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水金關漢簡(伍)》釋文校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容提要 通過對讀《肩水金關漢簡(伍)》一書所公布的紅外綫圖版和釋文,并充分參照已有研究成 果,可知對肩水金關漢簡部分簡文的釋讀還不夠準確,需予以校訂。
本文共校讀14條釋文,改釋14字。
關鍵詞肩水金關漢簡釋文校讀
2016年出版的《肩水金關漢簡(伍)》①一書,由於充分利用紅外綫技術,圖版清晰,簡文 釋讀精準。
但在研讀過程中,我們發現部分釋文仍可推敲斟酌。
今校讀如下,敬請方家 指正。
1.西海大尹史周勤子男一人 □□ 73EJF2:4按:此簡爲吏家屬符。
②“勤”原簡寫作“,當釋“勳”。
《居延漢簡》156・27#陳勳”和*本文寫作得到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青年
項目(18CYY036)、湖南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6YBA169)及湖南省漢語方言 與文化科技融合研究基地的資助。
① 甘肅簡牘博物館、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甘肅省博物館、中國文化遺産研究院古文獻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院簡 帛研究中心編:《肩水金關漢簡(伍)》,上海:中西書局,2016。
文中涉及《肩水金關漢簡(壹一伍)》中的字形,均簡稱《金關 簡》,以簡號區别。
②
按語中對簡文性質的說明,主要參考李均明《秦漢簡牘文書分類輯解》,北京:文物出版社,2009。
282®
《金關簡》73EJT9:5#礫得丞勳”中“勳”原簡分别寫作彭①、3②,均如此作。
《金關簡》
73EJT10:243、《金關簡》73EJT23:871中“勤”原簡分别寫作幻八姊,可比對。
據此釋讀可知,同書簡73EJT3:226A+247A#王勤”中“勤$原簡寫作妙,亦當釋爲“勳”。
簡文中“周勳",爲大尹史的名字。
“勳$作爲人名,見於同書簡73EJT24:390中“趙勳”,及同書簡
73EJT26:98中“卒勳"。
#西海",即“西海郡"。
西漢元始末年王莽於羌中設置,治所在龍耆
城(今青海海晏縣)。
《後漢書・和帝紀》:“十四年春二月乙卯,東海王政薨。
繕修故西海郡。
"注:“平帝時金城塞外羌獻地,以爲西海郡也。
"③“大尹",始建國元年改郡太守爲大尹。
簡文中“史",爲大尹的屬吏。
《金關簡》73EJT30:30A中有“都尉史"。
“子男",爲周勳之子。
《漢書・卜式傳》:#臣願與子男及臨蕾習弩博昌習船者請行,死之以盡臣節。
"顔師古注:“子男,自謂其子也。
"④該簡文應釋讀作:“西海大尹史周勳子男一人。
口。
"
2.偉卿足下毋恙叩頭閒者起居無它甚善%獨賜正臘口
□丞問起居燥濕叩頭偉卿强飯厚自愛慎春氣073EJT3:127A 按:此簡爲私人書信。
“賢"原簡寫作賓,當釋#質"。
《居延新簡》EPT59:166#付郡庫奉
質直,,中“質,,原簡寫作賛⑤,可資參證。
《敦煌漢簡》1728、&金關簡》73EJT7:31中“賢"原簡
分别寫作覽⑥、也,可比對。
簡文中“質",爲致信人。
“偉卿”,爲受書者。
“足下",漢代私人
書信中對收信人的尊稱。
“臘",即臘祭,臘賜或臘錢。
漢代對百官有賜臘的制度。
《後漢書・
何敞傳》:“國恩覆載,賞6過度,但聞臘賜,自郎官以上,公卿王侯以下,至於空竭帑藏,損耗
國資。
"注:“臘賜大將軍、三公錢各二十萬,牛肉二百斤,粳米二百斛,特進、侯十五萬,卿十萬,校尉五萬,尚書三萬,侍中、將、大夫各二萬,千石、六百石各七千,虎賁、羽林郎二人共三千,以爲祀門户直。
"'《居延漢簡》495.4:“獨賜臘,賀初歲"。
“賀初歲",即祝賀新的一年,與
#賜臘"相合。
“强飯"是對受書者的祝福語,即希望對方注意飲食起居,多保重身體。
“厚自愛,慎春氣",强調春季氣候狀况不佳,要照顧好自己。
《居延新簡》EPT50:50:#方春時氣不調。
"&敦煌漢簡》779:#春時風氣不和。
"該簡文應釋讀作:“偉卿足下:毋恙。
叩頭。
閒者起
①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居延漢簡甲乙編》,北京:中華書局,1980,以下簡稱《居延漢簡》。
②文中部分字形,參考李洪財《漢簡草字整理與研究》,吉林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4。
以下不再另注。
③《後漢書》卷四《和帝紀》,北京:中華書局,1965,189頁。
④《漢書》卷五八《卜式傳》,北京:中華書局,1962,2627頁。
⑤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甘肅省博物館、中國文物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編:《居延新簡一一甲渠候官》,北京:中華書局,1994,以下簡稱《居延新簡》。
⑥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編:《敦煌漢簡》,北京:中華書局,1991。
⑦《後漢書》卷四三《何敞傳》,1481頁。
®283
居無它,甚善。
質獨賜正臘口。
□丞問起居,燥濕。
叩頭。
偉卿强飯,厚自愛,慎春氣。
”①3#萬福隧卒齊甲073EJF3:285
按:此簡爲卒名籍。
“齊”原簡寫作2,當釋#高$。
《尹灣漢墓簡牘》130“鳳皇孤而高翔”
中“高”原簡寫作福②,可資印證。
簡文中“高甲”,爲隧卒名字。
據此釋讀可知,同書簡 73EJF3:328B#掾齊史并”中“齊”原簡寫作旨,亦應改釋爲“高$。
此簡文中的“高”,爲掾的名字。
《居延新簡》EPT40:177中有“掾高晏”。
《敦煌漢簡》408“保亭栖居常畏”中“亭”原簡寫作③,亦當改釋爲“高”④。
該簡文應釋讀作:“萬福隧卒高甲。
”
4.欲遺□可衣□0
……73EJF3:505
按:此簡下半部分殘斷。
“口”原簡寫作,當釋“驗”。
《敦煌漢簡》173、《居延漢簡》214.128中“馬”原簡分别寫作、,與該未釋字所从“馬”旁形體相近,可參證。
《敦煌漢簡》725)(居延漢簡》3.2中“驗”原簡分别寫作、,二者所从“僉”字寫法與本簡文“驗”
字右邊所从,字形極爲相近。
“驗”,即驗證。
該簡文應釋讀作:“欲遺驗可衣口……。
”
5#三月庚辰佐……073EJF3:516
按:此簡上部殘斷,下部簡文剥離嚴重。
“佐”原簡寫作,當釋“從”。
《金關簡》73EJT22:99“從一至百”、&金關簡》73EJF37:706“從者”中“從”原簡分别寫作2乞、眈,可資印證。
《金關簡》73EJT7:58、&金關簡》73EJT2:104中“佐”原簡分别寫作住、7乞,可比對。
因簡文殘損,故“從”字後面的確切内容難以知曉。
該簡文應釋讀作:“三月庚辰,從……”。
6.黄子程坐□伏地口73EJF3:549A
按:此簡下部殘斷。
“□”原簡寫作旦,當釋“圭”。
《武威漢代醫簡》45#口飲藥一刀圭”、《武威漢代醫簡》70“以米汁飲一刀圭”中“圭”原簡分别寫作圭⑤、麦,可資參照。
簡文中“圭”,爲人名。
《居延漢簡釋文合校》317.10A:#圭伏地再拜。
”⑥“伏地”,即俯伏在地上。
古
①爲排印方便,不按簡文原來格式抄録。
②連雲港市博物館、東海縣博物館、中國社會科學院簡帛研究中心、中國文物研究所編:《尹灣漢墓簡牘》,北京:中華
書局,1997。
③張德芳:《敦煌馬圈灣漢簡集釋》,蘭州:甘肅文化出版社,2013,以下簡稱《敦煌漢簡》。
④秦鳳鶴:《敦煌馬圈灣漢簡釋文校讀記》,《中國文字研究》待刊稿。
⑤甘肅省博物館、武威縣文化館編:《武威漢代醫簡》,北京:文物出版社,1975。
⑥謝桂華、李均明、朱國焰編:《居延漢簡釋文合校》,北京:文物出版社,1987。
284®
人多用“伏地”表示恐懼。
《漢書・淮南王傳》「追念皐過,恐懼,伏地待誅不敢起。
”①後來即
逐漸變成書信中表示謙敬的套語,以示下對上或同輩之間的尊敬。
“黄子程”,爲人名。
該簡
文應釋讀作:“黄子程坐,圭伏地"
7.居令延印區口73EJD:19B
按:此簡爲函封類文書,其内容爲官印後附私名。
從簡文字迹來看,未釋之字左邊稍有
殘損,但不影響釋讀。
“□”原簡寫作浆,當釋“僉”。
《額濟納漢簡》99ES16ST1:17、《居延新簡》EPF22:170中“驗”原簡分别寫作②、吉董,二者右側所從偏旁的寫法與簡文未釋之字
形體相近。
簡文中“僉”,爲居延令的名字。
“僉”作爲人名,見於《續漢書・律曆志中》:“博
士黄廣、大行令任僉議,如九道。
”③#居令延印”,即“居延令印”,這與印文讀序相關。
《居延
新簡》EPT51:137:“居延令印。
”周艷濤先生在《西北屯戍漢簡中的“居令延印”現象及其相關
問題研究》一文中有所論述④,可參看。
該簡文應釋讀作:“居令延印區僉。
”
8.0□入以食都丞騎馬十九匹二一斗二升嗇夫成臨薄中官卩73EJD:59
按:此簡爲廩食簿。
“□$原簡寫作□,當釋“具”。
《居延漢簡》乙編附19#六具”中“具”
原簡寫作阴,可參照。
“具”,通“俱”,共同,一起。
“嗇夫”,秦漢時期職掌訴訟、賦税、徭役、
户籍等方面的官职。
“成臨”,爲嗇夫的名字。
“中官”,即宫内、朝内之官。
《後漢書・桓帝紀》:“二年春正月,初聽中官得行三年服。
”注:“中官,常侍以下。
”⑤該簡文應釋讀作:“具入
以食都丞騎馬十九匹,匹一斗二升。
嗇夫成臨薄中官。
卩。
$
9.明矍73EJD:138
按:此簡上部殘斷,下部簡文僅有兩個字。
“矍”原簡寫作嬰,當隸定爲“5T,用爲“备”。
簡文構形組合位置發生變化,上下結構互换,構件數量和内容保持不變。
如#X$與“壽”、“崇$與“審$、#巍$與“幣$等。
《字彙補・目部》:“烏插切。
备,媚也。
'‘⑥“明备”,即明媚。
該
簡文應釋讀作:“明雯(备)。
$
10.治渠卒河東安邑陶就里公乘趙喜年卅九□73EJD:233
①《漢書》卷四四《淮南王傳》,2140頁。
②魏堅主編:《額濟納漢簡》,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5o
③《續漢書•律曆志中》,3034頁。
④周艷濤:《西北屯戍漢簡中的“居令延印”現象及其相關問題研究》,甘肅簡牘博物館主編《首届絲綢之路(敦煌)國
際文化博覽會系列活動一一簡牘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16,128-141頁。
⑤《後漢書》卷七《桓帝紀》,302頁。
⑥/清]吴任臣:《字彙補》,上海辭書出版社,1991,24頁。
@)285
按:此簡爲卒名籍。
“陶”原簡寫作卩善,當釋“陰”。
《居延新簡》EPT53:187“魏郡陰安高里”、&金關簡》73EJT8:7“穎陰邑”中“陰”原簡分别寫作下条、P筑可印證。
《金關簡》73EJT5:
61、《金關簡》73EJT9:69中“陶”原簡分别寫作帑、丁钏,可比對。
西北漢簡中“陰”與“陶”因
草書形體相近,故易混。
趙爾陽先生在《小議〈肩水金關漢簡〉中的濟陰郡、濟陶郡》一文中,對金關漢簡中“陰”與“陶”的字形區别進行過細緻論述。
①可參閲。
“河東”,即“河東郡”。
秦代設置的行政區域,漢代延置。
“安邑”,漢代置縣,爲河東郡治所。
“公乘”,爵位名,秦漢二十等爵的第八級。
《漢書・百官公卿表上》:“爵:一級曰公士,二上造……八公乘。
”顔師 古注:“言其得乘公家之車也。
”②該簡文應釋讀作:“治渠卒河東安邑陰就里公乘趙喜,年卅九。
”
11#□□田□73EJC:553
按:此簡上部簡文殘損,下部有灼燒的痕迹。
“口”原簡寫作閒,當釋“取”。
《居延漢簡》214・76B#取凡七十人”中“取”原簡寫作!卜,可資參證。
“取”,意爲“聚”,即匯總。
《説文・…部》:“取,積也。
从」,从取,取亦聲。
”段玉裁注:“取與聚音義皆同,與冃部之’最’音義皆别……至乎南北朝,'取「最c不分。
”③“取田”,即總田。
《金關簡》73EJT23:1064A:“取卅石。
”&金關簡》73EJT22:147:#取凡田卒七十人。
右車七。
”該簡文應釋讀作:“□取田。
”
12.十一月己卯肩水士吏順以私印兼行候事下尉士吏順東部候長導等承書從事
下當用者如詔書73EJC:604按:此簡爲下行文書。
“遷”原簡寫作冬,當釋“還”。
同書簡72EJC:9+61#止不内還道”中“還”原簡寫作矍可參照。
“還”,爲候長名字。
同書簡73EJT3:171中“遷”原簡寫作旦,其上从“””,并非从“•$。
“以私印兼行候事$,即以私印爲信物代理候官承辦某事。
#承書從事下當用者如詔書$,即命令接受通知書的下級有關官吏按詔書去做。
該簡文應釋讀作:“十一月己卯,肩水士吏順以私印兼行候事,下尉士吏順、東部候長還等,承書從事下當 用者如詔書。
$
13.南陽郡宛薄林里朱耐年廿四73EJC:614
按:此簡爲卒名籍。
“林'‘原簡寫作“,當釋“如$"《居延新簡》EPT52:71#各如牒”、
①趙爾陽:《小議〈肩水金關漢簡〉中的濟陰郡、濟陶郡》,甘肅簡牘博物館主編《首届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
系列活動一一簡牘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16,279-287頁。
②《漢書》卷一九《百官公卿表上》,739頁。
③/清]段玉裁:《説文解字注》,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6,353頁。
286®
《北京大學藏西漢竹書・老子》161“廣摩其如浴”中“如”原簡分别寫作七炒、七日①,可資參照。
《金關簡》73EJT2:75、&金關簡》73EJT4:19中“林”原簡分别寫作竹、才亦,可比對。
簡
文中“宛”,即宛縣。
該簡文應釋讀作:“南陽郡宛薄如里朱耐,年廿四”。
14#凡□不□□72ECC:81
按:此簡僅第二個字形體較爲清晰,其餘簡文殘損嚴重。
“口”原簡寫作E3,當釋“情”。
《金關簡》73EJT6:85、《居延漢簡》188.27中“憚”原簡分别寫作晋、谆,二者所从“忙'旁的寫法,與未釋字的形旁相近。
《漢長安未央宫》11中“青$原簡寫作②,《居延新簡》EPT20:6
中“月”原簡寫作屯,從簡文字形來看,“月''字均如此作。
該簡文應釋讀作:“凡情不□。
$
附記:本文在寫作過程中,肖從禮先生、李洪財先生提出了中肯的意見和建議,又蒙匿名
審稿專家提出寶貴意見,在此一并致謝!
①北京大學出土文獻研究所編:《北京大學藏西漢竹書(貳)》,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②中國社會科學研究院考古研究所編:《漢長安未央宫一一1980-1989年考古發掘報告》,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
社,1996。
®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