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八年级下册语文配套试卷全集(语文版9份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八年级下册语文配套试卷全集(语文版9份含答案)
第一单元检测卷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一、基础积累与运用(24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昼夜(zhòu)嫌恶(wù)奔丧(sàn��) 自怨自艾(yì) B.肃杀(sù) 踌躇(chóu) 迂腐(yū) 略胜一筹(chóu) C.诮骂(xiào) 蹒跚(pán) 颓唐(tuí) 长吁短叹(yū) D.虔诚(qián) 琐屑(suǒ) 栅栏(shān) 苦心孤诣(yì)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我的另一篇小说又侥辛获奖,母亲已经离开我整整七年。
B.看见满院狼籍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
C.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
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
D.他神色自若,不动火,不生气,好像是无关痛痒,使你觉得锁然寡味。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看到破败不堪的故居,我想起儿时承欢祖母膝下的情景,不禁潸然泪下,伤心得不能自已。
B.他年轻时当过水手,经常给我们讲述世界各地稀奇古怪而饶有风趣的故事。
C.武汉和郑州城市综合实力旗鼓相当,谁会成为引领中部地区发展的中心城市呢? D.风火山隧道有着全世界最复杂的地势,为了打通此地隧道,工程队无所不用其极,堪称“逆天工程”。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能否规范熟练地书写汉字,是《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汉字书写的基本要求。
B.矗立在鲁迅纪念馆前的雕像是由热爱鲁迅的人士集资铸成并提出倡议的。
C.通过持续摄入含有1073R―1乳酸菌的酸奶饮料,学生患流感的概率会有效降低。
D.为防止不再发生类似的教学楼倒塌事故,教育局采取了很多安全措施。
5.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散文犹如散步,不必每分钟一定走多少步,不必沿一定的路线,不必预定一个终点。
②“散”的意思是:拘束少,刻意加工的成分少,没有非达到不可的目的。
③散文的特色在一个“散”字。
④犹如谈天,事先并未预定要产生结论,也未曾设计起承转合,乘兴而谈,尽兴而止。
⑤当然,散文也要有结构,而且有些散文家特别考究结构,然而,写散文可以用心经营布局,也可以不必,这个“不必”是散文的特权,非小说剧本所可效法。
A.③①⑤②④B.③②①④⑤C.⑤①④②③
D.⑤②①④③ 6.下列关于文学常识和传统文化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是《狂人日记》。
B.《背影》是一篇纪实散文,以“背影”为线索贯穿全篇,体现了父子之间的真挚感情。
C.“岁寒三友”指松、竹、兰三种植物,因这三种植物在寒冬时节仍可保持顽强的生命力而得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高尚人格的象征。
D.“朋友”一词在传统文化里枝繁叶茂,不同的朋友关系之间有着不同的称谓,如: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则称之为“金兰之交”。
7.小林晚上六点半要参加少年宫组织的一项活动,放学后打电话告诉妈妈准备晚饭。
小林表达最得体的一项是( )(2分) A.你马上给我准备晚饭,我六点半要去参加少年宫的活动。
B.妈妈,你必须早一点准备晚饭,我六点半要去参加活动,别耽误我的事。
C.妈妈,你能早一点准备晚饭吗?我六点半要去参加少年宫的活动。
D.快点给我做饭,我六点半要去参加少年宫的活动。
8.综合运用。
(10分) (1)阅读下面的材料,请你说说美国人和中国人在儿童教育上的不同。
(4分) 材料:中国人:小时候,父母先在自己的嘴里把饭嚼烂,再喂进孩子嘴里。
稍大后,就一勺子一勺子喂,一筷子一筷子喂。
经常看到祖母端着碗追着孙子喂饭的情景。
美国人:当孩子自己能拿动刀叉起,就开始自己吃饭,弄得满脸满身,家长也不管;稍大后,吃什么,是饥是饱,由孩子自己选择,家长从不过问。
如果明明不饱,为了贪玩而挨饿,也是活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漫画,说说漫画表达了什么内容及你对漫画反映的问题有何看法。
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3分) 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3分) 二、阅读理解(46分) (一)阅读鲁迅的《风筝》
节选,回答问题。
(13分) ①北京的冬季,地上还有积雪,灰黑色的秃树枝丫叉于晴朗的天空中,而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
②故乡的风筝时节,是春二月,倘听到沙沙的风轮声,仰头便能看见一个淡墨色的蟹风筝或嫩蓝色的蜈蚣风筝。
还有寂寞的瓦片风筝,没有风轮,又放得很低,伶仃地显出憔悴可怜模样。
但此时地上的杨柳已经发芽,早的山桃也多吐蕾,和孩子们的天上的点缀相照应,打成一片春日的温和。
我现在在哪里呢?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而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
③但我是向来不爱放风筝的,不但不爱,并且嫌恶他,因为我以为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
和我相反的是我的小兄弟,他那时大概十岁内外罢,多病,瘦得不堪,然而最喜欢风筝,自己买不起,我又不许放,他只得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至于小半日。
远处的蟹风筝突然落下来了,他惊呼;两个瓦片风筝的缠绕解开了,他高兴得跳跃。
他的这些,在我看来都是笑柄,可鄙的。
④有一天,我忽然想起,似乎多日不很看见他了,但记得曾见他在后园拾枯竹。
我恍然大悟似的,便跑向少有人去的一间堆积杂物的小屋去,推开门,果然就在尘封的什物堆中发现了他。
他向着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很惊惶地站了起来,失了色瑟缩着。
大方凳旁靠着一个胡蝶风筝的竹骨,还没有糊上纸,凳上是一对做眼睛用的小风轮,正用红纸条装饰着,将要完工了。
我在破获秘密的满足中,又很愤怒他的瞒了我的眼睛,这样苦心孤诣地来偷做没出息孩子的玩艺。
我即刻伸手折断了胡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
论长幼,论力气,他是都敌不过我的,我当然得到完全的胜利,于是傲然走出,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
后来他怎样,我不知道,也没有留心。
9.北京的冬天有一二风筝,为什么“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10.简要分析第②段画线句子的景物描写的作用。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11.选文第③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12.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选段主要内容。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16分) 牵挂周子①一天清晨,从梦中醒来惊出了一身冷汗。
梦境历历,如在眼前――天空飘着细雨,我回老家去,父亲说头痛得厉害。
我吓坏了,忙用摩托车带他去医院,并且一路上默默祈祷……但愿这只是一个梦,父亲肯定不会有事!②之所以会做这个梦,是因为父亲当时刚下岗在家,
A________。
那几日,小弟要结婚,家中正在装修房子。
父亲平日就
爱喝两口,加上心中不舒畅和麻烦事,B________也是在所难免。
而
父亲的高血压,又每每让我放心不下。
③醒来后,仍然C________。
把梦中的事告诉妻子,妻笑我心也太小了,会有什么事?话虽这么说,还是D________。
早饭后,马上往家中打了个电话,正是父亲接的,听到父亲的声音,我的一颗悬着的心才算放了下来。
支吾了几句,放下电话,心里格外轻松。
④事后想是否如妻所说,自己的心未免太
小太细了呢?整日牵挂这,牵挂那的,是否太女人气了呢?转念一想,不觉哑然失笑,又不是不食人间烟火,心小又有何妨?在这个世界上,有人让你牵挂,或者知道有人在牵挂着自己,不同样是一种幸福吗?
⑤我想起去年春节前的一件事。
那天,天格外冷。
因为放了寒假,睡了个懒觉,快到9点了,听到有人敲门,打开门一看,是父亲。
父亲搓着手,劈头就问,怎么没人接电话。
我说电话在客厅里,卧室门又关得严实,睡得死没听到。
父亲缓缓地说,电话半天没人接,担心你们怕是煤气中毒,就赶过来看看,没事就好。
说完就走了。
望着父亲
的背影,我的眼睛一片朦胧。
⑥这就是牵挂。
它是干渴中的一汪清泉,冬日里的一轮暖阳,滋润、温暖着我们的心灵。
它是世间美好的情感,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关爱。
是不是可以这样说,人世间因为有了这份牵挂才美丽,生命也因有了这份牵挂而精彩呢。
13.请选择正确的词语,把序号填入文中A、B、C、D处。
(4分) 备选词语:①忐忑不安②心情郁闷③心有余悸④借酒浇愁 A________
B________ C________ D________ 1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主要的两件事。
(4分) 第一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第二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15.作者选择的两件事情非常琐屑,请分析它们有什么作用。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16.第⑤段中画线的“劈头就问”和“缓缓地说”分别表现了父亲怎样的心理?(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17.模仿第⑥段中画线的句子,再写一句话。
(3分) 这就是牵挂。
它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17分) 老屋周克武①这一辈子,不管自己身居何处,在我的潜意识里,只有走进乡下的那栋老屋才叫回家。
②我家的老屋,只是傍山而建的一栋普通农舍,土墙青瓦,杉木门窗。
靠西头的几间,至今还盖着稻草,山风吹过,弥散着一股亲切的草屑味,淡淡的。
可是岁月的磨蚀无情,如今老屋的鱼鳞瓦沟里长满青苔,黄泥墙壁粉尘脱落,两扇略显笨重的大门也是油漆斑驳,绽开一条条深深浅浅的裂缝,好似老人额头遍布的皱纹。
③老屋真的“老”了。
落日衔山时分,我站在村口远远望去,它像在酣睡,许是太累,睡得那样安详、静谧。
④我默默走近老屋。
夕阳下,风如佛手,柔柔地摩挲路边的草木,没有声响;鸟儿慵倦地栖落在树上,伸出尖尖小嘴巴梳理自己的羽毛,没有鸣唱。
也许它们此刻一如我的心情――轻轻抚摸深褐色的大门,却不敢推开,怕惊扰了老屋,惊碎了它的梦。
⑤梦里有我的童年。
也是在这样的傍晚,太阳渐渐沉落,屋檐下飘落起母亲长一声短一声催我回家的呼唤。
我,还有鸡们、鸭们、牛羊们,朝同一个方向――炊烟轻笼的老屋,踏碎了一路残阳。
我难以自控地抬眼望望,屋顶的炊烟仿佛还在,柴火饭的香味仿佛还在,飘飘拂拂,又落到了我的鼻尖上。
此刻,我真想再像孩提时那样,一路飞跑进屋,猴急火急拈起一块香喷喷的白米锅巴塞进嘴里,再听一声母亲骂我“馋嘴猫”…… ⑥老屋是心的归宿。
当我终于抬脚跨进门槛的一刹那,一种久违的感觉涌动全身:真的到家了。
⑦老屋是父亲耗尽心血的杰作。
我小时候,常听父亲说起,他和一家人是在赤日炎炎的酷暑下挥锄破土,头顶满天繁星赶运木料、砖块、沙石,直至北风呼啸的严冬圆垛上梁。
【A】像春燕衔泥般,几经周折,终于盖起了这个属于自己的窝。
【B】那时候,每当亲友上门,父亲总会喜形于色地拍拍门窗,或者指指屋上的椽皮、横梁,夸他这房子坚固耐用。
一个秋日,村里来了位摄影师,平日不爱照相的父亲,突然换上他仅有的一件中山装,拉着一家人在老屋前照了张相。
还一再叮嘱我记住,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
⑧几十年岁月蹉跎,转眼间物是人非。
奶奶和父亲去了另外一个世界,母亲也随我住进了城里。
夜深了,我一个人默默地坐在堂屋里,孤灯只影,满屋的冷清。
⑨窗外的上弦月,瘦瘦的。
也许是我与它相隔太久,彼此之间已经陌生,它刚刚露出半张脸,一转身,又躲进了薄薄的云层。
我突然想起,儿时老屋的月亮似乎不是这样。
那时,我走到哪里它就跟到哪里。
夏夜,奶奶把在外纳凉的我抱上床,月亮也悄悄地从窗口跟进来轻抚着我的脸。
我至今记得奶奶一直坐在床沿,边给我打扇边哼童谣:月光光,夜光光,伴随我家乖乖郎……我迷迷糊糊入睡了,奶奶的歌声还在继续,像温婉的明月,落在我的枕上,我的梦里。
今晚,我可用记忆的碎片还原全部细节,却再无法听到奶奶的歌声。
只有墙角那张静
卧的雕花床仿佛与我达成心灵上的某种默契,无可辩驳地见证这里曾经氤氲的天伦之乐。
⑩而这一夜,我久久无法入睡。
B11第二天一早起来,太阳刚刚露头,温煦的阳光投射在老屋的房顶,染成一片熟悉的金黄。
我在老屋的里里外外转来转去,每走一步,仿佛都可弯腰拾起儿时的一段记忆。
门槛上,父亲抚膝而坐,眉飞色舞讲三国;杂屋里,母亲筛糠剁菜喂猪仔;后山竹林中,与儿时伙伴追追闹闹捉迷藏;屋前小道上,高举火把,紧跟大人去看电影……在我眼里,老屋是一本贮满情与爱的大书,翻开任何一页,都会找到生命之源的温暖。
B12吃过早饭,我站在老屋门口与亲友们闲聊。
邻家小侄劝我拆除老屋,盖幢时尚气派的“小二层”。
B13我摇摇头:不拆!他哪里知道,没了老屋,我的灵魂只能浪迹天涯。
18.本文记叙了作者回访老屋的经过。
请摘录文中语句,把作者的行踪补充完整。
(3分) 站在村口远远望去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默默地坐在堂屋里→(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站在老屋门口 19.细读第②段,说说对老屋的描写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感情。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20.文中描写细腻感人。
参考示例,从第⑦段描写父亲的【A】【B】两个画线句中选择一句加以品析。
(4分) 示例:夏夜,奶奶把在外纳凉的我抱上床,月亮也悄悄地从窗口跟进来轻抚着我的脸。
品析:“轻抚”一词运用拟人手法,借月亮生动地写出了奶奶对“我”的疼爱及给予“我”的心灵抚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21.第⑨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耐人寻味。
怎样理解“奶奶的歌声”落在“我的梦里”?(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22.你对结尾处作者不拆老屋的决定如何评价?结合全文并联系现实生活谈谈。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三、作文(50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一个地方,那儿,写满了友谊、感动和期盼,充满了关爱、欢乐和温馨;那儿,有鲜花和掌声,有失落和泪水;那儿,我们邂逅了美丽,学会了坚韧…… 那儿,留下了你怎样的故事?带给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以《那儿,__________》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②自选文体;③不少于500字。
第一单元检测卷 1.B(A.sàn�馈�sān�溃�C.xiào―qiào,yū―xū;
D.shān―zhà) 2.C(A.辛―幸;B.籍―藉;D.锁―索) 3.D(无所不用其极:指做坏事时任何极端的手段都使得出来,含贬义。
与语意不符) 4.C(A.两面对一面,删除“能否”;B.语序不当,“集资铸成”和“提出倡议”调换位置;D.否定不当,删除“防止”或“不”) 5.B(第③句指出散文的特色;第②①④句,先解释“散”,然后通俗形象地对散文的特色进行解释;第⑤句再写散文的结构要求) 6.C(“岁寒三友”指松、竹、梅) 7.C 8.(1)①中国人:注重孩子的身体健康(有没有吃饱),对孩子不放心。
②美国人: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的个性。
(2)内容:漫画有大小鸟笼两个,放假了,孩子从学校这个小鸟笼飞了出去,把书包丢在一边,然后飞向另一个更大的鸟笼,笼上写着“各种补习班”。
看法:孩子缺少自由的空间,没有自己的天地,孩子爱玩的天性被扼杀,这就是目前中国的教育状况。
9.因为故乡的风筝时节是春二月,而北京冬季就有人放风筝,所以“惊异”(2分)。
见到风筝,“我”就想起小时候对小兄弟精神虐杀的一幕,而且无法补过,心头不禁“悲哀”(2分)。
10.这一句景物描写反衬了“我”悲痛沉重的心情(1分),正是这些充满生命力的
景物才更加重“我”的忏悔(1分),增添了“我”的悲哀(1分)。
11.神态、动作描写(2分),这些描写为我们刻画了一个天真、活泼,对风筝痴迷的小兄弟形象(2分)。
12.“我”少年时残暴虐杀了弟弟的风筝梦。
13.A②B④C③D① 14.作者因一场噩梦而对父亲惦念不已,非得通过电话“听到父亲的声音”才安心(2分);父亲因为没人接电话竟疑心儿子全家是否煤气中毒了,特地赶来察看(2分)。
15.以小见大(1分)。
这两件事情虽然琐屑却有典型意义,体现了父子间无微不至的“牵挂”,是人世间最美好的情感(1分)。
正是这种亲情维系着我们这个世界,温暖着我们的心灵,并使人生绽放绚丽的色彩(1分)。
16.“劈头就问”表现了父亲焦急万分,担心儿子全家煤气中毒(1分);“缓缓地说”是因为父亲得知没接电话的原因,儿子全家平安以后,内心感到轻松释然(1分)。
17.示例:风雨中的一把雨伞,黑暗里的一束亮光,保护、照亮着我们的生命。
18.(1)默默走近老屋(2)抬脚跨进门槛(3)在老屋的里里外外转来转去 19.既蕴含着作者回到老屋时涌起的亲切感,又蕴含着作者对老屋老去的惋惜之情。
20.示例一:【A】“春燕衔泥”这个比喻形象生动地表现了父亲建造新房时的不辞劳苦,满怀憧憬,读来真切感人。
示例二:【B】“拍拍”“指指”,运用叠词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父亲造好房子后的喜悦、自豪。
21.既指在“我”入睡后奶奶依然为“我”唱着童谣,又指奶奶的童谣和奶奶的爱意深深地烙在“我”童年的记忆中。
22.示例一:我觉得作者这样决定是对的。
因为老屋虽老,却保藏着他童年的记忆、温暖的亲情,回到老屋,他的灵魂就有了归宿;现实生活中我们不仅需要好的居住条件,更需要有精神的家园,比如人们搬迁或远行时,总是对故园怀有一种特殊的情感。
所以作者的决定是可以理解的。
示例二:我觉得作者这样决定是不妥的。
虽然老屋里保藏着他童年的记忆、温暖的亲情,使他的灵魂有了归宿,但是一味沉迷于过去,往往会牵绊住人生前进的步伐;时代在发展,拆除老屋,重建时尚的新居是社会发展的趋势。
所以老屋还是应该拆的。
示例三:我觉得作者这样决定有他的道理,也有他的不妥之处。
道理在于:老屋里保藏着他童年的记忆、温暖的亲情,回到老屋,他的灵魂就有了归宿。
不妥之处:人不能总停留在过去,拆除老
屋,重建新居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我们应该跟上时代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