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土地利用现状分区研究

合集下载

渝国土调查办发〔2011〕4号上网

渝国土调查办发〔2011〕4号上网

重庆市第二次土地调查文件领导小组办公室渝国土调查办发〔2011〕4号重庆市第二次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召开二次调查片区验收会的通知各区县第二次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检查验收办法》及重庆市相关规定,市调查办将于10月中旬至12月底对全市各区县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进行验收。

为确保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现将相关事项通知如下:一、验收内容本次验收的成果包括第二次土地调查农村及城镇成果两大部分,具体为:数据库成果是否符合相关技术要求(数据库技术验收以信息中心提交的数据质量建设报告为依据);二次调查成果是否完整;图件成果的图幅整饰是否完整、规范,图面是否清晰易读、美观;文字报告是否翔实,汇总数据分析是否恰当等。

各区县调查办需按《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检查验收办法》的规定做好各项验收资料准备工作(具体见附表1、2),并填写区(县)第二次土地调查外业调查成果汇交目录(具体见附表3)。

二、验收方式和程序验收采取专家评分的方式,具体程序为:(一)市调查办主持会议,介绍验收基本流程、验收组成员名单。

(二)区县以PPT演示的方式作二次调查工作汇报,包括自然、经济和社会概况;二次调查组织实施情况;技术路线、方法和工艺流程;二次调查数据结果及与变更调查数据对比分析;工作亮点;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等,每个区县汇报时间不超过30分钟。

(三)验收组现场问询,查阅外业调查成果、文字报告、图件成果,内部讨论评议。

(四)验收组宣读验收结果。

三、验收时间和地点片区会会期一般为2-3天,时间定于10月中旬至12月底,其具体日期、地点将根据实际情况另行通知。

主城区:渝中区、渝北区、巴南区、北碚区、南岸区、江北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大渡口区渝东南片区:黔江区、武隆县、石柱县、秀山县、酉阳县、彭水县、丰都县、梁平县渝东北片区:万州区、城口县、忠县、开县、云阳县、奉节县、巫山县、巫溪县渝西片区:潼南县、合川区、铜梁县、大足县、荣昌县、永川区、双桥区、璧山县渝中片区:江津区、綦江县、万盛区、南川区、长寿区、垫江县、涪陵区附表:1、区(县)农村土地调查成果完整性检查表;2、区(县)城镇地籍调查成果完整性检查表;3、区(县)第二次土地调查外业调查成果汇交目录。

土地整治模式探讨-以重庆市为例

土地整治模式探讨-以重庆市为例
展 的基 础 平 台 。 关键词 : 土地整治 ; 模 式; 重 庆
土地整治是 集 田、 水、 路、 林、 村、 屋 于一 体的综合性 、 全 方位 的 村居 民点 向中心村 和城镇集 中。 综 合性 整治 , 除 了增加耕地 , 确保耕地 占补平衡外 , 重庆在土地整治 2 . 4 将土地整治过程 中新 增加的耕地和建设 用地分作 两部 分 , 中, 采取与市 区县共建 的方式 , 以土地整治项 目为 载体 , 通过整合 土 新增耕地主要用于农业项 目 开发 , 发展绿色 、 有机 、 无公 害农产 品生 地 开发整治 、 农业综合开发 、 中小水利建设 、 以工代 赈 、 农村 扶贫 、 中 产 、 加工 ; 将新增建设用地指标通过跨 区域置换和转让 , 实现 的级差 主要用 于解决农 村发展 、 农 业产业化经营 、 农 民增收项 目, 解 低 产 田改造 、 地灾 搬迁等各类 涉地 、 涉农 资金 的整合等 , 先后 与 1 1 收益 , 个 区县签署 了实施 土地整治共建社会 主义新农 村 的协议 ,并 在 2 0 决农村经济发展的资金短缺 问题 。 3 废 弃矿 山环 境 恢 复 治理 土 地 整 治 模 式 多个村 开展 了整村推进土地整治工作试点 , 在 7个镇进行 了整镇开 展 土地整治的工作 , 实现 了土地 整治模式 的创 新 。随着统筹城乡综 据统计 ,重庆市废弃矿井涉及 3 4 个 区县 ,废弃矿井个数达到 合 配套 改革的推进 ,应将 土地整治作为城乡统筹发展 的有效平 台 , 7 0 0多个 。存在安全 隐患需要治理的废气矿井较多 , 达到 5 0 0多个。 按 照不 同区域的实 际 , 根据 不同的需求 , 将土地 整治与农业 产业化 因此 , 重 庆矿 山环境恢 复整治 的工作量大 , 任 务重 , 应结合 土地整 发展、 新 农村建设 、 矿 山环境恢复治理 、 地质 灾害 防治 、 高 山移民和 治 , 对矿 山环境进行综合整治 , 化害为利 。 3 . 1针对采 煤形 成的矿 山环境较严 重 的地 区实施 土地综 合整 盘活线性工程闲置用地等有效耦合 , 实施 土地整治模式 的进一步创 新, 助推统筹城乡发展 的实现 。 治 。这部分地区由于复垦土源少 、 复垦难度大 , 应以加速土壤熟 化 、 1 农 业 产 业 发 展 土地 整 治 模 式 缩短 复垦周期为重点 , 短时间 内在采矿废弃地 和废石堆积场 , 以重 服务农 业产业化发展是土地整治 的应有之义 , 在土地整治 中扮 建林 、 灌、 草优化 的人工生态 系统 为主 , 加强 生态建设 , 提高生态保 演极其重要的角色。农业 产业 化发展的土地整治 , 主要通过农村 的 障能力 , 逐步恢复为农业耕地 ; 另外利用采矿企业的废弃物 , 如表层 土地整治 , 为现代农业 的产业结构调整 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创造 剥离土壤 、 粉煤灰 、 洗矿泥等作为复垦地的人工再造耕作层材料 , 采 条件 。 因此 , 在土地整治 中, 要根据农业产业化发展 的思路和 目标定 矿与复垦工 作同步进行 , 解决覆土缺少 的难题 , 实现矿 区废 弃物减 位, 科 学设计整 治方案 , 形成一批 上规模 、 有 特色 的现代农 业基 地。 量化 、 资源化和无害化。 3 . 2针对金属矿 山环境保护与治理形式不容乐 观的地 区实施土 研究农业 产业化发展 一体 化的 中间土地需求和设施 配置 , 要通过 中 低 产 田土的改造 , 配套完善农 田水利设施 , 改 良传统 的耕作 方式 , 配 地综合整治。 重庆秀 山 一酉 阳锰 、 汞矿 区, 渝西锶矿 区等矿山环境影 可 以采取土地复垦开发和搬迁避让相结合 以及进行 合 工程 、 生物 和农 艺等措施 , 增加耕地 有效聚集 和利 用天然 降水 的 响严重的地区 , 能力 , 提高耕地保 土 、 保水、 保肥能力 , 培育产业 的区域综合 竞争力 矿 山公 园建设 的办法 , 综合利用生物技术 、 工程技术 、 菌根技术 , 加 和新的产业 增长极 , 打造现代农业 和生态 旅游高度融合 的特色经济 速土壤熟化及植被重建 , 恢 复废弃矿 山的植被 。如采取 “ 乔木为主 , 区, 发展农村经济 , 让农 民增收致富 。针对重庆实 际 , 在土地整治项 乔 、 灌、 草、 藤相结合 , 针 阔常绿落叶混交 ” 进行植被恢复 。 目的投资 、 选址 、 规划和实施等环节上 , 要按照 “ 高产 、 优质 、 高效 、 生 3 . 3围绕矿 山公 园建设实施 土地 整治 。矿 山公 园的建设可 以化 通过对矿 山环境 的再利用 , 变被动型环境恢复 治理 为主动 态” 的要求 , 围绕柑 橘 、 花卉 、 中药 材 、 蔬菜、 优质 粮等重点和 优势产 害为利 , 的环境建设 与矿山治理 ; 同时 , 矿 山公 园也是矿业城镇新 的经济增 业, 努力改造和发展农业产业基地 , 做大做强优势产业 。 2 新 农 村 建 设 土 地 整 治 模 式 长点 , 可 以推动矿业城镇的经济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 。 因此 , 应充分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 ,重庆农村居 民点长期处 于 自发发 展态势 , 利用废弃矿山的 自然风光与奇特 的地貌景观 、 矿 山环境 与地质灾害 布局缺 乏规划 , 环境脏 、 乱、 差, 用地结构单一 , 缺少应有的文化娱乐 遗迹 、 采矿历史与选矿冶炼技术 等 , 结合旅游景点的开发 , 打造地质 场所 , 人均和户均用地普遍超标 , 空闲宅 基地较 多。 土地整治 与新农 公园 、 森林公 园等 , 实现经济 、 社会 、 生态 、 人居环境协调发展。 村 建设结合 , 主要 运用工程技术 手段及调整 土地 产权 , 通过农 村居 4 地 质 灾 害 防 治 土地 整治 模 式 民点 的改造 、 归并 , 推进农村居 民点建设逐步集 中 、 集约, 并 改善农 重庆 已查明地质灾害 防治点 1 . 5万个 ,其 中三峡库 区就达 1 万 民生产 、 生活条件和农村生态环境 , 营造和谐 的人居环境 , 为新农村 多个 。三峡库 区地质灾害防治量大面广 , 成 为我 国地质灾害 防治 的 建 设创造条件。 这一模式应主要选择城郊 结合 部生 活条件相对较好 主战场 , 地质灾害类型也包 括了崩塌 、 滑坡 、 泥石流 、 地裂缝 、 地面沉 岩溶塌陷 、 浸没 和地震等 , 其 中分 布最广 、 数量最大的是前三种 。 的地区 , 农 民的生活来源又主要 以非农收入为主。 具体操作上 , 应结 陷 、 合城镇 规划 , 重点改造农村居 民点 , 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 务设施 , 由此可见 , 重庆地质灾 害多 、 破坏 性最 大 、 潜在危 害最 大 、 治理难 度 也不小。为了达到减灾 、 防灾 的 目的 , 应结合土地整治 , 对地质灾害 实现农 村社区化管理 。 2 . I根据农 村居 民点用地结构 的特点 ,参考城 市用地分类 , 明 进行综合 治理 , 实施标本兼 治。 对生活 、 生态环境较恶劣的地灾隐患 晰农 村居民点内部生产 、 生活 、 附属和空闲地 比重 。 在充分掌握农村 地区 , 可实施整体搬迁的方 式 , 让 当地居 民远离危险点 , 结合新农村 居 民点用地 结构 、 农 村居 民点 功能特点和农 民需 求 的前提 下 , 科 学 建设 , 让居 民集 中居住 ; 对土壤条件较 好 , 适应耕作 的地区 , 对地质 合 理规划农 村居 民点土地整理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 使之体现原 灾害应以防治 为主 , 可实行 土地综合整治 , 优化当地居民的生产、 生 在地灾 防治资金投入上 , 主要 以国家投入为主。结合 有 居民点的明显标 志和整体 特色 ,具有较强 的社会生态适应性 , 营 活环境。目前 , 土地整治 , 应鼓励 民间资本 投入 地灾 防治 。对 民间资本投入后整治 造 出一个舒适 、 安静 、 祥和 、 朴实的人居场所 。 2 . 2 掌握农 村居 民点及其发展需 求 , 了解农 民对农村居 民点认 出来的土地 , 可 由投资者无偿使用 , 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 , 进行开发 同度 。在农村土地整 治的过程 中, 要让农 民广 泛参 与到农 村土地整 建设。 龙其 在城镇附近有地质灾害的地方 , 由于土地有增值空间, 如 谁受益 , 民间资本受利益的驱动 , 就会投入到土地整 治 中来 , 从讨论 、 规划 、 整治到项 目的落实管理 等方 面充分吸收农 民 果实行谁 整治 、 治中。土地整治模 式探讨 一以重庆市为例

重庆市土地利用与区域管治

重庆市土地利用与区域管治

Tankertanker Design
• 土地生态环境脆弱, 渝东南、渝东北地区最为突出。2005 年全市水土流失面积达400万公顷(6000万亩),占幅员 面积49%,其中渝东南、渝东北地区水土流失面积295万公 顷(4425万亩),占全市水土流失面积74%;全市石漠化 总面积92.57万公顷(1389万亩),占幅员面积11%,其中, 渝东北、渝东南地区石漠化面积83.26万公顷(1249万 亩),占全市石漠化面积的90%。
Tankertanker Design
• 各类用地分布各异,土地利用水平地区差异大。2005年, 全市城镇巟矿用地的75%、耕地的50%主要分布在中西部 地区,而林地的78%主要分布在渝东南、渝东北地区,土 地分布地区差异明显。同时,中西部地区单位城镇建设用 地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渝东南、渝东北地区平均水平的 1.5倍和1.3倍,耕地亩产量分别为1.4倍和1.03倍,土地利 用水平地区差异大。 • 土地人口承载力高,人地矛盾突出。2005年重庆人口密度 每平方公里340人,是全国平均人口密度的2.6倍;人均耕 地面积1.07亩,仅占全国平均水平的76%;土地利用率 91.34%,土地垦殖率27.50%,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Tankertanker Design
• 土地利用功能分区 • 依据丌同区域土地利用现状、开发潜力和资源环境承载能 力,按照丌同的土地利用调控方向,划分为城市发展重点 区、耕地和基本农田重点保护区、生态建设重点区,以及 自然不文化遗产重点保护区四大功能区。
Tankertanker Design
重庆市土地利用综合分区
Tankertanker Design
• 土地利用政策导向 • 围绕“一圈两翼”发展战略,实施差别化的区域土地利用 政策,加强对丌同区域土地利用方向、结构、布局的调控 和引导,促进土地利用的区域协调;强化区县土地利用调 控,落实土地利用规划目标和空间管制措施。 • 坚持严格的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加强对耕地数量、 质量、生态的全面管护;统筹安排林地、园地、牧草地等 其他农用地,优化结构,提高效益。

重庆城市土地利用变化及用地效益分析

重庆城市土地利用变化及用地效益分析

21 0 0年 4月
Apr 20 0 . 1
文章 编号 : 0 o一5 7 ( 0 0 0 1o 4 1 2 1 ) 2—0 9 1 8—0 6
重 庆 城 市 土 地 利 用 变 化 及 用 地 效 益 分 析
文 枫 , 鲁春 阳 , 杨 庆 媛 , 张鹏 飞
1 .西 南 大 学 地 理 科 学 学 院 ,重 庆 4 0 1 ;2 0 7 5 .河 南 城 建 学 院 , 南 平 顶 山 ,60 1 河 4 7 0
3 .西 南 大学 资 源 环 境 学 院 , 庆 4 0 1 重 0 75
摘 要 :城 市 土地 利 用 变 化 和 用 地 效 益 的 研 究 对 优 化 土 地 利 用 结 构 、提 高 用 地 效 益 和 提 升 城 市 功 能 具 有 重 要 意 义 .
文 章采 用 动 态 度 模 型 和 信 息 熵 函 数 研究 城 市 土地 的数 量 和 结 构 变 化 特 征 ,结 果 显 示 :城 市 土 地 扩 张快 于 城 市 人 口 的 增 长速 度 ;居 住 用 地 是 城 市 用 地 扩 张 的 主体 ,绿 地 和 道 路 广 场 用 地 的 增 幅 最 大 ,说 明 重 庆 城 市 土 地 在 快 速 增 长 过 程 中 ,城 市 居 住 环 境 和 整体 功 能逐 步 提 升 ;重 庆 城 市 土 地 利 用 结 构 的复 杂 度 呈 现 “ M” 型 波 动 变 化 ,土 地 利 用 结 构 的 优 势 度 和 均衡 度变 化 不 大 ,说 明 城 市 用 地 结 构 处 在 “ 整 一 平 稳 ~ 调 调 整 ” 动 态 变化 过 程 中 ;二 三 产 业
头 作用.重庆 幅员 面积 8 2 ×1 k 0 7年 全市 总人 口 32 5 3 . 4 0 m ,2 0 3 . 2万人 , 城镇 化率 为 4 . .1 9 83 9 7年直 辖 以来 ,城市发 展迅速 , 市 土地利 用发生 剧烈 的变化 .1 9 城 9 7年重 庆市城 市建 成 区面积 2 2 5 m。 城 市 8 . 1k , 呈“ 核式” 极 布局 ;到 2 0 年 , 市建成 区 面积达 6 7 4 m 增 长 了 1 6 2 ,年均增 加 3 . 9k , 07 城 6 . 5k , 3 .6 4 9 m 城 市呈“ 散集 团式 ” 集 中型 同心 圆式 ” 合成 的复 合 式 空 间格 局 ;同期城 市 人 口增 加 了 8 . 7 , 市 用 分 和“ 组 6 7 城

重庆土地资源与利用

重庆土地资源与利用

重庆土地资源与利用重庆土地资源与利用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生活的物质基础。

它是人类从事一切社会实践的基地,也是人类进行物质生产必不可少的生产资料和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是土地的自然属性和土地在人为活动的影响下产生的各种变化的总和。

随着人口的迅速增长和各部门建设步伐的加快,各类用地矛盾日益突出。

为此,我们必须始终坚持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正确处理经济发展、耕地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关系,坚持土地资源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促进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和优化配置。

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前提下,积极创造条件,进一步加强土地整理、复垦,适度开发土地后备资源,保障社会经济可继续发展。

第一节土地利用类型评价与土地利用分区一、土地利用类型构成与评价重庆境内复杂的地理环境,构成了区域内土地利用类型的多样性,土地资源较为丰富。

1999年全市各类土地利用现状见表10-1。

表10-1所示,重庆市土地利用类型共有8个: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水域和未利用地等。

其中林地和耕地合计占全市土地面积的大部分。

表10—1 重庆市土地利用现状构成土地利用类型面积.万hm2 面积.万亩占土地面积%总计 823.39 12350.9 100农用地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水域 616.34255.6416.26300.7620.5923.07 9245.13834.6243.974511.7308.83346.7 74.8531.051.9836.532.52.79建设用地城镇村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水利设施用地 52.8643.007.672.20 792.98644.94115.0233.02 6.425.220.930.27未利用地其中难用地占76% 154.192312.89 18.73(一)耕地重庆市现有耕地总面积255.65万hm2。

二级土地类型分为旱地、灌溉水田、望天田、菜地和水浇地,其结构见表10--2。

重庆土地资源与利用

重庆土地资源与利用

重庆土地资源与利用重庆土地资源与利用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生活的物质基础。

它是人类从事一切社会实践的基地,也是人类进行物质生产必不可少的生产资料和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是土地的自然属性和土地在人为活动的影响下产生的各种变化的总和。

随着人口的迅速增长和各部门建设步伐的加快,各类用地矛盾日益突出。

为此,我们必须始终坚持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正确处理经济发展、耕地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关系,坚持土地资源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促进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和优化配置。

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前提下,积极创造条件,进一步加强土地整理、复垦,适度开发土地后备资源,保障社会经济可继续发展。

第一节土地利用类型评价与土地利用分区一、土地利用类型构成与评价重庆境内复杂的地理环境,构成了区域内土地利用类型的多样性,土地资源较为丰富。

1999年全市各类土地利用现状见表10-1。

表10-1所示,重庆市土地利用类型共有8个: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水域和未利用地等。

其中林地和耕地合计占全市土地面积的大部分。

表10—1 重庆市土地利用现状构成土地利用类型面积.万hm2 面积.万亩占土地面积%总计 823.39 12350.9 100农用地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水域 616.34255.6416.26300.7620.5923.07 9245.13834.6243.974511.7308.83346.7 74.8531.051.9836.532.52.79建设用地城镇村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水利设施用地 52.8643.007.672.20 792.98644.94115.0233.02 6.425.220.930.27未利用地其中难用地占76% 154.192312.89 18.73(一)耕地重庆市现有耕地总面积255.65万hm2。

二级土地类型分为旱地、灌溉水田、望天田、菜地和水浇地,其结构见表10--2。

案例:重庆市九龙坡区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案例:重庆市九龙坡区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案例:重庆市九龙坡区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一)土地资源现状分析1.土地利用结构现状根据九龙坡区2003年土地利用现状变更统计,全区土地总面积647789.5亩,人均土地面积0.72亩,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2093人。

在土地总面积中农业用地455122.6亩,占土地总面积的70.25%;建设用地175535.3亩,占土地总面积的27.10%;未利用地177131.6亩,占土地总面积的2.65%。

土地利用的基本构成见表1。

表1 九龙坡区土地利用现状表(2003年)单位:亩2.建设用地结构2003年九龙坡区建设用地总面积175535.3亩,占土地总面积的27.10%。

其中城镇用地(城市、镇)74915.4亩,占土地总面积的11.56%,人均城镇用地67.84平方米;农村居民点用地50777.4亩,占土地总面积的7.84%,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142.29米;独立工矿用地33781.05亩,占土地总面积的5.21%;交通用地10713.2亩,占土地总面积的1.65%;水利设施用地面积2299.5亩,占土地总面积的1.31%。

居民点工矿用地是建设用地的主要用地方式。

3.农业用地结构2003年九龙坡区农业用地总面积455122.6亩,占土地总面积的70.25%,人均农用地面积0.5亩。

其中耕地257367.6亩,占土地总面积的39.73%,人均耕地0.29亩;林地面积62305.7亩,园地面积47347.1亩,牧草地面积348.1亩,其他用地87854.1亩,分别占土地总面积的7.31%、9.62%、0.03%和13.56%,耕地是农业用地的主要用地方式。

4.未利用地结构2003年九龙坡区未利用地总面积17131.6亩,占土地总面积的2.65%。

其中未利用土地958.9亩,占土地总面积的0.15%;其它未利用土地面积16172.7亩,占土地总面积的2.50%,这类土地主要为水面,滩涂和苇地。

由此看出,本区土地后备资源十分有限。

土地生态适宜性分区及土地生态开发——以重庆市忠县为例

土地生态适宜性分区及土地生态开发——以重庆市忠县为例
韩少 杨兴 (南 学 理 学 院重 删 1 卿, 礼 西 大 地 科 学 ,庆 5 )
摘要 以忠县农业地 貌类型 区作 为基本单位 , 究该 县土地 生 态的适 宜性 。根 据 土地 生态适 宜性 分 区 的原 则 , 忠县 划 分 为 4个生 态 研 将 适 宜利 用类型 区, 对不 同利 用类 型 区的特 点 , 出 了不 同的土地 生态开发 建议。 针 提 关 键词 生态适 宜性 分 区; 土地 生态开发 ; 忠县 中图分类号 F0 . 文献标 识码 A 31 4 2 文章 编号 01 — 6120)3 085 0 57 61(070 — 01 — 2
维普资讯
安徽 农 业科 学 ,ora o A h i gi c.07 3 { )85 1 ,7 Junl f nu A r .Si 0 ,5 3 :1 —8685 2
责 任编辑
孙红 忠
责任校对
孙 红 忠
土地 生态 适 宜性 分 区及 土 地 生态 开 发—— 以重庆市忠县为例
大 限度地 发挥土地 生 态 潜力 。② 在 空间 功 能上 能有 效地 协
保证土地生态环境与土地适宜利用方式之间的和谐 、 互利共 生, 从而促进地域生态环境的整体优化和正向演替。
23 统 筹兼顾城 乡各产 业 的发展 原则 根 据城 乡 不 同 区域 .
的土地生态类型的土地资源特点 , 从城乡地域整体出发, 因
土地生态适宜性分区是土地生态适 宜利用类型分区的
简称 , 土地利用 分 区的一种 。土地 生态适 宜性 分 区是指 它是
地生态适宜利用类型区, 其土地生态条件以及土地生态环境
的稳定程 度必须相 对一致 或土地 生态 利用 类 型相对 一致 , 以
从整个研究地域土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整体优化出发, 立足于人类生态系统与 自 然生态系统 的满意共生 , 以土地生 态适宜评价结果为基础 , 结合特定地域的区位、 市场条件以 及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而划分的土地生态适宜利用类型 区。 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是根据影响土地质量的自然因素和社 会经济属性而进行的一项综合性鉴定【 。划分的土地 生态 1 1 适宜利用类型区应具备以下特点: ①在空间布局上能有效地 协调农 、 牧 、 、 工、 交等各业关系。通过产业优化 林、 副 渔、 商、 配置 , 有效解决各业争地矛盾 , 做到各得其所, 地尽其用 , 最

当前重庆市农村土地流转调查研究——以重庆市九龙坡区为例

当前重庆市农村土地流转调查研究——以重庆市九龙坡区为例

( 09 3号 出台后 , 20 ] 重庆市 的土地流 转政策应 当选择新 的突破 口和方 向, 加紧完善 重庆 市土地利用 总体规 划 , 对全 市 的土地 流 转进行统一 的宏观管理 , 杜绝集体 土地违 法利用现 象; 设立 区级土地 流转服务 中心 的试点 , 完善土地流 转环 节, 强对农地流 转 加
服务站 的监督和管理 ; 完善流转合 同, 使流转形式进一步规范 , 减少流转纠纷 ; 开拓创新 , 争取 新的土地利用 空间。 关键词 : 土地 流 转 ; 地 规 划 ; 土 占补平 衡 中图分类号 :3 1 1 F 2 .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6 2— 87 2 1 )6— 0 6— 3 17 6 4 (0 0 0 0 6 0


2 %还多 , 及农 户超 过 2 4万户 , 地流 转 形式 目前 有代 2 涉 . 土
耕、 转包、 租赁 、 入股 、 互换等 , 其中出租 为主要 形式 , 占流转总 面积 的 9 % 。近年来 , 着城 乡统 筹改革 的启 动 , 2 随 九龙坡 区 大胆试验 , 土地流转手段不断创新 , 形式 不断变化 。区政府在 自市驿镇花卉园 区进行 了宅基地 和农地统 一流 转试验 , 并修 建了“ 驿都春 色荷 花苑 ” 区 , 小 目前正在 探索 用“ 房换 宅基 住 地、 社会保 障换承 包地” 的办法 , 使农 民从 土地 上解放 出来 。 农村土地流转出现 了一些新 的特点 。首先 , 村土地 流 农 转对象逐渐 多元化。农村土地流转已经从初期农 户之 间流 转 逐步扩大到农户与城镇 业主 、 企业 、 专业大 户之间 的流转 , 流 转对象不仅 有本地业主 , 也有外 来业主 。其次 , 流转面积和 期 限也逐 渐扩 大 , 如华新村 工业 园区密 密麻 麻的分布 着六十 多 座大小厂房 , 有着来 自各地 的投 资者 。以租赁 、 入股方式进行 流转的土地 , 单宗面积较 大 , 如花卉 园区面积达 到 2 3平方公 里, 期限也比较长 , 业主可以大胆使用土地。这 些现象显示 出

重庆地域现状分析报告

重庆地域现状分析报告

重庆地域现状分析报告1. 引言重庆,简称渝,位于中国西南地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四个直辖市之一。

重庆地域辽阔,自然资源丰富,经济发展迅速。

本报告旨在对重庆地域现状进行全面分析,揭示其资源优势和发展潜力,为相关决策提供参考。

2. 经济状况重庆经济以制造业为主导,拥有较完整的产业体系。

2019年,重庆GDP达到2.58万亿元人民币,位列中国大陆第四位。

重庆汽车、电子、冶金、化工等产业发展迅猛,成为西部地区的经济引擎。

与此同时,重庆还积极发展服务业,特别是旅游、金融、物流等领域。

重庆作为中国西部的枢纽,具备了良好的区位优势,成为许多企业和投资者的首选目的地。

3. 自然资源重庆地区自然资源丰富,拥有丰富的水资源、矿产资源和生态资源。

由于重庆地区山地较多,水力资源十分丰富,使得重庆成为国家的重要水电能源基地。

此外,重庆还拥有石油、天然气、铅锌矿等丰富的矿产资源,在国家能源战略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重庆的生态环境独特,有许多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吸引了大量的旅游者和投资者。

4. 交通基础设施重庆拥有较为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包括公路、铁路、航空和水运。

重庆市区有多条高速公路和大桥相连,方便市内及周边地区的交通。

重庆还是中国铁路的重要枢纽之一,有多条铁路线路通过,便于连接全国各地。

此外,重庆江北国际机场也是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航空枢纽,航线辐射国内外多个城市。

重庆的港口也是长江流域最大的内河港口,方便重庆与长江流域区域以及世界各地的贸易往来。

5. 人文资源重庆是一个历史文化悠久的城市,拥有丰富的人文资源。

这里有许多历史古迹、文化遗址和民俗风情,如武隆天生三桥、大足石刻等。

重庆的传统文化独具特色,川剧、火锅等都是重庆的代表文化。

此外,重庆还是中国美食之都,拥有丰富多样、口味独特的美食,吸引了无数的食客前来品尝。

6. 发展潜力随着中国内地经济快速发展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重庆地域发展潜力巨大。

重庆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特别是地理位置优势和交通便利使其成为投资首选。

重庆市都市发达经济圈土地利用结构效益分析

重庆市都市发达经济圈土地利用结构效益分析

4 .0 94 %分 布在 以歌乐 山 、 中梁 山及 缙 云 山为 中心 的林 场 。在 《 重庆市 城 乡 总体 规划 20- 22 》 , 部 07 00年 中 此 分 规划 为都市 圈 的“ 叶” 肺 。③土地 利用 方式 区域 差异
优化调整 、 优化 , 使其产生更多的经济 、 社会及生态效 益是解决或缓解矛盾的有效方法 。重庆市都市发达经 济圈( 简称“ 都市圈”是重庆市三大经济 区之一、一 圈 ) “ 两翼 ” 主要组 成部 分 、 区域经 济 “ 长极 ”在地 域 上位 增 ; 于重 庆 市西南 面 , 括 渝 中区 、 渡 口区 、 包 大 江北 区、 南岸
随着区域经济发展 、 口增加以及产业结构升级 , 人 对 土地 的需求 与 日俱增 。它与土 地 的有 限性 形成 一对
发 展 的 矛 盾 , 定 着 土 地 利 用 结 构 的变 化 和 国 计 民 决 生… 1。面对 土地 的供需 矛盾 进行 人为 的土地 利用 结构
7 .0 5 1 %分 布在 “ 二环线 ” 内 ; 以 二级 地类 林 地 总面 积 的
区、 沙坪 坝 区 、 九龙 坡 区、 碚 区、 北 区、 北 渝 巴南 区 等主 城 区 的全 部 行 政 区域 , 积 为 57 .2m 。20 面 428k 2 04年 底 都市 圈户籍 人 口 57 1 万 人 ,D 6 .7 G P总量 占全市 G P总 D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大 。从都市圈内部看 , 地处都市圈核心区域的渝 中区、
维普资讯
重庆市都市发达经济圈土地利用结构效益分析
王兆林, 杨庆媛 , 鲁春 阳
( 南 大学 地 理 科 学 学 院 , 庆 40 1) 西 重 07 5

重庆市土地整理分析及对策研究

重庆市土地整理分析及对策研究

和意向 ; 向各级部 门反 映职 工 的建 议 和要求 ; 提高 职工 的参与 意 系 , 形成正确 的经营决策 , 住经营 的最佳 时机 , 抓 从而获得最佳 的
识和参与管理的热情 。施 工企业 公共 关系 的协调 作用 对外部 公 经 济效 益。
众而言 , 首先是 与建设 单位沟通 , 这种沟通工作 既是大量 的, 也是
维普资讯
第3 3卷 第 3 3期
200 7年 1 1月
山 西 建 筑
S HAN XI ARCHI TE r 球 I L F
Vo. 3 No 3 13 . 3
No . 2 0 v 07
・2 7 ・ 0
文 章编 号 :0 96 2 (0 7 3 —2 70 10 —8 5 2 0 )300 —3
为施工 企业 的发 展创 造一个 良好 的外部 环境。
3 ( ) 101 1 1 3 : 3 —3 .
5 促进 施工 企业 效益 的提 高
施工企业经营的最 终 目标 是 为了获得 理想 的经 济效 益和社
[] 2 马 涛, 田娟 . 谈 和谐 施 工 企 业 的创 建 [ ] 山 西建 筑 , 高 浅 J.
发展 中, 能够恰到好 处地发 挥这种 协调 作用 , 使施 工企 业在 和谐 会 效益 , 在施 工企业经 营过程 中 , 无论 是消费决策还是投资关 系 在施工 企业发 展 中的协 调作 无论是生产还是销售 , 都离不 开信息服务 , 信息服务越充分 、 及 越 用主要表现在与公众沟 通信 息 、 立感情 , 建 取得 理解 和支持 等方 时 、 越全 面 , 越能强化企 业的生存与竞争 的地位 , 而信息 服务工 作
施工企业与建设单位之 间、 与社 区之间 、 与新 闻界之间 、 与政府之 的影响非常大。

重庆自然资源类型和利用现状

重庆自然资源类型和利用现状

重庆自然资源类型和利用现状调查研究一、引言重庆市幅员辽阔,地形复杂,河流充沛,气候温润,各种自然资源十分丰富。

让我们一起探究富饶美丽的重庆的自然资源类型和利用现状吧!二、调查方法。

采用信息研究法。

通过网络搜索信息,并整合编辑信息进行研究。

三、调查结果及其分析。

(一)土地资源土地资源以山地、丘陵为主,约占90%;平坝不足10%。

土地类型多样,分为近10个土类,其中紫色土类居多,约占土地总面积的40%。

据1996年统计数字,地域内共有耕地2.58万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31.4%;林地面积3万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36.5%;水域面积0.25万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3%;园地、疏林草地和天然草场0.35万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4.2%;城镇、工矿、交通用地和农村居民用地0.49万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6%;裸土滩、裸岩石、砾地等1.56万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18.9%。

根据重庆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年~2020年),规划期间,农用地总量增加7.22万公顷(108万亩),增幅1.04%;其中,2010年前增加4.72万公顷(71万亩),增幅0.68%。

农用地内部耕地数量基本稳定,粮、蔬、果、林等用地比例不断优化。

到2020年,建设用地总量增加13.53万公顷(203万亩),增幅23.77%;其中2010年前增加5.35万公顷(80万亩),增幅9.40%。

建设用地中城乡建设用地所占比重明显上升,单位用地效益显著提高。

规划期间,坚持在不破坏土地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适度开发宜农后备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

到2010年和2020年,分别减少未利用地10.07万公顷(151万亩)和20.75万公顷(311万亩),减幅分别为14.13%和29.11%。

(二)植物资源重庆市域植物资源丰富。

6000多种各类植物中,有被称植物"活化石"的桫椤、水杉、秃杉、银杉、珙桐等珍稀树种,森林覆盖率20.49%。

重庆市江津区土地资源利用分析演讲报告

重庆市江津区土地资源利用分析演讲报告

系列 1 系列 2
2006 2007
2000-2004 年土地整理新增耕地面积统计
神奇的丹霞地貌
重庆江津至四川泸州由于地质作用的影响,形成了 连绵壮丽的丹霞地貌景观,是江津的一大特色风景!
江津四面山国家级风景区
古镇旅游资源
朴实而厚重的街道……..
肩上沉甸甸的担子……
春雨淅淅沥沥…….
江津特色产业
重庆市江津区土地资058
环规(管理)09级2班
土地资源的分类
园地
林地
水域
未利用 土地
居民点及工 矿用地
草地
耕地
交通用地
土地资源的重要性
土地是社会制度演替中的介质
土地是人类生存的基础,是人类进行物质生存、经 济建设的的必要条件 土地是宏观调控经济发展的手段
江津的概况
橄榄之乡-----石蟆镇
沉甸甸的橄榄,
你心动了吗?
欢迎你的光临!
谢谢观赏!
江津区位于重庆市西 南部,南高北低,是 渝川黔结合部的一个 丘陵山地区。全区幅 员面积3218 km2,辖 23个镇、3个街道、1 个风景名胜区.总人 口 146万人。是重庆 市规划建设的区域性 中心大城市,是重庆 市建设的“一小时经 济圈”发展核心的增 长极。
区域划分
北部沿江地区 中部丘陵地区 南部中低山地区
地 势
江津区土地利用变化
1998-2007年城镇工 矿用地面积、耕地 变化率比较
1998-2007年建设用地 面积、农用地变化率 比较
2007年土地利用结构分析
1998-2007耕地变化情况
1998-2007林地和园地变化情况
90000 80000 70000 60000 50000 40000 30000 20000 10000 0 19981999 2000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重庆市永川区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重庆市永川区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重庆 市永 川 区土 地 利 用 现 状 分 析
夏 治 禹
摘 要 :随着重庆的直辖,永川的区域战略地位得以大幅提升,永川区经济迅速发展,对非农用地 需求激增。本文基 于2 0 1 0年永川 区土地利 用现状,分析 了永川区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永川区耕资源少,建设用地大量占用耕地 、土地后备资源有限,各类用地之 间矛盾尖锐。针对这些 问 题, 建议永J I l 区在城市化建设 中要严格保 障基本农 田总量 ,控制耕地数量稳定 ,建设 用地要科学增加 、保障后备土地资源 。 关 键 词 :土 地 利 用 现 状 ;耕 地 ;建 设 用地
2 . 土地资源 利用浪 费严重 、用地补 充不 足。永川 区内大 多数 园区 规模不 大 ,缺乏特 色,产 业低 、水平 重复 现 象普 遍 ,产 业产 品 附加值 低 ,大多是属于同类 重复。多年来 土地集 约利用程度呈 上升趋势 ,但 是 提高空间仍然很大 ,土地产出率低 ,土地浪费现象仍 然严重 。
未利用地 自然保 留地 2 5 6 7 . 7 l 1 . 6 3
荒草地
裸 地
9 8 1 . 4 2
9 1 3 . 5 9
3 8 . 2 2
3 5 . 5 8
其他未
利用地 土 地 总 面 积 1 5 7 2 6 6 . 2 6 l o 0 . 0 0
6 7 2


小计 水 域
5 7 2 3 . 3 7 2 5 5 7 . 3 9
3 . 6 4 1 . 6 3
0 . 3 8
河流水 面 滩涂
5 9 8 . 2 7
I o 0 2 5 5 7 . 3 9
1 0 o
l 0 0
滩 涂 沼 泽 5 8 9 . 2 7

重庆市永川区土地资源概况及土地资源利用研究

重庆市永川区土地资源概况及土地资源利用研究

作者简 介 : 王靖滢 ( 1 9 8 8 一 ) , 女, 贵州贵阳人 , 硕士研究生 , 从事水土保持与荒漠化治理研究
第 1 1 期
王靖 滢, 等: 重庆市永川 区土地资源概况及土地资源利用研 究
9 3
二级 地类 ( 表 1 ) 。 表 1 永川 区土 地利 用分 类表

级用地类 型 耕地
园地 林 地 水田、 旱 地
பைடு நூலகம்
二级用地类 型
园地 、 果 园、 其他园地 有林 地、 其他林地 其他 草地 铁路用 地 、 公路用地 、 港 口码头用地 、 农村道路 河 流水 面 、 水库水面 、 坑塘水面 、 内陆滩涂 、 沟渠 、 水工建筑用地 设施农 用地 、 田坎 、 裸地 城市 、 建制镇 、 村庄 、 采矿用地 、 风景及特殊用地
l 9个 镇 和 4个街 道办 事处 。1 9 9 2年撤 县建 市 , 2 0 0 6年 撤市设 区 , 目前 已成 为重 庆西 部 出境 的重 要 交通 枢纽
和区域性物流中心 , 是成渝经济走廊 的重点城市。2 0 0 9 年, 全 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 2 4 4亿元 , 同比 2 0 0 8年
元, 农 村居 民人 均纯 收入 5 9 2 8 元。
2 永 川 区土 地 资源 概 况
2 . 1 永 川 区土地资 源类 型
以重 庆市 永川 区 2 0 0 9年二 次土 地调查 数据 为基础 , 永 川 区土 地利 用 类 型 可划 分 为 8个一 级 地 类 2 6个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 0 5 — 2 0 ; 修 回 日期 : 2 0 1 3 — 0 6 — 4. 0
增长 1 7 . 6 %; 规模 以上 工业企业 总产值达 到 2 2 1 亿元 , 全社 会 固定 资 产投 资完 成 2 3 0亿 元 , 社会 消 费 品零 售

重庆2024年度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分析报告

重庆2024年度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分析报告

重庆市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重要城市,位于长江上游的嘉陵江与涪江的汇合处,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重要的农业和商贸中心。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重庆的土地利用发生了较大变化。

本报告将分析2024年度重庆市土地利用变化的情况。

首先,重庆市的人口持续增长对土地利用产生了重要影响。

人口增加导致城市面积扩大,农业用地逐渐减少。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重庆市总人口为3107.9万人,较2024年增长了2.5%。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扩张对农田的占用日益增多,导致耕地面积减少。

农田转化为城市用地以满足人口增长对住房、商业和交通等基础设施的需求。

其次,工业和建设用地的增加是另一个重要的土地利用变化因素。

2024年,重庆市工业生产持续发展,工业用地需求量大幅增加。

大量土地被用于建设工业园区、工厂和企事业单位,以满足快速增长的工业产能需求。

此外,随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建设用地也在扩大。

城市道路、桥梁、学校、医院等公共设施的建设都需要占用大量土地资源。

再次,生态环境保护对土地利用变化起到了一定的制约作用。

重庆市作为一个山地城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

为了保护环境和生态平衡,重庆市政府对土地利用进行了限制和规范。

在2024年度,重庆市逐渐推行了生态保护红线和城市绿色发展政策,限制了部分土地用于建设和开发。

大力推进森林资源保护和水源涵养地建设,加强了重庆市的生态环境保护。

最后,农村土地利用也经历了一定的变化。

农村土地利用主要包括耕地、林地、草地和建设用地。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转移就业的增加,农田逐渐被转变为非农用地,用于农村工业、服务业和居民住宅的建设。

此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还积极发展农田水利和农业观光等产业,提高农村土地利用的效益。

综上所述,重庆市2024年度土地利用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人口增长、工业发展、城市化进程、生态环境保护和农村经济发展等因素共同作用下,导致了土地利用结构的动态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重庆 市土 地 利 用 现 状 分 区 的原 则 和 依 据
1 1 分区原则 .
( ) 相似性和区间差异性原则 土地利用现状分区结果要充分体现出各分区内部土地利用现状的特征及存在问题的 1内 共性. 包括各区域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相似性, 土地利用结构和土地开发整治方向的相对一致性. 在突出显示各个 分区之问共性的基础上, 鲜明体现各个分区之间的土地现状利用特征差异, 为将来合理利用土地方案的提出提供方便. () 2 主导因素与综合分析相鲒合, 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原则 土地是自然与人类活动的某些结果所组成的自然 综合体 , 土地利用结构和利用方向在空间上的分布则是这个综合体最直观的分异表达, 通过直接对土地利用结构的相似性 、 差异性进行分析 , 可以得出区域分异的大致格局. 同时, 土地现状利用结构与利用方向的形成, 受到诸多因素影响, 如地势的 起伏引起的垂直景观分异 , 山川格局对水热分布影响, 地质岩性与地表物质, 地貌形态. 人类活动强度影响等 】而这些因素 , 影响分区的程度并不相同, 各个因素之间也有相互制约影响, 需要进行综合分析.
12 分区依据 .
根据上面提出来的分区原则, 有针对性地收集了重庆市市域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数据(03 , 20 年)重庆市统计年鉴 (03 20 年)重庆市土壤分布图, , 四川省地貌图( 含重庆区域)重庆市 T , M卫星影像图, 以及与土地利用相关的社会经济材料, 作为土
收 稿 1 :05—0 2 3期 20 8— 5
基 金 项 目 : 庆 市 土 地 利 用 总 体 规 划 修 编 资 金 项 目. 重 作 者 简 介 : 志跃 (98 , , 庆綦 江人 , 庆市 土地 勘测 规划 院 , 士 , 周 1 一)男 重 7 重 硕 主要从 事土 地勘 测 、 土地 利 用和 规划 等方 面 的研 究
维普资讯
IO 5 地现状分区的依据.
西 华 师范 大学 学报 (自然 科学 版 )
20 0 6年
2 重 庆 市地 利 用 现 状分 区的 方 法
本分区主要采用了指标法、 模糊聚类法 ” 信息系统法… 、I法、 、 GS 叠置法等. 根据土地利用常用指标体系。 目前掌 结合 握的资料 , 选取相应的指标作为变量进行土地现状分区观测值, 采用模糊聚类方法, 各区县观测值相似性进行分类, 对全市土 地现状利用进行定量分区. 通过定量分析, 可得到全市土地利用现状分区的大致格局, 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 采用图形叠置 法, 专家讨论等定性分析方法, 对于处于聚类分析中范围值边缘的区县和分类单体类别进行综合分析, 进行相应的调整. 最终 得到全市土地利用现状分区结果 ・ .
重庆市地域宽广, 是我国最年轻也是最大的直辖市, 幅员面积 82 × 0k 20 .4 1 m , 3年全市共辖 1 0 5个区, 4个县级市和 2 1 个县 地处四川盆地东部丘陵山区, 地形复杂. 经济发展程度不同. 由于独特的自然条件和城市发展历史因素. 导致市域内土 地资源类型多样 , 分布不均, 表现为各地的土地利用方向、 土地利用特点与存在的问题都有很大的差异. 随着重庆市直辖和西
摘 要 : 庆市各区县 土地现状利 用为 主导 因子, 以重 充分考虑 自然条件 和社会经 济发展 因 素, 据这些 因子 的相 根
似性和差异性 , 选取相应指标 , 合采 用模 糊聚类的定量 方法 和专 家讨 论定性 分析等方 法 , 重庆市 土地利用划 分 结 将
成 为 五 个 区 , 析 了各 区 土 地 现 状 利 用 特 点 、 在 问 题 , 出合 理 土 地 利 用 和 规 划 的建 议 . 分 存 提
维普资讯
第2 7卷 第 2期
V0 _ 7 l2
No 2 .
西 华 师 范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Jun l f hn s N r l n esy( aua S i cs o ra o iaWet oma U i ri N trl ce e ) C v t n
() 3 行政分区完整性原则 由于我国的土地行政管理是 自 上而下的计划管理体系, 目前我国的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体系 也按照行政等级进行划分, 因此在进行全市土地现状利用分区中, 不打破县级行政界限, 有利于土地统一管理, 有利于针对区
域的土地规划和整治措施和政策制定. 提高了分区的可行性和成果应用性.
20 0 6年 6月
Jn 2 0 u .06
文章 编 号 :6 35 7 (0 6 0 -190 17 —0 2 2 0 )20 4 - 4
重庆市土地利用现状分 区研究
周志跃 陈俐谋 张孝成 , ,
(. I 重庆市土地勘测规划院 , 重庆 江北 4 0 2 ;. 0 0 0 2 西华师范大学 国土资源学院 。 四川 南亢 6 70 ) 30 2
部大开发, 综合利用土地资源, 合理安排用地方向, 对地区经济发展极其重要. 重庆市土地现状利用分区, 是重庆市土地利用 总体规划的前期土地利用现状评价中重要的专题部分 , 其目的就是以重庆市域内的自然条件 、 社会经济条件和土地利用现状 的相似性和差异性作为依据, 以充分发挥全市土地资源效益,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为目的, 将全市划分成为若干个土地利用区 域, 按照各区内土地资源利用状况, 充分地揭示全市土地利用的空间结构布局特征和存在问题 , 提出未来各区土地利用的主 导方向, 土地利用对策和合理利用、 整治土地资源的方法、 对策和建议, 制订改造不利条件应采取的措施… “ 为今后重庆 , 市的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提供基础和依据.
关键 词 : 重庆市; 土地利用现状; 分区; 模糊聚类
中图分类 号 :2 3 2 F 9 .
文 献标识 码 : AFra bibliotek土地利用现状分区, 属于地域分区类型… , 是在综合研究组成土地综合体的各种要素, 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要素的 包括 地域分异的基础上, 考虑土地利用现状特点及其历史发展, 从最大限度发挥土地生产潜力及改善土地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出发. 对土地的合理利用方向, 结构和布局形式等在空间上进行的分区. 这种分区形势适合针对较大的地区, 将地域区分为若 干个区域, 并确定各个地域的土地利用方针和用地结构调整原则. 土地的现状利用分区是土地规划的前提、 基础和依据¨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