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21《古诗两首》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两首》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锄禾》《悯农》是唐朝诗人李绅所写,通过描写烈日下农民耕种的辛苦和旧时代农民的悲惨生活,表现了诗人对当时农民的深切同情。

两首诗内容浅显易懂,感情真挚,并在文中配有精美插图,这对于低年级儿童而言,形象直观,两首诗安排在一起,除了再现农民的辛苦和悲惨命运外,也是教育生活在幸福年代的儿童要懂得珍惜粮食,尊重劳动人民的好教材,因而在教学中要适时渗透编者的意图。

关于背诵积累,在上本课前学生们已经会背了,但课文中的一些生字,学生读不准,教师此时要有针对性对学生进行补课,而有的小朋友觉得早就会背了,不屑再学,对于本课的学习的兴趣不是很浓。

基于这样的学情,教学时适时调整了教学的计划,适当提高难度,“既然大家都会背了,我就来考考大家,能过得了关的同学,说明你懂了?”于是我对诗题《悯家》的“悯”进行提问:是什么意思?一下子难倒了很多人,毕竟文言文是一种与现今实际使用的语言相去甚远的古代书面语,学习时会有一定的难度,几个问题下来我让学生明白,能背下来不一定就能读得懂,学生们的学习思想和态度得到了及时的更正。

因为能根据课堂生成及时调整、修正教学过程,所以一节课下来,感觉学生学得并不难,教师的教也变的简单而有效。

由此,我想到,课堂上有时学生不乐意、不积极、不参与,是由于所思考的问题或所学的知识过于容易,过于简单,没有思考的价值造成的。

考虑到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在感悟这个环节,我主要是通过“读”来完成的,我引导学生看图读,尽量在读中再现图,尽可能做到图中有诗,诗中有图,进行自我感悟。

以读为主是当今语文课堂教学的主旋律,而对文言文的学习,更要通过朗读这一主要形式来让外部语言转化为内部认识,教学本课时我基本做到“以读为本”、“以讲助读”、“以演练读”,整节课,我鼓励学自读自悟,大力提倡“以读代讲”,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在读书中思考、在小组中讨论、在班级中展示自我,从而培养他们对文言文的语感,潜移默化地接受语言熏陶。

这节课觉得做得不足的地方是,没有充分的应用课文的插图让学生体味诗的意境,虽然在教学设计时也想到了让学生感受我国经典唐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魅力,但在实施的过程中并没有达到预设的效果。

课堂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让这样的遗憾更少一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