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近距离煤层开采监测措施
XX煤矿掘进工作面矿压监测与防治方案技术措施及注意事项
XX煤矿掘进工作面矿压监测与防治方案技术措施及注意事项一、巷道动压监测手段:1、电磁辐射法监测:电磁辐射每天由矿压防治队用电磁辐射仪器( KBD-5 型)在掘进工作面进行监测。
监测采用定点监测的方法。
定点监测的覆盖范围为掘进迎头及掘进迎头起往外60m范围内巷道两帮,每隔10m布置一个监测测点,总共13个监测点,随掘进前移(由掘进施工队制作电磁牌板1〜13# 要求现场挂牌)。
2、钻屑法监测:(1)覆盖范围为掘进迎头起往外60m范围内,间隔10m布置一个测点共12个测点。
( 2)由掘进施工队在巷帮用麻花钻杆打钻孔,检测钻粉量。
钻孔布置于底板往上1.2m处,孔径42mm孔深10m,孔平行于层面,并垂直于巷帮。
从第二米起,分别记录每钻进1m时的钻粉量,并与临界钻粉量进行比较,以确定危险状态。
该工作实施钻屑量临界指标,暂取250205 上工作面临界指标执行。
(3)在钻孔施工过程中注意并记录钻进过程中的钻孔动力效应,即钻孔动力现象。
钻孔效应是钻孔产生的卡钻、吸钻、孔内冲击以及钻杆卡死、钻粉粒度变大等现象。
( 4)如果钻粉量超过了临界钻粉量,或在打钻过程中出现卡钻、吸钻、孔内冲击以及钻杆卡死、钻粉粒度变大等现象时,说明此处存在应力高峰区,需要及时进行卸压处理。
3、日常监测:做好围岩离层监测、表面位移监测及锚杆拉拔试验和锚杆预紧力测试二、防治:根据电磁辐射显示数据及钻屑量,对掘进迎头及迎头60 米范围巷道两帮进行深孔爆破卸压。
(1)在掘进迎头断面中部、平行巷道走向,底板往上1.6m 处打卸压爆破孔。
采用煤电钻施工,钻孔深度15米,孔径为42mm每孔采用正向装药,装药量3kg (20码),采用3个炮头,炮线孔内串联,炮泥封孔长度不得小于3m此项工作要求每天进行一次。
(2)迎头往后60米范围内(随掘进防治范围随之前移)巷道两帮实施放炮卸压措施,爆破孔每隔5m布置巷道两帮,距底板往上1.2m,眼垂直巷帮。
钻孔深度10 米。
XX煤矿掘进工作面矿压监测与防治方案技术措施及注意事项
XX煤矿掘进工作面矿压监测与防治方案技术措施及注意事项一、巷道动压监测手段:1、电磁辐射法监测:电磁辐射每天由矿压防治队用电磁辐射仪器(KBD-5型)在掘进工作面进行监测。
监测采用定点监测的方法。
定点监测的覆盖范围为掘进迎头及掘进迎头起往外60m范围内巷道两帮,每隔10m布置一个监测测点,总共13个监测点,随掘进前移(由掘进施工队制作电磁牌板1~13#要求现场挂牌)。
2、钻屑法监测:(1)覆盖范围为掘进迎头起往外60m范围内,间隔10m布置一个测点共12个测点。
(2)由掘进施工队在巷帮用麻花钻杆打钻孔,检测钻粉量。
钻孔布置于底板往上1.2m处,孔径42mm,孔深10m ,孔平行于层面,并垂直于巷帮。
从第二米起,分别记录每钻进1m时的钻粉量,并与临界钻粉量进行比较,以确定危险状态。
该工作实施钻屑量临界指标,暂取250205上工作面临界指标执行。
(3)在钻孔施工过程中注意并记录钻进过程中的钻孔动力效应,即钻孔动力现象。
钻孔效应是钻孔产生的卡钻、吸钻、孔内冲击以及钻杆卡死、钻粉粒度变大等现象。
(4)如果钻粉量超过了临界钻粉量,或在打钻过程中出现卡钻、吸钻、孔内冲击以及钻杆卡死、钻粉粒度变大等现象时,说明此处存在应力高峰区,需要及时进行卸压处理。
3、日常监测:做好围岩离层监测、表面位移监测及锚杆拉拔试验和锚杆预紧力测试。
二、防治:根据电磁辐射显示数据及钻屑量,对掘进迎头及迎头60米范围巷道两帮进行深孔爆破卸压。
(1)在掘进迎头断面中部、平行巷道走向,底板往上1.6m处打卸压爆破孔。
采用煤电钻施工,钻孔深度15米,孔径为42mm,每孔采用正向装药,装药量3kg(20码),采用3个炮头,炮线孔内串联,炮泥封孔长度不得小于3m,此项工作要求每天进行一次。
(2)迎头往后60米范围内(随掘进防治范围随之前移)巷道两帮实施放炮卸压措施,爆破孔每隔5m布置巷道两帮,距底板往上1.2m,眼垂直巷帮。
钻孔深度10米。
每孔采用正向装药,装药量3kg(20码),采用2~3个炮头,炮线孔内串联,孔间串联。
煤矿近距离煤层开采顶板控制措施
****8****煤业集团有限公司近距离煤层开采顶板管理安全技术措施二〇二一年一月一日目录1 概况 (3)1.1矿井概况 (3)1.2位置、范围 (3)1.3煤层顶底板赋存特征 (3)1.4地质构造情况 (3)1.5水文地质情况 (3)1.6瓦斯、火、煤层情况 (4)1.7上部煤层开采情况 (4)2 围岩控制与锚杆支护原理 (4)2.1下煤层巷道矿压特征 (4)2.21工作面锚杆支护计算 (6)3 巷道支护 (8)3.1顺槽支护方案及参数 (8)3.2切眼支护方案及参数 (11)4 安全技术措施 (14)1 概况1.1 矿井概况****8****煤业集团有限公司位于*****1.2位置、范围下层煤第一个工作面为****工作面,现以第一个工作面进行说明。
****工作面为9号煤首采面,东为一采区3条下山,西为井田边界,上覆****采空工作面,间距为6m左右。
该工作面埋深352~394m,长171m,推进长度786m。
采煤方法为综采一次采全高。
1.3煤层顶底板赋存特征9号煤层顶底板岩性综合柱状。
煤层位于太原组中段底部,上距8号煤层6.20~7.05m,平均6.54m。
煤层厚度4.20m,煤层结构简单,含夹矸1层,为全区稳定可采煤层。
煤层顶板岩性为砂质泥岩、粉砂岩、泥岩;底板岩性为砂岩、泥岩。
1.4地质构造情况****工作面位于华北板块鄂尔多斯板内拗陷带鄂尔多斯东缘板拗柳林鼻状块凸东部,受区域构造影响,本工作面总体上为一走向北东——南西,倾向北西的单斜构造,在此基础上伴随宽缓的波状褶曲,地层比较平缓,倾角为-5°~+3°。
预计本工作面内无褶曲、大断层及陷落柱,无岩浆岩侵入现象。
采区地质构造类型属简单类。
1.5水文地质情况(1)9号煤层顶板上覆第四系和上伏第三系松散岩性孔隙含水层、二叠系****组和上、下统石盒子组砂岩裂隙含水,石碳系上统太原组灰岩含水层,其中第四系和上伏第三系松散岩性孔隙含水层、二叠系****组和上、下统石盒子组砂岩裂隙含水层富水性弱,靠大气降水补给,对巷道掘进影响较小;灰岩含水层岩溶裂隙较发育,富水性中等,预计掘进****回采巷道过程中会有少量顶板淋水。
煤矿近距离煤层开采技术经验汇报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三、巷道支护设计及掘进安全技术措施
③
上下分层巷道交叉点兼做上分层行车巷道的支 采用下分层巷道架棚+吊挂钢带锚索+ 护 : 采用下分层巷道架棚+吊挂钢带锚索+上分 层巷道铺设钢梁+ 保证顶板安全。如上图: 层巷道铺设钢梁+砼,保证顶板安全。如上图: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三、巷道支护设计及掘进安全技术措施
12102、12103工 2、12102、12103工 作面层间距<6.5m, 作面层间距<6.5m, 建议超前支护采用线 性支架。 性支架。
请各位领导提出宝贵意见 谢谢大家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一盘区 二、
上下分层工作面布置方式
3、附一盘区巷道布置图
12104 切 眼 12103回风顺槽 12104主运顺槽 1 2105 切 眼
12104回风顺槽
12105主运顺槽
12105回风顺槽 12103 回风顺槽 12104 主运顺槽 1 21 04 主 回 撤 通 道 12105 主运顺槽 12104 回风顺槽
②
过层间距< 过层间距<6.5m的采空区时,支护方式为:锚杆 的采空区时,支护方式为: 网片+钢梁棚;锚杆( 18*2100螺纹钢 螺纹钢) +网片+钢梁棚;锚杆(φ18*2100螺纹钢)排距 每排6 钢梁棚排距0 一梁两柱, 0.8m,每排6根;钢梁棚排距0.8m,一梁两柱, 单体滞后工作面不大于10 10m 单体滞后工作面不大于10m。
1、掘进工作面支护参数
为了保证薄层间距、采空区下方掘进的安全,制定详细的支 护方案,根据现场情况,及时改变支护方式:
①
实体煤下方或层间距> 实体煤下方或层间距>6.5m时:采用锚杆+网片 采用锚杆+ 锚索支护;锚杆( 18*1800螺纹钢 螺纹钢) + 锚索支护 ;锚杆 ( φ18*1800螺纹钢) 排距为 每排5 锚索排距3 每排2 1m,每排5根;锚索排距3m,每排2根。
煤矿井下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
煤矿井下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井下煤矿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在煤矿安全生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煤矿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矿井深度增加,煤矿井下环境变得更加复杂和危险。
因此,如何准确、及时地监测井下环境参数,以及如何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成为煤矿安全管理中的重要课题。
一、井下环境监测技术1. 传感器技术传感器技术是井下环境监测的核心。
通过在矿井中布设各种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空气质量、温度、湿度、有毒有害气体浓度等参数。
传感器可以将采集到的数据通过无线传输或有线连接方式发送至监测中心,实现对井下环境状态的监测。
2. 图像监测技术图像监测技术可以通过安装摄像头在矿井中实时监测矿工的作业状态和矿井内的环境情况。
通过图像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和处理危险情况,保障矿工的安全。
此外,图像监测技术还可以用于矿井巡检、设备故障诊断等方面。
3. 声波监测技术声波监测技术是一种无损检测技术,可以通过监测矿井中的声音变化来判断井下环境是否存在异常情况。
声波监测技术可以监测地质构造变化、煤岩体裂隙生成等,为矿井安全生产提供重要依据。
二、井下环境治理技术井下环境治理技术是保障矿井安全生产的重要手段。
通过合理的治理措施,可以有效降低矿井环境污染,改善矿井通风条件,提高矿工的工作环境。
1. 矿井通风治理技术矿井通风是矿井环境治理的核心。
通过合理布置风机、风道,优化通风系统,保持矿井中的气流流通畅通,能够有效控制矿井中的有害气体浓度,保障矿工的生命安全。
2. 矿井排水治理技术矿井排水是矿井环境治理的重要内容。
煤矿井下常常存在着地下水涌入的问题,通过采取排水井、抽水泵等设施,及时排除矿井内的地下水,能够有效减少井下设备的损坏,提高矿井的安全生产能力。
3. 有害气体治理技术井下煤矿常常存在着有害气体的产生,如瓦斯和煤尘等。
通过采取瓦斯抽采、煤尘防爆等措施,可以有效控制有害气体的产生和扩散,提高矿井的安全性能。
三、环境监测与治理的应用煤矿井下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的应用可以大大提高煤矿的安全生产水平。
XX煤矿掘进工作面矿压监测与防治方案技术措施及注意事项
XX煤矿掘进工作面矿压监测与防治方案技术措施及注意事项一、巷道动压监测手段:1、电磁辐射法监测:电磁辐射每天由矿压防治队用电磁辐射仪器(KBD-5型)在掘进工作面进行监测。
监测采用定点监测的方法。
定点监测的覆盖范围为掘进迎头及掘进迎头起往外60m范围内巷道两帮,每隔10m布置一个监测测点,总共13个监测点,随掘进前移(由掘进施工队制作电磁牌板1~13#要求现场挂牌)。
2、钻屑法监测:(1)覆盖范围为掘进迎头起往外60m范围内,间隔10m布置一个测点共12个测点。
(2)由掘进施工队在巷帮用麻花钻杆打钻孔,检测钻粉量。
钻孔布置于底板往上1.2m处,孔径42mm,孔深10m ,孔平行于层面,并垂直于巷帮。
从第二米起,分别记录每钻进1m时的钻粉量,并与临界钻粉量进行比较,以确定危险状态。
该工作实施钻屑量临界指标,暂取250205上工作面临界指标执行。
(3)在钻孔施工过程中注意并记录钻进过程中的钻孔动力效应,即钻孔动力现象。
钻孔效应是钻孔产生的卡钻、吸钻、孔内冲击以及钻杆卡死、钻粉粒度变大等现象。
(4)如果钻粉量超过了临界钻粉量,或在打钻过程中出现卡钻、吸钻、孔内冲击以及钻杆卡死、钻粉粒度变大等现象时,说明此处存在应力高峰区,需要及时进行卸压处理。
3、日常监测:做好围岩离层监测、表面位移监测及锚杆拉拔试验和锚杆预紧力测试。
二、防治:根据电磁辐射显示数据及钻屑量,对掘进迎头及迎头60米范围巷道两帮进行深孔爆破卸压。
(1)在掘进迎头断面中部、平行巷道走向,底板往上1.6m处打卸压爆破孔。
采用煤电钻施工,钻孔深度15米,孔径为42mm,每孔采用正向装药,装药量3kg(20码),采用3个炮头,炮线孔内串联,炮泥封孔长度不得小于3m,此项工作要求每天进行一次。
(2)迎头往后60米范围内(随掘进防治范围随之前移)巷道两帮实施放炮卸压措施,爆破孔每隔5m布置巷道两帮,距底板往上1.2m,眼垂直巷帮。
钻孔深度10米。
每孔采用正向装药,装药量3kg(20码),采用2~3个炮头,炮线孔内串联,孔间串联。
祁东煤矿近距离突出煤层群保护层开采的实践
了临时水仓 和沉淀池 , 安装了较大的排水设备。 编制 了《 百善煤矿 6 工作面采前安全评价报告》 百 15 2 和《
善煤 矿 62 15防治水 预案 》 等安 全 技术措 施 。
20 09年 7 月工作面开始 回采 , 09年 1 月底 20 1
现象 , 为煤与 瓦斯 突 出矿井 。 验 区域 位于 矿井 二采 试 区 ,主采 煤层 7、29煤均 为煤 与 瓦斯 突 出煤层 , 8, 其 中 7煤 最 大瓦斯 压 力为 15MP , . a 瓦斯含 量 7 8m / .
t9煤 最大 瓦斯 压 力为 3 2MP , ; . a 瓦斯 含量 1 . 1 2m /
h 实 现 了安 全 回采 。 ,
之 间 ,信 号衰 减值 为一1 0—一 5d 。分 析认 为 ,、 2 B 23
号异 常 区主要 为香 春 园 向斜 及揭 露 的小 断层 影 响所
通 过对 6 2 作 面提 高开采 上 限研究 , 回收 15工 多
煤 炭 资 源 3 4万 t创 经 济效 益 1 3 元 , 时也 . , 0万 5 同 缓 解 了矿井 生产 接续 紧 张 的局 面 。
处, 并向工作面内延伸 4 5 m左右 , 信号衰减值为一1 0
— 一
2 B 分 析认为 , 5 。 d 此异常可能 为局 部煤层受风氧化
带影 响 , 煤层及顶 底板裂 隙发育所 致 。
开采 上 限 。通 过 百善煤 矿 6 2 15工作 面上 覆 “ 含 ” 三
“ 隔” 基 岩 的水 文地 质条 件研 究分 析 , 三 、 在安 全 的情
段的对应位置布置两组共 1 个钻孑 孔径 7 m。 0 L 5 m
方位 角 9 。 , C 号钻 孔 为瓦 斯压 力 测 定钻 孔 , O 。c 一 C 一 C。 煤层 变 形钻 孔 , 中 c 、 置 在被保 护 为 其 ,c 布 层理 论 卸 压 线 上 , C 、 C 布 置在 理 论 卸 压线 内 C、 C、
四台矿极近距离煤层采空下开采技术(三篇)
四台矿极近距离煤层采空下开采技术煤矿采空区开采技术是指在煤层采空区域进行矿石开采的一种技术。
由于采煤导致的地表塌陷和矿山安全隐患问题,采空区开采技术应运而生。
其中,四台矿极近距离煤层采空下开采技术是一种常用的方法,通过对矿石层进行综放和支护,有效降低采空区域的地表塌陷和安全隐患。
四台矿极近距离煤层采空下开采技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强力支护和综合放顶技术,将采空区的上覆岩层保持相对稳定,在采煤过程中及时支护,防止地表塌陷。
具体操作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首先,在采空区域进行喷射混凝土支护。
喷射混凝土支护是指在矿山地下利用喷射混凝土来对矿石层进行支护,提高矿井的稳定性。
喷射混凝土具有高强度、高硬度和耐久性等特点,能够有效地抵御采煤导致的地表塌陷和护巷支护体的压力。
其次,采用矿山综合放顶技术。
综合放顶技术是指在矿山下方开展矿石开采时,通过合理的道路布置和支护设计,在地表构筑稳定的顶板结构。
这样不仅能够保护地表安全,还能够提高采矿的效率和质量。
再次,在距离煤层较近的位置开展开采作业。
这是四台矿极近距离煤层采空下开采技术的特点之一,通过在距离煤层较近的位置进行开采,能够更有效地保持矿石层的稳定性,并且减少采煤对地表的影响。
最后,及时进行地表监测和支护修复工作。
在采煤过程中,需要不断进行地表和矿山支护体的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修复。
这样可以保证采煤过程中地表不会发生塌陷和矿山安全隐患。
通过四台矿极近距离煤层采空下开采技术,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采煤的效率和质量,减少对地表的影响,保障矿山的安全。
然而,该技术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难点,如对技术人员的要求较高,需要有一定的经验和专业知识来实施和监测。
此外,靠近煤层采矿也增加了矿山的风险和隐患,需要加强安全管理和监测措施。
综上所述,四台矿极近距离煤层采空下开采技术是一种有效的矿山开采方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地表塌陷和安全隐患。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综合考虑技术、经济和环境等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开采方案,并加强监测和管理,以确保矿山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军城煤矿近距离煤层联合开采分析
军城矿所采煤层为 l O煤、2 1卞煤。1 0煤平均厚度 为 0 8 m, 板 以泥 岩 、 质 泥 岩 为 主 , 0 7 . 顶 砂 厚 . 0—
65 m, .0 偶见粉 砂岩。底板 以泥岩 、 质 泥岩 为主 , 砂 厚
t充方 石 . , 填 解 脒
无 \ ,4扼色窘震 咪方 .相 n 14 熹袭劣氛 填石海 岩 喾:.4 裘 。。。充解舍 动 t t . .亿 ‘ 石 2 .
=9 m
灰) 2i璃 岩、 I4色舅泽 泥\ .5,囊. 1 I.日 光 2 .6 l 岩震 O● . ‘ ●1 t ll . 七 4I 1 7
1. 2
式 中: M一煤层间距 , 根据地质 资料 1 、2下煤层 间距 0l
取 1 m; 0
^ ● ● l ” 2 色詹蠼,*|南党耳. t
占 岩石移动角 , 一 根据岩性取 7 。 5;
灰岩 ‘ , A
1 . ”
上 每灰 白 色,台轱土质,下部灰黑色.
}
1 . 1 .2 色捆蝶。■寰璃光泽. . ¨ S ‘ 亲
14 3
东 舛技 瞧晨
21年 期 0 第6 0
军城煤 矿近 距 离煤层 联合 开 采分 析
张文 义 , 贾长科 , 赵
摘 要
军
( 临沂矿业集团军城煤矿, 山东 鱼 台 22 0 ) 73 0
军城煤矿 为新建矿 井, 主采煤层 1 O煤、2煤为近距 离煤层 , 1 为保证 生产接续 , 实现矿井的高产高效 , 决定对 两主采煤 层实行联合开
采, 工作面采用单体 液压支柱配 合金属 铰接顶梁支 护 顶板 , 采用 S B一10 G 5 C刮板输 送机运输 。为 了保 证生 产的正常接续 , 实现矿井的高产 高效 , 决定对 两煤层 实 行联合开采。联合开采的关 键是如何将 上下两采煤工 作面的相互影响降到最低。因此必须控 制好上 下煤层 两工作 面的错距在合理 的范 围之 内, 科学 合理 的确定 下煤层 回采工作面超前 支护长 度 , 并严格 控制两工作 面的推进度 , 这样才能实现两回采工作面 的安全开采 。
极近距离煤层开采方法的确定
1引言在我国,很多矿区都面临极近距离煤层开采的问题,对于极近距离煤层的开采,如何选择合理的开采方法是这些矿井所面临的首要问题。
选择合理的开采方法,一方面可以保障生产的安全进行,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资源的回收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经济效益。
本文以某矿极近距离煤层实际地质情况为背景,通过理论分析,对其开采方法进行合理选择,为相似条件下的煤层开采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2工程背景某矿下组煤主采8号和9号煤层,其中,8号煤层厚1.9~5.1m,平均4.0m,9号煤层厚1.8~4m,平均2.9m,层间岩层以砂质泥岩为主,厚0.8~2.6m,平均1.8m。
由于上下煤层相距极近,选择合理的开采方法对矿井来讲十分重要。
根据矿井的实际地质情况和生产技术水平,初步研究提出2种开采方法:下行开采和合层综放开采,下面依次对这2种方法的可行性进行分析。
3下行开采可行性分析3.1上煤层底板破坏深度的确定上煤层的开采必定会对底板造成一定的破坏,依据滑移线场理论,其底板破坏的最大深度D max为D max=LcosΨ2cos(π4+φ2)e(π4+φ2)tanφ(1)最大深度的位置a0(距煤壁)为:a0=Lsinφ2cos(π4+φ2)e(π4+φ2)tanφ(2)式中:φ为底板岩石的内摩擦角,取35°;L为支承压力的峰值位置,且有:L=M2ξf In KγH+C m cotφmξ(p i+C m cotφm)(3)式中:M为采高,取4.0m;H为埋深,取420m;K 为支承压力集中系数,取3;C m为煤层内聚力,取1.5MPa;φm为煤层内摩擦角,取30°;γ为岩层平均容重,取0.025MN/m3;f为煤层与顶板摩擦系数,取0.3;P i为煤壁支护强度,取为0MPa;ξ为三轴应力系数,取3。
带入数据,得底板破坏最大深度D max=15.01m,位置在距离煤壁a0=10.51m处。
由此可知,9号煤层在开采之前,顶板便受到破坏。
煤矿近距离煤层开采顶板控制措施
煤矿近距离煤层开采顶板控制措施1.确定合理的煤层掘进高度和工作面长度:煤层掘进高度是指炮进工作面底板与顶板之间的距离。
在煤层掘进过程中,需要确保掘进高度合理,既能保证煤层的稳定,又能提高煤的采出率。
通常情况下,掘进高度不宜大于煤层厚度的2/3,否则容易引起顶板松动、冒顶等安全灾害。
2.利用矿山压力实现近距离煤层开采:在煤层开采过程中,利用矿山的自重压力可以有效地控制顶板的稳定。
通过合理的掘进方式和工作面的布置,使采煤工作面与采空区形成一定的压力差,利用采空区的支撑作用来控制顶板的运动。
这种方法可以降低顶板下沉的幅度,减少顶板移动对采煤工作面的影响。
3.采用合理的支护措施:为了确保工作面的稳定和安全,需要采取合理的支护措施。
常用的支护措施包括锚杆支护、控制漏岩带、喷浆支护等。
锚杆支护能够提高顶板的受力能力,控制漏岩带的出现,喷浆支护可以增强顶板的承载能力。
通过这些支护措施的应用,可以减少煤层掘进过程中顶板的变形和破坏。
4.注意顶板的动态监测:为了及时掌握顶板的变形和运动情况,需要对采场的顶板进行动态监测。
常用的监测手段包括测绘法、遥感技术、地震监测等。
通过对顶板的动态监测,可以及时发现顶板的异常变形和运动,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5.加强瓦斯抽放和通风管理:瓦斯抽放和通风工作在近距离煤层开采中尤为重要。
煤层开采过程中产生的瓦斯需要及时抽放,避免瓦斯积聚引发爆炸事故。
同时,通过合理的通风管理,可以改善工作面的质量和温度,减少顶板的变形和松动。
总之,煤矿近距离煤层开采顶板控制措施是确保矿山安全和高效生产的重要手段。
通过合理的采煤高度、矿山压力利用、支护措施应用、顶板动态监测和瓦斯抽放等措施的综合应用,可以有效地控制顶板的变形和运动,确保煤层开采的安全和高效。
近距离煤层开采方法探讨
【 关键词 】 近距离煤层 ;开采方法 ; 探 讨
近距离煤层大采 高综合机械化放顶煤 开采技术 ,实现了多项技术 创新。为 了全面 提升煤 矿开采 效益 ,确 保近距 离煤层 安全 高效开采 , 使 得我 国煤 矿开采技术处 于世界领 先水平。 因此 ,对 近距离煤层开 采 方法探讨有其必要性 。
含煤地层 煤层编号 2 5 6 9 1 0 l 1
煤层厚度 [ ( 最小 一 最大 ) / 平均 】 煤层 间距 【 ( 最小 一 最大 ) / 平 均】 结构及层数 原板 岩性 底板岩性
变异系数 可采系数
1 - 2 1
—
4 . 3 5 / 3 . 1 9
=、近距 离煤层开采方案的选择 般而言 ,近距离煤层 的开 采方案主要包括 以下 种 ,以下做具 体的说明 : 首 先是单一煤层 的分 层开采 ,在具体 的实施 中 ,主要是先将一层 煤层 开采完 ,但 是这种开采方 案也存在着很 大的缺陷 ,如开采接续 时
一
另外 ,需要做好 两煤 帮打护处 理,以维护顶 帮的稳定 性 ,同时 , 需要设置锚杆 ,最好在两煤 帮各 打2 排 的锚杆 ,要求 间距控制在 2 米以 外 ,并在此 基础上 ,增加 尼纶 网。经过 实际测验 ,一般锚 杆对锚 同深 度 的要求在 2 。5 米左右 ,因此 ,必须要达到这个 数值 ,确保采煤 的开 采压力 ,使得在煤柱集 中的应力作用下 ,还能够保持应有 的稳定性 。 四、开采过程 中的对策与方法 1 . 超前 l O 0 米采用单体柱维护 , 确保钢梁棚的稳定性 根据邻 近工作面的开采经 验 ,在开采推进过程 中,一般 的压 力传 递都会超过 1 0 0 米 ,为此 ,近距离煤 层的开采方案 , 一定要根据具体的 要 求 ,超前 1 0 0 米对漏 顶 区进行设备 ,保 证在开 采时上下 煤层 的开采 互不影响 ,在形 成再生顶板 后 ,再开采另外 一层时 ,为 了保证 巷道 内 设 备的顺 利通 过和有效的工作空间 ,一定要保证较长的开采接续时 间, 控制维护成本 和掘进成本 ,提高上一层 的开采率 ,为解决矿 接续紧张
四台矿极近距离煤层采空下开采技术范文(三篇)
四台矿极近距离煤层采空下开采技术范文近年来,煤炭资源的开采一直是我国能源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传统的煤矿开采中,由于采煤工艺不够先进,矿井的采空区域得不到有效的利用,导致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恶化。
为此,为了实现煤炭资源的高效利用和节约能源的目标,我国众多煤矿都开始采用矿极近距离煤层采空下开采技术。
矿极近距离煤层采空下开采技术是一种新型的矿井开采方法,它主要是通过在主要煤层下方开掘一个或多个近似于底板的工作层,使得原本被直接采空的煤炭能够得到有效利用。
这种技术不仅可以提高煤炭的采收率,还可以减少对矿山环境的破坏和对矿工的危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首先,矿极近距离煤层采空下开采技术可以提高煤炭资源的采收率。
在传统的煤矿开采中,由于采动方式的限制,煤炭的回收率往往不高。
而采用矿极近距离煤层采空下开采技术后,煤炭的回收率可以大幅度提高。
因为在这种技术中,矿工可以利用已采空的矿井底板开掘出一个或多个近似于底板的工作层,并在其上进行煤炭的开采。
这样,原本被直接采空的煤炭可以得到有效利用,提高了煤炭资源的回收率。
其次,矿极近距离煤层采空下开采技术可以减少对矿山环境的破坏。
传统的煤矿开采中,煤炭的开采往往导致矿山上方的地表下沉,形成明显的矿山塌陷区。
而采用矿极近距离煤层采空下开采技术后,由于在底板上开掘工作层进行煤炭开采,可以有效地减少矿山塌陷的范围和程度,减少对矿山环境的破坏。
再次,矿极近距离煤层采空下开采技术可以减少对矿工的危害。
传统的煤矿开采中,由于煤炭的开采是从地表向下进行的,矿工往往需要在井下面对严峻的工作环境,存在一定的危险性。
而采用矿极近距离煤层采空下开采技术后,矿工可以在矿井的底板上进行工作,相对来说比较安全。
这样,不仅可以减少对矿工的危害,还可以提高工作的效率和安全性。
最后,矿极近距离煤层采空下开采技术可以提高煤矿的效益和竞争力。
在我国煤炭资源日益减少的情况下,只有通过提高煤矿的效益和竞争力,才能保证煤矿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近距离巨厚坚硬岩层下厚煤层开采顶板的破断失稳机理及控制研究
我国是煤炭生产大国,煤炭资源丰富。然而,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采场条 件变得更加复杂,其中近距离巨厚坚硬岩层下开采厚煤层尤为突出。在这种条件 下,顶板的稳定性问题成为威胁生产安全的重要因素。因此,研究近距离巨厚坚 硬岩层下厚煤层开采顶板的破断失稳机理及控制措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近距离巨厚坚硬岩层下厚煤 层开采顶板的破断失稳机理
实验过程、结果及分析
为了验证本次演示提出的巷道围岩控制方案的可行性,进行了现场实验。实 验过程中,对顶板破断动态进行实时监测,当监测到破断迹象时,立即采取控制 措施,如调整采煤机的工作参数,以减轻对巷道围岩的破坏。实验结果表明,该 控制方案在降低顶板破断对巷道围岩的破坏方面具有显著效果。与其他相关研究 进行对比,本次演示提出的控制方案具有更高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8、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针对可能发生的顶板破断失稳等紧急情况,建立 完善的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响应流程和责任人,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采取 措施,减少事故损失。
9、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与国际同行开展合作与交流,引进先进的技术和 管理经验,提高我国在近距离巨厚坚硬岩层下厚煤层开采顶板控制方面的水平。 通过联合研究、技术交流等活动,推动我国在该领域的发展和创新。
当发生覆岩破断失稳时,可能会引发一系列采动损害。例如,地表塌陷、山 体滑坡和泥石流等都可能由覆岩破断失稳引发。这些采动损害不仅会对周边环境 造成严重影响,还可能危及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因此,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至 关重要。
综上所述,厚煤层大采高综采采场覆岩破断失稳控制研究对提高煤炭开采效 率、减少采动损害具有重要意义。在未来的研究中,应进一步采煤机设计、巷道 布置、工作面参数选择等方面的研究,为控制覆岩破断失稳提供更多有效的措施 和技术支持。也需地表塌陷、山体滑坡等采动损害的防治措施,以保护周边环境 和工作人员的安全。
煤矿监测监控安全工作措施
煤矿监测监控安全工作措施煤矿监测监控是煤矿安全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煤矿中存在着多种危险因素,包括可燃气体、可燃尘埃等,一旦发生事故,往往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因此,通过监测监控煤矿的安全状况,及时发现和预防事故的发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下面将详细介绍煤矿监测监控的工作措施。
首先,煤矿监测监控需要安装一系列的监测设备,用于全面了解煤矿的安全情况。
其中,气体监测仪是最基本且最重要的设备之一。
煤矿中常见的可燃气体有甲烷、丙烷等,引起矿井火灾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煤层中的甲烷气爆炸。
因此,气体监测仪的安装位置需要合理布局,能够覆盖整个矿井的各个区域,确保监测的全面性。
并且,气体监测仪需要具备自动报警功能,一旦检测到可燃气体浓度超过设定的安全范围,立即报警并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此外,煤尘监测仪也是煤矿监测监控的重要设备之一。
煤矿中的可燃尘埃是引发矿井爆炸火灾的另一个主要因素。
煤尘监测仪能够实时监测煤矿中的尘埃浓度,一旦超过设定的安全值,也能及时发出警报,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增加通风、降低尘埃聚集等。
此外,煤尘监测仪还能够实时监测尘埃粒径分布情况,为煤矿的环境治理提供参考依据。
另外,还需要安装温度监测仪器。
煤矿中的高温环境不仅会给井下作业人员带来身体不适,而且还容易引发火灾。
通过安装温度监测仪,及时监测井下温度变化,并设定安全温度范围,一旦温度超过安全范围,就会自动报警,及时采取措施,避免事故发生。
此外,还需要安装压力监测仪。
煤矿中常常会因为瓦斯爆炸等原因导致巷道坍塌,产生压力波,给作业人员带来巨大的伤害。
通过安装压力监测仪,及时监测巷道的压力变化,并根据压力变化及时判断出巷道有无安全隐患,通过自动报警和采取措施,防止巷道坍塌事故的发生。
在煤矿监测监控过程中,还需要配备专业的监控人员,并建立完善的监控系统。
监控人员需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熟练操作和维护监测设备,并迅速准确地判断监测数据是否正常。
极近距离煤层开采围岩控制理论及技术研究
极近距离煤层开采围岩控制理论及技术研究由于成煤条件的不同,煤层的赋存条件各异。
煤层厚度从零点几米到上百米,可采层数从一层到数十层,层间距离大小不等,有时还出现煤层局部合并或分岔现象。
煤层层间距离不同,相互问开采的影响程度各异。
当煤层层间距离较大时,上部煤层开采后对下部煤层的开采影响程度很小,其矿压显现规律,开采方法不受上部煤层开采影响。
但是,随着煤层间距离减小,上下煤层间开采的相互影响程度会逐渐增大,特别是当煤层间距很近时,下部煤层开采前顶板的完整程度已受上部煤层开采损伤影响,其上又为上部煤层开采垮落的矸石,且上部煤层开采后残留的区段煤柱在底板形成的集中压力,导致下部煤层开采区域的顶板结构和应力环境发生变化。
从而使下部煤层开采与单一煤层开采相比出现了许多新的矿山压力现象。
主要表现在下部煤层开采时,极易发生顶板冒漏,严重时造成支架压埋;当与上部煤层采空区沟通,造成工作面漏风,易形成火灾隐患;巷道布置和支护方式盲目性较大,巷道的矿山压力显现十分明显,巷道支护困难。
而现有单一煤层开采顶板岩层控制理论和经验,不能很好地解释这种矿压现象及机理。
在极近距离煤层开采的过程中,存在许多技术难题。
在我国近距离煤层赋存和开采所占比重很大,大多矿区都存在近距离煤层群开采的问题。
目前,单一煤层开采围岩活动规律和控制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已经有了很大进展,然而对近距离煤层开采研究相对较少,特别是极近距离煤层的开采技术的系统研究更少,有关极近距离煤层开采研究主要是实践性和经验性的定性总结。
论文以大同矿区下组煤层群开采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现场实测、理论分析、数值模拟计算和工业性试验等方法,对极近距离煤层的定义、极近距离煤层顶板分类、下部煤层开采矿山压力显现规律、工作面顶板控制,合理巷道位置及开采技术保障体系等几方面做了探索性研究。
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针对长壁工作面开采,运用弹塑性理论、滑移线场理论,结合上部煤层开采顶板垮落特点及应力分布规律推导出上部煤层底板损伤深度,给出了极近距离煤层的定义和判距。
近距离煤层群开采顶板管理措施
******矿业有限责任公司近距离煤层开采顶板控制安全技术措施编制部门:技术科编制日期:2019年9月1日近距离煤层开采顶板控制安全技术措施****煤矿矿区范围内可采煤层为8、9-2、16-1、16-2号四个煤层,根据可采煤层间距大小不同,将煤层划分为中组煤和下组煤,煤层倾角一般3-15°左右,东、西部陡,中部缓。
中组煤8#、9#煤层平均层间距5-8m,属近距离煤层联合开采。
现中组煤东翼8#煤层已全部回采完毕,上部煤层开采过程中,导致其底板中应力的重新分布,并产生应力集中,且下部9#煤层与上覆8#煤层交错布置,9#煤层工作面上覆8#煤采空区保安煤柱,上覆煤层的残留煤柱形成较大的应力集中,可能突然失稳,或造成冲击式来压,对下部近距离煤层煤层综采顶板管理造成安全隐患,为保障9#煤层采掘工作面顶板管理,特制定近距离煤层开采顶板控制安全技术措施。
一、地质概况1、煤层8号煤层赋存于下二叠统山西组第一岩段(P1s1)地层之中部,煤层厚度0.31—1.74m,平均厚度 1.46m,属区内主要可采煤层,全区可采,层位较稳定,结构较简单,含夹矸1—2层,夹矸厚度0.2—0.25m。
煤层顶板为河床相的中、粗砂岩,有砂质泥岩伪顶,底板为粘土岩、泥岩及炭泥岩,属较稳定煤层,距9-2号煤层3.83—14.78m,平均8.45m。
9-2号煤层位于下二叠统山西组第一岩段(P1s1)地层之底部,煤层厚度0.15—1.74m,平均1.4m,该煤层全区发育,属局部可采煤层。
结构简单,不含夹矸。
煤层顶板岩性为深灰色泥岩及炭泥岩,底板岩性为细、粉砂岩,属稳定煤层,距8号煤层间距3-8m,距16-1号煤层54.36—73.97m,平均63.61m。
2、煤层顶底板物理性质8号煤层,顶板以砂泥岩为主,次为中、细砂岩,中细砂岩呈不规则条带状分布。
砂泥岩:深灰色,风化后呈灰绿色,垂直节理发育,易风化成薄片状。
中、细砂岩:灰色,致密,较坚硬,裂隙不太发育,不易破碎。
矿压观测的安全技术措施
矿压观测的安全技术措施根据《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基本要求及评分方法(试行)》达标指南要求及矿井实际情况,对井下采掘工作面(煤巷、半煤岩巷、锚杆锚索支护巷道)设置了顶板离层仪和巷道围岩观测点,并按要求进行观测。
为了确保在矿压观测和设置测点过程中的安全,特编制矿压观测的安全技术措施。
一、观测对象+820mA3西翼回风顺槽、+770mA5西翼运输顺槽、+770mA5煤层回风顺槽顶板离层量及巷帮移近量。
二、观测目地对巷道顶板离层量、底板底鼓、两帮移近量进行观测,掌握巷道顶底板及两帮变化情况,对现场支护效果进行分析,以便确定合理支护方式,保证巷道使用要求和入井人员的安全。
三、观测周期及数据处理1.采用人工每10天进行观测一次,如遇特殊情况可增加观测频次。
2.观测人员每次完成井下观测后,将数据及时分析和处理。
并将处理结果和需要采取的措施及时进行通报。
四、矿压观测安全技术措施1.入井前观测人员必须携带好便携式瓦斯检查仪和一氧化碳监测仪。
2.观测人员入井前向调度室申请,说明作业时间、地点、人员及工作量,调度室同意后方能入井,观测完毕向调度室汇报升井情况。
3.矿压观测时至少2人同行,严禁单独作业。
4.每次下井观测前将所使用工具及记录本准备齐全。
5.入井人员必须穿戴合格的劳动防护用品,严禁携带火种入井。
6.在观测时,检查好工作地点顶板、气体浓度等安全状况,如有问题待处理后进行观测。
7.观测人员在巷道行走时,风流状况、气体浓度等情况;8.禁止进入盲巷、老巷、采空区、无风及空顶区域。
9.若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处理,情况紧急时必须及时撤离,并向调度室汇报。
10.其他未尽事之宜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矿压管理办法》执行。
矿山开采施工监测措施
矿山开采施工监测措施本文档将讨论矿山开采施工监测的重要性以及所需的措施。
矿山开采施工监测是确保矿山工程安全进行的关键步骤。
监测目标矿山开采施工监测的主要目标是:1. 检测地质和地下水条件的变化,确保矿山工程的稳定性。
2. 监测开采活动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以保护生态环境。
3. 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导致矿山事故的隐患。
监测措施为了实现上述目标,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矿山开采施工监测措施:1. 地质勘探:在开采前进行详细的地质勘探工作,了解开采区域地质结构和岩性等信息,以预测潜在地质灾害风险。
2. 地下水位监测:监测地下水位的变化,以确定开采对地下水系统的影响,并及时采取控制措施。
3. 火山地震监测:在火山活动区域的矿山,需要进行火山地震监测,提前预警可能的地震风险。
4. 岩体稳定监测:使用地质雷达、测斜仪等工具,监测开采区域岩体的变形情况,及时发现可能的岩体滑坡和崩塌风险。
5. 空气质量监测:开采活动可能产生粉尘、气体等污染物,监测周边地区的空气质量,确保其不超过法定标准。
6. 噪音监测:监测开采活动产生的噪音水平,确保其在可接受范围内,减少对周边居民的干扰。
监测报告和措施调整根据监测数据,矿山施工监测报告应定期生成,包括监测数据的分析和结论。
基于报告的分析结果,必要时需要调整开采施工措施,以确保矿山工程的安全性和环境保护。
监测报告还应包括应急预案,用于应对可能出现的意外事件,保障人员安全。
结论矿山开采施工监测措施是确保矿山工程安全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措施。
通过合理的监测措施和报告分析,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安全隐患,保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并对周边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有效控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煤矿近距离煤层开采监测措施
简介
随着煤矿开采的深入和技术的不断发展,煤层开采时面临一系列的监测问题。
近距离煤层开采监测措施旨在确保煤矿生产的安全可靠性,保障矿工的生命安全和煤炭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监测技术
近距离煤层开采监测主要采用以下技术手段:
煤层应力监测
通过安装应力监测装置,实时监测煤层的应力分布情况。
这可以帮助确定煤层在开采过程中的变形和破裂情况,以便及时采取安全措施。
瓦斯监测
煤矿开采过程中,瓦斯释放是一个重要的安全隐患。
通过安装瓦斯监测装置,可以实时监测瓦斯含量和瓦斯压力,及时预警和控制瓦斯爆炸的风险。
岩层监测
岩层的稳定性对煤矿开采具有重要影响。
岩层监测技术可以帮
助监测岩层的位移、变形和破裂情况,及时采取支护措施,保证矿
井的安全运行。
地下水监测
地下水对煤矿开采的影响非常重要。
通过地下水监测技术,可
以实时监测地下水位、水质和水压等信息,及时采取排水和防水措施,防止矿井涌水和水灾事故的发生。
安全管理
近距离煤层开采的监测措施不仅需要依靠技术手段,还需要合
理的安全管理措施来保障监测工作的有效进行。
在实施监测措施时,应做到以下几点:
专业培训
矿工和监测人员应接受相关的煤矿安全监测培训,熟练掌握监
测技术和操作方法,提高事故应对能力。
规范操作
监测设备的安装、使用和维护应按照相关规范和标准进行,确
保设备的稳定和准确性。
定期维护
监测设备需要定期检修和维护,确保其正常工作和准确监测。
联合协作
矿山和监测单位应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和合作机制,及时交流
监测数据和安全信息,保障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结论
近距离煤层开采监测措施的实施对于确保煤矿生产的安全和稳
定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科学合理的监测技术和安全管理措施,可以
预防事故的发生,降低矿井运营风险,保障工人和矿井设备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