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距离下煤层巷道支护优化及支架选型研究

合集下载

基于近距离煤层开采巷道支护技术研究

基于近距离煤层开采巷道支护技术研究

基于近距离煤层开采巷道支护技术研究摘要:近些年,我国对近距离煤层开采技术的发展十分的迅速的,而且其已经在很多大型煤矿开采中被运用,因为对于矿区煤矿的产能要求相对较高、工作面上的采掘工作接替比较紧张,所以近距离煤层占据的比重很大,因此许多矿区进行近距离煤层开采,而且近距离煤层开采占据着我国煤矿开采中大半江山,对于近距离煤层巷道支护技术的研究也在不断的重视,本文将会对比进行简要的探讨。

关键词:近距离煤层;开采巷道;支护技术随着我国煤炭资源的不断开发,地表浅层的煤炭资源以及开采条件简单的煤炭资源,在逐渐的变得匮乏。

而相对深部以及开采复杂条件煤层开采的问题,也已经成为我国当下乃至将来相当的一段时间之内,为煤矿的高效生产带来了技术难题以及困扰,而近距离煤层开采巷道相关的技术问题便在其中。

1 影响近距离煤层开采矿压的相关因素1.1 上部分煤层开采过程中遗下的煤柱近距离煤层开采的下位煤层巷道,其主要的压力来源,主要是来自于上部分煤层开采中所遗留的煤柱,遗留的煤柱尺寸以及巷道周围的岩体性质,都会对其压力传递以及分布造成影响。

1.2 巷道周围的岩体性质巷道周围的岩体性质对于支护形式以及其参数等重要因素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主要包括周围岩体的物理力学属性、所含的矿物成分以及其裂隙的发育水平等方面。

这些相关因素,都会直接反映进行支护客体的存在状态。

1.3 下部分煤层巷道的布置方式针对于近距离煤层开采,下部分的煤层巷道布置主要有以下的三种方式:内错与外错布置形式以及重叠式的布置。

巷道的布置方式不同,那么,对于巷道周围岩体应力程度造成的影响也是不同的,这也是影响巷道支护困难程度以及支护效果的直接因素。

1.4 下部分煤层的顶板属性上部分的煤层开采,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其底板岩层的结构受到部分损伤,岩层结构的薄厚度以及岩石自身性质都会影响到,下部分煤层回采巷道的支护形式及其参数。

进行近距离煤层开采,两层煤碳之间的夹层结构厚度越大,岩石越完整,其所受到上层的煤开采影也会降低。

浅析近距离煤层下层煤回采巷道支护参数优化

浅析近距离煤层下层煤回采巷道支护参数优化

浅析近距离煤层下层煤回采巷道支护参数优化1. 引言1.1 煤矿安全现状煤矿作为我国能源工业的支柱产业,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由于煤矿采掘作业的特殊性和复杂性,煤矿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在近年来,尽管我国加大了煤矿安全生产的监督力度,实施了一系列严格的安全管理措施,但仍然频频发生各类事故,给煤矿生产和矿工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煤矿安全问题主要表现在煤与瓦斯突出、顶板垮落、矿井火灾等方面。

顶板垮落是造成矿工伤亡率较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煤层下层煤回采巷道作为煤矿生产中重要的一环,其支护质量和稳定性直接关系到矿工的生命安全。

煤矿安全现状依然存在较大的隐患,煤矿生产安全面临严峻挑战。

为了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水平,必须不断加强对煤层下层煤回采巷道支护的研究和优化,提高支护参数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从而有效预防和减少煤矿事故的发生,保障矿工的生命财产安全。

1.2 煤层下层煤回采巷道支护需求煤层下层煤回采是指在地下煤矿中,采用传统采煤方法开采底部煤层的一种技术,该技术在提高煤矿生产效率的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支护需求。

由于底部煤层与上层煤层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间,进行回采时容易造成巷道破坏、地压增加等问题。

巷道支护在煤层下层煤回采中显得尤为重要。

煤层下层煤回采巷道支护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由于底部煤层的支护范围较大,且地质条件复杂,需要设计合理的支护结构来确保巷道的稳定性;底部煤层的采动过程中,地压变化较大,必须选择合适的支护材料和参数来应对;巷道支护参数的选择不仅关系到矿工的安全,也直接影响煤矿的生产效率。

对煤层下层煤回采巷道支护参数进行优化,提高巷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对于保障矿工的生命安全和提高煤矿的生产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2. 正文2.1 近距离煤层回采技术介绍近距离煤层回采技术是指在矿井开采过程中,通过采取合理的工艺和技术手段,在煤层下层进行回采作业的一种方法。

该技术通常应用于煤层下的矮煤层、薄煤层和窄煤层的开采过程中,主要是为了充分利用煤矿资源并提高矿井的开采效率。

近距离煤层采空区下工作面顺槽支护方案的优化

近距离煤层采空区下工作面顺槽支护方案的优化
一 ~ … … 一~
可 以 归 要 结 亨 为 以 苎 下 几 个 宇 方 面( 誊 。 主 茎 原 因在 着 1 ) T程 地质 条 件 不利。 围 石石 I L l … 一
一 . .
壁 兰 。 孽 黧


一 … … 一 一 一

高 道 稳 柱



.: : : :. : :: 二: : :: . =: : : : , 二 二 , : : :
表 1 9 3 下 0 5 工 作 面 下 顺 槽 部 分 夹 矸 厚 度 表


稳 定 性 控 制 设 计 时 , — _ _ 1 _ 十 - _ H } - _ _ I _ } 1 + — 卜 —

喜 鑫
采 区 采 动 等 的影 响 , 围岩损伤、 软 化严 重 ,
பைடு நூலகம்
s ’ 一 一 一 一 ‘: 一’ 一 ’ ’
部 近距 离煤 层 开采 环境 l 、, 由于 T 程 围 岩
图1 9 3下 0 5工作面 回采巷道部分探矸子 L 位置图
学 妻 特 銎 性 出 釜 垡 使得在进行
0 ,


_


确 滟 地 。 | l 。
r 囊 煤 、 _ 舞0
1 _ . | j ÷ 。 I | 。 j
j j j ≮ t ? j
响 ,对其 稳 定十 分不利 。⑤ 施 工质 量不 到 位。 锚 网 支护 是 一项 隐性 工程 , 其 支护质 量 好 坏难 以直 观 判断 , 支护体 本身 的隐蔽性 ,

产 生应力 集 中 ,进 而诱 发巷 道 发生 不对 称 变 形破坏 。 ( 巷 道受 多次 回采动 压影 响大 , 二 次扰 动对 巷道 的破 坏加 剧。 由于 多次 回 采 的影 响 ,致使 回采 巷道 反复 受到 动压 影

近距离煤层采空区下巷道支护技术研究

近距离煤层采空区下巷道支护技术研究

量横 向裂隙 ,纵 向裂 隙贯通 发育 ,岩 层不 完整 。因此 ,在
此 地 段 支 护 时 必 须 进 行 锚 杆 锚 固 力 测 试 ,加 强 巷 道 瓦 斯 监
测 ,避免采空 区瓦斯沿纵 向裂隙 向巷道渗透 。
改进 ,目前钻孔窥 视仪 已具备 日常使 用 的功能 ,在探 测精
度 、使用便捷性方 面有 了长 足的进 步 ,能够应用 于 日常 的 围岩结构 窥视 。 西 山煤 电集 团马 兰矿 1 2 5 0 3胶 带 运 输巷 位 于 2 煤层,

do i :1 0 .1 1 79 9 /c e 2 01 3 0 8 01 6



2 0 1 3年第 8期
近 距 离煤 层 采 空 区下 巷 道 支 护技 术 研 究
武文浩 ,刘爱卿 ,李 挺
( 1 .西山煤电股份有限公司 马兰矿 ,山西 太原 0 3 0 2 0 5 ;2 .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开采设计事业部 ,北京 1 0 0 0 1 3 )
关键 词 :近 距 离煤层 ;采 空 区下 ;钻孔 窥视 ;应 力 降低 区
中 图分 类号 :T D 3 5 3
文献 标识 码 :B
文章 编号 :1 6 7 1— 0 9 5 9 ( 2 0 1 3 ) 0 8 - 0 0 4 4 - 0 3
煤层 厚 度 2 . 4 0~3 . 2 1 I T I ,平均 2 . 9 2 m,其 上 部 间 隔 2 . 5~
2 巷道 合理 位置确 定
在煤柱集 中应力作用下 ,巷道 将会 出现强烈来 压 j , 巷道布置 的原则 之一是 将巷道 布置 在应 力降低 区之 内。上
收 稿 日期 :2 0 1 3— 0 3—1 2

近距离煤层群煤柱下巷道锚杆支护技术研究与实践

近距离煤层群煤柱下巷道锚杆支护技术研究与实践

近距离煤层群煤柱下巷道锚杆支护技术研究与实践道矿压显现规律的基础上,依托于山西离柳焦煤集团有限公司兑镇煤矿31102工作面运输顺槽实际情况,根据锚杆支护作用的机理,基于高预应力、强力支护理论,强调锚杆预应力及其扩散的决定性作用,进行巷道支护设计,通过矿压监测数据分析与信息反馈表明,采用高预应力、强力锚杆支护系统,能够有效控制巷道围岩,特别是两帮的强烈变形,并取得良好的支护效果。

关键词:巷道支护煤柱下高预应力矿压监测1 近距离煤层群煤柱下巷道矿压显现规律近距下部煤层巷道布置形式决定着工作面在整个回采期间巷道支护的难易程度。

目前近距离煤层群巷道布置根据下部煤层巷道和上覆煤层采空区之间的位置关系,主要有三种方式:内错式、重叠式和外错式。

与普通单一煤层开采相比而言,采取不同的巷道布置方式都不可避免的要受到上覆煤层开采矿山压力的影响,但是不同巷道布置方式都有其自身的特点。

内错式布置方式即为下部煤层回采巷道布置在上部煤层采空区下方的应力降低区内,巷道压力小,易于维护,缺点为煤柱大,资源浪费严重,回采率低;重叠巷道布置方式即为上下煤层回采巷道垂直布置,围岩应力处于内错式和外错式之间。

外错式布置方式是下部煤层回采巷道布置在上部煤层的煤柱下,其优点是下部煤层煤柱尺寸减小,回采率高,煤炭损失量小。

因此本文将探讨如何在近距离煤层群巷道采取外错式这种困难条件下巷道支护的有效手段。

2 工程概况兑镇煤矿位于山西省孝义市兑镇镇,是山西离柳焦煤集团有限公司下属主力矿井,年产120万t/a。

矿井埋深在250m左右,前期没有进行相关地应力测试工作,需要在下一步的工作进行进一步补充。

矿井目前主采三采区,31102工作面两条巷道采用外错法进行布置,工作面位于上部9#煤30902工作面的正下方。

31102工作面运输巷布置在30902和30904工作面残留煤柱正下方,而材料巷布置在30902工作面与一采区边界残留煤柱正下方。

30904工作面和30902工作面间留设大约13m的净煤柱,而30902工作面与相邻采区边界留大约25m净煤柱。

基于近距离煤层开采巷道支护技术研究

基于近距离煤层开采巷道支护技术研究

基于近距离煤层开采巷道支护技术研究【摘要】摘要:煤层开采是煤炭资源利用的重要方式,而巷道支护技术在煤层开采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研究基于近距离煤层开采的巷道支护技术,首先介绍了巷道支护技术的概述和研究的意义,然后分析了近距离煤层开采的特点和巷道支护技术的研究现状。

接着详细阐述了基于近距离煤层开采巷道支护技术的原理与方法,以及技术的应用与效果评价。

最后探讨了基于近距离煤层开采的巷道支护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并对整个研究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本研究将有助于推进巷道支护技术的发展,提高煤炭开采效率和安全性。

【关键词】煤层开采、巷道支护技术、近距离、原理与方法、技术应用、效果评价、发展方向、总结与展望1. 引言1.1 煤层开采的重要性煤炭是世界主要能源资源之一,其在能源生产和工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煤炭储量大、分布广,燃烧后产生的热量可以转化为电力,供给各行各业的生产和生活使用。

煤层开采作为获取煤炭资源的主要方式,具有重要性。

煤炭资源的开采可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提升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

煤炭作为主要能源资源,其开采也在一定程度上支撑着全国的工业生产和国民经济的发展。

煤层开采对于国家的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其重要性不可忽视。

随着煤炭需求的增加和煤炭资源的逐步枯竭,近年来对煤层开采技术的研究和改进显得尤为迫切。

近距离煤层开采是煤炭资源开采的一种重要方式,其通过改进现有的巷道支护技术,提高开采效率,降低安全风险,为煤炭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持。

1.2 巷道支护技术的必要性巷道支护技术的必要性在近距离煤层开采中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煤炭资源的日益枯竭,煤层开采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

而巷道是煤层开采的重要部分,巷道的稳定与否直接影响到整个开采工作的进展和安全。

巷道支护技术的存在和应用显得尤为必要。

在近距离煤层开采中,巷道往往位于地下深处,受到地压和岩层构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稳定性面临较大挑战。

极近距离煤层下分层回采巷道支护技术研究与实践

极近距离煤层下分层回采巷道支护技术研究与实践
① ②
2 支 护 方 式 研 究 分 析
基于 1 —# 3 3盘 区 5 1 此段 3 0 巷 43 层 0 3 5巷 0m
道顶 板超 薄 , 在一 定 厚度 的伪顶 ; 接顶 又为 深 存 直 灰色 粉砂 岩 与灰 白色 中细砂 岩互 层 , 且层 理发 育 。
收稿 日期 :0 7—1 20 0—0 8 作者简介 : 朱润生(9 5一)男 , 16 , 山西 大同人 , 大学毕业 , 山西大同大学工学院教师。
厚度 为 0 0 -4 71 , .4 . T 平均 厚度 为 2 6 1 。 I .3T I
工作 面, 位于辛庄回风斜井井 口以西 10 I 80T处。 1 东北 部 为 3 3盘 区大 巷 , 南 部 为 1—#层 33 0 东 43 0
盘 区 8 1 作 面 ( 掘 )西 南 、 3 3工 未 , 西北 部 为雁 崖 矿

要 :本文通过对 同煤集 团四老沟矿极近距 离煤层 下分层巷道支 护技 术研 究, 对层 间距为 0 8 . T 下 . ~2 0I I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分层巷道采用双重组合 支护 方式, 成功地维护住 了巷道 顶板 , 达到 了预 期的支护效 果。这对极近 、 距 离煤 近 层下分层掘进 工作 面的支护具有重要的应用和参考价值。
维 护难 度极 大 。
际掘进过程中, 预计揭露 5 条断层 , 落差为 0 2 .~ 06T, . 1 对掘进影响不大。该工作面上覆为 1—# I 42
层采 空 区 , 据 目前 观 察 发 现 ,42#层 8 1 根 1— 35工 作 面积 水 已从 5 1 口密 闭墙 渗 出 , 35巷 推算 采 空区 内积 水 最 大 高 度 达 到 41, 水 量 约 5万 m , I积 T 3 给 掘 进带 来 了很 大难度 。 51 3 5巷掘 进 到 2 01 处 , 4 I 钻探 顶 孔 探 知煤 层 T 间距 为 151, 进到 4 01 处 , . I T掘 1 I 钻探 顶 孔探 知 煤 T

近距离煤层下层煤掘进巷道综合支护技术研究与应用

近距离煤层下层煤掘进巷道综合支护技术研究与应用
收稿 日期 : 2 0 1 2—1 0—3 1
作者简介 : 张玉柏 ( 1 9 8 6 一) , 男, 山东邹城人 , 大学本科 , 2 0 1 0 年
毕业于山东科 技大学采矿工程专业 , 助 理工程师 。现在 兖矿集 团南
在相邻两排锚 杆 中间平 顶位 置 , 沿巷 道 中线两侧 各1 m分别 布置一根 2× 4 5 0 0 m m锚 索 , 锚索与水平
2 . 2 方案 二 : 锚 索 吊槽 钢顶 梁支 护形 式
1 . 2 掘 进 中出现 的 问题 由于本工作面顺槽与 3 巷道重叠布置 , 位于上方
小煤柱下顶板压力较大 , 且 夹矸分布不均 匀 , 部分较薄
区域 由于 自重影 响 出现 缓慢下 沉 , 巷道 两帮及顶 板移
近量都很大 , 造成 棚子严 重变形 , 锚杆拉 断 , 后期 维护
著影响。 2 支 护形 式研 究方 案
地质资料显示 , 该 工作面 掘进过程 中预计 将揭露 6条
根据兖 矿集 团发 [ 2 0 0 6 ] 1 8 3号 文件 : 3 与 3 下煤 间夹矸厚度 小 于或等 于 5 m时 , 应 采用 架棚 支 护或架 棚与锚网复合支护 ; 夹矸厚度 5—1 0 m时 , 应 采用架棚
124j4el2013年第2期近距离煤层下层煤掘进巷道综合支护技术研究与应用兖矿集团有限公司南屯煤矿山东邹城273515摘要针对南屯煤矿3下煤与3煤采空区间夹矸厚度的不稳定性结合多年来矿井巷道支护丰富经验的基础上探讨和总结了近距离煤层下层煤巷道掘进综合支护技术方法
1 2 4
东 撼菘 舛l 枝
2 0 1 3 年 第2 期
矿总工程师组织论证 , 论证通过后方可实施 。
考虑到各种 因素影响 , 本工作 面顺槽与 3 工作面

近距离煤层采空区下巷道布置和支护浅析

近距离煤层采空区下巷道布置和支护浅析
g e o l o g i c a l c o n d i t i o n s u n d e r g o a f i n c l o s e d i s t a n c e c o a l s e a ms a n d v e r i i f e d t h e f e a s i b i l i t y o f s o l u t i o n i n p r a c t i c e .
压 力 集 中 ,对 下 部 煤 层 在 开 采 时 的巷 道 顶 板 影 响 极 大 ,所 以选择 合 理 的巷道 布 置方 式 至关 重要 。近距 离
和支护方式 ,对巷道维护 、生产安全和提高煤炭 回采 率 有重 要 意义 。
1 煤层 概 况
四台矿4 0 8 东部盘区1 2 、l 4 — 2 煤层 ,层 间距 4 . 6 5 m 6 . 5 7 m, 普 氏硬 ̄ r d N3 . 0 ,煤层倾角9 。 。1 4 — 2 煤层 顶板岩性成分灰色一灰白色 ,成分为石英 、长石 ,含 云母片 ,基底式胶结 ,岩性较硬 ,具水平层理 ,局部 含煤线 。直接顶板平均 厚度 为5 . 6 1 断层 群 中 ,上部 1 2 煤层 回采 已完 成 ,残 留区段煤 柱 、采 空 区 。
Ab s t r a c t : T h i s p a p e r e x p o u n d e d h o w t o s e l e c t r e a s o n a b l e r o a d wa y l a y o u t s a n d s u p p o t r i n g f o r m a c c o r d i n g t o t h e p r a c t i c a l
高 祖 勇
( 大 同煤 矿 集 团公 司 四 台矿 , 山西 大 同 0 3 7 0 0 7 )

浅析近距离煤层下层煤回采巷道支护参数优化

浅析近距离煤层下层煤回采巷道支护参数优化

浅析近距离煤层下层煤回采巷道支护参数优化【摘要】本文旨在深入探讨近距离煤层下层煤回采巷道支护参数优化的重要性及方法。

首先介绍了煤层回采工程概述,然后详细阐述了煤层下层煤回采巷道设计特点,重点探讨了巷道支护参数优化方法。

接着分析了支护参数优化对巷道稳定性的影响,并通过实例分析展示了支护参数优化的实际效果。

在结论部分强调了近距离煤层下层煤回采巷道支护参数优化的重要性,并展望了该方法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前景。

最后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为进一步探究该领域提供了思路。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将更深入了解近距离煤层下层煤回采巷道支护参数优化的关键问题和解决方法,为相关研究和工程实践提供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近距离煤层、下层煤、回采巷道、支护参数、优化、煤层回采工程、设计特点、稳定性、实例分析、重要性、应用前景、未来研究方向。

1. 引言1.1 近距离煤层下层煤回采巷道支护参数优化近距离煤层下层煤回采是煤矿开采中常见的一种工艺,在这一过程中,巷道支护参数的优化对于煤矿生产的安全和有效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煤层下层煤回采巷道支护参数的选择直接影响到巷道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因此需要对其进行合理优化。

近距离煤层下层煤回采巷道支护参数的优化研究是当前煤矿安全生产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

通过对巷道支护参数的合理调整和优化,可以有效提高煤矿巷道的支护效果,减少事故的发生,并提高煤矿生产效率。

本文将从煤层回采工程概述、煤层下层煤回采巷道设计特点、巷道支护参数优化方法、支护参数优化对巷道稳定性的影响以及巷道支护参数优化实例分析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深入研究近距离煤层下层煤回采巷道支护参数的优化方法,为煤矿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2. 正文2.1 煤层回采工程概述煤层回采工程是指通过采煤机开采地下煤矿资源的一项重要工程。

煤层回采工程的实施不仅可以有效利用煤炭资源,满足社会能源需求,还可以促进经济发展。

煤层回采工程通常包括煤层开采、巷道工程、支护工程等内容,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采矿工程中的巷道设计与支护优化研究

采矿工程中的巷道设计与支护优化研究

采矿工程中的巷道设计与支护优化研究巷道是矿山采矿工程中最常见的地下空间形式,其设计与支护对矿山的安全和高效开采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就巷道设计与支护的优化研究进行探讨。

一、巷道设计巷道设计是指根据矿山矿体特征和采矿方法,确定巷道的位置、尺寸和形状的过程。

巷道设计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采矿方法:巷道设计需根据采矿方法确定巷道的位置和形状。

常见的采矿方法包括露天开采、房柱式开采和长壁式开采等,每种采矿方法都对巷道设计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2. 矿体特征:巷道设计需充分考虑矿体的形状、倾角、岩性和断裂分布等特征。

巷道必须适应矿体的变化,并确保采矿过程中的安全和高效。

3. 巷道尺寸:巷道尺寸的确定需要考虑到采矿设备的尺寸、巷道使用的目的以及后期的支护情况等因素。

同时,还需要兼顾巷道的通风和排水功能。

二、巷道支护巷道支护是指为了增强巷道的强度和稳定性,防止巷道崩塌和变形,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和工程技术手段的过程。

巷道支护的优化研究旨在选择最适合的支护方式,使支护效果最大化。

1. 巷道支护方式:常见的巷道支护方式包括钢拱、锚杆和烂桩等。

不同的支护方式适用于不同的巷道条件和矿山类型。

在选择支护方式时,需要考虑地质条件、巷道尺寸和采矿设备的要求等因素。

2. 支护材料:巷道支护材料的选择也是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

常见的支护材料包括混凝土、钢材和聚合物材料等。

支护材料的优劣直接影响巷道的支护效果和使用寿命。

3. 优化设计方法:巷道支护优化研究还需要探索一种能够充分考虑地质和工程条件的优化设计方法。

传统的经验法往往不能满足复杂矿山条件下的支护需求,因此需要引入现代的数值模拟和优化算法,进行巷道支护方案的优化设计。

三、巷道设计与支护的优化研究巷道设计与支护的优化研究,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和支护方案,提高矿山开采的安全性、效率和经济性。

1. 工程实践的总结:通过总结工程实践经验,分析巷道设计与支护的成功案例和失败案例,可以提炼出一些规律和经验,为优化设计提供参考和借鉴。

近距离煤层沿空掘巷下山巷道布置与支护技术研究

近距离煤层沿空掘巷下山巷道布置与支护技术研究

稳 定 系数 ,因 3 煤层 厚 度 为 1 8m, . 5 可按 Z-Z )X(0 ~ 0 ) 2(  ̄ 1% 4 % 计算 m一煤 层 采厚 , 1 8l 取 . l 5 I;
A一 侧 压 系 数 , wu 1 )/ 泊 松 A- ' , -( z为
比, 02 ; 取 .6
3 3 煤层沿空掘巷下 山合理位置确定
3煤 层下 山既受 到 东部采 区 回采侧 向支 承应
力影 响 , 又受 到 3 煤 回采 引起 的 4 煤下 山顶 板集
中应 力影 响 , 应力 分 布极为 复杂 , 其 如不 能确 定合 理 的下 山位置 , 将不 能满 足服务 要求 。 由于 煤巷锚
当巷 道布置 与各 煤层 开采 的时空 关 系不合 理 时尤
距 离煤 层下 山 的合 理位 置 ,对有 效 的控 制 煤层 下
山围岩 变形 、 改善 巷道维 护状 况等 具有重 要 意义 。
2 地 质 及 巷 道 布 置 情 况 简 介
金 家 庄煤 矿 可 采煤 层 有 两层 ,为 3 煤层 和 4 层 , 层 层 间距 为 8m, 回采 3 层后 回 煤 煤 先 煤 采4 煤层 。 两层 煤工作 面 和下 山之 间的相对 位置
, J l
4层 煤
——]

图 1 采 区 与 下 山 的相 对 位 置 剖 面 图
各工作面回采和巷道掘进顺序为 : 先掘进 4 煤 层 三 条下 山 , 后 回采 3 层 东部 采 区 , 然 煤 回采
完 毕且 等采 空 区稳 定后 , 掘进 3 煤层 西部 采 区的 回风下 山与轨 道下 山 , 距 已确 定 为 3 错 0m。
度进行优化 , 确定合理的下 山位置。 通过极限平衡理论研究认为 ,合理的护巷煤

近距离下煤层回采巷道布置方式及支护技术研究

近距离下煤层回采巷道布置方式及支护技术研究

近距离下煤层回采巷道布置方式及支护技术研究煤炭工业的快速发展反映了煤炭在资源结构中的关键地位,而埋藏条件较好的煤炭资源已接近枯竭,所以煤层赋存条件相对差的的近距离煤层开采,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

近距离煤层分布范围较广,在我国很多井田都有近距离煤层分布,近距离煤层对于传统单一煤层开采而言,其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其差异因素包括选择合理的开采顺序、上下煤层遗留煤柱应力分布特征、回采巷道合理布置方式及巷道支护等方面。

尤其是近距离煤层下行开采,上煤层开采后采空区遗留煤柱及巷道围岩应力重新分布会给下煤层回采巷道的稳定性带来消极影响,且下煤层开采时,顶板已经受到上煤层开采损伤破坏影响,从而增加了下煤层回采巷道围岩控制的难度。

下煤层回采巷道围岩控制的关键是回采巷道合理布置方式及近距离煤层支护体系的构建,因此,下煤层回采巷道合理布置方式和巷道支护系统是近距离煤层安全高效开采的重难点研究内容。

本文以神州煤业一采区南翼近距离煤层(8#、10#煤)开采为研究背景,通过模糊数学综合分析、理论分析计算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针对神州煤业近距离煤层(8#、10#)下层10#煤回采巷道合理布置方式与支护体系的构建展开详细深入的分析研究,并得到以下研究结论:(1)结合矿井地质条件、煤(岩)物理力学参数测试及围岩窥视对煤层顶底板岩性、节理和裂隙发育进行初步分析。

(2)收集类似地质条件的煤巷围岩稳定性分类指标数据,采用模糊数学的方法进行模糊聚类分析,运用Matlab进行迭代计算,进而得到神州煤业下组煤回采巷道围岩稳定性级别,为巷道合理布置及支护系统的构建提供理论支撑。

(3)分析煤柱下应力分布规律,通过滑移线场理论进行理论分析,由数学方法化简求得上煤层采空区遗留煤柱对底板的最大破坏深度理论计算公式,结合地质资料及围岩力学参数测试数据,得到上煤层开采对底板的最大损伤深度理论计算值为1.45m;理论计算过程中,运用极限平衡理论求得煤柱一侧采空时塑性区宽度计算公式。

煤矿巷道支护技术的优化与改进

煤矿巷道支护技术的优化与改进

煤矿巷道支护技术的优化与改进随着煤矿深部开采的不断发展,巷道支护技术在矿井安全生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优化和改进巷道支护技术,能够提高矿井的安全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如何优化和改进煤矿巷道支护技术。

一、材料选用与研发巷道支护材料的选用是保证巷道稳定的基础。

传统的巷道支护材料如木材、钢材等存在诸多不足,限制了巷道支护技术的发展。

因此,研发和应用新型巷道支护材料势在必行。

目前,国内外已经涌现出许多新型巷道支护材料,如高分子聚合物材料、纤维增强材料等。

这些材料相对于传统材料来说具有重量轻、抗压强度高、施工方便等优点,能够更好地适应深部巷道环境的需求。

同时,还需要加大对巷道支护材料的研发力度,开展新材料的试验与验证工作,以满足不同巷道环境下的支护需求。

通过不断的研发创新,推动巷道支护材料向更高效、可靠的方向发展。

二、巷道支护结构设计在巷道支护技术中,结构设计是关键环节之一。

合理的巷道支护结构设计能够提供有效的支护力,保证巷道的稳定和安全。

首先,需要根据巷道的不同地质条件和开采方式设计相应的巷道支护结构。

对于不同地质条件的巷道,可以采用喷射混凝土、锚杆锚喷等技术,提高巷道的抗压和抗剪能力。

其次,还需要考虑巷道内部的附属设施和设备。

在设计巷道支护结构时,要合理布局支护元件和设备,以确保巷道的平稳通行和矿井设备的正常运行。

需要指出的是,巷道支护结构设计还需要进行全面的力学计算和有限元分析,以确保结构的受力合理和稳定可靠。

只有合理的结构设计才能确保巷道支护技术的有效应用。

三、监测与预警系统建设巷道支护技术的优化与改进不仅仅局限于支护材料和结构设计,还需要加强巷道的监测与预警系统建设。

通过安装传感器和监测设备,实时监测巷道内的应力、位移、温度等参数,了解巷道的安全状态。

同时,利用数据分析和预测模型,及时预警巷道支护结构的变形和破坏,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避免事故的发生。

此外,还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巷道支护管理平台,对巷道支护技术进行远程监控和管理。

浅析近距离煤层下层煤回采巷道支护参数优化

浅析近距离煤层下层煤回采巷道支护参数优化

浅析近距离煤层下层煤回采巷道支护参数优化1. 引言1.1 研究背景煤炭资源是我国重要的能源资源之一,煤炭开采对于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长期的煤炭开采过程中,煤层下层煤回采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煤层下层煤回采指的是在主要煤层采空后,再次开采底部残煤或煤层下部的煤炭。

这种采煤方式常常会导致采空区的塌陷和巷道支护问题,给矿井安全生产带来一定的隐患。

为了解决煤层下层煤回采中的巷道支护问题,煤炭开采领域的研究者们一直致力于优化支护参数,提高巷道支护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在研究的过程中,针对煤层下层煤回采巷道支护参数优化问题,需要考虑支护方式、支护材料、支护结构等因素,以确保矿井巷道的安全稳定运行。

本文旨在通过对煤层下层煤回采巷道支护参数优化进行浅析,探讨支护参数优化的重要性,为矿井的安全生产提供参考。

通过对支护参数优化方法、影响因素、实验方法和结果的分析,为未来研究方向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启示。

愿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煤炭开采领域的相关研究工作提供一定的帮助和指导。

1.2 研究意义研究煤层下层煤回采巷道支护参数优化的意义在于提高煤矿生产效率,保证矿工安全。

随着煤矿深部开采程度不断加深,煤层下层煤回采技术已成为提高煤矿生产效率的重要手段。

煤矿工作面所处位置较深,地压力巨大,地质条件复杂,煤层下层煤回采巷道支护参数的选取和优化对确保矿工安全、减少事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支护参数的优化方法和影响因素,可以有效地延长巷道使用寿命、提高巷道稳定性,减少回采过程中的事故风险。

对煤层下层煤回采巷道支护参数进行优化研究,不仅有利于提高矿井生产力,降低生产成本,还可以有效保障矿工的安全,推动煤矿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研究意义】在于为煤矿生产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指导,促进煤炭资源的合理利用。

2. 正文2.1 煤层下层煤回采的意义煤层下层煤回采是指利用近距离采空区回采上层煤层后所形成的煤柱底部的煤层的采掘方法。

浅析近距离煤层下层煤回采巷道支护参数优化

浅析近距离煤层下层煤回采巷道支护参数优化

浅析近距离煤层下层煤回采巷道支护参数优化近年来,煤炭资源的开采已经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煤炭矿山下层煤回采一直是矿山的重点关注和研究的领域之一。

由于煤层下部煤的回采往往面临着煤层顶板瓦斯突出、跑压和采空区失稳等一系列复杂的地质灾害问题,因此对其巷道支护参数进行优化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1. 概述近距离煤层下部煤回采巷道支护参数的优化是指在进行煤层回采过程中,合理确定巷道的支护参数,以保证巷道的安全和稳定。

通过优化巷道支护参数,可以有效地提高煤矿生产效率,减少煤矿生产过程中的事故发生率,降低矿工的劳动强度,提高煤炭开采的经济效益。

2. 巷道支护参数的影响因素巷道支护参数的优化需要考虑多个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地质条件、工程条件和矿山管理水平等因素。

2.1 地质条件地质条件是影响巷道支护参数的关键因素之一。

煤层下部煤回采往往会遇到煤层变厚、结构复杂、地应力大等问题,因此需要根据具体的地质条件来确定巷道的支护参数。

比如在煤层变厚的情况下,需要适当增加巷道的支护强度;在地应力大的情况下,需要采用更加坚固的支护结构。

工程条件是影响巷道支护参数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工程条件包括巷道的尺寸、倾角、顶板条件等。

在进行巷道支护参数的优化时,需要考虑到巷道的实际尺寸和工程条件,以确定合适的支护方案。

2.3 矿山管理水平矿山管理水平是影响巷道支护参数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矿山管理水平包括人员技术水平、管理制度、安全生产意识等。

提高矿山管理水平可以有效地提高煤矿的生产效率和降低事故发生率,对巷道支护参数的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对于近距离煤层下部煤回采巷道支护参数的优化,可以采取多种方法,主要包括数值模拟、物理模型试验、工程实践等。

3.1 数值模拟数值模拟是通过建立巷道支护参数的数学模型,采用有限元分析等方法进行模拟计算,得出合理的支护参数。

数值模拟可以模拟各种地质条件和工程条件,进行大量参数的试算,得出较为准确的支护参数。

近距离煤层下层煤回采巷道支护设计

近距离煤层下层煤回采巷道支护设计
定i 4 ] 。
2 ) 主 动 支 护 。在 锚 杆 ( 索) 安 装 过 程 中施 加
预 紧力 , 对 围岩提 供显 著 的轴 向和横 向的支护 阻力 , 增加 了围岩破 坏 面 的凝 聚 力 , 增 大 了 围岩 的 内摩 擦 角 , 实现 了支 护结 构 的主动 支护 。 综上 所 述 , 合 理 的预应 力 , 让 压平 衡 支护 系统 呵 使 围岩 与支 护 结 构 本 身 形 成 统 一 的锚 岩 承 载 组 合 体, 使支 护结 构与 围岩 协 同变形 , 释放 围岩 变形 能 的 同时, 又 可 阻止巷道 围岩产 生大 幅度变 形 。
主采 1 0号 煤层 , 现 已基 本 回采完 毕 。 4 4 3 m水平 主采 1 l号 煤 层 。 l 1号煤 层 位 于太 原组 下段 下部 , 上距 1 0号煤 层 平均 问距 4 . 3 I T I 。煤 层厚 度 1 . 2 0~ 6 . 1 3 m, 平均 3 . 4 9 m, 煤 层倾 角 2~6 。 ( 平均 4 。 ) , 一般 含 夹矸 2~3层 , 个 别 点 含 4~ 6层 夹矸 , 结构 复杂 , 属 稳定 的全 井 田可采 煤层 。顶 板 即 为l 0号 煤 底板 , 多 为砂 岩 、 泥岩 , 局部 为细 粒砂 岩及 含铝 泥岩 , 属较 软 岩石 一半 坚硬 岩石 ; 底板 多 为灰 色 粘 土质 泥 岩 , 局部 为粉 砂 岩 , 厚 2~1 0 m, 属较软 一
要: 针对 近距 离煤层下煤层开采过程 中巷道变形严重 的问题 , 基于预应力 一让压理 论提 出采用 让压锚
杆进行支护 , 并对某 矿 3 4 1 2运输巷进行 支护设计 , 建立 了数值模拟模 型进行效 果考察 , 结果表 明 : 3 4 1 2

近距离下煤层开采巷道布设及支护分析

近距离下煤层开采巷道布设及支护分析
4 结语
复采作业作为一种提升煤炭资源利用率的方式, 加强相关工艺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对于提升矿井生 产作业综合效益意义重大。因此,矿井管理者必须高 度重视相关问题,在生产中积极组织专业技术力量, 开展针对性的分析探究,总结适应性优良的复采综放 工艺,为矿井生产效益的最大化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1# 煤层和上部 10# 煤层间距介于 8~14 m,而上煤 层回采的底板破坏深度最大值为 11.6 m,因此将 A 矿 110502 作业面的巷道进行分段式支护,在层间距不超 过 11.6 m 的区段和层间距超过 11.6 m 的区段分别应用 不同的支护方式。 3.1 层间距不超过 11.6 m 时的巷道支护
4 实际应用效果分析
基于上述分析,在 A 矿 110502 作业面内错 11.6 m 布设巷道,并使用所设计方式进行巷道支护。在完成 巷道掘设后,通过十字布点法对巷道表面位移情况进 行监测,以检验所设计支护方式的有效性。监测时, 以 50 m 为间隔布设监测观测点,观测周期为 30 d,将 采集到的相关数据汇集整理后,得到如图 4 所示的巷 道围岩表面变形位移变化示意图。
将上述数据代入式(1)求解计算,可知 L≥9.66 m。
依照计算结果,下煤层作业面巷道内错距应不小于
9.66 m,但鉴于上煤层采空区遗留煤柱对下煤层存在应
力传递,造成下煤层作业面应力分布呈现不均衡状态,
为最大程度确保回采安全,为下煤层巷道内错距设置
一个 1.2 的安全系数,因此 A 矿近距离下煤层回采巷道
针对上述特点,进一步运用 FLAC3D 数值模拟手 段,对 A 矿 3101 回采作业面综放回采作业进行模拟分 析,总结探究其顶板垂直位移变化及塑性区分布特征, 从而准确掌握复采综放作业面覆岩运移规律。

采空区近距离下位煤层巷道布置及支护方式优化

采空区近距离下位煤层巷道布置及支护方式优化

采空区近距离下位煤层巷道布置及支护方式优化
李伟清
【期刊名称】《煤矿现代化》
【年(卷),期】2007(000)004
【摘要】针对东滩煤矿四采区3下煤巷道支护的难题,分析了巷道所处的应力环境及围岩条件,并对顺槽破坏的原因进行了具体分析,包括3上煤护巷煤柱的压力传递角的影响范围,构造应力的作用,岩性,地质构造的影响等.数值模拟分析得出了不同夹矸厚度条件下3上煤巷道掘进及工作面回采对底板夹矸的破坏程度,对确定3下煤巷道的位置起了指导作用.根据研究,确定3下煤巷道位置错开小煤柱距离为6m,主要采用工字钢棚支护.经实践检验,巷道支护效果良好,提高了掘进速度,降低了支护成本.
【总页数】2页(P10-11)
【作者】李伟清
【作者单位】东滩煤矿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D3
【相关文献】
1.极近距离下位煤层巷道合理布置与支护设计 [J], 梁建民;杨战标
2.近距离煤层群下位煤层巷道布置优化研究 [J], 孟浩
3.极近距离下位煤层工作面巷道布置及其支护方式 [J], 马全礼;李洪;白景志
4.深井近距离下位煤层巷道布置及支护研究 [J], 王常林
5.浅谈极近距离下位煤层巷道的合理布置与支护实践 [J], 孙勇[1]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距离下煤层巷道支护优化及支架选型研究作者:张有狮
来源:《科技传播》2012年第24期
摘要在我国近距离煤层赋存和开采所占比重很大,而吕梁矿区木瓜煤矿层间距小于10m 的可采储量占总储量的80%,所以研究近距离下煤层巷道支护优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针对木瓜煤矿近距离煤层采空区、遗留煤柱下巷道支护方案确定的技术难题,基于下分层回采巷道变形破坏机理和锚杆支护理论,采用理论和数值模拟相结合方法,对于不同的层间距采用不同的支护形式与支护参数;并结合10-107的生产技术条件,对巷道进行了支护优化设计,结果表明有效地改善了围岩的应力状态,提高围岩的承载能力;降低了巷道断面的收缩变形,变形控制在25%以内,巷道围岩变形得到了显著的控制,该成果为近距离下煤层安全开采研究具有现场指导意义。

关键词近距离煤层;下煤层;巷道支护;锚杆支护;优化设计;支架选型
中图分类号TD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708(2012)81-0076-02
0 引言
在我国近距离煤层赋存和开采所占比重很大,而吕梁矿区木瓜煤矿层间距小于10m的可采储量占总储量的80%,所以研究近距离下煤层安全开采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5]。

近距离煤层上分层开采过程中,引起回采空间周围岩层应力重新分布,不仅在回采空间周围的煤柱上造成应力集中,而且该应力将向底板岩层深部传递,使得煤层底板岩层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形和破坏,进而对布置在下分层中的回采巷道的支护和维护造成极坏的影响[6-9]。

同时巷道极易发生顶板冒漏事故,冒漏区也易积聚瓦斯,严重影响巷道的掘进和安全生产。

为此对近距离下部煤层回采巷道进行合理有效的支护成为重要的任务。

1 下分层回采巷道变形破坏机理
对于木瓜矿10#煤工作面回采巷道,在上分层9#煤已经开采并保留20m煤柱的情况下,下分层回采巷道破坏机理具有如下新特点:
1)围岩强度低,松散破碎。

10#煤工作面回采巷道处于9#煤煤层采空区下方,经受9#煤开采动压影响,木瓜矿9#煤与10#煤层间距在西二盘区只有2m~10m,层间距较小,根据已有的理论,围岩处在9#煤底板的采动破坏带内,围岩强度降低,尤其对于层间距特别小的范围内,围岩松软破碎,若支护不及时,巷道顶板有整体冒顶的危险;
2)巷道处于非均匀应力状态。

上部煤层采空区底板各点的应力状态差别较大,为非均匀应力分布。

在非均匀载荷作用下,支护体结构更易出现局部过载,产生局部破坏,最终可能导致支护体结构失稳。

工程实践情况表明,极近距离下部煤层回采巷道即使布置在应力降低区
内,也容易出现煤柱侧顶板和巷帮位移量大于另一侧的现象,在支护中也易发生临煤柱侧棚腿折损、破坏及出现巷道底臌现象。

这也正是由于非均匀荷载作用导致极近距离下部煤层回采巷道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

2 近距离下煤层回采巷道支护方案
2.1 巷道支护形式的确定
通过前面的分析可知:对于不同层间距时,下分层巷道距离9#煤采空区的距离是不同的,所处的围岩应力状态不同,巷道围岩所受扰动破坏也不同,这决定了对于不同的层间距要采用不同的支护形式与支护参数。

对于层间距处于2m~2.5m的下分层回采巷道,在掘进之前已经受到上分层开采的强烈动压影响,处在上分层采空区底板的采动破坏带内,当巷道开掘后,围岩松散破碎,松散破碎的顶板之上是采空区的冒落矸石,顶板及采空区矸石有整体冒落到巷道的危险,且巷道顶板没有稳定的围岩为锚杆支护提供可靠的着力点。

因此,针对这种情况,借鉴目前国内外近距离煤层巷道支护的成功案例,考虑架棚支护。

在层间距为2.5m~5m这一范围内,采用锚杆支护作为基本支护形式,此时顶板厚度仍然较薄且松散破碎,单单采用锚杆支护还是不能够解决破碎围岩冒顶的潜在危险。

而这一顶板厚度不适合打锚索补强。

当层间距大于5m时,完全可以充分发挥锚杆支护的作用,并采用锚索补强的联合支护方式,这可以有效的节约巷道支护成本并提高足够的支护强度。

因此确定巷道的支护形式如表1所示。

表1 不同层间距下下分层巷道支护形式
工作面掘进巷道设计断面为矩形,巷道毛宽4 400mm,毛高3 300mm,巷道净宽4
200mm,净高3 200mm,毛断面面积14.52m2,净断面积13.44m2。

设计巷道的支护参数为:
1)对于层间距为2m~2.5m时,架棚支护采用11号工字钢,棚距0.8m。

在架棚之前,顶板铺设金属网,然后采用工字钢棚支护,并用木楔刹紧背牢,使得工字钢棚与巷道顶板和两帮接触良好,以较早抑制巷道变形;
2)对于层间距为2m~2.5m时,锚杆采用左旋无纵筋螺纹杆锚杆,具体参数如表2所示;顶网为12#铅丝菱形金属网,顶梁、帮梁均采用钢筋梯子梁,架棚支护采用11号工字钢,棚距1.2m;
3)对于层间距大于5m时,锚杆采用左旋无纵筋螺纹杆锚杆,具体参数如表2所示;锚索规格:Ф15.24×5500mm,排距为1.2m,每排2根;顶网为12#铅丝菱形金属网,顶梁、帮梁均采用钢筋梯子梁。

2.2 10-1072巷道支护优化设计
10-107开掘在10号煤中,巷道沿煤层顶板掘进。

层间距大于5m,巷道断面形状设计为矩形,10-1071巷毛宽4.8m,毛高3.4m,掘进毛断面积为16.3m2,10-1072巷毛宽4.8m,毛高3.5m,掘进毛断面积为16.5m2,属于大断面巷道。

10-107轴线位于NE0°方向,留小煤柱护巷,巷道一侧煤柱宽度为20m,受到两侧采动影响。

巷道平均埋深300m。

结合10-107的生产技术条件,从节约巷道支护成本、提高巷道掘进速度以及保证巷道安全生产的角度考虑,对10-107顶板选用20MnSi左旋无纵筋螺纹钢锚杆,其对10-107顶板选用20MnSi左旋无纵筋螺纹钢锚杆,其锚杆规格为φ20×2 500mm,锚杆间距为800mm;对两帮选用20MnSi左旋无纵筋螺纹钢锚杆,其锚杆规格为φ18×2 000mm,锚杆间距为1 200mm。

同时进行锚索补强参数的设计,选取锚索长度7.00m,锚索直径为φ18.9mm,与其相匹配的锚索托盘可选取规格为400×400×16mm平托板,选取锚索排距为3.2m,每排布置2根锚索,锚索间距为1.8m。

3 支架选型设计研究
根据现场实测数据的回归公式计算可知10-107工作面支架需要的支护强度为0.618MPa。

根据支架的支护强度及结构参数,确定支架的额定工作阻力为6 000kN。

根据10-107工作面煤层厚度范围及平均厚度确定支架高度最大为3.5m。

支架的最低结构高度要满足煤层最小采高时的顶板下沉量、采煤机和输送机的配套以及整架运输等要求,确定支架最小高度为1.7m。

综上所述,支架选择型号为ZY7800的双柱掩护式液压支架。

图3 ZY7800型双柱掩护式液压支架
根据上述计算结果和工作面生产能力及配套设备要求,对支架方案进行了详细的设计(如图1),其它主要技术参数如下:
支撑高度(mm):1 700~3 500;
架中心距(mm):1 750;
支架宽度(mm):1 650~1 850;
顶梁长度(mm):4 195;
支架初撑力(kN):6 410;
端面距(mm):340;
最小/最大控顶距(mm):4 535/5 335;
放顶步距(mm):800;
所需泵站压力(MPa):30。

4 结论
近距离下煤层巷道支护研究是探讨巷道变形破坏机理,提出了木瓜矿近距离煤层下分层回采巷道支护方案。

并对木瓜煤矿10-1072巷道进行了支护优化设计,分别得出如下结论:
1)近距离煤层下分层回采巷道支护的发展趋势主要有:单一支护形式向联合支护形式发展;支护方案的多样性;由普通锚杆向高强高预应力锚杆支护发展;注意对破碎围岩的控制;
2)木瓜矿10#煤工作面回采巷道围岩破坏有两个特点:围岩强度低,松散破碎;巷道处于非均匀应力状态;
3)根据木瓜矿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不同层间距下,对于下分层回采巷道采用不同的支护形式:层间距为2m~2.5m时采用架棚支护:2.5m~5m时采用锚网梁、架棚联合支护;层间距>5m时采用锚网梁锚索联合支护;
4)结合10-107的生产技术条件,对巷道进行了支护优化设计,结果表明有效地改善了围岩的应力状态,提高围岩的承载能力;降低了巷道断面的收缩变形,变形控制在25%以内,巷道围岩变形得到了显著的控制。

参考文献
[1]陆士良.岩巷的矿压显现与合理位置[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84.
[2]宋振骇.实用矿山压力控制[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2.
[3]钱鸣高,石平五.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3.
[4]张百胜,杨双锁,翟英达,康立勋.极近距离煤层回采巷道合理位置确定方法的探讨[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8,27(1):97-101.
[5]谢文兵,史振凡.近距离跨采对巷道围岩稳定性影响分析[J].岩土工程与力学学报,2004,23(12):1986-1991.
[6]黄艳利,张吉雄,等.近距离煤层回采巷道合理布置方案[J].煤矿安全,2009,40(9):66-68.
[7]张胜云,何峰.近距离下煤层安全开采矿压监测[J].煤矿安全,2012,43(2):25-28.
[8]李利东.近距离下煤层岩层破断监测及煤柱确定研究[J].山西焦煤科技,2012(3):16-19.
[9]张小康,何峰.近距离下煤层综采工作面侧向支承压力分布研究[J].煤炭科学技术,2012,40(6):37-4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