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品管圈活动降低静脉留置针意外拔管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展品管圈活动降低静脉留置针意外拔管率
徐红雪
【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降低静脉留置针意外拔管率的效果.方法对住院并使用静脉留置针的50例患者开展品管圈活动,调查并分析使用静脉留置针而出现意外拔管的主要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干预.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静脉留置针的意外拔管率由开展品管圈活动前的70%下降至18%(P<0.05);开展品管圈活动后,圈员各项能力得分均较开展品管圈活动前高(P<0.0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有利于降低静脉留置针的意外拔管率.
【期刊名称】《卫生职业教育》
【年(卷),期】2017(035)016
【总页数】2页(P151-152)
【关键词】品管圈;静脉留置针;意外拔管率
【作者】徐红雪
【作者单位】单县中心医院,山东单县 2743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195
静脉留置针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中,它能有效保护患者血管,提高护士工作效率[1]。
但在临床中,常因皮下血肿、留置针脱落、留置针堵塞、静脉炎、液体渗出而提前拔除留置针,常常达不到《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规定的72~96小时的留置时间,可以说大大降低了留置针的留置效果,增加了患者的痛苦,降低了
患者使用留置针的依从性。
为此,我科开展品管圈活动,现报告如下。
1.1 对象
选择2015年5月2日至5月30日开展品管圈活动前使用静脉留置针的50名患
者和2015年7月4日至7月30日开展品管圈活动后使用静脉留置针的50名患
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为呼吸科疾病,均按“七步法”进行静脉留置针操作。
(1)向患者解释,评估血管;(2)选择合适的留置针型号;(3)穿刺成功;(4)用无菌透明贴以穿刺点为中心做密闭式固定;(5)用胶布固定延长管及头
皮针;(6)告知注意事项;(7)输液完毕,正压封管。
1.2 方法
1.2.1 计划阶段全体圈员针对静脉留置针患者容易出现的5个问题,分别为提高住院患者佩戴腕带信息的正确率、降低住院患者错误记账的发生率、降低心肌梗死患者便秘的发生率、降低静脉留置针意外拔管率、提高患者出入量记录的准确率,从重要性、迫切性、可行性、圈能力4个方面进行主题评价,共9人参与选题过程,最终确定降低静脉留置针意外拔管率为本次活动主题。
1.2.2 实施阶段(1)针对患者知识缺乏这个情况,我们制订的主要对策为相关知
识宣教,加强效果评价。
首先由圈员代表制作成人静脉留置针相关知识的宣传材料,并对全科护士进行培训[2]。
然后由责任护士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相关知识宣教。
在使用过程中加强效果评价,加深患者对相关知识的印象。
主要宣教内容为静脉留置针的好处,如静脉留置针可以保护血管、减少穿刺次数;可以减轻因多次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且输液过程中可使患者更舒适,不用担心血管被刺破。
同时安排合理用药时间,提高药效。
在整个对策的实施过程中,护士宣教到位,患者相关知识知晓率达90%。
(2)针对固定措施不当、患者活动频繁这个问题,我们制订的主要对策为统一留置针的固定方法,并实施网帽外固定法。
首先做好宣教,告知患者保持穿刺部位干
燥,以免被汗液、水渍浸湿,并制作宣教手册,告知患者正确的活动方法;然后统一固定方法,并对新护士进行培训,即U型固定+3条输液贴固定+网帽外固定。
在整个对策的实施过程中,患者对保持穿刺部位干燥方法的掌握率达98%,对如
何正确活动的知晓率达95%以上,且留置针不易脱出,同时科室规范静脉留置针
固定方法,使护理人员的掌握率达到100%。
(3)针对操作方式不统一这个问题,我们制订的主要对策为改善操作流程,操作模式标准化。
首先制订操作流程,并对圈员护士进行培训。
改善后的操作流程为“备齐用物,向患者解释—评估血管,选择血管(以前臂腕上为主)—选择合适
的留置针,连接输液器,排尽空气—消毒皮肤,穿刺成功—无菌透明贴由内向外
紧贴皮肤—输液贴交叉固定头皮针与肝素帽—尾端输液贴注明穿刺日期,网帽固定—告知注意事项—输液中巡视指导—输液完毕,生理盐水封管—网帽固定包严,尾端无外露—发放宣传手册,交代注意事项—每班交接,留置期间巡视”。
在整
个对策的实施过程中,护士培训率、掌握率均达到100%。
(4)针对护士不重视巡视这个问题,我们制订的主要对策为每班重点交接,输液过程中加强观察。
首先召开护士例会,强调每班重点交接,一般15~20分钟巡视一次;然后责任护士在输液过程中加强观察,评价静脉留置针的有效性。
在整个对策的实施过程中,每班重点交接,使得护士对静脉留置针的重视度提高,护士对静脉留置针的有效评价达99%。
开展品管圈活动后,静脉留置针的意外拔管率由开展品管圈活动前的70%
(35/50)下降到18%(9/35),开展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通过品管圈活动,圈员的各项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包括解决问题的能力、个人工作积极性、沟通协调能力、自信心、团队凝聚力、团队和谐度,见表1。
3.1 重新制作静脉留置针操作流程图,降低静脉留置针意外拔管率
重新制作的静脉留置针操作流程图包括备齐用物,向患者解释—评估血管,选择
血管—选择合适的留置针,连接输液器,排尽空气—消毒皮肤,穿刺成功—无菌
透明贴由内向外紧贴皮肤—输液贴交叉固定头皮针与肝素帽—尾端输液贴注明穿
刺日期,网帽固定—告知注意事项—输液中巡视指导—输液完毕,生理盐水封管—网帽固定包严,尾端无外漏—发放宣传手册,交代注意事项—每班交接,留置
期间巡视。
同时加强跟踪检查,查看护士的标准化执行情况,并扩大培训范围,包括轮转护士、实习学生。
3.2 建立长效机制,增强品管圈活动的效果
随机抽查护士执行流程的情况;输液中由责任护士加强巡视,输液完毕做好交接班,床旁检查无遗漏[3];利用宣教手册,加强静脉留置针的使用宣传;减少静脉留置
针相关收费项目。
3.3 查缺补漏,发挥品管圈的作用
虽然通过品管圈活动提高了圈员的各项综合能力[4],但仍有不足之处,如缺少活
动经验,考虑的对策有重复;分析工具应用不熟练;沟通能力有待提高等。
为更好地发挥品管圈的作用,今后在选题时要考虑目标的达成力度,不盲目选题;对现况的把握力求更全面,多方面收集资料,目标设定更加科学、可行、有效;加强对分析工具知识的学习,分析问题要更加准确,保证对策持续有效;进一步提高护理人员的思考能力,安排品管圈活动的时间要更加灵活。
【相关文献】
[1]侯雪琴,环晓锋,朱红娟,等.品管圈在静脉留置针规范使用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15(24):109-111.
[2]王宏秀,谭蕾,葛梅秀,等.品管圈活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护理学杂志,2016(11):75-77.
[3]陈艳.品管圈活动在降低儿科患儿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率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2016(1):171-174.
[4]陈琰.品管圈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2016(1):156-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