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患者胃粘膜EB病毒检测及意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胃癌患者胃粘膜EB病毒检测及意义
徐晓凤朱炳良朱亚平 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为含包膜的双链DNA病毒,属人类疱疹病毒4型,已经证明EB病毒与低分化鼻咽癌及多种淋巴瘤紧密相关。

最近几年来通过检测胃癌组织细胞中EBV基因组发觉EBV感染与胃癌的发生有关[1];但是,目前的研究尚不足以明确这种关系。

作者于2005年对泰州地域162例胃粘膜标本进行EB病毒检测,以探讨本地域EBV感染与胃癌的相关性。

1 材料与方式
标本及来源
病例来源于医院胃镜检查者162例,男108例,女54例,平均年龄岁。

其中对照组94例,慢性浅表性胃炎64例、胃溃疡1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14例;胃癌组68例,其中贲门胃体癌42例、胃角癌14例、胃窦癌12例;胃癌诊断均有病理学证明。

不能及时检测标本置-20℃冷冻保留。

引物合成
参考文献[2]报导的序列设计引物,由上海××公司合成。

引物Ⅰ5’—GTACTCATCACCGGGTCTC—3',引物Ⅱ5'—
TTCGGGTTGGAACCTCCTTG—3',扩增的产物长度为269bp。

试剂和仪器
Tag DNA多聚酶,4种脱氧核苷酸(dATP,dCTP,dGTP,dTTP),蛋白酶K,DNA提取液,TAE缓冲液,琼脂糖,溴化乙锭,液体石蜡等;美国ABI-7000荧光分析仪。

核酸提取
取米粒大小的胃镜钳取活检组织1~2块,在 Eppendorf管顶用足量生理盐水漂洗3次,加300μl裂解液(10mmol/L Tris-HCl,pH ,1%SDS,300μg/ml蛋白酶K),用研磨器研磨成匀浆,55℃孵育1h,按常规的酶/氯仿方式抽提蛋白[3],乙醇沉淀核酸,漂洗晾干,50μl TE缓冲液()溶解,取5μl作模板。

EBV阳性对照由××公司提供。

PCR扩增
50μl反映体系中,含1×PCR Buffer( 50 mmol/L Tris-HCl,50 mmol/L KCl,%明胶) mmol/L MgCl2,200μmol/L 4×dNTPS,1U Taq DNA聚合酶,上下游引物各为μmol/L,PCR模板5μl,上覆25μl液
体石蜡,扩增程序为94℃预变性5 min,然后94℃ 30s,55℃退火30s,72℃延伸30s,共35个循环,最后72℃再延伸5 min。

产物分析
取PCR产物15μl在2%琼脂糖凝胶中电泳,凝胶用溴乙锭染色,在80v电压下电泳20min后在紫外灯下观看结果,与阳性对照处于同一名置的为阳性,不然为阴性,阴性对照无扩增带。

PCR分子量标记选择Puc19—DNA/MSPI Marker23,EB阳性应在269bp处。

2 结果
162例EBV DNA检出率,见表1。

表1 162例胃粘膜标本EBV检测结果(略)
对照组EBV感染率为%(1/94),胃癌组EBV感染率为%(6/68)。

胃癌组与对照组用χ2查验,P<,不同有显著性;慢性萎缩性胃炎EBV感染率为%(1/14),胃癌组EBV感染率为%(6/68),P>,不同无显著性意义。

3 讨论
EB病毒是一类可引发世界人口普遍感染的病原微生物,其与胃癌发生的关系在最近几年来已成为研究热点。

Shibata1991年第一次运用原位杂交技术和PCR技术在淋巴细胞浸润的低分化胃癌中检测到EBV,随后又在1992年证明美国16%典型胃腺癌有EB病毒的存在,同时,日本的Tokunaga等用一样的方式证明在日本人中的%的胃癌与EB病毒相关。

国内有武汉报导胃癌组织中EBV检出率为%[4],本资料胃癌组EBV检测阳性率为%,与对照组的%,不同有显著性(P<)。

胃癌的EBV阳性率比其它地域略低,可能与所用引物不同或各地域感染率不一致有关。

但能初步说明泰州地域EB病毒与胃癌的发生有相关性。

对EBV感染的研究多采纳原位杂交法,该法技术要求高,灵敏度低。

作者采纳PCR法检测EBV,并在本实验中采纳了阳性对照和Marker PCR分子量标记,双重对照,保证了结果的准确、靠得住,操作简便、有效,适用于临床标本。

EB病毒的致癌机制尚未完全说明。

此刻以为,EB病毒第一出此刻非肿瘤细胞内,携带EB病毒的胃上皮细胞可能逃幸免疫监视,在长期的暗藏进程中,EB病毒可能抑制宿主细胞的防御功能,慢慢造成细胞转化,最后致使肿瘤发生。

研究EB病毒与胃癌的关系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在初期胃癌中,若是EB病毒阳性,那么无淋巴结转移,能够幸免传统的根治术,但关于中晚期的胃癌,却无明显的区别,因此
EBV检测关于临床医治手腕的选择具有指导价值。

EB病毒对胃癌发生的作用,还存在专门大的不合。

本实验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 EBV感染率为%,这与胃癌组织EBV阳性率%不同无显著性(P>),可能与样本量少有关,因此,还有必要对该地域二者的相关性进行大样本的进一步观看研究。

【参考文献】
1 Wu MS, Shun CT, Wu CC, et al. Epstein Barr virus associated gastric carcinomas: relation to H. pylori infection and genetic alterations J. Gastroenterology, 2000 , 118(6) : 1031~1038.
2 赵军理.胃粘膜损伤中EB病毒感染与P53抑癌基因突变的研究. 中国病毒学杂志,1999,14(4):296~302.
3 美. F·M 奥斯伯. 精编分子生物学实验指南. 北京:科学出版社,.
4 龙焱华. 91例胃粘膜EB病毒感染的检测. 中华消化内科杂志,1998,15(3):182~18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