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积极的解释风格对乐观教育的启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积极的解释风格对乐观教育的启示
作者:刘慧
来源:《新校园(下)》2015年第10期
摘要:塞利格曼认为乐观养成的基础就是培养积极的解释风格。
解释风格有三个重要维度:永久性与暂时性、普遍性与特殊性、个人化与非个人化。
乐观的解释风格就是把一件好事会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原因解释成永久性的、普遍性的和个人化的;而把一件坏事会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原因解释成暂时性的、特殊性的和非个人化的。
积极的解释风格对于乐观教育的实效性至关重要。
关键词:解释风格;乐观教育;启示
著名积极心理学家塞利格曼告诉我们,孩子的乐观与悲观都非与生俱来,他们都是从父母、教师以及大众传播那里学到的,也就是说,乐观是可以习得的。
我们以往的乐观教育总是停留在那些百说不厌的励志言词上,比如,“我相信我自己是最棒的,我相信我会越来越好”,或是没有任何事实理由地强迫自己选择乐观性思维,比如“开心是一天,不开心也是一天,为什么我不选择开心呢?”这些可以是乐观的证明,但不是乐观的全部。
塞利格曼告诉我们:乐观的基础不在于励志词句或是胜利的想象,而在于我们对原因的看法,这就是“解释风格”。
解释风格有三个重要的维度:永久性与暂时性、普遍性与特殊性、个人化与非个人化。
乐观的解释风格就是把一件好事会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原因解释成永久性的、普遍性的和个人化的;而把一件坏事会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原因解释成暂时性的、特殊性的和非个人化的。
而悲观的解释风格恰恰与之相反。
一、永久性与暂时性
这是解释风格的第一个维度,预测了事情发生的原因对时间的影响。
面对同一件坏事的发生,悲观的学生就会认为坏事发生的原因是永久性的,不可改变的,坏事会不停地发生;而乐观的学生则会认为坏事发生的原因是暂时性的,可以改变的,坏事不会持续。
比如,当一次考试没考好时,悲观的学生可能会认为自己总是很笨,而乐观的学生则会认为这次没有复习好。
同样都是面对考试没考好这件事,悲观的学生认为自己总是很笨,“总是”这个词就代表着永久性,不容易改变;而乐观的学生则会把考试不好的原因解释成没有复习好,这种暂时性的原因,这就意味着下次好好复习,就能考出好成绩。
二、普遍性与特殊性
这是解释风格的第二个维度,预测了事情发生的原因对人生中的其他事情带来的影响。
面对同一件坏事的发生,悲观的学生认为坏事发生的原因是普遍性的,这种原因还会影响其他
事情;而乐观的学生则会认为坏事发生的原因是特殊性的,只在这件特殊的事件上起作用。
比如,当邀请别人出去玩,被人拒绝时,悲观的学生就会认为没有人喜欢跟自己出去玩,如果这样想,悲观的学生就会在很多事情上不愿意和别人接触,因为他认为别人都不喜欢他,虽然仅仅因为这一件事,却影响他在很多方面的人际交往。
而乐观的学生则认为被拒绝的原因也许是别人这个时间确实有急事,不方便同自己出去玩,如果换一个时间就好了,这样的解释就会让自己很释然,也就不会把负面情绪带到其他的方面。
三、个人化与非个人化
这是解释风格的第三个维度,即决定是谁的错。
面对同一件坏事的发生,悲观的学生就会认为坏事发生的原因是个人化的,从而怪罪自己;而乐观的学生就会认为是非个人化的,从而将原因归于其他人或环境。
在这里,我想说明的是,这并不是鼓励学生将不好的事情都归结于外部原因从而推卸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
相反,如果是自己的责任导致坏事的发生,我们希望听到学生说:“抱歉,我做错了,下次我会做得更好”,但同时,如果不是学生的责任,希望学生不要总是埋怨自己。
改进学生的解释风格,第一个目标就是要确定学生负起实际的责任;第二个目标是让学生责怪行为本身而非普遍性自责。
比如,很多悲观的学生把父母关系不和谐归因于自己不好,从而承担了太多不应该承担的负担。
乐观的学生则会认为那是父母应该解决的问题。
对学生的乐观教育,我们已经倡导了很多年,可是缺乏真正的实效性。
原因在于学生的老师、父母甚至社会的主流媒体都没有把“什么是乐观”搞明白。
而主要受学校教育影响的学生又怎么知道该如何做才能习得乐观呢?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提出积极的解释风格让我们懂得一个人要想变得越来越乐观,就要做到把不好事情发生的原因解释成暂时的、特殊的和非个人化的;而把好事情发生的原因解释成永久的、普遍的和个人化的。
塞利格曼让我们坚定了乐观是可以通过学习而获得的观点。
以前的乐观教育总是围绕学生或者幼儿而展开,可是试问乐观教育真的只关乎学生和幼儿吗?如果影响学生和幼儿的教师、父母和社会媒体都没有学会积极的解释风格,树立乐观的思维方式,我们怎能去苛求学生和幼儿呢?因此,乐观教育的实效性一定离不开以下两个原则。
第一,通过一切可能利用的途径,比如,教师培训、亲子培训、大众传媒等,有效进行积极的解释风格的练习与培训,让影响学生的教师、父母、社会媒体对积极的解释风格和乐观的思维方式有全面的了解和运用。
第二,教师通过学校、父母通过家庭、社会媒体通过大众传媒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积极解释风格的教育和培养,让学生在各个方面的事情上体会积极解释风格的魅力,树立乐观的思维方式,真正成为乐观、健康、幸福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