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病历书写样本
中医门诊病历书写实用模板
![中医门诊病历书写实用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e3926f38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93.png)
中医门诊病历书写实用模板姓名:XXX,性别女,年龄59岁,初诊于中医科,就诊时间为2017年8月23日上午9点。
主诉口臭、口渴、吐酸水、脘部痛已有两周,易出汗、手脚发热已有五年,便秘、眼睛干燥已有一年。
现病史:患者曾患有食道炎和浅表性胃炎。
望闻切诊:患者精神正常,形体消瘦。
舌质偏红,苔薄白而干燥,脉细数。
脘部有压痛,肝区有触痛。
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略高。
辩证分析:患者口臭、口渴、吐酸水、脘部疼痛等症状,属于胃热内盛,肝胆不和所致。
易出汗、手脚发热、便秘、眼睛干燥等症状,属于阴虚火旺,肝肾不足所致。
诊断:中医诊断为胃热内盛,肝胆不和,阴虚火旺,肝肾不足。
治法:清热解毒,疏肝利胆,滋阴降火,补肝肾。
处方:黄连30克,黄芩20克,柴胡10克,白芍20克,生地黄30克,山药20克,丹参15克,当归15克,熟地黄20克,枸杞子15克,菊花10克,甘草6克。
医嘱:饮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食物。
多喝水,保持口腔卫生。
忌烟酒,保持心情舒畅。
每日服药三次,每次服药后饮水。
医师:XXX复诊记录科别:中医科,就诊时间为2017年8月27日上午9点。
问诊:患者口臭、口渴、吐酸水、脘部疼痛等症状有所缓解,但手脚发热、便秘、眼睛干燥仍然存在。
望闻切诊:患者精神状态良好,形体稍有恢复。
舌质偏红,苔薄白而干燥,脉细数。
脘部轻微压痛,肝区无触痛。
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正常。
辩证分析:患者口臭、口渴、吐酸水、脘部疼痛等症状有所缓解,但手脚发热、便秘、眼睛干燥仍然存在,说明肝肾阴虚火旺的症状仍未得到有效缓解。
诊断:中医诊断为肝肾阴虚火旺。
治法:滋阴降火,补肝肾。
处方:生地黄30克,山药20克,熟地黄20克,丹参15克,当归15克,黄芪15克,枸杞子15克,菊花10克,甘草6克。
医嘱:饮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食物。
多喝水,保持口腔卫生。
忌烟酒,保持心情舒畅。
每日服药三次,每次服药后饮水。
医师:XXX刻下症:患者近1个月来,常感心悸不安,伴有头晕,气短,乏力等症状,加重时有胸闷,但无胸痛,无恶心呕吐,无发热,无出汗,无失眠,无口干口苦,无小便不畅等症状。
中医大病历书写模板
![中医大病历书写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3306794a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37.png)
中医大病历书写模板
病历模板。
姓名:性别:年龄:
职业:
主诉,(患者自述的主要症状,病史,就诊目的)。
现病史,(疾病的发病过程,症状表现,诊断及治疗情况)。
既往史,(患者既往的疾病史,手术史,外伤史,输血史等)。
家族史,(患者家族病史,包括遗传性疾病等)。
个人史,(婚姻史、生育史、月经史、饮食史、作息史、吸烟史、饮酒史等)。
体格检查,(包括一般情况、生命体征、查体所见)。
辅助检查,(包括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
中医诊断,(根据中医理论对患者病情的辨证施治)。
西医诊断,(根据西医学的诊断标准对患者病情的诊断)。
治疗方案,(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案)。
注意事项,(对患者日常生活、饮食、作息等方面的指导)。
随访计划,(对患者的治疗进展和随访安排)。
医师签名:日期:时间:以上是中医大病历书写模板,你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填写。
中医病历书写模板
![中医病历书写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fc276496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b0d124e.png)
中医病历书写模板病历基本信息。
姓名,。
性别,。
年龄,。
职业,。
联系方式,。
就诊日期,。
主诉。
患者主诉,。
症状出现时间,。
症状的持续时间,。
症状的变化情况,。
伴随症状,。
现病史。
患者目前的主要症状是什么?。
症状出现的时间是什么时候?。
患者有无进行过相关检查?。
之前是否有类似症状?。
既往史。
患者有无患有其他疾病?。
患者有无手术史?。
患者有无长期服药史?。
个人史。
患者的生活习惯如何?(饮食、作息、运动等)。
患者有无不良嗜好?(吸烟、饮酒等)。
家族史。
患者的家族中有无类似疾病的病例?。
患者的家族中有无遗传性疾病?。
体格检查。
患者的体格检查结果如何?(包括脉象、舌象等)。
患者的体征有无异常?。
辅助检查。
患者进行了哪些辅助检查?(如血常规、尿常规、影像学检查等)。
检查结果如何?。
诊断。
根据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结果,医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了初步诊断。
治疗方案。
根据诊断结果,医生制定了什么样的治疗方案?。
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治疗、推拿治疗等。
随访计划。
医生对患者的随访计划是什么?。
需要患者进行哪些注意事项?。
总结。
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总结,包括患者目前的症状、诊断结果和治疗方案。
以上就是一份中医病历书写模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书写病历时,医生需要严格按照规范的格式和内容进行书写,确保病历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为患者的诊疗提供有力支持。
中医诊断病历书写模板范文
![中医诊断病历书写模板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bd24877a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86.png)
中医诊断病历书写模板范文一、基本信息。
姓名:[患者姓名]性别:[男/女]年龄:[X]岁。
职业:[具体职业]就诊日期:[年/月/日]二、主诉。
“大夫啊,我这难受啊,可把我折腾坏了。
”患者一进门就开始诉苦。
细问之下,原来是[具体不适症状,如头痛、嗓子疼、肚子胀等]已经有[时长,如三天、一个星期等]了。
这症状啊,就像个小恶魔,时不时地出来捣捣乱,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正常生活。
三、现病史。
患者这毛病可不是突然冒出来的。
就说这[症状相关的事件或情况]吧,那天[描述事情经过]之后,就感觉有点不对劲了。
刚开始的时候呢,只是[轻微的初始症状],患者没太在意,以为就是小毛病,过两天就好了。
谁知道啊,这症状就像那春笋一样,一节一节地冒,越来越严重。
现在是[详细描述当前症状,如头痛得像脑袋里有个小人在敲鼓,一阵一阵的,疼得眼睛都有点花了;或者肚子胀得像个皮球,吃一点东西就觉得满满的,难受得很]。
而且啊,这症状在[什么情况下会加重,如晚上睡觉的时候、吃了油腻的东西之后等]会变得更厉害,在[什么情况下会稍微缓解,如休息一会儿、喝点温水等]的时候能稍微舒服点。
这期间患者也自己想了些办法,[描述患者自行采取的措施,如吃了几片止疼药、喝了点凉茶之类的],可是效果就像那蜻蜓点水,没啥大用。
四、既往史。
再看看患者以前的身体情况,就像翻老账本一样。
患者以前也得过一些小毛病,像[列出既往疾病,如感冒、胃炎等],不过都治好了。
有[具体病史相关的特殊情况,如做过手术,是什么手术;或者对某些药物过敏等]的情况。
患者平时的生活习惯呢,有点像个夜猫子,[描述不良生活习惯,如经常熬夜,晚上十一二点才睡觉;或者爱吃辛辣的食物,无辣不欢等]。
而且啊,这运动对患者来说就像个陌生人,很少运动,这身体的抵抗力啊,估计就像那没加固的堤坝,一有点风吹草动就容易出问题。
五、望诊。
我这一眼看过去啊,患者的面色有点[描述面色情况,如面色萎黄,就像那放久了有点蔫儿的香蕉;或者面色潮红,像刚被太阳晒过似的]。
中医病历首程书写范文
![中医病历首程书写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d25c7473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df.png)
中医病历首程书写范文# 中医病历首程。
一、一般情况。
患者姓名:[患者姓名],性别:[性别],年龄:[X]岁,民族:[民族],职业:[职业],婚姻状况:[婚姻状态],籍贯:[籍贯],现住址:[详细住址],联系电话:[电话号码]。
二、主诉。
[患者主要诉说的症状和持续时间,例如]“头痛反复发作3天,加重1天。
”这头疼啊,就像有个小锤子在脑袋里时不时敲几下,这3天来就没个消停的时候,今天更是变本加厉了。
三、现病史。
患者3天前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头痛,刚开始的时候呢,疼痛还比较轻微,就像脑袋里有根小针偶尔扎一下,部位主要在双侧太阳穴附近,呈阵发性。
当时也没太在意,以为是没休息好,就早早睡下了。
可是第二天头痛并没有减轻,而且发作的频率还增加了,疼痛程度也有所加重,感觉像是脑袋被什么东西箍住了一样,还伴有轻微的头晕,看东西有点晃悠,就像喝了点小酒似的。
自己在家吃了一片止痛片,但是效果不明显。
今天头痛进一步加重,整个脑袋都疼得厉害,尤其是额头和后脑勺,那种疼痛就像脑袋要炸开了一样,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生活和工作,这才来到咱们这儿看病。
发病以来,患者无发热、恶寒,无恶心、呕吐,饮食尚可,但是因为头痛的原因,食欲比平时稍差一点,睡眠不好,大小便正常。
四、既往史。
既往身体还算不错,就像一辆经常保养的小汽车。
不过呢,患者有高血压病史5年,平时规律服用降压药,血压控制得还可以,就像把调皮的小怪兽关在了笼子里。
否认糖尿病、冠心病等其他慢性病史。
也没有做过什么大手术,就像身体的“房子”没有进行过大修。
无药物过敏史,就是对什么药都比较耐受,不会一吃就过敏起疹子啥的。
预防接种史按计划进行,就像按照说明书一步步操作的精密仪器。
五、个人史。
患者出生并长期居住在本地,就像一棵扎根在这片土地的老树。
生活习惯还算规律,每天大概11点左右睡觉,早上7点左右起床,就像一个准时的小闹钟。
不吸烟,因为觉得吸烟就像把烟雾怪兽往身体里吸,有害健康;偶尔会喝一点小酒,但是量不多,就像小酌一杯怡情。
中医病历书写模板
![中医病历书写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b0bdbba8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b0.png)
中医病历书写模板
中医病历书写模板如下:
病历编号: [编号]
就诊日期: [日期]
患者姓名: [姓名]
性别: [性别]
年龄: [年龄]
联系电话: [电话]
主诉: [患者主诉症状的描述]
现病史: [患者目前的病情表现及持续时间]
既往史:
- [过去患过的重要疾病]
- [手术史和药物过敏情况]
- [家族疾病史]
个人史:
- [吸烟、饮酒、药物使用等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
体格检查:
- [患者的身体状态,包括血压、体温、脉搏、呼吸等]
- [皮肤、头发、眼睛、口腔、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等器官状态的检查结果]
辅助检查:
- [患者进行的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传染病检测等结果]
中医诊断:[根据患者主诉、病史、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结果,中医辨证论治的诊断]
中医治疗方案:
- [中药方剂的组成和用法]
- [针灸、刮痧、拔罐等辅助疗法的治疗方法和频率]
- [饮食调理、运动锻炼等生活方式的建议]
治疗过程: [患者进行中医治疗的过程和效果的记录]
随诊计划: [下次就诊的日期和治疗计划]
医生签名: [医生签字和盖章]。
中医病历书写范文
![中医病历书写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03b56455f8c75fbfc67db261.png)
中医病历书写范文.第一站:病案书写(60分钟)张××,女,36岁,工人,2002年9月8日初诊。
10年前顺产1子,2年前人工流产后白带较多,时有下阴瘙痒。
2周前曾有尿频尿急,排尿疼痛,当时休息并自服氟哌酸后好转。
近2天来因劳累后出现症状加重,小便频数短涩,滴沥刺痛,腰痛,发热,畏寒,口苦,排尿有灼热感,尿色深黄浑浊,遂来诊。
查见:T:38.4℃,R:18次/分,P:96次/分,BP:120/75 mmHg。
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双肾区有叩痛,腹部上输尿管点有压痛,未见其他阳性体征。
实验室检查:尿常规示蛋白少量,白细胞++++/Hp,红细胞++/Hp,白细胞管型+/Lp。
血常规示白细胞12.7×109/L,中性粒细胞84%。
清洁中断尿细菌培养示大肠杆菌,菌落>105/ml。
参考答案:住院病历姓名:张××性别:女年龄:36岁民族:汉族婚况:已婚职业:工人入院时间:2002年9月8日病史采集时间:2002年9月8日主述:尿频尿急尿痛2周,加重2天伴腰痛发热现病史:2周前因下阴不洁出现尿频尿急,排尿疼痛,当时休息并自服氟哌酸后好转。
2天前因劳累后出现症状加重,小便频数短涩,滴沥刺痛,腰痛,发热,畏寒,口苦,排尿有灼热感,尿色深黄浑浊,遂来诊。
现在症:小便频数短涩,滴沥刺痛,腰痛,发热,畏寒,口苦,排尿有灼热感,尿色深黄浑浊。
既往史:白带多,时有下阴瘙痒史2年。
无其他重要病史可载。
个人史:无特殊情况可载。
月经及婚育史:月经史:15。
已婚。
顺产1子,10岁。
流产1次。
过敏史: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来源:考试大家族史:父母健在,否认有家族性遗传性疾病史。
体格检查:T:38.4℃ R:18次/分 P:96次/分 BP:120/75 mmHg整体情况:神志清,精神可,发热貌,体态正常,语言清晰,无异常气味闻及,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皮肤黏膜及淋巴结:皮肤及黏膜无黄染,未见斑疹及瘰疬,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
中医门诊病历范文30份
![中医门诊病历范文30份](https://img.taocdn.com/s3/m/35fa5843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0a.png)
中医门诊病历范文30份中医门诊病历记录的撰写是一项重要的临床工作,它不仅能够帮助医生全面、系统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同时也是医生与患者沟通的重要桥梁。
下面提供五篇中医门诊病历的范文,供参考。
病历范文一:感冒主诉:患者男,32岁,因咳嗽、发热、头痛、鼻塞、咽痛2天来诊。
现病史:患者2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最高体温达38.5℃,伴有咳嗽、咽痛、鼻塞、流清涕、头痛,自感寒战,未经正规治疗,症状持续存在,故来诊。
体检:体温38.2℃,脉搏78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20/80mmHg。
咽部轻度充血,扁桃体无肿大,肺部听诊无异常。
中医诊断:风寒感冒治疗原则:解表散寒,温中止咳。
方药:麻黄汤加减。
麻黄9g,桂枝9g,杏仁9g,炙甘草6g,生姜9g,大枣4枚。
治疗结果:服药2日后,患者体温恢复正常,咳嗽、咽痛等症状明显减轻,继续服药3日,症状全部消失。
病历范文二:胃痛主诉:患者女,45岁,反复胃痛1年余,加重1周。
现病史:患者1年前开始出现胃部不适,饮食不规律时症状加重,近1周来胃痛明显加重,伴有烧心、反酸。
体检:腹部软,上腹部轻压痛,未触及包块,肝脾未触及,其他查体无异常。
中医诊断:胃痛症(寒凝胃脘)治疗原则:温中散寒,调和脾胃。
方药:理中汤加减。
干姜9g,白术9g,茯苓15g,炙甘草6g,附子(炮)6g。
治疗结果:患者服药1周后,胃痛症状明显减轻,继续服药2周,胃痛症状消失,食欲恢复正常。
病历范文三:失眠主诉:患者女,28岁,失眠2个月。
现病史:患者自述2个月前因工作压力大开始出现入睡困难,夜醒次数增多,早醒,睡眠质量差,伴有心烦易怒,记忆力下降。
体检:精神状态良好,未见明显异常。
中医诊断:心脾两虚治疗原则:养心安神,健脾益气。
方药:甘麦大枣汤加减。
酸枣仁30g,茯苓15g,远志10g,甘草6g,大枣10枚,麦门冬15g。
治疗结果:患者服药1周后,睡眠质量有所改善,继续服药1个月,失眠症状基本消失,精神状态良好。
中医门诊病历模板_共10篇 .doc
![中医门诊病历模板_共10篇 .doc](https://img.taocdn.com/s3/m/4b96af8858f5f61fb73666ce.png)
★中医门诊病历模板_共10篇范文一:中医院门诊病历模板中医院骨科门诊病历模板颈椎病主诉:颈部痛不适伴右上肢疼痛麻木3天。
病史:患者3天前无明显外伤出现颈部痛不适伴右上肢疼痛麻木,无其他肢体麻木、走路乏力,语言清晰。
休息后未见明显缓解,自服活血止痛药物疼痛稍缓解。
饮食睡眠可,二便调。
舌象:舌淡暗、苔薄白脉象:脉弦。
查体:颈部活动受限活动度可,颈项肌紧张,左右双侧压痛,右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右侧压颈试验(Spurling试验)阳性,右前臂、虎口区、手指痛觉减弱,左右上肢肌力正常,病理征阴性。
辅助检查:颈椎MRI提示:C67椎间盘突出。
诊断:中医诊断:痹症(气滞血瘀)西医诊断:神经根型颈椎病处理:(处方引用)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诉:腰痛伴左下肢痹痛8天。
病史:患者8天前无明显外伤出现腰部痛不适伴左下肢痹痛、麻木,无走路不稳、乏力,语言清晰。
休息后未见明显缓解,自服活血止痛药物疼痛稍缓解。
饮食睡眠可,二便调。
舌象:舌淡、苔薄白脉象:脉弦细。
查体:腰椎活动受限活动度可,双侧腰骶部压痛,下腰部压痛、叩击痛,伴左下肢放射痛左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双4字试验阴性,左小腿及足部皮肤痛觉减退,左踇趾背伸肌力减弱病理征阴性。
辅助检查:腰椎MRI提示:L45椎间盘突出。
诊断:中医诊断:痹症(肝肾亏虚)西医诊断:腰椎间盘出症处理:(处方引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主诉:右髋关节疼痛、跛行、活动受限1月。
病史:患者1月前无明显外伤出现右髋关节疼痛、跛行,无小腿以下痹痛,无走路不稳、乏力。
休息后未见明显缓解,饮食睡眠可,二便调。
长期酗酒病史。
舌象:舌暗、苔薄白脉象:脉弦细。
查体:跛行,右髋部压痛,右髋关节活动受限,以内旋及外展受限明显,内收肌压痛,4字试验阳性。
辅助检查:骨盘X光提示:右股骨头坏死。
诊断:中医诊断:骨痹骨蚀(肝肾亏虚)西医诊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处理:(处方引用)膝关节疾病主诉:左膝关节疼痛、肿胀7天。
病史:患者7月前无明显外伤出现左侧膝关节疼痛、跛行,上下楼梯疼痛加重,无小腿以下痹痛。
中医病历书写模板范文
![中医病历书写模板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1a457ed3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86.png)
中医病历书写模板范文简要病史:今天来诊的患者,王先生,男,46岁,汉族,住地:某地区。
患者因右胸隐痛体检5天,检查出肝部有异响及胆囊可见结石导致右上腹部胀痛和右肩酸痛,伴有乏力,精神萎靡,体温37.3℃,血压110/70mmHg,脉搏77次/分,呼吸20次/分。
体格检查:全身皮肤及黏膜无异常,肩部可见异响,右胸及右肩部及右上腹部贴诊压痛,未见特殊改变,气管及呼吸音正常,心率77次/分,脉搏有力,肝部有异常响音,脾脏不大,可触及到。
辅助检查:B超:胆囊囊壁及胆囊中结石可见,肝脏未发现明显异常,脾脏未见异常。
二、中医诊断中医诊断:痰湿阻滞肝部,胆结石症。
三、中医治疗中医治疗方案:治疗原则:清热解毒,解毒养胆。
药物治疗:1.麻行气汤:用天麻、半夏、藿香、丹参、附子、茯苓、白术各数克,炮研。
2. 佩兰补肾药物:用佩兰、熟地黄、芍药、当归、黄芩、桂枝、黄连、枳壳各数克,炮研。
3.胆灵胶囊:口服,一次2粒,一日2次。
4.食疗法:要求患者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避免辛辣刺激性及烟酒精等过度刺激。
四、随访1.视随访:在治疗期间及治疗后,定期随访,以监测治疗效果及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2.疗期间的护理:护理要点包括:①避免过度劳累及精神压力;②严格按药物治疗方案服药;③注意营养,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④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及饮酒,避免烟。
3.理运动:根据患者的体质,选择合理的运动方式,进行有节奏的适当的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和体能。
五、安全提示在中药治疗的过程中,应特别注意敏感反应,如有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服用,并及时就医。
另外,各中药治疗都有药效作用及药物安全性,在服药过程中也要特别注意,不要超出治疗范围。
中医门诊病历书写模板
![中医门诊病历书写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e40b0880dd3383c4bb4cd29d.png)
一、疾病名称:胃痛科室医生姓名:杨建新初诊记录姓名:陈××性别:男年龄:35岁科别:中医科2017-8-23,9:00问诊主诉:胃脘部疼痛,反复性发作15年,复发4天,加重1天。
现病史:患者15年前因工作紧张、饮食无规律致胃脘部疼痛,经服中药后病情缓解,以后经常反复发作。
2015年8月在某医院做纤维胃镜检查,示“胃窦部浅表性胃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刻下症:此次患者于4天前,因工作不顺心、饮酒过多而再次复发,自服“止痛药”无效。
现患者胃脘部灼痛,纳差,胁胀,情绪不宁,伴吞酸、嘈杂、呃逆。
大便偏干,小便正常。
望闻切诊形体壮实,精神一般。
舌边红苔薄白,脉弦细。
胃脘部触痛。
辅助检查:血常规:RBC4.5×1012/L WBC2.98×1010/L辩证分析:既往有胃脘痛病史,此次因情志不适、饮酒过多,化为火热而侵及肝胃,肝胃不和而致上述诸症。
诊断:中医诊断:胃脘痛肝胃不和西医诊断:1、急性胃炎2、胃溃疡治法:疏肝和胃,理气止痛处方:白芍30克柴胡6克法半夏10克川芎12克香附10克陈皮10克枳壳10克郁金12克吴茱萸4克黄连6克甘草6克3剂,水煎,每日一剂,分两次温服。
医嘱:建议做上消化道造影或电子胃镜检查。
进软食,忌辛辣刺激之品,禁酒,戒怒。
医师:杨××复诊记录科别:中医科2017-8-27,9:00问诊主诉:病史同前。
现病史:患者服上述中药3剂后,自觉胃脘部灼痛减轻,胁胀缓解,吞酸好转,但仍呃逆。
二便正常。
望闻切诊形体壮实,精神一般。
舌边红苔薄白,脉弦细。
胃脘部触痛不明显。
辅助检查:同前。
辩证分析:上方服用有效,症状好转。
但呃逆仍在,前方应加上降逆止呃药物生姜。
诊断:同前。
治法:疏肝和胃,理气止痛,降逆止呃。
处方:白芍30克柴胡6克法半夏10克川芎12克香附10克陈皮10克枳壳10克郁金12克吴茱萸4克黄连6克甘草6克生姜7片3剂,水煎,每日一剂,分两次温服。
中医门诊病历书写模板
![中医门诊病历书写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ffca5705312b3169a451a473.png)
一、疾病名称:胃痛科室医生姓名:杨建新初诊记录姓名:陈××性别:男年龄:35岁科别:中医科2017-8-23,9:00 问诊主诉:胃脘部疼痛,反复性发作15年,复发4天,加重1天。
现病史:患者15年前因工作紧张、饮食无规律致胃脘部疼痛,经服中药后病情缓解,以后经常反复发作。
2015年8月在某医院做纤维胃镜检查,示“胃窦部浅表性胃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刻下症:此次患者于4天前,因工作不顺心、饮酒过多而再次复发,自服“止痛药”无效。
现患者胃脘部灼痛,纳差,胁胀,情绪不宁,伴吞酸、嘈杂、呃逆。
大便偏干,小便正常。
望闻切诊形体壮实,精神一般。
舌边红苔薄白,脉弦细。
胃脘部触痛。
辅助检查:血常规:RBC4.5×1012/L WBC2.98×1010/L辩证分析:既往有胃脘痛病史,此次因情志不适、饮酒过多,化为火热而侵及肝胃,肝胃不和而致上述诸症。
诊断:中医诊断:胃脘痛肝胃不和西医诊断:1、急性胃炎2、胃溃疡治法:疏肝和胃,理气止痛处方:白芍30克柴胡6克法半夏10克川芎12克香附10克陈皮10克枳壳10克郁金12克吴茱萸4克黄连6克甘草6克3剂,水煎,每日一剂,分两次温服。
医嘱:建议做上消化道造影或电子胃镜检查。
进软食,忌辛辣刺激之品,禁酒,戒怒。
医师:杨××复诊记录科别:中医科 2017-8-27,9:00问诊主诉:病史同前。
现病史:患者服上述中药3剂后,自觉胃脘部灼痛减轻,胁胀缓解,吞酸好转,但仍呃逆。
二便正常。
望闻切诊形体壮实,精神一般。
舌边红苔薄白,脉弦细。
胃脘部触痛不明显。
辅助检查:同前。
辩证分析:上方服用有效,症状好转。
但呃逆仍在,前方应加上降逆止呃药物生姜。
诊断:同前。
治法:疏肝和胃,理气止痛,降逆止呃。
处方:白芍30克柴胡6克法半夏10克川芎12克香附10克陈皮10克枳壳10克郁金12克吴茱萸4克黄连6克甘草6克生姜7片3剂,水煎,每日一剂,分两次温服。
中医针灸病历写作范文30份
![中医针灸病历写作范文30份](https://img.taocdn.com/s3/m/b0c1995e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0b77873.png)
中医针灸病历写作范文30份病历 1患者姓名:___性别:男年龄:45岁职业:教师主诉:腰疼痛2个月,伴有酸胀感。
现病史:患者自2个月前开始出现腰疼痛,疼痛多发生在下午和晚上,伴有酸胀感,活动后稍有缓解。
没有其他明显不适。
未采取任何治疗措施。
体格检查:腰部有明显触痛,叩击痛明显,活动障碍。
辨证:腰痛属于寒湿痛,肾气不足,气血运行不畅所致。
治疗方案:针灸配合艾灸,选用主穴鲁大椎、肾俞、肾阳交,辅以足三里、关元、气海等穴位。
针灸治疗过程:每周2次,每次30分钟,共治疗4周。
治疗效果:经过4周的治疗,患者腰疼痛明显减轻,酸胀感减少,活动障碍明显恢复。
病历 2患者姓名:___性别:女年龄:32岁职业:办公室职员主诉:失眠,头痛。
现病史:患者自1个月前开始出现失眠症状,入睡困难,醒来时头痛。
就寝环境没有变化,没有心理压力。
没有其他明显不适。
未采取任何治疗措施。
体格检查:精神状态一般,头部有压痛,颈部肌肉紧张。
辨证:失眠属于心火亢盛,气血不畅所致。
治疗方案:针灸配合艾灸,选用主穴内关、神阙、心俞,辅以百会、风池、足三里等穴位。
针灸治疗过程:每周3次,每次40分钟,共治疗3周。
治疗效果:经过3周的治疗,患者失眠症状明显减轻,能够较快入睡,头痛症状缓解。
总结:以上是30例中医针灸病例的概述。
根据不同病状和辨证结果,采用针灸配合艾灸的治疗方法,并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针灸作为传统的中医疗法,在某些疾病的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值得推广和应用。
中医病历书写范文
![中医病历书写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0f2e8b03fc4ffe473368ab64.png)
中医病历书写范文【篇一:中医完整病历书写范文】姓名:张XX性别:女年龄:36岁民族:汉族婚况:已婚职业:工人入院时间:2010年3月8日病史采集时间:2010年3月8日主述:尿频尿急尿痛2周,加重2天伴腰痛发热现病史:2周前因下阴不洁出现尿频尿急,排尿疼痛,当时休息并自服氟哌酸后好转。
2天前因劳累后出现症状加重,小便频数短涩,滴沥刺痛,腰痛,发热,畏寒,口苦,排尿有灼热感,尿色深黄浑浊,遂来诊。
1现在症:小便频数短涩,滴沥刺痛,腰痛,发热,畏寒,口苦,排尿有灼热感,尿色深黄浑浊。
临床实验室既往史:白带多,时有下阴瘙痒史2年。
无其他重要病史可载。
个人史:无特殊情况可载。
月经及婚育史:月经史:15。
已婚。
顺产1子,10岁。
流产1次。
过敏史: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来源:考试大家族史:父母健在,否认有家族性遗传性疾病史。
体格检查:T:38.4?R:18次/分P:96次/分BP:120/75mmHg整体情况:神志清,精神可,发热貌,体态正常,语言清晰,无异常气味闻及,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2皮肤黏膜及淋巴结:皮肤及黏膜无黄染,未见斑疹及瘰疬,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
头面颈项部:头发光泽,眼、耳、鼻及口腔未见异常。
颈项无强直,气管居中,无瘿瘤。
临床实验室胸部:胸廓对称,无畸形;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罗音;心尖搏动及心浊音界正常,心率96次/分,律齐,未闻及杂音。
腹背部:腹部平软,腹部上输尿管点有压痛,无反跳痛,未触及包块;肝脾未及,胆囊无压痛(墨菲氏征阴性)。
双肾区有叩击痛。
脊柱及四肢:脊柱无畸形、强直、叩击痛,运动不受限;四肢正常,无浮肿。
前后二阴及排泄物:前后二阴未检(或未见异常),尿液深黄浑浊(或排泄物刻下未见)。
神经系统:未见异常。
实验室检查:尿常规示蛋白少量,白细胞++++/Hp,红细胞++/Hp,白细胞管型+/Lp。
血常规示3白细胞12.7X109/L,中性粒细胞84%。
清洁中断尿细菌培养示大肠杆菌,菌落>105/ml。
中医住院病历书写
![中医住院病历书写](https://img.taocdn.com/s3/m/b7a5e62d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b2.png)
中医住院病历书写中医住院病历书写范例:姓名:张三性别:男年龄: 40岁住院号: 123456 入院日期: 2021年1月1日出院日期: 2021年1月10日主诉:头晕、乏力、食欲减退现病史:患者于近1个月前出现头晕、乏力、食欲减退等症状,初时轻微,后逐渐加重,以前一周为最重。
患者平时精神不振,容易疲劳,食欲较差,大便规律。
无明显发热、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
既往史:患者平时体质较弱,易感冒,无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史。
无手术史、输血史及过敏史。
个人史:患者平时生活规律,饮食清淡,无熬夜、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
无吸烟史,无药物过敏史。
家族史:父亲患有高血压,无其他明确遗传疾病史。
体格检查:一般情况:患者平卧床上,面色稍白,呼吸平稳,神志清楚。
体温:36.5℃,脉搏:80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20/80 mmHg。
头颈部:头颅无畸形,颈软,甲状腺未触及明显异常。
心肺听诊:心率规整,心音清晰,肺呼吸音正常。
腹部:腹平坦,无压痛、反跳痛及包块。
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7.5×10^9/L,红细胞计数4.5×10^12/L,血红蛋白130g/L,血小板计数180×10^9/L。
肝功能:ALT 30 U/L,AST 25 U/L,TB 12 umol/L。
肾功能:Scr 80 umol/L,BUN 5.0 mmol/L。
心电图:窦性心律,正常ST-T改变。
诊断:1. 头晕、乏力、食欲减退(症状)2. 体虚(辨证)治疗方案:1. 中药方剂:补益心气汤组成:人参10g,黄芪15g,白术12g,茯苓12g,炙甘草6g,大枣10枚,蜜枣10枚。
方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用。
注意事项:遵医嘱规律服药。
2.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适量增加营养摄入。
3. 休息调理,避免过度疲劳。
4. 每日记录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
随访及转归:患者入院后,按照治疗方案给予中药治疗,症状逐渐缓解,头晕、乏力、食欲减退明显改善。
中医门诊病历书写模板
![中医门诊病历书写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887522c0941ea76e58fa04c1.png)
一、疾病名称:胃痛科室医生姓名:杨建新初诊记录姓名:陈××性别:男年龄:35岁科别:中医科2017-8-23,9:00 问诊主诉:胃脘部疼痛,反复性发作15年,复发4天,加重1天。
现病史:患者15年前因工作紧张、饮食无规律致胃脘部疼痛,经服中药后病情缓解,以后经常反复发作。
2015年8月在某医院做纤维胃镜检查,示“胃窦部浅表性胃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刻下症:此次患者于4天前,因工作不顺心、饮酒过多而再次复发,自服“止痛药”无效。
现患者胃脘部灼痛,纳差,胁胀,情绪不宁,伴吞酸、嘈杂、呃逆。
大便偏干,小便正常。
望闻切诊形体壮实,精神一般。
舌边红苔薄白,脉弦细。
胃脘部触痛。
辅助检查:血常规:RBC4.5×1012/L WBC2.98×1010/L辩证分析:既往有胃脘痛病史,此次因情志不适、饮酒过多,化为火热而侵及肝胃,肝胃不和而致上述诸症。
诊断:中医诊断:胃脘痛肝胃不和西医诊断:1、急性胃炎2、胃溃疡治法:疏肝和胃,理气止痛处方:白芍30克柴胡6克法半夏10克川芎12克香附10克陈皮10克枳壳10克郁金12克吴茱萸4克黄连6克甘草6克3剂,水煎,每日一剂,分两次温服。
医嘱:建议做上消化道造影或电子胃镜检查。
进软食,忌辛辣刺激之品,禁酒,戒怒。
医师:杨××复诊记录科别:中医科2017-8-27,9:00问诊主诉:病史同前。
现病史:患者服上述中药3剂后,自觉胃脘部灼痛减轻,胁胀缓解,吞酸好转,但仍呃逆。
二便正常。
望闻切诊形体壮实,精神一般。
舌边红苔薄白,脉弦细。
胃脘部触痛不明显。
辅助检查:同前。
辩证分析:上方服用有效,症状好转。
但呃逆仍在,前方应加上降逆止呃药物生姜。
诊断:同前。
治法:疏肝和胃,理气止痛,降逆止呃。
处方:白芍30克柴胡6克法半夏10克川芎12克香附10克陈皮10克枳壳10克郁金12克吴茱萸4克黄连6克甘草6克生姜7片3剂,水煎,每日一剂,分两次温服。
中医科病例书写范文
![中医科病例书写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b20f390d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fc.png)
中医科病例书写范文一、基本信息。
1. 姓名:张大宝。
2. 性别:男。
3. 年龄:35岁。
4. 职业:程序员(就是那种天天对着电脑,感觉都快和电脑融为一体的家伙)5. 就诊日期:20XX年X月X日。
二、主诉。
“大夫啊,我这浑身没劲儿,脑袋还晕乎乎的,就跟在云里雾里似的,而且晚上还睡不好觉,老长时间了,可把我折磨惨咯。
”三、现病史。
张大宝同志开始诉说他的“悲惨遭遇”。
大概从三个月前开始,他就感觉自己身体不太对劲儿。
工作的时候,以前敲代码那叫一个麻溜儿,现在呢,没敲一会儿就觉得胳膊酸得不行,整个人就像个泄了气的皮球,软趴趴的。
这头晕也是个大麻烦事儿。
每天早上起来就晕晕沉沉的,就好像脑袋里住了个小迷糊鬼儿。
上班坐地铁的时候,人稍微多一点,那晕得就更厉害了,感觉周围的人都在围着自己转圈圈。
说到睡眠,那更是一肚子苦水。
晚上躺床上,翻来覆去就像烙饼一样,脑子里乱七八糟的,一会儿想着代码里的bug怎么解决,一会儿又想些有的没的。
好不容易有点睡意了,稍微有点动静就又醒了,一晚上醒个三四回那都是家常便饭。
平时食欲也不咋样,看着啥都不太想吃,就像他对那些复杂代码一样,提不起兴趣。
吃一点就觉得肚子胀胀的,难受得很。
问他有没有啥特殊的原因,他想了想,说:“大夫,我这工作忙啊,天天对着电脑,一坐就是十几个小时,有时候忙起来连口水都顾不上喝。
而且经常熬夜加班赶项目,我估计就是这么把身体搞垮的。
”四、既往史。
小时候身体还不错,像个小牛犊子似的。
不过呢,上大学的时候得过一次肺炎,在医院里住了一段时间,后来治好了。
没有啥过敏的东西,也没有做过什么手术。
五、个人史。
他呀,烟瘾不大,一天就抽个四五根烟,说是压力大的时候抽根烟能放松放松,可现在这身体状况,抽烟估计也没啥放松的效果了。
酒呢,偶尔应酬的时候会喝一点,但是不多。
平时也不怎么运动,最大的运动量可能就是从家走到地铁站那点路了。
六、家族史。
家里父母身体还行,有点老年人常见的小毛病,像高血压啥的。
最全最佳中医病历书写模板
![最全最佳中医病历书写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c1e52fb1ce2f0066f4332255.png)
入院记录姓名:xxx职业:农性别:女住址:xx县xx镇琵琶沟村年龄:72岁病史叙述者:患者本人及家属民族:仡佬族可靠程度:可靠婚姻:已婚入院时间:2011-12-2812:10籍贯:贵州xx记录时间:2011-12-2814:03主诉现病史,并脑梗塞。
中医四诊:神清、神可,面色如常,形态自如,气息如常,舌淡红,苔白腻,脉弦滑。
体格检查T:36.2℃,P:64次/分,R:21次/分,Bp:170/90mmHg发育正常,营养中等,体型适中,步入病房,呈慢性病容,意识清晰,自主体位,查体合作。
全身皮肤及粘膜无黄染及苍白,无皮疹瘀点及瘀斑,全身各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头颅五官无畸形,无包块及压痛,结膜无苍白,巩膜无黄染双侧瞳孔等大等圆d≈3mm对光反射灵敏,耳廓无畸形外耳道无分泌物溢出,双侧乳突区无压痛,鼻无畸形,左侧鼻唇沟稍变浅,无鼻塞、鼻腔内无分泌物流出,鼻中隔无偏移,各副鼻窦区无压痛。
口唇无发绀,口腔粘膜光洁呈粉红色,无缺齿残根,咽部无充血,双侧扁桃体无肿大。
颈软,双侧颈静脉无怒张气管居中,双侧胸廓对称无畸形,肋间隙无增宽及变窄,双侧呼吸动度一致,叩诊呈清音,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细湿性啰音。
心前区无隆起无异常搏动,心尖波动于第5肋间隙左锁骨中线内约0.5cm处,心界叩诊向左下扩大,心率64次/分,律齐,心音稍低钝,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腹平坦,上腹及下腹部稍压痛,肝、脾肋下未及murphysing(-)肝、肾区无叩击痛,移动性浊音(-),肠鸣音5次/分。
肛门及外生殖器未查,脊柱无后突、侧突畸形,腰椎各椎体棘突压痛明显,双下肢无水肿,各关节活动自如,各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征未引出。
专科检查2.6一1.2.3.入院症见:头昏,无视物旋转,偶尔有头胀,咳嗽,头昏明显时感恶心、伴呕吐,四肢肌力尚可,行走自如。
纳眠一般,二便调。
4.查体:T:36.2℃P:64次/分R:21次/分Bp:170/90mmHg,步入病房,呈慢性病容,意识清晰,自主体位,查体合作,左侧鼻唇沟稍变浅。
中医门诊病历__范例
![中医门诊病历__范例](https://img.taocdn.com/s3/m/be4dddf15022aaea988f0f2f.png)
范例一主诉:咳嗽3天。
病史:患者3天前淋雨后,渐咳嗽,恶寒,头重,口淡不欲食,大便不爽,小便调。
舌淡红苔白腻,脉浮紧。
诊断:咳嗽(风寒夹湿)治则:疏风散寒化湿止咳方:杏苏散加减药:苏叶10 防风10 杏仁10 桔梗10 藿香10 苍术10 厚朴10 甘草10大火3碗水煎15分钟分3次温服范例二姓名王福周性别男年龄43岁1991-1-3 上腹部隐痛1年,伴头昏、黑便1次。
患者自去年初发现上腹部无规律性隐痛,无暧气、泛酸,无恶心、呕吐,腹痛与饮食无明显关系。
半年后腹痛逐渐加重,且转有规律性,常在饭后2~3小时发生,不放射,偶有暧气、泛酸。
腹部喜暖喜按,得食则安,每次持续约15~20分钟,服制酸剂后症状缓解。
今晨突感神疲乏力,头晕,四肢不温,心悸汗出,解黑色糊状大便约150g,即来院求诊。
脉细数,舌质偏淡,舌苔薄白。
体检神志清楚,血压18/11kPa(135/82mmHg),心,肺无异常,腹软,无压痛,肝肋下1cm,脾未触及,无压痛。
检验血红蛋白88g/L,粪隐血试验+++。
辨证分析患者腹痛病史年余,喜暖喜按,得食则安,目前神疲乏力,心悸汗出,四肢不温,脉细数,舌质偏淡,舌苔薄白。
素有脾胃虚寒,病久脉络受损,气病及血,阳络伤则血上溢,阴络伤则血下溢,上下交损,营血亏耗,则头晕目眩,心悸汗出。
处理:1.测血压、脉搏1/4h2.根据急则治标、缓则治本原则,先拟化瘀通络,活血止血:①云南白药0.5 qid 白芨粉6g bid②3.5%葡萄糖盐水500ml静脉滴入,立即③10%葡萄糖液500ml+雷尼替丁0.15g,静脉滴入安络血注射液10mg肌注,bid4.待床入院初步诊断1.胃脘痛(脾胃虚寒,瘀血阻络)眩晕(气血两亏)2.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消化性溃疡失血性贫血范例三陈××男,14岁。
某日放牧中,突然发热恶寒、呕吐、头痛欲裂,项背强急、身体疼痛。
经小儿科治疗2~3日,症状反剧,乃转内科,二日内昏厥数次,以至大渴引饮、谵言妄语、诊断为结核性脑膜炎。
中医门诊病历书写模板
![中医门诊病历书写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dbc007f010661ed9ac51f3b0.png)
一、疾病名称:胃痛科室医生姓名:杨建新初诊记录姓名:陈××性别:男年龄:35岁科别:中医科2017-8-23,9:00 问诊主诉:胃脘部疼痛,反复性发作15年,复发4天,加重1天。
现病史:患者15年前因工作紧张、饮食无规律致胃脘部疼痛,经服中药后病情缓解,以后经常反复发作。
2015年8月在某医院做纤维胃镜检查,示“胃窦部浅表性胃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刻下症:此次患者于4天前,因工作不顺心、饮酒过多而再次复发,自服“止痛药”无效。
现患者胃脘部灼痛,纳差,胁胀,情绪不宁,伴吞酸、嘈杂、呃逆。
大便偏干,小便正常。
望闻切诊形体壮实,精神一般。
舌边红苔薄白,脉弦细。
胃脘部触痛。
辅助检查:[血常规:×1012/L ×1010/L辩证分析:既往有胃脘痛病史,此次因情志不适、饮酒过多,化为火热而侵及肝胃,肝胃不和而致上述诸症。
诊断:中医诊断:胃脘痛肝胃不和西医诊断:1、急性胃炎2、胃溃疡治法:疏肝和胃,理气止痛处方:白芍30克柴胡6克法半夏10克川芎12克香附10克陈皮10克枳壳10克郁金12克¥吴茱萸4克黄连6克甘草6克3剂,水煎,每日一剂,分两次温服。
医嘱:建议做上消化道造影或电子胃镜检查。
进软食,忌辛辣刺激之品,禁酒,戒怒。
医师:杨××复诊记录科别:中医科 2017-8-27,9:00问诊主诉:病史同前。
现病史:患者服上述中药3剂后,自觉胃脘部灼痛减轻,胁胀缓解,吞酸好转,但仍呃逆。
二便正常。
/形体壮实,精神一般。
舌边红苔薄白,脉弦细。
胃脘部触痛不明显。
辅助检查:同前。
辩证分析:上方服用有效,症状好转。
但呃逆仍在,前方应加上降逆止呃药物生姜。
诊断:同前。
治法:疏肝和胃,理气止痛,降逆止呃。
处方:白芍30克柴胡6克法半夏10克川芎12克香附10克陈皮10克枳壳10克郁金12克吴茱萸4克黄连6克甘草6克生姜7片]3剂,水煎,每日一剂,分两次温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06-23,13:29首次病程记录
病例特点:
1. 既往脑梗死病史3-4年,遗留双下肢活动无力。
糖尿病病史4-5 年,血糖控制不良。
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病史3-4 年。
高血压病史30 余年。
前列腺增生病史多年。
2. 活动后头晕、恶心呕吐10 余天。
患者于10余天前出现活动后头晕,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头痛,无视物旋转,无口角歪斜,无言语不清,双下肢活动无力,纳眠一般,双下肢活动无力,小便频,大便正常。
3. 体检:
T363C P63次/分R20次/分老年男性,发育正常,营养一般,神志清,精神一般。
两肺叩诊音清、呼吸音清,无明显干湿性啰音。
心前区无隆起,触诊无震颤,心浊音界正常,心率63 次/分,心律整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双下肢肌力V -级,肌张力正常。
4•神色正常,气息匀称,言语清晰,舌质暗,苔薄白,脉细弱。
初步诊断:
中医诊断:
xx
中经络
气虚血瘀
xx 诊断:1.脑梗死
2. 糖尿病(2型)
3. 高血压病(2级)
4. 冠心病
不稳定型心绞痛
5. 前列腺增生
诊断依据:
1.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
患者以“活动后头晕、恶心呕吐10余天”为主症,属于祖国医学“中风”范畴,证属气虚血瘀。
因神气血瘀滞,脉络痹阻,致肢体废不能用,故双下肢活动无力。
舌质暗,苔薄白,脉细弱均为气虚血瘀之象。
2. xx 诊断依据:
(1) 既往脑梗死病史3-4 年,遗留双下肢活动无力。
糖尿病病史4-5年,血糖控制不良。
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病史3-4 年。
高血压病史30 余年。
前列腺增生病史多年。
(2) 活动后头晕、恶心呕吐10余天。
T363C P63次/分R20次/分老年男性,发育正常,营养一般,神志清,精神一般。
两肺叩诊音清、呼吸音清,无明显干湿性啰音。
心前区无隆起,触诊无震颤,心浊音界正常,心率63次/分,心律整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双下肢肌力V -级,肌张力正常。
(3) 辅助检查:
2014-06-23 随机血糖:9. 6mmol/L 。
心电图:
窦性心律,HR63次/分,ST-T改变。
鉴别诊断:
1. 中医鉴别诊断:
(1)口僻俗称吊线风,主要症状是口眼歪斜,多伴有耳后疼痛,因口眼歪斜有时伴流涎、言语不清。
多由正气不足,风邪人中脉络,气血痹阻所致,不同年龄均可罹患。
中风病口舌歪斜者多伴有肢体瘫痪或偏身麻木,病由气血逆乱,血随气逆,上扰脑窍而致脑髓神机受损,且以中老年人为多。
(2)痿证以手足软弱无力、筋脉弛缓不收、肌肉萎缩为主症,起病缓慢,起病时无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口舌歪斜,言语不利。
以双下肢或四肢为多见,或见有患肢肌肉萎缩,或见筋惕肉跳。
中风病亦有见肢体肌肉萎缩者,多见于后遗症期由半身不遂而废用所致。
(3)眩晕患者无半身不遂、口舌歪斜及舌强语謇等表现,但眩晕可为中风病
先兆。
2. x x 鉴别诊断:
(1)脑出血以突发昏迷,头痛、恶心、呕吐、偏瘫、抽搐,二便失禁为主要表现,除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体征外,颅脑CT及MRI可助诊断。
脑CT及MRI
可鉴别诊断。
诊疗计划:
1. 脑病科护理常规;
2. 二级护理;
3. 糖尿病饮食;
4. 注意血压、血糖变化;
5. 抗凝、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脑循环;
6. 中药丹参川芎嗪注射液10ml 静脉点滴以活血化瘀;
7. 完善入院检查;
8•中药汤剂拟以益气活血之中风V号方,现整方如下:
丹参30g川芎10g地龙10g鸡血藤30g
全蝎6g 蜈蚣2 条水蛭10g 人参10g
全当归10g桃仁10g红花10g赤芍15g
水煎400ml,分早、晚2次空腹温服,每日一剂。
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