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长沙大火的再考察——兼与刘大禹《酆悌与长沙文夕大火新探

合集下载

文夕大火是怎么回事?长沙大火为何叫文夕大火

文夕大火是怎么回事?长沙大火为何叫文夕大火

文夕大火是怎么回事?长沙大火为何叫文夕大火>文夕大火于1938年11月13日凌晨发生在长沙。

因应日寇的进犯,国民党当局采用焦土政策,制定了焚烧长沙的计划。

但在计划正式实施之前,一系列偶然因素却让这场火灾变得完全不受控制,最终导致长沙30000多人丧生,全城90%以上的房屋被烧毁,经济损失约10亿元。

也让长沙与斯大林格勒、广岛和长崎一起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毁坏最严重的城市。

是中国抗战史上与花园口决堤、重庆防空洞惨案并称的三大惨案之一。

12日所发的电报代码是“文”,大火又发生在夜里(即夕),所以称此次大火为“文夕大火”。

1938年10月武汉失守后,日军继续南犯,湖南由抗战的大后方转变为抗日的前线。

11月9日日军攻陷岳阳,继续向南推进至新墙河北岸,湖北门户洞开。

在此严峻形势下,10月下旬和11月上旬,蒋介石在长沙两次召集军政会议,讨论战局问题。

因对确保长沙缺乏信心,蒋介石指示实行“坚壁清野”和“焦土抗战”的方针,在长沙沦陷前将全城焚毁。

11月7日,蒋介石在长沙召开的重要军事会议上再一次指示:长沙要实行“焦土抗战”,如不守,必须彻底破坏,“不资敌用”。

省政府主席张治中据此于11月10日召开省府会议议决,由长沙警备司令部第二团团长徐昆任放火总指挥,组织放火队伍,准备放火工具。

放火时,以城南天心阁处举火为号,全城统一行动。

按此计划,徐昆将警备第二团以3人为一组,编成100个放火小组,分发放火器材,调集大量消防车,灌入汽油,作为放火车。

11月12日上午9点左右,由衡阳上行的火车宣布停开。

当天下午,一些主要街道便堆放了大量易燃物。

有些墙壁上用石灰写着“焦”字,或画了其他纵火暗号,或用日文写着对敌宣传标语。

几乎同一时候,蒋介石限一小时到达的密令送到张治中手中:“长沙如失陷,务将全城焚毁,望事前妥密准备,勿误!”随后,张治中又接到蒋侍从室副主任林蔚的电话,内容是“对长沙要用焦土政策”。

当时,“前线平静”,敌我双方还相持于新墙河以北,距长沙还有100多公里。

抗战时期“文夕大火” 戴笠监控焚城计划

抗战时期“文夕大火” 戴笠监控焚城计划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抗战时期“文夕大火”戴笠监控焚城计划
导语:说到长沙抗战,文夕大火是绕不过去的一段历史。

在诸多面世的文章中,有一个关键人物却很少有人提及,那就是军统局副局长、“特工王”戴笠。

说到长沙抗战,文夕大火是绕不过去的一段历史。

在诸多面世的文章中,有一个关键人物却很少有人提及,那就是军统局副局长、“特工王”戴笠。

近日,戴笠发给蒋介石的一份电报原件以及各方资料浮出水面,诸多真相得以解密。

原来,文夕大火前,军统特务头子戴笠竟然在长沙,严密监控焚城计划……
一份电报,最终使蒋介石痛下决心毁城
1937年,日军发动侵华战争,大批城市沦陷。

焦土政策开始被国民政府重视,李宗仁还将此策略汇编成册。

其时,汪精卫等人对此策略提出反对意见。

1938年10月13日,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第一处主任贺耀祖、军统局副局长戴笠联名电呈蒋介石,汇报江西九江失陷前未能贯彻焦土作战,被日军获大量物质的情形。

原电文为:“九江自沦陷后,暴敌除奸淫烧杀外,并将有历史性及珍贵之物品悉数搬运回国。

近将各商店居户搜出之日用品及我军遗弃之大米万余包,分发汉奸与难民以示小惠,或贱价售于苦工以收人心。

现市民颇感敌军之来反获利益,宁肯冒险亦不远离。

查此实因由我党政军警,对政府坚壁清野、焦土抗战之政策,未能贯彻实行,以致资敌利用也。


同年10月下旬,广州、武汉相继沦陷,政府严令实施焦土政策,并责成戴笠与军统人员在武汉督促方案的执行。

然而,国民党内部意见不统一,武汉警备司令郭悔擅自先行撤退,焦土计划未能全部完成,最终机场为敌所用。

生活常识分享。

浅议长沙文夕大火

浅议长沙文夕大火

浅议长沙文夕大火摘要:国民党在正面战场上纵火焚烧湖南省府长沙,古城顷刻间化为残垣断壁,黎民百姓流离失所。

深究事发原因不仅与蒋介石极力主张的“焦土政策”、“坚壁清野”有关,还与国民党政治的腐败不无关系。

关键词:长沙文夕大火;蒋介石;焦土政策长沙大火亦称文夕大火,发生在1938年11月12日,因民国时期电报代码记日用汉字韵母代替,依《韵母代日表》,12日为“文”,火起夜晚,故名“文夕大火”,事实上火起确切时间是:11月13日凌晨。

文夕大火有特殊的历史背景,然在距离黄河花园口决堤事件不到六个月,国民党在正面战场上故伎重演,纵火焚烧湖南省府长沙,古城顷刻间化为残垣断壁,黎民百姓流离失所。

深究事发原因不仅与蒋介石力主的“焦土政策”、“坚壁清野”有关,还与国民党政治的腐败不无关系。

一、广州武汉相继失守,蒋决定在湘纵火文夕大火源自“焦土政策”。

1938年10月21日广州弃守,10月25日陈诚将部队从武汉撤退完毕,这两座重要城市先后失陷标志,大规模的战役告一段落。

至此,日本在粤汉线上完成了对湖南南北夹击的态势,湖南由抗日大后方一跃成抗战前线。

武汉撤守时,蒋打算焚毁武汉三镇,因外商阻挠未果。

武汉失陷后,蒋在长召开最高军事会议。

“会上,蒋介石斥责武汉撤退时,没有实行‘坚壁清野’,使大量物资器材未能疏散破坏,资敌所用。

是以决定长沙不守时,予以‘彻底破坏’” 湖南军政要人张治中、陈诚都在场。

会议结束后几天,在南岳会议上重申破坏长沙的决定。

11月7日蒋在何健的别墅-蓉园再次召开军事会议。

出席军事会议的有“湖南省主席张治中,长沙市长席楚霖,长沙警备司令酆悌等党、政、军、警各界要人。

会上,蒋介石首先哼了几句:‘抗战必胜’,‘建国必成’的老调,接着就问张治中:‘敌人来了,你们长沙怎么办?’张治中还没有来得及回答,蒋即说:‘还有什么可以思索的,烧掉就是了。

我们不能住,也不能叫敌人来住。

’蒋又说:‘不论粮食器材,凡不能带走的东西都用火烧掉,这是大家不可忘了的事。

焦土抗战长沙文夕大火

焦土抗战长沙文夕大火

焦土抗战:1938年长沙的焚城之灾楼主图集1938年11月12日的长沙,就像时任市长席楚霖回忆录中描述的那样,“像一只在狂风巨浪中颠簸着的破船”,战争的恐怖和阴影将这座城市完全笼罩。

上午9点左右,由衡阳上行的火车宣布停开。

几乎同一时候,蒋介石限一小时到达的密令到达张治中手中:“长沙如失陷,务将全城焚毁,望事前妥密准备,勿误!”旋即张治中又接到蒋侍从室副主任林蔚的电话,内容是“对长沙要用焦土政策。

”时任湖南省会警察局机要秘书吴世佶回忆,11月12日下午17点以前,“长沙市区并没有撤退和准备撤退的迹象,不过山雨欲来的传说和谣言时有所闻”。

吴世佶记得那时候,他正和时任警察局局长文重孚一起吃晚饭,文重孚当时忧虑的不是战局的恶化,而是出现了与其职责相关的警察大批逃亡,“值班警察逃亡后,就加派一班人去执勤,结果加派的人也跑了,再加派一班人去追,连追的人也跑了,约计已经陆续跑了好几百人”。

文重孚两天前已经派人将家属送回益阳原籍,自己搬到警察局住宿,随身的一个小被包里,“仅有一条白布统被,一条白被单,一床羊毛毯和一个小枕头,此外再无他物”。

战况的节节失利,将原本是抗战大后方的长沙推到了抗战第一线。

席楚霖在两个多月前的8月25日匆忙就职,他回忆,就在上任前一周,8月17日,“日军18架飞机第七次轰炸长沙,投弹100余枚,被炸20余处,伤亡800余人”,“前方又不断传来战败的消息”,“10月25日武汉沦陷后,形势更为紧张”。

11月1日,湖南省市政府动员市民疏散,并决定将省政府迁往沅陵,市政府迁往邵阳。

“仅有的交通工具被各机关占据,车站码头混乱极了,因争夺一个座位而相互斗殴,造成流血事件经常有之”。

从11月初开始的疏散,周立波在《三至长沙》中甚至认为,“是近代中国第一次人口大迁移”。

因为武汉会战失利之后,难民和伤兵源源不断地涌入,加上武汉的机关、工厂的迁移,长沙人口已经由30万骤增至50多万。

如此庞大的人群转移,对于当时长沙铁路、公路、航运等所有可能的运力而言,是一次残酷而严峻的考验。

二战中著名的焦土政策:蒋介石的-焦土抗战-

二战中著名的焦土政策:蒋介石的-焦土抗战-

二战中著名的焦土政策:蒋介石的"焦土抗战"本文导读:当时以起火为号,但是由于一处油坊被炮弹袭击后着火,结果烧城官兵以为是烧城命令,酿此惨祸。

起因1938年11月7日至9日,在长沙的何健公馆内,蒋介石召开了一次军事会议,出席会议的是当时国民政府军委会的首脑人物,有冯玉祥、唐生智、何应钦和陈诚等人,时任湖南省政府主席张治中、长沙警备司令酆悌和湖南省保安处长徐权也参加了会议。

会议主要讨论长沙面临日军入侵时的弃守问题,就在这次会议上,长沙----这座近三千年的历史文化名城与焦土抗战的政策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1938年10月25日,蒋介石撤离武汉,来到湖南南岳。

在此之前的四个多月里,中国军队和侵华日军在武汉展开了大规模会战,双方共出动兵力150万人,舰艇160余艘,飞机600余架,从六月一直激战到十月,10月24日蒋介石下令撤退,25日武汉沦陷。

就在武汉会战结束的四天前,华南的日军从大亚湾登陆,又侵占了广州。

此时,日军兵分两路,从武汉和广州南北夹击,想以最快的速度打通粤汉铁路交通线,来实现它"五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

而长沙正是这条粤汉铁路交通线上的重要城市,面对日军的疯狂进攻,长沙是坚守还是放弃,成为举国关注的大问题。

1938年11月10日,湖南省主席张治中召开紧急会议,开始传达蒋介石准备焚烧长沙,实行"焦土抗战"的指示,身为长沙市长的席楚霖参加了这次会议。

这次会议的内容对长沙老百姓来说是高度保密的,当时的人们只知道要疏散,却并不知道要焚城。

会议结束后,长沙警备司令鄷悌又召开省会党政军警宪处长以上负责人会议,宣布实行紧急疏散,并开始策划焚毁长沙的行动。

经过在这之后,长沙的疏散加速进行开来。

公路上,各种军用民用汽车、马车、人力车络绎不绝,码头上、火车站到处挤满了人。

与此同时,焚毁长沙的各项准备工作也在进行着,当晚,长沙警备司令部便开始积极准备纵火器材和汽油煤油,并在各交通要道拦劫车辆,作为最后撤离的工具。

文夕大火简介

文夕大火简介

文夕大火简介文夕大火啊,那可真是一场特别惨痛的灾难呢。

在1938年的时候,长沙就遭遇了这么一场大火。

当时的情况啊,真的是乱成了一锅粥。

国民党当局呢,为了不让长沙这座城市的物资被日本侵略者给利用了,就想出了这么一个焦土政策。

可是啊,这政策执行起来完全乱了套。

你想啊,本来是想有计划地把一些重要的东西给处理掉,结果呢,一下子就失控了。

那大火就跟疯了似的,呼呼地烧起来了。

那火势大得呀,就像一条巨大的、发怒的火龙,在城市里横冲直撞。

老百姓们可惨喽,好多人都还没反应过来呢,家就被大火给包围了。

好多家庭啊,辛辛苦苦积攒了一辈子的家当,就这么一下子被大火给吞噬了。

那些温暖的小窝,那些充满回忆的小物件,全都没了。

有的人眼睁睁看着自己的房子在大火里倒塌,那得多绝望啊。

而且啊,在大火里,大家四处逃窜,那场面就像世界末日一样。

亲人之间被人群冲散的情况多得是,哭喊声、呼喊声,整个城市都乱哄哄的。

这场大火啊,把长沙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几乎给毁了个干净。

那些漂亮的古建筑啊,好多都化为了灰烬。

长沙以前可是有很多独特的文化和传统的地方,就这么被一场大火给烧没了影。

这对长沙人民来说,简直就是心中永远的痛啊。

不过呢,长沙人民也是很坚强的。

大火过后,他们就慢慢开始重建自己的家园。

就像打不死的小强一样,一点点地把废墟重新变成了有生气的城市。

虽然曾经的那些美好很多都找不回来了,但是他们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又让长沙慢慢地站了起来。

现在我们看到的长沙啊,充满了活力,高楼大厦林立,各种美食到处都是。

但是我们也不能忘记曾经的那场文夕大火,它是历史给我们的一个惨痛教训,时刻提醒着我们要珍惜和平,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评论长沙大火的文章作文

评论长沙大火的文章作文

评论长沙大火的文章作文《长沙大火:历史的教训与反思》1938 年 11 月 13 日凌晨,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在湖南省长沙市燃起。

这场大火持续了五天五夜,烧毁了长沙城的大部分地区,造成了无数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长沙大火。

长沙大火是一场人为的灾难,它的发生和蔓延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教训和反思。

我们应该认识到,火灾是一种非常危险的灾害,它可能在瞬间造成巨大的破坏和人员伤亡。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火灾预防和应对措施,提高公众的火灾意识和自救能力。

我们应该反思城市规划和建设中的问题。

长沙大火的发生与城市规划不合理、消防设施不完善等因素密切相关。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城市规划和建设,提高城市的安全性和抗灾能力。

我们应该从历史中吸取教训,珍惜和平,反对战争。

长沙大火的发生与日本侵华战争密切相关。

战争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损失,我们应该珍惜和平,反对战争,维护世界和平。

《长沙大火:人性的考验与光辉》1938 年 11 月 13 日凌晨,长沙城发生了一场毁灭性的大火。

这场大火持续了五天五夜,烧毁了长沙城的大部分地区,造成了无数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然而,在这场灾难中,我们也看到了人性的光辉和伟大。

在大火发生后,许多市民自发组织起来,参与灭火和救援工作。

他们不顾个人安危,奋勇向前,为保护自己的家园和他人的生命财产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其中,有一些市民甚至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这些市民的行为充分体现了人性的光辉和伟大,他们的英勇事迹将永远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中。

除了市民的自发行动外,政府和军队也迅速采取了行动,组织救援和灭火工作。

他们不顾疲劳和危险,日夜奋战在第一线,为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做出了巨大的努力。

这些政府和军队的行动充分体现了他们的责任和担当,他们的英勇事迹也将永远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中。

长沙大火是一场悲剧,但它也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辉和伟大。

在灾难面前,我们应该团结一心,共同应对,用我们的勇气和智慧战胜困难和挑战。

文夕大火:两个邵阳人的幸与不幸

文夕大火:两个邵阳人的幸与不幸
露 汪 精 卫 叛 国 投 敌 丑 闻 的 新 闻 工 作 者 )一 起
从 排 长 、连 长 做 到营 长 。他历 经 百 战 ,参 加
过 东 征 、北 伐 和 “ 八 一 三 ”淞 沪 抗 战 ,指 挥
军 队得心应手 。
1 9 3 8 年 ,岳岑 在 湖南 省会 长沙 任警 备 旅
少将旅长 。那年秋 天 ,他 的黄埔向期 同学陈大
大 幸者 是 时任 长 沙警 备旅 少 将 旅长 的岳
岑 。1 9 0 2年 出 生 的 岳岑 ,是 邵 阳新 邵 县 人 ,
黄 埔军 校第 一 期学 员 。其父 岳 卓如 是 近代 著
名 的教育 家 、实业 家 。岳岑 年轻 时身材高 大 , 作 战 勇猛 ,在 北伐 战 争 中屡立 战 功 ,很 快 就
他 最爱 的活动 ,年 轻 的时 候 常与 士兵 打 ,与 老 乡打 。 1 9 9 2年 ,他 从 台湾 回乡定 居后 ,依 然 兴趣 不 减 当年 ,晚 辈来 看 望他 ,礼 品 可 以
不 带 ,但 麻 将 却不 能 不 陪着 打上 几 圈 。他还 不 时饶 有 兴趣 地 回忆 当年 在 长沙 与著 名 报人 严怪 愚 ( 1 9 1 1 - 1 9 8 4 ,湖 南邵 阳人 ,第 一个 揭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躲 过了 “ 文 夕 大火 ”那 场劫 难 后 ,岳 岑 看淡 了功名 利 禄 。后 主 动 申请 到南 京 中 央陆 军 学校 空 军入伍 生 营 担任 教官 。作 为 黄埔 一 期学 员 ,他退 役前仅 是 国防部少将 高参 而 已。 而 在戎 马 倥偬 之余 ,他 尽 兴娱 乐 。打麻 将 是
二团团长徐昆和长沙市警察局长文 重孚 ,本该 担任此次放火行动总指挥 的岳岑则 因 回乡治腿

周恩来、叶剑英和郭沫若等在长沙大火中

周恩来、叶剑英和郭沫若等在长沙大火中

周恩来、叶剑英和郭沫若等在长沙大火中
陈浩望
【期刊名称】《武汉文史资料》
【年(卷),期】1999(000)001
【摘要】1938年11月10日,日本侵略军第六师团侵占了岳阳.虽然岳阳距长沙还有140公里,但当时长沙的国民党军政要员,在听到谣言:“敌人已打过新墙河了” 后,“奉命”下令纵火烧了长沙,将有30多万人的文化古城付之一炬.据不完全统计:大火毁房五万余栋,约20万居民无家可归,死二万余人,伤残者和财产损失无法统计.然而,长沙是被烧了,日本人却没有到长沙来,一场虚惊.火烧长沙成了可笑的“焦土战”例.周恩来、叶剑英和郭沫若、田汉、张曙等目睹了长沙大火的全部过程,并亲自组织、亲自参与了救灾善后工作.本文追叙数十年前中国抗战史上震惊中外的长沙大火,让读者诸君听一听先辈们的抗战历史足音.
【总页数】5页(P7-11)
【作者】陈浩望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27
【相关文献】
1.周恩来论鲁迅与郭沫若——纪念周恩来诞辰110周年 [J], 程凯华
2.政治部的周恩来教授部的叶剑英左派的文武攻势 [J], 江仙;
3.南光集团:从周恩来和叶剑英提议建立到澳门“定海神针” [J], ;
4.南光集团:r从周恩来和叶剑英提议建立到澳门"定海神针" [J], 王棕宝
5.写在周恩来总理、叶剑英副主席视察北京市第三聋人学校50周年之际 [J], 顾定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回忆周总理在长沙大火前后的斗争实践

回忆周总理在长沙大火前后的斗争实践

出版物刊名: 图书馆
页码: 3-3页
主题词: 周总理 长沙大火 中共代表团 叶剑英 国民党 日本帝国主义 湖南 徐特立 八路军 办事处
摘要: <正> 一九三八年十月,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国武汉。

敬爱的周总理率领中共代表团从武汉最后一批往重庆撤退。

十月十六十日经沙市进入湖南境内,当晚住宿在澧县阳公社桃花滩。

次日启程到长沙。

到长沙后,周总理和叶剑英同志住在寿星街徐特立同志领导的八路军驻湘办事处。

在长沙的二十多天时间里,在国民党准备弃守长沙,军事倥偬,纷乱如麻的危争时刻,周总理为了全民族的解放,不顾个人安危,夜以继日地工作,不是接待来纺者,就是到长沙师范去检查指导三厅的工作,或是找湖南省委负责同志谈话,宣传党中央、毛主席关于“武装民众,准备与发动游击战爭”的布署,指示湖南省委迁往邵阳,坚特抗战到底。

抗战时期“文夕大火” 究竟是谁放的?

抗战时期“文夕大火” 究竟是谁放的?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抗战时期“文夕大火”究竟是谁放的?
导语:随着电视剧《战长沙》的热播,许多人都被其内容之一的“文夕大火”吸去了目光。

文夕大火还是二战中的三大惨案之一,可大火到底是谁下令放的
随着电视剧《战长沙》的热播,许多人都被其内容之一的“文夕大火”吸去了目光。

文夕大火还是二战中的三大惨案之一,可大火到底是谁下令放的呢?
1940年9月,父亲奉调为军事委员会政治部部长兼三民主义青年团中央干事会书记长。

在这期间,父亲与政治部主管宣传的第三厅厅长郭沫若有过小过节。

其实,在重庆期间,父亲一直袒护郭沫若等人。

有人要把郭沫若一派文人排挤出去,父亲非但没有这样做,还在政治部设置一个文化工作委员会,请郭沫若主持,以安置这些左派文人。

父亲的用意很明确:“我特意为我们左派文化人建立了一个租界!”父亲曾当面和郭沫若说过这句话。

他还经常与郭沫若谈话,帮助郭沫若解决实际问题。

但是,郭沫若做的一件事情让父亲非常不满意,没有理解父亲的良苦用心。

父亲说,到抗日战争中期,在重庆的左倾文化人都有对特务的恐惧,昨天说某人失踪,今天又说某人被捕,他们时刻提防会被逮捕,纷纷向香港、南洋转移。

为此,父亲曾召集文化界人士,发表谈话,表示态度,保证他们在重庆不会有危险;同时指出香港、南洋也不是个安全地带,希望大家勿为谣言所动摇。

父亲说这话是从爱护文化人的角度出发,但是郭沫若对父亲的讲话大加嘲讽。

生活常识分享。

蒋介石追责长沙“文夕大火”

蒋介石追责长沙“文夕大火”

名其故” 。
天亮 后 ,酆悌 奉 命 向第 九
房屋 ,街 巷 焚毁 达 5 9 0 余条, 原 本繁华 的北 正街 、坡 子街、 府 后街 、八 角亭等 一片废 墟 , 就连湖南省政府 、民政厅 、建
据纲要 , 做好细则 , 送来核定” 。 实施焚城有一个前提 ,那 就是必须等 日军攻入长沙时才 可执行 。 不料计划还没完成“ 核 定” ,大火就在 1 3日凌晨 提前
似乎在说 ,蒋介 石已经下指示 要查 明实 际责任人 ,这对酆而 言, 在责任方面或可有所减轻 。 那么事情真 的是这样吗? 要办酆悌
为 了安抚 长沙乃 至湖南 民众 , 蒋介石在 1 4日就已经决定 “ 弃 车保帅” ,处理次一级责任人。 但 在对 部 属 的 指 示 中,仍 然
内外 警 钟 响起 ,突 然 出 现 的大
往张治中的住所。酆悌抵达张 寓时 ,已是凌晨 4点半 ,他将 情况报告张治 中,两人都对这 次一无省府命令、二无警备司
令 部 命 令 、三无 天 心 阁挂 出放 火信 号 的放 火 行 动 “ 嗟 叹 而莫
火很快就将全城笼罩。一时间 到处都是火海 ,仍然留居城 内 的市民争相逃奔 ,爆炸声 、嘶
根 据 《陈 诚 先 生 书 信
集—— 家书》所载 ,蒋介石主 张 “ 不能使湘 民反感 ,增加政 府 困难 ……不 可使文 白 ( 张治 中) 政治生命从此断送 ,而予
以善 后 机 会 ” 。在 此 前 提 下 ,
火正指挥的警备团长徐 昆,是
首要责任人。
然而 当张 治 中于 1 5日命
放火焚毁长沙城 ,原本是 湖 南省 政府 主席 张治 中于 1 1 月 1 2日上 午 9时许 收 到军 事
委 员会 委 员 长侍 从 室 发来 的 “ 文侍参电” , 即蒋介石下达 “ 长 沙如失陷 ,务将全城焚毁 ”的

文夕大火.刘立煌

文夕大火.刘立煌

焚城命令
• 紧急会议结束后,长沙警备司令鄷悌 鄷悌又召开省 鄷悌 会党政军警宪处长以上负责人会议,宣布实行 紧急疏散,并开始策划焚毁长沙的行动。 • 11月12日,上午9点,从衡阳上行的火车宣布 停开,与此同时,张治中也接到蒋介石的紧急 电报,电报内容如下:“长沙如失陷,务将全 城焚毁,望事前妥密准备,勿误!” • 几个小时之后,鄷悌 鄷悌等人就将焚城计划拟好了, 鄷悌 计划的全称叫做《破坏长沙计划大纲》,具体 《破坏长沙计划大纲》 负责计划起草的是当时长沙警备司令部参谋处 徐权。 长徐权 徐权
失去了太多
• 长沙的文化教育事业,一直在全国占有很重要的位置。然而这场文夕 长沙的文化教育事业,一直在全国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大火,却使创建于明末清初的明德中学、周南中学、 大火,却使创建于明末清初的明德中学、周南中学、省立长沙高等学 校等数十所学校,全部烧成废墟。仅私立中小学就有31所被完全焚毁 所被完全焚毁。 校等数十所学校,全部烧成废墟。仅私立中小学就有 所被完全焚毁。 其中明德中学的乐诚堂,堪称是中西合璧的优秀建筑, 其中明德中学的乐诚堂,堪称是中西合璧的优秀建筑,是著名科学家 周光召之父,即中国近代著名土木工程师周凤九所设计, 周光召之父,即中国近代著名土木工程师周凤九所设计,大火中被烧 得千疮百孔。 得千疮百孔。 • 当时古玩店聚集的地区藩城堤一带,大火中全部被毁,无数价值连城 当时古玩店聚集的地区藩城堤一带,大火中全部被毁, 的文物,也随同大火化为灰烬。 的文物,也随同大火化为灰烬。 • 明代高大城墙上耸立的天心阁,是古城长沙的象征,也是长沙地势最 明代高大城墙上耸立的天心阁,是古城长沙的象征, 高的地方,在大火中烧得仅剩下残垣断壁。 高的地方,在大火中烧得仅剩下残垣断壁。 • 西汉长沙王刘发所修筑的定王台,清朝末年被改建为“湖南省立图书 西汉长沙王刘发所修筑的定王台,清朝末年被改建为“ 然而这座绵延了两千多年的名楼, 馆”。然而这座绵延了两千多年的名楼,连同它所珍藏的万卷善本古 在大火中毁之殆尽。 籍,在大火中毁之殆尽。 • 长沙人祭祀火神的火宫殿,千百年来是长沙民众寻求火神护佑的地方, 长沙人祭祀火神的火宫殿,千百年来是长沙民众寻求火神护佑的地方, 然而这个供奉火神的地方在文夕之夜也同样没有幸免于被火烧的厄运, 然而这个供奉火神的地方在文夕之夜也同样没有幸免于被火烧的厄运, 大火中仅剩下这座门楼。当时这里还安置了一批从前线下来的伤病员, 大火中仅剩下这座门楼。当时这里还安置了一批从前线下来的伤病员, 也随同火宫殿一起化为了白骨轻烟。 也随同火宫殿一起化为了白骨轻烟。

“文夕大火”前后:长沙早期电影放映业兴衰(1905—1938)

“文夕大火”前后:长沙早期电影放映业兴衰(1905—1938)

Before and after"Wenxi Fire":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Early Film Screening Industry in Changsha(1905-
1938)
作者: 睢人源[1]
作者机构: [1]南京艺术学院影视学院
出版物刊名: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页码: 110-121页
年卷期: 2020年 第12期
主题词: 长沙;电影放映;文夕大火
摘要:电影于1905年传入长沙地区,但其观者寥寥,直至1925年出现一批由湖南私商兴建的专门电影院,长沙电影放映业才逐步走向兴盛。

1938年11月13日"突如其来"的大火使长沙近千年的物质积累付之一炬,城中八成建筑毁于一旦。

本文以"文夕大火"事件为转折点,试图从长沙早期电影放映活动的传入和初始、竞争与发展、大火之后电影放映业的生存空间进行历史性梳理,希冀对长沙早期地方电影放映活动进行阶段性再发现。

抗战时期的长沙大火

抗战时期的长沙大火

抗战时期的长沙大火
胡秀勤;张雪梅
【期刊名称】《文史杂志》
【年(卷),期】1995(000)004
【摘要】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长沙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大火,将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毁为废墟,给长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惨重损失。

虽时隔半个多世纪,然而长沙人民每谈起这场大火,仍不胜感慨。

长沙大火惨状 1938年10月下旬,中国抗日战争中的国民党正面战场节节失利,广州、武汉相继失守,湖南便从抗战后方变为抗战前线,形势十分紧张。

11月10日,岳阳弃守,日军先头部队已抵汨罗江,当敌人还在距长沙200多里的新墙河时,有人却误传已到了距长沙市仅10多里远的新河,于是长沙大火陡起……。

【总页数】3页(P14-16)
【作者】胡秀勤;张雪梅
【作者单位】[1]湖南;[2]湖南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265
【相关文献】
1.长沙大火:究竟谁是纵火者? [J], 王自军
2.二十世纪最大的城市火灾——抗战时期"长沙大火"扫描 [J], 唐正芒;李衍增
3.燕山大火湘江泪——湖南长沙燕山酒家“一·二九”大火侧记 [J], 蒋爱山;
4.燕山大火湘江泪——湖南长沙燕山酒家“1·29”大火纪实 [J], 艾杉;
5.湖南长沙施工挖断燃气管引大火 [J], 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周恩来长沙大火脱险记

周恩来长沙大火脱险记

周恩来长沙大火脱险记
施春生
【期刊名称】《红岩春秋》
【年(卷),期】2004(000)004
【摘要】1938年 11月 , 日军占领武汉后随及向南扩张 ,企图越过洞庭湖 , 侵占粤汉铁路线上的重镇———长沙。

顿时 , 长沙城紧张起来, 谣言四起 ,人心惶惶。

国民党许多达官贵人带头向桂林、重庆等地逃窜, 老百姓闻到风声也纷纷扶老携幼外逃。

11月 11日 , 时任国民政府军委会政治部副部长的周恩来 , 按照军委会统一布置, 安排八路军驻湘办事处大部分工作人员先行向重庆转移。

但他自己和叶剑英以及少数几个随从人员却留了下来, 处理紧急公务。

周恩来睡梦中身陷火海 12日 , 长沙市内军警秩序开始混乱 ,警备司令部的官兵到处抓车装物 ,一些散兵游勇在街上零星地放起枪来 ,抢劫钱物的事也渐渐多了。

晚上 ,周恩来不放心战况, 分别给军委会政治部部长陈诚和湖南省主席张治中打电话, 询问敌情。

他们均答复说: “...
【总页数】3页(P36-38)
【作者】施春生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27
【相关文献】
1.1931年,周恩来白区脱险记 [J], 蒲永能;王犁田
2.燕山大火湘江泪——湖南长沙燕山酒家“一·二九”大火侧记 [J], 蒋爱山;
3.怀念长沙大火前后的周恩来同志 [J], 无;陈兰新;文锦菊
4.周恩来、叶剑英和郭沫若等在长沙大火中 [J], 陈浩望
5.一身机智一身胆——记周恩来八次遇险与脱险 [J], 赵友慈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文夕大火 组织维度分析

文夕大火 组织维度分析
• 组织设计的两种维度,流程和职能是从动态、静态的角度 划分的。职能维度是从静态来体现组织的各个部门和工作 人员承担的业务工作所发挥的作用,实行专业分工。流程 维度则是从动态把各个部门、人员的工作按照特定的任务 连接起来,贯通职能壁垒。 • 文夕大火前夕是由张治中等人进行制定计划,决定指挥人 员和执行人员,这是焚城计划的分工,这样的分工会造成 一系列的差异和摩擦。这要求职能维度的组织设计加强横 向协调设计。在文夕大火中,几位负责人之间沟通不畅, 信息不共享,没有明确的命令指挥。在环境复杂多变的情 况下,没有高层领导的指挥,两个执行分队的横向协调不 强是造成文夕大火的原因之一。
焚城
执行计划(警备司令部警备 二团和社训总队)
4、执行这个计划有没有建立相应的组织?实 际执行中依靠的是哪些组织?它们属于职能维 度还是流程维度?请用图示说明。
• 建立了以酆悌为总指挥的“破坏长沙指挥部”。 • 实际执行中依靠的是执行单位即“警备第二团和 社训总队”。 • 焚城指挥部属于职能维度,警备第二团和社训总 队属于流程维度。 图示如下:
第六组小组成员:
文夕大火
1938年11月13日发生在长沙的文夕大火是长沙 历史上毁坏规模最大的一次全城人为性质的火灾 , 长沙因此也被认定为二战期间毁坏最严重的城市之 一。 当时,日军已占领距离长沙130多公里的岳阳, 长沙整座城市陷入惊惶,当地的驻军奉行蒋介石 “焦土战略”的政策,于凌晨两点在长沙多出同时 放火,使长沙陷入一片火海。 大火烧了五天五夜,30000多人在大火中丧生,全 城90%以上的房屋被烧毁,共计5.6万余栋 ,大火造 成的经济损失约10多亿元,相当于抗战胜利后的1.7 万亿元,约占长沙经济总值的43%。
破坏长沙指挥部
总指挥(酆悌)
正指挥(徐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沙大火 有 涉 者 三 缄 其 口。其 所 能 流 传 之 经 历 文 本, 囿于 意 识 形 态 、 伦 理 观 念 及 情 感 诸 因素 之 规
约, 隐讳之处 自在难 免。兼 以海峡两岸之间缺乏 深度 交流 , 因而 当下 关 注 长 沙 大 火者 均 感 史 料 不
全 。有关 之作 往往 以政 治 话 语 取 代 学术 自觉 , 使

作乏善可陈。近见刘大禹先生利用 台湾国史馆藏 《 酆悌遗著 : 焚余 日记》 ( 以下简称“ 焚余 日 记” ) 写 就《 酆悌与长沙文夕大火新探》 一文 , ( 以下简称
“ 刘文” ) 把 长 沙大火 之 研究 推 进 一 大步 。惜 乎 刘

刖 旨
பைடு நூலகம்
1 9 3 8年 长 沙 大 火 ( 亦称 “ 文 夕大 火” ) 案 发 后, 该 案 未作 深究 , 审讯 两 天 即行 结 案 , “ 直 接 责 任人 ” 案 发 一 周 内 即被 处 决 , 有 关 审讯 案 卷 世 间
要指 明。
诚然 , 《 焚余 E t 记》 是 研究 长 沙 大 火有 力 的佐 证, 然笔 者认 为 它 与 张治 中等 人 经历 文 本 同为 用 来 断事 的史 料 , 绝 非 长 沙大 火 的全 部 诠 释 。参 阅
身处 乱世 , 且 随政权 更 迭 , 意识形 态 于各涉 案 人员
均有无形之束缚 , 甚或左右各该命运。因之, 与长
它, “ 仅能使 吾人 比较各撰人 之记载而 已。 比较
l 3 7
南京 社 会 科学
同异 , 辨别 虚实 , 而后 史事 方可 断定 ” 。 ⑨因为 历史
人物 , 势难 超越人 类趋 利避 害之 本能 , 长 沙大 火涉
2 0 1 5 年 第 7 期
难得 一见 。后 来 希 图解 密 长 沙 大火 的诸 多 努 力 , 均 只能依 参 阅 当事 人文 本一 途 。然 当事人 无 意 间
文本意在于考察 国民党问责制度 , 但无意间重点 落在 重构 长 沙 大火 之 事 。那 么 , 以酆 悌 大 火 案 发 后惶 惑心 理下 的 四天 回忆 及 其义女 的有 关记 载 持 论, 笔者 认为 有待 商榷 。 且该 案 尚有 很 多疑 点 需
永昌所记未见蒋于会上下令焚城 之相 关 内容。 冯 玉祥 日记 素喜 流 水 账 , 亦 未 见其 记 录蒋 氏安 排 焚城 一事 。 ⑩且 若 蒋 介 石 会 上 公 开 确 定 了焚 城 方
针, 则 陈诚 等 人 当不 至 于在 大 火发 生后 振 振 有 词
力 主惩 凶。
遇下 的 自陈心 曲而 非 集体 创 作 , 其 细 节 之 间 显露
权更 迭 , 涉案 人对 于 各 该 责 任表 现 出本 能 的 文 过
我信 念之 意 , 其“ 冒险” 一词 , 是 否 与 火 焚 长 沙 有
关, 笔者不 敢 妄加揣 测 。分析 其他 与会 者见 闻 , 徐
饰非 , 而 传统伦 理 道 德 的 内化 使 得 涉 案 人 也无 意
间表 现 出分谤 代 过 的 心理 亏欠 , 文 饰 和 代 过 两 种 对立 的写 作倾 向在 相关著 述之 中呈 现 出逾 越 常 理 的融 通 。需要 指 出 的是 , 此 类 经 历 文本 是 不 同境
以吾 之所 见 与 所 定 方 向 , 冒险 猛 进 , 必至达 到 目
的, 非 败 即成 , 非 死 即生 , 人生 实一 大 冒险 , 无此 冒
险性 , 即无 人生 ” 。 该 句群 语义 隐晦 , 似 有坚 定 自
案人 员如 此 , 酆悌 亦 然 。据 此 , 通览 大火 涉案 者 的 经历 文本 , 不难 发 现一令人 困惑 的为文 风格 : 因政
1 9 3 8年长 沙大 火 的再 考察
兼 与刘 大 禹《 酆 悌 与长 沙 文 夕大 火 新探 》 一 文商 榷
李常宝
摘 要 1 9 3 8年 1 1月 1 2日深夜 , 湖南省会长沙被付之一炬 。考其原 因, 主要 是 因为 负责者工作粗疏 , 致
使施行者把火焚长沙的准备 工作 演变成 了实际行动 。若比时各该 当事人遗留下的历史文本, 可以发现 因为时代 背景 、 复杂的人事关 系, 长沙大火一案 尚有许 多关键之处需要澄 清, 厘 清这桩历史悬案还有一段距 离。
关 键 词 长 沙 大 火 ; 张治 中; 酆悌 ; 历 史 文 本 中图分类号 K 2 6 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1 —8 2 6 3 ( 2 0 1 5 ) 0 7— 0 1 3 7— 0 6
D O I : 1 0 . 1 5 9 3 7 / j . c n k i . i s s n 1 0 0 1— 8 2 6 3 . 2 0 1 5 . 0 7 . 0 2 0
作者简介
李常 宝, 山西师范大学历 史学院副教授
山西临汾 0 4 1 0 0 4
柯 文 曾指 出 , 历 史 学 家重 塑历 史 的工 作 与 另 外两条 “ 认知” 历 史 的路 径 —— 经 历 和 神 话— — 是 格 格不 人 的 。历史 经 历 是 凌 乱 的 、 复 杂 的和 不 明晰 的 , 而历史 ( 或者“ 书籍 ” ) 则 把 杂乱 无 章 的经 历条 理化 和 明晰 化 , 这 样 无 形 中就 简化 和浓 缩 了 真实 。 于是 , 真实 的历史 、 当事人 的经 历与 后人 建 构 的历史 神话 之 间便 产 生 巨 大 的差 异 , 尤 其 是 作
得一些 呼 之欲 出 的结论 习惯 于归结 到一 些放 之 四
海而 皆准 的政 治 通 论 上 , 故 关 于 长 沙大 火 信 服 之
为历史神话的制造者 , “ 他们的 目的不在于扩大或 加深这种理解 , 而是要使之为政治、 意识形态、 自我 修饰和情感 等方面 的现实需要 服务 ” 。 柯 氏 “ 历史 三调 ” 论适用 于 1 9 3 8年长沙 大火案之考察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