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细胞形态学检验ppt课件
合集下载
血细胞形态学异常变化PPT课件

14
(1)靶形红细胞
• 形如射击之靶,>20%有诊断价值。 见于地中海贫血,也见于脾切除 后。
15
16
(2) 口形红细胞
• 红细胞中央苍白如鱼口状,>10%有 诊断价值。见于遗传性口形细胞贫 血。
17
18
(3)角形红细胞(Keratocyte)
• 在专业参考书中曾有介绍,近年教科 书很少提到。Williams血液学第6版将 红细胞分为12类17种,角形红细胞被 列为12类中最后者。
19
20
角形红细胞形态特点是红细胞突出 部分似角状,有的为半月形,有的 为纺锤形。扫描电镜下所见多为双 角形。
21
• 此种细胞见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血管 内纤维沉积症及血管修复术,某些肾小 球肾炎、肾移植排异期,海绵状血管瘤 及溶血性贫血
22
(4)棘形红细胞
• 细胞外周为不规则棘刺状,棘刺长度 和形状不一。见于β-脂蛋白缺乏症, 也见于乙醇性肝病、脂质代谢紊乱及 脾切除术后。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异常变化 临床意义
桓台县妇保院检验科
1
• 血细胞的典型形态和某些细胞异常,可 以是疾病诊断与鉴别的重要依据,也是 血液系统疾病治疗效果观察与预后判断 的主要信息。
2
一、红细胞形态学病理变化
• 红细胞形态学病理变化包括有大小改 变、形态改变、染色改变及结构异常 等。
3
1、大小改变 红细胞<6µm为小红细胞,
8
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
9
大红细胞
• 直径>10µm的红细胞,见于巨幼细胞 性贫血、溶血性贫血、铁粒幼细胞性 贫血、MDS等。
10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1
超巨红细胞
• 直径>20µm为超巨红细胞,常见于红 血病、红白血病及先天性红细胞生成 不良性贫血(CDA)。
(1)靶形红细胞
• 形如射击之靶,>20%有诊断价值。 见于地中海贫血,也见于脾切除 后。
15
16
(2) 口形红细胞
• 红细胞中央苍白如鱼口状,>10%有 诊断价值。见于遗传性口形细胞贫 血。
17
18
(3)角形红细胞(Keratocyte)
• 在专业参考书中曾有介绍,近年教科 书很少提到。Williams血液学第6版将 红细胞分为12类17种,角形红细胞被 列为12类中最后者。
19
20
角形红细胞形态特点是红细胞突出 部分似角状,有的为半月形,有的 为纺锤形。扫描电镜下所见多为双 角形。
21
• 此种细胞见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血管 内纤维沉积症及血管修复术,某些肾小 球肾炎、肾移植排异期,海绵状血管瘤 及溶血性贫血
22
(4)棘形红细胞
• 细胞外周为不规则棘刺状,棘刺长度 和形状不一。见于β-脂蛋白缺乏症, 也见于乙醇性肝病、脂质代谢紊乱及 脾切除术后。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异常变化 临床意义
桓台县妇保院检验科
1
• 血细胞的典型形态和某些细胞异常,可 以是疾病诊断与鉴别的重要依据,也是 血液系统疾病治疗效果观察与预后判断 的主要信息。
2
一、红细胞形态学病理变化
• 红细胞形态学病理变化包括有大小改 变、形态改变、染色改变及结构异常 等。
3
1、大小改变 红细胞<6µm为小红细胞,
8
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
9
大红细胞
• 直径>10µm的红细胞,见于巨幼细胞 性贫血、溶血性贫血、铁粒幼细胞性 贫血、MDS等。
10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1
超巨红细胞
• 直径>20µm为超巨红细胞,常见于红 血病、红白血病及先天性红细胞生成 不良性贫血(CDA)。
正常血细胞形态学检测实验PPT课件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结束语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的, 所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
When You Do Your Best, Failure Is Great, So Don'T Give Up, Stick To The End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圆形,规则
灰蓝,半透明,含无 数散在粉尘样嗜天青 颗粒,有时可见空泡
淡红或淡蓝,透明,含 中等量、大小较一致的 特异性中性颗粒
不马有规蹄名则形显,、得可 扭S形呈曲或肾、分形折叶、叠形,椭可圆出或现一凹侧陷开始扁平,
染色质 粗网状,疏松
聚集成索块
四、中幼红细胞、浆细胞、淋巴细胞的鉴别
胞体 胞浆 胞核 染色质
中幼红细胞
浆细胞
淋巴细胞
圆形
椭圆形
圆形
嗜多色性,不 透明,无颗粒
蓝色,不透明有泡沫感, 有时可见红色镶边,边缘 不规则,近核处有淡染区, 常有空泡,可见颗粒
天蓝色,透明, 有核周淡染区, 可见颗粒
圆形,居中
圆形或椭圆形,常偏位
圆形,常偏一侧, 有切迹
粗密成块,如 打碎的墨砚, 中间有明显空 隙,无色泽
圆形或椭圆形
15~20微米, 圆形或不规则形, 有伪足样突起
灰蓝色,不透明
圆形或不规则形, 有折叠纤细网状
颗粒状,稍粗
纤细网状
核膜浓厚, 界限不清
1~2个, 小而明显
不清楚
1~3个, 大而清晰
原始淋巴细胞
三、单核细胞与中性中幼粒细胞的鉴别
单核细胞
中性中幼粒细胞
胞体 胞浆 胞核
血细胞形态学PPT课件

7
骨髓细胞学检测的禁忌症
由于凝血因子缺陷引起的出血性疾病如血友病 晚期妊娠的孕妇做骨髓穿刺应慎重。 患者拒绝。
8
骨髓穿刺
穿刺部位 髂前上棘、髂后上棘、脊椎棘突、胸骨以及 胫骨粗隆前下方等部位。 骨髓液量 0.2mL,过多将被血液稀释。 骨髓取材指标 ①抽取骨髓一瞬间,病人有特殊的疼痛感 ②外观骨髓液红色粘稠状、有骨髓小粒*、油滴。 ③显微镜下可见骨髓特有的细胞。如巨核细胞、浆细胞、 组织细胞、原始及幼稚粒、红细胞。 ④骨髓细胞分类计数中杆状核细胞与分叶核细胞之比大 于血片之比。
吴钟琪.医学临床“三基” 医技分册.湖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注:骨髓小粒是骨髓细胞中的一个结构,为少量条索状纤维搭成的网架,其间布以造血细胞和非造血 细胞的团块,多分布骨髓涂片尾端和两侧。
9
骨髓穿刺
未抽取骨髓液的原因 ① 穿刺位置不佳,未到达骨髓腔。 ② 针管被皮下组织或骨块阻塞。 ③ 某些疾病可能出现“干抽现象”,如骨髓纤维化、骨髓有
核细胞增生过度(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10
血涂片制备
手工推片法 主要用于观察血细胞形态及仪器结果复查。 ✓ 薄血膜推片法 用血量少、操作简单,应用最广。 ✓ 厚血膜推片法 对疟原虫、微丝蚴等阳性检测率高。 自动推片法 可获得细胞分布均匀、形态完好的血涂片,
但尚未普及。
刘成玉,罗春丽. 临床检验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18
血涂片染色
19
骨髓细胞学检测的方法和内容
肉眼观察 选择血膜的颜色、厚薄、骨髓小粒等适宜者 进行镜下观察。
NEU%>85%;LYM%>50%(成人)>60%(儿童);M%>13%;E> 10%;B>2%.
4.仪器报警信息 如原始细胞、各类幼稚细胞、异型淋巴细胞、粒细胞左移、大血 小板、血小板凝集、红细胞碎片、难溶性红细胞等。
骨髓细胞学检测的禁忌症
由于凝血因子缺陷引起的出血性疾病如血友病 晚期妊娠的孕妇做骨髓穿刺应慎重。 患者拒绝。
8
骨髓穿刺
穿刺部位 髂前上棘、髂后上棘、脊椎棘突、胸骨以及 胫骨粗隆前下方等部位。 骨髓液量 0.2mL,过多将被血液稀释。 骨髓取材指标 ①抽取骨髓一瞬间,病人有特殊的疼痛感 ②外观骨髓液红色粘稠状、有骨髓小粒*、油滴。 ③显微镜下可见骨髓特有的细胞。如巨核细胞、浆细胞、 组织细胞、原始及幼稚粒、红细胞。 ④骨髓细胞分类计数中杆状核细胞与分叶核细胞之比大 于血片之比。
吴钟琪.医学临床“三基” 医技分册.湖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注:骨髓小粒是骨髓细胞中的一个结构,为少量条索状纤维搭成的网架,其间布以造血细胞和非造血 细胞的团块,多分布骨髓涂片尾端和两侧。
9
骨髓穿刺
未抽取骨髓液的原因 ① 穿刺位置不佳,未到达骨髓腔。 ② 针管被皮下组织或骨块阻塞。 ③ 某些疾病可能出现“干抽现象”,如骨髓纤维化、骨髓有
核细胞增生过度(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10
血涂片制备
手工推片法 主要用于观察血细胞形态及仪器结果复查。 ✓ 薄血膜推片法 用血量少、操作简单,应用最广。 ✓ 厚血膜推片法 对疟原虫、微丝蚴等阳性检测率高。 自动推片法 可获得细胞分布均匀、形态完好的血涂片,
但尚未普及。
刘成玉,罗春丽. 临床检验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18
血涂片染色
19
骨髓细胞学检测的方法和内容
肉眼观察 选择血膜的颜色、厚薄、骨髓小粒等适宜者 进行镜下观察。
NEU%>85%;LYM%>50%(成人)>60%(儿童);M%>13%;E> 10%;B>2%.
4.仪器报警信息 如原始细胞、各类幼稚细胞、异型淋巴细胞、粒细胞左移、大血 小板、血小板凝集、红细胞碎片、难溶性红细胞等。
红细胞ppt课件

血液检查
广医二院内科 叶 絮
精选ppt
1
内容(contents)
• 血细胞成分的常规检测即血液常规检测 (blood routine tests):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检测 白细胞的检测 血小板的检测
• 网织红细胞的检测 • 红细胞沉降率的检测
精选ppt
2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 的检验
Tests of Erythrocyte and Hemoglobin
精选ppt
12
2. EPO非代偿性增加
肿瘤(肾癌、肝细胞癌、卵巢癌、肾胚胎瘤、 肾上腺皮质腺瘤、子宫肌瘤) 肾病变(肾盂积水、多囊肾)。
精选ppt
13
●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a vera):
● 原因未明的骨髓增殖性疾病 ● 多能干细胞受累 ● 红细胞增多,总血容量增加, ● RBC 7~10×1012/L,Hb180 ~240g/L ● WBC,PLT↑ ● 部分转变为白血病
精选ppt
6
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浓度改变 的临床意义
• 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增多 • 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减少
精选ppt
7
1.2 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增多 (erythrocytosis)
•
红细胞数
•
• 成年男性:>6.0×1012/L
•
• 成年女性:>5.5×1012/L
血红蛋白 >170g/L >160g/L
精选ppt
14
1.3 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减少(anemia)
标准:Hb男<120g/L,女<110g/L 轻度(slight):标准~90 g/L 中度(intermediate):90 g/L~60 g/L 重度(severe):60 g/L~30g/L 极度(extreme):<30 g/L
广医二院内科 叶 絮
精选ppt
1
内容(contents)
• 血细胞成分的常规检测即血液常规检测 (blood routine tests):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检测 白细胞的检测 血小板的检测
• 网织红细胞的检测 • 红细胞沉降率的检测
精选ppt
2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 的检验
Tests of Erythrocyte and Hemoglobin
精选ppt
12
2. EPO非代偿性增加
肿瘤(肾癌、肝细胞癌、卵巢癌、肾胚胎瘤、 肾上腺皮质腺瘤、子宫肌瘤) 肾病变(肾盂积水、多囊肾)。
精选ppt
13
●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a vera):
● 原因未明的骨髓增殖性疾病 ● 多能干细胞受累 ● 红细胞增多,总血容量增加, ● RBC 7~10×1012/L,Hb180 ~240g/L ● WBC,PLT↑ ● 部分转变为白血病
精选ppt
6
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浓度改变 的临床意义
• 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增多 • 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减少
精选ppt
7
1.2 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增多 (erythrocytosis)
•
红细胞数
•
• 成年男性:>6.0×1012/L
•
• 成年女性:>5.5×1012/L
血红蛋白 >170g/L >160g/L
精选ppt
14
1.3 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减少(anemia)
标准:Hb男<120g/L,女<110g/L 轻度(slight):标准~90 g/L 中度(intermediate):90 g/L~60 g/L 重度(severe):60 g/L~30g/L 极度(extreme):<30 g/L
血细胞形态学PPT优秀课件

晚幼红细胞
直径7—13μm 核圆形,偏位明显,染色质凝聚成大块或团块
状,甚至固缩不能看出任何结构(碳核) 胞浆量增多,淡灰或粉红色 比例 10.75-2.36%
增生极度活跃 增生明显活跃 增生活跃 增生减低 增生极度减低
RBC与有核细胞之比 常见病
1:1
各类白血病
10:1
各类白血病 增贫
20:1
正常骨髓、某些贫血
50:1
慢性再障、MDS
300:1
急性再障 、急停
临床分类过程中,增生程度介于两者之间,以 +/-号表示。如:增生活跃+或-。
第二部分
偏酸 合适
偏碱
五 光学显微镜使用
显微镜使用注意事项 低倍镜(10倍):
判断取材、涂片、染色是否满意,小粒、油滴分级 骨髓增生程度 估计小粒细胞面积 计数全片巨核细胞数目 寻找瘤细胞团 油镜下(100倍):观察单个血细胞形态。
骨髓小粒分级(1)
肉眼及低倍镜下观察: (-) 无骨髓小粒 (+) 骨髓小粒稀疏,相隔较远 (++)骨髓小粒较密集,于血膜尾部甚
骨髓小粒分级(4)
临床意义 骨髓小粒:正常骨髓中+-++
急、慢性髓系细胞白血病多为 (++)或(+++) 淋巴细胞白血病多无粒、无油 骨髓小粒细胞面积及细胞成分: 慢性再障多在50%以下,以非造血细胞为主 各种白血病及增生性贫血多在75%以上,以 造血细胞为主。
油滴分级(1)
(-) 无油滴 (+) 油滴少且小,细沙状均匀分布,
涂片后于血膜尾部有很少油滴 (++)油滴稍多且大,有的直径达1mm
血细胞形态学检查PPT课件

血细胞形态学检查
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检验科 温会燕 郭敏
红细胞形态
瑞氏染色:正常红细胞呈双凹圆盘形,大小
较一致,直经6-9μm,平均7.5μm,边缘部厚度 2μm,中央约为1μm,染色后四周呈浅桔红色, 面中央呈淡染区(又称中央苍白区)约占RBC 直径的1/3-2/5。
电镜:双凹性圆盘状
RBC形态异常
• 嗜酸性粒细胞0.5-5% 增高见于寄生虫病、变态反应性疾病、皮肤病、血
骨髓瘤、原发巨球蛋白血 症
(三)染色反应异常
• ①低色素性( hypochromic)RBC染 色过淡、中央淡染区 扩大,提示Hb↓,见 于缺铁性、海洋性, 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三)染色反应异常
• ②高色素性红细胞着 色深 中央淡染区消失 ,见于巨幼红细胞性 贫血,球形细胞亦呈 高色素性.
• ③嗜多色素(多染色 性 Polychromatic)细 胞呈淡灰兰色或紫灰 色。刚脱核未完全成 熟的RBC,见于增生性 贫血如溶贫。
• 网织红细胞(reticulocyte)是晚幼红细胞到成熟红细胞之 间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胞质中尚有核糖体、核糖核酸 等嗜碱性物质残存,经煌焦油蓝或新亚甲蓝活体染色后,胞 质中可见蓝或蓝绿色枝点状甚至网织状结构。
• 0型,有核红细胞胞质内含网状物,见于骨髓。 • 1型(丝球型),红细胞充满网状物,见于骨髓。 • 2型(网型),红细胞网状物结构松散,见于骨髓。 • 3型(破网型),红细胞网状结构稀少,呈不规则枝点状
• 淋巴细胞20-40% 增高见于急慢性传染病如风疹、流行性腮性炎、传
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百日咳、结核等,肾移植 术后,白血病、再障、粒细胞缺乏症; 减少见于接触放射线、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醋肾 上腺皮质激素、严重化脓性感染。
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检验科 温会燕 郭敏
红细胞形态
瑞氏染色:正常红细胞呈双凹圆盘形,大小
较一致,直经6-9μm,平均7.5μm,边缘部厚度 2μm,中央约为1μm,染色后四周呈浅桔红色, 面中央呈淡染区(又称中央苍白区)约占RBC 直径的1/3-2/5。
电镜:双凹性圆盘状
RBC形态异常
• 嗜酸性粒细胞0.5-5% 增高见于寄生虫病、变态反应性疾病、皮肤病、血
骨髓瘤、原发巨球蛋白血 症
(三)染色反应异常
• ①低色素性( hypochromic)RBC染 色过淡、中央淡染区 扩大,提示Hb↓,见 于缺铁性、海洋性, 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三)染色反应异常
• ②高色素性红细胞着 色深 中央淡染区消失 ,见于巨幼红细胞性 贫血,球形细胞亦呈 高色素性.
• ③嗜多色素(多染色 性 Polychromatic)细 胞呈淡灰兰色或紫灰 色。刚脱核未完全成 熟的RBC,见于增生性 贫血如溶贫。
• 网织红细胞(reticulocyte)是晚幼红细胞到成熟红细胞之 间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胞质中尚有核糖体、核糖核酸 等嗜碱性物质残存,经煌焦油蓝或新亚甲蓝活体染色后,胞 质中可见蓝或蓝绿色枝点状甚至网织状结构。
• 0型,有核红细胞胞质内含网状物,见于骨髓。 • 1型(丝球型),红细胞充满网状物,见于骨髓。 • 2型(网型),红细胞网状物结构松散,见于骨髓。 • 3型(破网型),红细胞网状结构稀少,呈不规则枝点状
• 淋巴细胞20-40% 增高见于急慢性传染病如风疹、流行性腮性炎、传
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百日咳、结核等,肾移植 术后,白血病、再障、粒细胞缺乏症; 减少见于接触放射线、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醋肾 上腺皮质激素、严重化脓性感染。
血细胞形态基本特征ppt课件

巴、浆细胞系 • 2.红细胞:有核红、成熟红细胞 • 3.血小板 • 4.其它细胞 • 5.寄生虫
3
涂抹标本的观察方法: 肉眼观察 低倍镜下观察 油镜下观察
4
5
A:染色偏酸,细胞核、颗粒结构不清楚,红细胞染色偏红。 B:染色较好,细胞结构、颗粒、胞浆清晰,红细胞染粉红色。 C:染色偏碱,细胞核、胞浆染色太深,细胞不易辨认,红细胞
染成蓝色。
6
•1.白细胞的形态
7
正常6种5类白细胞形态
8
粒细胞发育的一般规律
• 胞浆 天蓝色→灰蓝色→粉红色,体积由小→ 大→小
• 胞核 体积由大→小形状圆→椭圆→凹陷→杆 状→分叶
• 染色质 细致→粗糙→凝块 • 核仁 多、清晰→少、小、不清→消失 • 颗粒 颗粒无、少→嗜天青颗粒→中性、嗜
• 胞体:直径10-14um,圆形。
• 胞核:分叶状,叶与叶之间有细丝相连或 完全断开,但有粗而明显的切痕。核常分25叶,染色质浓集或呈较多小块,呈深紫红 色。
• 胞质:丰富,呈淡红色,浆内分布着细小 紫红色中性颗粒。
21
22
• 嗜酸性粒细胞 • 胞体:直径15-20 um • 胞浆里出现颗粒粗大,均匀,排列紧密,
•
胞体:直径12-20μm,不规则,有时可见
伪足。
• 胞核:不规则,常呈肾形、大肠状、 马蹄状、马蹄形、“S形”、分叶形、笔架 形等,染色质疏松,可呈条索状。
• 胞质:灰蓝色或灰红色、半透明如毛 玻璃样,浆内见细小、分布均匀的灰尘样 紫红色颗粒,有时偶见空泡。
35
36
淋巴细胞系统
• 小淋巴细胞85-90% • 大淋巴细胞10-15% • 大颗粒淋巴细胞 • 异型淋巴细胞(胞体增大、核染色质增多、疏松
3
涂抹标本的观察方法: 肉眼观察 低倍镜下观察 油镜下观察
4
5
A:染色偏酸,细胞核、颗粒结构不清楚,红细胞染色偏红。 B:染色较好,细胞结构、颗粒、胞浆清晰,红细胞染粉红色。 C:染色偏碱,细胞核、胞浆染色太深,细胞不易辨认,红细胞
染成蓝色。
6
•1.白细胞的形态
7
正常6种5类白细胞形态
8
粒细胞发育的一般规律
• 胞浆 天蓝色→灰蓝色→粉红色,体积由小→ 大→小
• 胞核 体积由大→小形状圆→椭圆→凹陷→杆 状→分叶
• 染色质 细致→粗糙→凝块 • 核仁 多、清晰→少、小、不清→消失 • 颗粒 颗粒无、少→嗜天青颗粒→中性、嗜
• 胞体:直径10-14um,圆形。
• 胞核:分叶状,叶与叶之间有细丝相连或 完全断开,但有粗而明显的切痕。核常分25叶,染色质浓集或呈较多小块,呈深紫红 色。
• 胞质:丰富,呈淡红色,浆内分布着细小 紫红色中性颗粒。
21
22
• 嗜酸性粒细胞 • 胞体:直径15-20 um • 胞浆里出现颗粒粗大,均匀,排列紧密,
•
胞体:直径12-20μm,不规则,有时可见
伪足。
• 胞核:不规则,常呈肾形、大肠状、 马蹄状、马蹄形、“S形”、分叶形、笔架 形等,染色质疏松,可呈条索状。
• 胞质:灰蓝色或灰红色、半透明如毛 玻璃样,浆内见细小、分布均匀的灰尘样 紫红色颗粒,有时偶见空泡。
35
36
淋巴细胞系统
• 小淋巴细胞85-90% • 大淋巴细胞10-15% • 大颗粒淋巴细胞 • 异型淋巴细胞(胞体增大、核染色质增多、疏松
《血细胞形态学-课件-ppt》

血细胞形态学-课件-ppt
欢迎大家来态和功 能,以及其在临床应用中的意义。让我们一起探索这个神奇的世界吧!
血细胞形态学概述
血细胞形态学是研究血液中各类细胞形态结构和性状的学科,它可以帮助我 们了解人体的健康状况和疾病发展。
红细胞的形态和功能
淋巴细胞的形态和功能
淋巴细胞是免疫系统中的重要成员,它们参与了身体的免疫应答和维持机体内稳定环境的重要功能。
造血干细胞及其分化
造血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能力的细胞,它们能够分化生成 不同类型的血细胞,维持着我们的血液系统的平衡。
不同血细胞之间的关系
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它们相互协作,共同维护 着人体的内部稳定环境。
红细胞是血液中最常见的细胞,它们携带着氧气和二氧化碳,并起到将氧气 传输到身体各部位的重要作用。
白细胞介绍及分类
白细胞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可以识别和消灭入侵的病原体,同 时也参与了调节免疫反应的过程。
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的形态和功能
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是白细胞家族的一员,它们在炎症和过敏反应 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欢迎大家来态和功 能,以及其在临床应用中的意义。让我们一起探索这个神奇的世界吧!
血细胞形态学概述
血细胞形态学是研究血液中各类细胞形态结构和性状的学科,它可以帮助我 们了解人体的健康状况和疾病发展。
红细胞的形态和功能
淋巴细胞的形态和功能
淋巴细胞是免疫系统中的重要成员,它们参与了身体的免疫应答和维持机体内稳定环境的重要功能。
造血干细胞及其分化
造血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能力的细胞,它们能够分化生成 不同类型的血细胞,维持着我们的血液系统的平衡。
不同血细胞之间的关系
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它们相互协作,共同维护 着人体的内部稳定环境。
红细胞是血液中最常见的细胞,它们携带着氧气和二氧化碳,并起到将氧气 传输到身体各部位的重要作用。
白细胞介绍及分类
白细胞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可以识别和消灭入侵的病原体,同 时也参与了调节免疫反应的过程。
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的形态和功能
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是白细胞家族的一员,它们在炎症和过敏反应 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红细胞的形态结构PPT课件

5
6
细胞的内黏度
红细胞的细胞质黏度称为红细胞的内黏 度.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最主要的蛋白, 其理化性质对红细胞内黏度影响很 大.红细胞内黏度随血红蛋白非线性增 加,正常红细胞内黏度对红细胞变形的 影响不大,变形时能量主要消耗在细胞 膜上.内黏度升高成为影响红细胞变形 的决定因素.
7
细胞的几何形状
13
棘红细胞:细胞表面有针状突起、间距不规 则、长和宽不一。见于遗传性或获得性β-脂 蛋白缺乏症(高达70%~80%)、脾切除后、 酒精中毒性肝病、尿毒症。需与皱缩红细胞 (锯齿状红细胞)鉴别,皱缩红细胞边缘呈 锯齿形、排列紧密、大小相等、外端较尖。
14
裂红细胞:为红细胞碎片或不完整红细胞, 大小不一、外形不规则、呈刺形、盔形、三 角形、扭转形等,是细胞通过阻塞的、管腔 狭小的微血管所致。见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重型珠蛋白生成障 碍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严重烧伤。正 常人<2%。
红细胞特有的双凹圆盘形状能确保红细胞良 好地变形.红细胞表面积与体积之间的关系 可用球形指数Si来表示,
系数取4.84是为了使球形时Si=1.正常红 细胞的Si=0.7,越大,红细胞变形性越 小.
8
球形红细胞:细胞中央着色深、体积小、直 径与厚度比小于2.4:1(正常值3.4:1), 球形红细胞气体交换功能较正常红细胞为弱, 且容易导致破坏、溶解。见于遗传性和获得 性球形细胞增多症(如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 直接理化损伤如烧伤等)和小儿。
11
口形红细胞:细胞中央有裂缝,中央淡染区 呈扁平状,似张开的口形或鱼口,细胞有膜 异常,Na+通透性增加,细胞膜变硬,使脆 性增加,细胞生存时间缩短。见于口形红细 胞增多症、小儿消化系统疾患引起的贫血、 酒精中毒、某些溶血性贫血、肝病和正常人 (<4%)。
6
细胞的内黏度
红细胞的细胞质黏度称为红细胞的内黏 度.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最主要的蛋白, 其理化性质对红细胞内黏度影响很 大.红细胞内黏度随血红蛋白非线性增 加,正常红细胞内黏度对红细胞变形的 影响不大,变形时能量主要消耗在细胞 膜上.内黏度升高成为影响红细胞变形 的决定因素.
7
细胞的几何形状
13
棘红细胞:细胞表面有针状突起、间距不规 则、长和宽不一。见于遗传性或获得性β-脂 蛋白缺乏症(高达70%~80%)、脾切除后、 酒精中毒性肝病、尿毒症。需与皱缩红细胞 (锯齿状红细胞)鉴别,皱缩红细胞边缘呈 锯齿形、排列紧密、大小相等、外端较尖。
14
裂红细胞:为红细胞碎片或不完整红细胞, 大小不一、外形不规则、呈刺形、盔形、三 角形、扭转形等,是细胞通过阻塞的、管腔 狭小的微血管所致。见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重型珠蛋白生成障 碍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严重烧伤。正 常人<2%。
红细胞特有的双凹圆盘形状能确保红细胞良 好地变形.红细胞表面积与体积之间的关系 可用球形指数Si来表示,
系数取4.84是为了使球形时Si=1.正常红 细胞的Si=0.7,越大,红细胞变形性越 小.
8
球形红细胞:细胞中央着色深、体积小、直 径与厚度比小于2.4:1(正常值3.4:1), 球形红细胞气体交换功能较正常红细胞为弱, 且容易导致破坏、溶解。见于遗传性和获得 性球形细胞增多症(如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 直接理化损伤如烧伤等)和小儿。
11
口形红细胞:细胞中央有裂缝,中央淡染区 呈扁平状,似张开的口形或鱼口,细胞有膜 异常,Na+通透性增加,细胞膜变硬,使脆 性增加,细胞生存时间缩短。见于口形红细 胞增多症、小儿消化系统疾患引起的贫血、 酒精中毒、某些溶血性贫血、肝病和正常人 (<4%)。
血涂片、红细胞形态PPT课件

红细胞大小异常 红细胞形状异常 血红蛋白充盈度与着色异常 红细胞内出现异常结构 红细胞排列异常 有核红细胞
24
红细胞大小异常
1.小红细胞( microcyte ):直径<6μm。血 片中出现大量的染色过浅的小红细胞,提示血 红蛋白生成障碍,常见于缺铁性贫血(IDA)、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 多症(HS),血红蛋白充盈良好,生理性中心 淡染区消失。
对胞浆和中性颗粒染色较差,对胞核和寄 生虫着色较好。
三、瑞氏-吉姆萨复合染色法
取二者之长,染色效果好。
12
瑞氏染色法
染料:酸性染料伊红和碱性染料美兰(亚甲蓝) 的复合染料。亚甲蓝氧化为次级染料天青。
溶剂:甲醇。溶解 + 固定。 磷酸盐缓冲液(PBS):pH6.4~6.8
13
染色原理
1 .血红蛋白、嗜酸性颗粒为碱性物质,与酸性伊红 结合染成粉红色,称为嗜酸性物质。
27
大红细胞 巨红细胞
28
红细胞大小异常
4.红细胞大小不均(anisocytosis):指 红细胞之间直径相差一倍以上。见于严重 的增生性贫血的血涂片中。巨幼细胞性贫 血尤为明显,与骨髓造血紊乱有关。
29
红细胞大小不均
30
红细胞大小异常
小红细胞( microcyte ) 大红细胞( macrocyte) 巨红细胞(megalocyte) 红细胞大小不均 (anisocytosis)
2 .嗜碱性颗粒和淋巴细胞胞浆为酸性,与碱性美兰 结合,染成紫色或蓝色,称为嗜碱性物质。
3.中性颗粒呈等电点状态与伊红美兰均可结合,染 成紫红色,称为中性物质。
14
pH对细胞染色的影响
在酸性环境中染色偏红;在碱 性环境中染色偏蓝。因此要求用磷酸 盐缓冲液,使染色环境维持在6.4~ 6.8之间,以达到满意的染色他血液系统疾病时红 细胞除有数量变化外,往往伴有形态改 变,表现在红细胞大小、形状、染色性 质和内涵物的异常。因此,红细胞形态 检查对贫血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的 临床价值。
24
红细胞大小异常
1.小红细胞( microcyte ):直径<6μm。血 片中出现大量的染色过浅的小红细胞,提示血 红蛋白生成障碍,常见于缺铁性贫血(IDA)、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 多症(HS),血红蛋白充盈良好,生理性中心 淡染区消失。
对胞浆和中性颗粒染色较差,对胞核和寄 生虫着色较好。
三、瑞氏-吉姆萨复合染色法
取二者之长,染色效果好。
12
瑞氏染色法
染料:酸性染料伊红和碱性染料美兰(亚甲蓝) 的复合染料。亚甲蓝氧化为次级染料天青。
溶剂:甲醇。溶解 + 固定。 磷酸盐缓冲液(PBS):pH6.4~6.8
13
染色原理
1 .血红蛋白、嗜酸性颗粒为碱性物质,与酸性伊红 结合染成粉红色,称为嗜酸性物质。
27
大红细胞 巨红细胞
28
红细胞大小异常
4.红细胞大小不均(anisocytosis):指 红细胞之间直径相差一倍以上。见于严重 的增生性贫血的血涂片中。巨幼细胞性贫 血尤为明显,与骨髓造血紊乱有关。
29
红细胞大小不均
30
红细胞大小异常
小红细胞( microcyte ) 大红细胞( macrocyte) 巨红细胞(megalocyte) 红细胞大小不均 (anisocytosis)
2 .嗜碱性颗粒和淋巴细胞胞浆为酸性,与碱性美兰 结合,染成紫色或蓝色,称为嗜碱性物质。
3.中性颗粒呈等电点状态与伊红美兰均可结合,染 成紫红色,称为中性物质。
14
pH对细胞染色的影响
在酸性环境中染色偏红;在碱 性环境中染色偏蓝。因此要求用磷酸 盐缓冲液,使染色环境维持在6.4~ 6.8之间,以达到满意的染色他血液系统疾病时红 细胞除有数量变化外,往往伴有形态改 变,表现在红细胞大小、形状、染色性 质和内涵物的异常。因此,红细胞形态 检查对贫血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的 临床价值。
血涂片、红细胞形态ppt课件

血涂片、红细胞形态
22
正常红细胞 形态
血涂片、红细胞形态
23
异常红细胞形态
红细胞大小异常 红细胞形状异常 血红蛋白充盈度与着色异常 红细胞内出现异常结构 红细胞排列异常 有核红细胞
血涂片、红细胞形态
24
红细胞大小异常
1.小红细胞( microcyte ):直径<6μm。血片 中出现大量的染色过浅的小红细胞,提示血红 蛋白生成障碍,常见于缺铁性贫血(IDA)、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 多症(HS),血红蛋白充盈良好,生理性中心 淡染区消失。
对于严重贫血患者,应如何推制血片?
血涂片、红细胞形态
8
推制适当的血膜
角度大, 速度快, 太厚, 太短
推片不光滑,呈毛刷状
用力不均,呈搓板状
血量过多,无尾 血涂片、红细胞形态 玻片油腻,有空泡
9
1.灰白层涂片法 抗凝血离心,取灰白层涂片。 用于白细胞减少者的白细胞分类和红斑 狼疮细胞(LEC)检查。
血涂片、红细胞形态
3
1.新玻片上有游离碱质,须清洗后使用。
2.用过的载玻片须用肥皂水或乙醇除去 染料和油污。 3.使用时切勿用手触及玻片表面。
血涂片、红细胞形态
4
* 手工推片法
薄血涂片法 灰白层涂片法
厚血涂片法
* 自动血液涂片法
血涂片、红细胞形态
5
手工薄血推片法
推片
手持玻片推制血膜
用推片从血滴前方接触血滴
吸附血液成一线
推完血片,迅速干燥 血涂片、红细胞形态
推片角度
6
厚薄适宜,头体尾分明, 细胞分布均匀,边缘整齐, 两边和两端留有一定空隙。
血涂片、红细胞形态
血液学检验 ppt课件

Howell-Jolly氏小体和卡波环常见于增生性贫血;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学检验科
(四)红细胞检验的应用
1.恶性增殖性疾病的辅助诊断; 2.贫血的辅助诊断与分类; 3.骨髓造血功能评价; 4.职业病筛查。 5.非血液系统疾病的辅助诊断。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学检验科
骨髓是成人唯一能生成粒、红、巨系的器官
在瑞氏染色下,红细胞全部或部分胞质中部分被染成 灰蓝色。表明红系增生旺盛,见于增生性贫血,特 别是溶血性贫血。
低色素性 高色素性 嗜多色素性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学检验科
4)红细胞相关参数的应用与计算
缺铁性贫血、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铁幼粒细胞性贫血 表现出红细胞体积变小,而巨幼细胞贫血表现出细胞体积 偏大,那如何计算红细胞的平均体积?
②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指每个红细胞内所含血红蛋白的平均量。
(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
MCH=Hb/RBC(Pg)
正常参考值:27~32Pg 正常细胞性贫血MCH ;小细胞性贫血 MCH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MCH 区分急性失血性贫血与缺铁贫,巨幼贫.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学检验科
生理功能 气体交换与携带功能 代谢周期为120天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学检验科
一、红细胞计数(red blood cell count, RBC) 血红蛋白测定(hemoglobin, Hb)
(一)定义 RBC、Hb:指单位容积中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 HCT(血细胞比容):指红细胞在血液中所占体积百分比。 (二)检验方法 红细胞计数:多采用电阻抗法。 血红蛋白测定:十二烷基硫酸钠法
贫血类型 正常细胞性
大细胞性 单纯小细胞性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学检验科
(四)红细胞检验的应用
1.恶性增殖性疾病的辅助诊断; 2.贫血的辅助诊断与分类; 3.骨髓造血功能评价; 4.职业病筛查。 5.非血液系统疾病的辅助诊断。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学检验科
骨髓是成人唯一能生成粒、红、巨系的器官
在瑞氏染色下,红细胞全部或部分胞质中部分被染成 灰蓝色。表明红系增生旺盛,见于增生性贫血,特 别是溶血性贫血。
低色素性 高色素性 嗜多色素性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学检验科
4)红细胞相关参数的应用与计算
缺铁性贫血、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铁幼粒细胞性贫血 表现出红细胞体积变小,而巨幼细胞贫血表现出细胞体积 偏大,那如何计算红细胞的平均体积?
②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指每个红细胞内所含血红蛋白的平均量。
(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
MCH=Hb/RBC(Pg)
正常参考值:27~32Pg 正常细胞性贫血MCH ;小细胞性贫血 MCH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MCH 区分急性失血性贫血与缺铁贫,巨幼贫.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学检验科
生理功能 气体交换与携带功能 代谢周期为120天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学检验科
一、红细胞计数(red blood cell count, RBC) 血红蛋白测定(hemoglobin, Hb)
(一)定义 RBC、Hb:指单位容积中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 HCT(血细胞比容):指红细胞在血液中所占体积百分比。 (二)检验方法 红细胞计数:多采用电阻抗法。 血红蛋白测定:十二烷基硫酸钠法
贫血类型 正常细胞性
大细胞性 单纯小细胞性
血液生理之红细胞PPT课件

02
红细胞生成与调节
造血器官及造血过程
1 2
造血器官
骨髓、脾脏、淋巴结等
造血过程 多能造血干细胞 → 定向祖细胞 → 前体细胞 → 成熟红细胞
3
骨髓中红细胞的生成 骨髓基质细胞提供造血微环境,造血干细胞在微 环境中增殖分化为红细胞
红细胞生成原料及影响因素
原料
铁、叶酸、维生素B12等
铁缺乏
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引起缺铁性贫血
骨髓微环境对红细胞生成影响
骨髓基质细胞
提供造血微环境,支持造血干细 胞的增殖和分化
细胞因子
如IL-3、GM-CSF等,促进红细胞 生成和分化
骨髓微环境的改变
如骨髓纤维化、骨髓增生异常综合 征等,可影响红细胞生成和质量
03
红细胞生理功能与 代谢
氧气运输和二氧化碳排
红细胞内含有大量血红蛋白(Hb),其主要功能是结合、运输氧气。在肺部,Hb 与吸入的氧气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HbO2),然后通过血液循环将氧气输送 到全身各组织器官。
04
红细胞异常与疾病 关系
贫血类型及其原因
缺铁性贫血
由于铁摄入不足、吸收 障碍或丢失过多导致体 内铁储存不足,影响血
红蛋白合成。
巨幼细胞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
溶血性贫血
由于叶酸或维生素B12 缺乏,导致DNA合成障 碍,红细胞体积增大。
由于骨髓造血功能衰竭, 导致红细胞生成减少。
由于红细胞破坏加速, 超过骨髓造血代偿能力。
反映骨髓红系造血功能的活跃程度, 对贫血的诊断和治疗监测有重要意义。
实验诊断在贫血等疾病中应用价值
贫血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通过血常规检查和特殊检查方法的综合应用,可以对贫血进行准 确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红细胞形态学检验通用课件

自动化技术
随着技术的发展,自动化分析 仪逐渐应用于红细胞形态学检 验,能够快速、准确地分析红
细胞形态。
02
红细胞形态学检验的适应症和禁 忌症
适应症
贫血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红细胞形态学检验有助于判断贫血的 类型,如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 血等。
溶血性疾病的诊断
通过对红细胞形态的观察,有助于诊 断溶血性贫血、阵发性血红蛋白尿等 疾病。
由于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导致红细胞体积增大 ,呈现大细胞性贫血,常见于营养不良、胃全切 除术后等。
再生障碍性贫血
由于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导致红细胞生成减少,呈 现全血细胞减少,常见于药物中毒、病毒感染等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案例分析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是一种造血干细胞疾病,表现为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生成异常,常见于老年人。
严重心肺功能不全
采血过程中可能会引起患者不适,如晕厥等,对于心肺功能不全的 患者应谨慎进行。
严重营养不良、恶病质状态
对于极度虚弱的患者,采血可能会加重其病情,应避免进行红细胞 形态学检验。
注意事项
采血前应告知患者采 血目的、方法及注意 事项,消除患者的紧 张情绪。
采血后应立即送检, 以免影响检验结果的 准确性。
干燥、无污染。
试剂准备
根据实验需要,准备适量的生理盐 水、瑞氏染液等试剂,确保试剂的 质量和有效期。
样本采集
采集受检者的静脉血液样本,确保 样本量足够,且无溶血、凝血等现 象。
实验操作流程
样本处理
涂片制作
将采集的静脉血液样本进行抗凝处理,然 后用生理盐水进行稀释,以便观察红细胞 形态。
将稀释后的血液样本涂抹在载玻片上,然 后使用盖玻片轻轻压住,避免产生气泡。
随着技术的发展,自动化分析 仪逐渐应用于红细胞形态学检 验,能够快速、准确地分析红
细胞形态。
02
红细胞形态学检验的适应症和禁 忌症
适应症
贫血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红细胞形态学检验有助于判断贫血的 类型,如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 血等。
溶血性疾病的诊断
通过对红细胞形态的观察,有助于诊 断溶血性贫血、阵发性血红蛋白尿等 疾病。
由于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导致红细胞体积增大 ,呈现大细胞性贫血,常见于营养不良、胃全切 除术后等。
再生障碍性贫血
由于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导致红细胞生成减少,呈 现全血细胞减少,常见于药物中毒、病毒感染等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案例分析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是一种造血干细胞疾病,表现为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生成异常,常见于老年人。
严重心肺功能不全
采血过程中可能会引起患者不适,如晕厥等,对于心肺功能不全的 患者应谨慎进行。
严重营养不良、恶病质状态
对于极度虚弱的患者,采血可能会加重其病情,应避免进行红细胞 形态学检验。
注意事项
采血前应告知患者采 血目的、方法及注意 事项,消除患者的紧 张情绪。
采血后应立即送检, 以免影响检验结果的 准确性。
干燥、无污染。
试剂准备
根据实验需要,准备适量的生理盐 水、瑞氏染液等试剂,确保试剂的 质量和有效期。
样本采集
采集受检者的静脉血液样本,确保 样本量足够,且无溶血、凝血等现 象。
实验操作流程
样本处理
涂片制作
将采集的静脉血液样本进行抗凝处理,然 后用生理盐水进行稀释,以便观察红细胞 形态。
将稀释后的血液样本涂抹在载玻片上,然 后使用盖玻片轻轻压住,避免产生气泡。
常见血细胞形态ppt课件

透明,云雾状,无核周界,无颗粒。在急性单核细胞型白血病时Auer's小体。
最新课件
32
粒系统
最新课件
33
原始粒细胞
胞体:直径10-20μ,圆或稍椭圆。 胞核:较大、圆或稍椭圆居中或稍偏一侧,占细胞2/3以上,染色质细呈细粒 状,排列均匀,平坦如一层薄沙,无浓集。核膜较不清楚。 核仁:2-5个较小,清楚,呈淡兰或无色。 胞浆:量少,呈明亮天兰色,绕于核周,无颗粒,过氧化酶染色阴性,但后 期有时也可见阳性颗粒。
Cheidiak-Higashi异常:主要形态特点是在嗜中性粒细胞(包括幼稚细胞)胞浆中,含有一种粗大的颗粒。该颗粒大小不 一,直径1-4μ,圆、椭圆或不规则形,染成灰蓝色、蓝紫色、以至棕红色,甚为显著;髓过氧化物酶,苏丹黑B染色和 酸性磷酸酶均为强阳性。有时在嗜酸性、嗜碱性和单核、淋巴细胞、浆细胞以及组织细胞中亦可见到此种大颗粒。患者 称为Cheidiak-Higashi综合征(CHS),多见于幼儿,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通常伴有中度白化病,其眼球及皮肤色淡 而缺乏色素。眼球震颤和畏光。目前认为这种粗大颗粒是一种巨大的溶酶体。含有这种溶酶体的细胞吞噬能力仍属正常, 但游走能力及趋化性以及消化病原微生物的能力下降。故极易感染细菌和病毒,并因反复感染最终出现外周血中白细胞 和血小板减少和贫血,多数在幼年即死亡,但杂合子可无任何晚幼红细胞胞浆内有一至 数个染成深紫红色的小圆点,大小不一。多见于巨幼细胞
性贫血、溶血性贫血、脾切除后以及缺铁性贫血等的骨髓 及血片。
最新课件
31
血红蛋白C 结晶
HbC溶解度较低,高浓度时则析出棍棒状或六角形结晶,一般用较厚的 血片、缓慢干燥后作罗氏染色,或在玻片上加3g/LNaCl液2滴,再加新 鲜血1滴,复以盖片,四周涂凡士林,在 37℃放置一小时后用油镜观察, 即可见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血红蛋白充盈度与着色异常 低色素、高色素
、嗜多色、着色不一
• 红细胞内异常结构 嗜碱性点彩、豪焦小体、卡
波环、寄生虫 、疟色素
• 红细胞排列异常 缗钱状形成、自凝现象 • 有核红细胞
8
异常红细胞
9
9
10
10
小红细胞
11
大红细胞
11
12
13
13
14
14
15
15
16
16
17
17
18
18
19
19
20
20
21
21
22
22
23
23
24
24
25
25
26
26
27
27
28
28
29
29
303031313232
33
33
34
34
寄生虫:当患者感染疟原虫、微丝蚴、杜利 什曼原虫等时,可见红细胞胞质内相应的 病原体。
35
35
36
36
37
4
5
5
正常红细胞
双凹圆盘形
大小均一,
平均7.2μ m
(6.7-7.7μ m);
淡粉红色,
Hb充盈良好,
中央部位为生理性淡 染区,大小约为直 径的1/3;
胞6 质内无异常结。
6
7
7
外周血红细胞形态变化
• 红细胞大小异常 小、大、巨、大小不均 • 红细胞性状异常 球、椭圆、靶、口、镰、棘、
钝锯齿、泪滴、裂片、形态不整
--红细胞形态学检验
1
1
红细胞形态检查
红细胞大小、形态、染色和内涵物的是否异常
2
2
检测原理和方法学评价
1.显微镜分析法 采用人工显微镜法血涂片染色观察, 是仪器法校准的参考方法和检测的复核方法。
2.计算机图像分析 建立统计模型,以正常红细胞形态 为参比、作出分析, 可用于与红细胞形态变化疾病的辅助诊断。
3. 血液分析仪法 提供红细胞数量及其他相关参数,对异 常结果报警, 但不能提供确切信息,需用镜检血涂片核实。
3
质量 保证
1.有合格的血液细胞形态检验人员 2.选择细胞分布均匀区域进行镜检 3.注意完整规范的检查顺序
低倍镜 细胞分布和染色
油镜 细胞形态,是否存在其他异常细胞 4.减少人为影响因素 全片浏览
、嗜多色、着色不一
• 红细胞内异常结构 嗜碱性点彩、豪焦小体、卡
波环、寄生虫 、疟色素
• 红细胞排列异常 缗钱状形成、自凝现象 • 有核红细胞
8
异常红细胞
9
9
10
10
小红细胞
11
大红细胞
11
12
13
13
14
14
15
15
16
16
17
17
18
18
19
19
20
20
21
21
22
22
23
23
24
24
25
25
26
26
27
27
28
28
29
29
303031313232
33
33
34
34
寄生虫:当患者感染疟原虫、微丝蚴、杜利 什曼原虫等时,可见红细胞胞质内相应的 病原体。
35
35
36
36
37
4
5
5
正常红细胞
双凹圆盘形
大小均一,
平均7.2μ m
(6.7-7.7μ m);
淡粉红色,
Hb充盈良好,
中央部位为生理性淡 染区,大小约为直 径的1/3;
胞6 质内无异常结。
6
7
7
外周血红细胞形态变化
• 红细胞大小异常 小、大、巨、大小不均 • 红细胞性状异常 球、椭圆、靶、口、镰、棘、
钝锯齿、泪滴、裂片、形态不整
--红细胞形态学检验
1
1
红细胞形态检查
红细胞大小、形态、染色和内涵物的是否异常
2
2
检测原理和方法学评价
1.显微镜分析法 采用人工显微镜法血涂片染色观察, 是仪器法校准的参考方法和检测的复核方法。
2.计算机图像分析 建立统计模型,以正常红细胞形态 为参比、作出分析, 可用于与红细胞形态变化疾病的辅助诊断。
3. 血液分析仪法 提供红细胞数量及其他相关参数,对异 常结果报警, 但不能提供确切信息,需用镜检血涂片核实。
3
质量 保证
1.有合格的血液细胞形态检验人员 2.选择细胞分布均匀区域进行镜检 3.注意完整规范的检查顺序
低倍镜 细胞分布和染色
油镜 细胞形态,是否存在其他异常细胞 4.减少人为影响因素 全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