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苏教版同步课堂配套课件 反应热的测量与计算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反应热的测量与计算》参考课件

1.如何设计实验得到以上所需数据?
⑴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和量取的体积要取定值。
⑵准确测量反应前后的温度值。
反应热的测量
第8 页
二、盐酸与NaOH溶液反应的反应热的测定 2.实验装置应该满足什么条件?
使用绝缘装置,避免热量散失到反应体系外 ——保温杯……
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液面上方的空间尽可能小
A 思考:由起点A到终点B有多少条途径? 从不同途径由A点到B点的位移有什么关系?
反应热的计算
一、盖斯定律 1、盖斯定律内容 一个化学反应,不论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 步完成,其总的热效应是完全相同的。
2、图解盖斯定律
ΔH
A
B
ΔH1
ΔH2
C
ΔH、ΔH1、ΔH2之间有何关系? ΔH=ΔH1+ΔH2
第 15 页
第 19 页
反应热的计算
二、由反应热书写热化学反应方程式,或比较焓变大小
第 20 页
3、沼气主要成分是 CH4 ,0.5 mol CH4 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出
445 kJ热量,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C )
A、2CH4(g)+4O2(g)===2CO2(g)+4H2O(l) ΔH=890 kJ·mol-1 B、CH4(g)+2O2(g)===CO2(g)+2H2O(l) ΔH=890 kJ·mol-1 C、CH4(g)+2O2(g)===CO2(g)+2H2O(l) ΔH=-890 kJ·mol-1 D、1/2CH4(g)+O2(g)===1/2CO2(g)+H2O(l) ΔH=-890 kJ·mol-1
“偏小”或“无影响”)。 (4)实验中若改用60 mL 0.50 mol·L-1盐酸和50 mL 0.55 mol·L-1烧碱溶液进行
高中化学 专题1 第1单元 第2课时 反应热的测量与计算、能源的充分利用同步备课课件 苏教版选修4

SJ ·化学 选修4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课 时 作 业
教 学 目 标 分 析
教 学 方 案 设 计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菜单
SJ ·化学 选修4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课 时 作 业
教 学 目 标 分 析
教 学 方 案 设 计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双 基
设
达
计
标
课
前
课
自
时
主
作
导
业
学
菜单
SJ ·化学 选修4
教
课
学
堂
目
互
标
动
分
探
析
究
1.在测定反应热时,常用 NaOH 溶液与盐酸、KOH 溶
液与盐酸、NaOH 溶液与硝酸的稀溶液进行探究实验。三个
教
当
学 方
反应的反应热是否相同?为什么?
堂 双
案
基
设 计
【答案】
相同。均为强酸强碱的中和反应,实质均为
菜单
SJ ·化学 选修4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课 时 作 业
教 学 目 标 分 析
教 学 方 案 设 计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菜单
SJ ·化学 选修4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课 时 作 业
教 学 目 标 分 析
教 学 方 案 设 计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1.通过运用盖斯定律求有关 的反应热,进一步理解反应 热的概念。(重点) 2.能正确运用盖斯定律解决 具体问题。(重难点)
苏教版化学反应原理高二课件反应热的测量与计算

一、使用量热计测量反应热
(1)仪器
练习1:
完成下列填空: 用于测定反应热的仪器名称为 量热计 _______________ ,其简易装置 的结构除盖子与主体容器外, 温度计 还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环形玻璃棒
一、使用量热计测量反应热
一、使用量热计测量反应热
(1)仪器 (2)实验注意事项 (3)实验操作
(4)数据处理 ①记录:
②计算:
一、使用量热计测量反应热
(5)中和热定义
在稀溶液中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 液态水的反应热称为中和热。
练习3:[教材 P7 “活动与探究” 题(5)]
练习4:[导学 P4 活学活用 题1、2]
练习8:[导学 P7 探究点二 题1]
练习9:[导学 P7 自我检测区 题1、4、5、6]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仪器 (2)实验注意事项 ①量热器要尽量减少与外界的热交换; ②操作过程中要尽量避免热量散失。 (3)实验操作
练习2:
参考教材P6 “活动与探究”中的步骤描述思考下题: 判断下列情况的出现会对实验造成怎样的影响? ①用铁制或铜制的搅拌棒代替玻璃搅拌棒 ②混合酸碱时缓慢倒入NaOH溶液,防止溅出 ③实验过程中有液体洒出 ④使用同一量筒量取盐酸与NaOH溶液
练习5:[导学 P5 自我检测区 题1、3、5]
二、利用盖斯定律计算反应热
(1)定律内容 (2)理解分析
(3)解题思路 ①画图,并找到物质变化的起点与终点(反应物与最 终生成物); ②根据反应方向(箭头),列出“路线①=路线②” 的恒等式,代入数据计算。
练习6:[教材 P9 “问题解决” 题2]
专题1 第一单元反应热测量及计算第2课时 反应热的测量与计算课件上学期高二化学苏教版选择性必修1

例3、已知1 mol白磷转化为红磷时放出18.39 kJ
的热量。在下列两个反应中: ①4P(白磷,s)+5O2(g)===2P2O5(s) ΔH=-a kJ/mol(a>0) ②4P(红磷,s)+5O2(g)===2P2O5(s) ΔH=-b kJ/mol(b>0) a和b的关系为 ( ) A.a<b B.a=b C.a>b D.无法确定
弱电解质反应时会继续电离,电离要吸热;在Ba(OH)2和H2SO4反应中,除生
成H2O外,还生成了BaSO4,这部分反应热应不在中和热内。即:中和热不
包括离子在水溶液中的生成热、物质的溶解热、电解质电离时吸热所伴随的
热效应。
答案
3、中和热测定实验的误差分析
用“偏高”、“偏低”或“不变”填空。 (1)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测得中和热的数值__偏__低__。 (2)若将环形玻璃搅拌棒改成“铜棒”,测得中和热的数值_偏___低__。
5NO2a(gO)==H=F反e2O应3(s)测的ΔH定是(中)和热,若把50 mL的NaOH改成60 mL,测得中和
登山不以艰险而止,则必臻乎峻岭。
热的数值__不__变__。 注意:①酸、碱溶液必须为稀溶液。
50 mol·L-1盐酸,倒入简易量热计中,测量并记录盐酸的温度(t1)。 远大的希望造就伟大的人物。
的,表示为 H+(aq)+OH-(aq)===H2O(l) ΔH=-57.3 kJ·mol-1。
答案
(二)中和热的测定
1.实验装置及仪器
(1)将下列实验装置中各仪器(或物品)的名称填
在横线上。
温度计
环形玻璃搅拌棒
盖板
保温杯
(2)实验过程中,还需要的其他仪器有 50 mL量筒(2只。)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1.1.2《反应热的测定与计算》课件 (共19张PPT)

思考:③式表示的是不是该反应的反应热? 是中和热吗?为什么?
Q = 0.418(t2-t1)kJ
A
ΔH1
ΔH ΔH2
B
C
ΔH、ΔH1、ΔH2 之间有何关系?
Δ H=Δ H1+Δ H2
总结规律:
若多步化学反应相加可得到新的化学 反应,则新反应的反应热即为上述多步反应 的反应热之和。 总结思考: 在用方程式叠加计算反应热时要注意哪 些问题?
注意: 1、计量数的变化与反应热数值的变化要对应 2、反应方向发生改变反应热的符号也要改变
Q =m c Δt
Q:中和反应放出的热量。 m:反应混合液的质量。 c:反应混合液的比热容。 Δt:反应前后溶液温度的差值。
①
我们如何得到上述数据呢?
m的质量为所用酸、碱的质量和,测出参加反应 的酸、碱质量相加即可;c 需要查阅,Δt可用温 度计测出反应前后的温度相减得到。
[问]酸、碱反应时,我们用的是它的稀溶液,它们的 质量应怎样得到?
中和热的测定:H+(aq)+OH-(aq)=H2O(l); △H=? 测定强酸、强碱反应的中和热。
简易测定方法:
大烧杯(500 mL)、小烧杯(100 mL) 温度计、量筒(50 mL)两个、泡沫塑料 或纸条、泡沫塑料板或硬纸板(中心有两个 小孔)、环形玻璃搅拌棒。 0.50 mol/L 盐酸、0.55 mol/L NaOH溶液 我们取一定量的盐酸 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中和 反应,哪些数据可以帮助 我们测出它们的反应热呢? 请大家讨论回答。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1.1.2《反应热的测定与计算》课件 (共30张PPT)

二、反应热的计算.
【交流与讨论】: 如何测定C(s)+1/2O2(g)==CO(g)的反应热△H1?
①.能直接测定吗?如何测? ②.若不能直接测,怎么办?
1.盖斯定律的内容:
不管化学反应是一步完成或分几步完 成,其反应热是相同的.换句话说,化学反 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 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
1>.量取溶液的体积有误差
2>药品的选用不当引起的误差 3>实验过程中有液体洒在外面。
4>.混合酸、碱溶液时,动作缓慢, 导致实验误差
5>.隔热操作不到位,致使实验过程 中热量损失而导致误差
6>.测了酸后的温度计未用水清洗而便 立即去测碱的温度,致使热量损失 而引起误差。
【交流与讨论】: ①.实验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防止热量损失
(3)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求得的中和热数值 (填“偏大”、 偏小 “偏小”或“无 影响”) (4)实验中改用60 mL0 .50 mol/L盐酸跟 50 mL 0.55 mol/L 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 出的热量 ,(填“相等”或“不相等”)。(5)用相同浓度和体 不相等 积的氨水代替 NaOH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热的数值 偏小 会 ;用50 mL 0.50 mol/L NaOH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 的中和热的数值会 。(均填“偏大”、“偏小”或“无影 响”) 偏小
反应热的测量与计算
一、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量.
1.实验原理和步骤. (1).中和热的定义: 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molH20, 这时的反应热叫做中和热. (2).实验步骤: 用量筒量取50mL 0.50mol/L的盐酸,测其温度,倒入 量热计;另用量筒量取50mL 0.50mol/L NaOH溶液, 测其温度,并缓缓地倾入量热计中,边加边用玻璃 棒搅拌.观察反应中溶液温度的变化过程,作好记录 并进行数据处理.
高中化学苏教版选修 专题第一单元第课时 反应热的测量与计算 课件ppt(共31张PPT)

ΔH= __Δ__H_1_+__Δ_H__2_ 或ΔH= _____Δ_H__3+__Δ_H__4_+_Δ_H。5
2.科学意义 对于无法或较难通过实验测得反应焓变的反应,可应用盖斯定律 计算求得。 3.应用 若一个化学方程式可由几个化学方程式相加减而得到,则该化学反应的焓 变也可由这几个化学反应的焓变相加减而得到。
专题1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第3课时 反应热的测量与计算
1.掌握中和热的测量及计算方法。 2.理解盖斯定律的含义,能利用盖斯定律进行反应热的计算。
1.写出等浓度、等体积的稀盐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H__+_+__O_H_,-=此==反H2应O过程中,______热量。放出
⑤隔热操作不到位,致使实验过程中热量损失而导致误差。 ⑥测过盐酸后的温度计未用水清洗便立即去测碱的温度,致使热量损失 而引起误差。
⑦溶液浓度不准确。 ⑧没有做重复实验,求平均值。
50 mL 0.50 mol/L盐酸与
mol/L NaOH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
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 量可计算中和热。回答下列问题:
化学反应的焓变只与反应的_____________有关,与反应的途径无关。
(2)准确 配制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要准确。NaOH溶液最好是新制 的,因久置的NaOH溶液可能变质,导致测定的中和热有误差。量取溶
液的体积要准确。反应前的温度和反应后的最高温度读数要准确。
(3)误差分析 本实验产生误差的可能原因有: ①量取溶液的体积不准确。 ②温度计的读数有误。 ③实验过程中有液体溅在外面。 ④混合酸、碱溶液时,动作缓慢,导致实验误差。
H2O(g)===CO(g)+H2(g)的 ΔH 为( D )
反应热的测量与计算+课件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化学苏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反应热的测定
方法:通过量热计直接测定
实例:中和热的测定
一、中和热的测定
1.中和热的定义 稀溶液中,强酸与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水时的反应热
HCl + NaOH == NaCl + H2O
2.中和热的表示 H+(aq)+OH-(aq) == H2O (1)
ΔH= -57.3 kJ·mol-1
专 第
题 一
1 单
元
化
学 化
反 学
应 反
与 应
能 的
量 热
变 效
化 应
第
2
课
时
反
应
热
的
测
量
与
计
算
教学目标
核心素养
1. 掌握中和热的测定实验。从
模型认知:构建盖斯定律模
中理解热量的定量测定与计算。
型,理解盖斯定律的本质,
2.了解盖斯定律及其简单应用。
形成运用盖斯定律进行相关
3.能进行反应焓变的简单计算。
ΔH
ΔH1
ΔH=生成物总能量 – 反应物总能量
ΔH2
由A生成C时,ΔH与转化过程无关
ΔH=ΔH1+ΔH2
■在一定条件下,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
反应进行的途径无关。
方法导引
(2) 解析
A一步反应到C与A经过B再到C两步反应,反应热是相同的。
B
C
A
C 终态
B
h = 300 m
(H2O)
kJ·mol-1
注:c=4.18 J·(g·℃)—1
反应结束时温度
反应前温度
因m(aq)=V(aq)·ρ,V(aq)可直接测量,本实验在反应过程中要测得的数据就是t1、t2
2023学年江苏高二上学期化学同步讲义(苏教2019必修1)1-1-2 反应热的测量与计算(教师版)

第2课时 反应热的测量与计算 课程标准 课标解读1.了解中和热测定的原理、实验仪器、药品,实验过程与操作。
2.理解燃烧热和中和热的概念。
3.了解盖斯定律及其应用。
4.能进行反应焓变的简单计算,能运用反应焓变合理选择和利用化学反应。
1.能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视角分析与解决反应热的热效应,以及盖斯定律的认识问题。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2.依据探究目的,设计探究方案,运用化学实验、调查等方法进行实验探究。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3.通过应用盖斯定律和反应热的有关计算,形成具有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意识。
(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知识点01 反应热的测量1.实验原理通过测定一定量的酸、 碱溶液在反应前后温度的变化,计算反应放出的热量,由此求得反应热。
2.实验装置(如图)3.实验步骤(1)用量筒量取50 mL 0.50 mol·L -1盐酸,倒入简易量热计中,测量并记录盐酸的温度(t 1)。
(2)另取一量筒量取50 mL 0.50 mol·L -1 NaOH 溶液,测量并记录氢氧化钠溶液的温度(t 2)。
(3)将量筒中的氢氧化钠溶液迅速倒入盛有盐酸的简易量热计中,立即盖上盖板。
用环形玻璃搅拌棒轻轻搅拌,并准确读出反应体系的最高温度(t 3)。
4.实验数据处理目标导航知识精讲假设溶液的比热与水的比热相等,溶液的密度与水的密度相等,忽略量热计的比热。
①反应体系的温度变化:Δt = t 3-t 1+t 22/(℃) ②反应体系的热容:C =(V HCl ·ρHCl + V NaOH ·ρNaOH )×4.18/(J·℃-1)③反应热ΔH = —C×Δt ×10-30.025/(kJ·mol -1) 5.反应热的测量实验要点(1)使用隔热层(碎泡沫塑料或纸条)及杯盖——减少热量损失。
(2)量取反应物,测反应前温度——要用NaOH 稀溶液、稀盐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要使用同一温度计。
分别先后测量酸、碱及混合液的温度时,测定一种溶
液后必须用水冲洗干净并用滤纸擦干。温度计的水银球部 分要完全浸入溶液中,且要稳定一段时间再记下读数。 (3)实验中所用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配好后要充分冷 却至室温,才能使用。
(4)操作时动作要快,尽量减少热量的散失。 (5)实验时可使一种反应物稍过量,以保证另一反应 物完全反应。且在计算时,应取二者中量小的一种,因为 过量的酸碱并不参与中和反应。 (6)重复实验三次,取其平均值,以减小误差。
过程中有其他物质生成,这部分反应热不属于中和反应的反
应热。
2.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应注意以下几点 (1)酸碱溶液应当用强酸、强碱的稀溶液(0.1 mol· -1 L ~0.5 mol· -1)。 L ①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不能用浓酸或浓碱,因浓酸 或浓碱溶于水一般都要放热。 ②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时不能用弱酸或弱碱,因弱 酸或弱碱在水溶液中不能完全电离,若改用弱酸或弱碱, 它们电离时要吸收一部分热量。
1.(1)若用浓H2SO4代替0.50 mol· -1的盐酸来测定中和反 L
应的反应热ΔH,则会使ΔH偏大还是偏小?
(2)若用醋酸来代替盐酸,求得ΔH的数值相等吗?
答案:(1)因为浓H2SO4溶于水会放出大量的热,会使
放出的热量增多,使ΔH偏小。
(2)醋酸为弱酸,其不断电离出H+的过程会吸收部分
2.本质
化学反应的焓变只与反应的 始态 和 终态 有关,而与
反应的 途径 无关。如图所示:
ΔH= ΔH1+ΔH2 = ΔH3+ΔH4+ΔH5
3.意义
应用盖斯定律,可以间接地把不易测定的
反应热 计算出来。
4.应用 利用已知反应焓变求未知反应焓变。若一个化学方 程式可由几个化学方程式相加减而得到,则该化学反应的 焓变即为这几个化学反应焓变的 代数和 。
-1
1.中和反应的反应热
(1)概念:
在稀溶液中,强酸与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 H2O(l)时所释放的热量。 (2)表示方法: H+(aq)+OH-(aq)===H2O(l) ΔH=-57.3 kJ· -1。 mol
(3)理解时应注意: ①稀溶液是指溶液浓度小,酸或碱都完全电离的状态。 ②中和反应反应热不包括离子在水溶液中的生成热、物 质的溶解热、电解质电离的吸热所伴随的热效应。 ③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和OH-结合生成H2O,若反应
(1)根据反应放热数值写出热化学方程式。(2)
反应热测定实验成败的关键是准确测定反应后的温度, 尽量减少热量散失,故NaOH溶液应一次性迅速倒入。(3) 使溶液混合均匀且减少热量散失的措施为用套在温度计 上的环形玻璃搅拌棒轻轻搅动;
3.3℃+3.4℃+3.5℃ (4)①平均温度差为 =3.4℃; 3 CmΔt ②ΔH=- n = 4.18 J/g· ℃×100 mL×1 g/cm3×3.4℃×10-3 kJ/J - - 0.25 mol· 1×2×0.05 L L =-56.8 kJ· -1。 mol
③由实验数值知反应放热偏少,即过程中可能有热
量散失,也可能所取酸或碱量偏少。
[答案] H2O(l)
1 1 (1) 2 H2SO4(aq)+NaOH(aq)=== 2 Na2SO4(aq)+
-1
ΔH=-57.3 kJ· mol (3)D
(2)C
(4)①3.4
②-56.8 kJ· -1 mol
③ac
实验次数
1
H2SO4 NaOH 平均值
26.2 26.0 26.1
t2/℃
29.5
2
3
25.9
26.4
25.9
26.2
25.9
26.3
29.2
29.8
②近似认为0.55 mol· -1 NaOH溶液和0.25 mol· -1 L L
硫酸溶液的密度都是1 g/cm3,中和后生成溶液的比热容C
=4.18 J/(g· ℃),则ΔH=______(取小数点后一位)。
分析:ΔH<0,反应放热;标准燃烧热是指1 mol可燃物完 全燃烧的反应热;反应热大小与反应物、生成物所具有 的总能量有关。 答案:D
4.(2011· 福建高考)下列关于化学与生产、生活的认识不
正确的是
A.CO2、CH4、N2等均是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
(
)
B.使用清洁能源是防止酸雨发生的重要措施之一
热量,放出热量偏少,故所得ΔH的数值偏大。
2.下列四位同学在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的测定实验中无
误的是________。
分析:在中和反应的反应热测定的实验中关键是准确测量
温度及防止热量的散失,准确测量温度用温度计,温度计
不能搅动溶液,搅动溶液用环形玻璃搅拌棒,若用铁丝代
替,则铁丝会消耗盐酸且传热快,引起实验误差;量取盐 酸和NaOH溶液时各用一个量筒,不得共用,否则会引起 误差;为保证测量结果准确性,要重复操作2~3次。 答案:小军同学
③上述实验数值结果与57.3 kJ· -1有偏差,产生偏 mol
差的原因可能是 ________(填字母)。
a.实验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
b.量取NaOH溶液的体积时平视读数
c.分多次把NaOH溶液倒入盛有硫酸的小烧杯中
d.用温度计测定NaOH溶液起始温度后,用另一支
温度计测定H2SO4溶液的温度
[解析]
专 题 1 化 学 反 应 与 能 量 变 化
第 一 单 元 化 学 反 应 中 的 热 效 应
设计1
课前预习 ·巧设计
第二 课时
反应 热的 测量 与计 算
设计2 设计3
名师课堂 ·一点通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课堂10分钟练习
创新演练 ·大冲关
课堂5分钟归纳 课下30分钟演练
(1)测量温度的仪器是 温度计 。 (2)ΔH 值的大小与 反应物 、 生成物 的状态,反应物的性 质和 化学计量 数 有关。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稀硫酸和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已知生成1 mol H2O时放热57.3 kJ)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倒入NaOH溶液的正确操作是________(从下列选出)。 A.沿玻璃棒缓慢倒入 C.一次迅速倒入 B.分三次少量倒入
(3)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是放热 反应,反应的本 质是 H+(aq)+OH-(aq)===H2O(l)。 1 (4)C(石墨)+2O2(g)===CO(g) ΔH < 0。
一、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 1.实验仪器与药品 (1)仪器——量热计:
(2)实验药品: 0.5 mol· -1盐酸、0.5 mol· -1NaOH溶液。 L L
-
4.讨论分析 如果用同样的方法测定KOH溶液与盐酸反应, 相同 NaOH溶液与硝酸反应的反应热,其反应热 。
原因探究:以上三组实验中所发生的离子反应均为 H+(aq)+OH-(aq)===H2O(l)。
二、盖斯定律 1.内容 一个化学反应,无论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 其总的热效应 完全相同 。
C.节能减排符合低碳经济的要求
D.合理开发利用可燃冰(固态甲烷水合物)有助于缓解
能源紧缺
分析:N2不是温室气体,A项错误;使用清洁能源可减少 SO2的排放;节约能源,减少CO2排放是低碳经济的要求; 可燃冰是甲烷的水合物其利用可减缓能源危机,B、C、 D项正确。 答案:A
5.(1)2.00 L 1.00 mol· -1盐酸溶液与2.00 L 1.00 mol· - L L
[例1]
(2012· 衡阳八中月考)利
用右图装置测定中和反应反应热实
验步骤如下: ①用量筒量取50 mL 0.25 mol· -1硫酸倒入小烧杯中, L 测出硫酸温度;
②用另一量筒量取50 mL 0.55 mol· -1NaOH溶液, L 并用另一温度计测出其温度; ③将NaOH溶液倒入小烧杯中,设法使之混合均匀, 测出混合液最高温度。
湿度计 环形玻璃搅拌棒
2.实验步骤
(1)测量初始温度:
①用量筒量取50 mL 0.50 mol· -1盐酸,倒入 L 简易量热计 中,测量并记录盐酸的温度(t1)。
②用另一量筒量取50 mL 0.50 mol· -1氢氧化钠溶液,测 L 量并记录氢氧化钠溶液的温度(t2)。
(2)测量终态温度: 将量筒中的 氢氧化钠溶液 迅速倒入盛有 盐酸 的简 易量热计中,立即盖上盖板,用 环形玻璃搅拌棒 不断搅 拌,观察温度计的温度变化,准确读出并记录反应体系的 最高温度(t3)。
分析:(1)生成2 mol水放热114.6 kJ。(2)C6H6的标准燃
烧热为ΔH=-3 260.4 kJ· -1。 mol
答案:(1)HCl(aq)+NaOH(aq)===NaCl(aq)+H2O(l) ΔH=-57.3 kJ· mol (2)-3 260.4 15 C6H6(l)+ 2 O2(g)===6CO2(g)+3H2O(l) ΔH=-3 260.4 kJ· -1 mol
3.(2012· 哈尔滨三中检测)下列关于反应热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当 ΔH<0 时,表示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1 B.已知 C(s)+ O2(g)===CO(g) 2 ΔH=-110.5 kJ· -1, mol )
说明碳的标准燃烧热为 110.5 kJ· -1 mol
C.反应热的大小与反应物所具有的能量和生成物所具有 的能量无关 D.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点状态有 关,而用
(1)我国目前使用的主要能源是 化石燃料 。
(2)我们使用的能量的主要形式是 电能 和 热能 ,热能 主要通过燃烧 煤 、 石油 、 天然气 、植物秸秆等物质获 得,提高这些物质的 燃烧效率 对节约能源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