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葚菌核病
桑椹菌核病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第57卷 第11期 广 东 蚕 业 V ol.57,No.11 2023年11月GUANGDONG CANYE Nov . 202322DOI :10.3969/j .issn .2095-1205.2023.11.06桑椹菌核病防治技术研究进展廖友新(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湖北武汉 430064)摘 要 桑椹菌核病又称桑椹白果病,在果桑主产区普遍发生,该病来势猛、发病快、发病率高、难防控,严重制约了果桑产业的发展。
文章对桑椹菌核病的发生及侵染规律进行综述,从化学防治、农业防治和生物防治等方面总结了桑椹菌核病的防治方法,以期为果桑生产中综合防治桑椹菌核病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 桑椹;菌核病;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S888.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205(2023)11-22-03桑椹是桑科(Moraceae )桑属(Morus L .)植物的聚花果穗,是一种集营养、保健、药用于一体的优质浆果,具有抗氧化、促进造血细胞生长、降血糖、降血脂等药理作用。
目前,果桑在观光采摘、农旅结合及三产融合发展中备受欢迎,已经成为城郊农民致富增收的新兴产业。
然而,果桑产业也面临着严峻的病虫害挑战。
其中,桑椹菌核病是危害桑椹生产的一种毁灭性真菌病害,具有来势猛、发病快、发病率高、难防控等特点。
现已明确,引发桑椹菌核病的病原真菌有桑实杯盘菌(Ciboria shiraiana )、肉阜状杯盘菌(C. carunculoides )和核地杖菌(Scleromitrula shiraiana )3种,表现出肥大性菌核病、缩小性菌核病和小粒性菌核病3种类型[1-2],其共同病征是:桑椹失去应有的红紫、滋润、光亮状态,变成或大或小、形状色泽怪异的病果,而且产生黑色菌核。
随着果桑种植面积的逐年增加,我国多数果桑种植区病害频繁暴发,轻者减产30%~50%,重者减产可达80%,甚至绝收,已成为严重制约果桑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3-4]。
果桑菌核病的综合防治技术
果桑菌核病的综合防治技术作者:朱敏华罗志芳吴其龙娄仲鹏来源:《现代园艺》2008年第07期果桑是近几年新兴的经济林新品种,果桑的果实称桑椹(桑果、桑乌等),因其风味独特、营养丰富、保健效果好,鲜食和加工兼用,经济效益高,近年来,临海市果桑发展迅速。
但由于主栽“大十”果桑品种易感桑椹菌核病,严重影响产量和效益,通过几年来的防治技术研究,现总结如下:1 病果症状桑椹菌核病是果桑的主要病害,它是肥大性菌核病、缩小性菌核病、小粒性菌核病的统称,俗称“白果病”,因感病桑果病变后多呈灰白色而得名。
该病重发生时可造成毁灭性灾害,致使桑果无法正常成熟收获,严重影响桑果产量和品质。
三种桑椹菌核病皆属子囊菌亚门真菌,分别由3种不同的病原真菌引起,病果表现出不同的症状。
桑椹肥大性菌核病病菌Ciboria shiraiana P.Henn亦称白杯盘菌(桑实杯盘菌)。
受害桑果肥大,其椹小粒的花被及子房肿胀,病果呈现乳白色或灰白色,捻破后可闻到带酒精味腐烂臭气,病果中心有一块黑色干硬的大菌核。
桑椹缩小性菌核病病菌Mitrula shiraiana(P.Henn)Ito etlmai亦称白井地杖菌。
受害桑果显著缩小,呈现灰白色,质地坚硬,表面有细皱纹,分布暗褐色小斑点,病果中心有黑色坚硬的菌核。
桑小粒性菌核病病菌Ciboria caruncu-loides Siegler et Jankins亦称肉阜状杯盘菌。
桑果的个别或多个椹小粒染病,感病椹小粒呈现灰褐色,其子房特别肥大而使之显得膨大突出,子房内有小形菌核。
根据对发病果桑园的观察,3种菌核病在同一地块同时有发生,但以肥大性菌核病占绝大部分,其次为小粒性菌核病,而缩小性菌核病仅为个别发生。
2 发生规律桑椹菌核病病原菌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到次年春季果桑开花期间,遇适宜条件时,土壤中的菌核萌发抽生出子囊盘,盘内子实体上的子囊释放出子囊孢子,子囊孢子借助风力传播到雌花上,引起初次侵染。
桑椹菌核病的发生及实用防病措施
统 优势 产业 , 必须要 走优 质 、 高效 、 特 色之 路 , 作 为其
中一项有效举措 , 就是加大对果桑资源的开发利用 ,
提高 蚕桑生 产 的附加值 。
强光 直 射 、 防雨 淋 、 防动 物 危 害 、 防农 药 中毒 等 “ 五 防” 。 当熟 蚕 人 孔 定 位 初 成 茧 形 时 , 将 方 格 蔟 移 至
采 茧按 上蔟先 后顺 序进 行 , 轻 采轻 放 , 减 少 出血
蛹 和 内印茧 , 同时分类 采摘 , 分类 堆放 , 分类 出售 , 不 采售 毛脚 茧 、 嫩 蛹茧 、 潮茧 , 努力 保全 茧质 , 增 加蚕 茧
产的实际情况 , 因地制宜地分析桑椹菌核病发生的主要原因 , 以便能够采取针对性的防病措施 , 从而提高果桑生产 的稳定性及经济效益。
关键词
蚕桑
果桑
菌 核病 病
中图分类号 : ¥ 8 8 8 . 7 1
文献标 识码 : C
文章编号 : 2 0 1 5 — 0 6 一 l 1 — 0 0 2
随着 我 国 国民经济 的快速 发展 和农业科 技 的不
者青 睐 ; 也 因其 良好 的保健 效果 和药 用价值 , 已被 国
断进步 , 农业内部的行业竞争 日趋激烈 , 这在经济较 为 发达 的苏南 地 区尤为 突 出。蚕桑生 产一 直是 吴江
农 村传统 骨 干副业 , 目前 还 保 留着 苏 南 最 大规 模 的
之 首 。震 泽镇 的蚕 桑生产 同样 面临着 越来 越严 峻 的 挑战 , 要 想在 这样 一个 经 济 发 达 地 区稳 定 我们 的传
果桑春季菌核病的防控技术
果桑春季菌核病的防控技术赵爱春;余茂德;胡文龙;蒋贵兵;余华献;赖春艳【期刊名称】《蚕学通讯》【年(卷),期】2017(037)004【总页数】2页(P20,39)【作者】赵爱春;余茂德;胡文龙;蒋贵兵;余华献;赖春艳【作者单位】西南大学家蚕基因组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400716;西南大学家蚕基因组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400716;重庆市蚕业管理总站,重庆400020;重庆市蚕业管理总站,重庆400020;重庆市蚕业管理总站,重庆400020;【正文语种】中文随着蚕桑多元化的发展,全国果桑种植面积不断增加,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果桑种植面积已达5.33万hm2 ,桑果产量已达79万t。
仅四川省已有30多个区县种植果桑,2017年种植面积已达8000hm2以上,产果7.5万t,收入4.5亿元。
尤其是四川省德昌县,2017年全县果桑面积达2000hm2,产出桑椹3.5万t,农民售果收入1.5亿元,桑椹亩均收入5000元以上。
而在果桑种植过程中,桑椹极易爆发的一种灾害性病害,即是“桑椹菌核病”。
1 桑椹菌核病的种类桑椹菌核病(Mulberry fruit sclerotiniosis)属真菌性病害,俗称白果病,已报道的桑椹菌核病病原菌有4种,目前公认且常见的病原菌有3种,即桑实杯盘菌[Ciboria shiraiana(P.Henn.) Wketz.]引起的桑椹肥大性菌核病(Hypertrophysorosis sclerotenisis),白井地杖菌[Mitrula shiraiana (P. Henn) Ito et Imai.]引起的桑椹缩小性菌核病(Reduced sorosis scleroteniosis),以及肉阜状杯盘菌[Ciboria carunculoides (Siegl. et Jenk.) Whetz. et Wolf.]引起的桑椹小粒性菌核病(Small particles sorosis scleroteniosis)。
桑葚菌核病(白果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桑葚菌核病(白果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桑葚菌核病又称白果病,是果桑的主要病害,危害严重时可造成桑果颗粒无收,其病原孢子随气流传播(速度快、范围广),侵染雌花、青果及早生桑的新梢和嫩芽,主要是侵染雌花,侵入雌花后,果肉肿胀,呈乳白色会灰褐色,捻破后可闻到腐烂臭气。
一、发生规律:1、侵染特征:桑葚菌核病病原菌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到次年春季桑树开花期间,若条件适宜,土壤中的菌核就会萌发而后产生子囊孢子,子囊孢子随风传播到雌花上,引起侵染。
病原菌入侵雌花后,菌丝大量增殖并侵入子房内,最后由菌丝形成菌核,菌核随着病果落地,进入土中越冬,第二年春季桑树萌芽时,随气温升高,再次成为侵染源。
2、发病因素a.气候:在开花期间,若雨水多,土壤湿润,气温高则有利于土壤中的病菌萌发,进而促使菌核病爆发。
b.施肥,偏施氮肥会导致树体虚旺,细胞不紧密,树体营养不足,抗病性差。
同时也会造成土壤板结、酸化、土壤中有益微生物活性降低,为病原菌的繁殖提供条件。
c.组织幼嫩:果桑不仅开花期感染菌核,在整个结果期都可感染,只是以开花前后感染最多,青果期感染相对较少,成熟果桑不感染。
可见幼嫩组织最易感病。
二、防治措施:1、物理方法:a.深耕:对发病严重的桑园,在果期结束后对桑园进行一次全面的深耕可使得部分病原菌被深埋土中,不利于其萌发。
b.地膜覆盖:若遇春季雨水多,在桑树开花前用农用薄膜覆盖地面,可有效隔离病原分生孢子,使之无法侵染花器。
2、使用药剂:施肥:奥农乐(中草药生物菌肥)+有机肥,生物菌不仅可固氮固碳为树体提供养分,还可以调节土壤的团粒结构、盐渍化、酸化等问题,同时还有“占位”拮抗病原菌的作用,直接降低发病率。
预防方案:a.桑芽萌动时:靓果安300倍+沃丰素600倍+大蒜油1500倍喷雾b.开花前:靓果安300倍+地力旺500倍+沃丰素600倍喷雾之后每间7天喷一次,喷3-5次,直至少量桑果转色时停喷。
(注:青果期时比较重要,此时若遇菌核病高发气候条件,将靓果安的浓度提升至100-150倍)注:花前和青果期喷药时:桑枝、干、叶、果和地表面全都要喷洒预防)治疗方案:靓果安100-150倍+大蒜油1000倍+化学药喷雾(如菌核净、戊唑醇),连续喷雾即:今天一遍明天一遍连续打2遍,其中一遍配着化学药。
桑椹菌核病的发生与防治
江 莩套卫 20 年 期 07 第4
花前至 果实成熟 , 批 移 放 到上 一 年 度 感染 菌 核 病 分
4 4 耕 作 .
的大 1 0果桑 园 中, 1 感 病 ,6 09品 种 单 株 大 0均 4C 1 感 病果 数 以开 花前后 感染 最多 , 果期 较少 , 青 成熟 桑
椹 无感 病症状 。 果桑 4C 1 6 0 9品 种 一 年 中 具 有 多 次 结 果 能 力 , 夏、 秋季 结 出 的桑 椹 在 大 田环 境 下 , 有 白果 病 的 没
3 发 病 因素
3 1 品种 .
养不足, 除结 果 量低 外 , 抗病 性 也低 。若偏 施 氮肥 , 土 壤磷 、 含量 过低 , 病性 降低 。 钾 抗
35 气候与环境 .
一
不 同果桑 品种抗病 性有差 异 。 目前 栽植较 多 的
般 认为桑 树 开 花期 间 才感 染 本病 , 际上 整 实
维普资讯
27 0 年第4 江 暮套卫 0 期
桑 椹 茵 核 病 的 发 生 与 防 治
魏 晓军 徐 成 美
( 迁 市 宿 豫 区 蚕 桑 技术 指 导 站 宿 23 0 ) 2 80
摘 要
桑椹菌核病一般在春季发生 , 受核盘菌产生的孢子侵染所致 。发病原 因与品种 、 密度 、 气候 、 环境 、 耕耘和施肥 有关。防治关
发生。
一
在 桑果 园建立早 期 除油菜 、 豆类外 , 少量 间作 可 些 低 干作物 , 问作 物收 获 后 , 速耕 耘 , 期 不 可 迅 后
间作任何作物 。采果结束后 , 结合施肥 , 对土壤进行
机 械深耕 , 在冬 季或 春季施 肥时 再深耕 一次 , 机械 达
桑椹菌核病防治试验初探
孢子/g 木霉菌可湿性粉剂(山东泰诺药业有限公 司)。
试验地设在宁波市鄞州区天宫庄园桑果大棚 内进行,栽培的桑果品种为“大十”,树龄 9 年,行距 1.5 m,株距 50 cm。2014~2017 年大棚桑椹菌核病 连续三年发生率达 90%以上。 1.2 试验设计
试 验 设 10 个 药 剂 处 理 :① 250 g/L 嘧 菌 酯 SC 1000 倍 ;② 25% 咪 鲜 胺 EC 500 倍 ;③ 40% 菌 核 净 WP 400 倍;④45%石硫合剂 JJF 100 倍;⑤4%井冈霉 素 AS 400 倍;⑥75%百菌清 WP 600 倍液;⑦50%腐 霉利 WP 500 倍液;⑧70%甲基硫菌灵 WP 500 倍液; ⑨0.15%四霉素 AS 500 倍液;⑩2 亿活孢子/g 木霉菌 WP 200 倍液。另设喷施清水的空白对照处理。每 个小区面积 10 m(2 15 株桑果),重复 3 次,试验采用 随机区组排列,小区之间用薄膜隔开。根据桑椹菌 核病菌的生长规律,分别于 2017 年 3 月 2 日、3 月 7 日、3 月 12 日将各处理药剂和清水分别使用 3WBD16 型的电动喷雾器喷洒露出地面的子实体,喷药量 40 kg/667 m2。 1.3 调查方法
表 2 10 种药剂对桑椹菌核病的防治效果
药剂名称 2 亿活孢子/g 木霉菌
浓度 200 倍液
防治效果% 97.8%aA
250g/L 嘧菌酯 25%咪鲜胺 40%菌核净
1000 倍液 500 倍液 400 倍液
94.1%bB 86.4%cC 82.6%dD
施药前田间病情基数为零。最后一次地面施 药后 3d 观察记录每个处理的病原菌子囊盘的颜色, 并于最后一次施药后 30d 调查统计各处理桑椹的发 病率,采用 5 点取样法,每点调查 1 株,记录每株病 果数。
桑椹菌核病综合防控技术
落叶果树㊀2020ꎬ52(5):61-62DeciduousFruits㊀㊀病虫害防治 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DOI:㊀10.13855/j.cnki.lygs.2020.05.020㊀㊀桑椹菌核病综合防控技术韩世玉ꎬ周光萍ꎬ杨胜特ꎬ张芳(贵州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ꎬ贵州贵阳550006)㊀㊀摘㊀要:近年来果桑已发展成为贵州新的果树产业ꎬ针对果桑易受桑椹菌核病危害的实际ꎬ总结提出了综合防控桑椹菌核病的措施:选择适宜地势栽植㊁选栽抗病品种㊁早春深耕㊁果园覆盖㊁疏枝摘叶㊁清除病果的农业防控措施ꎬ配合地面杀灭病原㊁花果期施药的化学防治措施ꎮ㊀㊀关键词:贵州ꎻ果桑ꎻ菌核病ꎻ综合防控㊀㊀中图分类号:㊀S663.9㊀㊀文献标识码:㊀A㊀㊀㊀文章编号:㊀1002-2910(2020)05-0061-02收稿日期:2019-09-20基金项目: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CARS-18-SY21)ꎮ作者简介:韩世玉(1965-)ꎬ男ꎬ贵州道真人ꎬ高级农艺师ꎬ从事桑树育种及栽培研究工作ꎮE-mail:gzhanshiyu923@126.com㊀㊀桑椹ꎬ也称桑果ꎬ营养价值高ꎬ口感好ꎬ备受消费者青睐ꎬ既可鲜食ꎬ又可加工成桑椹饮料㊁桑椹酒㊁桑椹醋等ꎬ满足消费者对桑椹不同产品的需求[1]ꎮ在贵州ꎬ桑椹一般5月上旬成熟ꎬ相比其他水果具有上市早的优势ꎬ已逐渐成为贵州发展水果产业的选择类型ꎮ但桑葚容易受桑椹菌核病的危害ꎬ桑椹菌核病一旦发生ꎬ蔓延速度极快ꎬ几乎无药可救ꎬ给果桑产业带来毁灭性灾难ꎮ2019年ꎬ贵州惠水㊁清镇㊁七星关等区县的桑椹菌核病发生严重ꎬ部分园区的桑椹颗粒无收ꎮ为了减少桑椹菌核病的发生ꎬ现对桑椹菌核病的综合防控技术进行系统总结ꎮ1㊀桑椹菌核病症状桑椹菌核病是肥大性菌核病㊁缩小性菌核病㊁小粒性菌核病的统称ꎬ其病菌均属子囊菌亚门真菌ꎮ肥大性菌核病桑椹花被厚而肿大ꎬ呈乳白色或灰白色ꎬ病椹膨大ꎬ中心有一块黑色较硬的菌核ꎬ病椹弄破后散出臭气ꎮ缩小性菌核病桑椹显著缩小ꎬ灰白色ꎬ病椹坚硬ꎬ表面有暗褐色细斑ꎬ病椹内形成黑色坚硬菌核ꎮ小粒性菌核病桑椹各小果染病后ꎬ病小果膨大突出ꎬ内生小粒形菌核ꎬ病椹灰黑色ꎬ容易脱落而残留果轴ꎮ贵州果桑发生较普遍的是肥大性菌核病(图1)ꎮ小粒性菌核病㊁缩小性菌核主要发生在花溪区ꎮ2㊀发病规律桑椹病原菌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ꎬ翌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桑树雌花开放时ꎬ土壤中的菌核萌发产生子囊盘ꎬ盘上子实体上生出子囊并释放出子囊孢子ꎬ子囊孢子借风力传播到雌花花器引起初次侵染ꎮ菌丝在雌花花器内大量增殖ꎬ形成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ꎬ进而形成菌核[2]ꎮ5月上中旬整个桑椹呈白果发病状态ꎬ最后菌核随桑椹落入土中越冬ꎮ一般3月至4月温暖多雨㊁土壤潮湿利于土壤中菌核萌发ꎬ产生子囊盘多ꎬ发病重ꎻ桑园密闭通风透光差ꎬ低洼桑园排水不畅ꎬ发病重ꎮ图1㊀桑椹菌核病危害桑果状3㊀防控技术3.1㊀农业防控3.1.1㊀选择适宜的栽植地㊀桑椹菌核病的发生与温湿度关系密切ꎬ温度高㊁湿度大ꎬ病原菌发生量大ꎬ侵染危害严重ꎮ当3月平均气温在13ʃ2ħꎬ相对湿度16落㊀叶㊀果㊀树第52卷在80%ʃ7%时ꎬ土壤中的越冬菌核萌发率高ꎬ形成较多的子囊孢子ꎬ侵染桑椹发病ꎬ病果白椹4月下旬出现ꎬ5~7天后就达到盛期[2]ꎮ果桑栽植地的选择特别重要ꎬ适宜栽植在高燥㊁迎风㊁向阳的地表含水量低的缓坡地ꎬ平地栽植以透水性较强的砂壤土为宜ꎬ易积水的低洼地不宜栽植ꎮ果桑园内不宜套种其他作物ꎬ尤其是高秆作物ꎬ以降低果园内相对湿度ꎬ减少桑椹菌核病的发生机率ꎮ园地周边要开阔ꎬ不能有影响通风透气的高大树木ꎮ3.1.2㊀选栽抗病品种㊀根据贵州蚕业研究所对10多个果桑品种的调查发现ꎬ在不实施其他防病处理的自然条件下ꎬ大十果桑㊁红果2号品种的发病率25%左右ꎻ四季果桑㊁白玉王㊁日本甜椹等品种的发病率75%以上ꎻ台湾长果桑㊁贵州长果桑系列品种几乎没有桑椹菌核病发生ꎮ大十果桑㊁红果2号对桑椹菌核病有一定的抗性ꎬ若再辅以其他防病技术措施ꎬ可有效控制桑椹菌核病发生ꎮ台湾长果桑㊁贵州长果桑系列品种对桑椹菌核病的抗性强[3]ꎬ不用作特殊的防病处理ꎬ桑椹的品质好ꎬ且具有较强的观赏性ꎬ但其落果较重ꎬ经济产量较低ꎬ不建议大面积栽植ꎬ可作庭院㊁农旅等休闲观光的优选栽植品种ꎮ生产上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栽适宜的果桑品种ꎮ3.1.3㊀早春深耕㊀早春深耕可起到深埋菌核的作用ꎬ防止子实体萌发出地面后产生子囊孢子侵害桑椹ꎮ深耕前ꎬ要把果桑园内残存的病果㊁枯枝败叶㊁杂草等彻底清理出园作无害化处理ꎬ减少园区内病原菌的存量ꎮ2月中旬及以前ꎬ深耕园地15cm以上ꎬ把地表土翻耕在下层ꎬ以防春季温度回升ꎬ春雨来临后子实体在地面萌发或子囊孢子飞出地面ꎮ3.1.4㊀果园覆盖㊀果桑园土覆盖可将子实体及萌发的子囊孢子控制在覆盖物之下ꎬ防止散发侵染桑椹ꎬ还能减少杂草生长ꎮ覆盖物可选用黑色薄膜或地布[4]ꎮ将园土耙平后ꎬ全园覆盖ꎬ盖严压实ꎮ若早春干旱ꎬ因薄膜不渗雨水ꎬ覆膜前应先行全园灌溉ꎬ以满足果桑正常发育生长的水分需求ꎮ3.1.5㊀疏枝摘叶㊀高湿度有利桑椹菌核病的发生ꎬ特别是桑椹即将成熟期ꎬ气温回升ꎬ更是发生桑椹菌核病的高危期ꎬ应尽量降低果桑园内的空气湿度ꎬ做到通风透光ꎮ对果桑的营养枝㊁无效果枝应全部剪除ꎬ同时疏剪部分下垂枝㊁内膛枝ꎬ降低果园密闭度ꎮ桑椹成熟中后期ꎬ对新梢进行摘心处理ꎬ控制营养生长ꎬ摘除果枝上遮盖桑椹过多的叶片ꎬ一般以保留枝条上的叶片数60%~70%为宜ꎮ3.1.6㊀清除病果㊀发生菌核病的桑椹应及时清除干净ꎮ处于青果期的桑椹受菌核病侵染后开始发白ꎬ症状明显ꎬ容易识别ꎮ要加强对果桑园的巡查ꎬ要勤走勤看ꎬ一旦发现病果要立即摘下并集中深埋销毁ꎬ切忌将病果乱丢乱弃成为新的病源ꎮ3.2㊀化学防控3.2.1㊀地面防控灭病原㊀一般在3月上中旬ꎬ桑椹菌核的子实体开始萌发ꎬ此时要对桑园地面进行消毒杀灭病源ꎬ可用高锰酸钾1500倍液对地面和果桑枝条进行全面喷洒ꎬ以杀灭春季菌核萌发产生的子实体和子囊孢子ꎮ进行地面覆盖的要先喷药后覆盖ꎮ据西南大学余茂德等试验ꎬ用95%草甘膦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喷地面ꎬ即可杀灭子实体及子囊孢子ꎬ对桑椹菌核病的防治效果好ꎬ同时还可防除杂草ꎮ该药不直接喷于桑椹ꎬ不会使桑椹受到农药污染[5]ꎮ3.2.2㊀花果期药剂防治㊀果桑花果期进行3次化学防治ꎬ花期2次㊁青果期1次ꎮ第1次在雌花初开期ꎬ第2次在雌花盛开期ꎬ第3次在桑椹青果初期ꎮ药剂可选用70%甲基硫菌灵1000倍㊁70%甲托可湿性粉剂1000倍㊁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000倍㊁50%速克灵1200倍或56%嘧菌 百菌清水乳剂800倍液等ꎮ化防应注意:喷药应在晴天或阴天进行ꎬ如喷药后12小时内下雨ꎬ应补喷ꎻ喷药要均匀ꎬ枝叶花果的上下左右㊁树冠内外ꎬ甚至周边杂草处都要喷布周到ꎬ不留死角ꎻ严格配药浓度ꎬ不得随意增减浓度ꎻ喷药量以花果见药滴为度ꎻ药剂交替使用ꎬ以降低菌核病菌的抗药性ꎻ药剂来源正规ꎬ有质量保证ꎻ青果膨大期后ꎬ即桑椹成熟采摘20天前严禁施用农药ꎬ以保证桑椹及产品的食用安全ꎮ参考文献:[1]㊀韩世玉.桑树资源概况及其多元化利用[J].贵州农业科学ꎬ2006ꎬ34(3):118-121.[2]㊀黄尔田.实用桑树保护学[M].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ꎬ1992:114-117.[3]㊀韩世玉ꎬ王晓红ꎬ周光萍ꎬ等.22份野生桑材料的物候期及果实主要性状[J].贵州农业科学ꎬ2018ꎬ46(9):7-10. [4]㊀邓真华ꎬ杜贤明ꎬ彭晓虹ꎬ等.果桑地布覆盖栽培试验效果研究[J].中国蚕业ꎬ2017ꎬ38(4):6-10.[5]㊀余茂德ꎬ赵爱春.2016年春季重庆市果桑菌核病的防控技术[J].蚕学通讯ꎬ2016ꎬ36(1):29-30.26。
综合防治果桑菌核病(白果病))
综合防治果桑菌核病(白果病))果桑菌核病是果桑最主要的病害,主要危害桑椹,以菌核越冬,菌核随桑椹落地,次年4月上旬桑树开花时土中菌核抽生出子囊盘和子囊孢子,孢子随风传播侵染桑花,危害果实桑椹。
如防治不当,将严重影响桑椹的品质和产量,甚至颗粒无收。
必须采取综合措施严格防治。
1 发病病源病原物为核盘菌,菌核病的初侵染源主要是混有菌核的土壤、腐烂老叶、枯死病残枝和堆肥。
在温、湿度适宜条件下,菌核萌发长出子囊盘,子囊盘散发出子囊孢子,子囊孢子成熟后,从子囊内喷出,随气流传播,侵染雌花、青果及早生桑的新梢和嫩芽。
2 危害症状子囊孢子侵入一个或多个雌小花、或小核果,产生大量菌丝,果肉肿胀、腐烂,呈乳白色,捻破后可闻到腐烂臭气。
菌丝体不断扩大,吸干病果内的水份,围绕花轴形成黑色干硬的大菌核,整个病果质地坚硬,并不立即从枝干上脱落,随夏季雨水增多,病果才逐渐落地,一部分融入泥土,一部分存于表土,外表呈黑色,僵硬,至第二年春季桑树萌芽时,随气温升高,再次成为侵染源。
3 发病因素此病主要在春季发生,3-4月份是果桑开花、结果期,气温逐渐上升,土壤潮湿,存在于大田环境中的菌核萌发,产生的孢子侵染桑果而发病。
据观察,凡地势低洼,间作豆类或杂草丛生的田块发病更重;地势高,无间作,杂草少的田块以及春旱年份发病较轻。
桑园栽植密度大,通气透光性差,湿度大,发病重。
若偏施氮肥,土壤磷、钾含量过低,抗病性降低。
4 防治技术4.1桑园土地要求:排灌方便,土壤肥沃,地势较高,易机械耕作。
4.2 合理密植,科学施肥大10品种亩栽300株以下为宜,养成中干树型;有利通风透光和机械耕作。
施肥原则:采果结束后重施有机肥,以腐熟的鸡粪、豆饼最优,促使花芽分化和形成,可显著提高产果量和品质;入冬后至发芽前,以专用复合肥为主,增加适量氮肥,每株0.5公斤尿素为标准,随树龄增长而增加。
4.3 桑园管理1.开沟降湿。
园内外沟系畅通,做到雨停田干,无积水,降低田间湿度,减少病菌繁殖机会。
【桑葚病虫害防治】桑葚菌核病怎么防治?附图片
【桑葚病虫害防治】桑葚菌核病怎么防治?附图片桑葚菌核病又叫桑白果病、肥大性菌核病、缩小性菌核病、小粒性菌核病,桑葚菌核病有哪些危害?桑葚菌核病为什么发生?桑葚菌核病如何防治?以下耕种帮就作简单介绍,供网友们参考。
一、桑葚菌核病症状及危害桑葚受到菌核病危害后,桑葚失去了应有的红紫、滋润、光亮状态,变成或大或小,形状、色泽怪异的病果,而且都产生黑色菌核,比较容易识别。
受到菌核病危害的桑葚,呈乳白色或灰白色,弄破后散出臭气,病椹中心有一黑色坚硬菌核,或者果实显著缩小,灰白色,质地坚硬,表面有暗褐色细斑,或者小果显著膨大突出,内生小型菌核,病椹灰黑色,容易脱落而残留果轴。
致使桑葚病果无商品和食用价值。
二、桑葚菌核病传播途径和发病原因桑葚受到菌核病危害后,桑葚失去了应有的红紫、滋润、光亮状态,变成或大或小,形状、色泽怪异的病果,而且都产生黑色菌核,比较容易识别。
受到菌核病危害的桑葚,呈乳白色或灰白色,弄破后散出臭气,病椹中心有一黑色坚硬菌核,或者果实显著缩小,灰白色,质地坚硬,表面有暗褐色细斑,或者小果显著膨大突出,内生小型菌核,病椹灰黑色,容易脱落而残留果轴。
致使桑葚病果无商品和食用价值。
三、桑葚菌核病防治方法1、控制桑葚种植密度,果园邦建议300~350株/亩,并适时对桑树进行修剪,以提高通风透光性,减少田间湿度,有利于病害防治。
2、对桑树增施有机肥、磷、钾肥,避免氮肥施用过量,以提高果树抗病能力,并做好田间排水工作,防止田间积水。
3、桑葚不能间种向日葵、油菜、辣子、茄子、大豆、草莓等作物。
4、在桑葚始花期(桑花初开时)、盛花期(桑花全面开放)及盛未期(桑花开始减少,初果显现)时,分别喷施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进行防治,每次间隔7至10天,共3次。
如您有更好的防治方法,请在下方留言告诉我们,耕种帮感谢您的支持。
桑葚菌核病更多知识讲解在这里
桑葚菌核病更多知识讲解在这里今年,苏南地区出现持续阴雨天气,雨量较往年明显增多,这对果桑的菌核病防治带来困难:一是有药用不下去,二是用下去效果不持效,三是适合菌核发育的条件。
因此,一些果桑种植地区深受其害,导致菌核病的暴发,使桑椹的产量和品质都难以预料。
为防患于今后的果桑生产不再受损,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整理了以下几点菌核病措施。
发病特点1)花多、桑椹多的果桑品种发病重;2)种植密度大、通风透光差的桑园发病重;3)菌丝侵害快,如果上年已发病的桑园,来年如果不进行合理防治,在温、湿度适宜时3-7天可侵害全园,造成颗粒无收;4)发生受温度、湿度影响大,温度低于15 ℃或高于30℃发病减轻;春季雨水少、干旱发病减轻,反之则发病加重。
5)初春2-4月份降雨量多、天气温暖、土壤潮湿时,存在于土壤中的越冬菌核萌发率高,抽生较多的子囊盘,形成较多的子囊孢子侵染雌花。
6)通风透气差、低洼积水、树龄老的桑园发病较严重。
低干密植桑园较中高干稀植桑园。
了解了病害发病原因,特征好下手治疗病害了。
①翻耕除草,切断子囊盘,使其不能产生子囊孢子;②冬季清园,冬季进行清园,剪除病枯枝,清园后普喷一次靓果安300倍加速静150倍喷雾一次。
③建立桑园时,避免地势低洼、光照不足、通风透气性差的地块,栽植密度一般以400-500/亩为好。
密度太高则桑椹品质降低、产量不增;通风性差,病害加重。
树形一般养成中干桑,为了保证产量和便于采摘,果桑的枝干高度可以升高至1.2—1.5m。
(2)药物防治桑开花期,每隔7—10 天用药靓果安300倍加大蒜油1000倍,至少喷2次。
不要错过第一次用药的时间,这是防病的关键。
第一次用药的早或迟,与品种、当地气候、发芽进程有关。
一般以物候期为主要参考依据,选择露青期或脱苞期用药,最迟为始花期(桑花初开时)花期也是预防病害的关键时期,三次喷雾靓果安300倍加600倍沃丰素间隔5--7天一次。
第二次:盛花期(桑花全面开放);第三次:花未期(桑花开始减少)。
不同果桑品种菌核病发病情况及防治措施
表1 不 同果桑 品种菌 核病 发病 率调 查表
注: 于刚转红时每个处理标记挂牌 , 重复三次 , 调 查桑果总数和发病果数 , 调查后摘除发病果 , 后期根 据发病表现情 况及时
调查 , 计算发病率。
通 过近 三年来 观察 发现 果桑生 长快 慢顺 序 总体
为: 大 1 0>台果 7 2 C 0 0 2≥红果 2号 >台果 4 6 C 0 1 9
力存在 较大 差别 。
>白玉王 , 以大 l 0发 育 最 快 , 白玉 王最 慢 。从 表 1 发病情 况看 , 随 着时 问 的推移 , 各 品种 发病率 也 逐 渐
升高 。大 1 O和 白玉王 发 病率 最高 , 达 1 7 % 以上 , 其
项 口资助 :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 系建设专项 ( 编号 C A R S一 2 2 ) . 汀两省科技攻火项 目( 编号 2 0 1 4 1 B B F 6 0 0 2 0 )
2 0 1 4年第 6期
蚕桑茶叶通讯 土壤磷 、 钾含量过低 , 抗病性降低 J 。
・ 7.
据 观察 , 各 品种 发 病 时 间均 在 桑 果 转 淡 红 色 开 始, 白玉 王 为 转 乳 白色开 始 , 随着 桑 果 逐 渐 变 红 成
养 不足 , 除 结果 量 低 外 , 抗 病 性 也低 。若 偏 施 氮 肥 ,
分 析近 年果 桑菌 核 病 发生 原 因 , 主要 是 近 年 春
季 长时 间多 雨气 候 导 致 土壤 湿 度 大 , 有 利 于 菌核 的
药剂防治相结合 的方式进行防控 , 为有效防治桑椹 菌核病提供保 障。 3 . 1 合理栽植养型
园地选 择 : 果桑 园地不 能选择在低洼、 光 照 不
桑椹菌核病的症状及发生规律 桑椹菌核病的综合防治
桑椹菌核病的症状及发生规律桑椹菌核病的综合防治近年来,随着桑葚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展,桑椹菌核病的发生也开始变得越来越严重,严重影响了桑椹的产量,降低了农户们的种植收益。
因此,为促进桑椹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为其提出综合性防治技术。
下面火爆农资网小编将带领大家一起了解一下桑椹菌核病的相关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农户们更好的防治该病。
1、桑椹菌核病的症状桑椹菌核病是一种真菌类病害,当桑树在开花时期,病菌开始侵入子房中,菌丝逐渐生长产生菌核。
产生病害后,桑椹的果实会为灰白色,这期间可以断定为桑白果病。
桑椹菌核病一般有三种类型,分别为桑椹肥大性菌核病、桑椹缩小性菌核病以及桑椹小粒性菌核病。
2、桑椹菌核病的发生规律不同类型的桑椹菌核病产生的时间不同,例如:肥大型的桑椹菌核病产生较早,其萌发的数量不一样。
同时,子囊盘产生的时间也会表现在不同年份。
此外,使用的田间管理工作、间套作模式等不同,产生的桑椹病害程度也会不同。
一般情况下,在有杂草的地区比无杂草的地区产生的病菌更多,受到的病害更为严重。
3、桑椹菌核病的综合防治技术3.1 农业防治利用农业方法防治,首先,要合理布局种植品种,桑椹的种植需要根据早、中、晚各个阶段进行合理搭配。
不仅要减少品种单一现象,还需要保证桑树实现良好的发育[5]。
例如:桑树花期产生菌核病并受到侵染,导致在预防期间会遇到较大压力,不仅会延长桑椹的采摘时间,还会加大劳动力强度,尤其对于一些早熟的品种。
然后,实现合理密植工作,在桑椹种植期间,采用的为单行栽植方式,使其生长出高大、丛状树形。
一般情况下,密度可以控制在200株/m2。
在这种种植方式下,不仅能促进果园具备良好的通风透气现象,降低病虫害的产生,还能为果园的除草工作、施肥工作等一些田间管理工作提供方便。
其次,对其合理修剪,在每年的五六月份,需要执行修剪工作,将所有的母枝保留2个短截,以使其能够重新发芽。
在修剪后,还需要在12月份修剪掉一些弱小、病害的枝条。
桑椹菌核病的防治
2018年第9期(总第352期)畜禽业生产指导桑椹菌核病的防治谷山林,周 婵,王介平,吕金凤,王海燕,王小燕,曾 秀(重庆市畜牧科学院,重庆荣昌402460)摘 要:桑椹菌核病是肥大性菌核病病原菌、缩小性菌核病病原菌、小粒性菌核病病原菌引起的真菌病,对果桑的危害极大。
掌握桑椹菌核病症状、发病规律、防治方法,对提高果桑生产尤为重要。
关键词:桑椹;菌核病;防治中图分类号:S888.7 文献标识码:B DOI:10.19567/j.cnki.1008-0414.2018.09.014收稿日期:2018-08-20基金项目:重庆市现代山地特色效益农业(蚕桑)技术体系2018(9)号! 引言菌核病是果桑的重要病害之一,由真菌侵染引起。
该病来势非常凶猛,传播速度快,流行频率高,具有传染性强、危害性大的特点,若不能做到及时有效防治,桑果几乎全部掉落,2017年5月,重庆市某农业公司200亩左右桑椹园因爆发菌核病造成毁灭性危害,经济损失惨重。
" 病原桑椹菌核病病原菌主要是指肥大性菌核病病原菌,其次是缩小性菌核病病原菌、小粒性菌核病病原菌。
$ 症状$#" 桑椹肥大性菌核病的症状花被变肥大,有的呈乳白色,有的呈灰白色,每个小果膨大,中央的菌核黑色干硬,菌核被弄破后臭气四溢,菌核最后随病椹掉落而污染土壤。
$#$ 桑椹缩小性菌核病的症状病椹缩小明显,颜色呈灰白色,质地较硬,表面有暗褐色细斑,病椹内形成的菌核呈黑色,坚硬,菌核最后随病椹掉落而污染土壤。
$#* 桑椹小粒性菌核病的症状染病后的病小果膨大明显,灰黑色的病椹容易脱落而残留果轴,病小果子房特别肥大而花被不肥大,小型菌核内生于子房中,菌核最后随病椹掉落而污染土壤。
* 发病规律在通风性透光性差,低洼潮湿,花果多,树龄老化的桑园容易发生。
果桑菌核病的病原菌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在第二年春天当外界环境温度达到15℃左右时,菌核在湿润的土壤中开始发育并形成子囊孢子,子囊孢子借气流随风传播,侵害新芽、桑花、桑椹,大约在5月上、中旬桑果成熟前夕开始发病。
桑葚菌核病防治方法
桑葚菌核病防治方法嘿,咱今儿就来说说这桑葚菌核病的防治方法。
你可别小瞧了这病,它就像个调皮捣蛋的小鬼,要是不注意啊,就能把咱那好好的桑葚园给霍霍得不像样呢!先来说说这病是咋出现的吧。
就好比咱家里要是邋里邋遢,不打扫卫生,那肯定容易招虫子不是?这桑葚园也一样,如果咱平时管理不善,通风不好,湿度又大,那这桑葚菌核病可就容易找上门啦。
那咋防治呢?咱得从源头抓起呀!选苗的时候就得瞪大眼睛,挑那些健健康康的苗子,这就跟找对象似的,得找个好的呀!然后呢,种植的密度也得合适,不能太密了,不然它们都挤在一起,喘不过气来,能不生病嘛!平常浇水施肥也得有讲究,可不能一股脑儿地乱浇乱施。
水别浇太多,不然那地跟沼泽似的,病菌可喜欢这样的环境啦。
施肥呢,要均衡,让桑葚树长得壮壮的,抵抗力自然就强啦。
还有啊,园子得勤打扫。
那些枯枝落叶啥的,就像家里的垃圾,得及时清理掉,不然病菌就爱在那上面滋生呢。
就像咱家里要是垃圾不扔,那不得臭烘烘的,还容易招苍蝇蚊子呀!要是发现有得病的桑葚树,那可得赶紧处理,可不能心软。
就像人要是得了传染病,不隔离起来,那还不得传染一大片呀。
把病树砍了或者处理掉,可别舍不得,这是为了整个园子好呢。
咱还可以用一些药剂来防治。
但用的时候可得小心,别像个没头苍蝇似的乱喷。
得按照说明书来,不然喷多了喷少了都不行。
这就跟咱吃药似的,得按量吃,吃多了伤身体,吃少了没效果。
想想看,要是咱的桑葚园没有这讨厌的菌核病,那桑葚长得又大又甜,多好呀!咱可以开心地采摘,吃个够,还能拿去卖钱呢!那光景,多让人向往啊!所以啊,大家可一定要重视这桑葚菌核病的防治,别等病来了才后悔莫及呀!这可是咱的心血,咱的宝贝园子呀!大家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桑椹菌核病发病特点及其防治对策
近 几年 来 ,为 适 应 当前 农村 种 植 业结 构 调整 的 原 因。桑椹菌核病 的发生与温湿度条件关系密切 ,
需 要 和 消 费 市 场 的需 求 ,果 桑 生 产 发 展较 快 ,永 康 若 春季多雨 、土壤潮湿有利 于菌核萌发 ,产生的子
市 2000年 开 始规模 种 植果 桑 ,当年芝 英 镇继 绪塘 村 囊孢子多 ,发生桑椹菌核病的风险大。桑椹菌核病
求 ,导致桑椹菌核病发病率28.3%,严重影响产量和
(5)2017年桑 园深耕 、农用薄膜覆盖地面等农
经济效益 。几年来 ,每年 都有几户甚 至更多小 面积种 业 措 施 的 防 治 效果 比正 常 年份 差 。桑 树 发 芽 初 期
植散户 因防治 不 当 ,严重发生 桑椹菌核病 ,甚 至绝收 。 桑园深耕 、桑树开花期 间浅耕 ,在不采取其它防治
和果 桑成 熟期 阴雨 天气 的影 响 ,可 以大面 积推 广 。 (3)规范用药 ,严格防治措施。桑园深耕 、农用
(1)加快 果桑 新 品种 选育 ,选 育 出产 量 、品质 超 薄膜覆 盖等农 业措 施对桑椹菌核病有一定 的防治
过 或 相 当于 “大 10”,而抗 桑 椹 菌核 病 比 “大 10”强 的 效 果 ,但发 病 率还是 很 高 ,而用 50%多 菌灵 可湿 性粉
(4)有些小 面积种植 散户用药 防治时间偏迟
市 丽 星 农 庄 虽 然 用 药 (甲基 托 布 津 )浓 度 和 时 间合 l d~2 d,并 且 打 药 没 有 全 面周 到 (要 求 每 朵 花都 喷
适 ,但 工 人 没有 按 照技 术人 员 喷药 要 全 面周 到 的要 到 ),导致高 发桑 椹菌核 病 ,后 果更 严重 。
果桑菌核病的综合防治
河南农业2018年第1
期(上)
免菌核病发病时的严重损失,还可以延长桑果的供应期。
二、保持适宜种植密度
每667 m 2栽植200株比每667 和抵抗能力
果桑桑园重施磷肥、钾肥及农家肥发病就会减少,偏施氮肥发病就会加重。
春季采果结束后,施肥20日左右桑芽萌2000倍液对2次40%菌倍液,或50%剂600倍液,或倍液对树体和3~4次。
期间如立即施药。
摘果前15 d 停止喷药。
发现病果应及时摘除,带出园外深埋。
这样预防之后,果桑菌核病的发病率可得到控制,达到丰产要求。
阿维菌素、氰戊菊酯、氧乐果等杀虫剂,合理复配,对水均匀喷雾。
(四)抽穗灌浆期
抽穗灌浆期是小麦病虫害防治的关键时期,重点做好小麦赤霉病、白粉病、锈病、蚜虫等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常用药剂有戊唑醇、苯醚甲环唑、吡虫啉、吡蚜酮、高效氯氰菊酯等。
抽穗扬花期要科学预防
赤霉病,早控锈病、白粉病,做好吸浆虫防治。
根据病虫监测情况,在赤霉病可能发生流行时,于小麦齐穗期,选用戊唑醇、苯醚甲环唑、氰烯菌酯等杀菌剂对水均匀喷雾,同时有效兼治锈病、白粉病。
小麦吸浆虫常发区,在小麦抽穗扬花期,可用氧乐果、高效氯氰菊酯等对水均匀喷雾,防治吸浆虫成虫。
灌浆
期是小麦锈病、叶枯病、蚜虫等多种病虫重发、叠发的高峰期,必须做到杀虫剂、杀菌剂混合施药,一喷多防,可选用戊唑醇、烯唑醇、苯醚甲环唑等杀菌剂和吡蚜酮、吡虫啉、噻虫嗪等杀虫剂合理复配使用,同时添加磷酸二氢钾,对水均匀喷雾,可防治小麦后期多种病虫害,预防干热风,防早衰。
ZHI WU BAO HU
植物保护。
广州地区桑椹菌核病病原鉴定
广州地区桑椹菌核病病原鉴定黄志君;易辉玉;李荣俏;李林山【摘要】桑椹菌核病是目前危害桑椹的主要真菌性病害,在广州地区桑园一直都有发生,由多年前主要发生的肥大性菌核病变成小粒性菌核病,其菌核表面为大量的分生孢子和一些分生孢子梗,里面为相互交叉致密的菌丝,培养后的菌核周围形成一层白色半透明的菌圈.使用真菌通用引物,由桑椹菌核病病果的菌核DNA扩增ITS,测序后进行Nucleotide BLAST和进化分析,发现其与4种桑椹菌核病病原菌中的肉阜状杯盘菌(Ciboria carunculoides)序列相似度最高、亲缘关系最近,确认该小粒性桑椹菌核病病原为肉阜状杯盘菌.【期刊名称】《广东农业科学》【年(卷),期】2017(044)007【总页数】6页(P91-95,封3)【关键词】桑椹菌核病;桑椹小粒性菌核病;形态鉴定;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作者】黄志君;易辉玉;李荣俏;李林山【作者单位】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广东广州 510642;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广东广州 510642;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广东广州 510642;广东省蚕业技术推广中心,广东广州 51064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88.71桑椹,俗称桑果,是长椭圆形聚合果,富含果汁,清甜可口,并具有极高的保健和药用价值,被列为世界第3代水果,具有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
桑椹含有丰富的果糖、葡萄糖、丁二酸、无机盐、7种维生素和人体所需的氨基酸等多种营养成分,也含有抗坏血酸、花青素(主要为矢车菊素)、白藜芦醇和微量元素等活性成分[1-3]。
桑椹除鲜食外,还可以制成桑椹酒、桑椹蜜饯、桑椹饮料等保健食品[4]。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追求高品质水果及饮品,桑椹及桑果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果桑的种植面积迅速发展,成为蚕桑产业发展的一个新亮点。
当前正是果桑发展方兴未艾之期,2016年广东果桑种植面积已达1 500 hm2。
但是,随着果桑种植面积的扩大,桑椹的毁灭性病害——桑椹菌核病也在不断蔓延,该病传染性极强、危害性大,直接影响桑椹的产量和质量,发病严重时可导致全园桑椹绝收,给果桑产业带来毁灭性的危害[5]。
桑椹菌核病防治措施
桑椹菌核病防治措施桑椹菌核病症状桑格菌核病是肥大性菌核病、缩小性菌核病、小粒性菌核病的统称。
肥大性菌核病花被厚肿,灰白色,病模膨大,中心有一黑色菌核,病模弄破后散出臭气。
缩小性菌核病椹显着缩小,灰白色,质地坚硬,表面有暗褐色细斑,病椹内形成黑色坚硬菌核。
小粒性菌核病桑椹各小果染病后,膨大,内生小粒形菌核。
病椹灰黑色,容易脱落而残留果轴。
四川、江苏、辽宁、浙江、台湾均有发生。
桑椹菌核病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菌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
翌年(桑花开放时)条件适宜,菌核萌发产生子囊盘,盘内子实体上生子囊释放出子囊孢子,借气流传播到雌花上,菌丝侵入子房内形成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最后菌丝形成菌核,菌核随桑椹落入土中越冬。
春季温暖、多雨、土壤潮湿利于菌核萌发,产生子囊盘多,病害重。
通风透光差,低洼多湿,花果多,树龄老的桑园发病重。
桑椹菌核病防治方法桑椹菌核病的防治,宏观上有三方面内容:一是选育耐性品种,向生产上推广高抗菌核病的优良果桑品种。
这在农作物上已是成功的经验。
长远来讲,也是桑椹走向绿色食品所必须的。
二是农业技术措施,从桑树栽培田间管理上减少病源,增强体质。
三是使用农药防治,有效消灭病菌,控制发病。
目前生产中,防治桑椹菌核病应采取以下措施:农业防治1. 栽桑前合理规划 低洼地、通风不良的地块,栽桑密度要小,每300~350株/667m²为宜。
留养树形应偏高,树干高度100cm以上。
栽桑行向要与春季风向一致,有利于通风排湿。
2. 注意冬剪和施肥 冬季桑树休眠期间,对枝条适当剪稍,并剪除细弱枝、下垂枝、病害枝和枯枝。
施足腐熟基肥,勿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增强植株抗病能力。
3. 合理春耕和浇水 3月初(桑树发芽前)深翻土壤,把病菌子囊盘埋入土中6cm以下,使孢子不能正常萌发。
或覆地膜,阻止子囊盘出土,减少菌源。
注意桑园水分的控制,适当延长浇水间隔期,特别是在开花期,勿使土壤和空气湿度太大。
4. 避免间作易感作物 许多农作物和蔬菜都有菌核病,有的能与桑树发生交互感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桑葚菌核病
——中国知网、百度文献
【发病时间】
桑枝枯菌核病在春季4-5月发病, 主要危害春季一年生枝条已萌发的桑芽, 常造成桑芽枯萎及病芽上方的枝条干枯死亡, 偶尔也为害春季萌发的新梢及叶片,造成新梢折断和叶片出现褐色枯斑。
【病原】
该病病原为子囊菌亚门核盘菌属真菌【cS le or int ias e l e or iot 川m (L i be rt ) d e Bayr ] 寄生所致。
病原菌于早春通过花芽侵入树体,4月底5月初为发病高峰, 至5月份在病芽基部能产生黑色菌核。
菌核随桑树采叶、伐条等桑园管理工作而掉入土中越冬越夏, 次年春季在菌核上产生子囊盘和子囊抱子,并通过风雨或昆虫传带引起初次侵染,从而造成病害的暴发。
虽然在发病的桑芽表面和桑花上也能产生菌丝体引起再次侵染, 但在整个病害侵染循环中的重要性不大。
该菌的寄主范围极广, 除桑树外, 还能有油菜蚕豆、大豆、蕃茄等64 科3% 种植物。
不合理的桑园间作和邻作是造成病害发生的重要因素, 特别是油菜、蚕豆等作物是菌核病的高发寄主, 往往造成交叉感染。
【预防措施】
因此, 对于该病的防治, 可采取选栽湖桑32 等抗病品种; 发病初期及时剪除病枝病芽集中处理; 减少间作,尽量避免间作或邻作油菜、蚕豆等易感病作物, 防止交互感染; 早春桑树开花期喷洒50%多菌灵100 倍液等综合防治措施。
【病原简介】
桑葚菌核病俗称白果病,病原物为核盘菌,菌核病的侵染源主要是混有菌核的土壤、染病残枝落叶和堆肥。
在温湿度适宜条件下,菌核萌发长出子囊盘,子囊盘散发出子囊孢子,随气流传播,侵染雌花、青果及早生桑的新梢和嫩芽。
孢子侵入雌花,寄生于桑果内,产生大量菌丝,果肉肿胀,呈乳白色。
【症状】
桑葚菌核病是肥大性菌核病、缩小性菌核病、小粒性菌核病的统称。
肥大性菌核病花被厚肿,灰白色,病葚膨大,中心有一黑色菌核,病葚弄破后散出臭气;缩小性菌核病椹显著缩小,灰白色,质地坚硬,表面有暗褐色细斑,病葚内形成黑色坚硬菌核;小粒性菌核病桑葚各小果染病后,膨大,内生小粒形菌核,病葚灰黑色,容易脱落而残留果轴。
【病原】
桑葚肥大性菌核病病菌CiboriashiraianaP.Henn.称白杯盘菌(桑实杯盘菌),属子囊菌亚门真菌。
子囊盘肉质,碗形或漏斗形,盘部褐色,直径5~10mm,分生孢子梗丛生,基部粗顶端细小,上生分生孢子。
分生孢子单胞,卵形,无色。
菌核萌发产生1~5个子囊盘,盘内生子囊,侧丝细长,内有8个子囊孢子,子囊孢子椭圆形,无色单胞,具隔膜1~2个。
桑葚缩小性菌核病病菌Mitrulashiraiana (P.Henn.)Itoetlmai.称白井地杖菌,属子囊菌亚门真菌。
分生孢子梗细丝状,具分枝,端生卵形至椭圆形分生孢子,单胞,无色。
从菌核上产生子实体,单生或丛生。
子实体有长柄,柄部扁平,有的稍扭曲,灰褐色,生有茸毛。
子实体头部长椭圆形或纺锤形,上端圆形,具数条纵向皱纹,浅褐色,子囊生在头部外侧子实层里,内生子囊孢子8个。
子囊孢子单胞无色,椭圆形。
桑葚小粒性菌核病病菌CiboriacarunculoidesSiegleretJankins称肉阜状杯盘菌,属于囊苗亚门
真菌。
1个菌核能生出1至数个子囊盘。
子囊盘碗形,直径4~12mm,有长柄,长15~2mm。
子囊圆内生8个子囊孢子,子囊孢子肾脏形,有半球形小体附着。
侧丝有分枝,有隔或无隔。
病原为子囊菌亚门核盘攻属菌核菌
[Sclerotiniasclerotiorum(Lib.)de.Bary]。
菌核病表面黑色,内部白色,鼠粪状。
菌丝不耐干燥,相对湿度在85%以上才能生长。
对温度要求不严,在0~30℃之间都能生长,以20℃为最适宜,是一种适合低温高湿条件发生的病害。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
第二年春季条件适宜,菌核萌发产生子实体,子实体上子囊盘生子囊释放出子囊孢子,借气流传播到雌花上,菌丝侵入子房内纠结成一团形成菌核,菌核随桑葚落入土中越冬。
春季温暖、多雨、土壤潮湿利于菌核萌发,产生子囊盘多,病害发生重。
通风透光差,低洼多湿的桑园发病重。
不同的栽培品种与病害发生有一定的关系。
【化学防治】
重点是准确把握防治时机。
在果桑开花前后,主要用70%甲基托布津粉剂1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喷洒树体。
用药时一定要周到、细致,做到顶上枝条与下部枝条、叶片与桑花、叶片正面与反面、树上与地面都要均匀喷洒。
甲基托布津、多菌灵交替使用。
每隔7天1次,共喷2~3次。
甲基托布津、多菌灵务必购买正厂正品药物,保证药品质量。
菌核真菌分离纯化的问题
我做桑葚菌核病菌核真菌的纯化分离,可培养基(PDA)中一直长不出菌丝
我把菌核切成片,在升汞半分钟,75%酒精差不多半分钟灭菌,然后接在PDA培养基上,可
做了几次都是没有菌丝长出来
主要试剂及配方
真菌DNA提取试剂盒、胶回收试剂盒、DL2000DNA Maker、10*PCR buffer、MaCl2、dNTP、TaqDNA聚合酶、溴酚蓝、葡萄糖、酵母粉、蛋白胨、琼脂、Tris、冰乙酸、青链霉素、无水乙醇等
PDA培养基:去皮土豆200g,加入去离子1000ml,持续煮沸30min后加入葡萄糖20g,琼脂18g,并补足水分,121℃高压灭菌30min。
待培养基冷却到室温后,加入相应剂量的除菌后的青链霉素即可。
萨氏液体培养基:葡萄糖40g,蛋白胨10g,酵母粉10g,去离子水1000ml,121℃高压灭菌30min。
50×TAE缓冲液:冰乙酸5.7ml,Na2-EDTA3.72g,Tris24.2g,去离子水1000ml,溶解完全后放入棕色瓶中,4℃冰箱保存。
菌株XX菌的分离\纯化\培养
先用灭菌后的蒸馏水将白果表面冲洗干净,然后用75%的乙醇对其表面消毒30s,最后用无菌水冲洗3次,取出后放于滤纸上自然风干30min。
然后用无菌镊子和刀片,在超净台中去除小核果表皮,从中间横切,将横切面朝下放于PDA培养基中,将其转接入含有0.03%青链霉素的PDA培养基中进行菌种纯化。
将纯化后的菌种再转接于含有液体PDA培养基的冷存管中,并放于-80℃冰箱中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