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中化学上学期《离子反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1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Cl=H++ Cl-
H2SO4=2H++ SO42-
HNO3=H++ NO3-
【注意】写电离方程式,要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和电荷守恒定律。
【学生探究、归纳】分析前面盐酸、硫酸、硝酸的电离的特点,推导出酸的概念。
【板书】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都是H+的化合物叫做酸。
【练习1】请写出NaOH、KOH、Ba(OH)2的电离方程式。
离子反应
课题名称
第二章第二节离子反应(第一课时)
科目
化学
年级
高一年级
适用班级
必修一
二单元(章)
二课(节)
教学时间
5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电解质的概念
2、能从电离的角度认识酸、碱、盐的本质
3、学会常见酸、碱、盐的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学会探究、分析化学反应的实质,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观察反应和反应事实,使学生了解研究事物从个别带一般的思想方法,体验研究问题寻找规律的方法。
物质
NaCl固体
KNO3固体
H2SO4溶液
NaOH溶液
能否导电
物质
NaCl溶液
KNO3溶液
蔗糖溶液
酒精溶液
能否导电
【思考交流】
[师生讨论1]金属导电的本质是什么?
[师生讨论2]通过实验现象分析液态物质导电的条件?
【小结】①石墨、铜能导电,是因为其中有自由移动的电子存在。②盐酸、NaOH溶液、K2SO4溶液能导电,是因为它们的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存在。
【问题】相同条件下,不同类的酸、碱、盐溶液的导电能力是否相同?
【生探究实验、归纳总结】
通过实验可知,相同条件下,不同类的酸、碱、盐溶液的导电能力不相同。
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的大小决定于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的浓度和离子所带的电荷数。而当溶液体积、浓度和离子所带的电荷数都相同的情况下,取决于溶液中自由移动离子数目,导电能力强的溶液里的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一定比导电能力弱的溶液里的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多。
NaCl在水中的溶解和电离示意图
(2)电离的概念
像NaCl这样溶解于水或受热熔化时,离解成能够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称为电离。
(注:电离的条件有2个:溶于水或受热熔化,酸、碱、盐在溶解于水或受热熔化时都能发生电离。)
(2)表示电解质电离的化学用语──电离方程式
电离可用电离方程式表示。如:
NaCl=Na++ Cl-
认真观察视频
思考得出结 论,做好笔记
练习
学生探究、归纳
练习
思考、做笔记
回答问题、做好笔记
环节4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会判断电解质,懂得书写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
【练习】课本P29习题1、2、3、6
【作业】书写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
(1)硫酸钠溶液(2)氯化铁溶液(3)硫酸铝溶液(4)氢氧化钡溶液
实验操作
总结
观察实验
回答:自由移动的电子
回答:有自由移动的离子
边讲边练,巩固新学习概念,加深对定义式的理解
环节3
电解质的电离
(1)酸、碱、盐溶液导电的原因(用flash动画来分析NaCl溶于水形成水合钠离子和水合氯离子的过程)
【分析】氯化钠晶体是由带正电荷的Na+和带负电荷的Cl-,通过静电作用按一定规律紧密地排列所形成的。晶体中的离子(Na+和Cl-)不能自由移动,因此晶体不能导电。当NaCl溶于水时,由于水分子的作用而减弱了氯化钠晶体中Na+与Cl-之间的静电作用,使Na+与Cl-逐渐脱离晶体表面并形成了自由移动的水合钠离子和水合氯离子(如下图所示)
回顾旧知识,提问
对所学过的化学反应进行分类。
用已有旧知识引出新内容
环节2
电解质
【过渡】化学反应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有不同的分法,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离子反应。
【学生探究活动】下列物质中哪些能导电?为什么能导电?
盐酸、NaOH溶液、NaCl固体、石墨、蔗糖溶液、酒精溶液、K2SO4溶液、Cu。
【实验探究】
请同学们按如图所示的装置连接好,并进行实验,根据实验现象完成下表。
KNO3=K+ + NO3-
NH4Cl=NH4++ Cl-
【学生探究、归纳】分析上述电离的特点,总结出盐的定义。
【板书】盐:电离时能生成金属阳离子(包括NH4+)和酸根阴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盐。
引导学生观察视频,并分析得出结论。完成相应的表格。
共同讨论,得出结论:思考
类比学习,自行总结得出碱的概念。
分析上述电离的特点,总结出盐的定义。
【问题】在盐酸、NaOH溶液、K2SO4溶液里的自由移动的离子是怎样产生的?可通过什么方法证明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
【探究实验、讨论、归纳】
1、电离产生,其过程可用电离方程式来表示。
2、可通过溶液导电性来检验。
【板书】1、电解质
电解质概念:课本P26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如,酸、碱、盐等。
四、教学反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动手参与能力,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和唯物主义教育。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
难点
电离方程式书写
三、教学过程
预设环节名称
学习内容
教师活动形式
学生活动方式
教学设计意图
教师反思
环节1
回顾旧知引入新课
[引入]【引入】回顾化学反应的分类知识。
NaOH=Na++ OH-
KOH=K++ OH-
Ba(OH)2= Ba2++ 2OH-
【学生探究、归纳】分析上述电离的特点,总结出碱的概念。
【板书】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都是OH-的化合物叫做碱。
【练习2】请写出Na2SO4、KNO3、NH4Cl的电离方程式。
Na2SO4=2Na++ SO42-
H2SO4=2H++ SO42-
HNO3=H++ NO3-
【注意】写电离方程式,要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和电荷守恒定律。
【学生探究、归纳】分析前面盐酸、硫酸、硝酸的电离的特点,推导出酸的概念。
【板书】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都是H+的化合物叫做酸。
【练习1】请写出NaOH、KOH、Ba(OH)2的电离方程式。
离子反应
课题名称
第二章第二节离子反应(第一课时)
科目
化学
年级
高一年级
适用班级
必修一
二单元(章)
二课(节)
教学时间
5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电解质的概念
2、能从电离的角度认识酸、碱、盐的本质
3、学会常见酸、碱、盐的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学会探究、分析化学反应的实质,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观察反应和反应事实,使学生了解研究事物从个别带一般的思想方法,体验研究问题寻找规律的方法。
物质
NaCl固体
KNO3固体
H2SO4溶液
NaOH溶液
能否导电
物质
NaCl溶液
KNO3溶液
蔗糖溶液
酒精溶液
能否导电
【思考交流】
[师生讨论1]金属导电的本质是什么?
[师生讨论2]通过实验现象分析液态物质导电的条件?
【小结】①石墨、铜能导电,是因为其中有自由移动的电子存在。②盐酸、NaOH溶液、K2SO4溶液能导电,是因为它们的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存在。
【问题】相同条件下,不同类的酸、碱、盐溶液的导电能力是否相同?
【生探究实验、归纳总结】
通过实验可知,相同条件下,不同类的酸、碱、盐溶液的导电能力不相同。
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的大小决定于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的浓度和离子所带的电荷数。而当溶液体积、浓度和离子所带的电荷数都相同的情况下,取决于溶液中自由移动离子数目,导电能力强的溶液里的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一定比导电能力弱的溶液里的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多。
NaCl在水中的溶解和电离示意图
(2)电离的概念
像NaCl这样溶解于水或受热熔化时,离解成能够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称为电离。
(注:电离的条件有2个:溶于水或受热熔化,酸、碱、盐在溶解于水或受热熔化时都能发生电离。)
(2)表示电解质电离的化学用语──电离方程式
电离可用电离方程式表示。如:
NaCl=Na++ Cl-
认真观察视频
思考得出结 论,做好笔记
练习
学生探究、归纳
练习
思考、做笔记
回答问题、做好笔记
环节4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会判断电解质,懂得书写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
【练习】课本P29习题1、2、3、6
【作业】书写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
(1)硫酸钠溶液(2)氯化铁溶液(3)硫酸铝溶液(4)氢氧化钡溶液
实验操作
总结
观察实验
回答:自由移动的电子
回答:有自由移动的离子
边讲边练,巩固新学习概念,加深对定义式的理解
环节3
电解质的电离
(1)酸、碱、盐溶液导电的原因(用flash动画来分析NaCl溶于水形成水合钠离子和水合氯离子的过程)
【分析】氯化钠晶体是由带正电荷的Na+和带负电荷的Cl-,通过静电作用按一定规律紧密地排列所形成的。晶体中的离子(Na+和Cl-)不能自由移动,因此晶体不能导电。当NaCl溶于水时,由于水分子的作用而减弱了氯化钠晶体中Na+与Cl-之间的静电作用,使Na+与Cl-逐渐脱离晶体表面并形成了自由移动的水合钠离子和水合氯离子(如下图所示)
回顾旧知识,提问
对所学过的化学反应进行分类。
用已有旧知识引出新内容
环节2
电解质
【过渡】化学反应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有不同的分法,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离子反应。
【学生探究活动】下列物质中哪些能导电?为什么能导电?
盐酸、NaOH溶液、NaCl固体、石墨、蔗糖溶液、酒精溶液、K2SO4溶液、Cu。
【实验探究】
请同学们按如图所示的装置连接好,并进行实验,根据实验现象完成下表。
KNO3=K+ + NO3-
NH4Cl=NH4++ Cl-
【学生探究、归纳】分析上述电离的特点,总结出盐的定义。
【板书】盐:电离时能生成金属阳离子(包括NH4+)和酸根阴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盐。
引导学生观察视频,并分析得出结论。完成相应的表格。
共同讨论,得出结论:思考
类比学习,自行总结得出碱的概念。
分析上述电离的特点,总结出盐的定义。
【问题】在盐酸、NaOH溶液、K2SO4溶液里的自由移动的离子是怎样产生的?可通过什么方法证明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
【探究实验、讨论、归纳】
1、电离产生,其过程可用电离方程式来表示。
2、可通过溶液导电性来检验。
【板书】1、电解质
电解质概念:课本P26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如,酸、碱、盐等。
四、教学反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动手参与能力,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和唯物主义教育。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
难点
电离方程式书写
三、教学过程
预设环节名称
学习内容
教师活动形式
学生活动方式
教学设计意图
教师反思
环节1
回顾旧知引入新课
[引入]【引入】回顾化学反应的分类知识。
NaOH=Na++ OH-
KOH=K++ OH-
Ba(OH)2= Ba2++ 2OH-
【学生探究、归纳】分析上述电离的特点,总结出碱的概念。
【板书】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都是OH-的化合物叫做碱。
【练习2】请写出Na2SO4、KNO3、NH4Cl的电离方程式。
Na2SO4=2Na++ SO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