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介绍复习过程
民族学 期末复习
![民族学 期末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abe43400cc7931b765ce15ab.png)
2014年民族学期末复习一、1.结合1913年斯大林[2005年我国]提出的民族定义谈一谈你的理解?(第二章)(P10)答:民族是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稳定的人们共同体。
一般来说,民族在历史渊源、生产方式、语言、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心理认同等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
有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宗教起着重要作用。
1、构成民族的六要素:①共同历史渊源。
它主要是指民族起源的地域渊源、族体渊源等。
②共同生产方式。
它主要是指组成一个民族的人们在经济活动方面的社会联系、物质资料的生产、交换、消费过程中的组织形式、联系形式的总和。
③共同语言、它是指组成一个民族的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彼此交流思想感情、交往联系所使用的语言,它是稳定的,表露于外的最明显的特征。
④共同文化。
它主要是指组成一个民族的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自己形式和特点的文化。
⑤共同风俗习惯。
它主要是指组成一个民族的人们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方面的广泛流行的风尚、习俗、惯例。
⑥共同心理认同。
它主要是指组成一个民族的人们的相同的心理特质,主要表现为他们对同一民族的自觉的归属感。
2、民族六要素理论的特点:①针对资本主义上升时期形成的资本主义民族或现代民族的马克思主义民族定义的四特征理论相比,视野更加宽阔,更侧重于人类社会发展中从部落发展而来的民族,可涵盖现今的绝大多数民族。
②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血统、宗教等要素的民族定义相比,更加注重民族的地缘条件、生产方式、文化等诸要素。
③与国外民族理论中强调文化、心理等要素的民族定义相比,更加注重历史渊源,生产方式,更加合理地确认诸要素的整体性和诸要素之间的关系。
3、构成民族六要素的理论,具有内容宽泛丰富、涵盖面广、适用性大,表述通俗、易于理解、便于运用,归纳科学、符合实际、简明扼要的特点。
3、民族与宗教的联系:①有些民族基本上是全民族信仰宗教。
②有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宗教起着重要的作用。
③宗教对一个民族的特征有这重要影响。
初中地理关于民族的教案
![初中地理关于民族的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bd13579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e7.png)
初中地理关于民族的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掌握我国民族的构成情况,正确区分民族和少数民族的差异。
2. 了解我国部分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点。
3. 能够读图并总结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
过程与方法:1. 收集资料了解部分少数民族的特色。
2. 通过运用民族分布图,提高读图、析图能力和概括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理解我国的少数民族政策,树立各民族一律平等、互相尊重、共同维护祖国统一的正确观点。
2. 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家庭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我国民族分布特点。
难点:运用中国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民族分布特点。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播放视频《月光下的凤尾竹》,引导学生关注我国丰富的民族音乐和风光。
提问:同学们,关于刚才大家欣赏到的影片,你知道叫什么名字吗?你知道它是描述的是什么地方哪个民族的风光和音乐的吗?(云南傣族葫芦丝)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一个有着众多成员的大家庭(展示图片10-8:祖国大家庭),今天,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祖国大家庭。
2. 新课讲授(1)中华民族大家庭播放视频《我国民族构成》,引导学生关注我国民族的构成情况。
提问:我国人口最多的是哪个民族?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哪个?我国人口超过400万的少数民族还有哪些?(9个,除5个自治区的主要民族外,还有4个:苗彝满土家)(2)民族分布特点播放视频《我国民族的分布特征》,引导学生关注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
教师指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运用民族分布图概括民族分布的特点,提高读图、析图能力和概括问题的能力。
3. 课堂实践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民族分布图,找出藏族、满族、维吾尔族、壮族分布在哪些地区?并总结各民族的分布特点。
4.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民族分布的特点和民族政策的学习,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家庭的热爱之情,树立各民族一律平等、互相尊重、共同维护祖国统一的正确观点。
四、课后作业1. 结合教材,深入了解我国民族的构成情况,总结各民族的分布特点。
初中民族常识的教案
![初中民族常识的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7ca6881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c639952.png)
初中民族常识的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2. 培养学生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维护民族团结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认识到维护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基本义务,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民族观念。
教学重点:1. 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2. 维护民族团结的方法和意义教学难点:1. 理解民族团结对国家的重要性2.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维护民族团结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民族资料,图片等。
2. 学生预习教材内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我国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引起学生对民族知识的兴趣。
2. 学生分享预习过程中了解到的民族知识。
二、探究活动一:了解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民族分布图,让学生了解我国民族的分布情况。
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各民族的分布特点。
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探究活动二:探讨维护民族团结的方法(10分钟)1. 教师提出问题:“如何维护民族团结?”引导学生思考。
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维护民族团结的方法。
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案例分析:民族团结的重要性(10分钟)1. 教师展示民族团结的正面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人物是如何维护民族团结的。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认识到民族团结对国家的重要性。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维护民族团结的方法和意义。
2. 学生分享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实践维护民族团结。
3.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教学延伸:1. 开展民族团结主题活动,如民族团结知识竞赛、民族团结演讲比赛等。
2. 组织学生参观民族博物馆,了解各民族的历史文化。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探究活动、案例分析和总结反思等环节,让学生了解了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学会了维护民族团结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参与,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使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民族常识教案初中
![民族常识教案初中](https://img.taocdn.com/s3/m/55544477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ea.png)
民族常识教案初中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和民族政策。
2. 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
3. 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包容不同民族文化的态度。
教学重点:1. 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
2. 民族政策及其实践。
教学难点:1. 理解民族政策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包容不同民族文化的态度。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课件和教学素材。
2. 学生预习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和民族政策。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所学过的民族知识。
2. 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民族分布特点和民族政策。
二、讲解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10分钟)1. 教师利用课件介绍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如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等。
2. 学生通过观察课件,了解我国民族的分布情况。
三、讲解民族政策及其实践(10分钟)1. 教师详细讲解民族政策的含义、目的和重要性。
2. 学生了解民族政策在我国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四、案例分析(10分钟)1. 教师呈现一些关于民族政策实践的案例,如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民族文化保护等。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民族政策的实际效果。
五、小组活动(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民族,深入了解该民族的文化特点。
2.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采访等方式,了解民族的文化特色。
六、分享与交流(5分钟)1. 各小组代表分享自己了解到的民族文化特点。
2. 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增进对不同民族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七、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强调民族政策的重要性。
2. 学生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践行尊重、理解、包容不同民族文化的态度。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民族博物馆,深入了解各民族的历史文化。
2. 开展民族文化交流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案例分析、小组活动等形式,使学生了解了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和民族政策。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念,培养尊重、理解、包容不同民族文化的态度。
初中地理中国的民族教案
![初中地理中国的民族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c954336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a2.png)
初中地理中国的民族教案1. 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构成,知道我国有56个民族成员,其中汉族人数最多,其他55个民族称为少数民族。
2. 使学生了解各民族的分布特点,知道大杂居、小聚居和相互交错居住的含义。
3. 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我国的民族构成及民族分布特点。
2. 我国的民族政策。
三、教学重点1. 我国的民族构成。
2. 民族分布特点。
3. 民族政策。
四、教学难点1. 民族分布特点的理解。
2. 民族政策的理解。
五、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法、讨论法、问答法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我国各民族的风土人情视频,引起学生对我国民族的兴趣,进而导入新课。
2. 教学新课(1)介绍我国的民族构成我国共有56个民族,其中汉族人数最多,约占全国总人口的91.5%,其他55个民族称为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西北地区。
(2)讲解民族分布特点大杂居:各民族相互交错居住,没有明显的地理界限。
小聚居:某些民族在特定地区形成较为集中的居住区。
相互交错居住:不同民族在同一地区相互交错居住,相互影响。
(3)介绍我国的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我国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设立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民族优惠政策:国家对少数民族实行一系列优惠政策,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
维护民族团结:我国政府积极采取措施,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
3. 巩固提高通过问答、讨论等方式,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我国的民族构成、民族分布特点和民族政策。
4. 总结课堂本节课我们了解了我国的民族构成、民族分布特点和民族政策,知道了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相互交错居住,没有明显的地理界限。
同时,我们要自觉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
七、课后作业1. 结合教材,复习本节课的内容。
2. 思考:如何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3.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中国民族理论复习资料
![中国民族理论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7b0d63d4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30.png)
中国民族理论复习资料一、选择题1. 我国的民族构成答:我国由56个民族构成,其中汉族人口有11.3亿多人,占全国总人口数的91.59%;其余55个少数民族共一亿多人,占全国总人口数的8.49%。
2. 我国的少数民族人口分布及其特点答: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
3. 斯大林1913年写《马克思主义与民族问题》4. 民族识别的重要依据:①民族特征②民族源流③民族意愿5. 三个过度:城乡之间的对立是随着野蛮向文明的过渡,部落制度向国家的过渡,地方局限性向民族的过渡而开始的6. 民族形成的一般规律:氏族——胞族——部落——部落联盟——民族7.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指出了具有典型意义的三种途径:民族形成具体过程中的希腊人、罗马人、德意志人式的途径8. 民族发展的基本趋势:有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最后归于大同,这是民族发展的总趋势9. 民族消亡只有在阶级消亡。
国家消亡之后才能实现。
也就是说,人类社会进入共产主义社会以后才能实现民族消亡10. 民族关系的表现形式:①有以民族群体相互交往中表现的民族关系;②有以不同民族成员之间相互交往中表现出来的民族关系;③有以国家为依托表现的国与国之间的民族关系;④有以国家与民族地区关系形式表现出来的民族关系11.民族关系的核心问题是民族权益12.民族问题的特性:①普遍性②长期性③复杂性④国际性⑤重要性13.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则:①民主原则②平等原则③法制原则④实事求是原则⑤团结统一原则⑥发展繁荣原则14.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内容(看一下多选)①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为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提供物质基础②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社会发展,为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创造社会条件③加强自治机关的建设,为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提供组织保障15.胡锦涛同志坚持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第一次在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表述中,增加了和谐一词16. 西部地区包括我国12个省、市、自治区二、名词解释1、中国民族理论:是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基本原理以及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结合我国民族的实际,在长期的实践中创立和发展起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理论。
民族常识教案
![民族常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3aae985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ab.png)
民族常识教案一、教案目标1. 了解民族是指具有相同文化、历史、语言、宗教等特征的人群。
2. 了解我国的主要民族以及各民族的特点和贡献。
3. 培养学生尊重和欣赏不同民族的意识,促进民族团结和多元文化的发展。
4. 培养学生的研究和表达能力,提高他们对历史和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二、教学内容1. 民族的概念和分类a. 民族的定义和特点b. 民族的分类方法:地域划分、语言划分等2. 中国的主要民族a. 汉族:人口最多的民族,主要分布在华北、东北、中部和西南地区b. 壮族:中国第二大民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c. 满族:中国第三大民族,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d. 藏族: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e. 维吾尔族: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3. 各民族的特点和贡献a. 汉族:丰富的文化,悠久的历史,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b. 壮族:勇敢、豪放的民族,以广西的山水风光和民俗文化著称c. 满族:多才多艺的民族,有着独特的服饰和音乐文化d. 藏族:神秘而深沉的民族,以寺庙建筑和唐卡画著称e. 维吾尔族:热情好客、勤劳勇敢的民族,有着独特的民族音乐和舞蹈4. 民族团结与多元文化a. 民族团结的重要性b. 多元文化的优势和意义c. 如何促进民族团结和多元文化的发展5. 课堂活动a. 学习民族服饰和民族乐器的制作b. 听取不同民族的故事和传统歌曲c. 了解不同民族的传统节日和饮食文化三、教学方法1. 探究学习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不同民族的特点,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 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3. 情景教学法:通过模拟和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不同民族的生活和文化,增强他们对民族的了解和认同。
四、教学评估1.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的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检查学生对民族常识的掌握程度。
民族学通论复习资料
![民族学通论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aeb9b8d227284b73f3425045.png)
民族学通论复习资料一、民族的定义:民族是指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拥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
民族是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一般来说,民族在历史渊源、生产方式、语言文化、风俗习惯、已经心理认同等方面具有共同特征。
有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宗教起着重要作用。
二、民族学的定义:民族学是以民族及其文化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它把民族这一族体作为整体进行全面的考察,研究民族的起源、发展以及消亡的过程,研究各族体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它是社会科学中一门独立学科。
三、民族学的产生:19世纪中叶是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代”。
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世界各地区寻找原料和市场。
为了扩大殖民地,统治当地的国家和民族,必须研究殖民地各民族的社会情况。
在长期积累资料的基础上,为适应当时的需要,民族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正式产生,并得到迅速发展。
四、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学:1 为少数民族的识别工作贡献了力量2 大力进行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3 研究少数民族社会性质五、种族的定义:种族又称做人种,是在体质形态上具有某些共同遗传特征的人群。
六、种族的分类:蒙古人种:亦称亚美人种或黄色人种。
特质特征是:皮肤浅黄,头发黑直,胡须体毛较少,颜面扁平。
鼻梁不高,唇厚适中,身材自北向南呈现从中高到较矮和从粗壮到纤细的过程趋势,眼内角多蒙古褶。
此人种分亚洲和美洲两大支系。
亚洲支系包括北、东、南三个分支以及各种过渡类型和混合类型;美洲支系指因纽特和印第安各族。
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西伯利亚和美洲,约占世界人口41%。
赤道人种:亦称尼格罗—澳大利亚人种,俗称黑色人种。
特征为:皮肤深色,头发黑卷,体毛不多,但大洋洲部分却相当发达;脸型较窄,鼻形低宽,唇厚颔凸,身材高矮不等。
赤道人种分尼格罗和澳大利亚两个支系以及各种过渡类型和中间类型,主要分布在北回归线以南,包括热带非洲、大洋洲、南亚和东南亚的许多民族。
第三节 民族 教案
![第三节 民族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adbf52b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207fe75.png)
第三节民族教案教案标题:第三节民族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和理解民族的概念和特点。
2. 掌握一些中国主要民族的基本情况和特色。
3. 培养学生对不同民族的尊重和包容心态。
教案步骤:Step 1: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复习“文化”和“多元文化”的概念。
通过提问,引发学生对民族的思考,例如:“你们知道什么是民族吗?你们身边有哪些不同的民族呢?”Step 2:概念解释与讨论(10分钟)通过简单的解释和讨论,明确民族的概念和特点。
可以使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民族的概念。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对民族的理解和观点。
Step 3:了解中国主要民族(15分钟)介绍中国的主要民族,如汉族、壮族、回族、藏族等。
可以使用地图、图片等多媒体资料,向学生展示各民族的分布情况和特色。
同时,介绍每个民族的基本情况、语言、服饰、风俗等,让学生对不同民族有更全面的了解。
Step 4:小组合作探究(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民族进行深入研究。
要求学生通过图书馆、互联网等途径,收集该民族的相关资料,并制作一份简要的展示报告。
鼓励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合作,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
Step 5:展示与分享(10分钟)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所研究的民族的情况和特色。
其他学生可以提问和分享自己对该民族的了解和观点。
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交流和互动,促进他们对不同民族的尊重和包容。
Step 6:总结与拓展(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学生对不同民族的尊重和包容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进一步了解和研究其他国家的民族情况,拓宽他们的国际视野。
Step 7: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民族,撰写一篇关于该民族的研究报告。
报告内容包括该民族的历史、文化、风俗等方面的介绍。
鼓励学生使用多种资源进行调研,并注重报告的整体结构和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社会多彩的少数民族教案5篇
![社会多彩的少数民族教案5篇](https://img.taocdn.com/s3/m/22ab2098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2c.png)
社会多彩的少数民族教案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方案、工作总结、心得体会、演讲稿、合同协议、条据书信、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insight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policy letter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社会多彩的少数民族教案5篇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和交流,有了教案,教师才可以更好地安排课堂的巩固和复习时间,帮助学生巩固和强化所学知识,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社会多彩的少数民族教案5篇,感谢您的参阅。
民族教育重点复习内容
![民族教育重点复习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9074588158f5f61fb73666e0.png)
一、名词解释1.文化的概念(代表人物及其论述)泰勒认为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讲,是一复合整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人所习得的其他一切能力和习惯。
2.民族的定义斯大林对民族的定义是:民族是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这四个基本特征的稳定的共同体。
3.民族教育概念我国的民族教育指中国境内各民族通过传承本民族文化和中华民族文化,影响本民族成员身心发展,促进其生存和发展的教育活动。
4.双语教育定义双语教育是指多民族国家或地区实行的少数民族语言和主体民族语言这两种语言的教育5.跨文化教育在两种不同文化之间进行的一种教育。
6.民族职业教育民族职业教育主要是指通过导入先进科学的职业技术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培养优秀的少数民族职业技术人才,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教育形式和教育内容。
7.多元文化教育在我国,多元文化教育主要被称为多民族文化或少数民族教育,主要是从文化背景的大视角来研究民族教育的有关问题。
8.功能理论该理论认为人类学研究的主要任务是把文化作为一个有机统一体来考察,弄清楚这个有机统一体中各组成部分对整体所做的贡献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二、简答q.简单介绍“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理论”“一体”指中华民族这一实体; “多元”指中国境内的 56个民族 ,这是大格局。
就每个民族来说 ,也是“多元一体”的 ,这是小格局。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是有着不同范围、不同层次的内涵和交叉叠合的错综复杂的网络”。
多元是指各兄弟民族各有其起源、形成、发展的历史,文化、社会也各具特点区别于其他民族;一体是指各民族的发展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相互依存,与整体有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和共同的民族利益。
10.简述“多元文化教育”英国的多元文化教育理论家詹姆斯·林奇认为,多元文化教育就是在多民族的社会中,为满足各少数民族群体或个体在文化、意识、自我评价方面的需要而进行的一场教育改革运动,其目的是帮助所有不同文化的民族群体学会如何在多元文化社会中积极和谐的生活,保持群体间教育成就的均衡,以及在考虑各民族差异的基础上促进相互尊重和宽容。
56个民族记忆口诀(卡片版)复习过程
![56个民族记忆口诀(卡片版)复习过程](https://img.taocdn.com/s3/m/fa1a2db74b73f242326c5f03.png)
56个民族记忆口诀(卡片版)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256个民族口诀歌汉hàn 满mǎn 傈lì僳sù景jǐng 颇pō壮zhuàng 高gāo 山shān 普pǔ米mǐ锡xī伯bó藏zàng 毛máo 南nán 布bù依yī维wéi 吾wú尔ěr仡gē佬lǎo 仫mù佬lǎo 蒙měng 古gǔ羌qiāng 乌wū孜zī别bié克kè俄é罗luó斯sī 保bǎo 安ān 独dú龙lóng 京jīng 东dōng 乡xiāng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3哈hā尼ní彝yí苗miáo 鄂è伦lún 春chūn裕yù固gù朝cháo 鲜xiǎn 傣dǎi 阿ā昌chāng鄂è温wēn 克kè水shuǐ德dé昂áng 怒nù基jī诺nuò赫hè哲zhé土tǔ布bù朗lǎng 塔tǎ塔tǎ尔ěr 白bái 回huí土tǔ家jiā达dá斡wò尔ěr 畲shē黎lí珞luò巴bā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4 拉lā祜hù纳nà西xī塔tǎ吉jí克kè哈hā萨sà克kè佤wǎ瑶yáo 撒sǎ拉lā 我wǒ国guó民mín 族zú五wǔ十shí六liù柯kē尔ěr 克kè孜zī侗dòng 门mén 巴bā。
中国的民族初中教案
![中国的民族初中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fb4bb61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b7.png)
教案:中国的民族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社会主义国家,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知道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族区域自治,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2. 培养学生阅读民族分布图的能力。
3. 养成正确的民族观。
教学重点:1. 我国的民族政策。
2. 主要少数民族的分布。
教学难点:1. 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 主要少数民族的分布。
教学准备:1. 教材《中国地理》。
2. PPT课件。
3. 中国民族分布图。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利用PPT课件展示中国的民族大家庭,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我国的民族有哪些吗?它们的人口分布情况如何?2.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并板书课题:中国的民族。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 学生结合教材,总结我国主要少数民族的分布特点。
三、课堂讲解(20分钟)1. 教师讲解我国的民族政策,强调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族区域自治,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2. 教师讲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概念及意义。
3. 教师结合民族分布图,讲解主要少数民族的分布特点。
四、课堂讨论(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我国民族政策在实际中的应用案例。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结合教材,总结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
2. 思考:如何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的文化遗产?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讲解民族政策、分析民族分布图等方式,使学生了解了我国的民族及民族政策。
课堂讨论环节,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氛围活跃。
但仍有部分学生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讲解和练习。
同时,如何更好地保护少数民族的文化遗产,也是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中国民族理论复习资料
![中国民族理论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e1392a4ca6c30c2259019e77.png)
中国民族理论新编(答案参考,不要盲信)名词解释:1.民族识别:是指对一个族体的成分和名称的辨别与确定。
2.2.民族同化:民族在交往过程中,丧失自己民族的特征,接受别的民族的特征,变成别的民族的组成部分的社会现象和社会过程。
3.3.风俗习惯: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共同喜好、习尚和禁忌,它表现在饮食、服饰、居住、婚姻、礼节和生产诸方面,是民族文化的反映,也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重要标志。
4.4.民族观:是人们对民族问题的总认识。
它一方面表现为人们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基本看法,另一方面反映在人们对待和处理民族问题的政策和方法上。
5.5.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的一种人的社会意识、一种观念形态,是人们面对自然、社会与人生时的自我意识或自我感觉,是社会现实生活在人们头脑中幻想的,歪曲的反映。
6.民族问题:既包括民族自身的发展问题,又包括民族之间的关系问题,民族与阶级、国家之间的关系问题,即一个发展、三个关系。
7.7.心理认同:组成一个民族的人们的相同的心理特质,包括民族成员对民族整体的认同心理和民族成员之间的认同心理。
8.8.民族融合:世界上一切民族的民族特征,在经过长期的共同性增长的基础上融为一体,民族差别最终消失。
9.9.民族区域自治:“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驶自治权。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策,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的产物。
10.简答题11.1.什么是民族?民族有哪些共同特征?12.答:民族是在一定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
共同特征:共同历史渊源;共同生产方式;共同语言;共同文化;共同风俗习惯;共同心理认同。
13.2.什么是民族问题?民族问题具有哪些特征?14.答:既包括民族自身的发展问题,又包括民族之间的关系问题,民族与阶级、国家之间的关系问题,即一个发展、三个关系。
民族常识初中版讲解教案
![民族常识初中版讲解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e24ed17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ea.png)
民族常识初中版讲解教案课程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民族的的基本情况,包括民族数量、分布特点等。
2. 培养学生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3. 提高学生维护民族团结,共同繁荣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1. 我国民族的数量和分布特点。
2. 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
3. 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1. 学生对各民族风俗习惯的理解和尊重。
2. 学生对维护民族团结的责任感的培养。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我国民族的数量和分布特点,引发学生对民族知识的兴趣。
2. 提问:同学们知道我国的民族政策吗?大家能说出几个少数民族的名字吗?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
2. 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教师详细讲解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重点介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
2. 教师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的重要性。
四、互动环节(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维护民族团结。
2. 各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五、总结提升(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 学生发表自己对维护民族团结的看法和承诺。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我国民族的数量和分布特点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各民族风俗习惯的尊重和理解程度。
3. 学生对维护民族团结的责任感和行动表现。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看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重点知识,是否培养了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
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积极寻找解决办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初中地理民族试讲教案
![初中地理民族试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736684c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0a.png)
初中地理民族试讲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运用民族分布图,说出各民族的分布,并概括我国民族分布特点。
2. 教学过程与方法:通过运用民族分布图概括民族分布的特点,提高读图、析图能力和概括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民族分布的特点和民族政策的学习,激发爱国的热情,树立各民族一律平等、互相尊重、共同维护祖国统一的正确观点。
教学重难点:1. 重点:我国民族分布特点。
2. 难点:运用中国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民族分布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联系生活实际导入,通过让不同民族学生分享本民族的风土人情导入新课。
二、新课讲授1. 民族分布特点展示《中国民族的分布》,学生合作探究,读图、分析、思考下列问题:2. 问题结合中国民族分布图,找出藏族、满族、维吾尔族、壮族分布在哪些地区?(藏族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和云南省;满族主要分布在东北区;维吾尔族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壮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3. 民族分布特点的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我国民族分布特点,如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等。
三、案例分析以云南省的民族分布为例,让学生了解云南省多民族共存的情况,分析云南省民族分布的特点。
四、课堂练习发放练习题,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回答相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总结与反思让学生谈谈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感受,提出问题,教师进行解答。
教学评价: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运用民族分布图,说出各民族的分布,并概括我国民族分布特点。
2. 教学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运用民族分布图概括民族分布的特点,提高读图、析图能力和概括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激发爱国的热情,树立各民族一律平等、互相尊重、共同维护祖国统一的正确观点。
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展示《中国民族的分布》图。
2. 练习题:针对本节课内容设计的练习题。
教学建议:1. 课前准备:教师应了解各民族的风土人情,以便在课堂上与学生分享。
幼儿园大班教案祖国大家庭(综合)
![幼儿园大班教案祖国大家庭(综合)](https://img.taocdn.com/s3/m/4dcf6988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38.png)
幼儿园大班教案-祖国大家庭(综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我国的多民族特色,知道不同民族的名称和特点。
2. 培养幼儿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3. 提高幼儿的观察力、表达力和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介绍我国的五十六个民族。
2. 了解各民族的传统服饰、美食、节日等文化特点。
3. 通过观察、讨论、实践活动,体验各民族的风情。
三、教学准备:1. 课件:介绍各民族的视频或图片。
2. 教具:各民族的传统服饰、美食、节日物品等实物或模型。
3. 活动材料: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课件,引导幼儿观看并说出民族的名称。
2. 介绍各民族:教师展示实物或模型,讲解各民族的特点,如服饰、美食、节日等。
3. 观察与讨论:教师组织幼儿观察各民族的传统服饰,讨论各民族服饰的差异和特点。
4. 实践活动:幼儿分组进行制作民族服饰的手工活动,如剪贴、绘画等。
5. 展示与分享: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制作过程中的趣事。
1. 观察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民族特色的认知。
2. 关注幼儿在讨论中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3. 搜集幼儿制作的民族服饰作品,评价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六、教学内容:1. 深入了解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和节日庆典。
2. 通过角色扮演,体验不同民族的日常生活。
3. 培养幼儿尊重和包容多元文化的态度。
七、教学准备:1. 课件:介绍各民族节日的视频或图片。
2. 教具:各民族的传统服饰、美食、节日物品等实物或模型。
3. 活动材料:画纸、彩笔、剪刀、胶水、角色扮演服装等。
八、教学过程:1. 复习:教师带领幼儿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的各民族特点。
2. 介绍各民族节日:教师展示实物或模型,讲解各民族节日的意义和习俗。
3. 角色扮演:教师组织幼儿选择喜欢的民族,穿统服饰,进行角色扮演,体验民族日常生活。
4. 实践活动:幼儿分组进行制作民族节日的手工作业,如制作节日食品、装饰品等。
少数民族教案
![少数民族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c491ae5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af.png)
少数民族教案幼儿园大班常识说课:少数民族【活动目的】1、让幼儿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族人民勤劳勇敢,他们都是中国人。
2、主要从服装上尝试辨认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朝鲜族四个民族,了解他们的主要生活习惯及居住地。
3、培养幼儿热爱少数民族的情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活动准备】1、课前丰富有关地理知识与音乐舞蹈方面的技巧。
2、自制投影片,中国地图,四个民族娃娃(彩色图片),居住地标记(蒙古包、大雪山等彩色图片大小各一套),彩色挂图,录音机。
【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1、出示中国地图,复习儿歌“中国地图”,巩固以前所学的地理知识。
2、让幼儿知道中国是个多民族国家。
第一次尝试:中国是个多民族国家,请幼儿说一说知道有哪些民族,居住在地图上的什么位置幼儿讨论。
3、出示朝鲜、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四个民族的娃娃,一起找出他们居住在“大公鸡”的什么地方,并将民族娃娃与他们居住地的标记贴在地图上。
二、基本部分1、放映投影片,并出示挂图,认识四个民族的服饰特征并了解其生活习惯。
(1)放映蒙古族的投影片,让幼儿通过观察、讨论,了解蒙古族人的服饰特征与主要生活习惯。
第二次尝试:幼儿观察讨论蒙古族人穿什么样的衣服他们的服饰跟我们有什么不一样他们爱好什么……(2)出示蒙古族的挂图,深入引导幼儿观察,并能用完整的语言描述其服饰、生活、乐器等部分特征。
然后由老师小结,加深幼儿印象。
教师小结:蒙古族人身穿长袍,斜开衣襟,头上扎着头巾或戴着皮帽子,腰间束丝带,脚穿皮靴。
他们生活在大草原上,以放牧为生,住在可以随拆随搭的蒙古包里,他们爱吃牛肉、羊肉、喝奶茶。
蒙族人喜欢唱歌、跳舞、弹马头琴。
(3)用同样的方法,介绍藏族、维吾尔族、朝鲜族。
2、利用投影片,组织添色游戏“为民族娃娃穿花衣”,让幼儿再辨认不同的民族服饰及居住地,巩固所学知识。
游戏规则:利用投影的套色方法为民族娃娃戴漂亮的服饰,然后请小朋友辨认所出示的民族娃娃并送到相应的布景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族介绍毕兹卡“毕兹卡”是土家族的语言(土家语)词汇,意思是“说土家语的人”,是土家人的自称,也是别人对土家族人的称呼。
由于长期跟汉族与其他少数民族的杂居和受汉文化的影响、渗透,有些土家族人完全失去了对土家语的应用,也就不再称为毕兹卡。
从这种意义上说,毕兹卡应该是:“长期定居在土家族发源地,并长期、广泛应用土家语言的土著居民”。
汉语:毕兹卡(拼音:bizika)这个词为音译词汇,一般在汉语里的选字为:毕兹卡,但是,比兹卡、毕紫喀、被仅卡、闭激卡、甚至鼻子佧也是表示相同的词意的,但是,非常多的毕兹卡的采用了“毕兹卡”作为通用,但是当你看到其他形式的字样时,也不要奇怪,音对了就行了.西兰卡普西兰卡普织物:土家语“西兰卡普”是一种土家织锦。
在土家语里,“西兰”是铺盖的意思,“卡普”是花的意思,“西兰卡普”即土家族人的花铺盖。
人们往往在“花铺盖”前冠以“土”字,以标示出这项民间工艺所包含的土家族民族特点。
土花铺盖是受到土家族人民的珍爱,视之为智慧、技艺的结晶,被称作“土家之花”。
按照土家族习惯,过去土家姑娘出嫁时,都要在织布的机台上制作美丽的“西兰卡普”,即土花铺盖。
土家族的语言文字土家族的语言文字土家族有自己的语言。
土家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
它分为南北两大方言区,北方方言区包括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永顺县、龙山县、保靖县、古丈县和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来凤县、宣恩县以及四川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等地。
上述地区至今还有部分土家人用本民族语言作为交际工具。
有些土家族地区现已使用汉语汉文,但在他们的生活中还有一些土家语的遗存。
从其遗存看,历史上他们也使用土家语的北部方言。
这些地区是: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大庸县、桑植县、花垣县和常德地区的慈利县、石门县、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恩施市、建始县、巴东县、宣恩县、咸丰县、利川县、来凤县、鹤峰县和宜昌市的长阳县、五峰县、四川秀山县、黔江县、彭水县和石柱县。
土家语南部方言的典型代表为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沪溪县,迄今这一地区仍有人使用它作为交际工具。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吉首市、凤凰县、贵州省铜仁县、松桃县、沿河县、思南县、印江县、德江县的土家人在历史上也曾使用南部方言,现今已改用汉语文。
土家语词汇的一般特点是:反映农林牧等经济生活的词语较为丰富,反映现代科学技术、现代生产以及政治生活、文化教育、表现概括和抽象概念的词语较少。
土家语的基本语法结构为主语宾语谓语语序。
历史上土家先民创造并使用过自己的文字。
秦灭巴蜀后,采取统一文字措施,土家先民的文字就废止了。
现在的日常生活中,通用汉语汉文。
土家语在语音方面的主要特点有四:一是声母中无唇齿音f和舌尖后音zh、ch、sh、r,韵母中无U、ang、eng;二是有专声母ng、r(舌尖前音)和韵母io;三是声母g、k、h和韵母i分别合拼成gi、ki、hi;四是有四个声调,但一声和四声差别不大,很难区分。
土家语的音位系统,共有二十个声母,二十四个韵母,四个基本调类。
词类:土家语的词类,除数词和量词并外,其余与汉语相同,有名词、代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象声词等十多类。
以下举几例来说明土家语中的词类的用法。
bi zi ka(土家族) nga nie cuo(我的屋) ri xi ca(做得好) ce* ke*(挑水)毕兹卡伢捏挫日西擦册克土家族我的屋做得好挑水土家语的词汇较丰富,构词方法灵活多样,现举几例把词语按表达的意义分类,与汉语词语对照记载,并用汉语拼音和汉字(无恰当汉字记音的用圆括号内两个汉字快读成音)双重记音(有的汉字读音与拼音不符者读龙山方音),以便阅读。
汉语-----土家语-----汉字记音天----------me* ---------墨词类:土家语的词类,除数词和量词并外,其余与汉语相同,有名词、代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象声词等十多类。
以下举几例来说明土家语中的词类的用法。
bi zi ka(土家族) nga nie cuo(我的屋) ri xi ca(做得好) ce* ke*(挑水)毕兹卡伢捏挫日西擦册克土家族我的屋做得好挑水土家语的词汇较丰富,构词方法灵活多样,现举几例把词语按表达的意义分类,与汉语词语对照记载,并用汉语拼音和汉字(无恰当汉字记音的用圆括号内两个汉字快读成音)双重记音(有的汉字读音与拼音不符者读龙山方音),以便阅读。
汉语-----土家语-----汉字记音天----------me* ---------墨太阳------lao ci--------劳辞月亮------su su--------俗俗今年----nong bai----- 农拜风---------re su--------热苏眼睛------luo bu ----- 罗补女人----ma ma die---麻麻爹男人----luo ba die--- 裸把爹老师------po ga-------破嘎………………目前在张家界部分偏远土家山寨仍有少部分土家族人使用此语言,并能用土家语哭嫁、唱山歌等。
日常用语1、你好!:“泥/岔。
”2、请进。
:“你/好!”3、坐一下。
:“拉/翁。
”4、我问你一件事:“厄阿/泥/萨/拉/司/叶。
”5、你坐一下:“泥/兰/翁”、“你/一/坐禁”6、吃鱼:“送/嘎”、“鱼/吃”7、我要回去了:“厄阿/送可胡。
”、“我/回去”8、再会:“情捏/衣!”日常用语1、你好!:“泥/岔。
”2、请进。
:“你/好!”3、坐一下。
:“拉/翁。
”4、我问你一件事:“厄阿/泥/萨/拉/司/叶。
”5、你坐一下:“泥/兰/翁”、“你/一/坐禁”6、吃鱼:“送/嘎”、“鱼/吃”7、我要回去了:“厄阿/送可胡。
”、“我/回去”8、再会:“情捏/衣!”问候语1、早晨好!:“早古爹/岔!”2、我是土家族姑娘:“厄阿/毕兹卡/麻麻。
”3、你是汉族:“泥/怕卡。
”4、你好吗?:“泥/岔?”5、我很好。
:“厄阿/岔低岔嘎。
”6、你现在怎样?:“泥/木兰/情莫南?”数词1、一:“拉”2、二:“捏”3、三:“梭”4、四:“惹”5、五:“翁”6、六:“窝”7、七:“捏”8、八:“叶”9、九:“格”10、十:“嘿”土家语的一些基本语法:(为了通俗易懂,尽量与普通话的拼音接近,后面的1234数字与普通话的声调做相似处理。
例如 zi4音自,ka1pu1音“喀铺”,依次类推。
)“土家语——汉语”1、稍微复杂一点的句子(不同)eg.主语+从句+谓语(实义动词+情态动词)for instance.ni2 nga2 li3 xi2 xi4.(你我说听。
)你听我说。
lau4ren3ga3 nie1 bi1li3die1 yi2si1 go2 pa3pa1 li3 xi2 ru3 ca2.(老人和孩子们都它故事讲听想 )老人和孩子们都想听它讲故事。
2、名词中心词+数词+量词——数量名猪三头——三头猪;牛几头——几头牛;人两个——两个人;3、名词中心词+ 形容词——形容词+名词中心词)牛小——小牛;被子花——花被子;4、主语+谓语+宾语(instead of主语+谓语+宾语)eg.ni2 qe4 li3?你什么说?——你说什么?an2cu1 lo4 ong1hu3 zi3ga2。
我们家人五个饭吃。
——我们家五口人5、宾语+实义谓语动词(instead of谓语+宾语)eg.ye3ga2=zi3ga2(饭吃)——吃饭li2bu1 nga4(稻谷割)割稻谷ye3ri1(事情做)干活 work6、主语+实义谓语动词+情态动词(!not主语+情态动词+实义谓语动词)eg.me2 ze3 la3(天下雨在。
)天在下雨。
7、主语+宾语+实义谓语动词+情态动词(主语+情态动词+实义谓语动词+宾语)eg.ma3ma3die1 ka1pu1 pu1 ca1.(姑娘们花买想。
)姑娘们想买花。
go2 lai4 ye3ri1 da1.(它今天干活没。
)它今天没工作。
ni2 qe4 ri1 la1?(你什么干在?)你在干什么?nga2 ye3ga1 la1.(我饭吃在。
)我在吃饭。
8、其他eg.ni2 kou2 bo1 hhi2i?(你哪儿往去)你到哪儿去?ge4 nie1hu3 yi4mo3 en1ge1la1bi3 lie3 en3zi3.(他们两个刚那边从过来)他们两个刚从那边过来。
9、形容词+程度副词(instead of程度副词+形容词)eg.gai2 biu2 re4 xi3tai2.(这女孩漂亮很。
)这女孩很漂亮。
bi2zi1ka3 lo4 ca2 xi1tai2!(土家人友善很。
)土家人很友善!10.比较句(注意:完全不同)eg.go2 ni2 la2bie1 ngai4 nie3.(它你一些挨更。
)你比它矮。
zao1gong1die1 ong1ga3ga2zu1 bie4 gi3 nie2.(上午下午一些热更。
)下午比上午热一些。
日常用语1、你好!:“泥/岔。
”2、请进。
:“你/好!”3、坐一下。
:“拉/翁。
”4、我问你一件事:“厄阿/泥/萨/拉/司/叶。
”5、你坐一下:“泥/兰/翁”、“你/一/坐禁”6、吃鱼:“送/嘎”、“鱼/吃”7、我要回去了:“厄阿/送可胡。
”、“我/回去”8、再会:“情捏/衣!”问候语1、早晨好!:“早古爹/岔!”2、我是土家族姑娘:“厄阿/毕兹卡/麻麻。
”3、你是汉族:“泥/怕卡。
”4、你好吗?:“泥/岔?”5、我很好。
:“厄阿/岔低岔嘎。
”6、你现在怎样?:“泥/木兰/情莫南?”数词1、一:“拉”2、二:“捏”3、三:“梭”4、四:“惹”5、五:“翁”6、六:“窝”7、七:“捏”8、八:“叶”9、九:“格”10、十:“嘿”土家语的一些基本语法:(为了通俗易懂,尽量与普通话的拼音接近,后面的1234数字与普通话的声调做相似处理。
例如 zi4音自,ka1pu1音“喀铺”,依次类推。
)“土家语——汉语”1、稍微复杂一点的句子(不同)eg.主语+从句+谓语(实义动词+情态动词)for instance.ni2 nga2 li3 xi2 xi4.(你我说听。
)你听我说。
lau4ren3ga3 nie1 bi1li3die1 yi2si1 go2 pa3pa1 li3 xi2 ru3 ca2.(老人和孩子们都它故事讲听想 )老人和孩子们都想听它讲故事。
2、名词中心词+数词+量词——数量名猪三头——三头猪;牛几头——几头牛;人两个——两个人;3、名词中心词+ 形容词——形容词+名词中心词)牛小——小牛;被子花——花被子;4、主语+谓语+宾语(instead of主语+谓语+宾语)eg.ni2 qe4 li3?你什么说?——你说什么?an2cu1 lo4 ong1hu3 zi3g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