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版(2023)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劝学》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寻找中心论点
荀子认为后天环境和 教育可以使人的本性改 变。因此,他十分强调 道德教育的作用和后天 学习的重要性。
中心论点
君子①曰:学不可以已② 。 ①君子: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②已:停止 译文: 君子说:“学习不可以停止。”
第二段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①故:所以 ②受绳:经墨线量过 ③则:就 ④金:指金属制成的刀剑等 ⑤就:动词,靠近、接近 ⑥砺:磨刀石 ⑦利:锋利 译文:所以木材经墨线量过就笔直,金属制成的刀剑靠近 (放在)磨刀石(磨过)就锋利,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①博:广泛
②而:第一个为表递进连词,意为“并且” ;第二个为表并列连词,意为“而且”。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 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 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字词读音
槁暴( gǎo pù) 中(zhòng)
輮(róu)
舆(y ú)
有(yòu)
砺(lì)
参省(cānxǐng) 须臾( yú)
跂 ( qǐ )
楫 ( j Í)
生(xìng)
蛟( jiāo )
跬( kuǐ )
骐骥( qí jì)
驽( nú )
锲( qiè )
镂( lòu )
跪(guì)
鳝(shàn)
“性恶论”是荀子礼乐法术论的 理论基础,与其整个理论系统相 一致。由于性恶,故须教育,教 育当以礼义为本;也由于性恶, 故须施行赏罚,于是性恶论和隆 礼重法的主张相互贯通。
《荀子》为荀子所作,现存32篇,是其学说的集中体现。《荀子》绝大多数是说理散文。 ◊行文绵密严谨,恢宏博大,风格浑厚。 ◊思想深邃丰富,层层论述,反复推详,说理清晰,论辩透辟,逻辑周密。 ◊理论系统严整,不仅单篇行文缜密,而且全书各章相互照应,论证严谨周详。 ◊大量运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为譬喻,深入浅出,生动巧妙地把抽象的道理具体化、形象化,使深奥的理 论浅显易懂。 ◊用大量排比句法,或以韵语描写、抒情,增强了气势,调谐了音节,更富于说服力和感染力。
螯(áo)
《劝学》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 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 而行无过矣。
《劝学》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 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 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③参:cān,动词,检查
④省:xǐng,与“参”同义
⑤乎:介词,相当于“于”,意思是“对、向” ⑥知:zhì,通“智”,智慧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①青:第一个意为靛青,一种染料;第二个意为蓝色(深) ②之:代词,代指第一个“青”,它 ③于:介词,第一个意为“从”;第二个表比较,意为“比” ④蓝:一种草,也叫蓼( liǎo)蓝,叶子可制染料 ⑤而:表转折的连词,但是、可是 ⑥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介词结构后置
译文:靛青,从蓝草中提取,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深。
⑥挺:直
⑦者:因果复句中表提顿,可译为“…的原因”
⑧之:它,代词,代“木直中绳”中的“木”
⑨然:代词,这样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輮使之然也。
木材笔直得合乎拉直的墨线, 使它弯曲,把它做成车轮,它弯曲符合圆规。 即使又晒干,不再挺直的原因,是使它弯曲,令它这样的。
学习的意义还在于,经过了这一过程,人性得到改变,不会再回到过去的那 种状态。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①为:wéi,动词,形成,凝结 ②之:代词,代指 “冰”,它 ③而:表转折的连词,但是、可是 ④于:介词,意为“比” ⑤而寒于水:介词结构后置
译文:冰,水,水为之,而寒于水。
介宾短语后置,介词“以”“于”“乎”“自”等后面带上宾 语,组成介宾结构短语。 这种介宾短语在现代汉语中一般放在动词或者形容词前边充当 状语。 在古代汉语中,却多数放在动词或者形容词后边充当补语。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靛青,从蓝草中提取,可是比蓝草深。冰,水 凝结成它,可是比水寒冷。
读书人,是由没有文化的人变成的,但是学习后,就比学习 前层次高。可见,学习可以提高人的水平。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①中:zhòng,两个均意为符合、适合 ②绳:木工用来取直的墨线 ③輮:róu,通“煣”,使动,(用火烤)使…弯曲 ④以为:“以之为”的省略,把…当做 ⑤其:代词,代前文的“木”,它 ⑥曲:qū,形容词作名词,曲度,弧度 ⑦规:圆规
译文:木材笔直得合乎拉直的墨线,(用火烤)使它弯曲,把它做成 车轮,它弯曲(的弧度)符合圆规(的要求)。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①虽:表让步连词,即使
②有:通“又”
③槁:gǎo,枯。
译文:即使又晒干,不再挺直的原因,
④暴:pù,通“曝”,晒 ⑤槁暴:枯干、晒干
是(用火烤)使它弯曲,令它这样的。
劝学
——作者:《荀子》
劝劝 勉
学学 习
作者以《劝学》为题目,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 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 尚的品德。“劝”这个字统领全篇,告诉我们这是一 篇勉励人们努力学习的文章。
荀子(公元前313-238)名况,字卿。战 国末期赵国人,是先秦儒家学派最后一位 大师,他既是一位思想家,具有一定朴素 唯物主义思想,反对迷信天命、鬼神,提 倡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又是一位文学家, 在战国诸子中,他与孟子、庄子对后世影 响最深;最后,他又是一位教育家
荀子认为后天环境和 教育可以使人的本性改 变。因此,他十分强调 道德教育的作用和后天 学习的重要性。
中心论点
君子①曰:学不可以已② 。 ①君子: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②已:停止 译文: 君子说:“学习不可以停止。”
第二段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①故:所以 ②受绳:经墨线量过 ③则:就 ④金:指金属制成的刀剑等 ⑤就:动词,靠近、接近 ⑥砺:磨刀石 ⑦利:锋利 译文:所以木材经墨线量过就笔直,金属制成的刀剑靠近 (放在)磨刀石(磨过)就锋利,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①博:广泛
②而:第一个为表递进连词,意为“并且” ;第二个为表并列连词,意为“而且”。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 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 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字词读音
槁暴( gǎo pù) 中(zhòng)
輮(róu)
舆(y ú)
有(yòu)
砺(lì)
参省(cānxǐng) 须臾( yú)
跂 ( qǐ )
楫 ( j Í)
生(xìng)
蛟( jiāo )
跬( kuǐ )
骐骥( qí jì)
驽( nú )
锲( qiè )
镂( lòu )
跪(guì)
鳝(shàn)
“性恶论”是荀子礼乐法术论的 理论基础,与其整个理论系统相 一致。由于性恶,故须教育,教 育当以礼义为本;也由于性恶, 故须施行赏罚,于是性恶论和隆 礼重法的主张相互贯通。
《荀子》为荀子所作,现存32篇,是其学说的集中体现。《荀子》绝大多数是说理散文。 ◊行文绵密严谨,恢宏博大,风格浑厚。 ◊思想深邃丰富,层层论述,反复推详,说理清晰,论辩透辟,逻辑周密。 ◊理论系统严整,不仅单篇行文缜密,而且全书各章相互照应,论证严谨周详。 ◊大量运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为譬喻,深入浅出,生动巧妙地把抽象的道理具体化、形象化,使深奥的理 论浅显易懂。 ◊用大量排比句法,或以韵语描写、抒情,增强了气势,调谐了音节,更富于说服力和感染力。
螯(áo)
《劝学》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 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 而行无过矣。
《劝学》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 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 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③参:cān,动词,检查
④省:xǐng,与“参”同义
⑤乎:介词,相当于“于”,意思是“对、向” ⑥知:zhì,通“智”,智慧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①青:第一个意为靛青,一种染料;第二个意为蓝色(深) ②之:代词,代指第一个“青”,它 ③于:介词,第一个意为“从”;第二个表比较,意为“比” ④蓝:一种草,也叫蓼( liǎo)蓝,叶子可制染料 ⑤而:表转折的连词,但是、可是 ⑥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介词结构后置
译文:靛青,从蓝草中提取,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深。
⑥挺:直
⑦者:因果复句中表提顿,可译为“…的原因”
⑧之:它,代词,代“木直中绳”中的“木”
⑨然:代词,这样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輮使之然也。
木材笔直得合乎拉直的墨线, 使它弯曲,把它做成车轮,它弯曲符合圆规。 即使又晒干,不再挺直的原因,是使它弯曲,令它这样的。
学习的意义还在于,经过了这一过程,人性得到改变,不会再回到过去的那 种状态。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①为:wéi,动词,形成,凝结 ②之:代词,代指 “冰”,它 ③而:表转折的连词,但是、可是 ④于:介词,意为“比” ⑤而寒于水:介词结构后置
译文:冰,水,水为之,而寒于水。
介宾短语后置,介词“以”“于”“乎”“自”等后面带上宾 语,组成介宾结构短语。 这种介宾短语在现代汉语中一般放在动词或者形容词前边充当 状语。 在古代汉语中,却多数放在动词或者形容词后边充当补语。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靛青,从蓝草中提取,可是比蓝草深。冰,水 凝结成它,可是比水寒冷。
读书人,是由没有文化的人变成的,但是学习后,就比学习 前层次高。可见,学习可以提高人的水平。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①中:zhòng,两个均意为符合、适合 ②绳:木工用来取直的墨线 ③輮:róu,通“煣”,使动,(用火烤)使…弯曲 ④以为:“以之为”的省略,把…当做 ⑤其:代词,代前文的“木”,它 ⑥曲:qū,形容词作名词,曲度,弧度 ⑦规:圆规
译文:木材笔直得合乎拉直的墨线,(用火烤)使它弯曲,把它做成 车轮,它弯曲(的弧度)符合圆规(的要求)。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①虽:表让步连词,即使
②有:通“又”
③槁:gǎo,枯。
译文:即使又晒干,不再挺直的原因,
④暴:pù,通“曝”,晒 ⑤槁暴:枯干、晒干
是(用火烤)使它弯曲,令它这样的。
劝学
——作者:《荀子》
劝劝 勉
学学 习
作者以《劝学》为题目,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 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 尚的品德。“劝”这个字统领全篇,告诉我们这是一 篇勉励人们努力学习的文章。
荀子(公元前313-238)名况,字卿。战 国末期赵国人,是先秦儒家学派最后一位 大师,他既是一位思想家,具有一定朴素 唯物主义思想,反对迷信天命、鬼神,提 倡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又是一位文学家, 在战国诸子中,他与孟子、庄子对后世影 响最深;最后,他又是一位教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