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体育教学中如何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体育教学中如何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关键词:
体育教学增强体制身体素质思想品德
摘要:
体育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参加下,按照教学计划和体育教学大纲的要求,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学生掌握一定的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并且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学过程。
这表明体育教学过程不仅担负着锻炼学生身体、增强学生体质。
同时,还担负着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任,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多数只是注重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提高学生的运动水平,忽视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事实上在体育教育中是可能的,行之有效的。
正文:
体育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参加下,按照教学计划和体育教学大纲的要求,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学生掌握一定的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并且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学过程。
这表明体育教学过程不仅担负着锻炼学生身体、增强学生体质。
掌握“三基”这些任务,同时,还担负着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任,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多数只是注重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提高学生的运动水平,忽视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事实上在体育教育中是可能的,行之有效的,现我就体育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谈谈自己的看法。
1
一、体育教材中,蕴含着许多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
1、田径
田径运动是一项历史悠久的运动项目。
它能全面发展学生身体素质,能培养学生的坚强的意志品质和勇敢顽强的拼搏精神。
田径运动中有些项目属于周期性练习,技术动作复杂。
在练习时难免会使人感到枯燥单调,径赛中的中长跑,由于强度大,学生在练习中会产生很多反应。
“极点”的出现,乳酸的堆积,会引起一系列的心理变化,这对有些学生会放慢节奏,停下来,更有甚者不练。
这些都是苦、怕累,意志不坚定的表现,教师可引用苏霍林基的一句话“人类的攀登是项单调的枯燥的运动。
但每爬一次就会更接近胜利”来激励学生。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不怕困苦,不畏艰难坚持到底的意志品质。
2、体操
体操运动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柔韧素质、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团结协作、热爱集体,服从组织等共产主义思想品德。
体操中的队列、学生在练习时,会感到枯燥乏味。
单、双杠练习时有些学生会感害怕、恐惧。
从而导致学生不愿练,或不敢练。
在此情况下需要学生有坚强的意志克服一系列的心理障碍,这时教师有意识培养学学生的勇敢顽强,不怕困难团结协作的共产主义精神。
3、球类
球类项目是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
各类球类项目都富有竞争性、激烈性。
球类项目都是一定的规则内进行的。
多数球类项目是需要与同伴相互进行的。
多数球类项目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积极向上的良好思想品德及胜不骄,败不馁,服从裁判,遵守纪律与同伴协作优良作风。
二、体育教学符合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学生的思想品德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后天的环境教育下,通过他们的活动与交往逐渐形成发展的。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影响的主
2
导作用,促进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就体育教学来说,从外部形态看,是学生身体的锻炼和动作技术的形成。
但从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的思想变化来看,还包括含各种优良思想品德的形成。
如意志的锻炼、人格的完善。
这应要求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对待学生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
体育教学也是对学生在不同年级都表不同要求。
在各个阶段都有不同的教法及要求。
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符合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提高的过程的规律。
三、体育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
1、榜样法
榜样法是教师的自己的模范行为出现在学生是面前,从而影响学生,使其形成良好品德的方法。
“身教胜于言传”就是大家所推崇的名言,也是很好的例证。
学生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具备很大的模仿性、可塑性、导向性,体育教师是日常活动中与之朝夕相处的教学法,体育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有示范作用。
榜样法是学校德育工作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和行之有效有效的工作方法。
2、语言法
语言法就是优育教师运用语言直接或并间接地对学生行为品德作出肯定或否定的评价,促使学生扬长避短,激励其不断上进的一种方法。
教师运用语言进行教育进注意,语言中肯,符合自身特点、性格,以表扬鼓励为主,批评惩罚为辅的正面教育原则。
3、陶冶熏陶法
陶冶熏陶法就是教育者创造良好的氛围,使其教育者置身于其中为之感动从而受到教育的方法。
这就要求教育者要努力创造良好的情境,培养正确的舆论。
3
4、规范法
规范法就是规则和制度来规范学生的行为,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效果。
规章制度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必备条件。
这些制度体现在课前常规,课中常规,课后常规等方面。
教师在运用规范法符合行为规范的给予支持,对违反规章制度行为的给予批评,长此以往能使学生和道德情感上升为道德意识,达到育人的目的。
以上是我在体育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的一些体会和看法。
只要我们教师改变以往“教者发会,学者强应,身顺而心违”的旧模式。
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对待工作,不断钻研教材,合理巧妙地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定能培养出跨世纪的合格人才。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