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业不良有哪些系统因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业不良有哪些系统因素
学业不良可能由单维因素造成,也可能由系统因素导致,不少学者提出了系统因素的理论。

一、双因素说
日本学者佐野良伍郎经过多年研究,提出了“双因素说”,即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

生理因素指儿童的各种身心方面的异常与疾病。

他指出,源于生理因素的原因有许多,它包括各种身体异常造成的易疲劳,无法专心学习;各种慢性疾病;神经系统的原因导致的生活节律的紊乱;各种感觉通道的轻度障碍,如轻度弱听、弱视;各种身心疾病,如十二指肠溃疡、神经官能症、过敏性哮喘等。

人的生理和心理是紧密相连的,儿童的身心联结比成人更紧密,生理上的问题通常不易被成人察觉,事实上,在很多情况下,这些身体的疾病与异常问题正是学生学业不良的原因。

心理因素指除生理因素以外的各种学生个体本身与环境方面的因素。

源于心理因素的原因包括性格方面的问题,如意志薄弱、情绪不安;动机与兴趣不足,学习方法与态度不适当;学校教学计划和方法等方面的问题;家庭环境中父母管教放任或过严;学生的知识技能缺漏,基础学力不足。

佐野良五郎认为,这些因素的原因都和家庭父母的教养方式不当有关,如没有经常及时的鼓励,对孩子心理发展阶段特征了解不够,自身不良的榜样作用等,这往往是上述心理问题的根源。

在593个案例中,290例是生理原因造成的学业不良,占48.9%;284例是由心理因素造成的学业不良,占47.9%。

其余的19例与脑功能障碍有关,属于学习失能者(从这个数字也能使我们看到学习失能和学业不良两个群体的比率)。

该学者认为学生的生理因素对学业不良的影响是极其重要的,也就是说,要注意学业不良学生的健康状况,防止忽略由于学生的健康问题而导致的学业不良现象。

同时,他强调父母的养育态度对孩子心理原因的意义。

二、圆心说
俄罗斯学者巴班斯基在大量调查的基础上,对学生学业不良的原因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他认为,学业不良的原因可以分为内部与外部两方面,内部原因指儿童或者学生身体和个性的特点,学业不良学生的特点是他们在身心发展上的障碍和知识、技能掌握上的缺欠与不足。

外部原因指教育和家庭环境中的问题,如教育教学方面、教学的组织与物质基础方面的缺陷,家庭卫生方面的缺陷以及各种校外环境中的不利因素。

这些内外原因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如因为学生的马虎潦草的个性原因引起知识掌握缺漏,这种缺漏又成为学生学习
动机不足的原因。

这种系统因素的相互影响作用如下图所示:
I为内部条件,包括:
I1学生的身体特点;I2学生的个性特点。

Ⅱ、Ⅲ、Ⅳ为外部条件,包括:
ⅡA生活条件;
ⅡB学校的保健卫生条件;
Ⅱc家庭教育的特点;
ⅡD学校教育教学的特点;
ⅢA生活条件缺陷的原因;
ⅢB学校保健卫生缺陷的原因;
ⅢC产生家庭教育缺陷的原因;
ⅢD产生教育教学过程缺陷的原因;
Ⅳ学生生活与发展的一般社会条件。

这里,每一个方面的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都是一个个现象群,如内部条件由两个方面,包括学生的身体和个性特点,这两个方面表示它们是两个相互联系的现象群(I)。

圆心表示内部条件,环绕它的一个个同心圆,表示一个个愈益间接起作用的外部条件。

外部条件的第一个圆(Ⅱ),亦即对学生的内部特点起最直接作用的外部条件。

它们是以下几方面的现象群:该学生的生活条件、学校的保健卫生条件、家庭教育的特点和学校教育教学的特点。

圆(Ⅱ)是圆心的原因,圆(Ⅲ)是圆(Ⅱ)的原因,圆(Ⅳ)是圆(Ⅲ)的原因,也就是说,圆(Ⅲ)的结果导致了圆(Ⅱ)的各种现象群,层层接近学业不良。

比如家庭中父母离异,导致了家庭教育中的特点,即该学生的母亲对孩子的要求很高,因为孩子寄托了她所有的希望,然而孩子做不到,则母亲就要打骂(也泄了自己婚姻不幸的痛苦),这种家庭教育的特点影响了孩子的个性特点——压抑、攻击等。

圆(Ⅳ)又是圆(Ⅲ)的原因,它是更一般的学生社会生活的普遍条件。

比如,社会竞争的加剧,社会经济生活的差距加大,该学生的父母因家庭经济收入与家务、管理孩子学习等方面的冲突激烈而最终离异。

这一图式对学业不良各种原因的关系有了系统化的认识,对复杂的学业不良原因进行了简约而合理、序列的描述,对我们认识学业不良的原因和有效地消除这些原因是有帮助的。

三、三层级说
与巴班斯基关于学业不良原因的系统分析较接近的为日本学者北尾伦彦的“三层级说”。

北尾伦彦认为学业不良的原因是复杂的,它们往往交织在一起。

分析这些原因,可以把它们分为三个层级。

第一层级是一次性因素,它与学业不良是直接相关的因素。

它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为学生学习活动本身的问题,包括学习活动失败、基础学力欠缺、正确的学习方法等缺失;二为教学的问题,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不适当。

第二层级是二次性因素,它是学业不良的间接原因。

主要是学生本人的一些心理上的问题,包括该学生的性格、智力、学习兴趣方面的缺陷。

这些因素是以一次性因素为背景的因素群,它有认知方面的智力因素,也有非智力方面的性格、学习动机等社会性因素。

第三层级是三次性因素,它是更为间接的社会环境方面的原因。

它指学生在学校和家庭生活中那些适应性的问题,如与父母关系的僵持、糟糕的朋友关系、学校与班级的适应不良等。

这些因素影响情绪和学习动机,间接地影响学业。

三个层级的关系并不是割裂的,三个层级间是相互影响的,在分析学业不良学生的状况时需要结合起来加以考察。

例如,某学生因不能达到父母对于自己学习上的期望而发生亲子关系的矛盾,使他的情绪变得很不稳定,导致他学习活动失败,从而陷入学业不良。

四、笔者的看法
经过对120名中小学生的调查分析,笔者认为,学业不良的原因可以分为两个层级,一为原源性原因,二为伴随性原因。

原源性原因是学业不良的深层原因,伴随性原因是导致学业不良的直接原因。

原源性原因有三种:
一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发展滞后和轻度失调。

这一原源性原因导致伴随性原因:认知技能的缺陷(如注意缺陷)、社会性心理的缺陷(如自卑感和焦虑)、学习心理问题(如缺乏学习动机与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是环境中长期不利的因素。

包括学校和家庭环境中的不良因素。

如教师的不适当期望、父母的不良教养方式等。

这一原源性原因导致伴随性原因:认知技能缺陷、社会性心理缺陷、学习心理问题。

三是个体对刺激反应性极端倾向。

过强或过弱的反应性倾向都对学习不利。

这一原源
性原因的伴随性原因是:不利于学习的认知风格(如学习懈怠、冲动型的认知风格等)、学习心理问题。

三种不同原源性原因的伴随性原因可能是共同的,因而我们在学习中看到的学业不良表现大致相同,如都表现为认知技能的缺陷、社会性心理的缺陷、学习心理问题。

而且这些伴随性原因之间相互交叉、相互影响,这些原因的直接结果是导致学业不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