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新高考版高考历史复习训练:第二十三单元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十三单元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一、选择题
1.[2020重庆南开中学月考]有学者认为,“鲜卑族在……走向历史的更高层次的必然趋势中,失去的只是它内在的落后格局和外在的族类名称,迎来的则是它融于中华民族大家庭而在隋唐的新生和大放异彩”。
材料意在说明,鲜卑族的变革( )
A.巩固了北魏的统治
B.促进黄河流域民族融合
C.促进北魏经济发展
D.为后世的发展注入活力
2.[2020北京朝阳区重点高中考试]1889年颁布的《大日本帝国宪法》内容有7章76条,规定天皇作为国家元首统揽统治大权,拥有任命文武官员、统率陆海军、召集和解散议会、批准和公布法律实施等权力,国务大臣主要对天皇负责,帝国议会对政府的制约极小。
这部宪法的制定( )
A.主要学习当时美国的政治体制
B.一定程度上学习了当时的德国
C.完成了日本政治的民主化改革
D.在日本建立完善的代议制政体
3.[2019北京昌平区二模]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颁布了“二一九法令”,规定废除农奴制度,农民获得人身自由,享有公民权利,并可以赎买一定数量的份地。
1917年全俄工人士兵代表
苏维埃代表大会发布了《土地法令》,规定无偿地没收地主土地,一律交给乡土地委员会和县农民代表苏维埃支配。
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
①两个法令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农民的需要
②两个法令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③“二一九法令”有利于推动俄国工业化进程
④《土地法令》废除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4.[2020湖北三校联考,15分]
材料北魏统治者进入中原以前,没有成文的法典,如遇案件,“皆临时决遣”。
从太祖起,诏“三公郎中王德定律令、申科禁”。
世祖时,疑案皆交由中书“以经义量决”。
孝文帝鉴于“律令不具,奸吏用法,致有轻重”,多次参与修订《太和律》,加重了对不孝罪的处刑,创制了存留养亲之法(“诸犯死刑者,父母、祖父母年老,更无成人子孙,旁无期亲者,具状以闻”)。
宣武帝时完成《正始律》二十篇,其中有十八篇可在汉、魏、晋律中找到相同的篇名。
——摘编自张晋藩《中国法制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魏司法改革的特点。
(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北魏司法改革的影响。
(9分)
5.[2020海南琼海嘉积中学检测,15分]
材料宋廷对于在任官员的考核(当时称之为“考课”或“课绩”),原则上是对于官员品德操守及才干绩效的综合评定。
这种考核既是对官员业绩的检查与督励,也是朝廷多方获取信息的途径之一。
在考课令文中,对于“德行”的考核被置于重要地位,“德义有闻”“清慎明著”“公平可称”“恪勤匪懈”构成“四善”。
在考核各级官吏时,基本实行“三等考第”之制。
宋廷要求在申报课绩时填写非常具体的“实迹”“实绩”,以便日后核对,地方官员要逐年申报任内业绩。
在考课法实施过程中,“官给历纸,验考批书”。
“历纸”即官员功过的明细登录单,“批书”即由负责部门核验填报的内容,是课绩定等的主要依据之一。
课绩制度在其施行过程中,日渐发展起程式化的倾向。
课绩定等通常是根据职务高低要冗等既定因素而非实际表现,对绝大多数官员书以固定的“常考”。
能力、绩效互异,考第却无不同。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1)根据材料,概括宋代考课制度的特点。
(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宋代的考课制度。
(9分)
6.[2020辽宁六校协作体期中联考,15分]
材料撒切尔夫人是在英国经济地位江河日下的情况下上台组阁的。
她主张放弃扩大政府开支、搞福利,以刺激需求的政策,要求紧缩公共开支,控制货币供应量,把控制通货膨胀放在政策的首位。
自1979年5月入主唐宁街10号之后,她便对英国的社会经济进行了“激烈的改革”。
她认为英国企业过分国有化是英国工业日趋衰落的根源之一。
为此,英国政府陆续把电讯、港口、航天、汽车等12家大企业以不同形式进行私有化,价值50亿英镑的煤气公司等企业到1986年也被出卖。
撒切尔夫人的改革在控制通货膨胀方面首先取得了成果,通货膨胀率从1979年的13.3%下降到1985年的5.5%。
但是紧缩政策造成了严重的失业,英国的工业基础也萎缩了。
但撒切尔夫人坚持认为,她的政策已见成效。
她不仅顶住了一些经济学家和工党的猛烈攻击,而且一再改组内阁,撤换了反对现行经济政策的大臣。
撒切尔夫人的改革终于使英国的情况有了明显的好转。
1986年,英国经济的年增长率为3%,比美国或世界上其他三大工业国家法国、联邦德国和日本中的任何一个都快。
——摘编自王斯德、钱洪主编《世界当代史(1945—1991)》(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撒切尔夫人改革的特点。
(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撒切尔夫人改革的影响。
(7分)
7.[2019四川绵阳一诊,15分]
材料唐初与边境各民族发生战争时,通常派遣大将充任某道行军大总管,统率调自各地的战士远征,战争结束后,往往留兵屯守要地,成为军镇,而行军大总管府随即撤销。
随着军事形势的发展,为了避免远道征调、明确防御责任、在较大地区有统一指挥,临时统率远征的行军大总管逐渐演变为大军区的常任最高长官。
大致在开元时期,所有军事长官一律称为节度使。
天宝末年共有十个节度使,亦即十大军区。
每一节度区都管属若干军、镇、城、守捉,配备定额兵士,发生战争时,各节度管内诸军或联合相邻管内诸军就足以防御来侵之敌,不需要中央临时调发军力。
“边州置重兵,中原乃包其戈甲”,边兵强盛,节度使权重巩固了边防,保证了内地的农业生产。
但外重内轻的形势最终导致了安史之乱。
——摘编自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代大军区制形成的背景。
(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简要评价唐代的大军区制度。
(9分)
8.[2019湖南四校联考,15分]
材料总理衙门设立之初,作为分理军机处“外国事务”的机构,在官制上也仿照军机处。
随着外交事务的日益繁杂,国内已有不少外交改革的呼声。
庚子事变之后,在西方势力的压迫下,外务部的设置和外交制度改革最终得以实施。
1901年外务部章程明确规定设置左右丞、左右参议职位,并规定丞参备驻外公使之选,司员备驻外参赞、领事、随员之选。
同时,外务部对翻译官更为重视,官设七品、八品、九品,并规定翻译官可升本部主事。
自此,翻译官被定位成“职缺”,保证了外语人才可长久地服务于外交事务。
1907 年的驻外使馆改革中,规定公使须为“历充外国参赞随员多年及通晓外国语言文字之合格人员”,若办事得力则可连任,而参随人员则全部改归外务部统一调派。
——摘编自李文杰《中国近代外交官群体的
形成(1861—1911)》等(1)根据材料,说明晚清外交制度改革的原因。
(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外交制度改革的意义。
(9分)
1.[原创题,15分]
材料汉章帝即位后,“平徭简赋”,多次下令减免田租徭役,如即位之初即下诏:“勿收兖、豫、徐州田租、刍稿(喂养牲畜的草饲料),其以见谷赈给贫人。
”元和二年下诏:“人有产子者复,勿算三岁。
今诸怀妊者,赐胎养谷人三斛,复其夫,勿算一岁,著以为令。
”汉章帝继续推行整顿吏治的政策,诏令“有司明慎选举,进柔良,退贪猾”,奖励廉吏,严惩贪官;并饬令地方“二千石勉劝农桑,弘致劳来”,要求地主官吏以增加农业生产作为首要任务。
《后汉书》中说:“自中兴以后,逮于永元……而俱存不扰,是以齐民岁增,辟土世广。
”由此政局也持续出现稳定局面。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章帝改革的主要措施。
(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章帝改革的主要意义。
(7分)
2.[2020四川成都树德中学阶段检测,15分]
材料(魏晋南北朝时期)建立后赵政权的羯族人石勒,认识到羯族人力量有限,要巩固政权必须争取汉人合作,尽量利用汉人的治理方略。
他重用“博涉经史”的汉人张宾为谋主,对其言听计从。
石勒下令胡人不得凌辱汉人,派人到各地劝课农桑。
他不识字,却喜欢听人讲经、诵读史书,虽在戎马倥偬之中,也不稍懈怠。
他设立太学和郡国学,培养包括羯族将领子弟在内的人才,并建立秀才、孝廉试经之制。
建立前秦政权的氐族人苻坚,对汉族寒门士人王猛“宰宁国以礼,治乱邦以法”的主张十分欣赏。
苻坚广修学宫,亲临太学考试学生经义优劣。
他对博士王寔说:“朕一月三临太学,黜陡幽明,躬亲奖励……庶几周孔微言不由朕而坠。
汉之二武,其可追乎?”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石勒、苻坚政策的相似之处。
(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石勒、苻坚政策的积极作用。
(8分)
3.[2020四川泸州检测,15分]
材料宋金榷场贸易,始于“绍兴和议”后的绍兴十二年(1142年)。
首先建榷场于盱眙军(今江苏盱眙),后又置于光州(今河南潢川)、枣阳军(今湖北枣阳),规定货物价值在一百贯以下的称为小客,每十人为一保,留一半货物在宋方榷场,带一半货物到金朝榷场交易,并购买金方货物回宋寄留在榷场后,再将另一半货物运往金朝榷场贸易,然后统一计算往返货物的总钱数,按十分之二抽息钱归官府。
而所带货物价值在一百贯以上的商人称为大客,客商与货物都只能留在宋方榷场,等候金方客商前来贸易,宋方货物主要是粮食、茶叶、各种手工业品、书籍及外贸而来的药材、手工业品等。
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金为准备侵宋,只保留泗州(盱眙西北)榷场。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金榷场贸易的特点。
(6分)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金榷场贸易的进步作用。
(9分)
4.[2020湖北部分学校起点检测,15分]
材料晚清中国税率维持在5%的水平,清末民初,政府多次尝试提高关税,均未取得实质性进展。
1928年,政府发起“改订新约”运动,关税自主是其主要内容之一。
鉴于形势,美国率先与中国签订了新的《中美关税条约》。
随后英、法两国也与中国达成新的关税条约。
到1936年,中国平均进口税率达到31.2%,最高税率达80%,此外,政府还降低出口税率,这刺激了民族工业的发展,抑制了外货倾销。
虽然海关总税务司仍然由英国人担任,但一些口岸税务司开始由中国人担任。
——摘编自孙健《中国经济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南京国民政府发动关税自主运动的背景。
(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南京国民政府发动关税自主运动的积极作用。
(9分)
5.[2019广东汕头达濠华侨中学、东厦中学一联,15 分]
材料公元前494 年,越国被吴国征服,成为吴的属国,越王勾践入质于吴三年之久。
勾践回国后,“省赋敛,劝农桑”,卧薪尝胆,奋发图强,重用范蠡、计然、文种等人,改革内政,推行“舍其愆令,轻其征赋”,“裕其众庶”的政策,使得“其民殷众,以多甲兵”。
所有“民”或“众庶”,不但是农业生产的主要承担者,也是赋税、兵役的主要负担者。
同时,越王勾践针对战败后壮丁不足的状况,下令奖励生育,并规定长子夭折的,“三年释其政”(“政”通“ 征”,即免除三年赋税);庶子早亡的,“三月释其政”。
勾践还优礼士人,招揽各地人才,“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
这样经过“十年生聚”,“田野开辟,府仓实”。
——摘编自杨宽《战国史》(1)根据材料,概括越王勾践改革的主要内容。
(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越王勾践改革的影响。
(9分)
6.[2019江西南昌三模,15分]
材料中国政府对食品安全的管理肇始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
1949年10月1日,中央政府成立卫生部。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为了适应经济发展,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试行)》,这是中国食品卫生领域的第一部法律。
1995年全国人大通过《食品卫生法》,这标志着中国食品卫生管理工作正式进入法制化阶段。
进入21世纪后,国务院重新组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食品安全综合监督、组织协调和组织查处重大事故,同时还承担保健食品审批许可职能。
2009 年全国人大通过了《食品安全法》,成立了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
此后,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取代卫生部成为更高层次的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机构。
——摘编自唐爱慧等《中国食品质量安全
监管的演进(1978—2014)》(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食品质量安全监管演进的特点。
(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时期我国食品质量安全监管改革的意义。
(7分)
1.D
2.B
3.C
4.【答案】(1)借鉴前代司法制度;司法制度儒家化;中央对司法活动干预较强。
(6分)
(2)完善了北魏政权的司法体系;促进了鲜卑族的封建化;有利于强化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打击了司法不公行为;为后世司法建设提供借鉴。
(答对3点6分,答对4点9分)
5.【答案】(1)综合考核;注重德行的考核;评定等级;考核走向固化、程序化;重视文档资料。
(6分)
(2)有利于澄清吏治,稳定社会秩序;有利于调动官员积极性,提高行政效率;有利于巩固统治;后来流于形式,失去了考课应有的作用。
(9分)
6.【答案】(1)改革取向是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改革理论是货币主义学说;改革过程充满了艰难和曲折;改革成效明显。
(8分)
(2)改革使英国逐步摆脱经济“滞胀”;英国经济向“多市场,少政府”转变;推动了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
(7分)
7.【答案】(1)背景:边境各民族的威胁;避免远道征调,明确防御责任,协调指挥需要;行军大总管的实践。
(6分)
(2)评价:兵将合一,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统一指挥,方便协调、调动兵士;巩固了边防,保证了内地的农业生产;外重内轻,最终导致安史之乱,藩镇割据;为后世大军区制提供借鉴。
(9分,任答3点即可)
8.【答案】(1)原因:外交事务日益繁杂的要求;国内出现外交改革的呼声;西方势力的要求。
(6分)
(2)意义:有利于建立外交官员的激励机制;保证外语人才从事外交事务的稳定性;有利于推动晚清外交的规范化和制度化;一定程度上顺应了时代潮流。
(9分,任答3点即可)
1.【答案】(1)主要措施:减免百姓赋税和徭役;鼓励生育以增加人口;发展经济;减轻刑罚;整顿吏治。
(8分)
(2)主要意义: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统治秩序的稳定。
(7分) 2.【答案】(1)重用汉族杰出士人;重视儒家学说和教育;重视人才的选拔。
(7分)
(2)扩大了儒学的影响;提高了官员的素质,巩固了统治;促进了民族交融,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8分)
3.【答案】(1)设立受宋金政治、军事关系的影响;交易过程受政府的严格管理。
(6分) (2)有利于维护边境和平;促进了南北经济和文化的交流,增加了宋金双方的财政收入;促进了民族交融,为新的统一局面的出现创造了条件。
(9分)
4.【答案】(1)背景:中国长期无关税自主权,关税税率低;历届政府争取提高关税的努力受挫;南京国民政府发动“改订新约”运动;民族工业发展萧条。
(6分,任答3点即可)
(2)积极作用:关税税率提高,增加了财政收入;一定程度上保护了民族工业,抵制了外国对华的经济侵略;收回了部分主权,是近代中国外交的重大突破;为日后的长期抗战做了经济上的准备。
(9分,任答3点即可)
5.【答案】(1)内容:发展农业,轻徭薄赋;寓兵于农,兵民结合;奖励生育,增加人口;优礼士人,招揽人才。
(6分,任答三点即可)
(2)影响:激发了人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有利于扩大越国的兵源;为越国战胜吴国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9分)
6.【答案】(1)特点:监管内容不断增加;注重机构的调整;与经济改革相适应;逐渐法制化、规范化。
(8分)
(2)意义:保障食品安全;推动经济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与世界接轨,加强中外交流;提高人们的食品安全意识等。
(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