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袍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旗袍名词解释
旗袍是一种女性的传统服装。

它的基本特征可以用三个字来概括:右衽大襟镶边盘扣和侧摆开叉。

五四运动之后,在上海出现了新的女子学校。

上海女学生爱美的天性得到充分发挥。

她们在反对缠足、提倡女权的口号下纷纷剪去长辫,穿起西式小洋装。

当时上海滩的摩登女性,喜欢穿着色彩艳丽、面料讲究的短装,有人称为西式服装,但也有人认为穿这种服装过于标新立异,与中国人含蓄的传统习惯不符。

于是很多人都认为西式服装并不适合中国妇女,因此又有许多人开始尝试另一种中西合璧的新装束——旗袍。

五四前后,有些妇女模仿男人的做法,将长袍的下摆做成了类似裤子的式样,旗袍由此而来。

抗战时期,旗袍更加受到妇女的青睐。

现在最普遍的旗袍式样,具有中国民族风格和西方流行样式相结合的特点。

其主要特征是上衣部分保留传统旗袍的右衽大襟,衣身较短,紧裹腰身,外形简洁明快,适合于青年女子外出或旅游穿着;下裙部分吸收西方三节腿裤特点,改变成了我们今天所见到的A
字摆,加上高至膝盖以下的马蹄形开叉,既保留了旗袍原有的风韵,又避免了走光的尴尬。

中国旗袍改良运动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的欧美时尚女装中,它基本特征是:衣身缩短,袖口放大,左右及后开衩,衣领部分仍保持传统旗袍右衽大襟,只是将领子立起来缝制,便于外穿。

与此同时,随着世界文化交流和东西方社会的日益融合,旗袍还在不断地变化着。

如今旗袍已经不再限定为女性的专利,它的款式、面料、颜色也越来越丰富多彩。

旗袍不仅走进中国千家万户,而且还漂洋过海,远渡重洋,成为当今最为时尚的中国服饰之一。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中国妇女穿着旗袍的机会和场合也在增多。

如今已不仅仅局限于出席隆重的场合才能看到旗袍的身影,在日常生活中,女性穿着旗袍,步入超市商场,乘坐电梯轿车等都是屡见不鲜的景象。

4。

旗袍变迁: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清代旗人复辟的幻梦彻底破灭。

但解放初期的衣着,实际上还处在帝制时期的形态。

“文革”中,旗袍被斥为“封、资、修的大杂烩”,再次遭遇冷落。

1978年10月,随着政治气候的变化,旗袍开始复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