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龑--福建葡萄栽培设施现状与发展趋势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设 施葡萄发 展过 程
主要历程
1 20世纪50年代初期
(黑龙江、天津 、北京、辽宁和 山东等地小规模 )
2
20世纪80年代
大面积发展,迅猛
截至2013年,我国葡萄设施栽培面积达200余 万亩,约占栽培总面积的20%
由于设施园艺资材的改进; 高效益;栽培技术发展;生 活水平提高
我国设施葡萄生产类型
收
益
1.5 发展葡萄栽培设施的优势
栽培设施的应用能够 更好地与第三产业相 结合,发展观光休闲 农业,拓展产业功能 ,附加文化价值,提 高经济效益,促进葡 萄产业发展。
2 第二部分
福建省葡萄栽培设施类型及 特点
2.1 按不同搭建材料分类
n类型 竹木棚 按不同搭建 材料分 水泥柱木棚 水泥柱钢架棚 镀锌管钢架棚
2.2 按栽培架式分类
飞鸟架 避雨棚 按不同架式分
水平棚架 避雨棚
飞鸟架结果状
2.2 按栽培架式分类
三明梅列
飞鸟架避雨棚
2.2 按栽培架式分类
飞鸟架 避雨棚 按不同架式分
水平棚架 避雨棚
2.2 按栽培架式分类
厦门同安
水平棚架避雨棚
2.3 按不同搭建地形分类
按不同搭建地形分
一 二
山地避雨棚 平地避雨棚
2011年
三明梅列
厦门同安
福州寿山
福安晓阳
1.4 福建葡萄栽培设施发展特点
形式多样 因地制宜 分散搭建 设施环境调节技 术差 发展不平衡
不同树形与架式、不同材料与架式的自由组合 根据建园实际地形、材料获得情况以及经济状况进行 灵活搭建 主要以各家各户进行,呈现单户分散搭建的特点
我省葡萄栽培设施多为简单薄膜大棚,设施环境调控 差 闽南等新兴产区以及闽东地区发展较快,闽北产区发 展较慢
此模式主要集中在甘肃、河北、 辽宁、江苏、内蒙、青海和西藏 等地 利用增温保温覆盖材料 ,辅以温室度控制,促 进提早成熟
截至2013年,我国促 早栽培面积约50万亩 截至2013年,我国延迟栽培面 积约5万亩
介于温室栽培和 露地栽培之间的 一种集约化栽培 方式。
截至2013年,我国避雨栽培 面积约150万亩
•
省工节本新技术有待研究与应用
人工成本不断上升,省工节本成为葡萄生产中越来越重要的方向
4.2 福建省葡萄栽培设施发展趋势
葡萄设施发展将朝着资源可回收、省力化、系统化的方向发展 资源 可回收 省力
小配件改良及改变避雨设施各结构连结方式,有效实现 资源可回收 设计及应用过程中充分考虑人体工学与栽培技术的结合
1.3 福建省葡萄栽培设施概况
福建省葡萄设施栽培以避雨栽培为主,少量促早栽培温棚。设施葡 萄的发展让欧亚种在福建生产成为现实,促进福建葡萄产业发展。
n面积
2011年福建省葡萄避雨栽培面积约为1.16万亩, 截止2014年,福建 省葡萄设施栽培面积约为4.5万亩。设施面积增加了2.8倍
4.5万亩
2014年
福建省农科院
福建葡萄栽培设施现状及 发展趋势
汇报人:雷龑 福建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 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福州试验站
目录
1 葡萄栽培设施概况 2 福建设施类型及特点 3 福建省几种典型设施搭建要点 4 存在问题与发展趋势
1 第一部分
葡萄栽培设施概况
1.1 葡萄设施栽培概念
葡萄设施栽培是指在不适宜葡萄生长 发育的季节或地区,利用温室、塑料 大棚和避雨棚等保护设施,改善或控 制设施内的环境因子(包括温度、光 照、湿度等),为葡萄的生长发育提 供适宜的环境条件,进而达到葡萄生 产目标的人工调节的栽培模式。
避雨栽培与露地栽培相比,减轻了病虫害的发生,减少药剂的施用次 数,有利于果粉生成,果实品质提升,从而提高葡萄生产效益。
1.5 发展葡萄栽培设施的优势
成本与收益分析
成
本
l避雨栽培建园成本高于露地栽培,露地建园平均成本 约为4500元/亩,镀锌管钢架大棚搭建成本约为1.8万元/ 亩,水泥立柱和镀锌管材料的大棚搭建成本约1.3万元/亩 ,简易的竹木结构大棚搭建成本约7000-8000元/亩。生产 成本方面,同等管理水平下,避雨栽培病虫害防控成本 低于露地,其它无显著差异 l同样是巨峰葡萄,露地栽培每500克售价约2.5-3元,而 避雨栽培的优质果品每500克售价可达6元,有的甚至可 高达每500克8元。因此从长期来看,避雨设施栽培葡萄 的收益更高。
感谢大家 请对不足之处提宝贵意见!
• 按棚顶形状可分为拱棚避雨设施及屋脊式避雨设施。
建阳
建瓯
按覆膜情况可分为开敞式及封闭式避雨棚,前者仅具有避雨作用,后者利用卷膜 器将避雨棚四周围上薄膜形成整体,一般用于促早栽培中。
顺昌
古田
3 第三部分
福建省几种典型设施搭建要点
2.1 连栋拱顶避雨棚
福州
横断面图
单跨宽度600cm,棚顶距地面340cm,肩高200cm。在距地200cm拱棚肩 部设有横向连接立柱的横梁,每150cm处设有连结横梁与弯拱的小立柱。 纵向上每300cm设立一根镀锌管立柱,立柱埋入土中50~70cm,每1米设 置一道弯拱,在距地200cm处纵向搭建横梁,与各弯拱连结。棚内在距地 面180cm处用φ2.1钢丝纵横向拉制网格。
2.2 改良连栋拱顶避雨棚
• 单跨度600cm,棚体高度不低于350cm, 肩高200cm。水泥立柱采用 110mm×110mm尺寸,纵向柱距300cm 。肩管与拱管圆管均采用热浸镀锌管,其 中肩管圆管外径不少于47mm,壁厚不少 于1.8mm,拱管圆管外径不少于32mm, 壁厚不少于1.4mm。组装配件中的焊接件 先焊接并经防腐处理。现场组装采用螺栓 紧固。配套薄膜摇杆器开窗设施及水肥一 体化设施。与上述连栋拱顶避雨棚相比, 该类型减少了拱顶小立柱及横梁管的搭建 ,降低了建造成本,并减小了横梁多立柱 多的遮光影响。
2.3 按不同搭建地形分类
福建省多丘陵,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葡萄山地避雨栽培能 够充分利用丘陵山地,实现葡萄“上山”创效益。
2.3 按不同搭建地形分类
依山而建
随势而造
2.3 按不同搭建地形分类
平棚架山地避雨棚
飞鸟架山地避雨棚
2.3 按不同搭建地形分类
福建福安地区山地避雨棚
2.4 其它分类方式
避雨栽培是3种葡萄设施栽培面积 形式中最大的一种
日 光 温 室
连 栋 大 棚
Hale Waihona Puke 玻 璃 温 室简 易 避 雨 棚
1.3 福建省葡萄栽培设施概况
• 福建省自1984年引进巨峰葡萄后 ,葡萄种植经历了初始热阶段, 但由于高温多雨气候条件,葡萄 栽培病虫害发生严重,并且当时 农户栽培技术水平低,90年代初 福建葡萄生产发展甚至出现了倒 退。随着栽培技术水平的不断提 升以及栽培设施的应用,葡萄生 产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葡萄栽 培品种增加,栽培面积扩大,产 量增加,品质不断提升。
1.5 发展葡萄栽培设施的优势
避雨设施栽培葡萄有利于安全生产、降低成本
减少施药
约17次
约8次
1.5 发展葡萄栽培设施的优势
避雨设施栽培葡萄不误农事 避雨栽培模式下,摘心、花果管理、病虫害防控等田间管 理措施可以不受下雨天气的影响而得以及时进行。
1.5 发展葡萄栽培设施的优势
避雨设施栽培葡萄提高效益
古田
古田
2.3 屋脊式避雨棚
• 单跨宽度500cm,棚顶距地 面280cm,肩高200cm,纵 向柱间距400cm,水泥立柱 埋入土中70cm。棚顶及肩部 纵向拉梁采用木条或钢丝, 棚顶至肩部以80cm为间距也 采用钢丝拉结,覆膜以形成 避雨连栋棚。
该类避雨棚用材及 建造简单,成本较 连栋镀锌管避雨棚 低,在福建省北部 地区有应用分布。
福州 飞鸟架与屋脊式避雨棚实例
建瓯
避雨设施建造注意要点
地锚及斜撑系统
保证深度、数量及质量。防止来自水平 方向的风压毁坏设施。
固膜系统
压膜线及卡槽等,牢固束缚薄膜。薄膜 每两年更换,否则透光率降低
拒绝大面积连栋
连栋面积过大,若遇破坏性天气易对生 产造成毁灭性打击。
平面形状分布
以长方形为佳,防止设施中部热岛形成 ,不利于通风
系统化
灌溉系统;补光系统;水肥一体化等
4.2 福建省葡萄栽培设施发展趋势
山地栽培设施发展
福建省山地资源丰富,葡萄栽 培设施不断向山地扩大是福建 省葡萄栽培设施发展的必然趋 势之一。结合具体立地条件, 通过利用建造材料、搭建形式 的灵活选择,实现山地葡萄避 雨栽培,甚至结合水肥一体化 等其它配套设施,逐渐将山地 栽培设施向智能控制方向发展 。
1.2 国内外葡萄设施发展概况
• 早在18世纪,国外的葡萄设施栽培就已出现。目前,设施在葡萄栽培 中的应用在西欧各国广泛存在,其中意大利利用温室栽培葡萄达 80hm2,且有700~800hm2葡萄用塑料大棚覆盖以延迟至圣诞节收获 。亚洲国家中,日本自19世纪末便开始了保护地葡萄栽培,截至 1991年,葡萄设施面积达59870hm2,为所有果树设施面积的61%, 其设施管理大多采用计算机自动化控制,栽培技术水平较高。韩国目 前有葡萄设施栽培面积约为683.70hm2
2.1 按不同搭建材料分类
竹木棚 以木头为立柱,竹片作弯拱,连结缚扎 ,形成避雨棚骨架,上覆塑料薄膜,并以压 膜线固定。
图片
成本低(7000-8000元/亩) 但使用寿命短(3-4年)
图片
2.1 按不同搭建材料分类
建造成本约10000元/亩 l主要材料 水泥柱、木头 、竹片、薄膜 l搭建 将木头 和部分水泥柱绑缚 并固定作为单 跨 棚内的中心立柱,其余立柱由水泥柱构成,弯拱 部分用竹片制作,上覆塑料薄膜并拉紧压 膜线 固 定。 l水泥柱木棚一般是在已有露地栽培的基础 上建 避雨棚的简 易方式。
水泥柱木棚
2.1 按不同搭建材料分类
水泥柱钢架棚 以水泥柱为立柱,弯拱及 拉结梁等部分均为镀锌管,覆 盖塑料薄膜形成组合式避雨棚 。建造成本约为13000元/亩。 该类避雨棚一般是在露地栽培 基础上改建而成。
2.1 按不同搭建材料分类
镀锌管钢架棚 避雨棚各部分均由镀锌管组成,成本高(约1.8万元/亩),使用寿命长( 10年以上)
2.4 飞鸟架避雨棚
棚顶距地面250cm,于190cm以上处建拱 形避雨棚,棚宽210cm,拱棚高60cm, 棚间距60cm,立柱埋入土中70cm。每一 单棚架分三层,第一层距地130cm处,用 φ2.1钢丝纵向(绕柱)双道分布;第二层 距地160cm处横向固定一根长150cmφ33 镀锌管做横梁,在横梁上等分(约每隔 30cm)纵向拉四道φ2.1钢丝;第三层棚 顶用φ20镀锌管做成拱形固定,钢管中间 纵向拉一道φ3.2钢丝和两边各拉一道φ2.1 钢丝,拱顶面每70cm横向固定一条弓形 竹片。在距地190cm处(连接各单棚)每 隔50cm横向各拉一道φ2.1钢丝,将整个 棚面分成整齐方形,连成一体。在每跨棚 架的首尾立柱处应设立斜支撑。上述为福 建省飞鸟架避雨棚实际建造情况。为更方 便进行田间管理,建议将棚体高度增高至 270cm,各层高度均提高20cm,种植者 在进行摘心、整形等操作时不需下蹲或弯 腰,可有效减轻劳动强度。
4 第四部分
存在问题与发展趋势
4.1 福建省葡萄栽培设施存在问题
•适合我省大棚棚型及配套装备不够完善
抗台风大棚有待进一步研发与应用,配套设施应用使用率低
•设施大棚周年利用问题
葡萄“占天不占地”的生产特点未充分发掘,大棚周年利用率低,提高 生产效益受阻。
•葡萄设施栽培配套技术需进一步完善
包括针对设施内微环境变化下的栽培技术措施以及对光、温、湿等环 境因子调控技术。将露地栽培技术整套应用于避雨栽培并不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