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制造项目的质量管理及成本控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船舶制造项目的质量管理及成本控制
发表时间:2019-09-21T13:07:42.657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20期作者:罗军海
[导读] 摘要:在新的全球经济大发展的形势下,中国的船舶工业面临着新的竞争与挑战,提高船舶产品的质量,降低造船成本,缩短造船周期,从而提高我国船舶制造的整体效率,这对提高我国船舶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有重要的意义。
中船澄西扬州船舶有限公司江苏扬州 225200
摘要:在新的全球经济大发展的形势下,中国的船舶工业面临着新的竞争与挑战,提高船舶产品的质量,降低造船成本,缩短造船周期,从而提高我国船舶制造的整体效率,这对提高我国船舶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对当前我国的船舶制造业的质量管理和成本控制进行分析,并提出优化方法为船舶制造业的发展方向和方法提供借鉴。
关键词:船舶制造项目;质量管理;成本控制;
1我国船舶制造业进行项目管理的必要性
在船舶制造项目上,针对我国在管理方面的弱点,为实现我国造船企业提高造船效率、提高船舶质量和整体行业快速发展的使命,必须在深入分析船舶制造项目整个过程中的管理特点与管理需求的基础上对症下药。
针对我国船舶制造业的主要管理职能分析,得出以下几点重要的特点与需求。
船舶设计与船舶制造需进行项目集成管理。
我国船厂普遍存在船舶设计实施较好,但设计活动相对独立,且与后续的生产环节缺乏直接有效的信息沟通,致使很多设计理念与设计细节在生产环节上没有实现。
所以要对船舶设计与船舶制造两方面进行项目集成管理,以保证有基础的信息平台作为支撑。
船舶制造成本需进行项目集成控制。
国内许多船厂在成本控制上一直都以降低成本为最终目标,而忽略了生产效率的提升和船舶产品质量的保证。
同时,成本控制又仅仅局限在制造成本单方面的控制,而成本管理的基础性工作与目标考核都很不到位,这些都使得船舶制造项目的成本控制活动存在相当大的片面性。
所以在成本控制方面一定要注重目标控制的多元化与控制的联动性,实现全方位和全过程的成本控制。
船舶制造质量需进行项目集成管理。
我国在船舶制造质量方面主要存在的问题是船舶产品质量管理水平较低,且处于被动管理的状态。
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得建立起质量管理体系,在正确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指引下,制定出适合实际生产的质量检验标准,对船舶产品质量形成过程进行有效地、全面地质量监督和控制。
船舶制造项目中的成本、质量和时间三大要素之间需进行项目的集成管理。
三大要素在船舶制造项目中是紧密相连且互相制约的关系,协调好三者的关系对提高造船效率有很大的帮助。
2船舶制造项目中成本控制的特点
船舶制造业是大型小批量产品的制造行业,船舶建造管理是典型的项目管理,船舶产品又是结构极其复杂的产品。
由于船舶制造项目有着项目周期长、占用场地大、涉及人员多、技术含量高和占用资金大等特点,这些决定了项目的成本控制也有很多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船舶制造项目的成本控制是船舶建造整个周期内的成本控制。
传统的成本控制是一种“生产导向型”的成本控制,是建立在由产品推向市场基础上的一种成本管理方式。
现代船舶制造业是大型、小批量、订单式的制造行业,现代船舶制造项目的成本控制是一种“市场导向型”的成本管理方式,是以市场为立足点的成本控制。
由于船舶产品的建造具有很高的复杂性和其他多种特点,所以其成本控制要求具有很高的时效性,成本控制工作必须在生产周期内完成。
船舶制造项目的成本控制具有动态控制的特点。
船舶制造项目的周期都很紧张,通常情况下,在船舶产品的技术工艺资料还没有完全准备好时就己经开工建造了,有很多的技术工艺都是在船舶建造过程中一边设计和一边修改的。
这就说明了在船舶建造过程中有很多信息都是没有确定的,所以在这过程中的成本控制也是不确定的,可以说是动态的。
在船舶制造项目的成本控制中,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前面一段时间已经发生过的支出进行成本核算,然后用核算结果与这一段时间的计划成本进行对比,对比得出的差异要在下一段时间的成本控制工作中进行调整。
船舶制造项目的成本需要采用集成控制方法。
现代船舶制造项目都是采用现代造船模式,都是以敏捷造船模式为最终发展目标,其管理思想是以质量管理、时间管理和成本控制为中心的,因此成本控制的目标不可能是单一的,而是要综合考虑质量与时间要素的。
如果单一的追求成本目标最优化,往往是要以牺牲时间目标和质量目标为代价的。
船舶制造项目成本控制要强调成本组成各要素管理的同时,还要重视成本动因的管理。
船舶产品结构和工艺种类都极其复杂,而且建造的标准化程度不是很高,传统的标准成本法满足不了成本控制的需求,相对而言,标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较能满足市场中对成本控制上的要求。
目标成本法是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则制定成本控制的最终目标,在成本核算方面遵从成本组成的要素,在成本控制方面以全生命周期成本为基础。
在船舶产品的设计阶段就开始了成本控制的前馈控制工作,在产品建造阶段注重成本的分解。
作业成本法强调船舶制造项目的成本控制在注重成本组成要素管理的同时,更要注重成本产生的动因管理。
一般来说,船舶产品整个建造周期成本的以上是在一开始的产品设计阶段就已经确定了,这就说明了船舶产品成本产生的主要动因是在设计阶段。
所以说,船舶制造项目成本控制的重点应该是在产品的设计阶段。
船舶制造项目的成本控制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
由于船舶产品的复杂性,它的成本控制必须兼有全方位、全人员、产品制造全周期的特点,需要进行成本控制的各种资源种类繁多,数量巨大其管理活动涉及到的要素非常广泛,所以必须要有信息化平台作为支撑,才能做到真正的成本动态控制。
3船舶制造项目在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船舶制造项目的成本控制,在开展中碰到不少的阻碍因素,在这些因素的作用下滋生诸多问题,而这些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船舶制造项目的成本控制与多个方面存在脱节,一是与整体的战略规划相脱节,在进行成本控制工作的同时没有与整体的战略规划相结合,影响了成本控制工作的有效性;二是与生产效率相脱节,过于注重表面化,而忽视了“看不见”的成本,像生产设备的利用率、产品生产效率等;三是与成本实际发生相脱节,无法进行有效的控制和反馈。
第二,船舶制造项目的成本控制目标局限在建造成本方面,没有结合市场的需求,导致成本控制工作没有真正落到实处,进而影响了船舶制造项目的发展。
4做好船舶制造项目成本控制工作的措施
船舶制造项目的成本控制得以落实,有利于降低造船成本,因此,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第一,正所谓意识影响行为,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意识的主导作用。
因此,树立成本控制思想是做好船舶制造项目的成本控制工作的第一步,而这一思想的树立,不仅要从参与其中的工作人员入手,而且也要以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为重点,将成本控制思想有效渗入,从而合理开展船舶制造项目的成本控制工作。
第二,在项目的开展中构建成本控制体系,而在这一成本控制体系中需要包含明细报价、目标成本的制定与分解、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采购阶段的成本控制、通过限额发料控制材料的发生成本、通过核定标准工时实现工费成本控制、对实际发生成本核算、成本分析以及成本考核这几个方面的环节,将每个环节的工作都予以有效落实,从而推动船舶制造项目的成本控制工作质量
得到有效提高。
第三,制度对于事物的发展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健全的制度能够发挥规范、保障等作用,而不健全的制度却难以发挥有效的作用。
为此,在船舶制造项目的成本控制中,建立健全有关成本控制的制度,在制度的作用下来明确各个方面的责任,从而促进整体的进步与发展。
总结:船舶制造项目的质量管理及成本控制,这两项工作是否得到有效落实,关系到我国船舶制造水平能否得到提高,我国的船舶制造业必须在质量管理、成本控制等方面寻找突破口,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我国船舶制造业的水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得优势,我国的船舶制造业将更加具有活力和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武君秀,冯朝阳.项目管理在现代船舶建造工程中的应用[J].工业设计,2018(1).
[2]阎欣.浅谈船舶制造项目质量管理与成本控制[J].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2013(1).
[3]汪金锋.提高船舶建造质量的途径[J].世界海运,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