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日葵菌核病的发病特征、规律及防治措施
定边县向日葵菌核病发病规律及防治措施
定边县向日葵菌核病发病规律及防治措施摘要介绍了定边县向日葵菌核病发病症状、病原、发病规律,并提出防治措施,以期为该地区向日葵病害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向日葵菌核病;发病症状;发病规律;防治措施;陕西定边向日葵是定边县传统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居榆林市首位,占全市种植面积的25.7%。
近几年来,向日葵菌核病有逐年加重的趋势,2009年因菌核病而烂盘的比例在11.5%~29.0%,2010年烂盘比例在1.5%~6.8%,2011年20%~78%,产量和品质均受到严重影响,葵农收入明显降低。
菌核病已成为当地向日葵产业发展的关键制约因素,通过2009—2011年田间调查,其初侵染来源主要是土壤、未充分腐熟的农肥和种子间的菌核,危害程度与当地气象条件有关,持续低温高湿天气更有利于流行蔓延。
在防治措施上应采取阻截病菌来源、栽培措施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
笔者拟以田间调查、室内检验及气象资料,分析向日葵菌核病的侵染来源和流行条件,同时根据当地生产实际提出具体防治措施。
1 发病症状1.1 叶片及茎杆根据田间调查,幼苗和成株期叶片、叶柄均可发生,初发时叶片产生水渍状小斑点,后扩展为不规则大病斑,病斑为灰褐色,边缘与健部分界不明显,湿度大时病斑迅速扩展,斑面出现絮状白霉,严重时病斑相连,遍布整个叶片,天气晴朗后叶片干枯。
茎杆染病多在茎基部发生,症状与叶片和叶柄相似,初生水渍状斑,后扩展成淡褐色,造成茎基软腐,病部表面生出白色棉絮状菌丝体,天气晴朗后病部多数出现纵裂。
1.2 花盘和籽粒花盘初发病时,背面产生淡黄色小斑,后扩大为淡黄色或黄白色凹陷大斑,呈软腐状;盘面籽粒较松散,易脱落,籽粒间有白色菌丝和黑色菌核,严重时籽粒和花盘直接掉落在地面,未脱落的籽粒多为空壳或秕粒,有的籽粒杂有污白色晕圈,籽仁有苦味。
2 病原肉眼观察从发病的花盘籽粒间或茎杆内取得的菌核,花盘菌核多数棱角分明,纵向3个面,近三角形,整体呈椎体,与向日葵籽粒间的空隙形状相近;茎杆上取得的菌核形状不规则,呈鼠粪状。
最新 内蒙古向日葵主要病害及其防治对策-精品
内蒙古向日葵主要病害及其防治对策1向日葵主要病害1.1向日葵菌核病在向日葵的各种病害之中,向日葵菌核病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种病害。
随着向日葵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向日葵菌核病的发病率也日趋严重,对向日葵的生产安全有着重要的影响,对内蒙古的这一特色产业的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威胁[1]。
内蒙古有些地区的向日葵因为受到菌核病的影响而造成向日葵绝产。
向日葵连作可以导致菌核病的侵染加重,通常情况下会减产20~30%。
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的菌核病以侵染根茎部为主,主要是大菌核侵染,还有一些属于小菌核侵染。
如果向日葵在苗期感病,那么即便其形成了花盘,也会造成植株的死亡。
如果向日葵是在生长后期染病,那么其产量就会减少一半左右,百粒重以及含油量等都会有较大程度的下降,此外,其皮壳率会有所增加。
菌核病有以下几种特征,(1)寄主范围较广、(2)病菌的侵染形式较为多样、(3)病菌在土壤中存活的年限较长。
现如今,还没有简便有效的防治方法。
1.2锈病锈病是一种流行性较强的病害,一旦流行,那么就会造成向日葵的严重减产。
在各向日葵产区,锈病的发生较为普遍,在雨多的年份,锈病的发生较为严重。
锈病对向日葵产生危害之后,就会破坏叶片的光合作用,会导致蒸腾的作用加强,这样就会导致向日葵过多的丧失水分,使叶片提早枯死,使向日葵的生长受到了极大阻碍,会导致向日葵呈现以下几种症状[2],(1)籽粒灌浆不足、(2)瘦果小、(3)含油低、(4)空壳率增多等。
1.3霜霉病与向日葵列当这两种病害属于检疫性病害,防治要更加的困难,对向日葵的产量以及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被列当寄生之后的向日葵,其株高会降低大概百分之十,其茎粗会缩小大概4~33%,其花盘直径会缩小大概20~35%。
若受害较为严重,那么减产的幅度则会更大,在一株向日葵上,如果寄生18株列当,向日葵会减产大概百分之二十五,如果寄生60株列当,那么几乎没有收成。
向日葵染上病害怎么办?向日葵常见病害的防治方法
向日葵染上病害怎么办?向日葵常见病害的防治方法向日葵是重要的油料作物,其种子含油量极高,味香可口,有着很高的种植价值。
而在向日葵的种植过程中,常常会感染上一些疾病,如白粉病、锈病、菌核病等,将会严重影响到向日葵种植的经济效益。
那么,向日葵染上病害怎么办?现将向日葵常见病害的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一、向日葵白粉病向日葵白粉病主要为害叶片,在叶面上形成一层污白色的粉斑,后期病部长出许多黑色小粒点,即病原菌的闭囊壳,发病重的,檀株较矮,籽粒不饱满。
防治方法:种植密度大、通风透光不好,发病重,氮肥施用太多,生长过嫩,抗性降低易发病;土壤黏重、偏酸;多年重茬,田间病残体多;氮肥施用太多,生长过嫩;肥力不足、耕作粗放、杂草从生的田块,植株抗性降低,发病重;种子带菌、肥料未充分腐熟、有机肥带菌或肥料中混有本科作物病残体的易发病;地势低洼积水、排水不良、土壤潮湿易发病,温暖、高湿、多雨、日照不足易发病。
二、向日葵锈病向日葵锈病,是在向日葵种植期容易发生的真菌病害。
危害的真菌向日葵柄锈菌,属于担子菌亚门。
该病大流行时期,可以导致向日葵减产40%到80%。
初期会出现少量孢子堆,破裂后会出现褐色粉末,末期散出黑色粉末,导致叶片枯死。
可以通过喷洒农药等方式来对该病进行防治。
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如白葵杂1号、辽葵杂1号、沈葵1号;清除病株残体烧掉,并深翻土地;加强前期管理,及时中耕,合理施用磷肥;发病初期喷洒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50%萎锈灵乳油800倍液、50%硫磺悬浮剂300倍液、25%敌力脱乳油3000倍液、25%敌力脱乳油4000倍液加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加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用25%萎锈灵可湿性粉剂或20%萎锈灵乳油400-600倍液喷雾、30%固体石硫合剂150倍液、12.5%速保利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隔15天左右1次,防治1次或2次。
向日葵菌核病
向日葵菌核病——病原 • 子囊菌亚门的核盘菌属的核盘菌( Sclerotiniasclerotiorum(Lib.)deBary) • 菌丝体绒毛状白色,菌核初期白色渐变为浅 灰绿色或灰黑色,形状各异。 • 菌核萌发形成子囊盘,子囊盘褐色,圆形, 大小4~9mm
发生规律
• 菌以菌核在土壤内,病残体中及种子间越冬。 • 翌年气温回升至5℃以上,土壤潮湿,菌核萌发产生子囊 盘,子囊孢子成熟由子囊内弹射出去,借气流传播,遇向 日葵萌发侵入寄主。 • 种子上的越冬病菌可直接为害幼苗。 • 菌核上长出菌丝也可侵染茎基部引起腐烂。 • 病菌生长温限0~37℃.最适温度25℃。菌核形成温限5 ~30℃,最适15℃,菌核经3~4月休眼期。 • 菌核埋入土中7cm以上很难萌发。 • 春季低温、多雨茎腐重,花期多雨盘腐重。
2. 茎腐型主要发生在茎的中上部,初生椭圆形褐色斑,后扩 展,病斑中央浅褐色具同心轮纹,病部以上叶片萎蔫,病 斑表面很少形成菌核。 3. 叶腐型病斑褐色椭圆形,稍有同心轮纹,湿度大时迅速蔓 延至全叶,天气干燥时病斑从中间裂开穿孔或脱落。 4. 花腐型初在花盘背面生褐色水渍状圆形斑,扩展后可达全 花盘,组织变软腐烂,湿度大时长出白色菌丝,菌丝穿过 花盘在籽实之间蔓延,最后形成网状黑色菌核,花盘内外 均可见到大小不等的黑色菌核,果实不能成熟。
防治方法
• 1)与禾本科作物实行5~6年轮作。 • 2)将地面上菌核翻入深土中使其不能萌发。 • 3)种植耐病品种如龙葵杂1号、Ro-924等。 • 4)清除田间病残体,发现病株拔除并烧毁。
• 5)适当晚播,增施磷钾肥。
• 6)种子处理用35~37℃温水浸种7~8分钟并不断搅动, 菌核吸水下沉,捞出上层种子晒干。种子内带菌采用58~ 60℃恒温浸种10~20分钟灭菌。 • 7)药剂防治用种子重量0.32%的50%腐霉利或40%菌核 净可湿性粉剂拌种。花盘期喷洒40%纹枯利可湿性粉剂 800~1200倍液或50%农利灵(乙烯菌核利)可湿性粉剂 1000倍液、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 70%甲基硫菌灵1000倍液、60%防霉宝超微可湿性粉剂 1000倍液,重点保护花盘背面。
向日葵病害识别与防治
防 治
通榆 县种 子 管理站 黄 淑 影
0 %防霉宝超 微可 湿性 粉 剂 种 。发 病 时 喷 雾 .用 2 0 %萎 锈 灵 5 0 %农 利 灵 可 湿 性 剂 1 0 0 0倍 液 、 倍液 、6
0 0 0倍 液 .重点保 护花盘 背面 。 乳油 4 0 0倍 液 灌 根 .每 株 灌 兑 好 5 0 %腐 霉 利 可 湿 性 粉 剂 l 5 O 0 — 1 的药 液 5 0 0毫升 。
、
段 因 透 气 性 差 异 导 致 苏 丹 草 幼 苗
死亡 。
不 改 变 麦 收 前 生 长 期 麦 类 正
六 、 适 时 收 获
常 的浇水 、施 肥 。麦收后 。立即拉 混播 后 的 苏丹 草 最佳 收 割 期 三 、混播 拌药 播种 运 田间麦草 .及 时浇头水 。头水是 是 8 0 %的 苏 丹 草 扬 花 .此 时 草 的 1 . 混播 拌药 :将 精 选后 的春 小 决 定混播效 益的重要 手段 .要 求 浇 营 养 价 值 最 高 .及 时机 械 收 割 , 麦种 与 苏 丹 草 种 子 按 5 :1混 合 . 匀、浇透 。防止 串灌 ,7 —1 0天 浇 调 制 干草 方 法 :收 割 2天后 搂 成 大麦 种 与 苏丹草 按 4 :1比例 混合 二 水 .并追施 尿 素 8 —1 0千克/ 亩, 堆 阴 干 .5天 后 拉 运 上 垛 。 后 .按 每 1 0 0千 克 种 子 拌 2 0 0克 1 0 —1 5天 浇第三 水基 本保 证 丰收 。 。 马 学 忠
丁酯 7 O毫 克 / 亩对 水 2 0千 克 , 防
适应 范 围 回 多 次 翻 动 均 匀 即 可 播 种 治 以 燕麦 为 主 的 单 子 叶杂 草 .采 凡 是 能 种 植 玉米 .海 拔 高度 2 . 播 种 :按 麦类要 求正 常抢 墒 用野 燕枯 .在 燕 麦草 2 .4叶期 用 在 6 0 O 一1 5 O 0米 的 范 围 内 .春 小 播 种 .春 麦 2 5千 克 / 亩 . 混 苏 丹 6 4 % 可 湿 性 粉 剂 (美 国 产 ) 1 0 4 麦种植 区都 能混 播 苏丹草 草 5千 克 / 亩 :大 麦 2 0千 克/ 亩 , 克/ 亩 ( 加 活 性 荆 ).或 2 5 %野 燕 二 、品种 选择 混 苏 丹草 5千 克/ 亩 。平播 、畦 播 枯 f 国 产 )2 3 0 —3 6 0毫 克 / 亩 对 水 麦 类 品 种 应 选 择 低 矮 、抗 倒 和 沟 播 均 可 .但 以畦 播 效 果 最 佳 , 2 0千 克 进 行 喷 雾 在 使 用 2 , 4 - D 伏 、生 育期长 、产量 高的 品种 , 播 深 3 — 5厘 米 丁 酯除 草 时 .注 意 周 围是 否 有 阔 要 采 取 防 倒 伏 措 施 . 否 则 倒 伏 地 四、施肥 浇水 叶 作 物 . 以免 作 物 受 药 害 。
向日葵菌核病防治办法
向日葵菌核病发病率极高,严重时高达80%,防不胜防,每个时期均可发病,对植株的影响很大,本文为大家介绍向日葵的菌核病及防治办法!
向日葵菌核病类型
菌核病主要是真菌感染,导致植株花盘腐烂,整株枯萎。
常见的有两种类型:
立枯型
主要发生在幼苗期。
茎部出现水渍状的病斑,逐渐长出白色的絮状菌丝,空气干燥会变黑,植株逐渐枯死。
发病时主要以茎部为主,叶片由下向上枯黄。
烂盘型
这种病主要出现在花谢之后,花盘出现病斑,花托细软呈褐色。
若遇到雨天,病斑逐渐扩大,病情加重,整个花盘长满菌丝,造成腐烂。
防治措施
物理防治
一旦发现植株茎叶或花盘出现病斑,将植株整体拔除,以免真菌蔓延。
菌核的生命力很强,会在土中存活3年,所以盆中若还有其他的植株建议换土重新种植。
药剂防治
1,现蕾前喷洒1000倍的托布津溶液,喷洒1~2次。
2,现蕾及盛花期:喷洒1000倍的纹枯利溶液,主要喷洒于植株的下部及花盘背面。
3,苗期或开花期喷洒速克灵500溶液,5~10天喷洒一次,预防效果一级棒。
4,当温度达到18~20℃,是地表撒药的最佳时期。
此时将70%五氯硝基苯混合少量湿土撒于土表,可有效抑制菌核的萌发,预防效果达80%。
正确养护
细菌真菌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下极易滋生,所以控制浇水很重要。
小型的盆栽品种尽量采用浸盆法浇水。
家庭露地栽培尽量选用滴灌的方式,或者尽量选用细小的喷壶浇水,既节约用水,又能防止菌核病的发生。
向日葵菌核病、黄萎病的发生及综合防治技术
萌发。根据笔者 2 0 1 0 — 2 0 1 3 年连续 4 a 的调查与观察 , 在
向 日葵 开 花末 期 至 成熟 期 如 遇 连续 阴 雨 天气 , 花 盘 受 害 就重 , 大 面 积重 茬 种植 向 日葵 的 区域 就 可 引起 该 病 的流
2 0 1 0 — 2 0 1 3 年对以上 2 种病害的为害特点 、 发病原 因及发
1 . 1 发 病特 点 向 日 葵 在整 个生 育期 间都 可能被 菌核 病 侵染 , 根 据 侵 染 部 位 的不 同 , 可分为 3 种类 型 : ( 1 ) 根 腐
型。病菌侵染向 日葵幼苗的根及茎基部 , 茎基部形成水
渍状褐色病斑 , 病部很快腐烂 , 产生黑色菌核 ; 重病植株
茎基 部输 导 组织 被破 坏 , 叶片 下垂 萎蔫 , 整株 呈立 枯状 死
向 日葵产 区 发生普 遍 且危 害 日趋严 重 。根 据笔 者 连续 几
多雨天气 , 花盘极 易感病受害。发病初期 , 感病花盘背面
首先 出现软腐型褐色病斑 , 随即病菌蔓延扩大到花盘正
面, 病部菌丝密生于种子与肉座之间 , 变褐、 软化, 而后花 盘腐烂 , 甚至脱落 , 并在其中形成网状或单个菌核。山西 省各地向 日葵菌核病以盘腐型为主, 平均发病率 4 0 %左 右, 而根腐型 、 茎腐型菌核病发病率只有 2 % 左右 , 为害损
品种、 轮作倒茬 、 调整播期、 加强栽培管理、 化学防治等的综合防治技术。
关键 词 : 向日 葵; 菌核病 ; 黄萎病 ; 综合 防 治 中图分 类号 ¥ 4 3 5 文献标 识码 B 文 章编 号 1 0 0 7 — 7 7 3 1 ( 2 0 1 4 ) 2 1 — 6 0 — 0 2
向日葵病虫害的防治
向日葵病虫害的防治作者:刘丽颖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09年第08期一、菌核病1、病斑:菌核病侵染部位为茎基、茎秆、花盘三部分,分别称为根腐型、茎腐型和烂盘型。
根腐型多发生在苗期,为害苗茎基部和根部,绕茎形成病斑,病斑干燥后茎部收缩,整株呈立枯状枯死,也称立枯型。
烂盘型发生在开花以后,其发病率极高,且对生产造成极大威胁,初发病时花盘背面出现水浸状病斑,逐渐变褐软化。
这时如遇多雨高湿及相对低温,病斑迅速扩大,腐烂处长出白菌丝,花盘背面海绵状组织内形成灰黑色菌核和体积较大的长颗粒状及结连成片的菌核。
稍受振动花盘纷纷掉落地面,只剩茎杆竖立地上。
发病较轻的花盘局部腐烂,种子霉坏变质。
2、药剂防治:药剂拌种防治根腐型菌核病效果较好。
如菌核净、速克灵、五氯硝基苯、甲基托布津等,用药量为种子量的0.5~0.6%。
防治烂盘型菌核病,可用菌核净1000ppm在盛花期喷治,防效可达70%以上。
或用50%速克灵1000ppm、50%甲基托布津或50%多菌灵500ppm,于盛花期或终花期喷治,防效为50~70%。
喷洒五氯硝基苯对消灭出土的子囊盘有一定效果。
亩用70%的五氯硝基苯1~1.5kg,加湿润细土10~15kg,搅拌均匀,于8月中旬子囊盘大量出土时,撒在向日葵田间,或用喷粉器喷在地面,并浅锄1次。
隔12~15天再喷1次。
凡上年发生菌核病的地块及重茬向日葵地块,更应喷洒防治。
二、霜霉病1、病症。
(1)全株发病。
也称系统侵染型。
感病幼苗的子叶、真叶出现淡黄色病斑,病斑扩大,幼苗生长受阴,矮小瘦弱,不久便干枯而死。
不死的病株节间缩短,茎秆瘦弱硬化,生长迟缓;叶片皱缩,叶面褪绿部分逐渐扩大,叶背布满白色霉菌;植株矮化,株高仅10~40cm;不能形成花盘,或只能形成很小的花盘,结一些秕瘦的种子,无产量。
严重感病株只能存活几周。
(2)局部发病。
也叫局部侵染型。
部分或大部分叶片上产生褪绿病斑,病斑受叶脉限制呈不规则状,病斑背面长满白霉。
定边县向日葵菌核病发病规律及防治措施
向 日葵 菌核 病 初 侵 染 源 主 要 是 土壤 、 肥 和 种 子 间 的 农
菌核 。 定边 县 向 日葵 种 植面 积 较大 , 菌核 病 每 年均 有 不 同程
源和 流 行条 件 , 同时根 据 当地 生产 实 际提 出具 体 防治 措施 。
1 发 病 症 状 11 叶 片 及 茎 杆 .
根 据 田间 调 查 , 苗和 成 株 期 叶 片 、 柄 均 可 发 生 , 幼 叶 初 发 时 叶 片产 生 水渍 状 小斑 点 , 扩 展 为不 规 则大 病 斑 , 斑 后 病
或 黄 白色 凹 陷大 斑 , 呈软腐 状 ; 盘面 籽 粒较 松 散 , 易脱 落 , 籽
为 灰 褐 色 , 缘 与 健 部 分 界 不 明 显 , 度 大 时 病 斑 迅 速 扩 边 湿 展, 斑面 出现 絮状 白霉 , 重 时病 斑相 连 , 布整 个 叶 片 , 严 遍 天
斑和 花盘 腐 烂 。
32 流 行 条 件 .
向 日葵 菌核 病 流 行 暴 发 的 主 要 因 素 是温 度和 湿 度 。 根 据 21 0 0年 和 2 1 0 1年 田 间 调 查 和 温 湿 度 及 降 雨 分析 ,0 1 2 1 年 向 日葵 因 菌核 病 造成 的烂 盘 比例 明 显 高 于 2 1 0 0年 ,0 1 2 1 年 当地 主 栽 品种 黑 大 片 在 8月处 于 现 蕾 末 期 和 开 花 期 , 降 雨 虽 多 。 温 度略 高 , 度 偏低 , 造 成 流行 ; 但 湿 未 9月上 旬 进 入
向 日葵 是 定 边 县 传统 经济 作 物 , 植 面 积 居 榆 林 市 首 种
预防向日葵烂头病的五项措施
预防向日葵烂头病的五项措施向日葵菌核病,俗称白腐病、烂头病,是我省的多发病,也是对我省向日葵生产威胁最大病害。
可造成茎秆折断,花盘及种子腐烂,对产量影响很大。
主要症状:向日葵菌核病在各生育期均可发生。
苗期受害,幼苗基部产生褐色的水浸状大斑,空气湿度高时,病部长出白色的絮状菌丝,后期生有黑色菌核,病斑绕茎合围后,病上部分失水,幼苗枯萎而死。
成株时茎的中、下部感病时,产生褐色凹陷的溃疡斑,斑扩大后,植株易折断。
髓部生有黑色菌核,病茎失水呈灰白色,破碎皇麻状。
花盘受害后,盘后面出现水浸状病斑,后期变褐色腐烂,形成黑色菌核。
花盘腐烂后脱落,剩下光秆。
受害较轻的花盘,结出的种子粒小,无光泽,表皮脱落,多数种子不能发芽。
因此,预防烂头病要采取以下几项措施。
一、分期适时早收。
9月上旬后,向日葵就开始陆续成熟,但因品种不同,或出苗不齐可造成成熟期株间早晚差、别很大,有的甚至相差10-30天,就是品种纯的优良品种也相差25天左右,而且烂盘损失的关键又正在集中成熟前半个月内,因此,分期适时早收是减少烂盘损失的有效措施。
适时早收的最佳标准:在花盘背面变黄褐色,植株茎秆为黄,大部分叶片枯黄脱落;托叶变褐色,舌状花冠落,管状花枯萎,籽粒变硬,重现本品种的特征为最佳收获期。
据试验证明:向日葵一般成熟时收获仅损失1.4%,而延迟5天收获损失5.4%,延迟15天收获损失6.1%,延迟25天收获损失12.3%。
所以要分期适时早收,减少向日葵的损失,同时还避免烂盘的发生,达到一举两得。
二、清除田间病株。
生育期如发现病株要拔除、烧毁或深埋土中。
收获后,要将葵田内的病残组织,尤其是遗留地面的烂盘要彻底清除,集中田外烧毁。
决不能用葵盘等残体沤肥,以防菌核传播。
三、拣拾烂盘。
收获后,有条件的农户最好组织人力拣拾烂盘,集中田外烧毁深埋,这是减少菌源的重要措施。
四、药剂防治。
用速克灵、乙烯菌核利或菌核净,稀释500倍,在向曰葵开花结束时和开花结束后10天两次喷药效果好,一次用药为1.5公斤/公顷,喷在花盘的正面和背面。
向日葵菌核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
向日葵菌核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向日葵菌核病发病率极高,严重时高达80%,防不胜防,每个时期均可发病,对植株的影响很大,本文为大家介绍向日葵的菌核病的症状及防治办法!一、向日葵菌核病症状向日葵菌核病主要表现症状有两种类型,即茎腐型和花腐型。
1、茎腐型菌核病在茎秆的各部位都能发生,初期在茎表面出现椭圆形褐色病斑,逐渐扩大,约15~20天后大面积的黑褐色病斑绕茎一周形成扣环后,植株萎蔫死亡或遇风猝倒死亡,此类型症状多见于茎中下部或穗颈处。
2、花腐型菌核病向日葵开花后在花盘背后的花托部分出现水渍状淡褐色圆形病斑,扩大到全花盘后使组织腐烂变软,腐解后无明显的恶臭味,最后形成黑色菌核,病菌亦可侵染蔓延到花盘正面,形成黑色菌核网覆盖在花盘。
后期因花盘组织结构腐烂使整个花盘落地或部分或全部籽粒落地。
籽粒上的症状一般不十分明显,严重时果皮脱色变白,籽仁褐色,失去商品和种用价值。
二、向日葵菌核病防治方法1、实行轮作菌核在土壤中可存活数年,一般3年后活力大部丧失,所以采取向日葵与禾本科作物轮作换茬,能大大减轻发病。
轮作时间越长效果越好,但不能与豆科、十字花科等作物轮作。
2、种子处理要从健康花盘收集种子,播前可选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5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等药剂,用种子量的0.3%~ 0.5%拌种,防治效果能够达80%以上。
3、花期及时喷药当向日葵现蕾开花后,如遇连阴雨天,或本身就是重病连茬地块应及早用药防治,药剂可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或800~1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亦可用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500倍液于盛花期后每隔7天1次连喷药2~3次,防治效果显著。
三、向日葵菌核病流行规律向日葵菌核病病原以菌核形式在土壤种子中越冬,菌核病严重地块种子带菌率为10%以上,菌核能混于种子间,果皮、种皮、子叶和胚均可带菌。
播种后可造成幼苗死亡或幼苗根部及根茎部发病。
土壤中的菌核大多分布0~10厘米的土层中,菌核萌发的菌丝直接可从伤口侵入向日葵的根或根茎部位而发病。
向日葵菌核病的发生及防治
下垂, 遇风 折茎 或枯死 。烂盘 型发生 在开 花 以后 , 其
发 病率极 高 , 且对 生产造 成极 大威胁 , 初发 病 时花盘
背 面 出现 水浸状 病斑 , 逐渐 变褐软化 , 时如遇 多雨 这
4 3 h ,0 6年种植 6 6 h 随着种植 面积 的增 3 3 m 2 0 87m , 加, 菌核病 的发生有逐 渐加 重的趋 势 , 文探讨 了 向 本 日葵 菌核病 的发生 与气象 因素 、 培条件 等 的关 系 , 栽
3 3 化 学 防 治 .
a 成 虫 盛 发 期 , 晚 闭 棚 后 , 公 顷 温 室 用 . 傍 每
3 虫 螨净 烟剂 4 5 . k , 5 O . ~6 O g 分 ~6点 点燃 熏蒸 ,
可杀死 全部成 虫及 部分幼 虫 。在进行 烟剂熏 蒸的 同
时进行 叶 面喷雾药 剂 防 治 , 可取 得 更 理想 的防治 效
型( 盘腐 型) 。其 中根 腐 型是 土壤 中或种 子 中的菌核 萌 发后 , 以菌 丝体侵 染 , 多发 生 在 苗期 , 害茎 基 部 危
和根部 , 绕茎形 成病 斑 , 斑 干 燥后 基 部 收缩 , 株 病 整
呈 立枯状 枯死 , 也称 立枯型 。茎腐 型 、 叶枯 型 和烂盘
型 其初侵 染源都 是子 囊孢子 。但在 不 同的生 态条件 下, 菌丝体 和子 囊孢 子 的侵染 力 有 明 显差 异 。茎 腐 型 危害茎 秆 中部 、 上部 及基部 , 病斑 以上 的叶 片萎 蔫
棚外 冻死 、 死 。 饿 d 悬 挂黄色捕 虫板 , 杀成 虫 。在作物 生长期 , . 诱
每公 顷温 室悬 挂 4 c 0m×2 c 黄 色捕 虫 板 ( 5m 可用 硬 纸板 涂黄色 油漆 , 干后 再 涂 1 O号 机 油替代 ) 5 1 0块 ,
向日葵病害
中文名称:向日葵菌核病为害作物:向日葵为害症状:根腐型从苗期到收获都能发生。
苗期发病时幼芽和胚根有褐色病斑,水浸状,病斑很快扩展,腐烂,幼苗不能出土。
病轻的虽能出土,但随着病斑扩大,扣环,幼苗萎蔫死亡。
成株期发病时根或茎基部产生褐色病斑,渐扩大至根的其它部分和茎,病斑褐色,蔓延至茎部时可向上和向左右扩展,有同心轮纹,病斑可长达1米左右。
以后病斑部分氏出白色茁丝,后形成黑色菌核,重病株萎蔫枯死,茎组织腐朽易断,内部有黑色菌核。
茎腐型一般在茎中、上部发生病斑,椭圆形,褐色,后扩大,有同心轮纹,病斑表面很少形成菌核。
病斑也可以扩大至扣环,片萎蔫枯死。
病斑中央淡褐。
叶腐型病斑椭圆形,褐色,稍有同心轮纹。
湿度大时很快蔓延至全叶,天气稍干燥时病斑从中间裂开,脱落,形成穿孔。
花腐型在花盘背面产生褐色圆形水浸状病斑,逐渐扩大可达全花盘,使组织变软腐烂,空气潮湿时可出现白色菌丝。
菌丝可穿过花盘,蔓延于籽实之间,最后形成网状黑色菌核。
花盘内外都可形成黑色的大小不等的菌核。
最后由于花盘组织腐烂落地,果实不能成熟,有的果实内外也存在菌核,籽仁褐色。
病原菌形态特征:由真菌寄生引起LJclerotiniasclerotiorum(Lib.)deBary]。
菌核可萌发产生子囊盘,子囊棍棒状,无色,侧丝丝状无色。
子囊孢子单胞,椭圆形,无色。
发病特点:病苗以菌核在土壤和种子内外越冬,第二年春天,菌核直接产生菌丝侵染幼苗胚根引起根腐型菌核病,也可侵染成株期根部或根茎部井蔓延,-直到收获。
病苗或病株的报或茎叶通过互相接触可蔓延侵染。
在条件适合时菌核可萌发形成子囊盘,不断形成子囊孢子,随气流传播,侵染茎、叶、花盘引起茎腐、叶腐和花腐,最后形成菌核越冬。
菌核病的发生发展与气候条件关系密切,6~9月雨水多,雨日多,湿度大时病重;重茬、地势低洼也加重发病。
防治方法向日葵菌核病菌源广,传染渠道多(种子、土壤、气流都可传染),寄主的感病阶段每年都正值雨季,防治有很大困难。
向日葵的常见病理及预防措施
向日葵的常见病理及预防措施向日葵的常见病害主要有向日葵菌核病和向日葵黄萎病。
向日葵菌核病是向日葵成株期的重要病害,黑龙江省北部地区发生较重,引起茎秆、花盘及种仁腐烂,一般减产10-30%,个别地块减产达80%。
受害的种子味苦,含油量和品质降低。
成株茎的中、下部感病时产生褐色凹陷的溃疡斑,引起植株折断,髓内生有黑色菌核。
花盘受害后期变褐腐烂,长出白色菌丝,后期形成黑色菌核,花盘腐烂严重时脱落掉地,瘦果腐烂失收。
受害轻的花盘形成的种子粒小、空秕、无光泽、味苦、失掉食用价值。
向日葵黄萎病是新疆、甘肃产区的主要病害。
农业防治包括选用抗病品种、做好轮作倒茬、适时播种、合理浇灌和施肥等。
药剂防治需科学选用向日葵上登记的药剂。
针对以上病害,可以采取以下预防措施:1. 合理轮作:与禾本科作物进行5-6年轮作,避开前作土壤中越冬菌核的侵染。
2. 播种无病种子:严格选种,汰除病粒和菌核。
3. 中耕:在田间菌核萌发形成子囊盘初期,进行中耕,破坏子囊盘形成。
此期结合人工除草铲地,也有破坏子囊盘形成作用。
4. 药剂防治:结盘初期每公顷用250克/升咪鲜胺乳油1.5升;或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5千克;或50%腐霉利(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千克;或50%异菌脲(扑海因)可湿性粉剂每公顷0.75-1.5千克,对水喷雾花盘,防治子囊孢子对花盘的侵害。
喷药时,加入芸苔素内酯类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促进病株尽快恢复生长,每公顷加0.01%天丰素150毫升或0.1%硕丰481可溶粉60克或0.003%爱增美75毫升,提高防治效果。
同时按每公顷药液量加入有机硅助剂杰效利或透彻75毫升,可提高防治效果节省用药量。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建议咨询专业人士获取更准确的信息。
向日葵菌核病的发生及防治
在种植过程 中如何 防治向 日葵 茵核病的发 生。
关 键 词 : 日葵 ; 向 茵核 病 ; 治 防 中 图分 类号 :5 5 ¥6. 5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4 6 2 (0 9 0 — 11 O 10 — 4 9 20 )2 0 3 一 l
i n s , h c y h l a m r r v n e i n s . l e s w i h ma ep f r e st p e e t h l e s l o t l
KEYW ORDS:u f w rsl o na pe e t n sn o e ; e t i ;rv ni l c ri o
菌核和孢 子的萌发及菌丝的生长需要较 高的温度 , 所以 , 菌 核病 的发生与每年的降雨量有密切的关系 ,特别是与春季 的降
雨 量 关 系 更大 , 多雨 的 年 份 常造 成 此病 的发 生 。 4 防 治 方 法
该 病 苗 期 至 成株 期 均 可 发 生 . 害 植 株地 上 部分 。 以茎 秆 危 并 花 盘 为 主 , 害茎 部 形 成灰 白色 圆 形 或 椭 圆 形病 斑 , 时 有 同 心 受 有 轮 纹 , 湿 时 生 白 色 毛 物 , 现 茎 内产 生 不完 形 黑 色 菌 核 , 使 潮 剖 常 全 株早 枯 , 实 不饱 满 。花盘 受 害 时 , 面布 满 白色菌 丝 . 结 表 以后 聚 成 菌核 , 严重 时 花盘 组 织 和种 子 腐烂 。
向 日葵 菌 核 病 菌 属 于 囊 菌 亚 门 , 菌 纲 , 膜 菌 目 , 盘 菌 盘 柔 核 属 菌核 黑 色 , 鼠类 状 , 花 盘 上 危 害 时 , 在 常连 接 成 网状 , 发 时 产 萌
我国向日葵列当发生危害现状调查
我国向日葵列当发生危害现状调查我国向日葵是一种重要的农作物,被广泛种植用于食品加工和食用油生产。
向日葵种植业面临着各种潜在的危害,包括病虫害、天气灾害和生产管理问题等。
这些危害对向日葵的产量和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我们进行了一项关于我国向日葵产业危害现状的调查,以了解当前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病害危害1. 菌核伏染病菌核伏染病是向日葵的一种重要病害,会导致植株凋落、产量减少和油质下降。
调查发现,该病在我国向日葵产区普遍存在,尤其是在湿润多雨的气候条件下更为常见。
2. 病毒病害病毒病害也是向日葵种植面临的严重威胁之一。
调查显示,病毒病害主要由昆虫传播,对向日葵产量和品质造成了重大损失。
二、虫害危害1. 向日葵花象甲向日葵花象甲是向日葵的重要害虫之一,它会造成向日葵花朵着丝,阻碍营养物质的输送,影响果实的形成和发育。
2. 向日葵蚜虫向日葵蚜虫会在植株上吸食汁液,导致植株生长受阻,造成营养不良和减产。
三、天气灾害1. 干旱我国部分向日葵产区在生长期间会遭受干旱天气的影响,导致向日葵生长缓慢,产量下降。
2. 暴雨某些地区的向日葵产区在生长期常常会遭遇暴雨天气,导致植株受损、倒伏和病虫害传播加剧。
四、生产管理问题1. 土壤质量部分向日葵产区存在土壤质量不佳的问题,土壤肥力不足会影响向日葵的生长和产量。
2. 种子质量部分向日葵生产区种子质量不达标,导致种植后出现发芽率低、生长缓慢的问题。
一、病虫害防治措施1. 加强农作物病虫害监测,及时发现病虫害,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减少病害造成的损失。
2. 选择抗病抗虫品种,培育适应性强的向日葵品种,提高抗病虫的能力。
二、天气灾害应对措施1. 加强对暴雨和干旱等极端天气的监测预警,及时做好应对措施,保障向日葵生长的正常进行。
2. 积极研发抗灾品种,提高向日葵对极端天气的适应能力。
三、生产管理改进措施1. 进行土壤改良,提高土壤肥力,创造更好的生长环境。
向日葵菌核病的发生与防治
土壤湿度、温度和向日葵品种 是影响菌核病发生的关键因素 。
土壤湿度过高、温度适宜和品 种抗性差是导致菌核病严重发 生的重要原因。
化学防治和农业防治是防治菌 核病的有效方法,其中化学防 治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果较好,但易产生药害和 环境污染。
研究展望
开展生物防治研究,寻找安全有效的生防制剂,减少化 学农药的使用量和环境污染。
化学防治
1 2 3
种子处理
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 性粉剂进行拌种,可有效防治向日葵菌核病。
土壤消毒
在向日葵种植前,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 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进行土壤消毒,以减 少土壤中的菌核病菌源。
喷药防治
在向日葵生长期间,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进行叶面喷施,以 防治菌核病的发生和蔓延。
果实受害后,表面出现水渍状斑点,随后 扩大并腐烂,病组织内部充满菌核。
03
向日葵菌核病的病原菌 与发生规律
向日葵菌核病的病原菌
核盘菌
向日葵菌核病主要由核盘菌( 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引起,属于真菌界、子囊菌门
、核盘菌属。
腐生性
核盘菌可以在土壤中腐生,也 可以寄生在向日葵等植物上。
向日葵菌核病的危害
产量损失
向日葵菌核病对向日葵的产量 和品质产生严重影响,导致种 子产量大幅下降,给农业生产
带来巨大损失。
品质下降
该病还会导致向日葵籽粒不饱满, 空壳率增加,含油量降低,进一步 影响向日葵的品质和市场价值。
传播速度快
菌核病具有传播速度快、传播途径 广的特点,容易在大面积范围内爆 发。
生物防治
向日葵菌核病的发生和防治
汇报人:日期:•引言•向日葵菌核病的危害及症状•向日葵菌核病的病原及发生规律•向日葵菌核病的防治方法•结论与展望目录引言01•向日葵菌核病是一种由核盘菌引起的真菌性病害,可导致向日葵植株早枯、死亡,并对产量和品质产生严重影响。
近年来,随着向日葵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菌核病的发生也日益严重,成为向日葵生产中的重要问题。
背景介绍•本研究旨在探讨向日葵菌核病的发病规律、影响因素及防治方法,为生产实践中有效控制该病害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以保障向日葵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研究目的和意义向日葵菌核病的危02害及症状向日葵菌核病可导致向日葵植株死亡,从而造成产量损失。
产量损失品质下降传染性感染菌核病的向日葵种子会受到污染,导致品质下降。
向日葵菌核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可随风雨传播,感染健康的向日葵植株。
03向日葵菌核病的危害0201向日葵菌核病的症状向日葵叶片受到菌核病侵染后,初期呈现水渍状病斑,后期叶片腐烂,出现白色菌丝。
叶片症状茎杆症状花朵症状果实症状向日葵茎杆受到菌核病侵染后,会出现纵向裂纹,表面有白色菌丝。
向日葵花朵受到菌核病侵染后,花朵凋谢,花盘背面有白色菌丝。
向日葵果实受到菌核病侵染后,果实内形成空洞,内部充满白色菌丝。
向日葵菌核病的病03原及发生规律病原菌向日葵菌核病是由核盘菌属(Sclerotinia sclerotiorum)真菌引起的。
传播途径病原菌以菌核形式在土壤中越冬,翌年春季条件适宜时萌发产生子囊盘,释放出子囊孢子,通过气流传播感染向日葵。
向日葵菌核病的病原向日葵菌核病的发生与气候条件、土壤类型、种植密度、肥料使用等有关。
流行条件某些品种的向日葵对菌核病特别敏感,容易发生病害。
易感品种由于病原菌的抗药性强,防治难度较大。
防治难度向日葵菌核病的发生规律向日葵菌核病的防04治方法与禾本科作物实行轮作,减少与向日葵等寄主植物的连作,可以有效降低菌核病的发病几率。
轮作倒茬选择对菌核病抗性较强的向日葵品种,提高植株本身的抗病能力。
太阳花的常见病理及预防措施
太阳花的常见病理及预防措施
太阳花的常见病理包括向日葵黑斑病。
这种病菌的为害症状包括:
1. 叶片染病会出现暗褐色圆形病斑,边缘常有黄绿色晕圈,病斑上有时会现同心轮纹,中央生出灰色至灰白色的霉状物。
2. 叶柄染病会出现圆形至椭圆形或梭形黑褐色病斑,严重的叶柄会干枯。
3. 茎部染病会出现椭圆形至梭形长斑,黑褐色,由下向上蔓延,常互相接连,长的可达140mm,使茎秆全部变褐。
4. 花托染病会出现凹陷圆斑。
5. 花瓣染病通常会产生小褐色斑。
6. 葵盘染病会出现圆形至梭形具同心轮纹的褐色至灰褐色斑,中心灰白色。
预防措施包括:
1. 选用抗病品种。
2. 秋季深翻地,消灭病残体,减少初侵染源。
3. 采用向日葵配方施肥技术,施足底肥,增施磷钾肥提高抗病力。
4. 种子处理:用50%福美双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的0.3%拌种,也可用60℃热水浸种10分钟。
5. 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及时喷洒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00~600
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异菌脲(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隔7~10天一次,喷2~3次。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建议咨询专业人士获取更准确的信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向日葵菌核病的发病特征、规律及防治措施
向日葵菌核病发病快、危害重,如主要的盘腐型菌核病,其病菌是在现蕾期至花期就已侵染,而在近采收期开始爆发显症,一旦爆发,防控就来不及了,常造成绝收,因此菌核病的防治要早防、前期重防,显证后重治。
一、发病特征:向日葵菌核病不但侵染花盘和果仁,也侵染茎干、叶片、茎基部以及根系,按期不同症状表现常分为四类:根腐型、茎腐型、叶腐型、盘腐型。
根腐型:苗期至收获期都可发生,苗期染病时幼芽、胚根腐烂,造成幼苗不能出土或虽能出土,但随病害加重而萎蔫;成株期染病根或茎基部产生褐色病斑,有同心轮纹,潮湿时病部长出白色菌丝和鼠粪状菌核,重病株萎蔫枯死,组织腐朽易断,内部有黑色菌核。
茎腐型:主要发生在茎的中上部,初生椭圆形褐色斑,病斑中央浅褐色具同心轮纹,导致上部叶片萎蔫,病斑表面很少形成菌核。
叶腐型:病斑呈褐色椭圆形,稍有同心轮纹,湿度大时迅速蔓延至全叶,天气干燥时病斑从中间裂开穿孔。
盘腐型:花盘初时背面产生淡黄色病斑,后扩展为淡黄色或黄白色凹陷大斑,组织变软腐烂;盘面籽粒较松散,易脱落,严重时籽粒和花盘直接掉落在地面,未脱落的籽粒多为空壳,没有产量。
二、发病规律:菌核的萌发、侵染有两种方式,一是在相对湿度在70%-80%,温度10-25度条件下产生子囊盘,子囊孢子弹射在空中,
随气流、雨水和昆虫传播,从而引起茎腐和盘腐;另一种方式则是菌核病菌制直接萌发菌丝,侵染根部或茎基部造成根腐和茎基腐。
三、防治措施:
1,花前2次药(喷雾一次、冲施一次)
用青枯立克150倍+大蒜油1000倍+沃丰素600倍喷雾一遍,同时配合冲施,冲施方案为:一亩地用青枯立克4瓶+地力旺4瓶随滴灌冲施。
作用:大蒜油有速效杀菌作用,减少地里的菌原基数,青枯立克有杀菌同时为作物补充营养,复壮作物的作用,生物菌是拮抗土壤里的菌核病菌,防止其弹射出孢子。
2、现蕾期喷雾一次:用地力旺500倍+青枯立克150倍+沃丰素600倍喷雾一次。
作用:现蕾期是菌核病菌侵染的关键时期,此时用生物菌喷雾,可起到优先占领生态位点阻止菌核病菌侵染的作用,同时青枯立克、沃丰素可为作物提供多糖、氨基酸、多肽、中微量元素等多种营养物质,起到营养复壮作物,增强作物抗病抗逆能力的作用,且沃丰素中含有的芸苔素内酯、锌硼等物质,可平衡作物生长,保花、壮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