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简要学习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银行存款业务的基础上产生
银行本票是由 银行签发,也 由银行付款的 票据,可以代 替现金流通
•银行开出的汇款凭证,它由银行发出,交 由汇款人自带或由银行寄给异地收款人, 凭此向指定银行兑取款项。
第十六页,共39页。
三、国家(guójiā)信用
概念:government credit,国家信用是以国家为债务 人,动员社会资金,投入不同用途,以解决财政需要 的一种信用形式.包括国内信用和国际信用两种。央 行发行的货币是国家信用的特例。 现代国家信用的作用: 调节财政收支的平衡. 调节经济与货币供给。 现代宏观调控的两大支柱是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财 政政策既有自身的政策,也有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协 调的义务。 国家信用就是中央银行进行公开市场业务(yèwù)的前 提.而公开市场操作又是中央银行的主要手段.
商购买(gòumǎi)所需的商品或技术等。
第二十五页,共39页。
3.政府(zhèngfǔ)间信用
政府间信用: 通常是指由财政部出面借款的行为(xíngwéi),其特点是金额不大,
利率较低,期限较长,通常用于非生产性支出。
第二十六页,共39页。
七、民间(mínjiān)信用
定义:又称民间借贷。西方国家指国家信用之外的一切信用 形式,包括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在中国,民间信用指个人 之间以货币或实物形式所提供的直接信贷,故又称个人信 用。
概念:consumer credit,消费信用是工商 企业、银行(yínháng)和其他金融机构提供 给消费者用于消费支出的信用。
即延期付款方式销售,到期一次付清货款。 西方多采用信用卡方式。
购买消费品或取得劳务时,消费者只支付 一部分贷款,然后按合同分期加息支付其 余货款,多用于购买高档耐用消费品或房 屋、汽车等,属中长期消费信用。
第十四页,共39页。
2.银行信用(xìnyòng)与商业信用 (xìnyòng)的关系
❖ (一)商业信用是指工商企业之间买卖商品时,以商品 形式提供的信用。 银行信用是银行或其它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提供 的信用,是现代经济中最主要的信用形式。
❖ (二)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具有密切的联系。 ▲银行信用是在商业信用广泛发展的基础上产生发展 起来的;
第二页,共39页。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信用的产生与发展(fāzhǎn) 第二节 信用的形式 第三节 利息与利率
第三页,共39页。
第一节 信用的产生 (chǎnshēng)与发展
一、信用的含义
概念:credit 源于拉丁文credo,原意是相信、信任、声誉等。 信用是以偿还本金和付息为条件的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 是经济主体之间有条件让渡货币资金或商品的一种经济关 系。 信用的三要素:债权债务关系、时间间隔(jiàn gé)、信用工 具。
第四页,共39页。
二、信用(xìnyòng)的产生与 发展
信用是在私有制基础上产生的,贫富差 别和剩余产品的出现是信用产生的条件。
实物借贷与货币借贷是借贷活动的两种 形式。
信用与货币是两个(liǎnɡ ɡè)不同的经济 范畴,两者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二者 的融合形成了金融范畴。
第五页,共39页。
又称资本性租赁,是由银行或租赁公司应企业要求,筹 措资金购买设备,租给企业并收取租金,待租赁期满后 再将物件作价出售给企业。
出租人将自己经营的出租设备或用品反复出租的租赁行为。 是一种短期租赁。
①有利于加快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随着投资数额急剧增加,
作 用
用户不需要预先积累足够的资金购买设备,就可获得自己所需设 备的使用权。 ②有利于促进(cùjìn)吸引外资的工作,由于租赁业务不是法律上
②单向性
商业信用与商品交易相结合,直接(zhíjiē)为生产流通服务 提供的是商品形态,债权、债务人都是商品经营者
单方向的债务债权关系
③票据化
双方有稳定严密的经济联系和契约关系,规范化票据化
④短期性
只能解决短期资金的调剂,不能用于投资等长期性 资金借贷
第十一页,共39页。
4.商业(shāngyè)信用的局限性
信用体系是由相互协调的信用形式、信用工具及其流通 方式、信用机构和信用管理体制有机结合(jiéhé)的统 一体。 ⒈自然经济下简单的信用体系 ⒉计划经济下不完整的信用体系 ⒊市场经济下有机结合(jiéhé)的信用体系
第七页,共39页。
第二节 信用的基本(jīběn)形式 和工具
商业(shāngyè) 信用
的借贷,手续比较简单灵活。
第二十二页,共39页。
六、国际(guójì)信用
国际信用: 是国际间一个国家官方(政府)和非官方(如商业银行
(yínháng)、进出口银行(yínháng)、其他经济主体)向 另一个国家的政府、银行(yínháng)、企业或其他经济 主体提供的信用,属国际间的借贷行为。 包括: 以赊销商品形式提供的国际商业信用 以银行(yínháng)贷款形式提供的国际银行(yínháng)信用 政府间相互提供的信用
①授信规模 (guīmó) 限制
②暂时性
③信用范围 狭窄
④管理局限 性
受企业资金规模的限制,大规模的生产建设项目资 金不可能通过商业(shāngyè)信用解决;
时间短,难以提供较长期信用
受信贷双方了解程度和信任程度的局限,如果双方 互不了解、互不信任,商业信用就难以发生
参加者相互结成紧密的支付链锁,一旦某个环节出 现问题就会影响一系列支付。在经济动荡和危机过 程中,商业信用是加剧经济危机和信用危机的一个 重要因素。
信用(xìnyòng)简要学习课 件
2021/11/5
第一页,共39页。
教学目的(mùdì)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理解信用及其本质;了解各 种信用形式及其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作用、地位及相互关系; 掌握各种信用工具的特点及其功能;理解信用在现代经济中 的地位与作用。结合我国利率管理体制改革实际(shíjì),讲 述利率市场化的基本条件和基本要求。
第十七页,共39页。
国家(guójiā)信用的形式及工具
①公债 (gōngzhài)。
是一种长期负债,一般在1年以上(yǐshàng)甚至10年或10年 以上(yǐshàng)。通常用于国家大型项目投资、大规模建设。
②国库券。
这是一种短期负债。以 1年以下居多,一般为1个月、3个月、
6个月等。
③专项债券。
❖ ▲银行信用的出现使商业信用进一步得到发展; ❖ ▲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是并存(bìnɡ cún)而非取代
关系。
第十五页,共39页。
记名支票
不记名支票
现金支票 可支取现金
转帐支票
又称划线支票
专用于转帐和保付 支票
(银行确认兑付)
3.银行信用(yín xínɡ xìn yònɡ) 工具
是由银行(yínháng)发行、用来代替私人 票据、具有不定期性质并随时保证兑现的债 务凭证
银行信用
国家信用
消费信用
民间信用
国际信用
租赁信用
第八页,共39页。
一、商业(shāngyè)信用
trade credit 商品交易过程(guòchéng)中,企业之间直接提供的信用,主要是以商品
为对象。
此外还有: ① 分期付款; ② 委托代销; ③ 预付定金; ④ 补偿贸易.
第九页,共39页。
力不能及(lìbùnéng jí)的领域发展起来的,可拾遗补缺。
第二十七页,共39页。
2.合会(hé huì)
民间信用的临时组织形式,如摇会、标会、轮会等, 通称合会。
发生关系的企业相互关心、相互监督、相互制约。以便 按时收回在商业信用行为下给予对方的贷款。
④加速资金 周转
提高资金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借方增加资金来源,
扩大生产和流通活动;贷方既卖出商品,又使多余资金 找到使用场所,增加利息业信用(xìnyòng)的特点
①直接 (zhíjiē) 性
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采用信用放款或抵押 放款方式,对消费者发放贷款,按规定期 限偿还本息。
第十九页,共39页。
2.消费(xiāofèi)信用的作用
第二十页,共39页。
3.消费信用的不利(bùlì)影响
第二十一页,共39页。
五、租赁(zūlìn)信用
租赁(zūlìn)信用lease credit :出租人以收取租金为条件, 将持有物品(财产)定期出租给承租人的一种信用形 式。
2.商业(shāngyè)信用的作用
①促进(cùjìn) 商品销售
②加强企业 间联系
③企业之间 互相监督
促进再生产的及时进行。卖方商品及时出售,可避免 积压和影响(yǐngxiǎng)再生产,买方可在资金短缺 情况下及时购买原材料等,使再生产正常进行。
建立起比较固定的经济联系网络,从而有利于生产和流 通的发展。
第十二页,共39页。
5.商业(shāngyè)票据
商业票据(piào jù):是在买卖商品过程中发生的延期支付工 具,是表明债务人有按照约定期限无条件向债权人偿付 债务的义务的合法凭证。
商业票据(piào jù)可以经过背书等手续在一定范围内流通, 一般由持票人提请银行贴现,以取得现款。
商业票据有期票和汇票两种。 本票,也称期票,是债务人向债权人发出的支付承诺书,承诺在约 定的期限内支付一定款项(kuǎnxiàng)给债权人. 汇票,是债权人向债务人发出的支付命令书,命令他在一定期限内 支付一定款项(kuǎnxiàng)给第三人或持票人.商业承兑汇票;银行 承兑汇票.
第二十四页,共39页。
2.国际(guójì)银行信用
国际银行信用:是进出口双方银行所提供的信用。 可分为出口信贷和进口信贷。 出口信贷:为了鼓励本国出口商增加出口,出口方银行便向进口方或出口方提
供贷款,其目的是支持本国出口商扩大出口。 卖方信贷:出口方银行向出口商提供的贷款。 买方信贷:出口方银行直接向进口商或进口方银行提供的贷款。 进口信贷:指进口方银行提供贷款,解决本国企业资金需要,以支持本国进口
信用发展(fāzhǎn)阶段
信用由实物借贷发展到货币借贷经历了: ⒈高利贷信用:
a.高额利息(lìxī)为基本特征、非生产性、保守 性 b.历史经济条件 c.构成自然经济下的信用体系 ⒉资本主义信用:借贷资本运动为主要表现形式 ⒊现代信用:信用经济、主体。
第六页,共39页。
三、信用体系(tǐxì)的建立和健全
1.民间借贷主要从农村发起。主要原因是: ①农民个人资金闲置和资金需求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迅速增
长。 ②国家银行信用和信用合作社信用不能完全满足个人对资金
的需求。 作用 : ①民间资金的调剂,发挥分散在个人手中资金的作用,加速
资金运转,促进国民经济进一步繁荣; ②民间信用一般是在国家银行信用和信用社信用涉足不到和
第十三页,共39页。
二、银行信用(yín xínɡ xìn
yònɡ) 概念:bank credit。银行及其它金融机构以货币形式,通过吸
收存款和发放贷款所形成的信用.主要是提供给工商企业的信 用。
银行信用是现代(xiàndài)信用的主体,银行信用的成熟与否, 是检验一国信用制度是否发展与完善的标准。
①动员 (dòngyuán)资 金的广泛性
银行信用以货币形式提供的,可吸收任何单位的存款, 也可贷款给任一需要的部门和企业
②间接融资性
银行是一个金融中介机构
③综合性
银行是国民经济的综合部门和纽带,可以通过多种手段对 国民经济进行反映、监督和管理
④创造性
具有创造流通工具的功能.银行可以根据国民经济有 伸缩地供应货币
是一种指明用途的债券,如中国发行的国家重点建设债券等。
④财政透支或 借款。
在公债券、国库券、专项债券仍不能弥补财政赤字时,余下的赤字 即向银行透支和借款。
•透支一般是临时性的,有的在年度内偿还。
•借款一般期限较长,一般隔年财政收入大于支出时(包括 发行公债收入)才能偿还。
第十八页,共39页。
四、消费(xiāofèi)信用
第二十三页,共39页。
1.国际(guójì)商业信用
国际商业信用:是由出口商以商品形式提供的信用。 有来料加工和补偿贸易等形式: ⑴ 来料加工:来料加工是指由出口国企业提供原材料、设备零部件或部
分设备,利用进口国的厂房、劳动力等在进口国企业加工,成品归出 口国企业所有(suǒyǒu),进口国企业获得加工费收入。 ⑵ 补偿贸易:补偿贸易是指由出口国企业向进口国企业提供机器设备、 技术力量、专利、各种人员培训等,联合发展生产和科研项目,待项 目完成或竣工投产后,进口国企业可将该项目的产品或以双方商定的 其他办法偿还出口国企业的投资。
银行本票是由 银行签发,也 由银行付款的 票据,可以代 替现金流通
•银行开出的汇款凭证,它由银行发出,交 由汇款人自带或由银行寄给异地收款人, 凭此向指定银行兑取款项。
第十六页,共39页。
三、国家(guójiā)信用
概念:government credit,国家信用是以国家为债务 人,动员社会资金,投入不同用途,以解决财政需要 的一种信用形式.包括国内信用和国际信用两种。央 行发行的货币是国家信用的特例。 现代国家信用的作用: 调节财政收支的平衡. 调节经济与货币供给。 现代宏观调控的两大支柱是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财 政政策既有自身的政策,也有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协 调的义务。 国家信用就是中央银行进行公开市场业务(yèwù)的前 提.而公开市场操作又是中央银行的主要手段.
商购买(gòumǎi)所需的商品或技术等。
第二十五页,共39页。
3.政府(zhèngfǔ)间信用
政府间信用: 通常是指由财政部出面借款的行为(xíngwéi),其特点是金额不大,
利率较低,期限较长,通常用于非生产性支出。
第二十六页,共39页。
七、民间(mínjiān)信用
定义:又称民间借贷。西方国家指国家信用之外的一切信用 形式,包括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在中国,民间信用指个人 之间以货币或实物形式所提供的直接信贷,故又称个人信 用。
概念:consumer credit,消费信用是工商 企业、银行(yínháng)和其他金融机构提供 给消费者用于消费支出的信用。
即延期付款方式销售,到期一次付清货款。 西方多采用信用卡方式。
购买消费品或取得劳务时,消费者只支付 一部分贷款,然后按合同分期加息支付其 余货款,多用于购买高档耐用消费品或房 屋、汽车等,属中长期消费信用。
第十四页,共39页。
2.银行信用(xìnyòng)与商业信用 (xìnyòng)的关系
❖ (一)商业信用是指工商企业之间买卖商品时,以商品 形式提供的信用。 银行信用是银行或其它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提供 的信用,是现代经济中最主要的信用形式。
❖ (二)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具有密切的联系。 ▲银行信用是在商业信用广泛发展的基础上产生发展 起来的;
第二页,共39页。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信用的产生与发展(fāzhǎn) 第二节 信用的形式 第三节 利息与利率
第三页,共39页。
第一节 信用的产生 (chǎnshēng)与发展
一、信用的含义
概念:credit 源于拉丁文credo,原意是相信、信任、声誉等。 信用是以偿还本金和付息为条件的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 是经济主体之间有条件让渡货币资金或商品的一种经济关 系。 信用的三要素:债权债务关系、时间间隔(jiàn gé)、信用工 具。
第四页,共39页。
二、信用(xìnyòng)的产生与 发展
信用是在私有制基础上产生的,贫富差 别和剩余产品的出现是信用产生的条件。
实物借贷与货币借贷是借贷活动的两种 形式。
信用与货币是两个(liǎnɡ ɡè)不同的经济 范畴,两者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二者 的融合形成了金融范畴。
第五页,共39页。
又称资本性租赁,是由银行或租赁公司应企业要求,筹 措资金购买设备,租给企业并收取租金,待租赁期满后 再将物件作价出售给企业。
出租人将自己经营的出租设备或用品反复出租的租赁行为。 是一种短期租赁。
①有利于加快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随着投资数额急剧增加,
作 用
用户不需要预先积累足够的资金购买设备,就可获得自己所需设 备的使用权。 ②有利于促进(cùjìn)吸引外资的工作,由于租赁业务不是法律上
②单向性
商业信用与商品交易相结合,直接(zhíjiē)为生产流通服务 提供的是商品形态,债权、债务人都是商品经营者
单方向的债务债权关系
③票据化
双方有稳定严密的经济联系和契约关系,规范化票据化
④短期性
只能解决短期资金的调剂,不能用于投资等长期性 资金借贷
第十一页,共39页。
4.商业(shāngyè)信用的局限性
信用体系是由相互协调的信用形式、信用工具及其流通 方式、信用机构和信用管理体制有机结合(jiéhé)的统 一体。 ⒈自然经济下简单的信用体系 ⒉计划经济下不完整的信用体系 ⒊市场经济下有机结合(jiéhé)的信用体系
第七页,共39页。
第二节 信用的基本(jīběn)形式 和工具
商业(shāngyè) 信用
的借贷,手续比较简单灵活。
第二十二页,共39页。
六、国际(guójì)信用
国际信用: 是国际间一个国家官方(政府)和非官方(如商业银行
(yínháng)、进出口银行(yínháng)、其他经济主体)向 另一个国家的政府、银行(yínháng)、企业或其他经济 主体提供的信用,属国际间的借贷行为。 包括: 以赊销商品形式提供的国际商业信用 以银行(yínháng)贷款形式提供的国际银行(yínháng)信用 政府间相互提供的信用
①授信规模 (guīmó) 限制
②暂时性
③信用范围 狭窄
④管理局限 性
受企业资金规模的限制,大规模的生产建设项目资 金不可能通过商业(shāngyè)信用解决;
时间短,难以提供较长期信用
受信贷双方了解程度和信任程度的局限,如果双方 互不了解、互不信任,商业信用就难以发生
参加者相互结成紧密的支付链锁,一旦某个环节出 现问题就会影响一系列支付。在经济动荡和危机过 程中,商业信用是加剧经济危机和信用危机的一个 重要因素。
信用(xìnyòng)简要学习课 件
2021/11/5
第一页,共39页。
教学目的(mùdì)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理解信用及其本质;了解各 种信用形式及其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作用、地位及相互关系; 掌握各种信用工具的特点及其功能;理解信用在现代经济中 的地位与作用。结合我国利率管理体制改革实际(shíjì),讲 述利率市场化的基本条件和基本要求。
第十七页,共39页。
国家(guójiā)信用的形式及工具
①公债 (gōngzhài)。
是一种长期负债,一般在1年以上(yǐshàng)甚至10年或10年 以上(yǐshàng)。通常用于国家大型项目投资、大规模建设。
②国库券。
这是一种短期负债。以 1年以下居多,一般为1个月、3个月、
6个月等。
③专项债券。
❖ ▲银行信用的出现使商业信用进一步得到发展; ❖ ▲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是并存(bìnɡ cún)而非取代
关系。
第十五页,共39页。
记名支票
不记名支票
现金支票 可支取现金
转帐支票
又称划线支票
专用于转帐和保付 支票
(银行确认兑付)
3.银行信用(yín xínɡ xìn yònɡ) 工具
是由银行(yínháng)发行、用来代替私人 票据、具有不定期性质并随时保证兑现的债 务凭证
银行信用
国家信用
消费信用
民间信用
国际信用
租赁信用
第八页,共39页。
一、商业(shāngyè)信用
trade credit 商品交易过程(guòchéng)中,企业之间直接提供的信用,主要是以商品
为对象。
此外还有: ① 分期付款; ② 委托代销; ③ 预付定金; ④ 补偿贸易.
第九页,共39页。
力不能及(lìbùnéng jí)的领域发展起来的,可拾遗补缺。
第二十七页,共39页。
2.合会(hé huì)
民间信用的临时组织形式,如摇会、标会、轮会等, 通称合会。
发生关系的企业相互关心、相互监督、相互制约。以便 按时收回在商业信用行为下给予对方的贷款。
④加速资金 周转
提高资金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借方增加资金来源,
扩大生产和流通活动;贷方既卖出商品,又使多余资金 找到使用场所,增加利息业信用(xìnyòng)的特点
①直接 (zhíjiē) 性
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采用信用放款或抵押 放款方式,对消费者发放贷款,按规定期 限偿还本息。
第十九页,共39页。
2.消费(xiāofèi)信用的作用
第二十页,共39页。
3.消费信用的不利(bùlì)影响
第二十一页,共39页。
五、租赁(zūlìn)信用
租赁(zūlìn)信用lease credit :出租人以收取租金为条件, 将持有物品(财产)定期出租给承租人的一种信用形 式。
2.商业(shāngyè)信用的作用
①促进(cùjìn) 商品销售
②加强企业 间联系
③企业之间 互相监督
促进再生产的及时进行。卖方商品及时出售,可避免 积压和影响(yǐngxiǎng)再生产,买方可在资金短缺 情况下及时购买原材料等,使再生产正常进行。
建立起比较固定的经济联系网络,从而有利于生产和流 通的发展。
第十二页,共39页。
5.商业(shāngyè)票据
商业票据(piào jù):是在买卖商品过程中发生的延期支付工 具,是表明债务人有按照约定期限无条件向债权人偿付 债务的义务的合法凭证。
商业票据(piào jù)可以经过背书等手续在一定范围内流通, 一般由持票人提请银行贴现,以取得现款。
商业票据有期票和汇票两种。 本票,也称期票,是债务人向债权人发出的支付承诺书,承诺在约 定的期限内支付一定款项(kuǎnxiàng)给债权人. 汇票,是债权人向债务人发出的支付命令书,命令他在一定期限内 支付一定款项(kuǎnxiàng)给第三人或持票人.商业承兑汇票;银行 承兑汇票.
第二十四页,共39页。
2.国际(guójì)银行信用
国际银行信用:是进出口双方银行所提供的信用。 可分为出口信贷和进口信贷。 出口信贷:为了鼓励本国出口商增加出口,出口方银行便向进口方或出口方提
供贷款,其目的是支持本国出口商扩大出口。 卖方信贷:出口方银行向出口商提供的贷款。 买方信贷:出口方银行直接向进口商或进口方银行提供的贷款。 进口信贷:指进口方银行提供贷款,解决本国企业资金需要,以支持本国进口
信用发展(fāzhǎn)阶段
信用由实物借贷发展到货币借贷经历了: ⒈高利贷信用:
a.高额利息(lìxī)为基本特征、非生产性、保守 性 b.历史经济条件 c.构成自然经济下的信用体系 ⒉资本主义信用:借贷资本运动为主要表现形式 ⒊现代信用:信用经济、主体。
第六页,共39页。
三、信用体系(tǐxì)的建立和健全
1.民间借贷主要从农村发起。主要原因是: ①农民个人资金闲置和资金需求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迅速增
长。 ②国家银行信用和信用合作社信用不能完全满足个人对资金
的需求。 作用 : ①民间资金的调剂,发挥分散在个人手中资金的作用,加速
资金运转,促进国民经济进一步繁荣; ②民间信用一般是在国家银行信用和信用社信用涉足不到和
第十三页,共39页。
二、银行信用(yín xínɡ xìn
yònɡ) 概念:bank credit。银行及其它金融机构以货币形式,通过吸
收存款和发放贷款所形成的信用.主要是提供给工商企业的信 用。
银行信用是现代(xiàndài)信用的主体,银行信用的成熟与否, 是检验一国信用制度是否发展与完善的标准。
①动员 (dòngyuán)资 金的广泛性
银行信用以货币形式提供的,可吸收任何单位的存款, 也可贷款给任一需要的部门和企业
②间接融资性
银行是一个金融中介机构
③综合性
银行是国民经济的综合部门和纽带,可以通过多种手段对 国民经济进行反映、监督和管理
④创造性
具有创造流通工具的功能.银行可以根据国民经济有 伸缩地供应货币
是一种指明用途的债券,如中国发行的国家重点建设债券等。
④财政透支或 借款。
在公债券、国库券、专项债券仍不能弥补财政赤字时,余下的赤字 即向银行透支和借款。
•透支一般是临时性的,有的在年度内偿还。
•借款一般期限较长,一般隔年财政收入大于支出时(包括 发行公债收入)才能偿还。
第十八页,共39页。
四、消费(xiāofèi)信用
第二十三页,共39页。
1.国际(guójì)商业信用
国际商业信用:是由出口商以商品形式提供的信用。 有来料加工和补偿贸易等形式: ⑴ 来料加工:来料加工是指由出口国企业提供原材料、设备零部件或部
分设备,利用进口国的厂房、劳动力等在进口国企业加工,成品归出 口国企业所有(suǒyǒu),进口国企业获得加工费收入。 ⑵ 补偿贸易:补偿贸易是指由出口国企业向进口国企业提供机器设备、 技术力量、专利、各种人员培训等,联合发展生产和科研项目,待项 目完成或竣工投产后,进口国企业可将该项目的产品或以双方商定的 其他办法偿还出口国企业的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