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教学展示研讨会学习心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名师课堂教学展示与研讨会
学习心得
2010年4月9日——10日,我有幸福参加了在都匀举办的《全国小学数学名师课堂教学展示与研守会》的培训学习。

在这短短的两天时间里,观摩了杭州文海实验学校数学教学研究所所长(特级教师)刘松老师的《用字母表示数》示范课及教育研究专题讲座、济南市延安教育培训学校校长(全国知名教师)王延安老师的《圆柱、圆锥知识复习课》示范课及教育研究专题讲座、中国人民大学附属小学副校长(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钱守旺老师的《等量代换》及教育研究专题讲座。

通过这两天的学习,我被他们深厚的教学技能,鲜明的教学特色,精湛的教学艺术深深地感染和陶冶。

使我深刻感受到数学的生活化、艺术化。

三位老师对教材、教法的钻研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里主动的学习。

现将本次学习的具体心得整理如下:
一、把握课堂生成资源,切实提高课堂效率
任何教学设计,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意外情况发生,这正是刘松老师所讲的课堂生成。

没有生成,一堂课就没有生趣,缺少一种令人难忘的记忆,有了精彩的课堂生成,教师加以好好的把握,将会使这堂课大放光彩。

顺应课堂生成进行教学,是指在弹性预设的前提下,在教学的展开过程中由教师和学生根据教学进展,构建教学活动的过程。

在师生、生生合作、对话、碰撞中,出现超出教师预设方案的新问题、新情况,随着教学环境、学习主体、学习方式的变化而变化,教师的不同处理而呈现出不同的价值,使课堂呈现出动态变化的、生机勃勃的特点。

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两翼,缺一不可。

预设体现对文本的尊重,生成体现对学生的尊重;预设体现教学的计划性和封闭性,生成体现教学的动态性和开放性,两者是相互依存的,具有互补性。

如果没有高质量的预设,就不可能有非常精彩的生成;反之,如果不重视生成,那么预设必然是僵化而缺乏活力的。

“预设”使课堂教学有章可循,“生成”使课堂精彩纷呈。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课堂都是正面的,顺应教学发展的,当生成偏离预设时,教师必须毫无疑问的、有效而巧妙的把生成引到不偏离整体教学目标的路线上来。

如何把握生成性教学的“度”?刘松老师强调在课堂教学中,不必因为担心学生的思维无法控制完不成教学任务影响教学效率,而把课堂设计得环环相扣,井然有序,让学生在教师预设好的“套路”中安静地学习,“一帆风顺”地直达目的地;也不能为了避免“牵着学生鼻子走”,避免课堂脱离“新课程理念”,因此本次讲座中刘松老师极力倡导课堂要“自然生成”。

二、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探索中构建数学知识
王延安在讲座里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加以论述:
1、对传统学习环境的分析
主要概括其特点是封闭的、被动的,强制性的学习环境,不利于造就未来公民。

2、破除旧的观念,营造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学习环境
他说“理解学习环境,就是影响学生学习的多种外部因素,包括情景设计、学习的气氛、探索空间、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关系。

共享探索成果,对学习价值的认识,科学的评价等等。


然后王老师总结他在近几年的重点摸索的几个问题:
(1)、学习的目标应重新定位(实际是价值观)
(2)、创设有合理空间的问题探索情景
(3)、教师要找到自己的位子(从居高临下,到学生的大朋友)(4)、合作研讨,共享成功快乐
(5)、科学评价,给学生指示思维路标
最后王老师作出了经典总结:让我们用温馨而又铿锵的话语,为学生营造和谐向上的气氛;用智慧与创造为学生创设合理恰当的思维空间;用激情与激励撩拨孩子们的心弦,让我们的数学课堂真正成为孩子们张扬个性的舞台!让我们的数学课堂真正成为孩子们何尝成功的乐园!
三、做一个有魅力的教师,感受数学课堂的魅力
钱守旺老师从以下几方面论述了“怎样做一名有魅力的教师”:
1、一个有魅力的教师,应该胸怀理想、充满激情。

2、一个有魅力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

3、一个有魅力的教师,应该是能够享受生活,富有童心、童趣的人。

4、一个有魅力的教师,敢于在学生面前展示一个真实的自我。

5、一个有魅力的教师,应该是一个淡泊名利、善于合作、宽容大度、乐于助人、非常尊重他的领导和同事,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

钱老师最后总结:“一位教师不在于教了多少年的书,而在于用心教了多少年的书”
总之,这两天的学习,让我受益匪浅,收获盛多。

能人幸参加这
次培训,解决了我十年来在教学教法上的困惑,打破一直困扰在我心中的“必须有课件才能上好优质课”的思想,让我的思想真真正正的得到一次洗礼。

我很有幸的参加了2011年3月16日在桂林市体育馆举行的《小学数学名师课堂展示暨特色教学研讨会》,会上教育学家们的精彩展示与独特的讲座让我学习了很多教育的新理念,从新课标去研究与探索。

此次会议内容:1、吴正宪老师的现场展示课:《搭配》;2、吴正宪老师的讲座《我的儿童数学教育主张》;3、三位优秀教师的微型课:《小数的初步认识》、《比例的意义》、《长方体的认识》。

这是我第一次在现场观摩吴正宪老师的课,亲身感受吴正宪老师的现场魅力。

吴老师的课自然、大方;整节课下来,知识传授的主线都一直掌握在老师手中,但其中的过程又全是学生自主探究,说孩子能听懂的话,让孩子在自己的认识中理解搭配的方法。

在吴老师的课堂,随时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听课状态,她用幽默简单的话语提醒学生要怎样听课,要学会听课,真正让学生学会学习。

通过吴老师的讲座,让我对我的学生有了新的认识。

首先,他们是活生生的人,是发展中的人,孩子的可塑性很强,他们需要得到尊重、理解、善待和读懂,同时我们还要学会期待,期待孩子的健康发展;其次,要让每一个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有尊严的生活在集体中,给
他们犯错的机会,并即使纠正;最后,作为数学教师,我们还需思考,我们应该教给孩子们怎么样的数学。

听丹阳华南实验学校的杭老师的这堂《用字母表示数》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本节数学课看似简单,实则是把抽象的数字与具体的操作有效地连接起来,是学生有效的数学学习和代数思想的渗透。

通过一系列的数学思考过程,呈现在大家面前的是教师以其别样的智慧激活着学生灵动的思考,真正体现了课堂“静、实、高”的效果。

尤其是“实”这点体现的特别充分,不光是“实在”,而且是“朴实、真实”,没有光鲜亮丽的图片动画,没有生动有趣的游戏互动,有的却是老师扎实的基本功和细致的讲解,教师所追求的“引导学生进入真正的思考的创造境界。

”这种创新的、富有生命活力的课堂正是我们需要学习的。

一、课前谈话为上课做铺垫
刘老师紧紧抓注课前几分钟与学生进行交流,上课之前,她和学生从来没见过面。

一进去就说“孩子们好”一句简单的问候便拉近了和学生间的距离。

接着问:“孩子们你们最想知道老师什么?”有的说:“老师如何上课”“来自哪儿”“喜欢什么”“老师您多大了”针对学生想知道刘老师年龄这个问题自然引入新课,然后出示两则信息,根据提供的信息猜老师的年龄,注意结合生活实际。

自然引入授课知识《推理》。

通过猜年龄,使学生感受了简单的推理过程。

然后又运用推理的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我觉得这种开始很适合在陌生的地方上课,刘老师正是运用了这一点使学生紧张的心情瞬间放松了过来,创设了民主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很快进入了积极的学习状态,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课堂结构严谨,气氛活跃。

二、关注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刘老师说:“一个学生以后要求职,学会与他人交流很重要。

因此,在课堂上要激发学生敢说,想说的愿望,让学生把想说的流畅地简洁地,清晰地表达出来。

在刘老师的课中每处理一个问题都是分三步走的,第一步让学生独立思考,想明白。

第二步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这一环节很重要。

会的同学要想把自己所想说明白,就要组织语言使表达更具体逻辑性,同时也向别的学生学习,不会的学生通过听也有了思路。

第三步全班交流,学生在小组内交流使增强了自信心,这时表现得非常积极、大胆。

通过这三部分的学习,不同孩子有了不同的收获。

一、语言的幽默、风趣
二、二、注重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三、三、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这些专家们的课堂教学之所以精彩,深深吸引在场的每一
个学生和老师,是因为他们的课能够放的开,收的住,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
主导的教学理念。

在整个课堂上,普遍看到的是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大大提高,课堂气氛非常
活跃,教师把主动权交给了学生,激发学生获取知识的兴趣,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

如刘严革老师在讲授《推理》一课时,整堂课都是以讨论为主,教师出示课件,让学生根据
课件信息展开讨论,然后汇报讨论结果。

最后根据几个课件的讨论情况进行小结,总结出推
理的方法。

整堂课充分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四、开放课堂,让学生体验数学就在身边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的内容要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在探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和理解数学。

这些专家创设的学习内容不仅贴近学生的生活,而且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活动。

整个课堂教学体现出生活化、艺术化。

如钱守旺老师在《秒的认识》一课中,就选择了许多学生身边的,我们生活实际的,学生感兴趣的材料:如电子表的走势,电视中的广告,地雷的爆炸,刘翔的百米跨栏跑,奥运会开幕的倒计时等等,使数学知识注入一种生活气息,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数学来源与生活。

总之,这次去昭通聆听了著名教育专家公开课和专题报告,让我收获颇多,收益匪浅,让我真正领略到名师的教学风格,深厚的理论素养,丰富的课堂教学经验和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

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借鉴著名教育专家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指导教育教学工作,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