮沸一段时间可得到红褐色液体,此液体不具有的性质是()A.光束通过该液体时形成光亮的“通路”B.插入石墨电极通直流电后,有一极附近的液体颜色加深C.向该液体中加入硝酸银溶液,无沉淀产生D.将该液体加热、蒸干、灼烧后,有氧化物生成答案C2.(2018吉林四盟校期中联考,6)关于胶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胶体的聚沉是化学变化B.含有0.01mol FeCl3的溶液制成的胶体中,胶体粒子的数目约为6.02×1021个C.胶体的介稳性与胶体带有的电荷有关D.NaCl晶体既可制成溶液又可制成胶体答案D3.(2017湖北高三第四次联考,7)生产、生活中常涉及化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海市蜃楼”现象是胶体的丁达尔效应造成的B.明矾可用于自来水的净化和消毒C.在香蕉箱中放入浸有KMnO4溶液的硅藻土可延长保鲜期D.碘单质受热易升华,所以炒菜时最后放碘盐答案C4.(2019届辽宁五校协作体联合模拟,1)化学与科技生产、生活环境等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霾尘积聚难见路人”,雾和霾所形成的气溶胶具有丁达尔效应B.“天宫二号”使用的碳纤维是一种新型有机高分子材料C.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或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D.“一带一路”是现代丝绸之路,丝绸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答案B5.(2019届湖北石首一中一调,15)室温时,甲、乙两同学在实验室配制氯化钠溶液。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1物质的组成、性质、分类及化学用语课时作业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1物质的组成、性质、分类及化学用语课时作业](https://img.taocdn.com/s3/m/142cb21610661ed9ad51f326.png)
专题一物质的组成、性质、分类及化学用语一、选择题1.“化学是人类进步的关键”。
下列有关说法能反映正确化学观点的是() A.改变物质的性质不一定要通过化学变化B.天然物质都比人造物质好C.一种元素可有多种离子,但只有一种原子D.根据分散系是否具有丁达尔效应,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2.下列情况不能用胶体知识加以解释的是() A.氯化铝溶液中加入小苏打溶液会产生白色沉淀和无色气体B.肾功能衰竭等疾病引起的血液中毒,可利用血液透析进行治疗C.水泥厂、冶金厂常用高压电除工厂烟尘,以减少对空气的污染D.牛油与烧碱溶液共热,向反应所得溶液中加入食盐,则有固体析出3.(2010·上海,5)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酸酐一定是氧化物B.晶体中一定存在化学键C.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D.正四面体分子中键角一定是109°28′4.下列各组物质的分类都正确的是(括号里的是类别) () A.空气(混合物)、C2H5OH(醇)、H2SO4(离子化合物)、CO2(非电解质)B.液氨(氢化物)、NH4Cl(铵盐)、HNO3(含氧酸)、NaOH(强电解质)C.HCl(共价化合物)、CH3COOH(羧酸)、Na2O2(碱性氧化物)、CH3I(卤代烃)D.NO2(酸性氧化物)、CH3CHO(有机物)、CO(有机物)、CH3COOCH3(酯)5.生活中遇到的某些问题,常常涉及化学知识,下列各项叙述不正确的是() A.鱼虾放置时间过久,会产生令人不愉快的腥臭味,应当用水冲洗,并在烹调时加入少量食醋B.“酸可以除锈”、“洗涤剂可以去油”都是发生了化学变化C.被蜂蚁蜇咬会感觉疼痛难忍,这是由于人的皮肤被注入了甲酸的缘故,此时立即涂抹稀氨水或碳酸氢钠溶液,则可以减轻疼痛D.苯酚皂溶液可用于环境消毒,医用酒精可用于皮肤消毒,其原因均在于可使蛋白质变性凝固6.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第一次为一种名为“钴酞菁”的分子(直径为1.3×10-9 m)恢复了磁性。
2020年高中化学学业水平测试专题考点复习专题一: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含答案)
![2020年高中化学学业水平测试专题考点复习专题一: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38f4619453610661ed9f4e0.png)
金属和非金属概念的含义;物理变化与化学考点1 分子、原子、离子等概念的含义1.(2019·广东学业水平测试T1)走近蛋糕店时,可闻到浓浓的奶香味,这表明( ) A .分子不可再分 B .分子可再分 C .分子是静止不动的D .分子在不停运动2.(2018·广东学业水平测试T3)牛奶、豆腐等食物中富含钙,这里的“钙”应理解为( ) A .单质 B .元素 C .原子D .分子3.(2017·广东学业水平测试T7)海带中含有丰富的碘,这里的“碘”应理解为()A.元素B.分子C.单质D.原子1.构成物质的三种基本粒子(分子、原子、离子)的比较(1)不同点①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②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③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叫作离子。
带正电荷的离子叫作阳离子,带负电荷的离子叫作阴离子。
(2)相同点都很小,处于永恒运动之中,粒子间都有空隙,同种粒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粒子性质各异。
(3)联系2.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核电荷数或质子数是划分元素种类的唯一标准。
3.原子团:由几个原子组成的原子集团。
[温馨提示](1)原子构成分子,分子构成物质。
原子可直接构成物质。
(2)同类的原子总称为元素,元素又组成物质。
元素是一个宏观的概念,与分子、原子不同,它只论种类,不论个数,没有数量意义。
(2018·广东1月学业水平测试)在贝类和苹果等食物中含有丰富的锌,这里的“锌”应理解为() A.单质B.分子C.元素D.氧化物[解析]在贝类和苹果等食物中含有丰富的锌,这里的“锌”指的是元素,是化合状态。
[答案] C(2018·广东学业水平测试)干冰可用于制作舞台烟雾,干冰的升华过程体现了() A.分子在不停运动B.分子不可再分C.分子是最小的微粒D.分子之间没有间隙[解析]干冰可用于制作舞台烟雾,是因为干冰的分子是在不停运动的,向四周扩散,制作舞台烟雾,故A 选项正确。
2020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一物质的组成、分类、性质和变化
![2020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一物质的组成、分类、性质和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247f7f5ddd36a32d72758138.png)
1234
解析 利用废弃的秸秆生产乙醇的过程中,秸秆中的纤维素水解生成葡萄糖,葡萄 糖再转化成乙醇,A项不符合题意; 利用石油生产塑料、化纤等高分子材料的过程中,发生加聚反应或缩聚反应,B项 不符合题意; 利用基本的化学原料生产化学合成药物的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反应,C项不符合题意; 利用反渗透膜从海水中分离出淡水,属于物理变化,D项符合题意。
(2)正误判断,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①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 ) ②强碱一定是离子化合物,盐也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 ) ③碱性氧化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 ) ④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 √ ) ⑤能电离出H+的一定是酸,呈酸性的溶液一定是酸溶液( × ) ⑥在酸中有几个H原子就一定是几元酸( × ) ⑦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 √ ) ⑧纯碱属于盐,不属于碱( √ ) ⑨PM2.5分散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 × ) ⑩离子化合物均属于电解质,共价化合物均属于非电解质( × )
选项
A
B
名称
分类
高分子化合物
弱电解质
12345
C 纯净物
√分子化合物,A项错误; 胆矾是CuSO4·5H2O,溶于水能完全电离,是强电解质,B项错误; “84”消毒液是NaClO的水溶液,为混合物,C项错误; 聚乙烯塑料为合成高分子化合物,是混合物,D项正确。
√A.瓷器
B.丝绸
C.茶叶
解析 本题考查生活中常见物质的主要成分。 A项,瓷器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属于无机物; B项,丝绸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属于有机物; C项,茶叶中的主要成分有咖啡因、糖类等,属于有机物; D项,中草药的成分较为复杂,主要为有机物。
考点01 物质的组成、性质与分类-高考化学基础1000题(全国通用)(解析版)
![考点01 物质的组成、性质与分类-高考化学基础1000题(全国通用)(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76b73a29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e7.png)
专题01 化学基本概念考点01 物质的组成、性质与分类高考基础题1.(2022·浙江卷)下列消毒剂的有效成分属于盐的是A .高锰酸钾溶液B .过氧乙酸溶液C .双氧水D .医用酒精【答案】A【解析】A .高锰酸钾溶液的有效成分为KMnO 4,其在水溶液中电离出K +和-4MnO ,故KMnO 4属于盐,A 符合题意;B .过氧乙酸溶液的有效成分是CH 3COOOH ,在水溶液中电离出CH 3COOO -和H +,即水溶液中的阳离子全部为H +,故其属于酸,不合题意;C .双氧水是由H 和O 组成的化合物,故其属于氧化物,C 不合题意;D .医用酒精的有效成分为CH 3CH 2OH ,其属于有机物,不属于盐,D 不合题意;故答案为:A 。
2.(2022·浙江卷)下列物质属于强电解质的是A .HCOOHB .FeC .23Na COD .22C H 【答案】C【解析】A .HCOOH 是弱酸,在水溶液中只能部分电离,属于弱电解质,A 不合题意;B .Fe 是单质,不是电解质,B 不合题意;C .23Na CO 是盐,在水溶液中能够完全电离,故属于强电解质,C 符合题意;D .22C H 是有机物,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均不导电,属于非电解质,D 不合题意;故答案为:C 。
3.(2022·全国甲卷)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漂白粉与盐酸可混合使用以提高消毒效果B .温室气体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C .棉花、麻和蚕丝均为碳水化合物D .干冰可用在舞台上制造“云雾”【答案】D【解析】A.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次氯酸钙与盐酸混合,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有毒的氯气,两者不能混合使用,A错误;B.温室气体主要是指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等,B错误;C.棉花、麻来源于植物,主要成分均是纤维素,为碳水化合物,但蚕丝来源于动物,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不是碳水化合物,C错误;D.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温度降低,大量的水蒸气凝结成了小液滴,形成“云雾”效果,D正确;答案选D。
高三化学二轮专题复习学案全套完整版
![高三化学二轮专题复习学案全套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6e68bb84580216fc710afdad.png)
高三化学二轮专题复习学案全套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专题一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考纲展示】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等概念的定义。
了解原子团的定义。
2.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
3.了解化学的主要特点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认识物质。
了解化学可以识别、改变和创造分子。
4.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
5.理解混合物与纯净物、单质与化合物、金属与非金属的概念。
6.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7.了解电解质的概念。
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8.了解浊液、溶液和胶体都是常见的分散系。
(1)溶液的含义,了解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
(2)了解溶液的组成。
理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并能进行相关计算。
(3)了解胶体的性质(如丁达尔效应、聚沉及电泳等),并能利用胶体的性质解释一些与胶体有关的简单计算。
(不要求识记胶体粒子的带电情况)。
【知识回扣】知识网络要点扫描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概念理解的易错点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2.有些电解质只能在水溶液里导电,如共价型电解质HCl、H2SO4等,因为液态HCl、H2SO4不导电;离子型电解质,如NaHCO3、CaCO3、BaCO3等,因为这些物质不存在熔融态。
3.判断一种化合物是电解质还是非电解质,要看起导电作用的离子是否是由该物质自身电离出来的。
如SO2、NH3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导电离子分别是H+、HSO3—、NH4+、OH—,不是由SO2、NH3本身电离出来,所以SO2、NH3均为非电解质。
4.电解质的导电性与电解质是强电解质还是弱电解质无关。
溶液导电性的强弱取决与溶液中自由移动离子浓度的大小。
5.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化学反应不涉及原子核,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核聚变、核裂变都不属于化学变化。
高考化学复习专题一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高考化学复习专题一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9e995523b52acfc789ebc987.png)
专题一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命题趋势探秘】命题 规律考查内容物质的组成物质的分类物质的性质与变化考查热度 考查题型 所占分值命题 趋势对于胶体知识,应重点理解胶体的特征和丁达尔现象,要注意渗析和丁达尔现象都是物理变化。
从命题的趋势看,有关胶体的试题有向着考查胶体性质及基本知识与科技生活、生产相结合的问题靠近的趋势,试题的形式为选择题的可能性比较大。
从历年高考试题来看,其考查方式灵活多样,可以独立命题考查,也可以贯穿于填空、推断、实验、计算等各类试题之中。
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比较,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的表示,以电子转移为核心的有关计算等等是近几年高考命题的热点。
【高频考点聚焦】◇考点1物质的组成【基础知识梳理】1.元素、物质及微粒间的关系(1)宏观上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微观上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
(2)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3)元素与物质的关系元素――→组成⎩⎪⎨⎪⎧单质: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化合物: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4)元素在物质中的存在形态①游离态:元素以单质形式存在的状态。
②化合态:元素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状态。
2.同素异形体(1)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叫同素异形体。
同素异形体的形成有两种方式:①原子个数不同,如O 2和O 3;②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如金刚石和石墨。
(2)同素异形体之间的性质差异主要体现在物理性质上,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属于化学变化。
3. 混合物和纯净物(1)纯净物:由同种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2)混合物:由几种不同的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核心考点讲练】组成物质的微粒间关系【典例1】(2014·四川理综化学卷)下列关于物质的分类说法正确的是:( )A.金刚石、白磷都属于单质B.漂白粉、石英都属于纯净物C.氯化铵、次氯酸都属于强电解质D.葡萄糖、蛋白质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解析:金刚石、白磷都属于单质,A正确;漂白粉是氯化钙和次氯酸钙的混合物,B错误;次氯酸属于弱电解质,C错误;葡萄糖不是高分子化合物,D正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同一物质的不同状态,如冰和水混和
4、同位素的混合体,如水和重水
常见的混合物有:
1、含有多种成分的物质:
常见的气体混合物:空气(N2、O2)、爆鸣气(H2、O2)、天
然气 (主含 CH4) 、水煤气(CO、H2) 、裂解气 (乙烯、丙烯、 丁二烯) 、液化石油气(丙烷、丁烷、丙烯、丁烯) 、低热值气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典型化学性质
酸性、碱性、两性 稳定性、不稳定性 氧化性、还原性 脱水性 不饱和性 可燃性 金属性、非金属性
自我诊断
下列变化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①导电 为红磷 ②爆炸 ③缓慢氧化 ⑤无水硫酸铜由白色变为蓝色 ⑦久置浓硝酸变黄 。 ④品红褪色 ⑥白磷转化
专题一、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一、物质的组成
宏观角度
由元素组成
物 质
微观角度
分子 由微粒
原子 构成
离子
注意: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微粒既可以讲种类又可讲个数
如何区分元素和微粒(分子、原子、离子)?
元素——由核电荷数(即质子数)决定 (如16 8O、17 8O、18 8O 为同一种元素) 原子——由质子数和中子数两者共同决定(如1 1H、 2 1H(D) 、 3 H(T) 为同一种元素的不同原子) 1 分子——由原子的种类、个数及结合方式共同决定(如O2、 O3,H2O、H2O2,CH3COOH、HCOOCH3均为 不同分子) 离子——由它的组成、结构及电荷数共同决定(如MnO4-, MnO42-为不同离子)
(
) C
D.只由一种元素的阳离子跟另一种元素的阴离子组成 的物质
综合练习 3.
用于制造隐形飞机的物质具有吸收微波的功能,其主要 成分的结构如图,它属于( ) (A)高分子化合物 (B)烃 (C)无机物 (D)有机物
S HC C HC S S C CH S CH
答案: (D)
常见的纯净物有:
1、只含一种成份的物质
1.只有一种元素或一种原子组成的物质, 不一定是纯净物 因有同素异形体存在(如:O2与O3 的混合物)
2.完全纯净的物质是没有的,通常所谓的纯净物指的是含有 杂质很少的具有一定纯度的物质,如 晶体硅:含硅 99.9999999999%
3.判断纯与不纯, 不能凭外观是否清洁和透明, 必须测定其 熔、沸点来判断
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
二、物质的分类
金属 单质 纯净物 物质 混合物 非金属
黑色金属(铁、铬、锰) 有色金属(Fe、Cr、Mn以外) 轻金属(如钠、镁、铝) 重金属(如铁、铜、镍、锡、铅 常见金属(如铁、铜、铝) 稀有金属(如锆、铪、铌、钼)
无机化合物
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
1、混合物与纯净物的比较
保持物质 化学性质 的一种微 粒
分子 晶体
N2、H2、O3、P4 He、Ne H2S、SO2 H2SO4 、 有机物
原子
——道尔 顿
化学变化 中的最小 微粒
原子 晶体
单 质—— 金刚石、 晶体硅 化合物—— SiC、 SiO2
NaCl、K2CO3 、 NaAc NaOH、KOH Na2O 、Na2O2
Mn2O7);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
(如CO、NO)。 (3)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不一定都能与水反应 生成相应的酸、碱(如SiO2、MgO)。
练习: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A. 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B. 酸性氧化物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 C. 酸分子中有几个H原子即为几元酸 D. 盐电离时,只生成一种阳离子,一种 阴离子.
混合物 纯净物
由同种物质组成
宏观概念
由不同种物质组成
微观构成
由不同分子组成
由同种分子组成
特
性
无固定组成、无固 定溶、沸点。
有固定组成、 有 固定溶、沸点。
1、由两种原子组成的纯净物
A.一定是化合物 C.一定是单质
(
)
B
B.可能是化合物或单质 D.一定是同素异形体
2、下列物质,肯定为纯净物的是
A.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是物质 B.只由一种原子组成的物质 C.只由一种分子组成的物质
B.化学性质不同的氢原子
D.氢元素的四种不同微粒
C.氢元素的四种同位素
定义
共性
1. 均可直接 构成物质。 2. 质量甚微, 体积极小, 微粒间存在 空隙。 3. 处于永恒 的运动之中。 4. 既论种类, 又讲个数。 5. 均是微观 概念。
构成物质晶 体类型
组成物质的类别 与代表物
分子
——阿佛 加德罗
难溶性碱:如Mg(OH)2 Fe(OH)3 强碱:如CsOH KOH 是否完全电离 弱碱:如NH3· 2O H
盐
正盐:如Na2CO3 NH4NO3 酸式盐:如NaHSO4 NaHCO3 KHS 碱式盐:如Cu2(OH)2CO3 复盐:如KAl(SO4)2· 2O 12H KCl· MgCl2· 2O 6H 络盐:如Na3[AlF6] [Fe(SCN)]Cl2
4. 同位素混合体(天然)也认为纯净物,如天然含D2的H2 可认为纯净物。
2.、无机物的分类
氢化物 氧化物
无机物
酸
碱
盐
氢化物的分类
常温时: 大多数为气态 (如HCl、NH3) 少数为液态 (如H2O)
氢化物
非金属氢化物 (氢显+1价)
金属氢化物 (氢显-1价) ——常为固态
(如NaH、CaH2)
钙(Ca(H2PO4)2、CaSO4)、黄铜、青铜、白铜
常见的混合物有:
1、含有多种成分的物质:
2、没有固定组成的物质(聚合物)淀粉、纤维素、 橡胶、聚乙烯、蛋白质等高分子化合物;
3、同素异形体混和:白磷和红磷、氧气和臭氧; 4、同分异构体,但未指明具体结构的物质, 如二甲苯。
请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离子
带电的 原子或 原子团
离子 晶体
综合练习
下列化学式,既能表示物质的组成,又能表 示物质分子式的是
(A)NH4NO3
(C)C6H5NO2
(B)SiO2
(D)Cu
答案: (C)
C60叫足球烯,目前已证明,C60与金属钾作 用得到一种物质K3C60,其在低温下有超导 性能。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A、C60是一种含碳化合物 B、C60是碳元素的一种单质 C、K3C60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D、在C60和K3C60中,碳元素分别以游离态 和化合态存在。
二、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 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 溶解度、导电性、导热性、比热容……
③④⑤⑥⑦
(1)常见的物理变化
①三态变化; (熔化、汽化、液化) ②金属导电;③蒸馏、分馏; ④挥发、 升华;⑤吸附、盐析; ⑥溶解(汽油去油污)、潮解; ⑦盐的焰色反应. (2)常见的化学变化 ①风化、炭化、硫化、裂化(裂解)、硝化、钝 化、 油脂硬化(氢化)、皂化、水泥硬化、酯化 ; 同素异形体间的相互转化; ②干馏、燃烧、火药和粉尘的爆炸; ③ 电解、电镀、原电池反应、电化学腐蚀.
按挥发性分
还原性酸:如H2S HI HBr 难挥发性酸:如H2SO4 H3PO4 易挥发性酸:如浓HCl 浓HNO3 稳定性酸:如HCl H2SO4 H3PO4
对热稳定性
不稳定性酸:如HNO3 HI H2S H2SO3 H2CO3
可电离出OH-分
一元碱:如NH3· 2O NaOH H
碱
溶解性
多元碱:如Ca(OH) 2 可溶性碱:如NH3· 2O NaOH RbOH Ba(OH)2 H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练习】 物质分类的依据通常有组成和性质,下列 物质分类中,只考虑组成的是 ( A )
A.Na2SO4是钠盐、硫酸盐、正盐
B.HNO3是一元酸、强酸、挥发性酸
C.Mg(OH)2是二元碱、难溶性碱、中强碱
D.Al2O3是两性氧化物、金属氧化物、最高价氧化物
含氧酸 酸根是否含氧 无氧酸 一元酸:如 HNO3 HCl 可电离出H+个数 二元酸:如H2SO3 H2S H2SO4 三元酸:如H3PO4 强酸:如HCl HBr HI HNO3 H2SO4 HCl HClO4 是否完全电离 酸 氧化还原性 弱酸:如HF HClO H2S H2SO3 H3PO4 氧化性酸:如HClO HNO3 浓H2SO4
(CO、H2、N2)、中热值气(CO、H2、CH4)、高热值气(CH4)
常见的液相混合物:盐酸、浓硫酸、水玻璃、福尔马林、
溶液、胶体、浊液、油(矿物油:石油,动物油,植物油) 、氨 水、氯水、王水、双氧水,天然水、硬水、软水、煤焦油
常见的固相混合物:水泥、玻璃、煤、铁触媒,漂白粉、
肥皂、碱石灰、钢铁(主含Fe、C) 、脂肪、合金[硬铝]、黑火 药(KNO3、C、S)、铝热剂、石蜡、沥青、高分子化合物、普
氧化物的分类
金属氧化物
按组成分 非金属氧化物 氧 化 物
酸性(酸酐) :如N2O3 P2O5 Mn2O7 成盐氧化物 碱性:如Na2O Fe2O3 两性:如Al2O3 ZnO 按性质分 不成盐氧化物:如CO NO
过氧化物、超氧化物:如Na2O2 KO2
概念辨析
(1)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 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Mn2O7为酸性氧化物、 Al2O3为两性氧化物、Na2O2为过氧化物)。 (2)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
④ 颜色反应
注意 ①化学变化中常伴有发光、放热现象,但 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属于化学变化,如
金属受热发光。
②化学变化中一定存在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 但存在化学键断裂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HCl 溶于水。 ③原子的裂变、聚变虽有新物质生成,但它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