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科主治医师题-血液造血系统疾病_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科主治医师题-血液造血系统疾病
1、β-海洋性贫血的诊断要点是()。
A.酸溶血试验阳性
B.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
C.血红蛋白电泳HbA2及HbF增高
D.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异常
E.小球形红细胞增多
2、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的诊断要点是()。
A.酸溶血试验阳性
B.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
C.血红蛋白电泳HbA2及HbF增高
D.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异常
E.小球形红细胞增多
3、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的诊断要点是()。
A.酸溶血试验阳性
B.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
C.血红蛋白电泳HbA2及HbF增高
D.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异常
E.小球形红细胞增多
4、叶酸缺乏,不需维持治疗的是()。
A.酌情停药
B.完全消失
C.无原发病
D.终生
E.半年到1年
5、叶酸缺乏,口服叶酸,用至()。
A.酌情停药
B.完全消失
C.无原发病
D.终生
E.半年到1年
6、恶性贫血患者的治疗维持时间是()。
A.酌情停药
B.完全消失
C.无原发病
D.终生
E.半年到1年
7、用药继发的巨幼红细胞贫血患者应()。
A.酌情停药
B.完全消失
C.无原发病
D.终生
E.半年到1年
8、维生素B缺乏,有神经系统表现,维持治疗的时间为()。
A.酌情停药
B.完全消失
C.无原发病
D.终生
E.半年到1年
9、尿毒症由上述哪项引起()。
A.血管性因素
B.血小板性因素
C.凝血因子异常
D.纤维蛋白溶解亢进
E.病理性循环抗凝物质
10、血友病由上述哪项引起()。
A.血管性因素
B.血小板性因素
C.凝血因子异常
D.纤维蛋白溶解亢进
E.病理性循环抗凝物质
11、再生障碍性贫血为()。
A.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B.大细胞性贫血
C.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
D.小细胞正色素性贫血
E.大细胞性低色素性贫血
12、巨幼细胞贫血为()。
A.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B.大细胞性贫血
C.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
D.小细胞正色素性贫血
E.大细胞性低色素性贫血
13、急性失血后贫血为()。
A.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B.大细胞性贫血
C.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
D.小细胞正色素性贫血
E.大细胞性低色素性贫血
14、慢性失血后贫血为()。
A.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B.大细胞性贫血
C.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
D.小细胞正色素性贫血
E.大细胞性低色素性贫血
15、缺铁性贫血为()。
A.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B.大细胞性贫血
C.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
D.小细胞正色素性贫血
E.大细胞性低色素性贫血
16、某社区男性,70岁,因”进行性贫血1年,剧烈腰痛3个月,喷嚏导致骨折半天”由社区医院转至某三甲医院治疗。
实验室检查提示:血象:Hb40g/L,WBC3.0×10/L,PLT120×10/L,血沉130MM/H,
尿蛋白(+++),血清蛋白出现M蛋白,IgG增高。
骨髓异常浆细胞60%、X线片提示腰椎骨质疏松和圆形穿凿样溶骨损害。
本例最可能的诊断是下列哪种疾病()。
A.反应性浆细胞增多
B.淋巴瘤
C.良性单克隆丙种球蛋白增多症
D.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
E.多发性骨髓瘤
17、患者,男,40岁。
面色苍白,疲乏无力1个月。
血象:Hb60g/L,WBC3.6×10/L,分类可见少量幼粒、幼红细胞,血小板65×10/L。
此患者可排除()。
A.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B.骨髓纤维化
C.骨髓转移瘤
D.再生障碍性贫血
E.巨幼细胞贫血
18、患者,男,19岁。
寒战、高热3天,伴鼻出血和口腔黏膜溃疡。
血象:RBC3.4×101211,Hb100g/L,WBC1.0×10/L,中性粒细胞0.15,淋巴细胞0.85,血小板12×10/L,网织红细胞0.001,骨髓象有核细胞增生重度低下,粒、红、巨核三系减少,非造血细胞占0.85。
此患者治疗首选()。
A.抗生素
B.抗生素+激素
C.抗生素+雄性激素+G-CSF
D.长春新碱+环磷酰胺+强的松(泼尼松)
E.支持及对症治疗+环孢菌素(环孢素)+G-CSF
19、患者,女,20岁。
月经血多、皮肤紫癜3个月。
Hb100g/L,WBC5.5×10/L,血小板25×10/L,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活跃,粒、红两系比例及分布正常,巨核细胞75个,其中颗粒型0.70,裸核0.30,未见产板型巨核细胞。
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A.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B.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C.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D.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E.过敏性紫癜
20、患者,女性,23岁。
因2年来全身皮肤反复出现瘀点而来门诊检查。
全身皮肤散在瘀点,白细胞5×10/L,血小板20×10/L,骨髓检查巨核细胞全片找到85个,其中颗粒型巨核细胞占90%。
其血小板减少的发病机制主要是()。
A.血小板生成减少
B.血小板成熟障碍
C.血小板释放减少
D.体内存在血小板抗体
E.脾脏破坏血小板
21、患者,女性,18岁。
双下肢反复出现瘀点、瘀斑1年,脾刚可触及。
血红蛋白90g/L,白细胞6×10/L,血小板40×10/L,出血时间5分钟,凝血时间正常。
最可能的诊断是()。
A.血管性假血友病
B.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C.过敏性紫癜
D.脾功能亢进
E.再生障碍性贫血
22、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病机制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发病机制未完全明了
B.干细胞存在内在缺陷
C.造血微环境存在缺陷
D.遗传性疾病
E.干细胞损伤
23、治疗非重型再障时应首选()。
A.造血干细胞移植
B.联合应用造血刺激因子
C.免疫抑制剂
D.山莨菪碱+一叶秋碱+硝酸士的宁
E.以雄性激素为主的综合治疗
24、关于急性白血病,正确的是()。
A.不能治愈
B.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唯一能治愈急性白血病的疗法
C.诱导化疗获得完全缓解后体内白血病细胞即被完全消灭
D.诱导化疗获得完全缓解后体内白血病细胞仍大量存在
E.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不需要预防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
25、关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错误的是()。
A.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
B.自然病程仅数月
C.分为慢性期、加速期和急变期
D.最显著的体征是脾大
E.血象白细胞持续增高
26、关于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错误的是()。
A.90%的患者在50岁以上发病
B.起病十分缓慢
C.常转化为急性白血病
D.血象淋巴细胞绝对值≥5×10/L
E.骨髓象淋巴细胞≥40%
27、患者男性,23岁。
因乏力、牙龈出血来诊。
血红蛋白60g/L,白细胞2.4×10/L,血小板65×10/L,网织红细胞0,骨髓增生低下,巨核细胞阙如。
在其既往病史中,哪项可能与本病的发病有关()。
A.3岁时患过”水痘”
B.5岁时患过”腮腺炎”
C.2年前因腹泻服过诺氟沙星
D.半年前患过”感冒”服过银翘片
E.2个月前患过”急性传染性肝炎”
28、下列哪种病患者抗人球蛋白试验(Coombs试验)阴性()。
A.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B.霍奇金病
C.系统性红斑狼疮
D.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E.再生障碍性贫血
29、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早期最突出的表现为()。
A.重度贫血
B.感染与出血
C.头痛头晕
D.疲乏无力
E.心悸、呼吸困难
30、诊断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必备条件为()。
A.全血细胞减少
B.网织红细胞绝对值<15×10/L
C.骨髓有核细胞增生低下
D.骨髓非造血细胞增多
E.骨髓巨核细胞数量明显减少
31、男,21岁。
头晕、乏力3个月。
面色蜡黄,巩膜轻度黄染。
血象:RBCl.5×10/L,Hb70g/L,WBC3.6×10/L,分类可见少量幼粒、幼红细胞,血小板80×10/L,网织红细胞0.02;肝功:间接胆红素38mmol/L。
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为()。
A.再生障碍性贫血
B.缺铁性贫血
C.巨幼细胞贫血
D.急性白血病
E.黄疸性肝炎
32、一个65岁的妇女以舌炎、体重减轻、感觉异常和腹泻来诊。
实验室检查表明为巨细胞性贫血。
最可能的原因是()。
A.缺铁性贫血
B.地中海贫血
C.恶性贫血
D.多发性骨髓瘤
E.结肠癌
33、患者,男,15岁。
贫血、黄疸5年。
查体:脾肋下2.5cm,Hb75g/L,网织红细胞0.06,白细胞和血小板数正常。
骨髓增生明显活跃,以红系增生为主。
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在0.70%盐水溶液中开始溶血。
其父也有轻度贫血及黄疸。
最有价值的治疗是()。
A.补铁
B.肾上腺皮质激素
C.叶酸及维生素B
D.输血
E.脾切除
34、患者,男,15岁。
贫血、黄疸5年。
查体:脾肋下2.5cm,Hb75g/L,网织红细胞0.06,白细胞和血小板数正常。
骨髓增生明显活跃,以红系增生为主。
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在0.70%盐水溶液中开始溶血。
其父也有轻度贫血及黄疸。
欲完善诊断依据,还应选做哪项检查()。
A.外周血涂片观察
B.血清铁蛋白
C.血红蛋白电泳
D.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
E.抗人球蛋白试验
35、患者,女性,25岁。
半年来皮肤反复出现紫癜来诊。
查体:巩膜无黄染,胸骨无压痛,肝脾未触及。
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100g/L,白细胞3.8×10/L,分类淋巴细胞占60%,中性粒细胞40%,血小板40×10/L,骨髓象增生活跃,粒系占28%,红系占10%,淋巴系占52%,成熟浆细胞7%,组织嗜碱细胞3%,巨核细胞2个,无病态造血,Ham 试验(-),网织红细胞0.8%。
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尽量避免下列哪种药物()。
A.糖皮质激素
B.雄性激素
C.免疫抑制剂
D.磺胺
E.避孕药
36、患者,女性,25岁。
半年来皮肤反复出现紫癜来诊。
查体:巩膜无黄染,胸骨无压痛,肝脾未触及。
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100g/L,
白细胞3.8×10/L,分类淋巴细胞占60%,中性粒细胞40%,血小板40×10/L,骨髓象增生活跃,粒系占28%,红系占10%,淋巴系占52%,成熟浆细胞7%,组织嗜碱细胞3%,巨核细胞2个,无病态造血,Ham 试验(-),网织红细胞0.8%。
治疗上应首选()。
A.MP方案化疗
B.糖皮质激素
C.脾切除
D.雄性激素、环孢素结合中医中药
E.骨髓移植
37、患者,女,28岁。
月经量多3年,皮肤紫癜1周,体检双下肢可见点片状瘀斑,胸骨无压痛,肝、脾、淋巴结不大。
血象:血红蛋白100g/L,白细胞6.6×10//L,血小板26×10/L。
骨髓象:有核细胞增生活跃,粒、红两系比例及分布正常,巨核细胞126个/视野,其中颗粒型0.85,裸核0.15,无产板型巨核细胞。
此患者给予泼尼松50mg/d,治疗6周,出血症状有改善,复查血小板65×10/L,下一步治疗应为()。
A.维持原剂量,直至血小板升至正常后逐渐减少激素用量
B.加大激素用量至血小板升至正常
C.停用激素,给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
D.停用激素,做脾切除手术
E.换用细胞毒类免疫抑制剂
38、患者,女,28岁。
月经量多3年,皮肤紫癜1周,体检双下肢可见点片状瘀斑,胸骨无压痛,肝、脾、淋巴结不大。
血象:血红蛋白100g/L,白细胞6.6×10//L,血小板26×10/L。
骨髓象:有核细胞增生活跃,粒、红两系比例及分布正常,巨核细胞126个/视野,其中颗粒型0.85,裸核0.15,无产板型巨核细胞。
该患者的诊断应首先考虑为()。
A.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B.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
C.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D.巨核细胞白血病
E.周期性血小板减少症
39、患者,女,28岁。
月经量多3年,皮肤紫癜1周,体检双下肢可见点片状瘀斑,胸骨无压痛,肝、脾、淋巴结不大。
血象:血红蛋白100g/L,白细胞6.6×10//L,血小板26×10/L。
骨髓象:有核细胞增生活跃,粒、红两系比例及分布正常,巨核细胞126个/视野,其中颗粒型0.85,裸核0.15,无产板型巨核细胞。
该病例激素加为60mg/d,1个月以后出现多饮、多尿症状,查空腹血糖14.5mmol/L,复查血小板25×10/L,下一步治疗应为()。
A.继续加大激素用量
B.维持原激素用量,加用胰岛素
C.换用细胞毒类免疫抑制剂
D.停用激素,做脾切除手术
E.长期大剂量应用人体丙种球蛋白
40、患者,男,25岁,农民。
面色苍白、疲乏无力一年。
血象:RBC2.0×10/L,Hb60g/L,WBC7.6×10/L,中性粒细胞0.50,淋巴细胞0.26,嗜酸性粒细胞0.14,SF10μ;g/L,血片中成熟红细胞中央淡染区扩大。
拟诊为缺铁性贫血。
假设为女性患者,病史方面应补充()。
A.现病史
B.个人营养史
C.月经生育史
D.婚姻史
E.家族史
41、患者,男,25岁,农民。
面色苍白、疲乏无力一年。
血象:RBC2.0×10/L,Hb60g/L,WBC7.6×10/L,中性粒细胞0.50,淋巴细胞0.26,嗜酸性粒细胞0.14,SF10μ;g/L,血片中成熟红细胞中央淡染区扩大。
拟诊为缺铁性贫血。
假设此患者查出胃肠道肿瘤,需手术治疗,拟行注射铁剂治疗,若患者体重50kg,其需铁剂总量约为()。
A.990mg
B.1150mg
C.1320mg
D.1485mg
E.1650mg
42、患者,男,25岁,农民。
面色苍白、疲乏无力一年。
血象:RBC2.0×10/L,Hb60g/L,WBC7.6×10/L,中性粒细胞0.50,淋巴细胞0.26,嗜酸性粒细胞0.14,SF10μ;g/L,血片中成熟红细胞中央淡染区扩大。
拟诊为缺铁性贫血。
根据题干所提供的线索,该患者可能的病因为()。
A.营养不良
B.吸收障碍
C.消化性溃疡
D.肠道钩虫病
E.胃肠道肿瘤
43、患者,男,25岁,农民。
面色苍白、疲乏无力一年。
血象:RBC2.0×10/L,Hb60g/L,WBC7.6×10/L,中性粒细胞0.50,淋巴细胞0.26,嗜酸性粒细胞0.14,SF10μ;g/L,血片中成熟红细胞中央淡染区扩大。
拟诊为缺铁性贫血。
此患者给予硫酸亚铁0.3g/次,3次/日,口服,治疗1个月效果不佳,其原因为()。
A.诊断不正确
B.病因未去除
C.所给铁剂剂量不够
D.未合并应用维生素C
E.未使用注射铁剂
44、患者,男,25岁,农民。
面色苍白、疲乏无力一年。
血象:RBC2.0×10/L,Hb60g/L,WBC7.6×10/L,中性粒细胞0.50,淋巴细胞0.26,嗜酸性粒细胞0.14,SF10μ;g/L,血片中成熟红细胞中央淡染区扩大。
拟诊为缺铁性贫血。
此患者口服铁剂治疗14天,血红蛋白85g/L,网织红细胞2%,进一步的治疗应该是()。
A.改服泼尼松
B.加服叶酸
C.改用肌注铁剂
D.继续口服铁剂
E.加用维生素B
45、患者,男,60岁。
近期发现右胸锁乳突肌上段前缘处有一个无痛性、逐渐增大的淋巴结,约1.0cm×1.5cm大小,质地中等偏硬,活动度尚可,无压痛。
伴盗汗,无发热、无消瘦。
血象及骨髓象均正常。
该例的诊断要考虑()。
A.淋巴瘤
B.鼻咽癌淋巴结转移
C.急性白血病
D.慢性白血病
E.以上两个诊断
46、患者,男,60岁。
近期发现右胸锁乳突肌上段前缘处有一个无痛性、逐渐增大的淋巴结,约1.0cm×1.5cm大小,质地中等偏硬,活动度尚可,无压痛。
伴盗汗,无发热、无消瘦。
血象及骨髓象均正常。
进一步确诊需做的检查是()。
A.乳酸脱氢酶
B.血沉
C.C反应蛋白
D.鼻咽镜
E.淋巴结活检
47、患者,女,45岁,诊断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正规泼尼松治疗1年后,血小板20×10/L,但仍在维持服用泼尼松30mg/d治疗。
关于该患者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Ham试验阳性
B.血块收缩正常
C.骨髓巨核细胞减少
D.血小板生存时间明显缩短
E.骨髓增生低下
48、患者,女,45岁,诊断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正规泼尼松治疗1年后,血小板20×10/L,但仍在维持服用泼尼松30mg/d治疗。
应进一步选择的治疗方法是()。
A.泼尼松加量
B.脾切除
C.服用叶酸
D.预防性输血小板
E.骨髓移植
49、患者,女,45岁,诊断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正规泼尼松治疗1年后,血小板20×10/L,但仍在维持服用泼尼松30mg/d治疗。
该疾病发病最可能的重要原因是()。
A.凝血功能异常
B.血小板功能异常
C.免疫因素导致自身抗体产生
D.脾脏增大致血小板破坏增加
E.骨髓造血功能低下
50、患者,男,27岁。
装修工人。
因乏力伴双下肢反复瘀点1年就诊。
体格检查:重度贫血貌,双下肢可见散在瘀点,全身可见散在出血点,浅表淋巴结不肿大,胸骨无压痛,肝脾未触及。
血象:Hb65g
/L,网织红细胞0.003。
为明确诊断,应做进一步检查()。
A.骨髓检查
B.叶酸、维生素B测定
C.Ham试验
D.Coombs试验
E.自身抗体检测
51、患者,男,27岁。
装修工人。
因乏力伴双下肢反复瘀点1年就诊。
体格检查:重度贫血貌,双下肢可见散在瘀点,全身可见散在出血点,浅表淋巴结不肿大,胸骨无压痛,肝脾未触及。
血象:Hb65g /L,WBC3.0×10/L,中性粒细胞0.3,淋巴细胞0.7,血小板22×10/L,网织红细胞0.003。
本例最可能的病因是()。
A.电离辐射
B.病毒性肝炎
C.有害物质接触史
D.药物
E.叶酸和维生素B缺乏
52、患者,男,27岁。
装修工人。
因乏力伴双下肢反复瘀点1年就诊。
体格检查:重度贫血貌,双下肢可见散在瘀点,全身可见散在出血点,浅表淋巴结不肿大,胸骨无压痛,肝脾未触及。
血象:Hb65g
/L,网织红细胞0.003。
此患者诊断最可能是()。
A.非重型再障
B.重型再障
C.急性粒细胞缺乏症
D.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E.败血症合并DIC
53、患者,女性,26岁。
妊娠7个月,常有乏力、面色苍白、口腔黏膜萎缩。
检查可见对称性的远端肢体麻木、深感觉障碍。
血象呈大细胞性贫血,血清叶酸1ng/ml(正常值3~7ng/ml)。
血清维生素B水平正常。
下列哪项症状在本患者不该出现()。
A.四肢麻木,共济失调
B.舌面光,舌乳头萎缩
C.口角炎,口腔粘膜可见小溃疡
D.食欲不振,腹胀
E.心悸、气急
54、患者,女性,26岁。
妊娠7个月,常有乏力、面色苍白、口腔黏膜萎缩。
检查可见对称性的远端肢体麻木、深感觉障碍。
血象呈大细胞性贫血,血清叶酸1ng/ml(正常值3~7ng/ml)。
血清维生素B水平正常。
该患者的诊断为()。
A.慢性病性贫血
B.缺铁性贫血
C.巨幼细胞贫血
D.海洋性贫血
E.合并高黏滞血症的贫血
55、患者,女性,26岁。
妊娠7个月,常有乏力、面色苍白、口腔黏膜萎缩。
检查可见对称性的远端肢体麻木、深感觉障碍。
血象呈大细胞性贫血,血清叶酸1ng/ml(正常值3~7ng/ml)。
血清维生素B水平正常。
该患者贫血的原因应为()。
A.维生素B缺乏
B.叶酸缺乏
C.铁缺乏
D.锌缺乏
E.维生素C缺乏
56、患者,男,20岁。
因”反复发热1周,牙龈出血2天”入院。
查体:体温40℃,胸骨压痛(+),全身浅表淋巴结及肝脾未触及。
血象:血红蛋白70g/L,白细胞43.0×10/L,血小板38×10/L;骨髓象检查后考虑为急性白血病。
为寻找发热病因,除哪项外,其余检查必须立即进行()。
A.血培养
B.尿便培养
C.咽拭子培养
D.胸片
E.腹部CT
57、患者,男,20岁。
因”反复发热1周,牙龈出血2天”入院。
查体:体温40℃,胸骨压痛(+),全身浅表淋巴结及肝脾未触及。
血象:血红蛋白70g/L,白细胞43.0×10/L,血小板38×10/L;骨髓象检查后考虑为急性白血病。
该患者急需的治疗是()。
A.立即予甲硝唑等药行抗厌氧菌治疗
B.立即予抗真菌治疗
C.立即行病原学检查,据药敏试验选择敏感抗生素
D.立即经验性给予足量、广谱、联合抗生素治疗
E.立即给予强烈联合化疗治疗
58、患者,男,20岁。
因”反复发热1周,牙龈出血2天”入院。
查体:体温40℃,胸骨压痛(+),全身浅表淋巴结及肝脾未触及。
血象:血红蛋白70g/L,白细胞43.0×10/L,血小板38×10/L;骨髓象检查后考虑为急性白血病。
该病例发热原因最可能的诊断是()。
A.真菌感染
B.病毒感染
C.细菌感染
D.白血病细胞高代谢引起
E.药物热
59、男性,63岁,因”腰痛伴乏力2月余”就诊。
查体:全身发现多处浅表淋巴结肿大。
化验:血常规Hb85g/L,WBC7.2×10/L,Plt110×10/L。
ESR120MM/H,骨髓浆细胞50%,血清蛋白电流可见M带,X线检查见L3及L4椎体压缩性骨折。
化验检查最不可能出现的是()。
A.氮质血症
B.高钙血症
C.高尿酸血症
D.血β微球蛋白升高
E.血粘稠度明显降低
60、某黄疸患者,尿胆原试验阳性,尿胆红素试验阴性,酸溶血试验阳性,应考虑为()。
A.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B.慢性活动性肝炎
C.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D.急性黄疸型肝炎
E.海洋性贫血
61、以下不属于血管内溶血的疾病是()。
A.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B.G-6-PD缺乏的蚕豆病
C.冷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D.异常血红蛋白病
E.血型不合输血后溶血
62、溶血性黄疸的尿液检查结果是()。
A.尿胆原阴性,尿胆红素阴性
B.尿胆原阳性,尿胆红素阴性
C.尿胆原阴性,尿胆红素阳性
D.尿胆原阳性,尿胆红素阳性
E.尿胆原阳性,尿胆红素强阳性
63、应首选脾切除治疗的溶血性贫血是()。
A.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B.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
C.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D.丙酮酸激酶缺乏症
E.海洋性贫血
64、诊断溶血最可靠的指标是()。
A.网织红细胞比例升高
B.血清结合珠蛋白减少
C.红细胞寿命缩短
D.骨髓幼红细胞显著增生
E.外周血中出现少量幼红细胞
65、溶血性贫血时,红细胞代偿性增生的直接证据是()。
A.血液中游离血红蛋白增多
B.网织红细胞比例明显增高
C.血清中间接胆红素增高
D.红细胞脆性增高
E.尿含铁血黄素试验阳性
66、应首选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的贫血是()。
A.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B.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C.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D.海洋性贫血
E.再生障碍性贫血
67、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特异性检查是哪项()。
A.抗人球蛋白试验(Coombs试验)
B.红细胞脆性试验
C.酸溶血试验
D.血红蛋白电泳
E.异丙醇试验
68、男孩,10岁,食用鲜蚕豆后出现黄疸及排酱油色尿,最有诊断意义的检查是:()。
A.酸溶血试验阳性
B.尿含铁血黄素试验阳性
C.红细胞脆性试验
D.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
E.抗人球蛋白试验(Coombs试验)
69、下列哪项不符合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的诊断,并有助于与再生障碍性贫血作出鉴别:()。
A.酸溶血试验阳性
B.尿含铁血黄素试验阳性
C.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减低
D.骨髓增生减低,骨髓中巨核细胞减少
E.抗人球蛋白试验(Coombs试验)
70、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病因不包括()。
A.氯霉素
B.病毒性肝炎
C.X射线
D.碳酸锂
E.苯
71、关于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骨髓象,哪一项是错的()。
A.一般说增生低下
B.巨核细胞减少
C.淋巴细胞相对减少
D.浆细胞等非造血细胞可增多
E.可有粒系、红系或巨核系增生减低
72、在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病机制中,最重要的环节为()。
A.造血干细胞受损
B.造血微环境缺陷
C.免疫机制异常
D.核苷酸代谢异常
E.遗传基因缺陷
73、鉴别再生障碍性贫血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最有价值的是
()。
A.贫血的程度
B.感染的种类
C.出血的部位
D.血小板数目
E.骨髓巨核细胞数
74、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典型血象特点为()。
A.全血细胞减少
B.淋巴细胞比例减少
C.网织红细胞<1.5%
D.嗜多色性红细胞比例增多
E.形态学上属于大细胞性贫血
75、支持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断的项目是()。
A.Hb<60g/L
B.网织红细胞绝对值<25×10/L
C.中性粒细胞绝对值<1.0×10/L
D.血小板<25×10/L
E.多部位穿刺显示骨髓增生重度低下
76、与再生障碍性贫血关系最密切的疾病为()。
A.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
B.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C.巨幼细胞贫血
D.脾功能亢进
E.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77、治疗慢性再障时应首选()。
A.造血干细胞移植
B.联合应用造血刺激因子
C.免疫抑制剂
D.免疫抑制剂联合雄性激素
E.雄性激素
78、雄性激素治疗再障的机制是()。
A.改变骨髓微环境
B.提高机体抵抗力,减少TS细胞数量
C.直接刺激骨髓干细胞增加,提高内源性EPO生成
D.稳定内皮细胞,减少出血
E.兴奋中枢神经改善微环境
79、再生障碍性贫血治疗有效时首先表现为()。
A.网织红细胞上升
C.血红蛋白上升
D.白细胞上升
E.血小板上升
80、过敏性紫癜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鉴别的关键点是()。
A.发病年龄与性别不同
B.紫癜的部位、性质与特点不同
C.并发症不同
D.出、凝血的功能状态不同
E.血小板计数结果不同
81、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破坏的主要场所是()。
A.血循环中
B.肝脏
C.脾脏
D.肺脏
E.骨髓
82、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典型骨髓象表现为()。
A.有核细胞增生活跃
B.粒、红、巨三系病态造血
D.巨核细胞增多
E.巨核细胞数增多伴成熟障碍
83、治疗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目标为()。
A.缓解出血症状
B.血小板寿命恢复正常
C.血小板数量恢复正常
D.骨髓象恢复正常
E.PAIgG转阴
84、治疗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首选()。
A.肾上腺皮质激素
B.脾切除
C.细胞毒类免疫抑制剂
D.大剂量人体丙种球蛋白
E.丹那唑
85、出血性疾病的后天因素不包括()。
A.放射线
B.苯
C.病毒
D.寄生虫
E.遗传基因
86、与机体止血功能无关的项目为()。
A.白细胞
B.血管内皮细胞
C.血小板
D.凝血因子
E.抗凝因子
87、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以下哪项错误()。
A.出血时间延长
B.凝血时间延长
C.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D.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E.外周血小板增多
88、内源性凝血途径的始动因子是()。
A.凝血因子Ⅳ被激活
B.凝血因子Ⅻ被激活
C.血小板破裂
D.凝血酶的形成
E.因子Ⅸ被激活
89、巨幼细胞贫血的消化系统表现不包括()。
A.腹痛
B.腹胀
C.腹泻
D.舌痛
E.食欲不振
90、巨幼细胞贫血发病的本质为()。
A.血红蛋白合成障碍
B.能量代谢障碍
C.磷脂代谢障碍
D.DNA代谢障碍
E.细胞凋亡过度
91、巨幼细胞贫血的检查不包括()。
A.胃酸降低实验阳性
B.空腹血清胃泌素显著增高
C.尿高半胱氨酸24小时排泄量增加
D.血清间接胆红素增高
E.血象提示小细胞性贫血
92、以下哪项不是巨幼细胞贫血的血液系统表现()。
A.溶血
B.淋巴结肿大
C.黄疸
D.皮肤瘀斑
E.鼻出血
93、贫血伴骨髓细胞外铁缺少及铁粒幼细胞减少最可能的诊断是()。
A.溶血性贫血
B.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C.再生障碍性贫血
D.巨幼细胞性贫血
E.缺铁性贫血
94、根据病因和发病机制,下列贫血分类正确的是()。
A.红细胞生成减少和造血功能障碍两大类
B.红细胞生成减少、红细胞破坏过多和溶血三大类
C.红细胞生成减少、红细胞破坏过多两大类
D.造血原料不足、造血功能障碍和溶血三大类
E.红细胞生成减少、红细胞破坏过多和失血三大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