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篇】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篇】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
整)】及答案
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富饶的西沙群岛(节选)
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好看极了。
有的全身布满彩色的条纹;有的头上长着一簇红缨;有的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游动的时候飘飘摇摇;有的眼睛圆溜溜的,身上长满了刺,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
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数不清。
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1)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2)这段话主要写出了西沙群岛鱼的________和________多。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修辞手法,具体描写了________种鱼的特点。
文中最后一句说明________。
A.鱼和水各占一半 B.因为海水多,鱼也多 C.鱼非常多
(4)你最喜欢文中哪句话,请抄写下来。
请说出你的理由。
【答案】(1)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好看极了。
(2)种类
;数量
(3)比喻
;排比
;四;C
(4)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西沙群岛的海里的鱼数量众多。
【解析】【分析】(1)考查找中心句的方法。
中心句是一段文章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句子。
它在全文中起主导作用,是这段话中最重要的句子。
“找中心句”是概括段意的一种形式,有些文章的段落就是围绕中心句写的。
我们在阅读时找准了中心句,也就把握了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概括了段意。
这段话的中心句在句首: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好看极了。
(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这段话主要写出了西沙群岛鱼的种类和数量多。
(3)本题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明白比喻、排比修辞手法以及其作用。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具体描写了四种鱼()的特点。
文中最后一句说明数量。
(4)结合语境,对句子进行赏析是重要的考点之一。
一般来说,要求学生赏析的句子往往具有某一特色,或是修辞,或是表达方式,或是遣词造句,这就要求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
喜欢的句子: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西沙群岛的海里的鱼数量众多。
故答案为:(1)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好看极了。
(2)种类数量
(3)比喻排比四数量
(4)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
西沙群岛的海里的鱼数量众多。
【点评】(1)考查学生掌握找中心句的方法并运用。
(2)此题考查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3)考查学生对比喻、排比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4)此题考查学生对画线句子的赏析能力。
2.课内阅读。
敌机不断地在上空吼叫。
炮弹不断地在周围爆炸。
师卫生部长匆匆赶来,对白求恩说:“师长决定让您和一部分伤员离开这里。
”白求恩沉思了一会儿,说:“我同意撤走部分伤员。
至于我个人,要和战士们在一起,不能离开。
”部长恳求说:“白求恩同志,这儿危险,让您离开这里,是战斗形势的需要哇!”白求恩说:“谢谢师长的关心。
可是,手术台是医生的阵地。
战士们没有离开他们的阵地,我怎么能离开自己的阵地呢?部长同志,请您转告师长,我是一名八路军战士,不是你们的客人。
”白求恩低下头,继续给伤员做手术。
(1)找出小庙周围情况的句子。
(2)你是怎样理解“手术台是医生的阵地”这句话的?
(3)你觉得白求恩是一个怎样的人?
A. 医术高超
B. 对工作认真负责
C. 关心病人
(4)白求恩为什么说自己是“八路军战士,不是“客人”?
【答案】(1)敌机不断地在上空吼叫。
炮弹不断地在周围爆炸。
(2)白求恩把动手术抢救伤员看成和打仗一样重要,他要像战士坚守阵地一样坚守手术台。
(3)B
(4)表达了白求恩把自己当作一名中国的八路军战士,把中国人民的事业当作自己的事业,是一名对工作极端热忱的共产主义战士。
【解析】【分析】(1)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2)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结合文中人物的情感。
根据词句原本意义,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分析、推断词句的不同含义,去深入理解词句的真正含义。
要特别注意,这类试题,往往不是要问词句的表面意义,如果简单地理解为词句的表层意思,就容易理解偏差。
(3)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作品有关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4)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故答案为:(1)敌机不断地在上空吼叫。
炮弹不断地在周围爆炸。
(2)白求恩把动手术抢救伤员看成和打仗一样重要,他要像战士坚守阵地一样坚守手术台。
(3)B。
(4)表达了白求恩把自己当作一名中国的八路军战士,把中国人民的事业当作自己的事业,是一名对工作极端热忱的共产主义战士。
【点评】(1)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前提下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2)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
(3)此题考查学生对作品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4)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前提下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3.读例文,完成练习。
(一)
细雨如丝,一棵棵杨梅树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
它们伸展着四季常绿的枝条,一片片狭长的叶子在雨雾中欢笑着。
(1)这段话写的是雨中杨梅树的形态,抓住了杨梅树的枝、叶来写,其枝、叶的特点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在写杨梅树时,运用了()的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3)请仿照画横线的句子写一种植物的枝、叶。
【答案】(1)四季常绿;狭长
(2)B
(3)
【解析】【分析】(1)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2)把“杨梅”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是拟人。
(3)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表达能力,仿照题中所给的例句,仿写一个句式相同或相似的句式,能做到语意连贯;内容设计合情合理,表述只要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1)四季常绿、狭长;(2)B;(3)略
【点评】(1)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2)考查学生对拟人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模仿能力、口语表达能力。
模仿时言之有理即可。
4.给下面的题目选择正确的答案。
古时候有个孩子,叫司马光。
有一回,他跟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
花园里有座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
有个小朋友爬到假山上去玩,一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
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吓哭了,有的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
司马光没有惊慌,他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把缸砸破了。
缸里的水流了出来,掉进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
(1)我们学的《司马光》这篇课文是一篇()
A. 古诗
B. 童话
C. 古文
(2)跟所给文段相比,我们所学课文的特点是()
A. 课文简短,但表达不清。
B. 虽然有些难理解,但是语言生动、内涵丰富。
C. 两篇文章一样生动有趣,易于理解。
【答案】(1)C
(2)B
【解析】【分析】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故答案为:(1)C;(2)B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的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5.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妈妈,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
他们关了门做功课。
如果他们想在放学以前出来游戏,他们的老师是要罚(fá fā)他们站墙角的。
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
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雷云拍着大手。
这时,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冲了出来。
你可知道,妈妈,他们的家是在天上,在星星所住的地方。
你没有看见他们怎样地急着要到那儿去吗?你不知道他们为什么那样急急忙忙吗?
我自然能够猜得出他们是对谁扬起双臂来,他们也有他们的妈妈,就像我有我自己的妈妈一样。
(1)和“你没有看见他们怎样地急着要到哪儿去吗?”意思相同的句子是()
A. 你看不到他们怎样地急着要到那儿去。
B. 你应该看到他们怎样地急着要到那儿去。
(2)“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的原因是()
A. 雨来了,他们就没有办法上课了。
B. 雨来了,他们就不用去学校上课了。
C. 有了雨的滋润,花朵才能自由自在地生长、开放。
(3)“这时,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冲了出来。
”从“冲”字中可以体会到花孩子们________心情。
(4)对画线句运用的修辞手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比喻
B. 比喻、拟人
C. 拟人
D. 夸张
(5)花孩子们在天上的家是怎样的一个家?发挥想象,然后写一写。
【答案】(1)B
(2)C
(3)渴望到地砸上自由地玩耍的
(4)C
(5)花孩子们在天上的家是他们的乐园,那里无拘无束,充满欢乐和幸福。
充满了神圣的母爱。
【解析】【分析】(1)、(2)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3)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要把这个字得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并结合语句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4)确定一个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时,先要掌握修辞手法类型:比喻、拟人、反问、排比等。
再细读每句话,看符合哪种修辞手法的特点,然后作出判断。
把“花朵”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是拟人。
(5)仿照课文发挥想象,花孩子们在天上的家是怎样的一个家,可以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而又形象,能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故答案为:(1)B;(2)B;
(3)渴望到地砸上自由地玩耍的
(4)C
(5)花孩子们在天上的家是他们的乐园,那里无拘无束,充满欢乐和幸福。
充满了神圣的母爱。
【点评】(1)、(2)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的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3)本题考查学生赏析炼字妙处的能力。
(4)考查学生对常用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5)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6.课内阅读。
掌声
上小学的时候,我们班有位叫英子的同学。
她很文静,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上课前,她早早地就来到教室,下课后,她又总是最后一个离开。
因为她小时候生过病,腿脚落下了残疾,不愿意让别人看见她走路的姿势。
一天,老师让同学们轮流上讲台讲故事。
轮到英子的时候,全班同学的目光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英子立刻把头低了下去。
老师是刚调来的,还不知道英子的情况。
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
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师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
在掌声里,我们看到,英子的泪水流了下来。
掌声渐渐平息,英子也镇定了情绪,开始讲述自己的一个小故事。
她的普通话说得很好,声音也十分动听。
故事讲完了,教室里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
从那以后,英子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不再像以前那么忧郁。
她和同学们一起游戏说笑,甚至在一次联欢会上,还让同学们教她跳舞。
几年以后,我们上了不同的中学。
英子给我来信说:“我永远不会忘记那掌声,因为它使我明白,同学们并没有歧视我。
大家的掌声给了我极大的鼓励,使我鼓起勇气微笑着面对生活。
(1)判断下列句子中表现了英子怎样的心情,再选择填入。
A.自信、感激 B.忧郁、自卑 C.紧张、自卑
①因为她小时候生过病,腿脚落下了残疾,不愿意让别人看见她走路的姿势。
()
②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
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
③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
()
(2)课文中一共响起了_______次掌声,分别是_______、_______的掌声。
()
A. 2次;鼓励克服懦弱、鼓励勇敢地表现
B. 2;鼓励克服自卑的、祝贺英子挑战自己成功
C. 3次;鼓励、表扬、祝贺
(3)从文中划线部分的句子,可以读出英子有了很大的_______改变,变得_______。
()(多选)
A. 开朗、快乐
B. 爱与人交往
C. 积极、自信
【答案】(1)B;C;A
(3)A,B,C
【解析】【分析】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故答案为:(1)B;C;A;(2) B;(3) A B C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的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7.课内阅读。
美丽的小兴安岭
我国东北的小兴安岭,有数不清的红松、白桦、栎树……几百里连成一片,就像绿色的海洋。
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
山上的积雪融化了,雪水(①)小溪,淙淙地流着。
溪里涨满了春水。
小鹿在溪边散步,它们有的俯下身子喝水,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
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
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②)在乳白色的浓雾里。
太阳出来了,千万(③)阳光像利剑一样的金光,穿过树(④),照射在工人宿舍门前的草地上。
草地上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野花□红的□白的□黄的□紫的□真像个美丽的大花坛□
秋天,白桦和栎树的叶子变黄了,松柏显得更苍翠了。
秋风吹来,落叶在林间飞舞。
这时候,森林向人们献出了酸甜可口的山葡萄,又香又脆的榛子,鲜嫩的蘑菇和木耳,还有人参等名贵药材。
冬天,雪花在空中飞舞。
树上积满了白雪。
地上的雪厚厚的,又松又软,常常没过膝盖。
西北风呼呼地刮过树梢。
紫貂和黑熊不得不躲进各自的洞里。
紫貂捕到一只野兔当美餐,黑熊只好用舌头舔着自己又肥又厚的脚掌。
松鼠靠秋天收藏在树洞里的松子过日子,有时候还到枝头散散步,看看春天是不是快要来临。
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1)给文中空缺部分选择正确的字填空。
①A.汇成 B.积成()②A.浸 B.侵()
③A.缕 B.搂()④A.稍 B.梢()
(2)给第3自然的末尾句选择正确的标点符号()
A. ,、、、,!
B. ,,,,,。
C. ,、、、,。
(3)“阳光像利剑一样的金光”采用了的修辞手法;“这时候,森林向人们献出了酸甜可口的山葡萄,又香又脆的榛子,鲜嫩的蘑菇和木耳,还有人参等名贵药材。
”这句运用了的修辞手法;“小鹿在溪边散步,它们有的俯下身子喝水,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
”则运用了的修辞手法。
()
A. 比喻;拟人;排比
B. 比喻;夸张;排比
C. 拟人;比喻;排比
【答案】(1)A;A;A;B
(2)C
【解析】【分析】(1)本题是对课文内容知识的回顾,根据我们的背诵对号入座。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掌握及运用。
常用的点号有顿号、逗号、分号、问号、冒号、
叹号;常用的标号有引号、省略号、破折号、书名号、括号等。
要了解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重点掌握
每一种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3)本题是对比喻,拟人,排比修辞手法的掌握。
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比喻句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和喻体组成。
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排比句是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在一起组成的句子。
根据三者的区别第一个阳光像利剑,是比喻;森林向人们“献出”,则是拟人,第三个有明显的相同句式,是排比。
故答案为:(1) A;A;A;B;(2)C;(3) A
【点评】(1)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知识的记忆,平时要多记忆背诵。
(2)对标点符号的考查有选择题,加标点题、修改题。
所以平时学习中,要用心体会标点符号的用
法,书写过程中也要做到尽可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平时要积累一些特殊标点符号的用法。
(3)本题考查的学生对比喻、拟人、排比修辞手法的掌握,平时学习时要区分各类修辞手法的特点。
8.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香溪
菡(hàn)子
香溪(xī)有六十里在湖北的林业特区——神农架境内。
沿着这条溪流来回,我目不转睛,除了惊叹,两次都说不出一句话来。
神农架本是高山林区,香溪的水犹如自天而下,有时在山峦(luán)的峰(fēng)部挂着一匹白练,悬流(liú)为瀑;有的流入山边的石槽(cáo),好像一条青龙,曲(qǔ qū)折回肠,终于汇集在发电站中喷放出来;有的通过天沟散(sǎn sàn)落一串串水珠;艳阳映(yìng)照之中,凌(líng)空出现五彩的虹。
溪河里的石头大如巨象,小如卵石。
有的垒石成坝,有的自陷为潭。
水态因石而异,它冲击巨石,回流迸发;它经石坝自成水帘.急流勇进;有的在矗(chù)石四周环行,有的从叠石中
穿行;遇到一段比较平坦的石滩(tān),它们滚滚而去。
深处见其绿,浅处如白酒一般,飞溅(jiàn)的水沫如白絮(xù)银丝。
溪水因地而歌,有如松涛,有如竖琴,雷鸣倾(qīng)盆之声,铮(zhēng)铮淙淙之音,响彻(chè qiè)山林之间。
(有删改)
(1)请给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曲________(qǔqū)折散________(sǎn sàn)落
响彻________(chè qiè)
(2)查字典,写出划线字的意思。
①悬流为瀑________
②凌空出现________
③回流迸发________
(3)文中画线的部分,把香溪的水比喻成________和________,形象地写出了香溪水的________和________。
(4)摘抄描写水声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
(5)香溪美得令人震撼,请用波浪线画出文中描写这种感受的句子。
【答案】(1)qū;sàn;chè
(2)挂;升,高出;爆开,溅射
(3)白练;青龙;颜色;动态
(4)雷鸣倾盆;铮铮淙淙
(5)神农架本是高山林区,香溪的水犹如自天而下,有时在山峦的峰部挂着一匹白练。
悬流为瀑:有的流入山边的石槽,好像一条青龙,曲折回肠,终于汇集在发电站中喷放出来;有的通过天沟散落一串串水珠;艳阳映照之中,凌空出现五彩的虹。
【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2)要求学生查字典并结合词语境理解字义。
(3)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
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4)此题考查拟声词的积累。
拟声词指模拟事物的声音的词语,可以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事物所发出的声音。
注意认真读课文来积累。
(5)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故答案为:(1)qū、sàn、chè
(2)挂;升,高出;爆开,溅射
(3)白练、青龙、颜色、动态
(4)雷鸣倾盆、铮铮淙淙
(5)神农架本是高山林区,香溪的水犹如自天而下,有时在山峦的峰部挂着一匹白练。
悬流为瀑:有的流入山边的石槽,好像一条青龙,曲折回肠,终于汇集在发电站中喷放出来;有的通过天沟散落一串串水珠;艳阳映照之中,凌空出现五彩的虹。
【点评】(1)准确识记字音,要掌握常用多音多义字的正确读音,注意纠正方言中跟普通话读音不一致的字音,关键在于把词语的形音义结合起来,音随形或义变。
(2)本题考查学生查字典并结合词语境理解字义的能力。
(3)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4)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象声词的掌握情况,准确地使用象声词,将会使我们说话、习文的生动性、形象性大大增强。
(5)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9.阅读乐园。
秋天
①秋天到了。
瞧,那些挺拔翠绿的树木,如今也脱下了_______的衣裳,换上了_______的时装。
远远望去,漫山遍野,一片_______。
②秋风,凉丝丝的,吹拂着花草树木,好像一位温情的母亲,正轻声哼着催(cuī)眠曲,把自己的子女送进甜蜜的梦乡。
③秋雨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好像巧手的姑娘织着一大片一大片的绸缎。
④秋天,意味着成熟。
一场绵绵秋雨过后,风里带着清新的泥土气息和稻子、水果熟透的香味,在微微干燥的空气里飘荡,让人觉得格外的舒畅。
熟透了的稻谷,像害羞的小姑娘,低着头;高粱像喝醉了酒的大汉,从脸上一直红到脖子;雪白的棉花堆成了一座座小山;红灯笼似的柿子、金灿灿的橘子令人垂涎三尺……望着这丰收的景象,人们的脸上露出了愉快的笑容。
⑤秋高气爽,一群群大雁往南飞去。
空中飘舞着成千上万只“花蝴蝶”。
你也许会奇怪地问:秋天来了,哪来的蝴蝶?不错,秋天没有蝴蝶,可那____________________,不正像一只只美丽的蝴蝶吗?树木都换上了秋装,只有青松仍是那么苍翠,那么挺拔!
⑥秋天是美好的,我爱秋天!
(1)把下列词语填到短文第①自然段的横线上。
黄色绿色金黄
(2)展开想象,联系上下文,在第⑤自然段的横线上补写恰当的内容。
(3)短文的第④自然段中,作者把“熟透了的稻谷”比作“________”;把“高粱”比作“________”;把“棉花堆”比作“________”;把“柿子”比作“________”,让人回味无穷。
(4)请用文中下划线的“那么……那么……”写一句话。
【答案】(1)绿色;黄色;金黄
(2)一片片飘落下来的树叶
(3)害羞的小姑娘;喝醉了酒的大汉;一座座小山;红灯笼
(4)十五的月亮是那么圆,那么亮。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
应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选词填空,使句中表达更准确。
(2)考查补写省略的内容,一般要注意补写的内容与所给出的内容一致,要联系上下文,发挥想象,注意语句通顺。
(3)此题意在明白比喻这一修辞手法以及其作用。
所谓“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
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4)考查运用词语的能力,学生要在明确词语意思的前提下,会用词语造句,语言表达要准确,简洁,语句完整、通顺。
故答案为:(1)绿色;黄色;金黄
(2)一片片飘落下来的树叶
(3)害羞的小姑娘;喝醉了酒的大汉;一座座小山;红灯笼
(4)十五的月亮是那么圆,那么亮。
【点评】(1)要正确使用词语,要从意义和使用习惯两方面准确理解,
这也是积累的重要内容之一。
(2)此题考查补写省略的内容的能力。
(3)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4)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表意正确,说完整的话。
1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五瓣丁香
入春以来,我一直惦念丁香。
听人说,若能在结着多如云霞的四瓣丁香树上找出一朵五瓣丁香,就会得到好运和幸福。
女子都是虔诚的,我这个穿军装的女子也一样。
同病室的几个病友几乎每天傍晚都去医院的后山坡上探看丁香,带回来的消息一天比一天惹人心动:“冒出新绿了。
”“生出嫩叶了。
”“结花蕾了。
”……可是我们嫌慢,埋怨丁香的疏懒乏情。
昨天晚饭,她们又结伴去探看丁香了,留下我一个在病房里。
看着自己打着石膏的腿,再看看白色的病床,白色的墙壁,仿佛一切都变得苍白起来。
我心想:这条伤腿一定害我误了花期,不能去找五瓣丁香,寻不着它,那么好运和幸福也就与我无缘了。
这样想着,自己把心情弄得灰灰的。
这时,她们回来了,个个兴高采烈,争着向我炫耀她们的“幸福”——五瓣丁香。
有白色的、紫色的,小小的花朵很是美丽,花瓣儿更是精致、娇巧、细柔。
她们有人要分给我一朵,而我也十二分地想拥有它,可我还听人说:别人送的五瓣丁香不具有神奇的魔力。
于是我谢绝了她们的好意。
看着她们如同寻得幸福一般的喜悦面孔,我的心羡慕得有点微微发疼。
晚上,我早早地蒙上被子——除了想找一朵五瓣丁香,好像别的一切都不重要了,人,有时就会有一些非常非常小的希望。
由于太希冀、太向往,我甚至做了一个丁香梦:我的腿好了,来到一个好大的丁香园找五瓣丁香,可是到处都是四瓣的,无论我如何努力,也没有找出一朵神秘的五瓣丁香。
感觉天亮了,我懒懒地不肯睁开眼睛,心中仍存着找不到五瓣丁香的遗憾。
做晨检的护士来了,问我:“别的人都去哪儿了?”我这才发现她们一个都不在。
大概是因为太兴奋睡不着而早早跑出去疯闹了吧?疾病竟使我变得有点妒忌她们了。
门被轻轻地推开了,只见她们个个手里拿着一大束丁香花,原来她们一大早去替我折花了。
她们把花递给我:“快找你的五瓣丁香吧!”我一时语塞,为她们的热情、真诚所感动,懊悔刚才对她们的妒忌……顿时,我感到自己整个儿沐浴在友爱结成的温馨之中。
我细心地从她们采摘来的一束束丁香花中,找到了一朵白色的五瓣丁香。
而我更是在她们中间找到了真正意义上的五瓣丁香——好运、温暖和幸福。
(1)“而我更是在她们中间找到了真正意义上的五瓣丁香——好运、温暖和幸福。
”说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2)抄下描写作者梦中幻觉的句子,想象这样写的好处?
(3)我为什么一直在梦中追寻一朵五瓣丁香?
(4)“看着自己打着石膏的腿,再看看白色的病床,白色的墙壁,仿佛一切都变得苍白起来。
”这句话中连用了三个表示白色的词语,你从中体会到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