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主体填筑施工作业指导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兰新铁路第二双线(新疆段)路基工程
编号:
路基主体填筑施工作业指导书
单位:
编制:
审核:
批准:
年月日发布年月日实行
兰新铁路第二双线(新疆段)路基工程
路基主体填筑施工作业指导书
1.合用范围
合用于兰新铁路第二双线路基主体填筑施工。

2.作业准备
2.1内业技术准备
作业指导书编制后,应在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行性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

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

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与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2.2外业技术准备
施工作业层中所涉及的各种外部技术数据收集。

修建生活房屋,配齐生活、办公设施,满足重要管理、技术人员进场生活、办公需要。

3.技术规定
路基主体填筑必须在严格按设计文献进行地基解决后,并经检查满足设计规定后开始填筑。

在进行大面积填筑前,不同填料应选取有代表性的地段作为实验段,进行摊铺压实工艺实验,拟定施工工艺参数,并报监理单位确认。

路堤填筑前应做好路基两侧排水,填筑施工不得污染农田和环境。

4.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
4.1施工程序
4.1.1填土、摊铺、平整
分层填筑厚度应根据压实机械压实能力、填料种类和规定的压实密度,通过现场工艺实验拟定。

采用碎石类土和砾石类土填筑时,分层的最大压实厚度不应大于40cm;采用砂类土和改良细粒土填筑时,分层的最大压实厚度不应大于30cm。

分层填筑的最小分层厚度不宜小于10cm。

不同土质的填料应分层填筑,且应尽量减少层数,每一水平层的全宽应用同一种填料填筑,每种填料层累计总厚不宜小于50cm。

土方路堤填筑至路床顶面最后一层的压实层厚度≮100mm。

填土区段按照网格化布料,用推土机摊铺、粗平,平地机精平,使填层在纵向和横向平顺均匀,以保证压路机碾压轮表面能基本均匀接触层面进行压实,达成最佳碾压效果。

用改良细粒土或含细粒成分较多的粗粒土填料填筑路堤时,必须严格控制其填料的含水率在工艺实验拟定的施工允许含水率范围内。

填料含水率较低时,应及时采用洒水措施,洒水可采用取土场内提前洒水闷湿和路堤内搅拌的方法。

填料含水率过大时,宜采用场内开挖沟槽减少水位和用推土机松土器翻松晾晒相结合的方法,或将填料运至路堤摊铺晾晒。

推土机摊铺平整的同时,应对路肩进行初步压实,保证压路机进行压实时,压到路肩而不致滑坡。

初压工序之后用平地机精平,局部凹坑采用人工修整。

4.1.2碾压
采用重型振动压路机、振动凸块压路机等振压。

进行碾压前对填筑层的分层厚度和大体平整限度应进行检查,确认层
厚和平整限度符合规定方能进行碾压。

压实顺序应按先两侧后中间,先静压后弱振、再强振的操作程序进行碾压。

各种压路机的最大碾压行驶速度不宜超过4km/h。

各区段交接处,应互相重叠压实,纵向搭接长度不应小于2m,沿线路纵向行与行之间压实重叠不应小于40cm,上下两层填筑接头应错开不小于3.0m。

施工中应坚持层层检测、层层报检,保证压实度符合规定。

含水量适宜的填料应及时碾压,防止松散填料在空气中暴露时间过长,导致含水量损失难以压实。

含水量不适宜的填料应进行调整解决后方可碾压。

压路机按S形走行,相邻两行碾压轮迹至少重叠30cm,保证不漏压。

压路机碾压走行线路如下图所示。

压路机碾压走行线路图
4.1.3断面控制
填方断面边坡线按每侧超填宽度50~80cm进行控制,为保证断面几何尺寸准确无误,直线段边桩设立间距20m,曲线段边桩设立间距10m。

每隔20~50m用标杆和红色施工线绳做成标准几何断面,路基横断面控制如下图示意。

路基横断面控制示意图
4.1.4路基整形与边坡压实
路基整修应在路基工程陆续完毕、所有排水构造物已经完毕并在回填之后进行。

整形前应恢复各项标桩,并按设计图纸规定检查路基的中线位置、宽度、纵横坡、边坡及相应的标高。

带线控制边坡坡度,直线段每隔20m设立一道坡度标志线,曲线段每隔10m设立一道坡度标志线。

并用坡度尺实时检测实际坡度。

当锤球垂线与对准线重合时表达坡度符合规定,当锤球垂线与对准线不重合时(虚线位置)表达坡度不符合规定。

边坡坡度尺检查见下图示意。

边坡坡度尺检查示意图
两侧超填的宽度应予切除,低边坡用推土机或平地机刮土整修成型。

高边坡用挖掘机和人工联合整形。

修整的路基表层厚150mm以内,松散的或半埋的尺寸>100mm的石块,应从路基表面层移走,并按规定填平压实。

边坡受雨水冲刷形成小冲沟时,应将原边坡挖成台阶,分层填补,仔细夯实。

如填补的厚度很小(100~200mm),而又是非边坡加固地段时,可用种草整修的方法以种植土来填补。

4.2工艺流程
一般路堤填筑施工工艺流程图
5.施工规定
5.1地基解决
5.1.1一般地段
地基条件良好的一般地段路基施工前,清除表层种植土(厚0.3m左右),路堤底部填筑渗水性填料,厚度≮0.3m,并采用重型机械振动碾压或冲击压实技术压实至路堤本体压实标准;对旱地或山地,清除地表杂草,地表松土≯0.3m时,原地采用冲击压实技术进行填前压实;松土厚>0.3m时,采用翻挖、分层回填压实;地面横坡陡于1:5时,地表挖成底宽≮2m的台阶后再填筑路基;路堤地基处在倾斜地段(涉及堤堑过渡段、桥路、隧路过渡段纵向及横向坡度≯1:5等)时,应挖成≮0.6m高的台阶。

土质地基地段采用冲击压实技术进行填前压实。

5.1.2软基地段
当路基位于浅层软弱土、填土或不均匀地基上时,采用挖除换填、CFG 桩及强夯进行地基加固解决。

原则上当表层软土、松软土、填筑土、种植土或黏性土厚度<1.5m或当路基填土高度<3m,基床范围土层不满足强度、密实度或不满足基床填料规定期,采用挖除换填A、B组填料措施。

路基填土高度>3m,可采用挖除换填A、B组填料、碎石土或改良土等解决措施。

挖除换填厚度、范围按设计规定进行,若施工中发现设计换填层以下仍存在软弱土层或人工弃填土时,应所有清除至硬土层。

半填半挖地段或路堑地段挖除换填时,按设计规定进行,特别注意保证换填底部纵、横向的排水坡度,以避免局部积水、淤水。

换填区域采用机械开挖,留有30~50cm厚的人工清理层,换填底要平
整、排水通畅。

5.2路基填筑施工规定
5.2.1路堤填筑材料的使用、运送、存放应符合下列规定:
⑴填料中碎石最大粒径不得大于15cm。

⑵路堤浸水部分应采用水稳性高的渗水性材料填筑,严禁填筑易风化的软岩石。

⑶振动液化土地基上路堤的填料应具有较好的抗震稳定性。

路堤基底垫层材料应采用碎石(卵石)或粗砂夹碎(卵)石,不得采用细砂或中砂。

浸水部分填料应选用抗震稳定性较好的渗水性材料。

⑷石灰、水泥等化学改良土外掺料的运送、使用应有保护环境的措施,外掺料应分类堆放、与原地面架空隔离,并有防风、雨设施,防止材料受潮、变质。

⑸土工合成材料运至工地后,应分批整齐堆放在料棚(库)内,防止阳光曝晒,并保持料棚(库)通风干燥。

5.2.2路堤填筑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⑴路堤填筑应按“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的施工工艺组织施工,每个区段的长度应根据使用机械的能力、数量拟定,一般宜在200m以上或以构筑物为界。

各区段或流程内严禁几种作业交叉进行。

⑵不同性质的填料应分别填筑,不得混填。

每一摊铺层填料中的粗细料应摊铺均匀,不应有粗集料或细集料窝。

较大粒径石块不应集中,应均匀的分布于填筑层中,石块间的空隙应用较小碎石、石屑等材料填充密实,并使层厚均匀层面平整。

⑶填筑时应横断面全宽、纵向分层填筑压实,不得出现纵向接缝。

当原地面高低不平时,应先从最低处分层填筑,并由两边向中心填筑。

⑷具有可击实性的土的碾压含水量应控制在由实验段拟定的施工允许含水量范围内。

⑸当路基各段不同步填筑时,纵向接头处应在已填筑压实基础上挖出硬质台阶,台阶宽度不宜小于2m,高度同填筑层厚。

⑹雨季路堤施工,每次作业收工前应将铺填的松土层摊铺压实完毕,且填筑的每一压实层面均做成向路基两侧2%-4%的横向排水坡。

严禁雨天进行非渗水土的填筑。

5.2.3 改良土施工除应符合上述规定外,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⑴改良土施工设备和工艺应体现先进的原则,满足拌和施工质量规定和环境保护规定。

条件具有时应优先选择厂(场)拌。

⑵物理改良土的配合比应保证混合料的压实质量能达成设计规定,化学改良土的配合比应保证混合料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能达成设计规定。

⑶外掺料与改良土填料应拌合均匀,色泽一致,无灰团、灰条和花面现象。

5.2.4加筋土施工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⑴铺设土工合成材料前应整平、压实下承层,其平整度、横坡及压实质量应符合设计规定,表面不得有坚硬凸出物。

土工合成材料铺设时,必须拉紧、展平与下承层面密贴,不得褶皱、扭曲和损坏。

铺好后应及时填筑填料,不得长时间受阳光直接曝晒。

⑵加筋土填筑过程中严禁施工机械直接在土工合成材料上行走作业。

5.2.5软土、松软土地基上的路堤及预压土填筑,除应符合上述规定外,还应符合以下规定(真空预压地基解决地段不受下述2、3项限制):
⑴软土和松软土地段路基施工组织设计应注意不同地基解决措施也许产生的差异沉降,并应保证必要的预压期。

⑵路基填筑过程中,必须控制填筑速率,当路堤中心线地面沉降速率大于每昼夜10mm、坡脚水平位移速率大于每昼夜5mm时,应立即停止填筑,待观测值恢复到限值以内再进行填筑。

⑶反压护道应与路基同步填筑,其填料、填筑压实方法、压实标准应符合路堤相应部位的规定。

护道顶面应平顺并有向路基两侧的排水坡,边坡应顺直无凹陷。

5.2.6膨胀土地基上的路堤填筑,还应符合以下规定:
⑴施工前应结合永久排水设施做好地表排水设施,排水沟应随挖随砌,铺砌必须及时完毕。

⑵膨胀土路基不应在雨季施工。

⑶换填厚度应根据开挖后地基检测结果拟定,且不得小于设计。

⑷基底换填应与开挖紧密衔接。

如有困难,应预留厚度不小于50cm的保护层。

5.2.7盐渍土地基上的路堤填筑,根据其填料种类除应符合上述规定外,当盐渍土地基的含盐量大于规定期,应铲除表层盐渍土,挖除厚度应根据开挖后地基检测结果拟定,且不得小于设计规定,铲除宽度应涉及护道,并应有自路基中线向两侧不小于2%的横向排水坡。

6、劳动力组织
6.1劳动力组织方式:采用架子队组织模式。

6.2施工人员应结合实验段拟定的施工方案、机械、人员组合、工期规定进行合理配置。

每个工作面配备劳动力如下:
7.材料规定
填料种类、质量应符合设计规定。

填筑前应对取土场填料进行取样检测;填筑时对运至现场的填料进行抽样检查。

当填料土质发生变化或更换取土场时应重新进行检查。

8.设备机具配置
每个工作面配置机械数量:
9.质量控制及检查
9.1基床以下路堤填筑压实质量标准
9.2基床以下路堤顶面外形尺寸允许偏差
9.3加筋材料铺设的允许偏差、检查数量及检查方法
10.安全及环保规定
10.1安全规定
10.1.1施工区域应设警示标志,严禁非工作人员出入。

10.1.2施工中应对机械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养护、维修。

10.1.3为保证施工安全,现场应有专人统一指挥,并设一名专职安全员负责现场的安全工作,坚持班前进行安全教育制度。

10.1.4在路基主体填筑施工中,制订合理的作业程序和机械车辆走行路线,现场设专人指挥、调度,并设立明显标志,防止互相干扰碰撞,机
械作业要留有安全距离,保证协调、安全施工。

10.2环保规定
10.2.1建立环境保护体系、贯彻环境保护的各种责任制;
10.2.2规范施工现场的场容,保持作业环境的整洁卫生;
10.2.3制定水土保持措施及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消除或减少施工污染;
10.2.4在距离居民生活区较近的施工现场,须建立必要的噪声控制设施,如隔声屏障等。

减少因施工对周边居民环境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