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阶段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的再认识
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稿

新农村建设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保障;是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的根本途径。
下面是给大家整理的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仅供参考。
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篇一】同志们:刚才,市委、市政府表彰了第六批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工作先进单位和个人,受表彰的优秀指导员、先进派出单位和第七批下派指导员代表作了发言,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对如何做好新农村指导员工作进行了交流,讲得都很好,在这里,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受表彰的单位和个人表示热烈祝贺!希翼各派出单位和新任指导员向先进学习,进一步把这项工作开展得更好,为推进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真抓实干,全市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工作取得的突出成绩20**年是我市选派新农村指导员下农村基层的第5 年,五年来,各指导员派出单位中的大部份都按照"指导员驻村、派出单位包村"的工作要求,从政治上、思想上、工作上、生活上全面关心和支持派出干部,与指导员一起作调研、理思路、定项目,赋予必要的资金扶持,主动匡助解决实际艰难,成为指导员的坚毅后盾。
各位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共走访农户6898 户,向群众宣讲政策8309 人次;撰写调研报告300 余份,积极参预制定发展规划方案260 余个;匡助农村争取项目78 个,到位资金2757.6 万元协助村干部有效调解矛盾纠纷165 起,;为当地群众做了不少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好事实事,切实履行了"村情民意调研员、政策法规宣传员、富民强村服务员、矛盾纠纷调解员、制度建设督导员、组织建设指导员"的职责要求,以为民、实干的良好形象凝结了民心、收获了民望、汇聚了力量,为开远统筹城乡发展、建设中国幸福之乡作出了贡献。
在这里,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支持新农村建设工作队及指导员工作的各级各部门和全体指导员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问候!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要清醒的看到,多年来大规模下派新农村建设工作队和指导员的实践,与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望相比,还存在一些差距,需要进一步改进、完善、提高。
发展农机化是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下 一 定 要 重 新 认 识 , 新 定 位 . 是 从 根 本 上 提 高 重 它 农 业 发 展 水 平 , 高 农 业 综 合 生 产 能 力 , 变 发 展 提 转
本 上 得 到 制 止
第三 ,推 进农 业机 械化 ,是合 理 配置要 素 资
源 ,优化 产业 结构 的必要 条件 。农村 要全 面发展
一
为 仅 指 机 械 化 . 应 该 理 解 为 包 括 信 息 化 、 括 农 而 包
民素质 的提 升 、包括 农业 科技 水 平 的全 面进 步 。 今 天 我 们 重 温 毛 主 席 的 教 导 ,就 是 要 把 这 一 论 断 发 扬 光 大 .真 正 应 用 到 建 设 现 代 农 业 的 发 展 进 程
是 日新 月 异 ,整 个 世 界 已 进 入 信 息 时 代 。 尽 管 如
此 , 我 认 为 毛 主 席 的 这 一 论 断 没 有 过 时 . 然 闪 但 仍
个 必 然 规 律 。 目前 , 南 有 10 湖 3 0多 万 农 村 劳 动 力
外 去 务 工 . 大 量 精 壮 劳 动 力 都 流 向城 镇 、流 向沿
所 以对 于 发 展 农 业 机 械 化 .我 们 在 新 的 历 史 条 件
当 中 。 因 此 , 我 们 要 把 对 农机 化 地 位 和 作 用 的 认
识 , 一 到 以下 三 个 方 面 : 统
第一 , 进农 业机械 化 . 提 高农村 生产 力水 推 是 平 ,提 高农业 比较效 益的有 效途径 。机 械是人 类
第二 , 进农 业机械 化 , 推 是适 应农 村 劳动力 战 略转 移 , 确保耕地 资 源充分利 用的现 实选择 。 推 在
进 新 型 工 业 化 和 城 镇 化 的 过 程 当 中 . 出 现 农 村 劳 动 力 向 城 镇 、 工 业 的 大 量 转 移 , 是 世 界 各 国 都 向 这
入世对中国农业发展影响的再认识

场 主相 竞 争 的 地 位 , 接 将 农 业 自然 经 济 、 直 简 单 商 品经 济 置 于 国 际 市 场 经 济 的 冲 击 之 下 , 从 而使 得 这 种 体 制 受 到 了极 大 的 挑 战 。主 要 表 现 在 这 种 体 制 所 带 来 的 : 应 农 村 较 为 落 适 后 生 产 力 与 解 放 、 展 先 进 生 产 力 之 间 的 矛 发
分 、 应 不 敏 捷 、 握 不 及 时 , 不 仅 会 错 过 反 把 将
入 世 对 我 国农 业 的 冲击
发 达 国 家 的 农 业 早 已 是 现 代 农 业 , 论 无 在 经 济 实 力 、 术 条 件 、 驭 市 场 的 能 力 及 社 技 驾 会 影 响 等 各 个 方 面 , 具 极 强 的 竞 争 力 。 而 都 本 、 格 高 , 品质 量 低 的 两 高 一低 现 象 。 价 产 仅 以 资 源 密 集 型 农 产 品 为 例 。 我 国 小 麦 、 米 、 豆 、 花 、 菜 和糖 料 等农 作 物 的 玉 大 棉 油 生 产 成 本 明 显 高 于 世 界 主 要 农 产 品 出 口国 。 我 国 每公 斤 小 麦 的 生 产 成 本 , 美 国 的 1 2 是 . 倍 , 根 廷 的 14倍 , 拿 大 的 2倍 以 上 ; 阿 . 加 每
的 加 工 企 业 舍 本 求 洋 。 如 油 脂 生 产 企 业 所 用
的大 豆 已从 国 内 转 向 了 国 外 , 国 进 口大 豆 我 从 l9 9 5年 的 8 0万 吨 上 升 到 2 0 0 1年 的 l0 50 万 吨 , 短 7年 的 时 间 , 从 大 豆 净 出 口国 迅 短 就 速 变 为 世 界 上 最 大 的净 进 口 国 , 年 的 进 口 一 量 已相 当 于 我 国 大 豆 的 全 年 产 量 。就 产 品 质
依靠科技创新 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

摘
要: 阐述丁对新时期农业基础地位的再认识. 提出了新世纪上半页湖南农业科技刨新的目标. 舟绍了新世纪湖南农韭拜拄八
太 象点 技 术 铆 域 的 创 新 内容 . 出了新 时期 湖 南 农 韭科 技 创 新 的对 莆建 议 . : 提 即 以认 识 创 新 . 障 农韭 拜 莅 铷 新 ; 投 ^ 刨 新 强 化 保 农 业科 技 发 展 的 机 制 创新 ; 管 理创 新 . 造 尊 重知 识 、 重 人 才 的社 会 虾境 营 尊
向非农产业 转移 。如 果 农 业 不发 展 。 不 可 能 为非 就
农产业 和现代 经济 的 发 展提 供 必 要 的 资金 、 土地 和 高素质的劳 动者 , 中国的 现代化 就 不可能 实现 。
农业的 基础地位 , 多地体 现在 对经济 、 会 发 更 社
度相对 较低 的状 况 依 然存 在 . 中国发 展 受农 业 自然 资源约 束 的 日子 远 没有 结 束 , 业对 国 家 发展 的基 农 础地位 作用 依 然如昔。
维普资讯
湖南农业科学
2 0 ,1 :5 8 0 2 ( )2 ~2
Hu nA r utrlc ne 叫 gi l a si cs c u e
依靠 科 技 创新
强化 农业 的基 础 地 位
402 ) 1 15
蔡立湘, 彭新 德 , 邓 文, 朱校 奇
料 和利澜 、2%的 工业 赋 税 和 5 %的 财 政 收 入 . 6 0 来 自农业 及以农 产品 为原料 的加工业 。
新 为动 力, 根据市 场需 求, 优化 农 产 品生产结构 的 在
同时 , 大力气 发展湖 南省 的农产 品加工 业 ; 花 充分 发
对新农村建设的再认识

从 17 2 0 9 8— 0 9年 的 三 十 多 年 间 , 国 城 镇 居 民 的 可 支 我 配 收入 从 33 4 4 . 7元 增 加 到 115 0元 , 1年 增 加 了 4 . 77. 3 90
来说也就是 五大 建 设 : 济 建 设、 治建 设 ( 括 党 的 建 经 政 包 设 )文化建设 、 、 社会建设 和生态建设 , 这贯 穿了十六 大以来 提出的物质文 明建设 、 精神文 明建设 、 社会文 明建设 、 生态文 明建设 以及党 的建设 的主线 。这五 大建 设是一个 具有 系统 性的有机 整体 。为此 , 农村建设 要坚持 五大原则 : 新 一是 以 发展农村经济为 中心 ; 二是宪法规定的农村基本经 营制 度不 动摇 ; 三是 以人为本 , 着力解 决农 民群众 生产生 活 中最 迫切 的实际问题 ; 四是科 学规划 , 因地制 宜 , 分类 指导 ; 五是 调动 各方 面的积极 性 , 特别是 基层 政府 和广大 人 民群众 的积 极
年来 , 中央财 政预 算 支农 支 出就 由 3 7 . 仅 13 0亿元 增 加 到
76 . 114亿元 , 增加 了 13倍 , . 年均增 速达 到 了 2 . % , 为 26 成
新 中国历史上财政支农投入最 大的时期 , 也因此带动了农 民
收 入 的快 速 增 长 , 国农 民 人 均 纯 收 入 年 均 增 长 速 度 为 9 全 . 5 , 成 为 历 史 较好 时期 。但 值 得 注 意 的是 , % 也 问题 并 没 有 得
面对这些问题 , 中央 政 府 希 望 通 过 新农 村 建设 来 从 根 本
然 而 , 过 去 四 年多 的 新 农 村 建 设 实 践 来 看 , 现 了 许 从 出
解决“三农”问题的宏观经济政策思考.概要

解决“三农”问题的宏观经济政策思考引言*“三农”问题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瓶颈,关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党和政府已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
“三农”问题也是各界广泛关注的热点、重点和难点,如何看待“三农”问题、如何解决“三农”问题,学术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其中有不少相互冲突和矛盾的观点。
有的认为“三农”问题主要是就业问题,有的认为“三农”问题最重要的是农民的权利问题,有的主张加快城市化进程来解决,有人进行新时代的乡村建设试验。
目前关于“三农”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1)农村要素市场的研究,包括土地制度、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农村金融、农业科技等方面,着重分析要素市场是健全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地位,尤其产权制度改革备受关注,其中土地制度被有些专家认为是“三农”新政的核心之变。
(2)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研究,强调农业各部门的协调发展是农业作为国民经济基础的保证,关注粮食部门比其他农业部门相对较多,提出除了农业本身的产业化外,农村经济的发展还在于经济结构的升级换代。
(3)关于农民的收入问题,有的主张减轻农民负担,提高农业人口流动性等,有的认为农民负担问题不是一个纯“经济问题”,而是农民在制度变迁中的谈判力量问题,涉及到更为广泛的利益分配。
(4)对农民的社会保障考虑更主要集中在两类人口:失地农民、农民工。
(5)有的研究从宏观层次把握WTO对我国农业的影响,有的从加入WTO对区域农业经济、农业部门经济的影响等方面研究。
(6)结合税费改革对公共产品供给(农村道路、电网建设、农村义务教育等)、农村公共财政问题及乡镇债务危机等问题的研究。
(7)关于提高中国农产品的竞争力问题,涉及农产品价格保护、农产品流通、农产品安全生产、农产品拍卖市场中的技术经济问题、农产品物流业的发展等。
(8)学者对重塑农村经济主体提出了建议,尤其强调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重要作用,以解决小农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
农机化在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地位和作用

浅谈农机化在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摘要:农机化发展过程是用先进科学技术改造传统落后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方式的过程,农机化是农村经济发展的现实生产力,是广大农民群众的意愿。
对新时期农业机械化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确实有必要进行再认识、再提高。
关键词:农机化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机化的发展对振兴农村经济,农民过上小康生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促进农业现代化农业发展过程实践告诉人们,任何先进的农艺措施在最终获得与其配套的机械技术实施之前,都不会形成巨大的生产力,也不会在大规模应用中显示其生产高效的特性。
所有农业技术的高产高效无不与机械化有关,所有的农业生产环节,包括育种、耕整、播种、收获、施肥、灌溉、田间管理和植保等都离不开机械化,农机化的高效率、降低劳动力消耗和增加土地产出率的作用,在两高一优农业的发展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2、农业机械化在增加农民收入中的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让农民过上宽裕的生活,让农民的腰包鼓起来。
这不仅要靠增加粮食产量,而且要靠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将大批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其他产业中去,以便更大幅度地增加农民收入。
新农村建设把生产发展作为先决条件,农业机械在生产发展中是主力,能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其突出特点是高效替代人力完成农业生产。
如一台水稻插秧机日工作效率可替代 20 人,一台大型的联合收割机可替代 40 人,一台拖拉机所发挥的功能不可估量。
因此,从农机作用上看,农机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不仅代替人力,直接创造财富,而且它的载体功能、改造功能、开发功能都能直接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农机在国际工程技术界评出的20世纪对人类社会影响最大的20项工程技术成就中名列第7位。
我国统计的农业增产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农机贡献率为25%,排第4位。
【课后答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后思考题答案【3-5章】

第三章思考习题1.如何理解中国革命的实践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之间的关系?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概括。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开始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
党的二大明确提出了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纲领。
此后,京汉铁路工人罢工失败的教训也使党认识到,中国革命必须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
党的三大提出了建立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思想,但是,并没有明确提出无产阶级的领导权问题。
随着大革命的兴起和发展,统一战线内部争夺领导权的斗争日益激化。
到党的四大,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农民同盟军的思想。
1926年前后,党逐步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
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对党成立以来的经验,尤其是党在大革命时期的经验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总结,对中国革命的新道路进行了艰辛探索。
在党的八七会议上,毛泽东总结大革命失败的教训,提出"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
在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过程中,毛泽东论述了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及其条件;总结了实行"工农武装割据"的经验;提出中国革命应当先占乡村、后取城市的战略,初步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革命道路理论。
到抗日战争时期,中国革命经过了北伐战争的胜利和失败,也经过了土地革命战争的胜利和第五次反"围剿"战争的失败,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特别是经过抗日战争时期的锻炼,党对中国革命的认识逐步成熟。
毛泽东系统总结了中国革命的实践经验,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人民军队建设、革命根据地建设和党的建设等多方面得到展开,使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达到成熟。
抗日战争胜利后,代表中国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同代表中国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利益的共产党展开了两种命运、两种前途的战略决战。
党和毛泽东总结中国革命尤其是解放战争以来新的经验,完整地表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提出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思想。
论工业化进程中的农业发展问题

T业 加速 阶段(4 %) > O 。国 内许 多学 者如胡欣 、 江小 娟 、 元和 、 廖
史 清 琪 等 . 合 考 虑 和 借 鉴 以上 研 究 成 果 , 我 国 国情 出 发 也 综 从 提 出 了许 多标 准 . 由 此 得 出 了 我 国 工 业 化 发 展 处 于不 同阶 段 并 的 结 论 . 合 来 看 。 三 个 阶 段 划 分 中, 业 化 处 于 工 业 化 的 中 综 在 工 期 阶 段 ; 四 个 阶段 划 分 中, 业 化 处 于 工 业 化 的第 二 个 阶段 。 在 工
了重 新 概 括 . 作 了定 量 分 析 。 18 并 94年 , 塔 克 和 英 格 森 特 在 加
反. 以长期剥夺 和牺 牲农业 的利益来发 展T业化 。在这 方面英
国 、 国都 给 了我 们 成 功 的 经 验 和 启 示 。 我 们 自己 也 有 着 深 美 而 刻而沉痛 的历史教训 。在 2 O世 纪 5 、O年 代 .我 国 的 工 业 化 O6 发 展 战 略 主 要 是 积 极 发 展 重 工 业 . 在 工 业 自身 力 量极 弱 的 情 而
【 键 词】 工业化; 关 农业贡献 ; 基础地位 ; 业发展 农 【 中圈分类号】F 2 . 3 01 【 文献标识码 】 【 A 文章编号 】10 - 7 8 20 )2 0 5 - 2 0 4 2 6 (0 6 0 - 0 2 0
农 业 作 为 国 民 经 济 的 基 础 产业 。不 仅 是 农 村 经 济 繁 荣 的 基础 . 也是 国民经济增长最重要 的源泉 , 其是对 我 国这样 一 尤 个 人 口大 国 . 农 不 稳 的 道 理 更 是 为 学 术 界 和 决 策 者 所 深 请 。 无 我 国的经济发展 的史 实经 验也证明 ,当农 业得 到重视时 就会
哈尔滨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学习报告

哈尔滨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学习报告市委十二次党代会以来取得的主要成绩和经验一、过去五年的工作回顾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市委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和省委“八大经济区”、“十大工程”决策部署,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实施“北跃、南拓、中兴、强县”战略,圆满完成了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谱写了又好又快发展新篇章。
制定了新的发展目标和战略。
我们把科学发展观与市情实际相结合,顺应全市干部群众企盼发展的迫切愿望,解放思想,审时度势,提出了“超越自我、再塑形象、奋起追赶、努力晋位,把哈尔滨建设成现代大都市”总体目标,制定了“北跃、南拓、中兴、强县”发展战略。
新战略的实施拉开了城市骨架,完善了基础设施,加快了结构调整,加强了民生保障,迈出了新一轮好发展、快发展的实质性步伐,构建起“一江居中、两岸繁荣”的发展格局,促进了党员干部思想作风的大转变,人民群众精神状态的大变化,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和支持,是科学发展观在哈尔滨的生动实践。
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地区生产总值连续跨越3000亿元和4000亿元两大台阶,五年年均增长13.2%;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实现3000亿元左右,是2006年的4倍,一批投资几十亿、几百亿的大项目落地开工;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00.3亿元,是2006年的2.5倍。
基金收入307亿元,是2006年的10.3倍。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左右,工业运行质量显著提高;以冬季冰雪、夏季湿地游为主导的旅游业快速发展,旅游总收入占GDP比例超过10%,服务业增加值突破2000亿元。
产业结构更趋合理,三次产业比重由2006年的14.1 ∶35.8 ∶50.1调整为12 ∶38 ∶50。
非公经济占据“半壁江山”。
对外开放取得重大突破,已有24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哈尔滨。
国企改革、行政体制改革等重点领域改革取得新进展。
节能减排目标全面实现。
深入推进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

强化服务 意识 ,做好动物疫病 防控 和农 产品质量安
全监管 。要把 奥运期间形成 的动植 物疫病防控和农产 品
强化基础地位 , 把握 发展方 向。 从首都经济发展 的角
,
质量安全监管 工作模式延续下 去 ,并进 一步予 以完善 和
加快科技创新 , 提高农业科技含量 。 在籽种 、 培 、 栽 节
、
对都 市型现 代农 业 的 启 动水 产养殖 精品工程 。 四是推行生态健康养殖 。 加快种
再认识
都市 型现代农 业 , 与首 环养殖业新模式 , 是 促进产业升级 和可持续发展 。
都功 能定位相 契合 , 以市 场需 导 向, 以科学发展理念 为指导 , 以现代 物质装备 和科 本农 田保 护 , 开展耕地质量提 升行 动 , 确保永久性基本农
小型水利配套设 施建设 ; 全方位 、 点地发展农业机械 有重 转变发展方式 ,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加强裸露农 田
都市型现 代农 业是 “ 人文北京 ” 的重要保 障。都市 型 化。 农业是 首都米袋子 、 篮子的有力支撑 , 保障农产 菜 对 效供给 和应 急供应 ,保持首 都 民生稳定具有 战略意 治理 , 视农业 的生态 服务价值 发挥 , 大行政 推 动 、 重 加 政 市型现代农业是 “ 科技北京 ” 的示 范窗 口。 精准农业 策 驱动 、 技术引领力度 , 实现农 田周年无裸露 、 撂荒 、 无 无 类新品种 、 新技 术 、 新装 备 , 既提供满 足市 场需 求 的 闲置的 目标 ; 加大农 业“ 五节 ” 力度。 推广农艺综合节水技 贡农 产品 , 又是现代农业科技 的展示平 台。 都市型现 术 ( 水 )实施测土配方施肥 ( 节 , 节肥 )减少化学农药使 用 ,
社会主义的农业与农村发展

社会主义的农业与农村发展社会主义农业与农村发展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从农业发展与农村现代化的关系、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科技创新与农业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探讨社会主义的农业与农村发展。
一、农业发展与农村现代化的关系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阵地。
农业现代化是农村现代化的核心,促进农业发展是实现农村现代化的基础。
农村现代化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成果如何惠及广大农民群众。
所以,社会主义的农业与农村发展必须紧密结合,真正实现农村全面进步,让农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环节。
在社会主义农业中,必须推动农业从传统的小农耕作模式向现代化、科技化的农业生产模式转变,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农业经营。
这包括加强农业科技,优化品种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发展高效农业和生态农业,提升农业竞争力。
三、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实现社会主义农业与农村发展的重要内容。
改革包括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确权与流转,鼓励农民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推动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效益最大化。
土地制度改革将为农业发展提供更多的市场化机制和金融支持,激发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
四、科技创新与农业发展科技创新是推动社会主义农业与农村发展的重要动力。
在农业生产中,科技创新可以提高生产力,实现农业现代化。
政府应该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大力发展农业科技,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应用。
同时,加强农民的科技培训,提高他们的科技水平,提升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
五、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在社会主义农村发展中,必须注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桥梁、供水、电力、通信等建设。
这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促进农村地区与城市之间的联通,拉近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发展。
农业经营与管理(第二版)电子教案 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教材

教案(课时备课)课程名称:农业经营与管理课程类型:专业课教学进程:第1章第一节学时:2使用教材:《农业经营与管理(第二版)》刘强乔永信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教学目标:1、理解农业的含义2、了解农业的发展阶段3、掌握农业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1、农业的含义2、农业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教法建议:本次课程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结合案例教学。
讲授时注意引导学生对农业的理解,讲解时可采取互动的教学方式,以提问和讨论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本节的重难点在于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教案在这部分对教材内容做出了补充,教师在这部分要通过案例加强学生的理解,要强调农业份额下降不等于农业重要性下降。
教学内容:第一节农业的含义、发展与作用一、农业的含义农业是指人们利用自然力(光、热、水、土、气等)和生物的生命机能(繁殖、生长、发育、成熟等)生产有机质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
农业生产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关,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不同,人们对农业内涵的界定也有着不同的认识。
一般来说,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以下三种界定具有较广泛的代表性。
1、狭义的农业狭义的农业是指种植业,主要包括粮食作物生产、经济作物生产和饲料作物生产等。
2、中义的农业中义的农业主要包括种植业和养殖业,涉及农、林、牧、副、渔五大生产部门。
3、广义的农业广义的农业是中义农业内容的拓展与延伸,即农业不仅包括农、林、牧、副、渔等动植物生产,而且还包括其产前、产后的相关工商业活动,主张农、工、商综合经营,产、供、销一条龙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者对广义的农业有以下几种代表性表述方式:(1)“十字形”农业:1982年由于光远同志提出。
认为农、林、牧、渔反映的是农业生产的横向联系,即“一字形”农业,在“一字形”农业之上还应该加上“农业服务业”,在“一字形”农业之下加上“农产品加工业”,形成“十字形”,才能称之为完整的农业(图1-1)。
2023年的学习解放思想大讨论心得体会五篇

2023年的学习解放思想大讨论心得体会五篇解放思想大讨论心得体会(一)一、树立长远眼光、共赢共荣、包容发展的理念。
只要有利于推动突破发展,有利于加快突破发展,有利于率先突破发展,都可以为我所用,给予引导、鼓励、扶持。
特别是对待来阜投资发展的客商,既要营造公平、公正、公正的投资环境,又要提供优质、高效、务实的投资服务,要提高办事效率,效率比笑脸更重要。
二、解放思想,推动全县突破发展,要始终保持强烈创新的良好愿望,形成改革的风气、开放的风气、竞争的风气、创新的风气;始终保持容纳创新的宽广胸襟,形成善于创新、锐意创新的风气;始终保持创新的良好本领,形成善于学习,勤于钻研,提高工作本领;始终保持创新的巨大勇气,形成敢于创新,大胆创新、争先创新的风气,克服怕出乱子、怕犯错误、怕担风险的思想。
三、解放思想要坚持从我做起。
解放思想的程度决定着发展的速度和力度。
我们一定要率先解放思想,克服因循守旧、安于现状、怕担风险、不敢竞争、不思进取、封闭保守的心态和过时落后的习惯观念,真正做到每天都有新作为,每天都有新激情,每天都有新作为,以思想的大解放、观念的大转变促进我们经济社会的大发展大跨越。
我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要急于所急,办商所需,做到主动服务、高效服务,以客商满意为第一标准,以客商需求为第一需求,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从自身做起,从每件小事做起,不利经济发展的话不说,不利经济发展的事不做,努力查找自身不足,深剖思想根源,深入解放思想,积极投身教学一线,为社会跨越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解放思想大讨论心得体会(二)1、要强化学习意识。
活到老,学到老,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自觉做到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学以致用。
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不断地实现认识再认识,也才有可能不断地实现思想的解放再解放。
通过学习,不断增长知识,提高工作水平,适应新形势、新任务;通过学习,开阔视野,获取创新的灵感,促进工作取得新成效;通过学习,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在复杂的环境中保持清醒的头脑。
对农业基础地位的再认识

21 0 2年 6月
农 业科 技 与装备
c lu a S inc &Te hn l f ̄ a d Eq i me t ut rl ce e c o of , n up n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No6Toa No2 6 . t .1 l
.
1n 2 1 u . 02
对 农 业基 础 地 位 的再 认 识
一
标 志 着我 国从 一 个具 有 几 千年 农 业 文 明历 史 的农 业
大 国 , 入 以城市社 会为 主 的新历史 阶段 。但 从 总体 进 情况看 。 与发 达 国家 城镇 化 率 8 %的水平 相 比 , 国 0 我
城 镇化水 平 依然滞 后 , 来发 展面 临诸 多挑战 。 未
国计 民生 的大 事 。 当下我 国 已步入城 镇化 和工业 化 的 特殊 阶段 . 在经 济 繁荣 的背 景下 。 业 依然 受 到党 和 农 国家 的重视 ,尤 其是 自 2 0 0 4年 以来 连续 9a下 发 中 央一 号文 件 , “ 把 三农 ” 放在 党和 政府工 作 的重 中之重 地位 , 足以说 明农业 不可动 摇 的基础地 位 。基于 中 央
杨 宏 , 淑 华 , 桂 林 , 张 李 董 杰 。张 枯 ,
( . 宁 省农 业机 械 化 扶持 发展 中心 , 阳 10 4 ;. 1 辽 沈 10 12东港 市椅 圈镇 农 业 机械 管 理站 , 宁 丹 东 180 ;. 岩县 农 机 化 研 究 所 , 辽 13 63岫 辽 宁 鞍 山 14 0 ; 辽 宁省 农 机 质 量 监 督 管理 站 , 阳 10 3 ) 13 04 . 沈 10 4
2 尽 管我 国已进入 以城 市社 会 为主 的新历 史 阶 )
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为 天 ,吃饭 问题 是第 一件 大 事 ,如 没 有大 量 的 丰 富的 生
活 消 费 资料 ,特 别是 粮 食 、油 料蔬 菜 等 的供 应 , 人们 为 生 存 而奔 波 ,那 么社 会就 不 会 安定 ,生产 也 不 能发 展 , 这 样 , 不 但 经 济 建 设 上 不 去 , 国家 在 政 治 上 也不 会 稳 定 。 随着 农 村经 济 的发 展 ,人们 的生活 水 平 不 断提 高 , 饮 食 结构 逐 步发 生 变化 ,人 们不 仅 要 吃饱 ,还 要 吃 好 , 需 要有 丰 富 的 肉类 、奶 类 、 蛋类 、鱼类 等 食 品 的供应 , 这 些 都 要 有 发 达 的农 业 来 保 证 ,此 外 , 人 们 不 但 要 吃 饭 ,还 要 穿衣 、居住 ,还 需要 其 他生 活 资料 的供应 。在 我 国 ,农 业是 关 系 到整 个 国家 生 存 与发 展 的大 事 。我 国 是世 界人 口大 国 ,靠 其 他 哪个 国家 也解 决 不 了这 么 多人
摘 要 :水利 是 农业 的命 脉 ,农 业 的兴 衰 、农村 的 稳 定发展 与 水利 的 兴 衰有 紧密 的联 系,搞 好 农 田水利 基本 建 设 ,对 于巩 固农业 基础 地 位 、提 高农 业特 别是 粮 食综 合 生产 能 力 、增 加 农 民收入 具 有重要 意 义 , 因此 必 须注 重农 田水 利基本 建设 。加 强农 业基础 地位 ,大 力发展 农村 经济 ,是 确保 国家粮 食安 全 生产的必 然选择 。 关键 词 :农 田水利 建设 ;农 村 经济发展 ;水利 工程 ;粮 食 生产 ;农 民收 入 文献标 识码 :A 中图分类号 :F 3 2 3 文章编号 :1 ( X ) 9 — 2 3 7 4( 2 0 1 7 ) 0 6 — 0 1 6 9 — 0 2 D O I :1 0 . 1 3 5 3 5 / j . c n k i . 1 1 — 4 4 0 6 / n . 2 0 1 7 . 0 6 . 0 8 5
对农业结构调整的再认识

对农业结构调整的再认识农业结构调整是指通过改变农业生产的组织方式、农业产品结构和农业劳动力结构等,以达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农民收入增加的目的。
过去的农业结构主要以谷物种植为主,而现在的农业结构调整则更加注重多元化发展,包括农田水利的建设、农机具的使用、农产品的加工等。
农业结构调整的再认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农业结构调整需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农业生产与环境是密切相关的,农业结构调整必须考虑到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
比如,在发展畜牧业时,应注重牧场的环保建设,避免牲畜粪便对水源和土壤的污染。
同时,农业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也是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之一其次,农业结构调整要注重提高农业产业链的完整度。
传统的农业结构主要以农作物种植为主,缺乏对农产品的深加工和价值提升。
而现在的农业结构调整要求加强农产品加工和销售环节,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例如,将传统的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加工成干果、果脯等高附加值的产品,推动农业产业链向上游延伸。
最后,农业结构调整要注重农业科技的创新和应用。
农业科技是改善农业结构、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重要手段。
我国的农业科技实力不强,农作物品种、育种技术和农业机械化水平等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
因此,在农业结构调整中要注重加强农业科技的创新和应用,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推动农业向现代化、智能化和可持续发展转变。
总之,农业结构调整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全面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农业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在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时,需要全面认识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性和意义,加强政策支持和科技创新,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全面建设的进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位 。这不仅是 由于 农业活动提供 了剩余 的 市 场 在 农 村 , 7亿 多 农 村 人 E 消 费 结 构 l 农产 品 ,为其 他经济 活动提供 了劳动 力 , 升级 对经 济 增长 的带 动 将是 持久 的 和不
生 了 严 重 的 通 货 膨 胀 , 价 上 涨 幅 度 达 到 物
1 .% ,其 中食 品价 格 上 涨 占 5 %。在 86 6
明 的 发 展 要 求 越 来 越 多 的 人 脱 离 农 业 生 1 9 9 4年 发 生 的 严 重 通 货 膨 胀 中 ,物 价 上
1 0
维普资讯
村 与 城 市发 展 失衡 问题 仍 很 严 重
★农 业 基础 弱 是 长期 制 约 经 济发 展 的 因素 .是 必 须 下 大
力 气 解 决 的 关 系 全 局 的 重 大 问 题
去 年 底 召 开 的 中 央 经 济 工 作 会 议 和 产 甚 至 脱 离 物 质 生 产 , 农 业 的特 殊 地 位 但 今 年 的 中 央 1号 文 件 强 调 要 切 实 加 强 农 始 终 是 无 法 替 代 的 。 没 有 发 达 的 农 业 。 人 业 基 础 地 位 , 对 加 强 农 业 基 础 建 设 作 出 们就 没 有 生 存 保 障 , 个 社 会 就 没 有 发展 并 整 了 全 面 部 署 。 把 中 央 的 决 策 部 署 落 到 实 根 基。今 后 , 即便会有 更多 的非 农原料 替 处 , 要 进 一 步 深 化 对 新 阶 段 农 业 基 础 地 代农产 品原料 , 需 但经济 发展对农 业原料 需 位的认识。
维普资讯
0
专 家 ・ 击 点
扛 襄 缮 氟 材 墒
主 要 观 点
对新阶段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的
★ 虽然 农 业 在 国 内生 产 总 值 中所 占的 比 重越 来越 低 , 但 农 业 的基 础作 用非但 没 有减 弱 , 且 更加 突 出 而
★ 总体 来看 , 当前 农 业 基 础 仍 然脆 弱 , 业 与 非农 业 、 农 农
求的绝对 量不可能减 少 , 品以及大部分 食
新 阶 段 农 、 l 的 基 础 作 用 更
力 j Ⅱ延
轻 工业原料仍 然只能 由农业生 产来提 供 ,
农 业 的基 本 功 能 始 终 是 不 可 或 缺 的 。
农产品的 基本供给仍 然要立 足国 内。
经过 3 O年 的 改 革 开 放 ,我 国 已进 入 随 着 我 国 人 口 的 增 长 和 人 民 生 活 水 平 的 ● 工 业 化 中期 阶 段 和 城 镇 化 快 速 发 展 时期 , 提 高 ,全 社 会 对 农 产 品 的 需 求 不 断 增 加 , 农 业也 已 进 入 一 个 新 的 发 展 阶 段 。虽 然 农 对农 产 品 的 质 量 和 品 种 要 求 越 来 越 高 。如 业 在 国 内 生 产 总 值 中所 占 的 比 重 越 来 越 果农 业 的 发 展 不 能 满 足 这 些 要 求 , 个 经 整 低 , 民收 入 增 长 来 源 由 过 去 主 要 依 靠 农 济 的发展就会 受到影 响 , 农 甚至可能 出大 问
韩
俊
业 转向越来 越依靠 非农产业 , 但农业 的基 题 。 我 国 作 为 一 个 大 国 , 然 可 以利 用 国 虽
础 作用非但没有减弱 , 且更加突出 。 而 际农 产 品 市 场 调 剂 余 缺 , 只 能 立足 于 主 但
农 业 仍 然 是 国 民 经 济 最 重 要 的 基 础 要 依 靠 国 内满 足农 产 品 需 求 。
而 且 由 于 第 二 、 产 业 中 有 相 当部 分 的 行 可 估 量 的 。 三
业必 须由农业提 供原料 , 业 以及 以农产 农
农 业 对 物 价 稳 定 仍 然 具 有 举 足 轻 重
品生产 为直 接基 础 的各 行业 在 国 内生产 的影响。我国消 费品物价指数 ( P ) C I 中食 总值 中仍然 占有相 当大 的份额 。所 以, 农 品构 成权 重一 直 较高 ,食 品价格 上涨 对
刍颤蓑 嚆 ‘ 材堙
专 家 ・ 击 点
涨 幅 度 达 到 2 % ,其 中 6 % 的 因 素 来 17 0
源 于食 品价 格上涨 。2 0 0 6年下 半年 以来
物 价 上 涨 幅 度 较 大 , 中 食 品价 格 上 涨 占 其
8 %以 上 。 0
专 家 简 介 韩 俊 16 9 3年 出 生 , 山 东 省 高 青 县 人 . 现 任
国 务 院 发 展 研 究 中 心 农
业 是 国 民 经 济 中 最 为基 础 的 母 体 产 业 , 是 C I P 的高低 有很 大影响 ,农产 品价格 几乎 其 他 产 业 发 展 的 基 础 。 如 果 农 业 基 础 脆 是整个物价的 “ 晴雨表 ”。1 8 9 8年我国发 弱 , 无法支撑经济的持续发展 。 就
农 业 仍 然 是 不 可 替 代 的 产 业 。社 会 文
产 业 。 随 着 工 业 化 水 平 的 提 高 , 民经 济 国
农 村 仍 然 是 扩 大 内 需 的 瓶 颈 制 约 。目
的 主体 逐 渐 转 向 工 业 , 业 已不 再 是 国 民 前 , 国对 外 贸易依 存 度较 高 , 与 国 内 农 我 这
经 济的唯一基础 , 料工业 、 源 、 原 能 交通及 工 业 品需 求不 足 有 密 切 关 系 。国 内需 求 不 通讯等也 属于基础产业。但不 同基础产业 足 的 一 个 重 要 原 因就 是 农 民 收 入 增 长 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