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读《曾国藩为官与处世的智慧经营课》有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书笔记——读《曾国藩为官与处世的智慧经营课》有感
(行政二班刘宁武)
近日读吴艳龙先生《曾国藩为官与处世的智慧经营课》深有感触,对曾国藩这一位满清四大名臣之首,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位“完人”为官处世哲学颇有收获。

现简单作一笔记,记录学习心得。

--内容简介
《曾国藩为官与处世的智慧经营课》:曾国藩,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位奇才。

从农民之子到国家栋梁,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而更为后人所景仰的是,他所留下来的人生智慧,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

《曾国藩为官与处世的智慧经营课》从曾国藩为我们留下来的为官经验和处世智慧入手,全面而又详尽地向读者讲述一代名臣的人生哲学。

并运用大量的曾国藩自身的实例,解读其人其事。

——人物介绍
曾国藩,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位奇人。

出身于普通农家的他,没有超凡的资质,却一步步走上了晚清的政治舞台;没有过人的天赋,却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

内忧外患之中,他将巩固江山的重担扛上了自己的肩头;水深火热之
际,他将清朝中兴的责任背在了自己的身上。

他在世的时候,是人人敬仰的一位名臣;辞世百余年之后,他被称为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位“完人”。

曾国藩的一生,又留下了哪些值得后人铭记与学习的珍贵遗产?这些,都是百余年来人们一直在努力思索的问题。

曾国藩生活在社会大变革到来前夜的晚清社会,外有列强虎视,内有起义如荼,没落的清王朝就似一星烛火,在风雨中飘摇。

在这乱世之中,曾国藩异军突起,十年七迁,连跃十级,创造了有清以来官员升迁最快的奇迹。

太平天国起义席卷半个中国的时候,又是他拉起了一支当时中国战斗力最强、被后人称为“湘军”的队伍,转战十年,历尽艰辛,终于将几欲取代清廷的洪秀全彻底击败,而湘军的总兵力也达到了30万之多。

“无湘不成军”之势,成就了曾国藩政治生涯的顶峰。

曾国藩以文官的身份被册封为武侯,又是有清以来的第一人。

随后又历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等封疆大吏,成为清朝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一品大员。

曾国藩处在一个动荡的时代,当时极其复杂的社会形势、极为混乱的朝廷环境,都是对为官者的巨大考验。

但无根底、无家世的汉人大臣曾国藩在此间力挽狂澜,成为中兴四大名臣之首,不仅获得官场上的巨大成功,在为人方面,也博得了后世的称誉。

可以说,若没有后来的天津教案事件,那么他无论在朝在野,都将成为一位完美的封建官员。

时势
造英雄,曾国藩其文其人,于无形中把中国人在恶劣环境中的治学、为官、从政的智慧与谋略演绎得淋漓尽致。

独树一帜的曾氏成功学,在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有着极高的借鉴价值它包含了为官之道、处世之道、做人之道、识人之道、持家之道、养身之道,等等。

曾国藩一生共有著述13部,不过流传到现在且为我们所知的只有《家书》、《冰鉴》、《挺经》三部而已,但仅仅是这三部,就足矣让人们终生受益。

著名学者、《曾国藩》一书的作者唐浩明说,《曾国藩家书》是一个思想者对世道人心的观察体验,是一个学者读书治学的经验之谈,是一个成功者事业的奋斗经历,更是一个胸中有着万千沟壑的大人物心灵世界的袒露。

曾国藩一生所写家书无数,统计可查的便有近1500封。

本书精选其中的若干精华,让读者从中领悟到曾国藩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智慧与谋略。

《冰鉴》一书是曾国藩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冰鉴》共分七章,是一部关于相人识人之法的杰作。

曾国藩是识人用人的高手,左宗棠、李鸿章等晚清著名大臣都是他一手提携起来的。

读此书,我们可从中领悟到曾国藩识人用人的智慧,在人际关系的交往中,变得更加顺畅。

《挺经》一篇记录了曾国藩在宦海沉浮中总结出来的智慧与经验,是其从自身的成功与失败中得到的一套为人为官的基本准则。

读此书,我们无论是行走在官场上,还是拼搏在职场中,都能够获得巨
大启迪。

此书将曾国藩先生三部著作《家书》、《冰鉴》、《挺经》融合成一本,获取心得,学习曾国藩先生凝聚一生“修身齐家治国”大智慧。

以下为读书笔记摘录。

一、为官哲学
——识为主、才为辅。

成功源自血与泪,立志方能事竟成。

当今职场,才华横溢者比比皆是,当能够走向最终成功者寥若晨星,所缺者为何?联想到最近有学者就目前教育制度提出,自恢复高考以来,我国产生的137位“状元”竟无一人成为行业领头人,值得国民深思和反思。

曾国藩说过“凡事当有远谋,有深识”。

见识的深浅,对职场、官场认识得透彻与否,才是决定人一生能否有所成的关键。

以个人的远见卓识为主,辅以与之匹配的才华,则成功可期。

曾国藩先生尤其重视立志的作用。

他在文中说到“人苟能自立志,则圣贤豪杰何事不可为?何必借助于人?若自己不立志,则虽日与尧舜禹汤同住,亦彼自彼,我自我矣,何以与我哉!”可见,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心存大志,方能够有勇气、有毅力承担人生巨大的考验。

正是因为胸怀吞吐天地之大志,曾国藩才能在生活和事业上锐意进取,登上人生一座又一座高峰。

古往今来,多少辉煌成就之人必然要树立远大人生目标,并为之持之以恒,不懈奋斗。

二、修身养性
——书山有路,以心为径。

一个人知识的来源,除了言传身教外,更多的是来自于书本。

看曾国藩的一生,书是他从未舍弃过的伙伴。

而且,读书不是走马观花,要用心去看才能得到收获。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些不是翻开书本便能跳出来的,唯有用心去读,才能收获人身所需。

做事也是如此,漫不经心只会越做越糟。

唯有用心尽力,多花些心思,用一分耕耘去求得一分收获,才能识有所长,事有所成。

——书不是仕途敲门砖,而是明理之需。

曾国藩说过,余昔学颜柳贴,临摹动辄数百纸,犹且一无所似。

余四十以前在京所作之字,骨力间架皆无可观,余自愧而自恶之。

四十八以后,习李北海《岳麓诗碑》,略有进境,然业历八年之久,临摹已过千纸。

今尔用功未满一月,遂欲掳跻神妙耶?余于凡事皆用困知勉行工夫,尔不可求名太聚,求效太捷也。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锺粟,书中自有颜如玉”,古代人读书这样勉励自己,有着以科举考试走上仕途之路特殊时代的岁月烙印。

于是,在读书人眼里,书便成为一块平步青云的敲门砖。

然而曾国藩却不是这样理解的。

他不断从书中汲取营养,之所以要向圣贤靠拢,是因为在书中看到了圣人的精神与境界。

曾国藩曾经感慨道:“《礼记》中说,君子庄敬日强。

我每天都过着安逸、放纵的生活,在这种环境
下的志气会慢慢地被消磨掉,精神上也会渐渐衰颓下来。


曾国藩争分夺秒、如饥似渴学习书上的知识。

他认为“吾辈读书人大约失之笨拙”,解决方法就是勤奋,若不是每天挑灯夜读,博览古今圣人之言,他就不可能成为满腹经纶、见识过人的名臣而立于众多历史人物之中了。

三、《家书》精粹
在该书中,作者摘录了曾国藩先生《家书》许多精粹,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做人,以诚换诚,无人不诚。

人之立世,诚信为基。

古人云: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做人,就当有这种魅力。

人际交往,诚信最为重要,以自己实现诺言的行动换取他人的诚信,这也是曾国藩先生在《家书》之中向兄弟子嗣们谆谆相告。

——勤俭持家,家和生福。

勤俭乃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之一。

勤以养德,俭以持家,几千年的文明就在这勤俭二字中流传至今。

曾国藩身居高位,却一生不事奢华,更注重家庭成员的勤俭之道。

家书中的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此意。

勤俭可持家,家和方能兴万事,曾氏一门名人辈出,勤俭之道可当首功。

——居官,亲和为第一要义。

对于领导者、管理者来说,如何驭下是一大难题。

身居高位的曾国藩自然也要坦然面对这一问题。

他把亲和二字作为居官第一要义,以平易近人之
姿态面对下属同僚,使得其在波诡云异的晚清朝中,能够游刃有余。

——为政,把责任担在肩上方有所成。

为政者,当承担起上对君下对民的责任。

即如同企业中的中层领导,既要向企业负责,又要对下属有所交代,还要与平级之间相互协调。

因此,如何做好这一职务,是一个不小的难题。

曾国藩则称,应把责任担上肩,除此以外别无他法。

要“大乱之世积德而爱民”,要“禁止扰民”,“凡办大事,以识为主,以才为辅”等等,为我们思索执政之道提供了宝贵的箴言。

以上只是学习一点点体会,如同大海中一粟。

曾国藩先生的宝贵精神财富可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我们还要沉下心,向他一样挑灯夜读,深琢细悟,才能真有收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