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专题七_一_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
合集下载
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七第一课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 PPT
![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七第一课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 PPT](https://img.taocdn.com/s3/m/0a9f9e34856a561253d36f90.png)
材料二:1919年,一位瘦弱的老农坐在街道一个偏僻的角落里,面 前摆着两个装满农产品的袋子,显然是在兜售自产的农产品,类似 于“摆地摊”。老农好像有所顾虑,经常四处张望。
材料三: 1920年,苏俄农民中流传如此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 面包却属于您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您们;森林属于我们,木 材却属于您们。”
新经济政策新在何处?
例题 : 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主要“新” 在( ) A、国家控制一切经济命脉 B、无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 C、在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发展商品生产 D、对资本主义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共同探究
新经济政策有什么样的作用?
1913---1925年农业的发展
项目 农业 种植 总产值 业%
考虑:这则材料反映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什么形势?
•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背景 (必要性)
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
考虑:从图示可见, 苏俄实行战时共产 主义国政内策反的动势最力初的目反扑 的是什么?
苏维埃政权面临严重的生存危机
1918年,苏俄实施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
目的: 为了集中力量战胜敌人,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年份 %
1913 100 100
1920 67 64
畜牧业% 粮食(万吨) 牛(万头)
100
7650 6060
72
4519 5250
1925 112 107 121
7247 6210
1913年—1926年苏俄的工业生产情况
1913年 1920年 1925年 1926年
总产值(亿卢布) 产值指数
102、 14、10 51
祖国母亲在号召
您参加红军了不?
“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战胜敌人” 苏维埃共与国把各项工作都转入战时轨道。
历史必修Ⅱ人民版7-1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课件(26张)
![历史必修Ⅱ人民版7-1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课件(26张)](https://img.taocdn.com/s3/m/692fee0f5fbfc77da369b18c.png)
推进新课
非常时期的非常政策
问 实行余粮收集制,将农民除口粮、种子粮以外的一
题 为解决粮食问题,苏维埃政府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什
情
切余粮收集到国家手中,后来征集的对象又扩大到肉类、 么?
境 马铃薯等各种农产品。
推进新课
非常时期的非常政策
问 在工业方面,实行广泛的工业国有化,不论大中小 题 企业一律国有,实行高度集中管理;在产品分配上,国 情 家实战行时实共物产配主给义制政,策取还消有了什自么由表贸现易?;同时实行成年人 境 劳动义务制,规定“不劳动者不得食”
当堂检测
4.“新经济政策一执行,混乱和饥荒马上就开始平息下去 了,城市恢复了生机,市场上的商店又开始有了产品的供 应了,物价也随之下降。那时党的口号是‘学会做生意 ’”。这里的“学会做生意”主要指( B ) A.宏观调控与计划相结合 B.借助商品、市场的自由调节 C.恢复和发展私人企业 D.实行固定的粮食税制度
拨 为此,必须改变现行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推进新课
新经济政策
推进新课
新经济政策
教 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上列宁作出
师 讲
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报告,标志着战时共产主
述 义政策开始向新经济政策过渡。
推进新课
新经济政策
项目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师 生
农业 工业
余粮收集制 工业国有化
推进新课
非常时期的非常政策
列宁向开赴前线反击波兰武装干涉者的红军发表演讲
推进新课
非常时期的非常政策
问 题 请学生思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起到什么作用? 情 境
推进新课
非常时期的非常政策
积极: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适应了战时需要,把全国 自 主 有限的人力物力高度集中起来,保障了红军的军备供应, 学 为战胜国内外敌人提供了保证,使苏维埃政权经受住了 习
人民版必修2专题七第一节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共21张PPT)
![人民版必修2专题七第一节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共21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de117b9651e79b8968022672.png)
面对着农民的反抗和水兵的叛乱,列宁开始重新思考 一条新的探索之路„„
二、新经济政策 1.历史背景
经济危机、政治危机表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不 现实: 适应战后新情况
国情:俄国经济文化落后
要对农民做让步,要允许农民能够个体地经营自己 的经济,允许市场的存在,要利用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 来恢复生产、发展经济,为社会主义的建设准备条件。
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的设想
社会主义革命应该发生在发达的 资本主义国家 ——马克思
俄国十月革命
1917 年11月(俄历十月)
列宁领导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 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苏维埃俄国。
“我们在夺取政权后便知 道,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 具体改造成社会主义制度的 现成方法。……我不知道哪 位社会主义者处理过这些问 题。……我们必须根据实验 做出判断。” ——《全球通史》
罗斯福新政 农业 调控市场,减耕减产 工业 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 内 容 商业 分配
救济…… 国家监督生产;国家干预、调节
新经济政策
实行固定的粮食税 部分企业采取租让制、租赁/ 租借制形式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开放市场,允许自由贸易 废除实物配给制,实行按劳 取酬的工资制
特点
在一定限度内发展资本主义, 在坚持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国家 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 通过立法手段全面加强对经济的干 扩大生产 预
粮食税 国家资本主义 实行自由贸易 按劳分配
1913年—1925年俄国/苏俄/苏联的农业生产情况
1925年/1913 1913年 1920年 1925年 年
农业总产值 (% ) 种植业(%)
100 100 100 7.650 6.060 2.090
67 64 72 4.519 5.250 1.750
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七第一课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 课件(共35张PPT)
![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七第一课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 课件(共35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14eb1558e518964bcf847c1b.png)
俄并没有退回到资本主义,排除①③。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三大不良后果 1. 余粮收集制 : 侵犯了农民的利益 , 动摇了工农联盟 , 挫 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造成了全国性的饥荒和严重的政治危 机。 2.全盘国有化:造成政府控制过严、卡得过死,并且使资 产阶级完全站到反革命一边。
3.取消商品贸易 :取消市场, 否认货币和价值规律 , 使投
资本主义来建设社会主义,所以C符合题意和史实,A、B是二者 的共同点而非差异,D表述不符合史实,故选C。
【变式训练】1921年有人这样吼道:“列宁要把我们带到哪里
去?”列宁做出了很好的回答:“退一步,进两步。退是为了进,
为了进必须退,不退就不能进。”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②实施新经济政策 ( )
新经济政策 适合国情的、社会主义建 设道路的探索
实质
在无产阶级政权掌握经济 命脉的情况下,通过一定 限度内发展资本主义,恢 复国民经济,建立社会主 义经济基础
是商品经济不发达、经济 发展相对落后的社会主义 国家行之有效的经济发展 政策
认识
2.相同: (1)前提条件都是无产阶级掌握了国家政权和经济命脉。 (2)主观目的都是探索向共产主义过渡的途径。 (3)内容都涉及农业、工业、商业和产品分配方面。 (4)结果都起到巩固苏维埃国家政权的作用。
商业
分配
取消自由贸易
实物配给制、成年人劳动 义务制
特点
影响
战时、单一所有制
允许商品交换、多种所 有制并存
前期保障了国内战争的胜 稳定了政治局势,促进了 利,后期导致了严重的经 经济恢复 济政治危机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评价 战争环境下的非常政策 在社会生活中排斥商品 货币关系,用军事和行政 的手段控制社会经济,意 图直接进入共产主义 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 正确途径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三大不良后果 1. 余粮收集制 : 侵犯了农民的利益 , 动摇了工农联盟 , 挫 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造成了全国性的饥荒和严重的政治危 机。 2.全盘国有化:造成政府控制过严、卡得过死,并且使资 产阶级完全站到反革命一边。
3.取消商品贸易 :取消市场, 否认货币和价值规律 , 使投
资本主义来建设社会主义,所以C符合题意和史实,A、B是二者 的共同点而非差异,D表述不符合史实,故选C。
【变式训练】1921年有人这样吼道:“列宁要把我们带到哪里
去?”列宁做出了很好的回答:“退一步,进两步。退是为了进,
为了进必须退,不退就不能进。”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②实施新经济政策 ( )
新经济政策 适合国情的、社会主义建 设道路的探索
实质
在无产阶级政权掌握经济 命脉的情况下,通过一定 限度内发展资本主义,恢 复国民经济,建立社会主 义经济基础
是商品经济不发达、经济 发展相对落后的社会主义 国家行之有效的经济发展 政策
认识
2.相同: (1)前提条件都是无产阶级掌握了国家政权和经济命脉。 (2)主观目的都是探索向共产主义过渡的途径。 (3)内容都涉及农业、工业、商业和产品分配方面。 (4)结果都起到巩固苏维埃国家政权的作用。
商业
分配
取消自由贸易
实物配给制、成年人劳动 义务制
特点
影响
战时、单一所有制
允许商品交换、多种所 有制并存
前期保障了国内战争的胜 稳定了政治局势,促进了 利,后期导致了严重的经 经济恢复 济政治危机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评价 战争环境下的非常政策 在社会生活中排斥商品 货币关系,用军事和行政 的手段控制社会经济,意 图直接进入共产主义 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 正确途径
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七第一课+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共25张PPT)
![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七第一课+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共25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e84e486b783e0912a2162a72.png)
水兵起义震动了苏维埃俄国,因为仅 仅在三年前,在十月革命前夕,也是在喀 琅施塔得要塞,也是这支水兵武装,也发 表过一份声明,表示:“在彼得格勒苏维 埃的第一声召唤下,就手执武器支援革 命。”士兵的坚定支持是俄国十月革命成 功的重要因素。在苏维埃俄国国内战争最 艰难的时期,这支武装是苏维埃政权最坚 定的拥护者。而现在,他们起来反对他们 曾经拥护过的共产党。
材料一:1921年春,俄国一些地区发生饥荒。 列宁和中央苏维埃命令宰杀一批马匹,把马 肉分配给灾区农民,以便让他们渡过饥荒。 可农民却喊出了“打倒列宁和马肉,恢复沙 皇和猪肉”的口号 材料二:在喀琅施塔得水兵叛乱中,参加者 占领要塞,提出“要苏维埃,不要布尔什维克”、 “立即取消粮食征购队”等口号。 局限:损害了广大人民的利益, 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引发经济 政治危机,对国家经济造成不利 影响,并非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 正确途径。
—《列宁选集》
1921年俄罗斯发生了骇人听闻的南方饥荒。一年 半时间里超过500万人死于饥饿。在非常困难的地 区,为了生存人吃人的极端的情况就出现了,有的 家庭死去成员的尸体,竟被那些一息尚存的家人吃 掉充饥。另外,那些死于饥饿或被打死的人的尸体, 也成了饥饿的人们争抢的“食物”。 ——摘自凤凰网
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 验与教训
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 (列宁时期)
二、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斯大林时期) 三、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 (斯大林以后)
地点:喀琅施塔得要塞 1921年2月28日,隶属于苏维埃政府 波罗的海舰队的喀琅施塔得要塞的2.7万 名水兵发动起义。起义士兵公开提出的口 号是:“拥护没有共产党人参加的苏维 埃”“立即取消粮食征购队”。起义者夺 取了当地的苏维埃政权,并发表声明,声 称“统治着祖国的共产党完全脱离了群众, 没有力量把群众从全面崩溃的现状中拯救 出来”。
【优】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7第1课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课件1) (共21张PPT)
![【优】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7第1课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课件1) (共21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56cbf14bad02de80d4d84099.png)
讲史料
史料 1921年苏俄的重工业产量只有一战前 1913年 的 20%……叛乱席卷了全国,甚至连十月革命的中坚分子喀 琅施塔得水兵也打出了“要苏维埃,不要共产党的苏维 埃”的口号参与叛乱。为此而震惊的列宁曾说:“我们 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 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 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解析 材料显示该领导人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农民出售 粮食和其他农产品”的行为,视之为“正当贸易”。农业 集体化不允许农产品自由贸易,排除B项; C项是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但美国不存在禁止农产品贸易的 问题,排除; 余粮征集制是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当时取 消了自由贸易,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答案 A
目的:集中全国物力、财力,支持军事,巩固政权。 特点:兼有“战时”和“共产主义”特色。 影响: 积极影响:①适应了战时需要,为战胜国内外敌人提供了 保证。②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消极影响:①实施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弊病和错误。 ②导致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经济危机: 原因:①四年世界大战和三年国内战争之后,国家满目疮痍。 ②1920—1921年苏俄遭遇大旱灾,粮食产量急剧下降。 ③继续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表现:①工农业产量大幅度下降,大批工厂无法开工。 ②生活必须品得不到保障,许多人死于饥饿。 政治危机 原因:①经济危机引发严重的政治危机。 ②余量征集制进一步强化。 表现:①农民对余粮收集制不满。 ②工人因为生活下降而罢工。③喀良施塔得水兵叛乱。
2.(2013·海南高考)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颁布法令, 宣布一切土地为全民财产,禁止土地买卖、出租等。粮食 税颁布后的1922年,全俄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颁布了 《土地劳动使用法》,允许出租土地和使用雇佣劳动。该 政策的出台和实施表明( ) A.以往的土地法令被彻底废除 B.农村个体经济的合法地位得到承认 C.农业改革进一步发展 D.商品经济的主导地位得到巩固
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七第1课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共24张PPT)
![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七第1课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共24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4ab727cce009581b6ad9eb12.png)
三、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1.原因 (1)(直接原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不适应战争结束后的新情况。 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2)根本原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是一种与当时生产力相适应的经济体 制,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作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一种模式在实践中遭到了失 败,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对如何向社会主义过渡进行了重新思考。
[易混易错] 新经济政策不是走资本主义道路,在其中虽有允许资本主义发展的相关 内容,但它主要是利用商品、货币和价值规律的作用发展生产力,是向社会主义过渡 的正确途径,后因领导人的更换这一政策没有延续下去。
比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内容
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内容 固定粮食税 农业 余粮收集制 减轻了农民负担,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 (农民除口粮、种子粮以外 极性 (纳税后的余粮归农民支配) 的一切余粮收归国有)
一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
课程标准 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 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
材料一、……最高军事会议在考虑了军事形势和协约国在各战场上的前景 以后,特做出结论:(一)协约国迫切需要立即对俄国进行军事援助…… 防止俄国从西欧隔离出去……捷克斯洛伐克的部队对我们正在为之奋战的 事业做出了重大牺牲,必须给予援助。(二)干涉的性质上应由协约国共 同进行……应该承认,由于地理条件和运输条件的方便,日本军队应构成 这支部队的大部分,但它的协约国性质必须保持,美国以及其他协约国的 部队必须包括在内。 ——齐世荣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
苏俄面临的困境:国际上受帝国主义英法美日进攻
材料二、高尔察克和邓尼金是苏维埃共和国主要的和唯一的严重 的敌人。如果没有协约国(英、法、美)帮助,他们早就完蛋了。 由于协约国帮助,他们才成为一种力量。他们总是欺骗人民,有 时装扮成“民主”、“立宪会议”、“民权”等等的拥护者。孟 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甘心受他们的欺骗。 ──《列宁选集》第四卷 苏俄面临的困境:国内反革命势力猖獗,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2专题七第一节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2专题七第一节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e128b5ef4a7302768f9939c4.png)
在无产阶级掌握国家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存在的同国营经济相联系的受工人监督的资本主义经济(在苏 俄、新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都实行过,如新经济政策、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合理调整和初步改造)。
谢谢!
谢谢!
追随理想的实验 材料一 同志们,炮火包围着我们, 凶猛的野兽齐向我们猛扑。 祖国的土地上盘踞着暴徒, 我们的命运注定只有两种:
材生活料和二对19付18战年争列,宁已说经:超“越在“一一个般遭革受命帝”国的主任义务战不,争战而破胜是坏,共的就产国在主家战义里斗任,中务实光,行荣是余牺推粮牲进收。社集会制主,义禁的止主自要由途贸径易。┉┉”┉不仅是维持 ——杰米扬·别德内依
面对现实的实验 材 料 一
材料二
克琅施塔得水兵起义(1921) 以上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列宁领导的俄共(布)又是如何做的?
经济危机 政治危机
面对现实的实验
-----新经济政策
“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
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作为军事指挥者,对于战时共产主义政 策,我要说……
国内战争时期最高军事委员会主席和军事人民委员——托洛茨基
我们都是普通的苏俄农民,对于战时共 产主义政策,我们想说……
我叫阿曼德,是一名工厂主。对于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我想表明……
苏俄商人
我是一名普通的商人,面对战时共产主义政 策,我想说……
国家资本主义:
…… 那时,将不是我, 而是另一种命运的诗人, 在你们中间, 用另外一种新的语言, 向你们朗诵赞美斗争的诗篇。 他会说: “只有那一个航海家, 他在斗争中锤炼了心灵, 终于为世界发现了谁也没有发现的新大陆。”
列宁墓
他就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政治家,苏维埃俄 国的缔造者,他的名字叫“列宁”。
谢谢!
谢谢!
追随理想的实验 材料一 同志们,炮火包围着我们, 凶猛的野兽齐向我们猛扑。 祖国的土地上盘踞着暴徒, 我们的命运注定只有两种:
材生活料和二对19付18战年争列,宁已说经:超“越在“一一个般遭革受命帝”国的主任义务战不,争战而破胜是坏,共的就产国在主家战义里斗任,中务实光,行荣是余牺推粮牲进收。社集会制主,义禁的止主自要由途贸径易。┉┉”┉不仅是维持 ——杰米扬·别德内依
面对现实的实验 材 料 一
材料二
克琅施塔得水兵起义(1921) 以上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列宁领导的俄共(布)又是如何做的?
经济危机 政治危机
面对现实的实验
-----新经济政策
“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
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作为军事指挥者,对于战时共产主义政 策,我要说……
国内战争时期最高军事委员会主席和军事人民委员——托洛茨基
我们都是普通的苏俄农民,对于战时共 产主义政策,我们想说……
我叫阿曼德,是一名工厂主。对于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我想表明……
苏俄商人
我是一名普通的商人,面对战时共产主义政 策,我想说……
国家资本主义:
…… 那时,将不是我, 而是另一种命运的诗人, 在你们中间, 用另外一种新的语言, 向你们朗诵赞美斗争的诗篇。 他会说: “只有那一个航海家, 他在斗争中锤炼了心灵, 终于为世界发现了谁也没有发现的新大陆。”
列宁墓
他就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政治家,苏维埃俄 国的缔造者,他的名字叫“列宁”。
人民历史必修2专题七 第一课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 (共21张PPT)
![人民历史必修2专题七 第一课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 (共21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b3f8f043bed5b9f3f80f1c20.png)
15000
10000
5000
0 1917-1918 1918-1919 1919-1920
粮食征购量
1913——1921年苏俄粮食产量
20年代饥饿的人群
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从“立战功”到 “调枪口”
曾在“十月革 命”中打响第 一炮的“英雄 ”,却将枪口 对准了苏维埃 政权 。
1921年喀琅施塔得水兵起义
“行背公口有袋的制人、”计成为划当经时济 最受和欢按迎劳的人分。配在,整个取国消内商 战争品期生间产,供和应货城币市的。粮食
约有一半是由“背口袋的人” 运进城里的。
——闻一《俄罗斯通史》
战时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余粮收集制
共
企业全部国有化
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
取消自由贸易
产 主 义
实物配给制
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背口袋的人?
核心考点突破之一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细节1:背口袋的人
+
马1克91思9年对2月社开会始每主人义每的天 由全国 国理家各想定地预量的分集设配市:粮买食卖,被查6月禁, , 市场被在取缔生。产城力市居高民度不发得 不来起悄 ,来达 建于悄。是的立去“资社农背村本会口用袋主主口”义义袋活背基…动粮盛…础回行实上
…………
课堂小结
• 构建本课知识结构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
国内战争内忧外患
经济危机政治危机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余工取实 粮业消物 收国自配 集有由给 制化贸制
易
固 定
国 家
实 行
按 劳
粮资自取
食本由酬
税
主 义
贸 易
工 资
制
巩固政权但激化了矛盾 直接进入失败
人民版必修2 专题七 第一课 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期探索 (共19张PPT)
![人民版必修2 专题七 第一课 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期探索 (共19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cd33983452ea551810a6876d.png)
《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期探索》
“重要的是,坚冰已经打破,航程已经开通, 道路已经指明。”
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怎样的形势?
1918年5月,5万多人的捷克斯洛伐克军团在 协约国的支持下发动叛乱。1919年开始, 协约国发动3次大规模武装进攻;1919年3
月,西伯利亚的前沙皇俄国海军上将高尔 察克在英国支持下向红军发动进攻;1919 年夏到1920年初,以前沙皇将军邓尼金指
• (3)向农民买农产品发现农民没有多余的 农产品
4. 特点:排斥市场货币关系,行政命令管理 经济
• 5.评价:
• ①积极:a.是在战争逼迫的特定环境下采取 的非常措施。(必要性)
• b.适应了战时需要把全国有限的人力物力高 度集中起来,保障了红军军备供应,为战 胜国内外敌人提供保证,巩固了苏维埃政 权。
在喀琅施塔得水兵叛乱中,参加者占领要塞, 他们甚至提出“要苏维埃,不要布尔什维 克”的口号。
农民不满,水兵叛乱,苏维埃面临政治危机。
(二)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项目
主要内容
农业政策 固定粮食税
工业政策 国家资本主义
贸易政策 自由贸易,自由买卖
分配制度 按劳取酬工资制
• 实质: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 产,巩固和改善工农联盟,逐步地、间接 地过渡到社会主义阶段。
人提供了保障
新经济 经济危机 恢复被战争 略(见 苏俄经济得以恢
政策 和政治危 破坏的经济, 表二) 复和发展,工农
机
巩固政权
联盟得到巩固
(三)苏联的成立
• 1.背景:十月革命后,俄罗斯苏维埃联邦 社会主义共和国和其他一些苏维埃社会主 义共和国的成立。
• 2.成立:1922年12月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 国联盟第一次代表大会。
“重要的是,坚冰已经打破,航程已经开通, 道路已经指明。”
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怎样的形势?
1918年5月,5万多人的捷克斯洛伐克军团在 协约国的支持下发动叛乱。1919年开始, 协约国发动3次大规模武装进攻;1919年3
月,西伯利亚的前沙皇俄国海军上将高尔 察克在英国支持下向红军发动进攻;1919 年夏到1920年初,以前沙皇将军邓尼金指
• (3)向农民买农产品发现农民没有多余的 农产品
4. 特点:排斥市场货币关系,行政命令管理 经济
• 5.评价:
• ①积极:a.是在战争逼迫的特定环境下采取 的非常措施。(必要性)
• b.适应了战时需要把全国有限的人力物力高 度集中起来,保障了红军军备供应,为战 胜国内外敌人提供保证,巩固了苏维埃政 权。
在喀琅施塔得水兵叛乱中,参加者占领要塞, 他们甚至提出“要苏维埃,不要布尔什维 克”的口号。
农民不满,水兵叛乱,苏维埃面临政治危机。
(二)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项目
主要内容
农业政策 固定粮食税
工业政策 国家资本主义
贸易政策 自由贸易,自由买卖
分配制度 按劳取酬工资制
• 实质: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 产,巩固和改善工农联盟,逐步地、间接 地过渡到社会主义阶段。
人提供了保障
新经济 经济危机 恢复被战争 略(见 苏俄经济得以恢
政策 和政治危 破坏的经济, 表二) 复和发展,工农
机
巩固政权
联盟得到巩固
(三)苏联的成立
• 1.背景:十月革命后,俄罗斯苏维埃联邦 社会主义共和国和其他一些苏维埃社会主 义共和国的成立。
• 2.成立:1922年12月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 国联盟第一次代表大会。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7.1《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课件(共27张PPT)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7.1《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课件(共27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28f7f5deb90d6c85ed3ac6d3.png)
②理论上:是列宁对俄国这样落后的国家 如何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是一条适合 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创造性地 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消极: 在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 (了解) 加之苏俄领导人对这种政策的必要性和长期
性认识不足,以致后来过早地终止了新经济 政策的执行。
小结:新经济政策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比较
——苏俄革命诗人杰米扬·别德内依
2、内容
项目
主要内容
农业政策
实行余粮收集制。国家对粮食实行垄断政 策,不允许私人买卖。
工业政策
全面推行工业国有化。将大中小企业全部 收归国有;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
贸易政策 取消自由贸易。
分配制度
实行实物配给制。城市居民的口粮按等 级定量供应。
强制劳动 普遍劳动义务制。保证了劳动力的供给。
列宁
斯大林 赫鲁晓夫
勃列日 涅夫
戈尔巴 乔夫
苏联成立:1922.12.30 苏联解体:1991.12.21
随堂演练
1、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历史作用时,首先应 看它是否有利于( ) A.集中人力、物力投入战争 B.把革命理想变为现实 C.促进生产的恢复与发展 D.维护新生的政权
2、1920年,苏俄农民中流传这样的说法:“土地 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 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 它反映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A.保障了农民的利益 B.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 C.实行了军事化措施 D.取消了自由贸易制度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背景
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 国内反动势力的反扑
苏维埃政权面临危机
1918年,苏俄实施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实施目的 直接目的:解决战争危机。 根本目的: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消极: 在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 (了解) 加之苏俄领导人对这种政策的必要性和长期
性认识不足,以致后来过早地终止了新经济 政策的执行。
小结:新经济政策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比较
——苏俄革命诗人杰米扬·别德内依
2、内容
项目
主要内容
农业政策
实行余粮收集制。国家对粮食实行垄断政 策,不允许私人买卖。
工业政策
全面推行工业国有化。将大中小企业全部 收归国有;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
贸易政策 取消自由贸易。
分配制度
实行实物配给制。城市居民的口粮按等 级定量供应。
强制劳动 普遍劳动义务制。保证了劳动力的供给。
列宁
斯大林 赫鲁晓夫
勃列日 涅夫
戈尔巴 乔夫
苏联成立:1922.12.30 苏联解体:1991.12.21
随堂演练
1、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历史作用时,首先应 看它是否有利于( ) A.集中人力、物力投入战争 B.把革命理想变为现实 C.促进生产的恢复与发展 D.维护新生的政权
2、1920年,苏俄农民中流传这样的说法:“土地 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 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 它反映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A.保障了农民的利益 B.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 C.实行了军事化措施 D.取消了自由贸易制度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背景
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 国内反动势力的反扑
苏维埃政权面临危机
1918年,苏俄实施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实施目的 直接目的:解决战争危机。 根本目的: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人按民b历史必修2专题七第一节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 (共23张PPT)
![人按民b历史必修2专题七第一节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 (共23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7a73a66359eef8c75fbfb395.png)
探究活动二 新经济政策
完成表格填空,识记该政策的主要内容
内容
农业 工业 商业
固定粮食税
在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 下,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实行自由贸易
分配
实行工资制
“新” 1921年冬季,农民契柯夫在完成了固定粮食税之后,把剩余粮食运
到苏俄境通内过的一在个一集定市上限出度售内,结发果展应资是 本主义,利用市场
片段二:列宁接见哈默时说:“新经济政策要求我们的 经济有一个新的发展。我们希望通过给予外国人以经营工 商业特许权的制度, 来加速这一发展进程,它将为美国 提供极好的机会。”
片段三:很快,在哈默的面前,孕育了一个新机构的胚 胎——后来发展为苏联特许权委员会。这里所称的特许权, 指经过苏联政府的批准,外资企业可在苏联境内拥有矿山 开采权 、土地租借权和工商业经营权等。
哈默经历二
片段五 在车站与村子之间的半路上,有一座孤 零零的小茅屋,一个胡子花白的老头儿正在院子里使 劲锯松木板。“您在干什么,大爷?”我的一个朋友 走上前去询问他。“锯木头呗。”老人回答得简要而 干脆。“可您干嘛锯成木板呢?”另一个朋友又问道: “烧火用的木头用不着锯成这样的木板呀?”老人瞅 着他, 神情怪异, 随后有气无力地说了一席话: “做棺材呗!我孤寡一人, 还只有三星期的口粮 , 吃完就得饿死啦! 不过,死前我得亲手做好棺材 , 将来好躺在里面等死 ,免得像狗那样死在荒野地 里 !”
一位俄共元老甚至直截了当地对列宁说:“实行新 经济政策就是对十月革命的背叛”。
情景再现:新道路的艰难
面对如此强大的压力,列宁并没有后退,他反复 耐心地告诫同志:“你们怀着美好的共产主义理想, 但是你们想从这一层一下子跳到顶层去;可是, 我们说——不行,小心一点,一步一步地干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 堂 小 结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
内忧外患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余 粮 收 集 制
工 业 国 有 化 取 消 自 由 贸 易 实 物 配 给 制
经济危机 政治危机 新经济政策
固 定 粮 食 税 国 家 资 本 主 义 实 行 自 由 贸 易 按 劳 取 酬 工 资 制
巩固政权 但激化了矛盾
恢复经济 巩固政权 逐渐过渡探索成功
2、列宁在谈到新经济政策时,曾说过“后退一步是 为了前进两步”。这表明列宁认为 A、新经济政策是一种倒退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适合当时生产力水平的 C、俄国要最终建立社会主义必须部分恢复资本主义 D、新经济政策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根本政策
1921年列宁也说:“……政治 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问题上, 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 ”
列宁领导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 一个无产阶级政权——苏维埃政权。
列宁 斯大林
赫鲁晓夫
勃列日涅夫
戈尔巴乔夫
有益探索
模式形成
改 革 失 败
第一节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
一、非常时期的非常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背景 《布列斯特和约》 从内容上看:这项和约对俄 (1)前提条件:十月革命胜利后,俄国建立起第一个 国是苛刻的:俄国丧失了大 1918年3月3日,德国与苏俄签订,苏俄丧失了共约100万 社会主义国家,并退出了一战。 片的领土,支付了巨额的赔 平方千米5600万人口的大片土地。列宁说它是一个“极端 款。 材料: 屈辱……不幸的和约,……我们交出了许多空间,但是赢 (2)国内:地主和资产阶级不断在各地发动叛乱。 从结果上看:苏俄从此摆 得了使自己得以巩固的时间”。 然而,帝国主义对社会主义国家恨之入骨,纷纷进 脱了帝国主义战争,得到喘 (3)国际:帝国主义对俄国武装干涉。 息机会从而巩固了新生的苏 行武装干涉,企图把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扼杀在摇篮中; “如果我们不在《布列斯特和约》上签字,几个星期后我 (4)经济:长期战争破坏使苏维埃的物资严重匮乏,经 维埃政权。 国内被推翻的地主和资产阶级企图恢复“失去的天堂”, 材料: 们将在苏维埃的死刑判决书上签字。” 济极端困难。 不断的在各地发生叛乱。1918年下半年,苏俄四分之三 俄国的经济情况极为糟糕,重要的粮食、燃料和 思考: 的领土落入敌手,并且失去了主要的粮食基地,整个苏维 原料产地均被敌人夺走,生活必需品严重匮乏,以 埃政权陷入重重包围。“社会主义祖国在危机中!” 至城市人口每两天才领到1/8磅面包。 列宁认为缔约的优劣是什么?
2、目的:应付战争、巩固政权;向共产主义过渡。
3、内容
(1)农业:余粮收集制——无偿征收农民余粮 (2)工业: 推行工业国有化——大中小企业全部 收归国有 (3)商业: 取消自由贸易 (4)产品分配: 实物配给制 (5)劳动: 实行劳动义务制 否定商品 货币关系
战争逼迫的特定环境下采取的军事性非 4、特点:
消极方面: 在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 些问题,加之领导人对这种政策的必要性 和长期性认识不足,以致后来过早地终止 了新经济政策的执行。
苏联成立
1922年12月,苏维埃社会主 义共和国联盟第一次代表 大会召开,成立了苏维埃 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苏 联)
1924年1月,苏维埃第二次 代表大会通过苏联第一部 宪法,把苏维埃社会主义 共和国联盟以法律形式确 定下来
直接进入失败
苏俄两种政策的实施和调整对我国今天社会主义建设 和改革有什么影响和启示?
1.社会主义建设一定要实事求是,从国情出发, 与时俱进; 2.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是艰难和曲折的, 改革是社会主义不断完善和发展的重要途径; 4.是否有利于广大人民长远的根本的利益。
3.要遵循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
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
列宁在评价某一政策时说:“当时所处的战争条件 下,这种政策基本上是正确的。……除了余粮收集 制之外,当时我们是没有别的办法来实现粮食政策 的,……因为战争的形势已经斩钉截铁地规定了这 种公式和条件,我们没有丝毫的选择余地……”列 宁评价的这一政策( )
A.是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唯一正确途径 B.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和得到苏俄人民热烈拥护的 C.在特定环境下为苏维埃政权巩固发挥了重要作用 D.使苏俄的国民经济和工业生产迅速恢复
请思考(1)列宁要退到什么地步?
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 恢复外资和私营企业; 废除实物配给制,实行按劳分配。
俄共(布)“十大”召开 时的抗议
抗议者认为: 新经济政策是恢复 资本主义。
(2) 列宁实行 “退”, 其 根本目的是什么?(实质) 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4、评价:
积极方面: (1)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恢复 发展,为工业化奠定了基础。 (2)巩固了工农联盟,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3)它探索了一条落后的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 确途径。
(利用商品货币关系) 分配 实行实物配给制,普遍义务劳 在一定限度内发展资本 实行工资制 主义,利用市场和商品 动制 (按劳取酬) (平均主义) 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 特点 军事、行政干预 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
共同 探究
1、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农业方面的共 同点是 ( ) A、国家享有优先获得农民部分农产品的权利 B、农民自由支配交国家后剩余的农产品 C、禁止农产品自由贸易 D、在农村推广合作制
2、标志:
俄共(布)“十大”召开 时的抗议
抗议的原因 是什么?
3、内容(与新经济政策内容比较策
工业 贸易
余粮收集制 固定粮食税 (农民除口粮、种子粮以外 (纳税后的余粮归农民支配) 的一切余粮收归国有) 在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 全面推行工业国有化 提下,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单一的公有制,高度集 (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 中管理) 所有制经济并存) 取消自由贸易 实行自由贸易 (否决商品货币关系)
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
课程标准:
1、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 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 2、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 中的经验教训。 3、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 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俄国十月革命: 1917 年11月(俄历十月)
战争结束后,苏维埃政府强制推行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造成了什么严重后果?
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二、新经济政策
1、背景 四年世界大战和三年国内 战争的破坏;自然灾害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的失误
经济危机:国民经济濒临崩溃
工人、农民、士兵不满 面临严重的政治危机
1921年,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
1921年列宁也说:“……政治 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问题 列宁在1921年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上作了 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 《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报告》 去…… ” 请思考: (1)列宁要退到什么地步? (2) 列宁实行 “退”, 其根 本目的是什么?
常措施——排斥市场、货币关系,行政 命令管理经济
5、评价
历史作用:最大限度地集中了全国财力、物力,保 障事上的胜利,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失误: 不符合经济发展规律(超越了当时生产力发展 水平),因而严重损害了农民和工人的利益。 1920年,苏俄农民中流传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并非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 列宁说:“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的国家法令, 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 确途径。 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 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